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故事

關於失敗是成功之母故事6個

當失敗不可避免時,失敗也是偉大的。失敗是成功之母,奮鬥是成功之父。只有繼續奮鬥才會成功。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關於失敗是成功之母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失敗是成功之母故事6個

關於失敗是成功之母故事篇:一

比埃爾·居里(PierreCurie)1859年5月15日生於巴黎一個醫生家庭裡。在他的兒童和少年時期,性格上好個人沉思,不易改變思路,沉默寡言,反應緩慢,不適應普通學校的灌注式知識訓練,不能跟班學習,人們都說他心靈遲鈍,所以從小沒有進過國小和中學。父親常帶他到鄉間採集動、植、礦物標本,培養了他對自然的濃厚興趣,學到了如何觀察事物和如何解釋它們的初步方法。居里14歲時,父母為他請了一位數理教師,他的數理進步極快,16歲便考得理學學士學位,進入巴黎大學後兩年,又取得物理學碩士學位。1880年,他21歲時,和他哥哥雅克·居里一起研究晶體的特性,發現了晶體的壓電效應。1891年,他研究物質的磁性與溫度的關係,建立了居里定律:順磁質的磁化係數與絕對溫度成反比。他在進行科學研究中,還自己創造和改進了許多新儀器,例如壓電水晶秤、居里天平、居里靜電計等。1895年7月25日比埃爾·居里與瑪麗·居里結婚。

瑪麗·居里(MarieCurie)1867年11月7日生於沙皇俄國統治下的華沙,父親是中學教員。16歲她以金質獎章畢業於華沙中學,因家庭無力供她繼續讀書,而不得不去擔任家庭教師達六年之久。後來靠自己的一點積蓄和姐姐的幫助,於1891年去巴黎求學。在巴黎大學,她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勤奮地學習,經過四年,獲得了物理和數學兩個碩士學位。

居里夫婦結婚後次年,即1896年,貝可勒耳發現了鈾鹽的放射性現象,引起這對青年夫婦的極大興趣,居里夫人決心研究這一不尋常現象的實質。她先檢驗了當時已知的所有化學元素,發現了釷和釷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她進一步檢驗了各種複雜的礦物的放射性,意外地發現瀝青鈾礦的放射性比純粹的氧化鈾強四倍多。她斷定,鈾礦石除了鈾之外,顯然還含有一種放射性更強的元素。

?居里以他作為物理學家的經驗,立即意識到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放下自己正在從事的晶體研究,和居里夫人一起投入到尋找新元素的工作中。不久之後,他們就確定,在鈾礦石裡不是含有一種,而是含有兩種未被發現的元素。1898年7月,他們先把其中一種元素命名為釙,以紀念居里夫人的祖國波蘭。沒過多久,1898年12月,他們又把另一種元素命名為鐳。為了得到純淨的釙和鐳,他們進行了艱苦的勞動。在一個破棚子裡,日以繼夜地工作了四年。自己用鐵棍攪拌鍋裡沸騰的瀝青鈾礦渣,眼睛和喉嚨忍受著鍋裡冒出的煙氣的刺激,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提煉,才從幾噸瀝青鈾礦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鐳。由於發現放射性,居里夫婦和貝可勒耳共同獲得了1920xx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20xx年,比埃爾·居里因車禍不幸逝世,年僅47歲。比埃爾·居里去世後,居里夫人忍受著巨大的悲痛,接任了她丈夫在巴黎大學的物理學教授職位,成為該校第一位女教授。她繼續放射性的研究工作。1920xx年,她和法國化學家德別愛爾諾一起分析出純鐳元素,確定了鐳的原子量和在元素週期表中的位置。她還測出了氡和其他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衰變的系統關係。由於這些重大成就,又榮獲1920xx年諾貝爾化學獎,成為歷史上僅有的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居里夫婦親自體驗了鐳的生理效應,他們曾不止一次地被鐳射線燙傷。他們與醫生一起研究將鐳用於治療癌症,開創了放射性療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她為了自己的祖國波蘭和第二祖國法國,參加了戰地衛生服務工作,組織X光汽車和X光照相室為傷兵服務,還用鐳來治療傷兵,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戰結束後,居里夫人回到巴黎她建立的鐳學研究所,繼續自己的研究工作並培養青年學者。晚年完成了釙和錒的提煉。居里夫人在無任何防護設施的情況下從事了35年的鐳元素研究,加上大戰期間四年建立X射線室的工作,射線嚴重地損害了她的健康,引起她嚴重貧血。1934年5月她不得不離開自己心愛的實驗室,並於1934年7月4日與世長辭。

居里夫婦一生淡泊、謙虛,不喜歡世俗的恭維與讚揚,不關心個人的名利與地位。在發現鐳和提煉成功以後,他們不請求專利,也不保留任何權利。他們認為,鐳是一種元素,應該屬於全人類。他們向全世界公開他們的提鐳方法。對他們花費十幾年製備出來的、約值十萬美元的一克多鐳,全部交給了鐳學研究所,不取分文。對美國婦女界捐贈給她的一克鐳,也不據為私有,一半給了法國鐳學研究所,一半給了華沙的鐳學研究所。在將鐳用於治療癌症時,他們本可以一夜之間成為百萬富翁,但是他們商定,不要他們的發明帶來的一切物質利益。他們辛勤勞動的目的,是為人類從新發現中獲得幸福。

門捷列夫與元素週期表

宇宙萬物是由什麼組成的?古希臘人以為是水、土、火、氣四種元素,古代中國則相信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之說。到了近代,人們才漸漸明白:元素多種多樣,決不止於四五種。18世紀,科學家已探知的元素有30多種,如金、銀、鐵、氧、磷、硫等,到19世紀,已發現的元素已達54種。

人們自然會問,沒有發現的元素還有多少種?元素之間是孤零零地存在,還是彼此間有著某種聯絡呢?

門捷列夫發現元素週期律,揭開了這個奧祕。

原來,元素不是一群烏合之眾,而是像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按照嚴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著,怎麼排列的呢?門捷列夫發現:元素的原子量相等或相近的,性質相似相近;而且,元素的性質和它們的原子量呈週期性的變化。

門捷列夫激動不已。他把當時已發現的60多種元素按其原子量和性質排列成一張表,結果發現,從任何一種元素算起,每數到8個就和第一個元素的性質相近,他把這個規律稱為“八音律”。

門捷列夫是怎樣發現元素週期律的呢?

1834年2月7日,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誕生於西伯利亞的託波爾斯克,父親是中學校長。16歲時,進入聖彼得堡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系學習。畢業後,門捷列夫去德國深造,集中精力研究物理化學。1861年回國,任聖彼得堡大學教授。

在編寫無機化學講義時,門捷列夫發現這門學科的俄語教材都已陳舊,外文教科書也無法適應新的教學要求,因而迫切需要有一本新的、能夠反映當代化學發展水平的無機化學教科書。

這種想法激勵著年輕的門捷列夫。當門捷列夫編寫有關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的章節時,他遇到了難題。按照什麼次序排列它們的位置呢?當時化學界發現的化學元索已達63種。為了尋找元素的科學分類方法,他不得不研究有關元素之間的內在聯絡。

研究某一學科的歷史,是把握該學科發展程序的最好方法。門捷列夫深刻地瞭解這一點,他邁進了聖彼得堡大學的圖書館,在數不盡的卷帙中逐一整理以往人們研究化學元素分類的原始資料……

門捷列夫抓住了化學家研究元素分類的歷史脈絡,夜以繼日地分析思考,簡直著了迷。夜深人靜,聖彼得堡大學主樓左側的的門捷列夫的居室仍然亮著燈光,僕人為了安全起見,推開了門捷列夫書房的門。

“安東!”門捷列夫站起來對僕人說:“到實驗室去找幾張厚紙,把筐也一起拿來。”

安東是門捷列夫教授家的忠實僕人。他走出房門,莫名其妙地聳聳肩膀,很快就拿來一卷厚紙。

“幫我把它剪開。”

門捷列夫一邊吩咐僕人,一邊動手在厚紙上畫出格子。

“所有的卡片都要像這個格於一樣大小。開始剪吧,我要在上面寫字。”

門捷列大不知疲倦地工作著。他在每一張卡片上都寫上了元素名稱、原於量、化合物的化學式和主要性質。筐裡逐漸裝滿了卡片。門捷列夫把它們分成幾類,然後擺放在一個寬大的實驗臺上。

接下來的日子,門捷列夫把元素卡片進行系統地整理。門捷列夫的家人看到一向珍惜時間的教授突然熱衷於“紙牌”感到奇怪。門捷列夫旁若無人,每天手拿元素卡片像玩紙牌那樣,收起、擺開,再收起、再擺開,皺著眉頭地玩“牌”……

冬去春來。門捷列夫沒有在雜亂無章的元素卡片中找到內在的規律。有一大,他又坐到桌前擺弄起“紙牌”來了,擺著,擺著,門捷列夫像觸電似的站了起

來,在他面前出現了完全沒有料到的現象,每一行元素的性質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從上到下地逐漸變化著。

門捷列夫激動得雙手不斷顫抖著。“這就是說,元素的性質與它們的原子量呈週期性有關係。”門捷列夫興奮地在室內踱著步子,然後,迅速地抓起記事簿在上面寫道:“根據元素原子量及其化學性質的近似性試排元素表。”

1869年2月底,門捷列夫終於在化學元素符號的排列中,發現了元素具有周期性變化的規律。同年,德國化學家邁爾根據元素的物理性質及其他性質,也製出了一個元素週期表。到了1869年底,門捷列夫已經積累了關於元素化學組成和性質的足夠材料。

無影週期表有什麼用呢?它可非同一般。

一是可以據此有計劃、有目的的去探尋新元素,既然元素是按原子量的大小有規律地排列,那麼,兩個原子量懸殊的元素之間,一定有未被發現的元素,門捷列夫據此預付了類硼、類鋁、類矽、類鋯4個新元素的存在,不久,預言得到證實。以後,別的科學家又發現了鎵、鈧、鍺等元素。迄今,人們發現的新元素已經遠遠超過上個世紀的數量。歸根到底,都得利於門氏的元素週期表。相信在廣大青少年朋友中,一定會湧現出許多新的化學家,進一步開啟微觀世界之謎。

二是可以矯正以前測得的原子量,門捷列夫在編元素週期表時,重新修定了一大批元素的原於量(至少有17個)。因為根據元素週期律,以前測定的原於量許多顯然不準確。以銦為例,原以為它和鋅一樣是二價時,所以測定其原子量為75,根據週期表發現鋼和鋁都是二價的,斷定其原子量應為113。它正好在鈣和錫之間的空位上,性質也合適。後來的科學實驗,證實門氏的猜想完全正確。最令人驚異的是,1875年法國化學家布瓦博德朗宣佈發現了新元素鎵,它的比重為4.7,原子量是59點幾.門捷列夫根據週期表,斷定鎵的性質與鋁相似,比重應為5.9,原子量應為68,而且估計鎵是由鈉還原而得.一個根本沒有見過鎵的人,竟然對它的第一個發現者測定的資料加以糾正,布氏感到非常驚訝,實驗的結果,果然和門氏判斷極為接近,比重為5.94,原子量為69.9,按門氏提供的方法,布氏新提純了鎵,原來不準確的資料是由於稱中含有鈉,大大減少了它本身的原子量和比重。

三是有了週期表,人類在認識物質世界的思維方面有了新飛躍。例如,通過週期表,有力地證實了量變引起質變的定律,原子量變化,引起了元素的質變。再如,從週期表可以看出,對立元素(金屬和非金屬)之間在對立的同時,明視訊記憶體在統一和過渡的關係。現在哲學上有一個定律,說事物總是從簡單到複雜螺旋

式上升。元素週期表正是如此,它把已發現的元素分成8個家族,每族劃分5個週期,每個週期、每一類中的元素,都按原子量由小到大排列,周而復始。

元素週期律一舉連中三元,使人類認識到化學元素性質發生變化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把原來認為各種元素之間彼此孤立、互不相關的觀點徹底打破了,使化學研究從只限於對無數個別的零星事實作無規律的羅列中擺脫出來,從而奠定了現代化學的基礎。

關於失敗是成功之母故事篇:二

在電燈問世以前,人們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燈或煤氣燈。這種燈因燃燒煤油或煤氣,因此,有濃烈的黑煙和刺鼻的臭味,並且要經常新增燃料,擦洗燈罩,因而很不方便。更嚴重的是,這種燈很容易引起火災,釀成大禍。多少年來,很多科學家想盡辦法,想發明一種既安全又方便的電燈。

19世紀初,英國一位化學家用20xx節電池和兩根炭棒,製成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但這種光線太強,只能安裝在街道或廣場上,普通家庭無法使用。無數科學家為此絞盡腦汁,想製造一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家用電燈。

這一天終於來到了。1879年10月21日,一位美國發明家通過長期的反覆試驗,終於點燃了世界上第一盞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從此,這位發明家的名字,就象他發明的電燈一樣,走入了千家萬戶。他,就是被後人讚譽為“發明大王”的愛迪生。

1847年2月11日,愛迪生誕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米蘭鎮。他一生只在學校裡念過三個月的書,但他勤奮好學,勤于思考,其發明創造了電燈、留聲機、電影攝影機等1000多種成果,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愛迪生12歲時,便沉迷於科學實驗之中,經過自己孜孜不倦地自學和實驗,16歲那年,便發明了每小時拍發一個訊號的自動電報機。後來,又接連發明瞭自動數票機,第一架實用打字機、二重與四重電報機,自動電話機和留聲機等。有了這些發明成果的愛迪生並不滿足,1878年9月,愛迪生決定向電力照明這個堡壘發起進攻。他翻閱了大量的有關電力照明的書籍,決心製造出價錢便宜,經久耐用,而且安全方便的電燈。

他從白熱燈著手試驗。把一小截耐熱的東西裝在玻璃泡裡,當電流把它燒到白熱化的程度時,便由熱而發光。他首先想到炭,於是就把一小截炭絲裝進玻璃泡裡,剛一通電可馬上就斷裂了。

“這是什麼原因呢?”愛迪生拿起斷成兩段的炭絲,再看看玻璃泡,過了許久,才忽然想起,“噢,也許因為這裡面有空氣,空氣中的氧又幫助炭絲燃燒,致使它馬上斷掉!”於是他用自己手製的抽氣機,儘可能地把玻璃泡裡的空氣抽掉。一通電,果然沒有馬上熄掉。但8分鐘後,燈還是滅了。

可不管怎麼說,愛迪生終於發現:真空狀態時白熱燈顯得非常重要,關鍵是炭絲,問題的癥結就在這裡。

那麼應選擇什麼樣的耐熱材料好呢?

愛迪生左思右想,熔點最高,耐熱性較強要算白金啦!於是,愛迪生和他的助手們,用白金試了好幾次,可這種熔點較高的白金,雖然使電燈發光時間延長了好多,但不時要自動熄掉再自動發光,仍然很不理想。

愛迪生並不氣餒,繼續著自己的試驗工作。他先後試用了鋇、鈦、錮等各種稀有金屬,效果都不很理想。

過了一段時間,愛迪生對前邊的實驗工作做了一個總結,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種耐熱材料全部寫下來,總共有1600種之多。

接下來,他與助手們將這1600種耐熱材料分門別類地開始試驗,可試來試去,還是採用白金最為合適。由於改進了抽氣方法,使玻璃泡內的真空程度更高,燈的壽命已延長到2個小時。但這種由白金為材料做成的燈,價格太昂貴了,誰願意化這麼多錢去買只能用2個小時的電燈呢?

實驗工作陷入了低谷,愛迪生非常苦惱,一個寒冷的冬天,愛迪生在爐火旁閒坐,看著熾烈的炭火,口中不禁自言自語道:“炭炭……”

可用木炭做的炭條已經試過,該怎麼辦呢?愛迪生感到渾身燥熱,順手把脖子上的圍巾扯下,看到這用棉紗織成的圍脖,愛迪生腦海突然萌發了一個念頭:

對!棉紗的纖維比木材的好,能不能用這種材料?

他急忙從圍巾上扯下一根棉紗,在爐火上烤了好長時間,棉紗變成了焦焦的炭。他小心地把這根炭絲裝進玻璃泡裡,一試驗,效果果然很好。

愛迪生非常高興,緊接又製造很多棉紗做成的炭絲,連續進行了多次試驗。燈炮的壽命一下子延長13個小時,後來又達到45小時。

這個訊息一傳開,轟動了整個世界。使英國倫敦的煤氣股票價格狂跌,煤氣行也出現一片混亂。人們預感到,點燃煤氣燈即將成為歷史,未來將是電光的時代。

大家紛紛向愛迪生祝賀,可愛迪生卻無絲毫高興的樣子,搖頭說道:“不行,還得找其它材料!”

“怎麼,亮了45個小時還不行?”助手吃驚地問道。“不行!我希望它能亮1000個小時,最好是16000個小時!”愛迪生答道。

大家知道,亮1000多個小時固然很好,可去找什麼材料合適呢?

愛迪生這時心中已有數。他根據棉紗的性質,決定從植物纖維這方面去尋找新的材料。

於是,馬拉松式的試驗又開始了。凡是植物方面的材料,只要能找到,愛迪生都做了試驗,甚至連馬的鬃,人的頭髮和鬍子都拿來當燈絲試驗。最後,愛迪生選擇竹這種植物。他在試驗之前,先取出一片竹子,用顯微鏡一看,高興得跳了起來。於是,把炭化後的竹絲裝進玻璃泡,通上電後,這種竹絲燈泡竟連續不斷地亮了1200個小時!

這下,愛迪生終於鬆了口氣,助手們紛紛向他祝賀,可他又認真地說道:“世界各地有很多竹子,其結構不盡相同,我們應認真挑選一下!”

助手深為愛迪生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所感動,紛紛自告奮勇到各地去考察。經過比較,在日本出產的一種竹子最為合適,便大量從日本進口這種竹子。與此同時,愛迪生又開設電廠,架設電線。過了不久,美國人民便用上這種價廉物美,經久耐用的竹絲燈泡。

竹絲燈用了好多年。直到1920xx年,愛迪生又改用鎢絲來做,使燈泡的質量又得到提高,一直沿用到今天。

當人們點亮電燈時,每每會想到這位偉大的發明家,是他,給黑暗帶來無窮無盡的光明。1979年,美國花費了幾百萬美元,舉行長達一年之久的紀念活動,來紀念愛迪生髮明電燈一百週年。

關於失敗是成功之母故事篇:三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是與錢學森的名字聯絡在一起的。錢學森1920xx年12月11日出生於上海,1934年畢業於上海

交大。1935年赴美留學,1938年在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著名專家馮•卡門指導下獲博士學位。1943年,他與馬林納合作完成的研究報告《遠端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為美國40年代研製成功地對地導彈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論基礎。其設計思想被用於“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二等兵A”導彈的實際設計中,所獲經驗直接導致了美國“中士”地對地導彈的研製成功,併成為後來美國採用複合推進劑火箭發動機的‘北極星”、“民兵”、“海神”導彈和反彈道導彈的先驅。

此後,錢學森又在超高速及跨音速空氣動力學、薄殼穩定理論方面對航空工程理論有許多開創性的貢獻。他和卡門一起提出的高速音速流動理論,為飛行器克服音障和熱障提供了依據,以他和卡門名字命名的卡門一錢學森公式成為空氣動力計算上的權威公式,並被用於高亞音速飛機的氣動設計。

由於他對火箭技術理論卓有建樹,並於1949年提出核火箭的功能設想,因而在當時被公認為火箭技術方面的權威學者。

1955年,錢學森衝破美國當局的層層阻撓回到了祖國,投身於建立中國航天事業當中。1956年2月17日,他向國務院提交了一份《建立我國國防工業意見書》,最光為我國火箭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同年10月,他又受命組建我國第一個火箭研究院——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第一任院長。

接著,他長期擔任航天研製的技術領導。在他的參與下,1960年11月我國發射成功第一枚仿製火箭,1964年6

月29日我國第一枚自行設計的中近程火箭飛行試驗取得成功。1965年錢學森建議制訂人造衛星研製計劃並列人國家任務,最終使我國第一顆衛星於1970年到太空邀遊。

在50年代初,錢學森把控制論發展為一門技術科學——工程控制論,為飛行器的制導理論提供了基礎。他還創立了系統工程理論,並廣泛應用。

由於錢學森在中國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國際理工研究所向他頒發了小羅克韋爾獎章;1991年

10月,我國政府授予他“傑出貢獻科學家”的稱號。

關於失敗是成功之母故事篇:四

被拒1849次

在美國,有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即使當他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都不夠買一件像樣的西服的時候,仍全心全意地堅持著自己心中的夢想,他想做演員,拍電影,當明星。

當時,好萊塢共有500家電影公司,他再清楚不過了。他根據自己認真畫定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著為自己量身訂做的劇本前去一一拜訪。但第一遍下來,所有的500家電影公司沒有一家願意聘用他。面對百分之百的拒絕,這位年輕人沒有灰心,從最後一家被拒絕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後,他復又從第一家開始,繼續他的第二輪拜訪與自我推薦。

在第二輪的拜訪中,拒絕他的仍是500家。

第三輪的拜訪結果仍與第二輪相同。這位年輕人咬牙開始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完第349家後,第350家電影公司的老闆破天荒地答應願意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

幾天後,年輕人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這位年輕人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這部電影名叫《洛奇》。

這位年輕人的名字就叫史泰龍。現在翻開電影史,這部叫《洛奇》的電影與這個日後紅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史泰龍在先後共計1849次碰壁面前,沒有打退堂鼓,繼續堅持不懈,終於在第1850次獲得成功。他的事例再次證明了那句哲理:“失敗乃成功之母”。

關於失敗是成功之母故事篇:五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並把他送回越國。

其實勾踐並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但暗中訓練精兵,強政勵治並等待時機反擊吳國。艱苦能鍛鍊意志,安逸反而會消磨意志。勾踐害怕自己會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境。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嚐嚐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

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后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來,最後並找到時機,滅亡吳國。

關於失敗是成功之母故事篇:六

他是感動一代中國觀眾的“阿信”原型田加津的兒子;他曾經把一家小小的蔬菜店打造成全球流通業巨頭;他又在花甲之年親眼見證了八佰伴的倒閉,一夜之間從身家億萬淪為一貧如洗……

現在,77歲的和田一夫帶著新書來到上海準備“東山再起”,究竟是什麼力量支援著這位77歲的傳奇老人?

大火燒了一切只能去泡溫泉

77歲的和田一夫現在仍保持著每天工作半天的習慣,早上3點起床,看書鍛鍊,到6點打一小時瞌睡,然後精力充沛地開始一整天的工作。他像一個正當壯年的創業者一樣,每個月往返於日本和上海,不知疲倦地進行著他新一輪的創業。

問他77歲再創業,是否覺得有點遲?精力真和年輕時一樣旺盛?老人和藹地微笑,“在日本,60歲以上的老人,人生基本已經劃上了句號,可我在60歲時還在八佰伴努力工作。現在也一樣,年齡不是問題,若總是考慮到年齡,什麼都幹不成。”

和田一夫的人生聽起來頗有些傳奇,他年輕時跟著父親經營在日本熱海的一家叫“八佰伴”的小蔬菜店。有一年臺風席捲了該地區,別人忙著抗臺、關店,頗有經商頭腦的和田一夫卻反其道而行之,冒著惡劣的天氣花7小時到臨近的蔬菜批發市場大量收購了當日價格暴跌的蔬菜。隔天,整個熱海市場如同預料中一樣,幾乎沒有東西可賣,平常10元日幣一根的蘿蔔漲到了150元日幣。可是,儲備了大量貨源的和田一夫卻意志堅定——自己的蔬菜一分錢都不漲.顧客感動極了,拍著這位年輕人的肩膀說:“這才是真正的生意之道,八佰伴會發財的。”果真是金玉良言,颱風過後,小蔬菜店營業額激增。

然而不幸的是,一場大火毀了這一切。因為生意繁忙,和田一直忘記母親百般關照的投保火災險,命運和他開了個大玩笑——母親再次催他加入保險的當天,自家的店就遭了災。

火災剛發生時,和田沒有采取任何防範措施,他心裡想:這火離我們商店還有一條街,遠著呢。然而,風向突變,轉眼間,大火就吞沒了商店,什麼都沒搶出來。商店燒光了,全家無處落腳,和田陷入深深的自責。父親卻很樂觀,他帶著全家去泡溫泉,打趣地對和田說:“要是你把東西都搬出來的話,今晚我們就得看東西,不能像這樣毫無顧忌地泡溫泉了。”

就在火災發生的第二天,和田家在廢墟上搭起了帳篷,重新開始了買賣。憑著良好的信譽,顧客有增無減。不久,他們在周圍買下了更大的一塊土地,正是這塊土地,使小小的蔬菜店擴建成了熱海的第一家超級市場,成為了日後40年間,在世界16個國家擁有分店的“八佰伴國際流通集團”的事業起點。

那一年,和田一夫21歲。

首家公司破產母子到處還債

記者問和田一夫老先生,他人生中最大的愛好是什麼,老先生想也不想回答了兩個字:工作。

“我是一個工作狂!”和田一夫說,“我生活中最大的愛好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十幾歲的時候想要怎麼樣才能把50人的企業經營好,三十幾歲的時候我想著怎麼把1000人的企業經營好,40歲的時候我又想該怎麼把20xx0人的企業經營好。”

“許多年輕人問我怎樣才能成功,其實很簡單,一定要記得在生活中不斷地給自己設定目標,有了目標就去幹吧,千萬不要猶猶豫豫,否則還叫什麼年輕人?”

“失敗是成功之母”,可對於和田一夫來說,所有的失敗都是緊接著成功而來的。和田人生中第二次失敗正發生在他成功地將八佰伴推向了世界以後。

“1971年,當我在巴西郊外開出了海外第一家購物中心時,我就開始在地圖上畫圈,我出神地看著地圖上的新加坡、香港、倫敦、美國、加拿大……我一心想把圈畫到那上面去。”

不料1975年,石油危機襲擊了巴西,通貨極度膨脹,早上標的價格傍晚就要翻幾番,嚴重時連買一支鉛筆都要拿一疊錢。巴西政府為了應對外匯不足,把進口商品的關稅從20%調到了600%。此外,巴西八佰伴的借款是以美元計算的,收進來的當地貨幣暴跌,還款就怎麼也還不清了。結果巴西八佰伴揹負了50億日元的債務申請破產和議,於1976年撤出巴西。

此後,和田花了3年時間才還清所有債務。當時擔任八佰伴顧問的母親,拖著疼痛的腿腳為和田到各家各戶賠禮道歉。

遭受了人生第二次失敗的和田再度崛起,他從巴西八佰伴的教訓中產生了一個想法:他改善了公司財務體制,讓八佰伴的股票上市。在撤出巴西7年後,八佰伴股票的價格從50日元一度上漲60倍,那以後,和田就把日本八佰伴公司交給弟弟打理,沒想到這一決定為他的第三次失敗埋下了伏筆。

財富一夜清零唯有夫人相伴

“也挺好,”講到這裡,老人突然快樂地聳一聳肩,“如果我依舊在我的豪宅裡,今天就不會見到你們,不會有空出來和大家聊天,要知道那時候要同我交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突然指指一旁人堆裡的妻子,“我要感謝我的妻子,在我最消沉的日子裡,連零花錢都是她給我的,當時她對我說‘我嫁給你的時候,你就是賣菜的,大不了,我們重新開始賣菜’。所以,我要告誡所有的男孩子,一定要找個好夫人,我就是這樣,在人生最失敗的時候只有夫人陪伴左右。”

和田一夫自己都記不清究竟有多少人問過他這個問題——“究竟什麼原因使得一家在全球範圍內擁有400家跨國百貨店、年銷售額5000億日元的大型集團在一夜之間倒閉?”

在人生經歷到第68個年頭時,沒有什麼要比這一記重創更要一個老人的命了。

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假賬造成的決策失當,產業的盲目擴張……八佰伴倒閉的原因,和田一夫已經來不及細想了。

“我開始整天閉門思過,根本就不出門,也不願露面。我在一夜之間什麼都沒有了,連熱海老家的房子也被沒收了,我只能在東京租兩間小房子,和老伴靠退休金過日子。最不習慣的是每次坐計程車下車的時候,總是坐在那裡不動——祕書替我開車門的習慣已經延續了30年,我忘記現在得自己開門走下車了。”

改變何止這些,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期和田一夫鼎盛時期,他曾在香港擁有一棟有30個房間的高階豪宅,光他辦公室裡安置的那張大辦公桌,就是一塊100平方米的完整大玻璃,安裝的時候因為樓太高,電梯無法運送,他居然為此特地僱了直升飛機……

在人生的最低谷,和田一夫再次夢見了自己的父親,夢裡,他又重新回到了熱海的那一場大火,爸爸彷彿在說:“一夫!別再愁眉不展了!過去的已經過去!立刻站起來!”

醒來,千金雖然散盡,卻又是一個新起點。

幾年前,和田一夫在一個研修班上認識了一個學IT的“小朋友”,和他合夥創辦了一個後來經營不錯的網站。現在,77歲和田一夫又有了人生的新目標,這回他看上了中國的農業,他在崇明島建設了一個微生物研究所,想通過高科技手段種植中國糧食,使得今後的糧食出口時能符合國際環保水準。

“只要5年,你們就會看到我的成果。”事業剛剛起步,他卻自信滿滿。

“中國有句成語叫作東山再起,我有一箇中國偶像是鄧小平先生,他的人生也是大起大落、大器晚成。”

標籤: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