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實用工具 > 蒙學

弟子規國小讀後感

蒙學5.83K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弟子規國小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弟子規國小讀後感

弟子規國小讀後感1

《弟子規》是儒家思想啟蒙教育的重要讀本之一,記得一年級第一學期就開始誦讀《弟子規》。當時班主任陳老師帶著我們在早讀課上誦讀《弟子規》,要求我們逐段過關,最後把全文背出來。到現在我們還經常誦讀《弟子規》。

《弟子規》告訴我們,按照聖人孔子的儒家思想,應該遵守哪些規矩。誦讀《弟子規》能使我們感受古人的孝順,時刻以這些經典話語來規範自己的行為,學會孝順父母,尊敬長輩,試著為父母和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

《弟子規》中的很多思想深深地影響著我。孟子說:“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弟子規》中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成。”教會了我:在父母和長輩叫喚我的時候要立即迴應,叫我做事情的時候不要拖拖拉拉。父母和長輩對我所說的,我要專心聆聽,態度誠懇地接納。“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教會了我:犯了錯誤時能夠改正錯誤,就等於沒有做過錯事一樣。假如犯了錯誤而加以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比如,我們班裡有些同學因口角是非打架後被老師抓住了,他們不但不承認錯誤,還把責任推給對方,這是非常錯誤的。“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這句話對我的感觸也是很深的。以前我早上起床的時候總是想多睡一會,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學完《弟子規》後,每天早上媽媽一叫我起床,我都能一骨碌就爬起來,刷牙、洗臉、吃早餐,然後上學。我學會了“惜此時”,注意做事的效率。

我不僅要把《弟子規》學好,更要把《弟子規》的警示名言運用在生活中,做一個關心、孝順父母和長輩的知書達理的人。

弟子規國小讀後感2

教育古以“明人倫為本”,借鑑《弟子規》理念與今天企業的道德管理,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應倡導“以德為先”的用人理念,在員工的聘用之初,就把好第一道關。要把《弟子規》倡議“孝梯”、“仁愛”作為道德品行考察的標準,並把“孝悌”、“誠信”、“合作”、“耐心”、“自律”、“盡責”、“謙遜”、“勤奮”等品行作為員工選用與晉升考核的關鍵要素,向員工明確地傳達這樣的價值導向。

其次,建立健全必要的職業道德規範,促進職工養成文明的語言和行為習慣,把道德教育培訓與業務培訓相結合,貫穿在企業運作的整個過程中,以道德培訓推進業務技能培訓,讓員工自覺自願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形成“以德為先”、“重德深教”的企業文化氛圍,使企業的經營理念和員工的價值取向親密融合,從而打造出企業全面道德管理的有機模式,使企業步入健康良陛發展的通道。

最後,企業領導者要堅定信念,要在每一項工作中體現企業“以德為先”的價值觀。企業領導若能把“孝梯”等風氣帶到自己的企業,以自身為榜樣,企業的凝聚力必然增強,員工亦甘於奉獻。否則,上樑不正,下樑必歪。試想,當領導者在言必稱“道德仁義”的同時,身卻有“剋扣員工工資”、“產品偷工減料”等行為之實,企業的道德體系又怎會不是水月鏡花。因此,要進行全面的道德管理,領導者本身就應是這種價值觀的化身。

弟子規國小讀後感3

閱讀弟子規我們會一次次受到感動,使我們感悟最深的,也許就是人間的真諦。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應無緩;父母命,行無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為嗎?是呀!在這個資訊時代,我們往往在吃穿方面挑來揀去,這不正是俗話說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嗎?”

在這個時代裡,父母為我們付出這麼多,我們卻認為父母不太關心我們,其中父母所付出的是我們一生也報答不了的恩情。傳說孟子的母親為孟子的成長尋找一個好的環境居住,曾三次遷居。這不正是父母對孩子的良苦用心,如果父母叫你去幫他們倒點垃圾或掃點地,你還能說不嗎?父母教我們學習,是為了我們的未來,父母責怪我們,是為了讓我們記住錯誤並改正。讀到這些,我們大概都為自己有一個好父母而感到幸福。我們更要好好學習,用知識來武裝自己,這樣才對得起父母的良苦用心。

傳說大孝子董永,寒窗苦讀,父親病了就砸鍋賣鐵給年邁患病的父親買藥,最後父親身亡後沒錢安葬,他賣身葬父。這種精神是可貴的,試問我們看到這一幕,誰能不受感動呢!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新一代的道路,也少不了坎坷不平,需要我們努力地去創造奇蹟來造福人民。

華夏曆史源遠流長,文明成果輝煌燦爛,傳世經典數不勝數,古老的真諦,豐富的知識,經過了歲月的洗淘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檢驗。使不孝子臭名遠揚千里,成為世代人們的笑柄。在這裡,我提倡大家尊老愛幼,儲存中華美德,那精神最大的精神財富。

弟子規國小讀後感4

暑假裡,學校讓我們讀《弟子規》,去學習弟子規,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弟子規》裡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讀到這些的時候我不禁慚愧起來。

正如《弟子規》裡說,父母的呼喚,應及時應答。父母的教導,

應該恭敬的聆聽。犯了錯誤的時候,應當虛心的接受,而不頂撞,父母是世界上對我們最好的人,我們應當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我們要把學習學好去報答他們。

但在現實生活中到底有多少人做到了呢?我想,不多吧!每人多多少少,在有些時候也會頂撞父母的。認為他們的思想太封建了,一天到晚的約束著自己。而我就是其中的一個,父母對我們的教誨,我總是不耐煩,父母說的話我也是頂撞,和他們說不了幾句話,然後就把自己一人關在房間裡。

在讀了《弟子規》之後,我明白了許多的道理。無論在何時,無論何地,我們說的話,父母總是把他們當作沒有睡醒時說的,父母的愛是傾其所有的,是無微不至的。而我們卻不懂得珍惜。在父母眼裡,我們永遠都是小孩子。雖然它們也不想我們犯錯誤,但我們每次犯了錯誤之後,總會耐心的給我們改正的機會。他們耐心的等待,期盼我們成長起來。因為他們想:“總有一天,我們會成長起來的。”無數次的看到他們為了我的成長進步而流下辛勞的汗滴,無數次的看到他們因為我不爭氣的成績,臉上留下的焦慮神情。此時此刻,我要對父母說一聲:“對不起!”請原諒我的不懂事給你們帶來的煩惱。

父母啊!你們是我永遠的歸宿,我的心永遠和你們在一起。不管用什麼方式,我們都要盡所有去報答你們的愛!

弟子規國小讀後感5

上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們舉行了學習《弟子規》的活動。其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這後頭還有一個故事呢。

據說,在東漢時期,有一個小孩名叫黃香。幾歲時,母親便去世了。他非常孝順父親,所有的家務都是他自己做的。夏天時,他用扇子把席子扇涼。冬天,他會把被子溫熱。他這是在幹嘛?他要請父親上床入睡。知道這件事後,大家都說他是個孝順的好孩子。

我聽了這個故事,深受感動。古人能夠做這些,是非常令人敬佩的。我也要向他學習,學會尊敬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家時我要改變一下,不要再做嬌小姐了,回到家裡吃完晚飯後,我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我來洗碗吧,我會洗得很乾淨的。真的。”媽媽聽後,欣喜地說:“行吧,女兒長大了,懂事了。” 我的心裡也很高興,但能夠得到這樣的表揚,我心裡也很慚愧的,我都快10歲了,跟黃香一比,那實在是差的太遠了。我想我一定要長期的孝敬父母,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無論是在做家務還是學習上,都要叫爸爸媽媽感到欣慰,放心。

有一次,回到家,我看見媽媽正在洗菜,我想媽媽上了一天的班,也很辛苦,還要我們做飯吃,我走上前去對媽媽說:“我來幫您洗吧,這樣我們就可以快一點做完飯了。”媽媽高興的說:“乖女兒會幫媽媽洗菜了。你真是越來越懂事了,懂得孝敬父母了。”我一邊洗菜一邊想:我已經長大了,是家庭的一份子,也要慢慢地挑起一些家庭的責任了。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定會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的。

弟子規國小讀後感6

當我第一次翻開《弟子規》這本書時,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封面,是如此精美,飄著淡淡的書香;內容,是如此豐富,讓我深深地喜歡上了它。是它,讓我懂得了:人,原來是這樣做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首悅耳動聽的三字歌謠,就是《弟子規》。“入則孝”這一部分,向我們講述了在家要孝敬父母、孝敬長輩,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出則悌”、“謹而信”敘述了日常生活和為人處世的行為規範;“泛愛眾”、“親仁”進一步講述瞭如何為人處世;“餘力學文”敘述瞭如何讀書求學的道理。讀了“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這一句的時候,我思緒萬千。現在,很多人都把錢看做第一位,甚至為了錢,和朋友、兄弟反目成仇,想盡一切辦法,用盡一切手段來謀取財物。我感到這樣很可笑:錢算什麼?它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罷了。

把錢過分地看重,自然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仇恨、誤會……“要是聽到別人指出你的過錯就生氣,聽到別人的表揚就高興,那麼,對自己有害的人就會來到,對自己有益的人就會離去。”是啊!現實生活中,總是存在著一些愛聽別人讚美的人,他們往往不知道,這正是一個敗筆。對自己有害的人會逐漸加害你、利用你,後果真是不堪設想啊!但如果相反,你得到的益處會越來越多。《弟子規》,教會了我諸多的人生道理還有禮儀規範,以及學習的技巧。擁有一本《弟子規》,就如同有了一顆熠熠生輝的鑽石,讓你在以後的人生路途中,受益無窮。《弟子規》,你散發的那淡淡的書香,將會陪伴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暢行!

弟子規國小讀後感7

泛愛眾就是與朋友在一起相處要講平等博愛。愛人者,人恆愛之。

“弟子規、聖人訓”弟子就是學生,規就規範。《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而編成的學生的生活規範。

《弟子規》一共分為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八部分。總敘就是總的概括一下後面的七個部分。入則孝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心裡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顧到父母。出則弟就就是在社會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順從長上,能夠奉事兄長。謹是指我們行為上要謹慎,不可放逸。信就是指言語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階梯的第一步。人無信則不立。泛愛眾就是與朋友在一起相處要講平等博愛。愛人者,人恆愛之。親仁就是親近仁者,以師是之,要跟他學習。仁者無敵。餘力學文就是除了以上六個部分所學習的之外,如果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就要好好地學習其它有益的學問。

《弟子規》的每一部分都教給了我一個道理,入則孝告訴了我要孝順,出則弟告訴了我要奉事兄長,謹告訴要謹慎做事。在今後的學習與生活中,我一定要嚴格遵守《弟子規》中的知識,《弟子規》一定會讓我比以前更加好。《弟子規》適合所有學校與各種年齡的人誦讀他可以幫助人們建立明確的價值觀念。養成敦厚善良的心性。同是對家庭的和諧,社會風氣的淨化,也必然有莫大的助益。

《第子規》對我十分有益,在學習與生活中我也一定回按照《第子規》。

弟子規國小讀後感8

我感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但我更感激我的父母,感激他給了我生命以及無限的親情,這都源於《弟子規》,它使我明白,要對自己的父母心存感恩。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脾氣越來越大,性格越來越急躁,面對父母嘮嘮叨叨的教育,話語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有時面對父母的斥責,還會摔門而出,根本不顧父母的感受,當那天在房讀《弟子規》以後,我才真正地知道自己錯了,並且錯得很過分。當自己摔門而出時,並不曾顧及當時父母的感受,沒有看到父母心碎的樣子。

感謝《弟子規》,它使我明白,為人於女,最應感激的就是我們的父母,因為父母好比我們人生中的太陽,太陽帶給我們溫暖,帶給我們光明,賦予了世界的生機。父母亦是如此,是父母賦予了我們生命,又是他們為了我們辛勤勞作。當你失敗時,總會有一雙手關心你,呵護你,告訴你:“你永遠是最棒的,相信自己一定行,別忘了,自己背後還有我們的支援”;當你受冷落時,總會有兩個人出現在面前,伸出雙手給你溫暖;當你受挫折時,還是這雙手將你從困難中拉出,讓你衝破挫折走向成功。

我們應該對父母感恩,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就盡力孝順他們,不要在父母永遠離開的時候,才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恩重如山,才知道自己該盡的孝心沒有盡到。不要在父母永別了,才涕淚滿衣地在他們墳前哭啊,嚎啊,到那時才知道悔恨。這是我讀《弟子規》悟出來的:感恩父母,不能等;回報父母,不能等;孝順父母,不能等。

我感謝《弟子規》,它讓我真正懂得了孝道,懂得了一切,我會用我最真實,最實際的行動來回報父母。

弟子規國小讀後感9

學校發給我們一本《弟子規》小書。開始我走馬觀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麼意思。寒假在老父母的指導下又把《弟子規》拿出來認真地讀了一遍,原來《弟子規》是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大量,什麼是親情,友情……

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氣。有一次,媽媽把飯做好以後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飯,我被精彩的電視劇迷住了,沒有答應。媽媽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飯,我不耐煩的回答:你們去吃嘛,我一會再來,喊我幹什麼嘛。媽媽說,飯快涼了,快點來吃吧!我還是等電視劇完了之後才到飯桌上去吃飯。還有一次,媽媽正在廚房裡幹活,叫我幫她把地掃一掃。我根本就沒有理她,只是在電腦上盡情的打遊戲。媽媽過了一會又喊了你把地掃了沒有啊?我還是沒有聽見。媽媽生氣的說:“你這孩子,沒有聽見我叫你嗎!”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的入則孝,我很後悔。尤其是有看見後面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說“父母叫我們,應該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辭偷懶。”想想我自己的行為,真不應該.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我要改正缺點,做一個各方面都優秀的好孩子. 孫宇

弟子規國小讀後感10

前段時間,我不願彈琴,媽媽要求的每天練習我也沒做到,有一天媽媽和我聊,問我是否還想繼續練,說如果花了精力下去就得好好練習,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當時我態度不好,還說了很多強詞奪理的話,一會兒說作業多,一會說有其他事,還和媽媽慪氣,當時媽媽一下子不說話了,那天媽媽陪著我一起練琴時,我發現媽媽的`眼睛紅了,後來我想想是傷了媽媽的心......

媽媽傷心我也難受,這讓我想起近期在學習的國學經典名句“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告訴我們當父母斥責我們時,我們應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就算真理在我們手上,也應對父母好好講,不可讓他們傷心。其實,這就是告訴我們做兒女的要“孝”,是一個人做人的基本素質,回報父母,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做的,雖然父母的恩現在我們無法回報,但是我們應儘自己的能力去感恩。《弟子規》的“入則孝”不正是告訴我們這一點嗎!《弟子規》的內容我通過參加此次“國學網路知識”大賽已經熟讀和背誦了,可在日常生活中,我怎麼沒把國學的經典內容學以至用呢?好慚愧。

所以讀《弟子規》,不光光是讀,他還教會了我日常生活的道理,告訴我怎麼做是不對的,告訴我應該怎麼做,教會了我許多知識,我要一直學下去,看更多的國學書。

弟子規國小讀後感11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 ,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每當我翻開《弟子規》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中國文學寶庫中有許多珍寶:《大學》、《中庸》、《論語》……早已聞名遐邇。《弟子規》雖然不太出名,但是它卻給我很多啟示,也是我最感興趣,感悟最深的一本書。《弟子規》,顧名思義,是孔子平時用來約束他的弟子們的一些規定,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前者比後者更加全面、細緻。《弟子規》在大到一個人的思想,小到一個人如何走路說話,都有一個詳細的規範。讓我感受最深刻的一段話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意思是說:當長輩站著時,你不能坐著,長輩坐著時,讓你坐你才能坐下。在長輩面前說話聲音要低,但是又不能太低,以剛好聽到為宜。長輩讓你進去時,你得快一點,讓你出去時,你要等他事情吩咐完再慢慢退出。長輩問你話時,你要站起來回答,並且眼睛要看著他。孔子如此教育自己的學生,一定是別有用意,他要讓學生懂得尊敬長輩,這也是報答長輩的最好的方法。並且走上社會後也會懂得尊重他人,為他人著想。

而現在的一些孩子在家裡是“小皇帝”“小太陽”,天天要家人圍著轉,只知道自己過得舒服,為所欲為,尊敬長輩又何從談起,長大以後又怎能在社會上立足呢?不尊重他人,也是不會得到他人尊重的。我希望大家都能讀讀《弟子規》,它簡單易懂,其中又蘊含很多為人處事的方法。是一本很實用的書藉。

弟子規國小讀後感12

弟子規第一章節讀後感弟子規,聖人訓,弟子規 第一章節讀後感。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弟子規》作者李毓秀,字子潛,號採三,康熙年間人,在科舉道路上雖然失敗,他畢生研究《大學》《中庸》頗有建樹,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學者,是清朝早期傑出的教育家和學者。

這位老夫子根據傳統對蒙童的規範方面的要求,並結合自己多年的教書實踐,寫成了一本教育孩子、啟營地孩子的書,叫《訓蒙文》,後來有學者在《訓蒙文》的基礎上進行了修訂,並把書改名為《弟子規》。從此之後,這本書在私塾裡面開始廣泛流行。《弟子規》是從《論語學而》篇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開始的,講的正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四個字“孝、悌、仁、愛”,讀後感《弟子規 第一章節讀後感》。《弟子規》全文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對孩子的言語、行動、舉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詳細而明確的要求。

《弟子規》的文字淺顯易懂,押韻順口,樸實無華,說理透徹,循循善誘,內容又來自於中國傳統基本的道德、倫理、規範,所以影響非常之大。幾乎可以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相媲美。第一講告訴我們對於學習了眾多知識與技能的現代年輕人來說,懂得規矩的重要性很重要!在公司工作,在家裡生活,每個人都要懂得相互尊重,和平相處,遵守公司規章制度,對父母子女和藹,大家處在一個有規有律的環境,有序生活。

弟子規國小讀後感13

讀了《弟子規》之後,我對其中的一句話體會最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老師說這句話的意思是:聽到父母呼喚時,回答不能遲緩;父母指派差遣時,快做不能偷懶。父母教導你時,應當恭敬聆聽;父母批評責備時,必須接受順從。我讀了之後,才發現自己以前是有一些壞習慣:爸爸媽媽叫我做事我總是磨蹭,總是要叫好幾遍,我才慢吞吞地去做。爸爸媽媽耐心地教導我時,我經常很不耐煩地說:“好了,好了,知道了。”當我做錯事情的時候,爸爸媽媽批評我,我總是不服氣地頂嘴。讀了《弟子規》中這句話後,在老師的教導下,我認真領會到了它的意義,自覺地改掉了一些不好的習慣。現在,爸爸媽媽叫我做事,我立刻答應,快馬加鞭,迅速地就做好了,慢慢地我就養成了節約時間好習慣。爸爸媽媽教導我時,我總是認真地、耐心地聽著,明白了他們的良苦用心。爸爸媽媽批評我時,我再也不會頂嘴了,而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及時改正,錯誤也越來越少了。

《弟子規》這本書真好,它讓我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改掉了我的一些壞習慣,真正體會到爸爸媽媽平時教育我們的時候是多麼的不容易,我一定要好好地孝敬他們!爸爸媽媽和老師、同學們都說我比以前更加有禮貌了。以後,我一定要多閱讀這樣的書籍,多接受這樣的道德教育,讓自己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成為爸爸媽媽的乖女兒,長大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弟子規國小讀後感14

暑假裡我把蔡禮旭老師講的《弟子規》從頭到尾看了兩遍,深感相見恨晚,為什麼我們小時候沒有學老祖宗留下來的這麼寶貴的精神遺產?我對現在的教育模式,價值體系產生了很大懷疑。

《弟子規》講述的是看似很淺顯的如何待人接物和修身養性的生活習慣,可這些貌似淺顯的語句做起來很不容易。如果從小時候就學習《弟子規》,會對孩子一生的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即使小時候不懂具體的意思,會在以後生活中慢慢領悟到《弟子規》的正確性。《弟子規》是幫助孩子大好人生根基的很好的基石。

我感悟最深的有這幾句話:“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言”,“見未真,勿輕言;知未的,勿輕傳”。

“道人善,即是善”,“揚人惡,即是惡”——現在網路也好,電視也好,為了一己私利,充斥著許多色情暴力,奇奇怪怪的新聞與廣告,變相的宣傳了“惡行”,他們要為社會大眾負責啊!

“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武力是智者不忍,不屑於使用的,因為他往往是沒有效果的工具。

後面兩句是教人不要惡語傷人,不要多嘴多舌,俗話說禍從口出,要人小心處世。

還有許多句子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並踐行,《弟子規》真是簡單話明大道理,體現的是中國老祖宗的智慧。

弟子規國小讀後感15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是古代聖賢的智慧結晶,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人們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前進,是教育子弟養成忠厚家風的讀物。若能認真地閱讀《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非淺。以下是我閱讀此書後的點滴體會。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衣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現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該做些什麼呢?一方面,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為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父母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