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散文集 > 心情散文集

冬令閒話焗薯窯

冬令閒話焗薯窯

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會留下許多故事和回憶。對我來說,童年是一段最為快樂和精彩的人生。進入不惑之年的我,更加懷戀那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童年。以生俱來的童心和活潑好動的個性,使我童年的故事尤其多,幾乎所有傳統的孩童把戲和玩藝我都酷愛入迷,—一通曉,一年四季都有各種玩耍的名堂,如春季打“爆簡”,夏日灌地狗,秋天放風箏,冬令薯焗窯,還有不受季節限制的彈玻珠、滾車錢、打力鐸等等。而今,時代的變遷使這些傳統玩藝大都失傳了,只有焗薯窯還在延續,但已不單是孩童玩的把戲,也是大人們的“節目”了。
近年來,也許是人們生活的品味高了,或是對城市的繁忙、雜亂和渾濁感到厭煩,城裡人時興假日到野外郊遊休閒,一來可寓樂於遊玩,調節精神;二來可呼吸新鮮空氣,欣賞村野那大自然的風光。這等樂事,本人自然是踴躍參與。野外活動喚回了我的童心,於是,便選在冬令的雙休日,帶上老婆孩子來到城郊一番薯地裡,重操起孩童時焗薯窯的玩藝。這玩藝對大人小孩都頗具娛樂性和吸引力,其特點是人人動手參與,眾人分享口福,皆大歡喜。薯窯焗出來的食品既原汁原味,更有一種無可比擬的含有泥土醇香的美味。這一玩藝令從未領略過這種樂趣的老婆和孩子高興不已,覺得這玩藝富於村野情趣,其樂無窮,好玩之極,之後她逢人便津津樂道。後來,加入焗薯窯隊伍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每每幾家男女老少組成輕騎隊,浩浩蕩蕩地湧向郊外,好不熱鬧……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已是今非昔比,用來焗窯的食品也可謂“鳥槍換大炮”了。孩提時用來焗窯的都是些番薯、芋頭、蒔菇子之類,如今是想吃啥就焗啥。童年時過年都不容易吃上的雞、鵝、排骨、海味、臘腸、蛋類等都已成為焗窯的美食。有了這些美味,再煲上一鍋菜湯,開啟啤酒,便可湊成一頓豐盛的野外宴席。本人在享用之餘,覺得如此情趣濃郁、輕鬆活潑的休閒娛樂活動何不向朋友們推廣而共享之呢?現將本人多年積累的焗薯窯的經驗和技巧奉獻大家。野外焗窯活動大致分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是準備階段。若想吃薯類,可準備些番薯、甜薯、蒔菇子、芋頭(個頭在拳頭般大以下為宜)等;如想吃肉類,可備些雞、鵝、鴨、排骨、臘腸、魷魚等肉品。鴨、鵝的個頭太大,可切成若干塊,再備些包裹肉品用的大張椰菜或生菜葉、荷葉(如是已晒乾的荷葉要提前浸泡)、牛皮紙或綿紙、水草;還要備些洗淨的青菜和飲用水(可帶大瓶礦泉水)、木柴、若干塊壘窯門用的紅磚、餐刀、鍋鏟、砧板等等。焗窯用的肉品,要事先把配好的佐料將肉品塗拌好,然後對肉品進行包裹:先用菜葉或泡軟的荷葉包第一層,再用溼牛皮紙或溼綿紙(只用其中一種即可)包第二層,然後用溼水草捆紮好(每包大小以能從窯門進入為宜)。
其次是選場壘窯階段。焗窯的場地應選在已挖完秋薯,泥土乾爽、地面開闊、交通便利的番薯地裡,番薯地旁邊有樹蔭則更理想。場地選好後,大家就一齊動手揀泥塊。壘泥窯用的泥塊以含沙質且疏鬆的為好。窯門位置的確定也要講究,冬季一般吹北風,故窯門應向北,以便順風排煙;壘窯前,按泥窯設計的大小先在地面上挖一個深約15——20公分深的平底坑(作用是裝納火碳,擴大窯底的容積),用紅磚架好窯門,窯門與窯坑底鏟成斜坡狀(便於進柴和清除火碳)。然後沿著土坑的邊緣先用大塊的泥頭壘築底下幾層,以後逐層的泥塊一層比一層小,並微微向裡傾側收窄,漸漸封頂。再是燒窯階段。先用山草、刨花、蔗葉之類“逗火”,燒至一定溫度後再加上樹杆、竹片或木塊等硬柴。燒窯時要小心進柴,不要用力過猛或一下子進柴過多;對帶叉的樹杆要折斷杆上的分叉,避免叉杆碰到窯壁,特別是泥窯燒紅後,泥塊變得疏鬆易碎,稍有觸動,便容易造成塌窯,功虧一簣,故燒窯至最後階段,進柴要格外小心。
對燒窯和焗窯的火候要掌握好:如焗番薯、芋頭類,一般以明火燒窯半小時(見窯裡泥塊呈粉紅色,泥窯的孔隙竄出雞尾狀火焰即可);若焗肉類則要燒窯40-50分鐘。泥窯燒到火候後,要先將窯內的火碳全部清除挖出(否則,不但會減少窯內的容積,窯內的火碳熄滅後,便成為隔熱層,降低窯內的溫度,造成食品夾生,而且會使食物吸入碳味,影響食品的味道),火碳清除完後,先從窯門放進部分食品(以堆滿窯底坑為止),緊接著用大塊泥頭封堵好窯門,再用木棍輕輕洞開窯頂,從洞開的口子上放進另部分食品(不要堆放太滿,以泥塊能把食品全部掩埋為宜),然後用鐵鏟或木條將泥塊輕輕砸碎,將食品完全掩埋在窯泥裡。焗窯的時間也應注意計算:薯類、芋頭等約焗半小時,肉類約焗40分鐘便可挖出食用;蛋類則用溼綿紙或紙巾包裹,在挖出首輪焗好的食品後再掩埋進窯泥裡,用窯泥的餘熱便可將雞蛋焗熟。
焗熟的食品出土時,要用木棍小心開挖,以免挖破食品的包裹層而滲進泥土。把食品全部開挖取出後,再拿出啤酒、飲料,眾人圍坐在一起,開杯暢飲,品嚐泥窯焗熟的美食,共享天倫之樂……
朋友們,時值冬令,正是焗窯的好季節,大家不妨一試,必讓你青春煥發,童心復歸,其樂融融。

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會留下許多故事和回憶。對我來說,童年是一段最為快樂和精彩的人生。進入不惑之年的我,更加懷戀那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童年。以生俱來的童心和活潑好動的個性,使我童年的故事尤其多,幾乎所有傳統的孩童把戲和玩藝我都酷愛入迷,—一通曉,一年四季都有各種玩耍的名堂,如春季打“爆簡”,夏日灌地狗,秋天放風箏,冬令薯焗窯,還有不受季節限制的彈玻珠、滾車錢、打力鐸等等。而今,時代的變遷使這些傳統玩藝大都失傳了,只有焗薯窯還在延續,但已不單是孩童玩的把戲,也是大人們的“節目”了。
近年來,也許是人們生活的品味高了,或是對城市的繁忙、雜亂和渾濁感到厭煩,城裡人時興假日到野外郊遊休閒,一來可寓樂於遊玩,調節精神;二來可呼吸新鮮空氣,欣賞村野那大自然的風光。這等樂事,本人自然是踴躍參與。野外活動喚回了我的童心,於是,便選在冬令的雙休日,帶上老婆孩子來到城郊一番薯地裡,重操起孩童時焗薯窯的玩藝。這玩藝對大人小孩都頗具娛樂性和吸引力,其特點是人人動手參與,眾人分享口福,皆大歡喜。薯窯焗出來的食品既原汁原味,更有一種無可比擬的含有泥土醇香的美味。這一玩藝令從未領略過這種樂趣的老婆和孩子高興不已,覺得這玩藝富於村野情趣,其樂無窮,好玩之極,之後她逢人便津津樂道。後來,加入焗薯窯隊伍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每每幾家男女老少組成輕騎隊,浩浩蕩蕩地湧向郊外,好不熱鬧……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已是今非昔比,用來焗窯的食品也可謂“鳥槍換大炮”了。孩提時用來焗窯的都是些番薯、芋頭、蒔菇子之類,如今是想吃啥就焗啥。童年時過年都不容易吃上的雞、鵝、排骨、海味、臘腸、蛋類等都已成為焗窯的美食。有了這些美味,再煲上一鍋菜湯,開啟啤酒,便可湊成一頓豐盛的野外宴席。本人在享用之餘,覺得如此情趣濃郁、輕鬆活潑的休閒娛樂活動何不向朋友們推廣而共享之呢?現將本人多年積累的焗薯窯的經驗和技巧奉獻大家。野外焗窯活動大致分以下幾個步驟。
首先是準備階段。若想吃薯類,可準備些番薯、甜薯、蒔菇子、芋頭(個頭在拳頭般大以下為宜)等;如想吃肉類,可備些雞、鵝、鴨、排骨、臘腸、魷魚等肉品。鴨、鵝的個頭太大,可切成若干塊,再備些包裹肉品用的大張椰菜或生菜葉、荷葉(如是已晒乾的荷葉要提前浸泡)、牛皮紙或綿紙、水草;還要備些洗淨的青菜和飲用水(可帶大瓶礦泉水)、木柴、若干塊壘窯門用的紅磚、餐刀、鍋鏟、砧板等等。焗窯用的肉品,要事先把配好的佐料將肉品塗拌好,然後對肉品進行包裹:先用菜葉或泡軟的荷葉包第一層,再用溼牛皮紙或溼綿紙(只用其中一種即可)包第二層,然後用溼水草捆紮好(每包大小以能從窯門進入為宜)。
其次是選場壘窯階段。焗窯的場地應選在已挖完秋薯,泥土乾爽、地面開闊、交通便利的番薯地裡,番薯地旁邊有樹蔭則更理想。場地選好後,大家就一齊動手揀泥塊。壘泥窯用的泥塊以含沙質且疏鬆的為好。窯門位置的確定也要講究,冬季一般吹北風,故窯門應向北,以便順風排煙;壘窯前,按泥窯設計的大小先在地面上挖一個深約15——20公分深的平底坑(作用是裝納火碳,擴大窯底的容積),用紅磚架好窯門,窯門與窯坑底鏟成斜坡狀(便於進柴和清除火碳)。然後沿著土坑的邊緣先用大塊的泥頭壘築底下幾層,以後逐層的泥塊一層比一層小,並微微向裡傾側收窄,漸漸封頂。再是燒窯階段。先用山草、刨花、蔗葉之類“逗火”,燒至一定溫度後再加上樹杆、竹片或木塊等硬柴。燒窯時要小心進柴,不要用力過猛或一下子進柴過多;對帶叉的樹杆要折斷杆上的分叉,避免叉杆碰到窯壁,特別是泥窯燒紅後,泥塊變得疏鬆易碎,稍有觸動,便容易造成塌窯,功虧一簣,故燒窯至最後階段,進柴要格外小心。

標籤:冬令 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