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人物

成功的殘疾人

以下本站小編介紹一位身雖殘疾但志更堅的成功殘疾人張海迪,歡迎閱讀!

成功的殘疾人

成功殘疾人張海迪簡介:

張海迪(1955年9月16日-),山東文登人,中國著名殘疾人作家,哲學碩士。現任全國政協,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委員,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五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癱。十五歲時隨父母下放聊城莘縣一個貧窮的小村子,為了學習醫學知識,克服了殘疾帶來的種種困難。1983年開始文學創作,經過不懈的努力,成功的出版瞭如《輪椅上的夢》等著名小說。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錶彰大會,授予張海迪“優秀共青團員”稱號。20xx年12月27日,當選中國殘奧委員會主席。

張海迪,5歲因患脊髓血管瘤導致終身截癱。從那時起,張海迪開始了她獨特的人生。她無法上學,便在家中自學完成中學課程。15歲時,

張海迪跟隨父母,下放(山東)聊城,給孩子當起了老師。她還自學鍼灸醫術,為鄉親們無償治療。後來,張海迪還當過無線電修理工。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園學習張海迪

張海迪,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國小、中學的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和德語以及世界語,並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而《生命的追問》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4次,獲得了全國“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20xx年,一部長達30萬字的長篇小說《絕頂》問世。《絕頂》被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列為向“xx大”獻禮重點圖書並連獲“全國第三屆奮發文明進步圖書獎”、“首屆中國出版集團圖書獎”、“第八屆中國青年優秀讀物獎”、“第二屆中國女性文學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圖書獎”。

從1983年開始,張海迪創作和翻譯的作品超過100萬字。為了對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她先後自學了十幾種醫學專著,同時向有經驗的醫生請教,學會了鍼灸等醫術,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其一是“八十年代新雷鋒”,其二是"“當代保爾”。張海迪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鄧小平親筆題詞:“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隨後,使張海迪成為道德力量。張海迪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供職在山東作家協會,從事文學創作和翻譯。

20xx年11月13日,中國殘聯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張海迪為中國殘聯第五屆主席團主席。

20xx年03月31日,人民網訊息稱中國殘聯主席張海迪已報名學車,有望成為國內首批拿到駕照的雙下肢殘疾人。

1970年,她10歲的時候,跟著父母到農村生活。在農村,她處處為別人著想,為人民做事。她發現國小校沒有音樂教師,就主動到學校教唱歌。課餘還幫助學生組織自學小組,給學生理髮、釘釦子、補衣服。她發現村裡缺醫少藥,就決心學習醫療常識和技術,用零花錢買醫學書、體溫表、聽診器和常用藥物。她先後讀完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醫學書籍。學鍼灸時,為了體驗針感,她在自己身上反覆練習扎針。

張海迪

短短的幾年,她居然成了當地的一個年輕的“名醫”,為群眾無償治療達1萬多人次。只要有人求醫,她就熱情接待。重病號不能行動,她就坐著輪椅,登門給病人扎針、張海迪送藥。有一位姓耿的老大爺,因患腦血栓後遺症,6年不能說話,並癱瘓了3年,一直沒治好。張海迪一面在精神上鼓勵耿大爺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一面翻閱大量書籍,精心為耿大爺治療。後來,耿大爺終於能說話了,也能走路了。

張海迪身患高位截癱,而她在病床上,用鏡子反射來看書,最後張海迪以驚人的毅力學會了4國語言,併成功的翻譯了16本海外著作。

1983年,《中國青年報》發表《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宣傳張海迪懷著“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爾為榜樣,勇於把自己的光和熱獻給人民的故事。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億萬青年非常關心的人生觀、價值觀問題。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兩個美譽,一個是“八十年代新雷鋒”,一個是“當代保爾”。1983 年 5 月,中共中央發出《向張海迪同志學習的決定》,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等八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為張海迪題詞,表彰她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鄧小平的親筆題詞是:“學習張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共產主義新人!”

1991 年張海迪在做過癌症手術後,繼續以不屈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她開始學習哲學專業研究生課 程,經過不懈的努力她寫出了論文《文化哲學視野裡的殘疾人問題》。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學哲學系通過了研究生課程考試,並通過了論文答辯,被授予碩士學位。張海迪以自身的勇氣證實著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說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樣,我把艱苦的探詢本身當做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礙的精神為殘疾人進入知識的海洋開拓了一條道路。

張海迪多年來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張海迪和楊瀾

她以自己的演講和歌聲鼓舞著無數青少年奮發向上,她也經常去福利院,特教學校,殘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禮物和溫暖。近年來,她為下鄉的村裡建了一所國小,幫助貧困和殘疾兒童治病讀書,還為災區和孩子們捐款,捐獻自己的稿酬六萬餘元。她還積極參加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籲全社會都來支援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張海迪曾三次應邀出訪過日本、韓國,舉辦演講音樂會。她的自強不息的奮鬥歷程也鼓舞著不同民族的人民。1995 年,她曾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了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1997 年被日本 NHK 電視臺評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

張海迪曾當選共青團第十一屆中央委員,並長期擔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團委員,山東省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山東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等職務。海迪在本職崗位和社會工作中自強不息,以滿腔的熱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務社會,奉獻人民,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有很高的聲譽和威望,是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典型。她是中國一代青年的驕傲,也是中國殘疾人的傑出代表。

20xx年11月13日,張海迪當選新一屆中國殘聯主席。

延伸閱讀:成功殘疾人張海迪的事蹟

就說人人皆知的一位殘疾女孩——張海迪,她從5歲開始,就患了脊椎血管瘤,導致其胸口下面全部癱瘓。就這樣,張海迪從5歲開始,就在輪椅上度過。張海迪的父母不忍心看張海迪就這樣倒下去,揹著小海迪走南闖北,尋找名醫來為她醫治。對生命充滿了期望的張海迪更是不甘心。張海迪為了治好自己,承受著針扎刀割的巨大痛苦,但她並沒有就此放棄,仍然堅持著。哪怕只有一線希望,她也要堅持到底。最終還是徹底失敗了。但張海迪仍沒有因癱瘓而向病魔屈服。恰恰相反,她不但沒有倒下,還自學了國小、中學的主要課程,另外還學了日語、英語、德語,還有世界語,還學了醫學。她當過醫生,翻譯了10萬字英文小說,寫了《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

張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東半島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裡。5歲的時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覺,生活不能自理。醫生們一致認為,象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在死神的威脅下,張海迪意識到自己的生命也許不會長久了,她為沒有更多的時間工作而難過,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奮的學習和工作去延長生命。她在日記中寫到:“我不能碌碌無為地活著,活著就要學習,就要多為群眾做些事情。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1970年,她隨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母到莘縣尚樓大隊插隊落戶,看到當地群眾缺醫少藥帶來的痛苦,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群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溫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藥物,努力研讀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鍼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群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

張海迪對生命充滿了希望,十分珍惜這有限的生命。人們說得了這種病的人最多活不過27歲,可她卻活到了現在——53歲,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料。  張海迪的精神實在可貴,現在有的同學有著一個健康的身體,卻不好好學習,浪費自己寶貴的生命。我們應該向張海迪學習,珍惜生命,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

後來,她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有安排工作。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蹟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說、背詩歌、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餘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現在她已是山東省文聯的專業創作人員,她的作品《輪椅上的夢》問世,又一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認準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著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藥,請她幫助翻譯文字說明,看著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牆上、桌上、燈上、鏡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不記10個單詞就不睡覺。家裡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經過7、8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閱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說《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並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以後,張海迪又不斷進取,學習了日語、德語和世界語。海迪還盡力幫助周圍的青年,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學習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為祖國的興旺發達獻出自己的光和熱。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輔導下考取了中學、中專和大學,不少迷惘者在與她的接觸中受到啟發和教育變得充實和高尚起來。張海迪在輪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為祖國富強、人民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

1991 年張海迪在做過癌症手術後,繼續以不屈的精神與命運抗爭,她開始學習哲學專業研究生課程。經過不懈的努力她寫出了論文《文化哲學視野裡的殘疾人問題》。 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學哲學系通過了研究生課程考試,並通過了論文答辯,被授予碩士學位。張海迪以自身的勇氣證實著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說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樣,我把艱苦的探詢本身當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礙的精神為殘疾人進入知識的海洋開拓了一條道路。

張海迪多年來還做了大量的社會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講和歌聲鼓舞著無數青少年奮發向上。她也經常去福利院,特教學校,殘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殘疾兒童,給他們送去禮物和溫暖。近年來,她為下鄉的村裡建了一所國小,幫助貧困和殘疾兒童治病讀書,還為災區和孩子們捐款,捐獻自己的稿酬六萬餘元。她還積極參加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呼籲全社會都來支援殘疾人事業,關心幫助殘疾人,激勵他們自強自立,為殘疾人事業的各項工作和活動,為殘疾人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張海迪曾三次應邀出訪過日本、韓國,舉辦演講音樂會,她的自強不息的奮鬥歷程也鼓舞著不同民族的人民。 1995 年,她曾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了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 1997 年被日本 NHK 電視臺評為世界五大傑出殘疾人。

1983 年 5 月,中共中央發出《向張海迪同志學習的決定》,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八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為張海迪題詞,表彰她積極進取,無私奉獻的精神。 張海迪在本職崗位和社會工作中自強不息,以滿腔的熱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務社會,奉獻人民,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有很高的聲譽和威望,是一個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典型。她是中國一代青年的驕傲,也是中國殘疾人的傑出代表。 生平一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因而也是寶貴的。如司馬遷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在於他一生活得有沒有意義。張海迪的生命是重於泰山的呀!

標籤:殘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