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故事

關於勵志的經典名人故事

有很多關於勵志的經典名人故事都是值得我們反覆品讀的,甚至是要感悟其中的人生之道,那麼關於勵志的經典名人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勵志的經典名人故事

關於勵志的經典名人故事:章子怡的難題

那一天,古裝戲《臥虎藏龍》正在緊張拍攝中。

那是一場章子怡騎馬的戲。當時她才20歲,大學還沒有畢業,儘管學過騎馬,但是技術並不嫻熟,人和馬的配合總不夠默契。她騎著馬一遍又一遍地從攝像機前衝過,但是,導演李安一直板著臉,一遍又一遍地說:“不行,再來一條。要跑直線!”章子怡不敢怠慢,只得一遍又一遍地翻身上馬,從鏡頭前飛奔而過。她是個要強的人,心裡比誰都著急。她恨死眼前這匹馬了,速度倒是挺快,可它不是往左就是往右斜著跑,就是不跑直線,彷彿故意跟人對著幹。

來來回回拍了20多條,導演李安依然板著臉說:“線路還是不直,再來!”

章子怡顯然有些虛脫,大口地喘著氣,臉色蒼白,溼漉漉的頭髮耷拉在她瘦削的臉上,汗水也溼透了衣背。劇組裡的人看著都有些心疼,畢竟她還只是個20歲的柔弱女孩兒,哪裡經得住這樣來來回回地折騰啊。但是,大家都知道李安的脾氣,誰也不敢上去說什麼,只有默默地給章子怡送上一瓶礦泉水,表示安慰和鼓勵。

這時候,在圍觀的人群中有個馬倌,看見章子怡累得實在夠嗆,就說:“不就是讓馬跑直線嗎,用不著這麼來回折騰人家小姑娘!我去找導演說道說道。”說著,他真就跑到李安面前,說:“導演,我有辦法讓馬跑直!”

聽了馬倌的建議,李安頓時眼睛放出光來,迅速組織人員實施。接下來,隨著導演一聲令下,章子怡輕抖韁繩,馬兒奮蹄朝著預定的終點奔去,跑出來的線路筆直筆直的,鏡頭效果簡直完美無缺。如釋重負的章子怡從馬背上下來,握著馬倌的手,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原來,在馬倌的建議下,劇組另外找來了五六匹馬,拴在預定地點,章子怡的坐騎看見前方有同伴兒,興奮異常,等到章子怡一抖韁繩,它便全力衝了過去,跑出來的線路自然就筆直筆直的了。

這個馬倌叫孫文瑞,從此他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組建了自己的馬隊,參與拍攝了100多部電影。目前,他已經成為了中國影視圈兒中一位大腕級的人物。

人們常說,要努力解決難題,其實,有些難題不是靠努力就能解決的。努力是不可少的基礎性付出,而真正解決難題的決定因素是智慧。馬倌孫文瑞利用馬的習性,輕巧地替章子怡解決了難題,體現的就是智慧。

關於勵志的經典名人故事:李可染的時間

抗戰時,他住在重慶,他住的地方旁邊是竹林,有一天,他屋裡地上冒出了一棵竹筍。他沒有時間去打理。竹筍漸漸變成了竹子,竹子漸漸長大了。他還是沒有時間去打理,任憑竹子長。後來,竹子一直長到天花板上去了。他想起晉人“不可一日無此君”的典故,於是給這茅屋起了齋名,叫“有君堂”。

這是國畫大師李可染的故事。對於這個故事,可能知者寥寥。而另一件事,應該說是不知者寥寥。

20xx年11月22日,李可染的水墨鉅製《長征》拍到一個多億,這事給了藝術界相當大的震撼:為什麼一幅當代的水墨畫價值竟達一個多億?

一幅畫值多少錢,我對這事看得挺淡的。我關注的是,一個人怎樣才能像李可染先生那樣達到藝術上的爐火純青。藝術成就的大小,除了天分之外,恐怕還在於對時間的利用。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師在“文革”期間說過的一句話:“我不一定是好人,但確實沒有時間去做壞事。”

一個人連幹壞事的時間都沒有,他把時間用在了哪兒呢?

1954年,李可染和張仃、羅銘想去江南寫生,他在一家雜誌社預支了100元稿費。邊走邊畫,衣服破了,鞋子破了。李可染的腳有些畸形,穿的鞋子需要妻子特殊加工。行走,對他來說,是件痛苦的事。可是,他硬是穿著這樣的鞋走了幾個月。鞋子磨破了幾雙。幾個月之後回家,人已形同乞丐。而三個人幾個月100元錢竟然沒有花完。原因是把所有時間都用在行走和畫畫上,沒有時間花錢。

李可染先生多才多藝,除了繪畫,還會拉胡琴,精通京劇。京劇對他來說,既是愛好又是消遣。1944年的某一天,他曾一連失蹤三天。回家後,妻子才知道,他聽京劇連聽了三天三夜。妻子責問:“李可染,你要是這樣只迷戲,你的畫還能成嗎?”

從此,在他的時間裡,他刪去了拉二胡和聽京劇的時間,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我很少將“爐火純青”這個詞,用於形容文藝作品。但當我看到李可染先生的作品,心中只有震撼,用“爐火純青”譽之猶嫌不足。在他的《五牛圖》裡,先生雲:“牛也力大無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僅用黑白兩色,竟畫出了牛背皮毛上的反光,真是“力大無窮”,先生說的是牛,我說的是藝術感染力,這是溫柔的力量。字與畫,真的有“力透紙背”的感覺。

看他的作品,獲得的不僅僅是非凡的審美感受。從他的繪畫中,能尋找到他生命中所有的時間。從中能明白,他一生的時間用在了何處。

關於勵志的經典名人故事:董卿和春晚攜手的苦與樂

年關難過年年過。對於央視當家花旦董卿來說,尤其如此。20xx年2月2日大年夜,全國人民又將在爆竹聲中端坐在電視機前,等待春節聯歡晚會,等待主持人董卿的出場。

為西單女孩落淚

央視所有年終節目都在趕製,董卿連哭的時間都沒有了。前一天錄《我要上春晚》年度特別節目,她在錄影棚從下午兩點待到凌晨3點,收工後從演播室走到化妝間不到百米距離,哪怕多走一步都覺得要崩潰。“好多人都問我為什麼那麼瘦,其實我比誰都吃得多,不吃飯就會暈倒。”身為主持人,必須穿著高跟鞋在舞臺上站幾個小時。

相對而言,做春晚主持人是輕鬆的。4個半小時的節目,4個主持人加起來時間不過40分鐘,兩對主持人輪換,還能坐著休息一下。董卿透露說,在剛結束的《我要上春晚》特別節目中,總導演陳臨春直接給了西單女孩、深圳民工街舞團“春晚通行證”,這就意味著,這些選手不用通過層層審查就必然能上春晚,董卿在一旁都看得激動落淚,“要知道,在這之前他們曾經連飯都吃不飽,今年春晚會給他們的人生帶來巨大的改變。”

上春晚用了20xx年時間

至於董卿自己,從一個默默無聞的電視人走上春晚的舞臺,她整整花了20xx年的時間。董卿以前曾在浙江電視臺幹過,1996年開始在上海電視臺擔任主持人,20xx年到20xx年在央視西部頻道工作。真正被大家認識,是在她主持了20xx年的青歌會,和20xx年之後的歷屆春晚。

20xx年,還忙著搬家的董卿接到導演電話:“我們整個春晚劇組邀請你來擔任主持……”放下電話,董卿不由自主就地轉了幾個圈。當時對於央視來說,她還只能算是一個新人。20xx年底剛到北京定居時,沒有朋友,也不知該去哪裡玩,連一個可以聊天的人都沒有。

1996年,首設三地會場的春晚對包括董卿等春晚主持人來講,都有些特殊的意義。首設三地會場,這是央視主持人周濤第一次做春晚主持,在陝西會場露臉。而剛招聘進東視的董卿被安排在春晚上海分會場實習,忙著招呼演員吃飯、排練,“當時上海的主持人是袁鳴。我那時就想做好手頭的事情,給領導留下一個好印象。”

1996年春晚的總導演張曉海,現在成了董卿的頂頭上司。“現在跟他提這個事,他說我不記得你了,我說,你那時都沒正眼瞧過我!”

做夢都會夢到臨上臺

出道20xx年,董卿從來不覺得自己天資過人,但她承認,自己的確非常勤奮:“晚上做夢都會夢到自己快上臺了,沒背完稿子,急得要撞牆。”

每年主持120場左右的工作量,讓她成為央視的“拼命一姐”。作為臺裡工作量巨大的主持人,每一期節目,她都投入了異常多的時間和精力。錄製20xx年公安部春晚,現場有公安系統的6位英模給大家拜年,董卿覺得應該對每一個人都有介紹。為了這幾句話的介紹,她花了兩個晚上瀏覽了上萬字的個人材料,然後提煉成最精簡的話把他們介紹給觀眾,雖然她知道這些辛辛苦苦的準備有可能在後期製作時被導演刪減。

搭檔朱軍上臺前發現董卿臉色不好,一問凌晨4點才睡。

董卿堅持自己的做法:“主持人的職責就在於傳遞有效的資訊和有價值的情感。”再累,她也要強迫自己從沙發上站起來,坐到電腦前面去。做完功課,再睡下去就踏實了。“我必須對得起觀眾。能站在這裡,讓那麼多人聽你說話,沒有權力喊累。很多主持人在舞臺上似乎非常流暢,但說的話都沒什麼營養。雖說電視是快餐文化,但很多觀眾除了放鬆之外,也希望得到一些資訊、慰藉、鼓舞和力量吧。”

她知道,從年齡、精力來說,自己正處於一個主持人的黃金狀態。難得在家的時間,她也是坐在電視機前學習,為好看的電視節目鼓掌……“特傻,是嗎?”她笑著說,自己一個人在家看電影也能看得又哭又笑的。

年夜飯吃速凍水餃

“我是一個除了工作基本不考慮搞人際關係的人。”忙碌一兩個月,董卿往往連分管領導的面都見不上,自嘲臺長辦公室都沒去過。但是不久前董卿評職稱,全臺18名評審委員全票通過,這也讓她再次感慨央視是一個公平的平臺:“我的工作他們都看在眼裡。我也不知道該感謝誰,我想表達感謝的最好方式就是好好工作吧。”

春晚彩排,所有主持人、演員都要帶著正式的妝容,連倒計時都要數。也就是說,等到春晚正式直播,所有演職人員已經演過7次了。

年三十兒那天,董卿和所有的演職人員必須在下午四五點之前填飽肚子,6點開始化妝。

往年,結束春晚之後是深夜1點多,董卿回憶,自己的神經還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可惜這種亢奮無人分享,因為同事們紛紛散去,趕著回家補吃一盤餃子。“像我這樣單身一人在北京的,難免會覺得落寞。有精神的話,回到家煮點速凍水餃,倒頭睡覺。”

年七年級一大早,她會搭早班飛機回上海的爸媽家,直接給爸爸媽媽遞上紅包:“我給不了時間和關心,只能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孝心了。”大年七年級清早的北京機場,往往空空蕩蕩,但董卿總是會出現,帶著一臉的疲倦和歸心似箭。

標籤:勵志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