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經典散文集

範公亭公園遊記原創散文隨筆

在山東省青州市,有一個公園叫做範公亭公園,不少文人雅士遊玩此處都會有所感想,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這篇隨筆散文《範公亭散記》吧!

範公亭公園遊記原創散文隨筆

原標題:【東方散文雜誌•魯中筆會專輯】寧夏‖羅萬軍:範公亭散記

記得郁達夫曾在《悼魯迅》時寫過一段非常精彩的話:“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

魯迅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愚才疏學淺,不敢贅述;但因為“魯中筆會”的緣故,我有幸參觀了“範公亭公園”,感慨良多,遂有拙記。

範公者,古之聖賢北宋之重臣范仲淹之尊稱也。遙想範公當年,才華橫溢而功勳卓著:文有《岳陽樓記》譽滿天下,武有“屯田久守”以固邊關,思有“慶曆新政”轟動朝野。時人每談起範公仁德才略,無不感激流涕而五體投地也。至今日,國民為了弘揚範公“憂樂關天下”的美德,建造了300畝大的“範公亭公園”向世人開放。遊客到此遊玩,不但領略了青州美麗的自然景觀,也瞭解了青州厚重的歷史文化,更主要的是昇華了遊客“天下為公”的胸懷。

來到範公亭公園,不必說道路兩旁古木參天,也不必說庭院中菊花幽香,更不必說洋溪湖裡微波盪漾,單是“範公亭”周圍的景象就有說不盡的風光。

範公亭坐落在公園西面的洋溪湖畔,應該是園內最靚麗的一道風景。據文獻記載,範公亭始建於北宋皇佑三年(1051年)。當時青州一帶流行紅眼病,正好范仲淹以戶部侍郎的身份任職青州,目睹百姓遭殃,範公親自汲水製藥除病,很快疫情得到了遏制,百姓感激不盡,紛紛登門致謝。恰在這時,南陽河畔突然有泉水湧出,水質純淨,甘甜可口,百姓以為這是範公的德行感動了蒼天,就取名“醴泉”;範公也感念百姓對自己的抬愛,便在泉眼上建了座亭子,方便大家用水。然而,自古偉人命多舛,從來蒼天不長眼。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范仲淹調離青州趕往潁州任職,不料途中病發而去世。人們得到噩耗,感激範公的大恩大德,改“醴泉”為“範公井”且把範公蓋的井亭也換做“範公亭”了。

本來我們觀光的景點是“範公亭”,為何被“三賢祠”擋住了腳步呢?

這還得從範公說起。眾所周知,範公是北宋少見的集政治、軍事、思想和文學為一身的大家。宋仁宗慶曆年間(1041-1048),國家動盪不安,民怨鼎沸,盜賊猖獗。范仲淹、富弼、韓琦和歐陽修等一幫文武重臣提倡改革,希望國富民強而天下太平矣;尤其是范仲淹提出的《答手詔條陳十事疏》中的不少建議都得到了宋仁宗的贊同,改革一度進展順利;但新政觸及到了保守派和豪強地主們的既得利益,他們沆瀣一氣聯手阻撓和反對新政實施,興利除弊的改革持續了不到兩年時間就宣告失敗了。自古以來,成者王侯敗者寇。曾經轟動一時的改革家們紛紛落馬。富弼被貶青州,范仲淹發配邠州,歐陽修卻流放到了滁州。

或許青州本身就是一塊風水寶地,或許青州自古就是人傑地靈之所在。但凡任職青州者,要麼逢凶化吉,要麼功德圓滿,富弼就是後者的踐行者。據說慶曆新政失敗後,富弼以資政殿學士加給事中的身份於1047年知青州。當時,恰逢河朔一帶洪水成災,大批難民逃亡青州,攪亂了青州人民的平靜生活,給青州社會治安和諸多方面帶來了不便。富弼首先在難民較集中的南陽河畔瀑水澗側搭建了涼亭作為臨時指揮所,第一時間瞭解民災民情,然後果斷採取了分散安置、開倉賑濟、為富有仁等有效治理措施,順利度過了難關。災民感恩戴德,朝廷格外褒獎。富弼離任後,這個亭子便成了百姓景仰他的祠堂。

無獨有偶,歐陽修1068年以兵部尚書知青州。面對官府機構臃腫,官吏慵懶不作為現狀,歐陽修採取“寬簡而不擾”的惠民政策,不到兩年時間,青州就出現了“年時豐稔,盜訟稀少”的景象。因為醉翁喜歡寄情山水,除了搞好政務之外,他也在南陽河畔瀑水澗旁搭建了一個涼亭常“與民同樂”。歐陽修離任後當地百姓為了感激他心繫蒼生之美德,也把他呆過的涼亭變成了祠堂。

正是因為富弼和歐陽修倆人曾在青州惠政於民,口碑尚好,人脈不錯,當地百姓也曾在瀑水澗設有他倆的祠堂,只是滄桑歲月無法保持這兩位恩公祠堂的完美尊嚴,後來有志之士便把二位塑像請進範公亭,並且在範公亭背後建設三間瓦房,取名“三賢祠”。範希文居中,富彥國居左,歐陽文忠居右。再後來又有人在三賢祠後修築“後樂亭”並雕刻範公《岳陽樓記》於石上,房前屋後還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香氣撲鼻,綠草茵茵,樹沖霄漢,祥雲嫋嫋。儼然一個幽雅恬靜的去處,恰似一處叩禮膜拜的地方。有人喜之,圍牆成院。

三賢祠門旁各有一棵宋槐,枝繁葉茂,挺拔剛勁,宛如兩名衛士守候著三賢祠。進入三賢祠,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棵幾人合圍的唐楸,虯枝蒼勁,彷彿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佇立在範公亭前遮風擋雨。範公亭呈六角飛簷,頂開圓孔,與井泉上下相對,天光下射,水光瀲灩。相傳每年八月十五月圓之夜嫦娥相思的容顏就會透過頂孔映到井水上。

井亭之柱上木下石,迎面柱子上鐫刻著一副對聯“井養無窮兆民允賴,泉源不竭奕世流芳。”展示了後人對範公恩德的景仰。亭東聳立著一塊石碑,是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在1934年5月拜謁範公亭時寫下的勵志楹聯“兵甲富胸中,縱教他虜騎橫飛,也怕那範小老子;憂樂關天下,願今人砥礪振奮,都學這秀才先生”。

仰望高大的宋槐,範公得意門生王曾當宰相時的趣事又浮現眼前。有次宋真宗問王曾“青州槐樹長得粗,街道很寬闊,但人情很淡薄,什麼道理呢?”王曾笑而答曰“槐樹長得好,是因為土厚水深,自然條件好;街道寬闊,人情相對淡薄,是因為生活富裕,沒有多少事情需要大家幫忙。”

走出三賢祠,迎面一排高大的銀杏樹在微風吹拂下泛著金光,好像熱情好客的青州朋友夾道歡迎我們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豔陽當空照著,大夥兒心裡暖暖的。

文/羅萬軍

公眾號:東方散文雜誌

※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