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實用工具 > 蒙學

《弟子規》讀書心得【熱】

蒙學1.76W

在平日裡,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書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弟子規》讀書心得【熱】

《弟子規》讀書心得1

《弟子規》這本書是少兒誦讀經典之一,它以無盡的思想光輝指引我們不斷成長,不斷進步。如果真正瞭解《弟子規》中的含義,它將會使你受益匪淺。

下面就是我讀完《弟子規》這本書後的收穫。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覺得有很大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從沒有想過為父母盡過多少孝心,反而是對他們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覺得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父母為我們付出那麼多,我們不但沒有體會父母的苦心,反而責怪他們,真不應該呀。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從今以後,我要為父母著想,孝順父母,不做讓父母傷心的事情。

另外,我對書中提到的“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意。”這幾句話,感觸最深,亦是受益匪淺的。因為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和生活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老師佈置做的作業,總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馬馬虎虎的。有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但沒有記錄下來,深入研究或查閱資料,而且也沒有虛心向別人請教,含糊了事。這兩種錯誤都是我經常犯的,這樣的生活效率通常不高,甚至被老師批評。在讀過了《弟子規》後,我終於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若今後能按照它上面所說的去做

,相信我的生活學習效率會更上一層樓。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讀書心得2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時山西絳州人李毓秀所作。全書以《論語·學而》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開篇,以三字韻語的文字形式,教人應當怎樣待人處世。

對弟子規的學習,讓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應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教師、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

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意思是和大眾交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以上這些事是學習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還要學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識充實自我。這是教育我們如何待人處事、如何學習,要經常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我的缺點,從各個方面來約束自我,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弟子規》讀書心得3

近期,根據公司要求,部門組織員工學習了《弟子規》,通過學習《弟子規》,使我瞭解到這是一部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有著弘揚和建設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是我們民族的靈魂。它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做人、處事、交友、尊老、愛幼等道德行為規範。對當今建設文明和諧社會是百益而無害的。它能勝於法制強行,它能在人的心靈上起到道德言行的約束,它能喚起人們的“仁愛”“慈悲”之心,從而能樹起人生的正確座標,遠離是非避邪之路。弟子規讓我們學習怎樣和他人和諧相處,養成一種尊敬他人的良好習慣。弟子規提高了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讓人們樹立起正確的倫理道德和人生觀,同時對我們現實生活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我想,一個人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總要不斷完善自我,培養良好地道德情操,才能贏得人們的尊重,適應社會發展潮流,從而更好地解決各種發展難題。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要進一步深入反覆讀誦《弟子規》,真正瞭解弟子規的精髓,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提高自身修養,指導工作實踐。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通過反覆學習弟子規有關內容,使我深刻體會到做人父母的要重視和培養道孩子的品德素質,從《弟子規》學起。讓他們接受古聖先賢的教育,令其明辨是非,善惡,尊老愛幼。自己要以身作則,處處為孩子作好表率,引導和啟發孩子們的“孝心”、“愛心”和“感恩心”開拓孩子們的道德智慧,為他們傳授聖賢教育的典範。對個人而言,要真正瞭解和掌握弟子規深刻內涵,同時把這些基本道理運用到工作實踐中,相信我的工作會有一個新的起色。

總之,我認為《弟子規》是聖賢教育的指南,它不但適用於家庭教育,並且還適用於各階層不同年齡人的學習和效仿。是正規人生糾正錯誤的良方,在工作實際中,就是要正確理解和運用弟子規中所闡述的道理,使其成為自己工作實踐中的指路明燈。

《弟子規》讀書心得4

自從學校發了《弟子規》,暑假裡我幾乎每天讀、背。對照《弟子規》所寫的,我反思反思自己,有些做到了,有些做的不夠好。

在《弟子規》總敘裡告訴我們首先要孝順爸爸媽媽和長輩;其次,要謹慎、誠信、守信用,泛愛眾人,再和有德的人親近。這些我都有做到,外婆生病了,外公要照顧外婆,我們又不跟他們住在一起,所以從我會打電話開始,我幾乎每天都會打電話問候他們,和他們說說學校裡的'有趣事,因為外公外婆兩人會很寂寞,我每天向他們彙報彙報,他們都很開心,外婆的病也會好得!在家裡,有什麼好吃得,我都會和爸爸媽媽分享;有新同學轉到我們班來了,媽媽鼓勵我要主動關心新同學,多和他一起玩,我都有做。

在“入則孝”這一篇裡告訴我們:父母呼叫我們的時候要馬上回答,不能不回答或回答很遲鈍。父母命令我們去幹什麼,我們就要馬上去做。父母教育我們時,我們必須要尊敬地聽。父母批評我們時,必須要仔細聽,要順承。

《弟子規》是四句為一小節,有些我讀了不懂,爸爸幫我找來複旦大學教授錢文忠講的《弟子規》,其中有一個故事,我在他講的《三字經》裡也聽到過,就是“香九齡能溫席”。黃香九歲時就能在大冬天先把被子捂熱,等著勞動了一天的爸爸回來後睡覺能暖和些。這個故事讓我感動,他告訴我們要愛自己的父母,體貼父母,這個我還沒有做好。

《弟子規》雖然我都會背了,但裡面的意思我還要搞懂,還會寫下我的感想。

《弟子規》讀書心得5

讀完《弟子規》後,我感覺它主要是規範了人的行為,每句話都有一個道理,每句話都發揚著一種思想,《弟子規》用最簡短的文字,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等的態度和禮儀概括的形象全面。

通俗易懂的文字裡揭示著許多做人的道理,對於我們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將是我們終身受益的良師益友。在此我簡單的寫一下它給我在工作中的啟示。

例如“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是指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張,忙亂就容易出錯;不要害怕困難,應當知難而進,也不要馬虎草率,要認真對待。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意思是指看見別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齊,哪怕同他相差很遠,只要堅持下去,慢慢地總會趕上,看見別人壞的行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立刻改正,沒有也要引起警惕。“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斷構成恭敬之心,尊老愛幼。“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汙穢”,是講要有職責心,養成有條理的'做事方法。“房室清,牆壁淨,几案潔,筆硯正。列典籍,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講的就是要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習慣。

有句話叫“細節決定成敗”,而在《弟子規》中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很多的時間,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我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好,這些事就是大事。

《弟子規》讀書心得6

《弟子規》我閱讀此書後的點滴體會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在做到這些後,它又教了我們一些學習方法,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為有用之才。我讀完《弟子規》後,再衡量一下自己的品行,確實有一定的差距。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的過去,雖然沒有做過對父母不住的大事,但對他們也沒有盡過多少孝心,反而他們對我千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得到的東西,想方設法地滿足我。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覺得應該的,有時,父母過於關心自己,哆嗦了幾句,反而責罵他們,討厭他們,那多不應該啊!我的兄弟姊妹較多,經常不顧及父母的感受,因為一些小問題而爭執,在一旁的父母看見了,多難過呀。現在自己既為人子女,又為人父母,該做些什麼呢?一方面,作為子女,應按《弟子規》所講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最起碼做到這些,才能對得住苦養自己成|人的父母。另一方面,自己作為孩子的母親,應正確引導子女誦讀《弟子規》,讓他們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諦,潛移默化,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行,為日後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這也是作為父母的收益。

在我的童年的時候,原以為女兒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他們得聽從我的指揮,聽從我的.命令任我擺佈。自從我學了《弟子規》,我知道了父母對我的愛,容忍了我的放肆和傲慢。有好多次,我一回到家,馬上坐在椅子上,從不過問父母的感受,還大聲地叫:“給我來一杯水”,晚上要吃飯的時候,我大聲叫了一句:“把飯端來”,媽媽把飯端來時,我沒有及時接應,只是說:“放在這,我先看電視,等一下再吃”。可自從我學了《弟子規》中的“出則悌”之後,我不再要耍小孩子脾氣了,聽從父母教誨,順從父母,可是,人的毛病很多,壞習慣更多,一時改不了,比如吃晚飯時,爸爸媽媽還沒坐下,我就先坐下開吃了,這樣是不好的。有道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之古老文化來指點迷津,這就是聖人的教誨,然而,我深深感受到了。

我以前直呼我哥哥姐姐的名字,這也是我的大毛病,不一會兒就直叫他們名字。可學了《弟子規》裡有一句:“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見能”,從此以後,我會有事無事地叫一句“哥哥”或“姐姐”,使他們非常欣慰,他們還都說我乖了呢,這都是《弟子規》的功勞呀!

我想,一個人活著就要講點道德,有點品位,這才能贏得別人的賞識。而《弟子規》中所講的道理,正是教人倫理綱常的最基本的常識。今後,我還會深入內心地反覆讀誦《弟子規》,從中學會做人處事的道理,真正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這樣既可打造健康、和諧社會,也可提升自己的修養,何樂而不為?

《弟子規》讀書心得7

記得第一次遇到《弟子規》,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幅古樸而精緻的封面,給我的第一印象:《弟子規》是一本兒童讀本,我漫不經心的翻開書,當我翻開書本看到《弟子規》總序: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讓我讀起來感到非常親切,好像聽到古聖先師諄諄的教誨,就像清澈的小溪流入我的心田。當我從頭到尾讀完《弟子規》,我感到心頭一亮。原來小小一本《弟子規》是指導我們如何正確的做人、待人、處事、待物,是教導我們生活、學習應有的禮儀與道德規範。

《弟子規》篇幅不長,分五個部分。具體列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和規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做人要講信用、講仁義、講道德,也就是做人要厚道,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要親近有仁德的人,並向他學習,這些都是我們必做的事,如果還有多餘的時間,不要浪費光陰,要抓緊時間精力去學習技藝等其他有益的知識學問。

《弟子規》的每一句,就是我們的一言一行,“置冠服,有定位,”衣帽應放置在該放的地方,要放整齊:“兄道友,弟道恭,”哥哥要友愛弟弟,弟弟對哥哥要恭敬:“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在生活中教導我們尊敬老人:“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我們每個人與朋友相處,如果聽到講自己的過失或缺點就生氣不高興,聽到人家讚譽你、誇獎你,你就很歡喜、很高興,如果是這樣,時間一長,真正的好友會遠離你,不好的朋友,損友就是不好的朋友,他會漸漸地接近你。為什麼呢?因為人不會輕易宣揚別人的過失,如果朋友間的'交往達不到一定的程度,他不會指出你的過失,而人往往很難發現自己的過失,如果朋友指出你的不對,看到你很生氣,下一次,他肯定不會再講,為什麼?他怕跟你結怨,所以如果沒有雅量不能接受朋友的規勸,你的好朋友當然會漸漸離你而去,不好的朋友會漸漸接近你:“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真”學習要有恆心有毅力,理論和實踐必須相結合,否則學到的只是膚淺、表面的東西,不會有成就。

讀《弟子規》要用我們的心地去感悟,《弟子規》的每一句都是我們每個人心性的流露,“父母呼,應勿緩”雖然只是對父母一個恭敬的行為,但是心中要時時刻刻對父母保持孝敬!

我認為《弟子規》確實是指導我們日常生活、工作、學習的一本好書,時常能把自己的言行舉止用《弟子規》進行約束,反省自己的過失並能改正,假以時日,相信自己會有很大的進步。

《弟子規》讀書心得8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匪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因為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通過對《弟子規》的學習我有三點體會:

第一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通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以前和自己的老公總是愛鬧彆扭,委屈了還常常去找自己地父母訴說,想想自己多不該啊,不擔沒有關心父母,相反卻總是帶給他們煩惱。通過學習《弟子規》我發願:無論爸媽還是公婆我都要全心地盡一份孝心,讓他們的晚年更加快樂!

第二待人接物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反而常常爭強好勝,驕傲自滿。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後於別人一大截。在單位裡與領導和同事共事總是很難相處,關係不和睦,入黨申請書總是在抱怨不公平,通過學習《弟子規》讓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人不可有傲慢之心,工作成績再突出,對領導不夠尊重,我行我素還是得不到領導的認可,如果我早點接受這樣的教育,相信在自己能夠很好的協調好上下級的關係,以及做人的道理。

第三要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我的人生目標是好好教育孩子,在自己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比前的學習只是明白道理而沒有真正去力行“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不學文,但力行,任已見,昧理真。”曾經的我便是那樣的人生。現在我要好好學習和落實《弟子規》,同時也要教育我的孩子,讓他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如果教育他們是我們做父母最大的責任。“至要莫如教子”,相信一份耕耘一份利益,十份耕耘十份利益。懂得反省自己,時刻反省自己地言行,做一個真正無愧於心的人!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了無遺憾!

《弟子規》讀書心得9

為了響應教育新改革,我校開展了晨誦活動。一至六年級學習《弟子規》。作為老師的我在寒假期間閱讀了《弟子規》的全部內容。接受了傳統文化的教育和薰陶,有了深刻的人生感悟。

首先,對長輩有禮有敬、對兄弟恭敬友愛。對個人而言,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我們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其次,在待人接物方面要懷著恭敬之心,為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有時在具體工作中還是免不了有爭強好勝、驕傲自滿的情緒在裡面,想一想驕傲自滿的確給自己帶來了很多損傷,也讓自己落後於別人一大截。

讀完《弟子規》後,我認識到恭敬和謙虛的重要性,因此,我在以後的工作中,要保持謙虛的態度,遇事要三思而後行,多向身邊的領導和同事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再次,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弟子規》規範人的行為,一句話一個道理,它給了我們很多工作中的啟示。

作為教師,我們要正視自己,實事求是地發現問題和不足,認真改正和彌補,在工作中積極進取。最後,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弟子規》教人向善,長養人的德行,目的是讓人活得有意義。而我也是通過閱讀《弟子規》明白和學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個過程,過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選擇了一個什麼樣的人生目標。

細節決定成敗。《弟子規》就是教導我們要重視生活行為的各個細節,用簡明通俗的語言,教導大家如何提高修養、孝親友愛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應有的禮節。我們都是普通人,大多時候,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個人都認真對待自己所在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做好,那就會出現“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不平凡。

閱讀《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能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能變成和諧的世界。通過中國古典文化的薰陶,對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增強自己的審美底蘊和人文情懷都是非常有益的。能認真讀過,用心去做,並且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便可終身受益。

《弟子規》讀書心得10

弟子規》是清朝康熙時山西絳州人李毓秀所作。全書以《論語學而》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開篇,以三字韻語的文字形式,教人應該怎樣待人處世。《弟子規》詳述了個人品德修養、生活起居、待人接物、工作學習等的行為規範。

一、真誠待人,改變自己

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這樣的事實,其實,最不完美的是自己,最應該完美是自己的那顆心。這正如《弟子規》中“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在”所說的那樣,只有自己真誠待人,主動關心他人,才會得到別人的真心相待,進而促進和諧社會的`建立。

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懷,得到別人的尊重,卻不知道卻主動關懷別人,常常忘記去尊重別人,幸福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

我們為什麼常常覺得自己不幸福,那是因為我們要求的太多,付出的太少,我們總是想擁有許多東西,當我們得不到的時候就會覺得不幸福,甚至很悲傷,比如,有的人喜歡漂亮的衣服,如果由於各種原因自己這種願望得不到滿足就會覺得不幸福;有的人喜歡地位、榮譽或金錢,當他的願望得不到滿足就會覺得不幸福,這常常不幸福的原因都是由於自己的過多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造成的。在感覺不幸福的時候,我們卻沒有想一想自己付出了多少,自己為別人付出了多少,如果我們常常這樣反省一下自己,那麼也許我們會覺得幸福其實就在身邊,只要我們付出了,努力了,做到問心無愧,那麼許多情況不如人意的時候,我們也應該覺得心中坦然,沒有必要覺得不幸福。

今年新接手的四年級,由於學困生人數多,成績不是很理想,我也曾經苦惱,覺得自己很不幸福。為了提高學生成績,我每天一有空就給學困生進行輔導,加強了和家長的聯絡,學生每天的家庭作業都認真批改,並指導改錯,在課堂教學上也緊跟課改的步伐,所有應該做的我都做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了提高,雖然比別的班還是有一段差距,但是我覺得自己付出了,努力了,問心無愧了,看到孩子們一點一滴的進步,

《弟子規》讀書心得11

讀了《弟子規》,讓我知道了從小就要學會做人,面且老師說這是最大的的事情。其中·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是全文的中心。

學習《弟子規》,讓我懂得了怎樣做人處事,懂得了要尊敬長輩,懂得了要關愛別人。聽了陳老師的講課,讓我學會了守紀律,學會了體諒別人,學會了幹家務,明白了自己事情要自己做。

這段時間在陳老師的的引導下,我堅持每天讀背經典,做家務,早晚問候爸爸、媽媽,見到老人主動行禮,見到叔叔阿姨主動問好,爸爸、媽媽和身邊的人都誇獎我越來越有禮貌了,表揚我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

我開心極了,感到很自豪。我知道,我能有這樣的進步,都是學習《弟子規》的'結果。以後,我要把這個好的習慣保持下去,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同時,我要爭取讀更多的經典、讀更多的書,不斷豐富自己。

《弟子規》讀書心得12

假期裡我讀了一本名字叫做《弟子規》的書,熟讀的過程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的意思。

原來自己覺得只要聽父母老師的話就行,但讀完這本書後才發現做人要有這麼多的規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後的感受。

首先是〈入則孝〉,這裡主要是教育我們如何孝順父母、親人。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了我們好,所以無論如何,我們都應當聽從他們的教誨,用自己的真心去愛他們。因為,畢竟是他們生下了我們,養育了我們,我們總不能忘記養育之恩吧,更何況天下沒有不愛兒女的'父母!弟子規裡面也有寫到 “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親人愛不愛你,用什麼樣的方式對待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其次是〈出則悌〉,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為你們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親的一份擔憂,就等於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和兄弟姐妹們和諧相處,這樣我們的父母看了才會從心裡面為我們感到高興,我們也會因此更快樂的。 〈謹而信〉,我們生活中做什麼事,時時刻刻都要謹慎。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穿衣服要系鈕釦,要整潔,還要符合自己的學生身份;無論是說話做事都要適可而止,否則容易被別人“說閒話”。尤其是不應該在背後議論其他人的長短,這樣是不道德的。 人要寬容大方,誠實可信,遠離私心雜念,力求心胸寬廣,這樣才會健康快樂。仁,代表仁慈、親仁。對外人仁慈,對親人仁慈,對朋友仁慈,對同事仁慈……

現在什麼人都有,但有幾個是做到“仁”的?俗話說的好,人無完人嗎!多接近有德行的人,只要我們儘量做好自己應做的,並把握好分寸,至於別人怎麼說怎麼做,那就是他們的事情了! 《弟子規》又一次讓我更深的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光知道還不行,還要學會做。怎麼才能做呢?學知識。怎麼學呢?學習可分為直接學習和間接學習,我們可學別人的,別人的也不一定全對,把他們當成自己的一面鏡子,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學的學,不該學就不學。我覺得《弟子規》對我們的成長很有幫助,我會時時刻刻用這本書來鞭策自己的。

《弟子規》讀書心得13

想必大家都讀過《弟子規》吧,《弟子規》裡的資料蘊藏著許多道理,只要我們反覆回味,就會有許多體會了。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回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讀到那裡,我覺得自我沒有做到……

有一次,媽媽一個人在家裡大掃除,而我在做媽媽佈置的'“海量”作業。經過兩個小時的“拼搏”,我最終把“海量”作業給消滅了。沒想到,我剛剛寫完作業,媽媽就叫道:“阿怡,幫媽媽洗洗拖把吧!”我聽了,說:“媽媽,我剛剛才把作業給做完,手都麻了,你又叫我去洗拖把,我很累啊!”媽媽說:“我幹了一天的活,可把我給累壞了,叫你去洗拖把都不肯去。唉!”我聽了,又說:”下次大掃除我就和你一齊幹活,這總行了吧!”媽媽聽了,說:“唉!算了,你還是好好學習吧!”

此刻回想起來,我覺得自我很對不起媽媽。媽媽期望我能把心思放在學習上,就什麼家務活都不讓我幹,全部家務一向都是她做的。此刻,媽媽很累很累,叫我幫她洗個拖把,我都不肯。唉,媽媽上班回來已經很累了,回到家她還要忙個不停,我又何曾幫過她幹過一點活呢?平時,我在看電視的時候,她叫我回去複習,不要再看電視了,我都是慢吞吞地去做,有時甚至不聽呢,淨和她“唱反調”。媽媽處處都為我著想,可我根本就沒當一回事呢!可是,我此刻決定改變自我,要做一個好孩子!

今後,我必須會做個懂事、聽話、勤勞的好孩子,學會幫媽媽分擔辛苦,讓媽媽不再為我的學習操心。

《弟子規》讀書心得14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題記

今天,有閒暇時間,便整理了從學校帶回來的書;無意中,翻到了《弟子規》,不由得被吸引。一人一書一杯茶,靜靜地坐下來,坐於窗前,享受書香拂面,共度美好時光。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這不禁讓我回想起了童年,六歲正是好奇心大發的年紀,那時我是家中的小霸王。

一天,我看見了鄰居小姐姐抱著的洋娃娃:金髮碧眼,戴著皇冠穿著公主裙,特別漂亮。我不由分說一把奪了過來據為其有,哪曾想,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事竟然被我的“冷麵神”老爸知道了。他一手把我拎起來,二話不說往鄰居家走去。

“嫂子,真是對不住,這小丫頭不懂事,又欺負你家娃兒了。”老爸說,“丫頭過來,給小姐姐道歉還回她的洋娃娃。”我迫於老爸的“淫威”,不得不把洋娃娃還了回去。

這時,老爸蹲下來,溫和地對我說:“丫頭,搶奪是強盜做的事,咱們是文明人,要以德服人,要講道理,要學會換位思考;假如是你的東西被人搶了,你會怎麼樣?”我細細琢磨,明白了是我不對,我愧疚地跟小姐姐說了聲“對不起”。

之後,老爸見我知錯就改獎勵了我一個洋娃娃,我還和小姐姐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這算不算因禍得福?我不禁笑了出聲,把書翻了一頁。

“老易至,惜此時。”是啊,“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想想在學校的日子,也算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了。

迎著地平線上緩緩升起的第一縷陽光,同學們陸陸續續地回到教室讀書。一日之計在於晨,看看坐在角落的我,我在做什麼呢?看啊,我正在與同桌“啃”古詩文這塊硬骨頭。“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感恩辛勤付出的老師,也感謝認真學習的我們,讓你我面對未來的日子時能坦坦蕩蕩問心無愧。

“叩、叩、叩——”敲門聲打斷了我的思緒,開門一看,是伯母。“丫頭,喏,這是上次借你的菜錢,現在還你。”我一聽,愣了;伯母繼續叨嘮。哦,原來是上次在街上幫她付的菜錢。

“伯母,不用還了,幾塊錢而已。”我誠懇地推辭著,若不是伯母說起,我都忘了。“幾塊錢也是錢,何況你還上學呢!快拿著,不然我生氣了。”伯母把錢硬塞到我手裡,“丫頭,晚上過來吃飯呀!”

伯母說完便匆匆走了,我無奈的看著她走遠,拿出那幾張還有餘溫的錢,眼睛霎時溼潤了。

父母相繼離世,爺爺奶奶也都不在了以後,伯父伯母沒少照顧我,使我身心健康的成長,這一切的一切,化成一股股暖流,滋潤著我的心田。

餘光一瞥,看到書中那引人注目的.“信”字。是的,它不僅僅是那“幾塊錢”而已,它更是做人的道理——“誠信”。

我輕輕合上書,靜靜地,看向窗外正在臘梅樹上快樂嬉戲的鳥兒們,心裡豁然開朗……

在我所走過的十七個春秋中,伴著我的,是淡淡的書香;讀書,讀的是心境,讀的是涵養,讀的是品格。

“見人善,即思齊;見人惡,即內省。”“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後記

《弟子規》讀書心得15

“弟子規聖人訓首教悌次謹信……”我正讀著清代文學家李毓秀的作品《弟子規》。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弟子規》共分成了八個部分,[總敘]告訴我們要學習七個部分。[入則孝]告訴我們在家應該尊敬父母,父母不喜歡我們的壞習慣應該馬上改掉,如果父母親對我們管教嚴厲的時候,不應該痛恨父母,父母親所做的、所說的都是為我們好,就像“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出則弟]告訴我們和兄弟姐妹在一起應該和睦相處,如果不和睦,只會令父母操心,和睦了,父母就少了一份操心,這樣也是對父母的一份孝敬。

我讀著讀著,我心裡慚愧極了,平時,在家裡媽媽總對我說應該改掉壞習慣,多幫助媽媽幹活,可我就是不聽,現在媽媽生病了,我才體會到媽媽的辛苦。我們要孝順自己的父母。

我已經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了,我一定要改掉壞習慣,做一個懂得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弟子規》對我們的一生的`成長經歷會有很大的幫助,我會時時刻刻地用這本書叮囑自己怎樣去孝敬自己的父母親。做父母心中的好孩子。

同學們,你們《弟子規》讀後感會怎麼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