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網路散文集

拜謁延安

拜謁延安

靈猴獻瑞之年,秋高氣爽,雲淡風輕時節.我們有幸來到陝西“十朝古都”西安。看了城市繁華,聆聽遠古故事,忽聞人說廷安就近不遠。於是,我在行中強烈倡導:首先拜竭延安!
笠日清晨,我們乘坐市區中巴車,風塵僕僕地徑往廷安進發。
走在通往延安的路上,我的心情是極為沉重的。因為延安,在我幼小的心靈中便根深蒂固,她蔭翳一代偉人,運籌帷幄,興兵立國,救民於苦海,浩氣振天空。她是燈塔,是航標,是傾國敬仰的革命聖地。
車行路上,人靜車間,進銅川,過黃陵,入洛川。沿途平原風光廣袤曠達,舒心適人。待到車經富縣轄域。蒼涼的陰影,便時而浮現。一些路段.看似十里無人煙,延綿多“土穴”,可是導遊介紹:這就是窯洞景觀。於是,我始終全神貫注望窗外,心力集中掠風景。
午後四時,我們抵達廷安。遊興使然,急不可耐,未待喘氣歇息,先登寶塔山。
寶塔山又名嘉嶺山,處延安市東,臨廷河之側.山下大路直通山頂,道徒徑彎,城市司機車開半程不敢再上,於是我們披著疲憊陽光,迎著微涼清風,徒步上到山頂。山頂有一建於明代的樓閣式古塔,巍然屹立,雄偉壯觀,此即我們幼時從課文中得知的“延安寶塔”。古塔九層塔身,八邊八角,很是彌合我們四西八方,久久仰望的遊客心情。倚身塔底,俯瞰西邊,延安全景,赫然入目。雖乏都市博雅,但其自身崇高。為表崇敬心情,我們便藉助延安與寶塔的魁偉形象為背景,各各共在塔下站直虔誠的身姿,存此一照,合影銘懷。
當晚,我們寄宿延安新修的聖保藍賓館。說是當地一流賓館,可與上海、廣州相比似乎相形見絀。即便就在桂林,充其也只能夠得上縣裡的二星級標準。入夜,我們便在此館就膳。當地以饃饃與窩窩頭伴小米粥為主食的廚師,聽說我們這些吃大米飯、“紅燒肉”為主的“江南食客”用餐,便特地作了精心烹飪。餐廳小姐端來的盤盤雞鴨魚肉,碟碟白米硬飯,我等吃得津津有味,吃得滿堂飄香。然而,也吃得隔桌臨人瞠目結舌,吃得服務人員眼泛紅絲。此時此刻,我油然而生愧意:走南闖北,引頸覓食,好吃何以玷汙聖地,貪杯何以要在延安?
次日清晨,濃霜密佈,在頗具陝北豪爽性情的當地導遊黃娟小姐引領下,一大清早便驅車直奔楊家嶺。
偌長山漕、一門相堵,牆內十餘棵蒼翠挺拔的青松,莊嚴地隱示著當年革命偉人們文韜武略,以正壓邪的自豪與桀驁。步入門楹,寬敞的水泥路面一輔而上,使得昔日偉人的足跡,振世的強音絪縕其間。在這裡,我們觀瞻了建於40年代初的中共“七大”會堂,叩見了當年《延安文藝座談會》的故址。探視了北面山坡偉人打住數載的著名窯洞。在窯洞裡,看簡陋的居室條件,想艱苦的地穴環境,卻怎麼也不敢認定:當年一代偉人,於此揮灑豪情萬丈的胸臆,鐵筆譜寫震驚天下的華章?尋思當年疾苦,聯想今日幸福,忽覺窯洞自然膨脹,漸漸增大,大得包容宇宙萬物,以致自己就像一粒塵埃,輕輕地飄泛其間。
拔足楊家嶺,我們又披著升騰的陽光趕赴棗園。
棗園也同楊家嶺、鳳凰山、王家坪一樣,是當年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勝利到達延安後,偉人們選定的四處工作場所之一。這裡又名“延園”,原為陝北軍閥宅居莊園,土地革命時期迴歸人民手中,四十年代初期,前後三年間為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四面山丘兀立的棗園,地勢以山河為襯托,裡邊密密層層地生長著種類繁多的花草樹木,各個建築半隱半現的點綴其間,頗具江南秀色,堪稱延安上乘景緻。當年偉人擇此辦公,同樣穴居窯洞內,艱苦情形,隱然可見。現時這裡商行店鋪陳列,遠近遊客如雲。可視商家經營物貨中,仍以棗類居多,物種略顯單一。尤其邊民入此經商,從其衣著穿戴之中,依稀呈現紅區貧困。故此,不少遊客趨身棗園選購物品,只管質量,不問價格,每有孩童伸手索要零錢,便也毫不猶豫地施捨。想來也該,廷安先人以生命為代價,身護偉人拯救國難,換來今天。那麼,我們如今身沐福祉,衣食無優,對含恩帶德的廷安後代,奉獻皮毛,何足惜哉?
離開棗園,輾轉鳳凰山、王家坪,最後在良健、周彪二友引薦下,我們來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於延安西北邊的革命紀念館。在這裡,我們觀摩了農民起義用的棍棒,拜望到古老的劍,戟,落後的兵器。整個陳列內容,反映從中央紅軍到達陝北開始,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直至取得抗日戰爭勝利,最後轉戰陝北,取得全國解放最後勝利等革命歷史情況。竭見整個陳列內容,宛猶讀一部浩繁的中國革命史集長傳。並倍加尊重風雨飄搖的歷史,倍加珍惜盛世太平的今天。
在拜竭延安的日子裡,我們一次次跨延安橋,一番番穿延安市,行進之間,頻入眼簾的是那純厚質樸的丘陵溝壑,是潺潺流淌的九曲延河,是別具一格的農家窯洞,是簡陋破舊的桌椅土炕。如此這般,在今天看來可能有人認為:不足掛齒,何值一談?但就這些特定歷史年代的見證物品正是閃爍延安精神的灼灼火團,正是廣大延安精神的巨大能源。
結束延安旅行,令我凝神聘思:地處中國西北山溝的延安,有些地方至今看來還是瘡痍滿目,寸草不生。特別是這裡一處處、一坎坎塵灰濛面的土窯洞,前不臨水,後不著山,沉靜無比地倚在凹凸不平的山丘,自顯蒼涼。然而就此貧地,才光芒四射,才笑傲風雲。我們完全可以說:這座歷史名城,她所欠缺的是物質的地理的優越,可她卻具有豐厚的文化積澱,有著足夠的文化財富。正因如此,她才神奇地鑄就了華夏曆史上璀璨奪目的文化篇章。
心中延安,其文化品性象寶塔山一樣永遠傲首蒼穹,陝北延安,其文化財富如大江巨集流,永遠滋潤著中華民族。


靈猴獻瑞之年,秋高氣爽,雲淡風輕時節.我們有幸來到陝西“十朝古都”西安。看了城市繁華,聆聽遠古故事,忽聞人說廷安就近不遠。於是,我在行中強烈倡導:首先拜竭延安!
笠日清晨,我們乘坐市區中巴車,風塵僕僕地徑往廷安進發。
走在通往延安的路上,我的心情是極為沉重的。因為延安,在我幼小的心靈中便根深蒂固,她蔭翳一代偉人,運籌帷幄,興兵立國,救民於苦海,浩氣振天空。她是燈塔,是航標,是傾國敬仰的革命聖地。
車行路上,人靜車間,進銅川,過黃陵,入洛川。沿途平原風光廣袤曠達,舒心適人。待到車經富縣轄域。蒼涼的陰影,便時而浮現。一些路段.看似十里無人煙,延綿多“土穴”,可是導遊介紹:這就是窯洞景觀。於是,我始終全神貫注望窗外,心力集中掠風景。
午後四時,我們抵達廷安。遊興使然,急不可耐,未待喘氣歇息,先登寶塔山。
寶塔山又名嘉嶺山,處延安市東,臨廷河之側.山下大路直通山頂,道徒徑彎,城市司機車開半程不敢再上,於是我們披著疲憊陽光,迎著微涼清風,徒步上到山頂。山頂有一建於明代的樓閣式古塔,巍然屹立,雄偉壯觀,此即我們幼時從課文中得知的“延安寶塔”。古塔九層塔身,八邊八角,很是彌合我們四西八方,久久仰望的遊客心情。倚身塔底,俯瞰西邊,延安全景,赫然入目。雖乏都市博雅,但其自身崇高。為表崇敬心情,我們便藉助延安與寶塔的魁偉形象為背景,各各共在塔下站直虔誠的身姿,存此一照,合影銘懷。
當晚,我們寄宿延安新修的聖保藍賓館。說是當地一流賓館,可與上海、廣州相比似乎相形見絀。即便就在桂林,充其也只能夠得上縣裡的二星級標準。入夜,我們便在此館就膳。當地以饃饃與窩窩頭伴小米粥為主食的廚師,聽說我們這些吃大米飯、“紅燒肉”為主的“江南食客”用餐,便特地作了精心烹飪。餐廳小姐端來的盤盤雞鴨魚肉,碟碟白米硬飯,我等吃得津津有味,吃得滿堂飄香。然而,也吃得隔桌臨人瞠目結舌,吃得服務人員眼泛紅絲。此時此刻,我油然而生愧意:走南闖北,引頸覓食,好吃何以玷汙聖地,貪杯何以要在延安?
次日清晨,濃霜密佈,在頗具陝北豪爽性情的當地導遊黃娟小姐引領下,一大清早便驅車直奔楊家嶺。
偌長山漕、一門相堵,牆內十餘棵蒼翠挺拔的青松,莊嚴地隱示著當年革命偉人們文韜武略,以正壓邪的自豪與桀驁。步入門楹,寬敞的水泥路面一輔而上,使得昔日偉人的足跡,振世的強音絪縕其間。在這裡,我們觀瞻了建於40年代初的中共“七大”會堂,叩見了當年《延安文藝座談會》的故址。探視了北面山坡偉人打住數載的著名窯洞。在窯洞裡,看簡陋的居室條件,想艱苦的地穴環境,卻怎麼也不敢認定:當年一代偉人,於此揮灑豪情萬丈的胸臆,鐵筆譜寫震驚天下的華章?尋思當年疾苦,聯想今日幸福,忽覺窯洞自然膨脹,漸漸增大,大得包容宇宙萬物,以致自己就像一粒塵埃,輕輕地飄泛其間。
拔足楊家嶺,我們又披著升騰的陽光趕赴棗園。
棗園也同楊家嶺、鳳凰山、王家坪一樣,是當年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勝利到達延安後,偉人們選定的四處工作場所之一。這裡又名“延園”,原為陝北軍閥宅居莊園,土地革命時期迴歸人民手中,四十年代初期,前後三年間為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四面山丘兀立的棗園,地勢以山河為襯托,裡邊密密層層地生長著種類繁多的花草樹木,各個建築半隱半現的點綴其間,頗具江南秀色,堪稱延安上乘景緻。當年偉人擇此辦公,同樣穴居窯洞內,艱苦情形,隱然可見。現時這裡商行店鋪陳列,遠近遊客如雲。可視商家經營物貨中,仍以棗類居多,物種略顯單一。尤其邊民入此經商,從其衣著穿戴之中,依稀呈現紅區貧困。故此,不少遊客趨身棗園選購物品,只管質量,不問價格,每有孩童伸手索要零錢,便也毫不猶豫地施捨。想來也該,廷安先人以生命為代價,身護偉人拯救國難,換來今天。那麼,我們如今身沐福祉,衣食無優,對含恩帶德的廷安後代,奉獻皮毛,何足惜哉?

標籤:拜謁 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