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史部 > 史記

讀史記有感

史記1.48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史記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史記有感

讀史記有感1

此情此景,山河在嗚咽、松濤在哀泣。我知道爸爸在外面很辛苦,他們每蓋一座大樓或廠房要負出很多很多。三年二班葉凌雨!靜謐的黑夜裡,孤燈伴你批改作業而你去覺得眼前閃耀著有幾十雙天真的眼睛。他是遙控的,雖然你在地球上,也可以控制飛到宇宙盡頭的他。

司馬遷評屈原之志“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在過去的封建社會,特別是在統治者以過分的“孝悌忠信”來鉗制人的思想,以達到鞏固其統治地位的社會中,這種“忠誠”無疑是極受推崇的`。但屈原之志在現今社會中還是否適合呢?還是否有其現實之價值呢?在我看來,值得商榷。

首先,雖說“哀莫大於心死”。屈原“忠而被謗,信而見疑”,滿腔悲憤成了他自尋短見的動力,但他死了,楚國能免亡國之禍嗎?顯然不能。但我覺得,屈原既然有尋死的勇氣,為何沒有化悲憤為力量,重新面對人生的勇氣呢?其實,只要屈原能開闊一點,大可放開懷抱,別投他國,覓得賢君,以展抱負。即使此生長留楚地,亦大可隱逸山林著書立說。一來不用“愛物之汶汶”,二來使自己的才華得以儲存。何樂而不為?須知道,即使當世沒有明君,難道以後就沒有明君嗎?即使自己有生之年不能振興楚國,但只要他的精神與才華能流傳後世,那麼楚國還有一絲中興之望。可見,投江自盡實屬不智之舉!

屈原之所以“不智”,究其原因,全是“愚忠”作崇故。俗話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這是這樣的道理。我覺得“愚忠”二字不但害已,還會誤人。正如當年忠孝兩全的岳飛,他明知自己遭十二道金牌調回京師定是凶多吉少,而且又知道自己一死,金國鐵蹄勢必重踏中原,蹂躪蒼生。若他不是執著於“忠”之一字,我想歷史也會改寫,南宋百姓也能享得太平之樂了。

雖然說忠於國家是每一個公民的天職,但忠於的是國,而不是那施政不善、導致人民生活不穩定的當權者。所以我們可說,屈原的忠誠無疑皓如日月之輝,但他並不算是忠於國家而是忠於那個易受小人之間的昏君楚懷王,由此可知“愚忠”是不智的,在當今社會就更不合時宜。理智的忠誠是“愚忠”的蛻變與昇華,這才是人們值得仿效與推崇的美德,這才是為國家民族謀福祉的剛貞品格!

讀史記有感2

讀了《史記》,我最深的感觸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在這些真實發生過的歷史故事裡,令我印象最深刻有幾個。

一個是暴君商紂王,他雖然擁有好的口才,但他把這個才能用於拒絕大臣的進諫,他有強壯的身體,但他把這些力量都用於狩獵、玩樂之中,讀到這,我的心隱隱刺痛,為商朝感到悲哀,明明商紂王有這麼好的資本,完全可以好好地治理國家,讓國力越來越強大。最令我吃驚的是,當忠臣比干勸說他的時候,他卻“靈機”一動,想出一個“好”主意,他對比干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難道你是聖人麼?我要看看你的心有幾個孔!”說著,他就拔出劍,剖開了比干的胸膛,把比干的心臟當著眾臣的面挖了出來!讀到這一段的時候,我對商紂王如此暴虐的行為深惡痛絕,可以想象,當時的百姓多麼痛恨這個商紂王。當週國的首領—周武王和紂王交戰時,紂王的'百姓、奴隸們竟然發過來攻打商紂王。結果當然不用說了,周武王贏得了民心,大勝而歸。這個故事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道理!

《史記》的第四十二章也講述了類似的道理,鄭國的國君與妻子姜氏生下了兩個兒子,但姜氏偏愛二兒子,厭惡大兒子,因為她生大兒子時難產。當長子生繼太子位時,姜氏就不高興,她想讓二兒子段繼位,於是在生登基時強迫生把京邑封給段,然後,讓段在京邑暗中操練兵馬,然而這一切長子生都看在眼中,但他不動聲色。段聽說他沒反應,便進一步與母親商量他篡位的奸計,準備內外呼應。讀到這,我的心不由緊縮,生怕二兒子段會得逞。結果並非如此,生在段攻打京城時,拿出最精銳的兵馬和段決一死戰,結果生大勝。段的荒淫無度使百姓非常厭惡他,所以最終生保住了王位!

《史記》中類似的歷史事件很多,他們都讓我領悟到一個真理:正義永遠能戰勝邪惡,得民心者得天下!

讀史記有感3

讀完了《史記》一書,我深有感觸。

這本書是司馬遷所著,生動地記載了從黃帝時期一直到漢武帝時期共三千年左右的歷史,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學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在《史記》中我最喜歡的是《將相和》這個故事。它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故事組成。文章讚揚了藺相如的機智勇敢及顧全大局的.精神,也讚揚了老將廉頗勇於改過的精神,更讚揚了藺相如和廉頗二人的愛國精神。

藺相如機智勇敢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他敢於在大殿上怒斥秦王,羞辱秦王,而我卻連上課主動舉手回答問題都不敢;有時老師點我回答問題,我都會緊張地把答案都忘了。

藺相如和廉頗為了祖國的利益,捐棄前嫌,和好如初也讓我感觸很深。我經常為了一點點小事和姐姐爭執不下,甚至吵鬧到需要爸爸媽媽來評理調停的地步,跟藺相如和廉頗比起來,實在是令人羞愧啊。

我要好好學習藺相如和廉頗的精神,要做勇敢的人,要做胸懷寬廣的人。

讀史記有感4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很有意義的書,書名是《史記》。原著司馬遷,改寫王家毅,這兩個人能把這本書寫的這麼好,把所有人物寫的有聲有色,個性鮮明很值得一看。

講了“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秦漢三國晉統一。”從“黃帝”到“三國”時期的故事。有些大臣一心為民。忠心耿耿,但有些君王不聽勸告只知道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以後的發展,聽了那些奸詐貪婪,野心巨大的小人危言惑眾導致國家滅亡。屈原則是個偉大的詩人,才智出眾,雖然原先在楚國做大臣,但是一直沒有受到朝廷重用,楚一天比一天衰弱,最終秦軍攻了進來,屈原不想看到楚國滅亡的慘痛場面,於是投汨羅江自盡。我讀了這個故事為之嘆息 很敬佩他,他為國盡心盡力 用生命見證他的愛國之心。我們長大以後也要為國家分擔責任,做出貢獻……還有秦王最終統一六國,歷史上稱他為“秦始皇”秦國之所以能統一六國是因為他們幾代君臣目標專一,知道什麼應該捨棄什麼應該拾起,不看眼前利益,而總是想著以後的巨集圖大業,而且正邪分明,再加上賢才的`幫助才成功的。

通過讀“史記”這本書讓我瞭解了許多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更讓我懂得人活著的意義和做人的道理。

讀史記有感5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當我一翻開這本書便再也放不下了,西漢司馬遷的《史記》讓我回味著華夏文明的精華,相信你也一定會被吸引的。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內蘊儒學經典,歷史著作,諸子百家著作,形成了完整的文化思想脈絡。“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因美色而丟了性命;“秦始皇統一天下”的贏政心機複雜;“荊軻刺秦,圖窮匕現”中的荊軻並未完成燕國太子丹的任務被贏政殺死;項羽自刎烏江,一代能將竟落得如此下場。這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彷彿讓我進入了那個紛亂的時期,華麗的詞藻讓我不禁對司馬遷這位奇才肅然起敬。

之前雖也聽王老師講過也接觸過一些關於《史記》的片斷,但是仍然被震撼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太多太多,不僅僅是一些家喻戶曉的故事,就連刺客的身世也是那麼動人。說到刺客,我的心裡就會出現一個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沒錯,他就是荊軻,當年那個奉燕國太子燕丹之命前去刺殺秦始皇嬴政而離奇死亡的荊軻。他的倔強與孤僻的`性格讓我十分好奇,便仔仔細細研究了一番,結果才知道到了他的身世是那麼奇特與悲慘。我欣賞他,欣賞他的重情義,欣賞他的才華更欣賞他的略謀,儘管失敗了,但是我仍然欣賞他,他的一切都讓我為之震撼。

國學經典,華夏之明,書雖然已經看完了,但我相信歷史不會完,還有許許多多的謎沒有解開,這本書展現了國學的精粹,希望有更多人去了解國學,熱愛國學。

讀史記有感6

在散學典禮結束後,老師推薦我們看《史記》。我細細品味著《史記》中的每一個人物,司馬遷把為祖國作貢獻的人和為自己的利益不惜祖國的利益而危害祖國的人都描繪的活靈活現。

看完了史記我知道,司馬遷完成的歷史鉅著卻是在受了酷刑和身心受到侮辱後在牢獄裡完成的。老師說:“司馬遷是在頑強的`毅力和父親的囑託下完成的。”我認為還有另外一種觀點:死也要死得有價值,“或重於泰山,或輕如鴻毛”。於是司馬遷把《史記》寫完,為國家作一些貢獻,給後代留下財富。正是有了這種精神,使司馬遷受後人尊敬,使《史記》名垂青史。

我們的祖國也具有司馬遷的精神。雖然過去被外國人侵略,但我們國家經歷了這些歷史事件也猶如一頭甦醒的雄獅,慢慢地強壯了起來,現在已經是東方的一條巨龍屹立在地球之上。在20xx年,在我們偉大的祖國成立60週年的今天,我相信,我們的國家會更加強大。

所以我們要努力讀書,做一個對社會有幫助的人,學習司馬遷的精神國家才會更加強大。

讀史記有感7

今天,我又讀了史記裡的《胯下之辱》。

在反抗秦王朝的時候,組成了劉邦和項羽兩路諸侯,如果單論武藝、論打仗,明顯項羽都略勝一籌,但最後為什麼最後勝利的是劉邦呢?就是他身邊有一位神通廣大的“諸葛亮”——韓信。

韓信是淮陰人,他出生在一個普通人家,家境很不好,窮的響叮噹,在鄉鄰們的眼中,韓信不像一個有出息的人,經常去別人家蹭飯,鄉鄰們都非常煩厭。又一次,韓信經常在賣肉的'市場上站著,一個賣肉的青年把他叫過來,讓韓信從他的胯下穿過去,韓信照做,一聲也不吭,之後在蕭何的推薦下,韓信當上了大將軍,統領全軍,韓信足智多謀,從未打過敗仗,就幫助了劉邦建立了漢朝。

屢戰屢勝的他在佔領了齊國之後,被封為齊王。

在這之後他又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把那個賣肉的青年叫了過來,並封他為中尉,青年很不明白,韓信說:“你真的以為我打不過你?只是怕殺了你,卻招惹來官府的追捕。”那位青年恍然大悟。

之後,有個叫蒯通的人求見,讓他自立為王,如果有人在劉邦面前詆譭你,劉邦就會藉此機會殺了你,除掉你這個後患,韓信偏偏不信。在平定了天下之後,果真像蒯通說的那樣,劉邦把韓信殺了,害怕他的後代找他算賬,就誅殺了他的九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能向劉邦那樣,不但不報答對她的有恩之人,還誅滅她的九族,簡直是狼心狗肺之人,我們千萬不能學他。

讀史記有感8

我利用這個寒假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史記》,《史記》這本書是司馬遷的著作,司馬遷在當時那個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寫了這本書一聽書名,我們就會立刻的知道這本書寫的是孔子那個時代的故事。這本書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講的都是會很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的東西。

開頭講的是,五帝的故事,所謂的的五帝,講的是,炎帝,黃帝,唐饒等五個帝,每一個帝不管是炎帝還是黃帝,都是愛國愛民的'國君,第二個講的是,大禹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這裡所謂的大禹也就是前面提到得大禹治水的故事。

這幾個故事講的都是一些忠臣,後邊則將的是不好的事情,比如紂王的故事,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故事,而我讀到了楚莊王的故事,這裡邊的每一個故事都是很吸引人的,我們都知道現在正在在影院熱播的《趙氏孤兒》,也是根據《史記.》這本書編演的,光是這些,就足以吸引我們90後了。

讀完這些故事,我震撼了,原來,我們人來是那麼的殘忍,我們人類又是那麼的讓我不可思議,當面對死的可怕的時候,我們人類體現的是那麼的勇敢,當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帶給我們的是勇敢面對。讀《史記》就像是在回顧我們祖先給我們留下的道德品質。讀《史記》就像是在看一場盛大的電影。司馬遷的《史記》,描寫的生動,把人物的特點描寫的淋漓盡致,把古代的故事描寫的就像是那個鏡頭就擺在你面前。

《史記》告訴我,人生就像是一個旗杆一樣,當我們把兩者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也不一定成功,當兩者有一定的默契的時候,才會成功。學習也是一樣,只有自己的努力,才會有未來的收穫。《史記》裡的人物,當我們把悲傷寄託在別人身上的時候,自己只會被人嫌棄。

司馬遷用自己得手譜寫出一本及其韻味的書,《史記》,是用靈魂與命運運作鬥爭,用自己的精神做出一部千古流傳的史記。細細聆聽《史記.》叮咚的琴韻,內心卻經歷了跌宕起伏的感動。

讀史記有感9

我愛讀書,更愛讀歷史類的書,因為歷史是一面鏡子,能從中看到祖國璀璨的文化,更新我智慧的頭腦,今年暑假,我就好好地看了一回《史記》。

《史記》整理和儲存了從五帝傳說到西漢志中葉三千多年的歷史資料,是一步偉大的史學鉅作,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和明珠。書中再現了大量的.歷史人物,比如助燕伐齊的樂毅,無薪嘗膽的勾踐,紙上談兵的趙括……

就說紙上談兵的趙括吧。他是長平之戰的主要人物,事情就發生在公元前260年,趙國派名將廉頗率軍駐守長平,他採用築壘堅壁固守的辦法,不與秦軍交戰,想拖垮秦軍。秦軍採用離間計,後來趙王聽信讒言,派只會大談兵法卻沒有實戰經驗的趙括代替廉頗,。趙括一上陣就讓趙軍全線出擊,秦軍後撤,利用趙括驕傲輕敵沒有經驗,一點點吸引趙軍前進並斷其糧道,堵截趙國援軍,等到趙括髮現自己孤立無援,想要返回之時才發現自己已被包圍,秦軍的虎狼之師把包圍圈守得固若金湯。雖然趙括這位趙國的罪臣在最後關頭表現出了一絲名將風采,身先士卒,卻沒有逃脫身中數十箭,戰死沙場的厄運,他的失敗也直接導致幾十萬士兵被迫投降,最後被坑殺與長平。

趙括的經歷讓我想起了自己,平時我在班裡那可是“名嘴”,同學們和老師說的就沒有我不知道的,不管什麼我都能插上一嘴,還能侃侃而談,非把大家都比下去不可。可事實是我動起手來就傻眼了。上學期的運動會也一樣,一說選短跑運動員,我又開始大談短跑要領和技巧,炫耀自己的短跑成績,最後同學們一致推選我代表班級出戰,結果卻大敗而歸,面對同學們失望的眼神,我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暗下決心以後一定多實踐,少說空話。

歷史的教訓猶在眼前,我們應該從這面鏡子中照出自己的缺點,學習古人的優點,取長補短,繼續書寫我中華的璀璨詩篇!

讀史記有感10

當年司馬遷忍辱纂寫《史記》,一時間感動天下。它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我為司馬遷的忍辱折服感到感動。

《史記》中載入了許多古代事蹟,如,武王伐紂、鴻門宴、荊軻刺秦王等。其中最令我難忘的則是“紂王的暴政”。

商紂王和她的愛妃妲己為了貪圖享受,不惜花巨資建造“鹿臺”。只要他一不高興,就拿奴隸們出氣!他和妲己發明了一種叫作“炮格”的殘酷刑具,專門用來殘害奴隸們。他的叔父比干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於是他好言相勸於紂王,不想紂王反咬一口,殘害了自己的親叔父!

紂王是人怒天怨,但是當時沒人趕反抗。就這樣,商朝逐步走向了毀滅。

看完這個章節,我的心潮久久難以平靜。人活著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幫助別人!

說遠的,就拿司馬遷來說。古時,他活著一天,就多纂寫一頁《史記》,就多幫我們後人留下一段歷史。

說近的,再拿我身邊的例子來說。古歌――我家門對門的一個女孩兒,十六歲。她愛好音樂,她已經創作了近百首歌曲。她家很有錢,樂器一大堆。古箏、評彈、揚琴……令人驚訝的是,她竟會二十多種樂器!令人更為驚訝的.是,她是無師自通的!每種樂器,只要到她手上,不出五天,她一定會彈出美妙的樂曲了!她利用她的這種天賦,創作了近百首樂曲:古典樂器她創作的樂曲彈起來如高山流水,西洋樂器她創作的樂曲彈起來高雅脫俗。她現

在已經是好幾家唱片公司的特約作曲人了!我曾經問過她為什麼要創作這麼多首曲子,我以為她是為了賺錢,誰知她竟說:“我活著就是為了讓人們的那一雙耳朵多聆聽一首美妙的樂曲,多享受一次靈動的感悟。”!我聽後,大為感動。可是――你知道嗎?作曲天才古歌姐姐竟一位失去雙腿的殘疾人!雖然她是一位殘疾人,但她一直堅守著一個信念――活著是我了幫助別人,我唯一能幫的,就是讓他們多聆聽一首美妙的樂曲。

人活著,真的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為了幫助別人!

讀史記有感11

暑假裡我讀了許多書。其中有一本《史記》。

《史記》中記述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蹟、春秋戰國時期的動盪、秦的興衰、漢的建立和鞏固,其中的時間竟然跨越了三千多年。這本書對古代優秀人物的頌揚,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對醜惡現象的揭露,顯示了中華民族嫉惡如仇的精神品質。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屈原的故事了。

屈原這個名字想必我們大家都知道,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的這一天是端午節,相傳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堅貞不屈、剛正不阿的偉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一開始在楚國遭到奸佞之人的中傷和懷王的懷疑,悲憤中的他寫下了光照日月、名垂千古的《離騷》。等到頃襄王在位時,令尹子蘭又在他面前講了許多屈原的壞話,頃襄王一怒之下,將屈原流放到了江南,後來屈原不想看到楚國的'最後滅亡,便懷抱著一個大石頭,投入了江南的汨羅江而死。

屈原的一生都剛正不阿,我一開始讀還有疑問,屈原為什麼在那個黑暗渾濁的社會裡,還能有美玉般的性格?後來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沒有人願意用自己清潔的身體去沾染髒東西,屈原他的高潔的品格更不能受到了世俗的汙染。

讀到這裡的時候,我清楚地明白了屈原的死,死得非常偉大,他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死,死得其所,用司馬遷的話就是“比泰山還重”,我們都惋惜這樣愛國的、才華橫溢的詩人就這樣死去,同時也感到他的人格的偉大,屈原縱身投入汨羅江的情景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歷史上永遠留存的輝煌。

屈原的故事也讓我知道了:堅持自己的理想永遠不放棄,愛國愛民、憂國憂民的人,永遠值得後人尊敬。

讀史記有感12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 )。

史記讓我瞭解到了許多故事,如:為人們嘗百草的神農氏(炎帝)、平定天下大亂的軒轅氏(黃帝);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還有春秋戰國時期的管仲射傷齊桓公,但還被齊桓公重用,完成了齊桓公當時的春秋霸業,這體現出了齊桓公的大度,才讓諸侯臣服他;廉頗與完璧歸趙的藺相如故事,藺相如在澠池相會上維護了趙惠文王的'尊嚴,趙王讓他當了大官,他也知道廉頗嫉妒,但為了國家利益忍氣吞聲,最後竟讓廉頗主動負荊請罪。輔佐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的大將軍韓信在少年時因別人威脅,忍受了胯下之辱,也受過一位漂母的恩惠,當上大將軍後不忘報恩,送了那位漂母許多酒菜,還賞給她一千兩黃金。讀《史記》有感

看完《史記》就彷彿看了一步巨集偉的歷史巨片,深深的被其中的人物所吸引了,也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不愧是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讀史記有感13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書籍讓人牢記歷史,書籍讓人奮發圖強,書籍讓人得以借鑑。

《史記》——記錄了中國的歷史。

當我在書店裡看到它時,如獲至寶。既然是《史記》,肯定記錄了歷史吧!這對我的語文、歷史等學科或許有所幫助吧!

——於是我買下了它。

每天,我如飢似渴地閱讀。瞭解到千百年前發生的事,對歷史更加感興趣了。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與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並稱“史學雙壁”。

《史記》一共130篇,50多萬字,記載了上自中國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共3000多年的'歷史。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對古代的小說、戲劇、傳記文學、散文,都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史記》中有許多傳世名句,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遠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讀完《史記》後,我對這本書有了更深的瞭解,對歷史更有感興趣,它是一種文化,是一種美妙的語言。

我對歷史人物有了更多的看法,學會借鑑歷史,更加努力地學習!

《史記》能讓你變得更偉大、更有知識、更有力量。擁有它,中國歷史在你掌中……

讀史記有感14

夜晚,我從書架上取出一本精裝的書――《史記故事》。這本書其實早就買了,只是我看著太厚就懶得翻閱,自從學習了《司馬遷發憤寫<史記>》一文之後,這本書就經常出現在我的書桌上,讀著讀著,我漸漸被書中的故事所吸引。

翻開書籍,如同乘上了一列時空快車,穿越了從黃帝到漢武帝的各個朝代,目睹了各個王朝的.興亡盛衰。在這列時空快車上,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漢朝這一站,最敬佩的人仍然是這本書的作者司馬遷。

在司馬遷寫《史記》的過程中,經受了風霜艱辛。有一次,由於司馬遷替李陵辯護,說了一些對漢武帝不利的真實言論,竟然被關入監獄。後來司馬遷忍辱負重,終於寫成了這部歷史名著。

司馬遷為了他所追求的事業,他無私地獻出了寶貴的青春年華。合上書,我陷入了沉思,想想自己遇到一點兒挫折就打退堂鼓,比起司馬遷來真是相差太遠了。就拿上週做奧數題來說吧,老師放學前佈置了幾道稍有難度的數學題,說是讓我們回去挑戰挑戰,我一到家就拿筆做了起來,可是有一道題我左思右想還是想不出,於是我便放棄了。誰知第二天,其他很多同學都做出來了,其實我只要再堅持一下就能做出來。我想,司馬遷在那樣的環境中仍然能堅持寫書,我的學習條件這麼好,還有什麼條件不認真學習呢?

感謝司馬遷給我們人類留下了這部史學鉅著!感謝司馬遷堅持不懈的執著精神!

讀史記有感15

戰國時的易水河邊,荊軻懷藏利刃,口中吟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義無反顧地踏上救國之路。

同為戰國同是水邊,一代名士屈原含恨而逝。他一生忠於楚國,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楚國郢都被秦軍攻破後投江自盡,只留下那一段段千古詩篇供後人憑弔。

秦統治殘暴,民不聊生。少有大志的項羽,以舉鼎之力振臂高呼,為楚國聚集了十萬雄兵,一舉滅了秦國。為了楚國的復興,他披荊斬棘,浴血沙場,獲得了“西楚霸王”的稱號。儘管最後敗給了劉邦,但是依舊給後人留下了一段霸王別姬的千古佳話。

唐代詩人李白,一生不以功名顯,卻高自期許,以布衣之身藐視權貴,肆無忌憚地嘲笑以政治權利為中心的等級秩序,批判腐敗的大唐朝廷,他有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高尚人格。瀟灑狂放的表面之下,是一顆拳拳報國之心,是一顆希望朝廷清明、國家繁榮的愛國之心。

唐代還有一位詩人,叫杜甫。他以天才少年的.身份獨闖長安,直到天寶十四年的冬天,他寫下了那句著名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安史之亂後杜甫官至左拾遺,事事為國家著想,卻為皇上所不喜,最終一路顛沛流離地死去。到死的最後一刻,他掛念的不是自己的不幸,而是國家的富強!

儘管我年紀尚小,但是我把這些故事牢牢記在心裡,不斷用荊軻的義無反顧、屈原的可歌可泣、項羽的蓋世霸氣、李白的狂放不羈、杜甫的憂國憂民來勉勵自己。愛國報國的赤子之心,是五千年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核心,是我們炎黃子孫共同跳動的脈搏。

作為學生,讓我們一起努力學習,奮發向上,把自己的基礎夯實再夯實,把祖國的未來抗在肩上舉得更高走得更遠。一個少年的我或許只能發出螢火之光,但是我們有無數個愛國奮進的少年,手拉手匯聚起來,定能勝過璀璨的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