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勵志 > 勵志文章

非常經典勵志創業的文章3篇

人在的時候,以為總會有機會,其實人生就是減法,見一面少一面。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和勵志文章激勵我們創業,一起來看看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非常經典勵志創業的文章3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非常經典勵志創業的文章3篇

非常經典勵志創業的文章:德國工匠:我們不相信物美價廉!

德意志民族是很晚才開始搞工業化的,英、法完成工業革命時,德國還是個農業國。

但是如今,在這個只有 8000萬人口的國家,竟有 2300 多個世界名牌。是什麼原因造就了享譽世界的“德國製造”?

1、『德國製造』曾經是帶有侮辱性的符號

德國人進入工業化後也經過“山寨階段”:向英、法學習,偷人家的技術,仿造人家的產品。

為此,英國議會還特別在1887年8月23日通過對《商標法》的修改,要求所有進入英國本土和殖民地市場的德國進口貨必須註明“德國製造”。“Made in Germany”在當時實際上是一個帶有侮辱性色彩的符號。

德國進入工業化時代之初,大學的科學研究是與生產領域完全脫節的。儘管那時“世界科學中心”在德國,但是美國人很聰明,他們在德國拿到學位回國後,不是一味地跑到大專院校裡做研究工作,而是進入到市場裡去辦企業

19世紀90年代初,德國科學家跑到美國一看,發現美國工業品的科技含金量最高,這才明確提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針,並開始大力促進應用科學的發展。由於德國有基礎科學上的雄厚根基,很快就建立起科學理論與工業實踐之間的聯絡,從而在半個世紀時間裡將世界一流的科學家隊伍、工程師隊伍和技術工人的隊伍結合在一起,領導了“內燃機和電氣化革命”,使德國工業經濟獲得了跳躍式的發展。

此後,德國的機械、化工、電器、光學,直到廚房用具、體育用品都成為世界上質量最過硬的產品,“德國製造”成為了質量和信譽的代名詞。德國最有名的公司,幾乎都是從那個時代成長起來的。它們直到今天都維持著世界性的聲譽。

2、珍視“身後名” 不貪“眼前利”

德意志不是個“喜新厭舊”的民族,德國人喜歡有經歷的東西,有歷史記憶的東西,有文化記憶的東西。

我認識一位德國教授,他家裡現在還有上個世紀60年代生產的木頭箱子一樣大的電子管收音機,由於質量好,照樣在用。我問他,“你還用這麼老的東西?”他說,“是呵,我一看到它,就想起我幼年時發生在這收音機旁的故事,對我來說,這可是比什麼都要珍貴的啊!”

德國人生產的圓珠筆摔在地上10多次,撿起來依然可以用。德國建造的居民住房120xx年也不會倒,就是被戰火摧毀了,德國人也一定要按原樣將其重建起來。

有一張關於德國建築物的照片,名叫“不變的德國”,展現的是二戰以後德國人修的房子,完全是中世紀式晚期巴洛克時代和洛可可時代的風格。為什麼?二戰結束後,德國幾乎所有的城市都成了一片廢墟,那些古老的房子基本上都被戰火摧毀,德國人非常心疼,因為德國人就是喜歡自己的文化。怎麼辦?德國人死活也要把當年的照片找出來,把當年的設計圖找出來,一定要按原樣一座座地重修起來。今天你跑到德國去看,大多數城市都沒有什麼現代建築,幾乎全是巴洛克、洛可可時代的風格。

德國有座王家歌劇院在二戰中被美國飛機全部炸燬,德國人心疼得不得了,那座歌劇院是過去建了220xx年才建好的,結果毀於一旦。怎麼辦?

二戰後德國人就把這片廢墟圈起來,搞了一批科學家、文化學家、考古學家、建築師、技術工人,大約上百號人,花了35年時間,把這堆破磚爛瓦又重新裝回去了,你現在再看這座王家歌劇院,怎麼也看不出來是炸彈炸爛了以後又重新裝回來的,這座建築成了“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人說,“這個行動本身就屬於世界文化遺產”。正是由於德國熱愛、尊重自己的文化到了如此地步,所以才叫“不變的德國”。

由於德國的經濟發展不靠房地產市場,所以一位德國建築師很難拿到一個建築專案,好不容易中了標,就一定會精心設計,一定要把它搞成一個藝術精品,一定要讓它流芳百世。

因此,在德國,你永遠也看不到有兩座建築物會是一樣的。

因此人們說,德國建築師重視的不是“眼前利”,而是“身後名”。

3、一個人身上只做一次生意

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一位外國記者問彼得•馮•西門子:“為什麼一個8000萬人口的德國,竟然會有2300多個世界名牌呢?”

這位西門子公司的總裁是這樣回答他的:“這靠的是我們德國人的工作態度,是對每個生產技術細節的重視,我們德國的企業員工承擔著要生產一流產品的義務,要提供良好售後服務的義務。”

當時那位記者反問他:“企業的最終目標不就是利潤的最大化嗎?管它什麼義務呢?”

西門子總裁回答道,“不,那是英美的經濟學,我們德國人有自己的經濟學。我們德國人的經濟學就追求兩點:一、生產過程的和諧與安全;二、高科技產品的實用性。這才是企業生產的靈魂,而不是什麼利潤的最大化。企業運作不僅僅是為了經濟利益,事實上,遵守企業道德、精益求精製造產品,更是我們德國企業與生俱來的天職和義務!”

說到“天職”上去了,“天職”是什麼意思?就是“上帝要你乾的事”。

在德國,沒有哪家企業是一夜暴富,迅速成為全球焦點的。他們往往是專注於某個領域、某項產品的“小公司”、“慢公司”,但極少有“差公司”,絕沒有“假公司”。

它們大多是擁有百年以上經歷、高度注重產品質量和價值的世界著名公司,也被稱之為“隱形冠軍”。

德國有家葡萄酒作坊,快420xx年了。二戰中很偶然留下來的,很幸運沒被美國飛機炸到。德國的馬牌輪胎公司是1871年成立的,現在我國幾乎每個地級市都有它的分店。德國的阿迪達斯公司是1920xx年創辦的,至今也有94年以上的歷史了。你可以看到,德國這類企業都是有年頭的。

德國的產品不打價格戰,不與同行競爭,一是由於有行業保護,二是由於價格並非決定一切,打價格戰可能會讓整個行業都陷入惡性迴圈。德國企業是要追求利潤,但是隻要能保證基本利潤,有錢可賺,德國人並不是那麼貪得無厭、無休止地追求利潤的,而是要考慮更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因此,德國人寧願“在保證基本利潤的同時,讓部分利潤轉化成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更加完善的服務”。

我曾在柏林與一家菲仕樂鍋具店的經理聊過天,我說:“你們德國人造的鍋可以用上120xx年,因此每賣出一口,實際上也就丟失了一位顧客,以後人家不用找你了。你看人家日本人造的鍋,用20xx年就到頭了,顧客每20xx年就得再找他一次。仔細想一想,你們划得來嗎?你們為什麼要把東西搞得那麼結實呢?把它的使用期搞短一點,你們不是可以賺更多的錢嗎?”

這位經理這樣回答我:“哪裡的話,所有買了我們鍋的人都不用再買第二次,這就會有口皆碑,就會招來更多的人來買我們的鍋,我們現在忙都忙不過來呢!我們這家廚具廠,是二戰後從過去的兵工廠轉產過來的,前後也不過幾十年時間,就賣出1億多口鍋了,你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少人口嗎?快80億了,還有70多億人口的大市場在等著我們呢!”

你看,德國人的想法不一樣,他們營銷戰略的路數也與眾不同,一筆生意,在你身上一輩子就做一次,讓你說他的東西好,這就會感染到另外一個人,這個人再去做他的顧客,然後再感染第三個人,人家乾的是這個事。

4、探求本質,考慮長遠

今天德國只有三座城市,即柏林、漢堡、法蘭克福,被定為“國際化城市”,以後打起仗來也宣佈為“不設防城市”,其他城市都是中小城市。

絕大多數的德國人都生活在5萬人、10萬人、15萬人、20萬人的城市裡,連50萬人口的城市,德國人都覺得太大了。

德國城市的風光幾乎都有這個特點:城市天際線最高的地方一定是教堂的尖頂,任何建築物都不能超過它。

我曾與一位德國教授談論過這個問題:為什麼德國人能做到守時?

他講道:“城市小,就容易守時。為了守時,也必須得把城市設計得小一點。你要想在‘汽車大眾化時代’做到城市不堵車,需要有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任何樓房不要超過五層,在德國,你要想建造六層以上的高樓,必須經過議會投票通過才行。第二個條件是任何城市必須有一半的空間是馬路。只要你同時做到了這兩條,城市就不會堵車。”

今天德國人一般只在柏林、漢堡、法蘭克福建高樓,那也是世界級的大高樓,但有一個條件,這種高樓從任何方向倒下來時,不能壓到另一棟樓。所以越高的樓房,周邊留有的空地就越大。這就叫“探求事物的本質,確定長期的戰略”。德國人建房子時,是一定要考慮到當它倒下來時會發生什麼事情的。

5、德國不相信物美價廉

“德國製造”的優勢並不在價格上,連德國人自己都承認“德國貨就是物美價不廉”。

你跟日本人可以談價格,但你跟德國人談價格,一刀都砍不下來。

德國人甚至不承認有“物美價廉”這回事。

“德國製造”的優勢在於它的質量,它解決問題的專有技術,它優秀的售後服務。德國企業發展的一般產品都是具有世界領先水平、高難度,別國一時無法制造出來的產品。德國30%以上的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上都是沒有競爭對手的獨家產品。德國人生產的工業製造品,大到挖地鐵的掘進機,小到文祕工作中的訂書機,從質量上講都是世界第一。

德國所有供3歲以下兒童食用的產品不得含有任何人工新增劑,必須是天然的;所有奶粉被列為藥品監管;所有母嬰產品只允許在藥店出售,不允許在超市出售;所有巧克力都被規定要使用天然可可脂作為原料加工生產;所有保健護膚品牌都必須要有自己的實驗室和植物種植園,以保證取材於天然有機品質。

德國人生產的非工業用途的化學產品,例如清潔劑、洗手液、洗潔精,除了有清潔殺菌的功效以外,絕大多數採用了生物降解技術,也就是靠微生物分解其中的化學成份,來將化學對人體的傷害減少到最小程度。德國人生產的濾水壺,既能過濾無機有害物,也能過濾有機有害物,並富含鎂元素。經過德國濾水壺過濾後的水,是微微帶甜味的。

德國鍋具具有天然抗菌和耐高溫性質,既能節能環保,導熱效果又極佳,以至人們說,“使用這種德國鍋具,一根蠟燭就能弄一頓美味佳餚。”德國人生產的一口鍋,可以用上120xx年,因此很多德國人用的都是奶奶傳下來的鍋。

對德國人來說,任何一樣廚具,一輩子只需要買一次,不需要買第二次,因為你一輩子也用不壞它。

德國人生產的煨湯用的鍋,完全是鋼鐵鑄造的,沉重得連男人都有點端不動,那鍋蓋內側有奇特的花紋,我問一位德國的銷售商:“搞這些花紋幹嘛?”他說:“它蓋上去後,水蒸氣就能上下自然迴圈,不易燒乾,這是一種技術。”德國的鍋具,蓋上去個個嚴絲合縫,說三分鐘開鍋就三分鐘開鍋,能為你省下不少煤氣費。

我也曾問過一位德國的企業家,為什麼德國的產品動不動就“能用120xx年”呢?

他這樣回答道:“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原因是,我們德國沒有資源,幾乎所有重要的工業原材料都是靠國外進口來的,所以必須物盡其用,儘量延長使用期,這才是對原材料最大的節約。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們德國人認為,產品質量的好壞,主要體現在是否‘經久耐用’上。”

非常經典勵志創業的文章:創業者必看的8本書

《摩根財團》豆瓣評分:9.3

本書作者羅恩?徹諾擅長寫金融、商業、人物的傳記,此書試圖以摩根財團的視角,看遍整個華爾街、現代金融業的興衰更替,在美國媒體上收穫了為數不少的的讚頌之詞。摩根財團150年的發展歷程被比作資本市場發展的活教材,企業家在此書中可以學到如何把握政治局勢,市場趨勢,以及如何在競爭中規避風險,做到基業長青。

《精益創業 新創企業的成長思維》豆瓣評分:8.2

最少成本,核心價值,精簡原型,快速迭代,這是“精益創業”的核心內容。這是一本關於創業的方法論,主要針對創業公司財力欠缺,人手不夠,對市場需求不瞭解等一系列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名曰 “精益創業理論”,目的是最大範圍減少錢財的浪費,“犯便宜的錯誤,不犯昂貴的錯誤”,對初創公司有指導價值。作者埃裡克·萊斯是矽谷的一個程式設計師,他曾參與若干家公司的創業過程,見過許多成功和失敗之後,他開始更深入地思考創業,此書可看作他的思考成果。

《Facebook效應》豆瓣評分:7.9

本書作者是《財富》雜誌高階編輯大衛·柯克帕特里克,他長年執筆“快速前瞻”專欄,擁有豐富的商業寫作經驗。這本書就是他近距離採訪近130位Facebook相關人士,深入研究Facebook發展歷程寫出來的商業解剖書。裡面詳解了Facebook是如何誕生,如何融資,又如何與Google與Twitter打響備受矚目的網路之戰的,此書因資料翔實和敘述精彩而廣受好評。

《交辦的技術》豆瓣評分:8.5

“平易樸實的操作手冊”,這是讀者對此書的一則簡短評價。本書作者小倉廣多年來專門從事領導力發展,擔任領導職務近20xx年,曾先後就職於知名人力資源公司Recruit、SourceNext及 Faith等。小倉廣的觀點是:主管的成就不是自己做了什麼,而是自己不做什麼,下屬會做得更好。書中有26張實用圖表和28種交辦的技術會讓你掌握更多交代工作、提高效率的好方法。

《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豆瓣評分:8.3

這本書是吳曉波近年來發表的500多篇作品中精選出的59篇作品合輯,裡面有他關於人生、關於商業、關於財富的多重表達,收錄了廣為流傳的那篇關於馬桶蓋的文章等。

《窮查理寶典 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錄》豆瓣評分:9.0

都知道巴菲特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代表人物,雖然查理·芒格的知名度遠沒有巴菲特那麼高,但他對公司的業績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本書就彙集了查理最出色的演講、箴言和思想,將會給你的投資觀及理財觀帶來啟示。

查理的幾條建議——年輕人應該追求什麼?

1、別兜售你自己不會購買的東西。

2、別為你不尊敬和欽佩的人工作。

3、只跟你喜歡的人同事。

如果你想要說服一個人,要訴諸利益而非理性。

研究企業該如何做強做大,首先研究企業是如何倒掉的。

《影響力》豆瓣評分:8.6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那麼有說服力,讓普通人更容易聽他的?心理學家羅伯特·B·西奧迪尼博士為我們解釋了隱藏在順從行為背後的6大心理祕笈。想要讓使用者更好接受你的產品,讓合夥人更加相信你的夢想,讓自己再多一些影響力吧。

《三雙鞋 美捷步總裁謝家華自述》豆瓣評分:8.3

謝家華是華裔傳奇創業家,一位靠自身努力不斷創造奇蹟的商業天才,他35歲就以10億美金身價登上《財富》雜誌“40歲以下億萬富豪榜”,排名第27位。他兒時創辦蚯蚓養殖場,大學經營披薩生意,直到後來創辦“美捷步”品牌,帶領公司以年銷10億美元的驕人業績橫掃美國電子商務領域,本書集結了他大量的經驗教訓和商戰感悟,全書真實有趣,值得閱讀。

謝家華語:最好的領導者就是那些以身作則,既是團隊的追隨者又是團隊的領導者的人。我們相信在一般情況下,最好的想法和決定來自於基層,來自那些身處一線,離事情或客戶最近的人。而一個經理的作用就是消除障礙,讓他的下屬能夠成功。這意味著,最好的領導人就像公僕一般,全心為他們所帶領的人服務。

非常經典勵志創業的文章:你適合打工還是創業?

——一位有十年創業經驗的創業者分享的創業體會

作為一個創業20xx年以上,最近卻在考慮上班的同學,感覺自己有點發言權,先佔個位。

創業絕對不是逃避現狀的出路

首先,創業與上班殊途同歸,強調的都是個人價值的體現和體現後獲得的回報。但是上班和創業對人的要求還是有區別的,表現如下:

創業要求有極強的抗壓能力和自控能力。

當你的積蓄已經無法支撐下月工資的時候;當你拼命到尿血業務卻沒有絲毫進展;當你辛苦工作的時候員工卻在偷懶;你確信你能抗的住?

創業意味著自己當老闆,意味著沒有人要求你去工作。

在這種狀態下,個人的自控能力就尤其重要了。如何在想看電影的時候剋制住自己去工作;如何在需要陪孩子玩的時候還要想著下一步工作怎麼辦;如何在疲憊期還能保持旺盛的鬥志,你能做到嗎?

創業還需要很強的領袖氣質。

是不是能夠將事業的藍圖規劃的巨集偉且可行;是不是能夠擁有一幫吃糠咽菜還能同甘共苦的兄弟;是否能發掘每個人的長處並加以發揮;是否有極強的感染力能夠一句話就給小夥伴們無窮力量。

創業還要求你是個多面手,什麼CEO、CTO、CIO、COO、BD、PR,要有思想準備自己一肩挑,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扮得了霸道總裁當得起開心大娘;抓得起業務搞得了思想。親,感覺如何?

有的小夥伴又會說,我們有合夥人啊,我們有共同的理想與追求,我們三觀一致,決心一起奮鬥一輩子。

潑盆冷水,恰恰好多創業公司都是死在了共同創業上了。可以一起吃糠咽菜卻不能共享富貴,沒死在戰壕裡卻死在了溫暖的床上,你以為你是喬老爺?開掉合夥人都不帶眨眼的?

在這點上一定要提醒各位準備合夥創業的小夥伴,在開始做之前先把所有有關商業的事情說清楚,擬合同、簽字、按手印,不要怕沒面子、壞感情,會避免很多很多以後可能出現的問題。

至於有些小夥伴因為上班受約束太多、辦公室政治、各種不自由、領導瞎指揮等理由選擇創業,我只能送你一句“呵呵”了。

創業比上班艱辛得多,創業絕不是替代上班的好選擇。

創業強調的是直麵人生,絕不是逃避現狀的出路!

重三已出,請認真思考。

認清自己是選擇人生道路的關鍵,沒有之一!

在創業之前分析清楚,做到冷靜的頭腦+激情的行動,比單純滿腔熱血,自我說服,閉門造車要有效率得多,成功的機會也會大得多。

關於創業的書籍、培訓、政策非常多,在這個時候,一定要保持自我,所謂“不忘初心”強調的是保持自我對事物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跟風上道。

一旦決定了,請堅持,事真不可為,請及時止損。這兩點看似矛盾,其實也是出於自我對事物的判斷。如果問心無愧,已經感覺努力到了極致結果卻並不美好,請一定停下來好好反思,不要留戀,不要不捨。創業只是體現自我價值的一種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手段。只知道矇眼拉磨的驢兒永遠改變不了自己的“人生”。

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大意是成功人士最喜歡跟別人講要努力,因為他們不會告訴你他們所擁有的資源、人脈、平臺、時機對於他們的成功才是更重要的。努力就成了唯一可以跨平臺、跨人群,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

對於成功與失敗的判斷標準隨之也變得簡單而粗暴,成功了就是努力了,失敗了就是你不夠努力。如果創業是這麼簡單的事情,那還哪有什麼失敗可言?

記得,認清自己是選擇人生道路的關鍵,沒有之一!

平衡工作和生活

說點題外話,記得小的時候,我的姥爺跟我說過:“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本人不才國小也通讀過三大名著(紅樓父母不讓看),從小就有做一個士大夫的理想,不卑不亢,外圓內方,知行合一也是自己一直努力的目標。

自從創業後,現實就把一個個的大耳光打在了我的臉上,“讓你裝讀書人,讓你傲骨,讓你清高”。記得有天晚上陪XX人員喝第三場酒的時候,我一下子仰倒在馬路上了,當時內心的悲哀無可附加,你的理想呢?你的堅持呢?你的目標呢?

然並卵,明天洗洗還是要繼續啊!

創業過程中最煎熬的不是應酬,不是資金壓力,不是團隊管理,而是各種壓力給你帶來的煩躁、不安、焦慮以及其對正常生活帶來的巨大沖擊。你的生活質量會變得很差,你的脾氣會變得暴躁,你的家庭關係會緊張,這和我們追求對於生活質量的改變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創業的小夥伴們請儘量做到工作和生活分隔開,不然影響太大了,切記。

那麼,是創業還是上班?

創業是條艱辛的路,沒有咬碎牙也要堅持下去的精神,就不要玩耍了,把浪費掉的時間、精力、財力用來提升自己,做個真正強大的人要靠譜得多。

而上班首先意味著團隊,然後是相對穩定的環境以及可能更大的發展平臺,有的時候這些不是創業能夠獲得的。如果能夠在更大的平臺發揮自己全部的能力,很多時候是會比創業收穫更多。

究其根本,創業或是上班,只是對人生不同道路的一次選擇,而不是最終選擇。

以上就是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非常經典勵志創業的文章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標籤:勵志 創業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