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傳說

大明湖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

傳說1.23W

大明湖景色優美秀麗,湖水水色澄碧,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那有關大明湖有什麼精彩的傳說故事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大明湖的傳說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大明湖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

  大明湖的傳說故事1

傳說很久以前,濟南北城曾是陸地,只是河溝叉子多些罷了。城北有個大明寺,寺住持是個貪淫好色之徒,在廟內設有陷井機關,坑騙糟蹋婦女,廟內常發生燒香婦女失蹤的事。因他有一身武藝,又勾結官府,人們不敢招惹他。

濟南東南山區有個姓程的人家,一個老媽媽帶著一兒一女生活。家境雖窮,但兒子程玉和忠厚老實,女兒程玉蓮模樣俊美心地善良,日子卻也過得和美。老媽媽忽得重病,臥床不起,一連三個多月。兄妹倆為求母病癒,到大明寺求神許願。大明寺的和尚趁二人閉目祈禱之機,將玉蓮陷入地下密室,企圖糟踐她。玉蓮不怕和尚的威逼,大哭大鬧地抗拒和尚的欺凌。程玉和祈禱完畢,睜眼不見了妹妹,和尚卻佯說玉蓮已走,將玉和推出寺外。玉和回到家中,老媽媽聽說玉蓮丟失,又急又氣就嚥了氣。玉和又跑到大明寺去找妹妹,和尚不讓進門,玉和就去衙門告狀。衙門的人聽說是告大明寺,不問青紅皁白,就把他推了出來,急得玉和在大明寺外哭喊著,漸漸昏了過去。

玉和、玉蓮兄妹二人的哭聲傳到天上玉皇大帝耳中,玉皇大帝問下界出了什麼冤枉事,千里眼向下一看,回奏說:“濟南府,東南山女子程玉蓮,因母病重,隨哥哥程玉和到大明寺燒香許願,被和尚陷進密室,哥哥昏倒在廟外,妹妹正被逼受糟踐,所以冤氣沖天。”玉皇大怒,立即命真武水神下界,把大明寺陷入水底,叫惡和尚葬身魚腹。真武大帝得令,就會同雷公、電母、雨師、風婆下了界。

大明寺的和尚在密室裡,正在用盡辦法逼迫玉蓮,忽見電光一閃,一聲震耳欲聾的炸雷,把惡和尚劈死在地,這時天昏地暗,雨暴風狂,整個大明寺陷進了地底,大水從地下漫了過來,大半個北城變成了一個湖。

玉蓮被雷震昏,當她甦醒時,身子已在北岸,見到哥哥也在身邊。她叫醒哥哥,兩人悲喜地訴說著經過,當她聽說媽媽為她丟失而著急死去時,痛苦極了。她痴呆呆地站了半天,縱身跳進湖水裡,湖中長出了一朵白蓮花。這個湖就是現在的大明湖,而玉蓮則變成了大明湖裡的白蓮花。

  大明湖的傳說故事2

大明湖,“湖出城中,擅奇宇內:異在恆雨不漲,久旱不涸,蛇不見,蛙不鳴。”

傳說一。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每次路過濟南,而且都住在大明湖畔的縣衙裡。一到晚上,大明湖蛙聲一片,咕呱噪耳,鬧得他徹夜難眠了。於是傳來隨駕的劉庸,傳旨:“禁止大明湖蛙鳴叫”,皇帝出金口玉言,於是湖中蛙鳴戛然而止。

也有說乾隆皇帝遊大明湖在歷下亭休息,看到大明湖內蛇穿行,蛙亂鳴,甚是驚棘,就說:“蛇回洞,蛙不鳴”,從此大明湖就看不到蛇也聽不到蛙鳴了。

據說每到夏天雨季,北園一帶荷池水漲,哇聲震天,但大明湖內卻是靜悄悄一片。就是把正在鳴叫的蛙放到明湖水裡,它也不再叫了。

傳說二。古時候,北園住著一戶人家。這家有母子三人,兄妹侍母至孝,靠撈魚捕蟹艱難度曰。後來母親一病不起,兄妹二人傾家中所有為母親治病,雖經多方求治,仍不見母病好轉。妹妹心中焦急,竟自到城北大明國寺許願。

許是妹妹的孝心誠意感動了寺內的神靈,許願之後,母親的病竟有了好轉。哥哥聞知,欣喜不已,又責怪妹妹不該一個人外出許願。原來這個寺院的和尚很壞,還與官府勾結,在周圍為非作歹,殘害百姓,還經常坑害、姦汙來寺院拜佛的良家女子。

但為了母親,妹妹顧不了這許多了。沒讓哥哥陪伴,又獨自一人到寺院還願。誰知寺內的惡僧早就盯上了她,出得院門便被幾個和尚跟蹤,拖進寺內,供眾僧玩樂。

晚上,哥哥捕魚歸來,不見了妹妹,當得知妹妹是去還願的訊息後,心想妹妹可能已遇不測,抄起了一把菜刀就急奔寺院。來到寺門外,被眾僧阻攔,哥哥呼喚著妹妹的名字,孤身一人英勇奮戰……眾惡僧蜂擁而上,把他打倒在地,繩捆索綁,誣陷他持械行凶闖佛門,要送官府定罪。

妹妹淪入賊手,當哥哥的眼看著卻無力解救,官府又與惡僧暗通,自己又要被屈入獄……怎不讓人肝膽欲裂,怒氣沖天!哥哥雙膝跪地,仰面朝天,捶胸大叫:天理何在,王法何在啊!……一聲未絕,忽然間天空烏雲翻滾,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暴雨傾盆。隨著驚天動地的一個霹靂,天塌地陷,大明國寺頃刻間沉入地下。隨即湧出一股清水,越來越大,後來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湖,這就是現在的大明湖。

寺裡被關押的良家婦女都浮上了岸,兄妹團圓,母親病癒。寺內的惡僧則一個個都沉入湖底,變成了蛇和蛤蟆。變成了蛇的只能鑽入湖底,變成蛤蟆的只會生氣鼓肚,叫不出聲。

所以,於是,大明湖就“蛇不見,蛙不鳴”了。

有關明湖四謎

久居濟南的人,幾乎都知道大明湖裡有“四怪”——蛙不鳴,蛇不現,久旱不涸,久雨不漲。但隨著科技的逐漸發展,大明湖的四怪之謎也逐一被找到了合理的解釋,唯獨“蛙不鳴”這一怪,卻始終無人找到正確的答案。

明湖四謎已解其三

大明湖的四大謎,由來已久。明末的左詩壇巨擘王象春,就曾經在自己所寫的《齊音·大明湖》中有過詳細的記載——“湖在城中,宇內所無,異在恆雨不漲,久旱不涸;至於蛇不現,蛙不鳴,則又誕異矣。”後該文又被清朝人收錄在《歷城縣志》中,應該是較早對明湖四怪提出的文字記載。

事實上,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這些困擾著古人們的四大謎已經有三個被我們解開了謎底。所謂的“蛇不現”是因為大明湖內的水鳥眾多,使得蛇類很難在其中生存下去;而“恆雨不漲”,則是因為大明湖擁有眾多出書口,多餘的水自然而然的就流了出去;至於“久旱不涸”,則是因為大明湖的湖底為質地細密的火成岩,致使湖中的水不能下洩。但是對於所謂的大明湖裡“蛙不鳴”之謎,時至今日仍無人能找到一個合理的答案。面對這個奇怪的蛙不鳴之謎,濟南民間又有什麼樣的說法呢?

民間說法系清朝杜撰

在濟南民間,對於大明湖的蛙不鳴蛇不現的奇怪現象,有著一個傳說,但已被證明系後人杜撰。大約是在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濟南,遊覽了趵突泉、千佛山等名勝後,於中午來到了大明湖畔的歷下亭休息。真龍天子降臨大明湖,自然也就驚動了大明湖裡的各路神仙,於是百蛙齊鳴,眾蛇會聚,大明湖上空更是鳥飛蟲跑,一眾生靈都希望能夠一睹天子龍顏。但已經非常疲憊的乾隆皇帝此刻正想休息,偏偏窗外的蛇啊、蛙啊、鳥啊的不知趣的在這裡湊熱鬧,於是龍顏大怒,一拍桌子,頒下一道聖旨,命令:“蛇歸洞,蛙不鳴。”眾生靈見龍顏大怒,於是立刻慌慌張張的溜掉了。從那以後,大明湖裡就再也見不到蛇了,也聽不到蛙鳴了。

當然,這個所謂的民間說法自然是人為杜撰而成,要知道早在明朝萬曆年間,王象春就曾經對大明湖四怪進行了記載,因此這個說法,也僅僅是清朝人為了討好乾隆後者後人牽強附會所做的杜撰罷了。那麼,大明湖就真的沒有蛙鳴嗎?

夜訪大明湖未聞青蛙鳴

深夜的大明湖裡很熱鬧,蟋蟀等昆蟲的鳴叫此起彼伏,然而偏偏少了青蛙們的“合唱”。大明湖裡究竟有沒有青蛙,大明湖裡的青蛙究竟叫不叫,也算是眾說紛紜了,記者決定夜訪大明湖,去親耳聽一聽大明湖裡的青蛙究竟叫不叫。

8月15日傍晚,記者來到了大明湖畔,通過對遊人和工作人員的詢問,記者發現,很多人對於大明湖裡究竟有沒有青蛙還抱有疑問。幾位經常在大明湖裡散步釣魚的老人告訴記者說,大明湖裡很難見到青蛙,而在大明湖負責清理湖面衛生的大媽告訴記者說,大明湖裡確實有青蛙,但是比較少,自己還撈到過幾只青蛙,和普通青蛙沒有任何的區別。就在這時,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說,在大明湖月下亭前的藕池裡,確實有青蛙叫。“每年的春天,當這些青蛙開始繁殖的時候,就會整夜的叫個不停。現在雖然已經過了交配期,但是偶爾也會聽到蛙鳴,而且有時候還能看到青蛙卵。”記者當即決定,在月下亭裡守“亭”待蛙鳴。

隨著夜色漸漸的籠罩上大明湖,原本安靜的大明湖畔,響起了陣陣有節奏的鳴叫,記者用心辯聽後發現,這些叫聲大多是蟋蟀等昆蟲所發出的,但是並沒有聽到青蛙的叫聲,一直到晚上8點,月下亭的藕池裡,依然沒有蛙鳴。就在這時,另外一位在此散步的市民告訴記者說,在大明湖東頭的藕池裡有青蛙。於是記者決定前往大明湖東的藕池裡一探究竟。然而這一次記者依舊沒能聽到青蛙的叫聲,但是採訪附近的居民,他們都承認大明湖裡確實有青蛙存在,而至於青蛙是否鳴叫,則說法不一。

記者一直等到了夜深以後,始終沒有聽到青蛙的叫聲,只好離開了大明湖,而就當記者經過大明湖西南門的護城河時,卻聽到有蛙聲隱隱從河邊傳出,據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反映,護城河裡的青蛙確實不少,每到春天四五月份的時候,就會傳出此起彼伏的蛙鳴。

記者10個小時親自實驗

為了驗證大明湖裡的青蛙究竟是否鳴叫,記者決定做一個試驗,將捉來的青蛙投放到大明湖裡,看看它們究竟叫不叫。

大明湖裡的青蛙究竟叫不叫?如果叫會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叫?為了一探究竟,記者特地託人在齊河縣附近的農田裡,捉了6只會鳴叫的青蛙進行試驗。下午,記者再次來到了大明湖畔,將6只青蛙分別放生在了大明湖畔的荷塘和蘆葦地中。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了,當晚七點二十分左右,一位幫助記者守候在大明湖南門的熱心市民通過簡訊告訴記者說,他聽到了蛙鳴,但是當記者趕到南門附近的荷塘放生點時卻發現,所謂的蛙鳴其實只是一種昆蟲的叫聲。不甘心的記者隨後又呆在荷塘附近直到8點,蛙鳴始終沒有響起。

記者隨後又前往了大明湖東畔的蘆葦地中,在這裡依舊沒有聽到蛙鳴。一直到午夜,近10個小時,記者和幾位守候在放生點的熱心市民始終沒有聽到蛙鳴。無奈的記者只好離開了大明湖。

蛙不鳴的多個版本

面對大明湖裡“蛙不鳴”的現象,大明湖公園的管理人員有自己的解釋,而不少熱心的市民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為了探訪大明湖裡的青蛙究竟是否鳴叫,記者採訪了大明湖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向記者提供了公園方面的解釋——由於大明湖水是泉水匯聚而成,因此水溫較低,只有水溫超過23℃後,青蛙才會鳴叫。而大明湖公園的工會主席任正先生,則提出了自己的另外一種看法,他認為大明湖的湖水是地下水形成的,因此富含豐富的礦物質,而這些礦物質中,可能有一種礦物質會影響到動物的聲帶,使得它們無法鳴叫。也有市民認為,大明湖的青蛙不鳴是由於大明湖的自身特點造成的,大明湖屬於深水湖,而青蛙則喜歡在有蘆葦的淺水區裡鳴叫,因此大明湖的青蛙不會鳴叫。

多種解釋皆未令人信服

面對這些解釋,記者決定再次展開探訪,看看究竟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然而記者經過親自試驗和走訪專家發現,關於蛙不鳴的各種解釋,都難以讓人信服,而有些專家則提出了自己的假設。

記者首先從一家化工單位裡借到了幾個專門用來測量水溫的溫度計,對大明湖和護城河的水溫進行了測量。經過測量記者發現,大明湖的水溫在下午五點的時候,約在28—30℃之間,而同一時期的護城河水溫度,則在26~29℃之間,可見二者的水溫相差不大。那麼,究竟是不是大明湖的水溫關係影響到了青蛙鳴叫呢?對此,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王金星教授明確的告訴記者說,青蛙的鳴叫和水溫沒有任何關係。王教授告訴記者說,青蛙屬於兩棲類動物,性喜陰涼。一般地說,只有雄性青蛙才會發出鳴叫,而且它們也只有在發情期和有其它雄性青蛙入侵自己領地的時候才會鳴叫,其餘時間它們多是呆在自己的領地內捕食,很少鳴叫。可見,所謂的“水溫說”,是無法成立的。

而對於任正先生所提出的“礦物說”以及有市民所提出的“淺水說”,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幾位資深“兩棲類動物”研究員也表示了懷疑,他們告訴記者說,青蛙的鳴叫依靠的是嘴巴兩側的鳴囔而不是聲帶,所謂的礦物質不可能影響到青蛙的鳴囔;而青蛙的產卵必須在水裡進行,而且每次產卵的時候,青蛙們也會發出鳴叫,因此所謂的“淺水區”的說法也是站不住腳的。

那麼大明湖的蛙不鳴現象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王躍招研究員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由於某種原因,大明湖的水質並不適合青蛙發情,因此在青蛙的繁殖期間,青蛙們往往會離開大明湖前往另外一個比較適宜的地方進行繁殖,而由於大明湖是由泉水匯聚而成的,因此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每年大明湖的青蛙在繁殖過後,可能就不會再回到湖中,而泉水邊的青蛙們排卵後,卵和蝌蚪可以順著水道進入大明湖中。因此不管濟南的泉是否噴湧,泉邊的蝌蚪和青蛙都可以通過水路進入大明湖中,而集體搬遷出大明湖去“結婚”的青蛙們,也可以通過水路不被人查覺的離開大明湖進行“蜜月旅行”。當然,由於無法提供大明湖的青蛙種類,也沒有進行實地考察,因此王躍進研究員的大膽猜想也只能推測到這一步,至於大明湖是否適宜蛙類繁殖,至今也沒有一個權威的答案。

蛙不鳴並非大明湖獨有

記者通過蒐集資料發現,其實所謂的“蛙不鳴”現象,並非是大明湖所獨有的,在湖北、河南等地,也存在著湖中青蛙不叫的奇怪現象。

河南省新野縣有一個奇怪的湖,名叫彈子湖。據說當年的漢光武帝劉秀就是新野的女婿,據《嘉靖鄧州志》(嘉靖年間新野屬鄧州轄區)中載:“彈子湖在板橋鋪西,世傳光武帝當年遊息於此,聞池蛙喧鬧,以彈擊之。至今池內有蛙不鳴。”因此在彈子湖裡,青蛙們也是不叫的。

而在湖北省當陽縣的玉泉寺內的丹池裡,青蛙也是不叫的,相傳這是當年宋真宗趙恆的明肅皇后劉氏曾到玉泉寺還願,一天清晨,皇后起床梳妝,聽得樓外的水塘裡,無數只青蛙呱呱地叫個不停,皇后聽了,一時心煩,隨口說了聲:“這些畜牲,一時不叫,讓我安心梳頭吧!”而水塘裡的青蛙們卻將“一時不叫”聽成了“一世不叫”,於是直到現在玉泉寺的青蛙也不叫。

可見,蛙不鳴的現象並不是大明湖所獨有的。而如何來解開這個蛙不鳴的現象,只怕還要等待科學家們來解開這個謎底。

大明湖的特點

美景

大明湖自然景色秀美,名勝古蹟爭輝,固有“泉城明珠”之譽。沿湖八百餘株垂柳環繞,柔枝垂綠,婀娜點水。

湖中現有四十餘畝荷池,碧葉田田,白荷紅蓮,交相輝映,爭奇鬥豔,荷香飄溢,沁人心脾。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時有魚兒跳波,偶見鳶鳥掠水。碧波之上,畫舫穿行,小舟蕩波。各處遊客雲集,指點觀賞,歡聲笑語,一派繁華景勝,儼若北國江南。若於湖之北岸遠眺,南山蒼翠,環列似屏,倒映入湖,畫圖難足。漫遊湖畔,處處花繁樹茂,點點亭臺樓閣掩映綠蔭之間,歷下亭、鐵公祠、北極廟、匯波樓等二十多處名勝景點,令人應接不暇,可謂步移景換,遊趣無窮。濟南八景中的鵲華煙雨、匯波晚照、佛山倒影、明湖泛舟均可在湖上觀賞。

詩句

大明湖以它的秀美風姿贏得了古往今來眾多人士的詠贊篇章:“冬泛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蘆雪,春色楊煙,鼓枻其中,如遊香國”;“鷗鷺點乎清波,蕭鼓助其遠,固江北之獨勝也。”晚清大文學家劉鶚對“佛山倒影”的描寫,更是引人入勝:“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裡面,彷彿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里長的屏風。正在歎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誰知那明湖業已澄淨的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裡,顯得明明白白。那樓臺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一個千佛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若庵的《大明湖》“大明湖畔綠成茵,寥落新荷遠岸塵。只道風光無限好,往來多少負心人。”

人物

大明湖便隨著這佳句文章廣為流傳,聞名遐邇。加之解放後的多次修繕擴建,疏浚清淤,姿容更加秀麗,成為濟南著名風景遊覽區之一,吸引了大量海內外遊客,每年客流量約在一千二百萬人次左右,位居濟南眾公園之首。據有關資料統計,解放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萬里、徐特立、郭沫若、xx、李鵬、xx等先後泛舟湖上,對大明湖的建設和發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遊人的要求,自八十年代開始,公園在湖西岸建成了總面積約9200平方米的遊樂場。場內設有海盜船、Disco健身車、電子遊戲、五爪章魚、碰碰車、直升飛機、電瓶車、天使轉椅、蹦蹦床等各種遊樂設施,驚險刺激,新穎有趣,既滿足成年人的需求,又令孩子們開心。

食物

大明湖不僅是遊覽觀光的極好場所,湖內還盛產蓮藕湖魚。湖北岸還有數處茶社和明湖樓、荷香村兩處飯店,供遊客休息就餐。明湖樓建於1983年,是一座“外古內今”的中國傳統式仿古建築,樓高二層,總面積約2735平方米。明湖樓的飯菜講究色、香、味、型和營養,以魯菜系中濟南菜的“歷下風味”為主,尤擅長魚的烹製,以湖中鮮魚、嫩藕、香蓮為料的全魚宴、冰糖蓮子、水晶藕、蒲菜水餃等具“歷下風味”的名吃製作的全魚宴令人叫絕。荷香村飯店位於鐵公祠院內,為一古典式二層樓建築。該店除烹製魯菜系中的“歷下風味”菜餚外,還擅長鍋貼製作。其配料和加工技術均引進濟南鍋貼老店便宜坊,所制0.鍋貼令遊客一飽口福。

公園內現還辟建有書畫展覽館、碑刻展等文化層次較高的觀賞點。整個公園已初步形成集遊覽觀賞、購物娛樂、文化欣賞、飲食服務於一體的多功能旅遊區。明湖風姿甲歷下,歡顏笑迎八方賓。

明湖的美食

碧筒飲

在大明湖公園舉辦的荷花節上,來公園遊玩的人都可以品嚐到一種獨具濟南特色的明湖蓮荷飲料——碧筒飲。

碧筒飲是中國古代情醇典雅的酒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古人用荷葉為酒杯飲酒的一種傳統的習俗,當時稱之為“碧筒飲”,而碧筒飲的發明者正是濟南人。據唐代詩人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歷城北有使君林(今濟南大明湖、北園一帶),魏正始中,鄭公愨‘三伏’之際,每率賓僚逃暑於此,取大蓮葉置硯格上,盛酒三升,以簪刺葉,令與柄通,屈莖上輪菌如象鼻,傳系之,名為‘碧筒杯’。歷下之,言酒味雜蓮香,香冷勝於水。”意思是說:魏晉時期,每到炎夏盛暑,齊郡刺史鄭愨便常跟幕僚們一起,來到濟南北郊的大明湖畔避暑遊玩。當時的大明湖叫蓮子湖,湖中蓮葉田田,荷花爭豔。他們玩到盡興時,常割下湖中帶莖的荷葉,用簪子刺穿葉心,使刺孔跟空心的荷莖相通。然後在大荷葉中貯滿白酒,再將空心的荷莖彎成象鼻狀,輪流從莖的末端吸酒喝。那滋味,清香爽口,妙不可言,即所謂“酒味雜蓮氣,香冷勝於水”。這種浪漫的飲酒方式,人們稱之為“碧筒飲”;而用來盛酒的荷葉,則叫“荷杯”、“荷盞”、“荷葉杯”、“碧筒杯”等。再後來碧筒杯後世又被叫做“荷爵”。

“碧筒飲”始於魏晉,盛於唐宋。白居易就有的“疏索柳花怨,寂寞荷葉杯”;戴叔倫也有的“茶烹鬆火紅,酒吸荷葉綠”的詩句,都談到箇中滋味。在宋代,這種“碧筒飲”似乎更為普遍。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供》中,將用荷葉飲酒稱之為“碧筒酒”,以為“暑月泛舟,風薰日熾,暢飲碧筒,真佳適也”。大詩人蘇東坡,對此道更是情有獨鍾。他不但在杭州做官時常邀集朋友作“碧筒飲”,而且被貶謫到廣東海南時,也把此風帶了過去,使得向有吃“荷葉飯”風俗的廣東人,又增加了一種“荷葉酒”。據說後來他窮得連家裡的酒器都出賣了,唯獨一件酒器沒有賣,那就是象徵文士風流的“荷葉杯”。

由於文人雅士的雅好和倡導,“碧筒飲”也很快傳至民間。據《浙江志杭州府》記載,在宋代,杭州人每到陰曆七月,多傾城到西湖邊納涼。此時正值荷花盛開,荷葉田田。人們掐取荷葉裝酒,口吸而飲之,邊飲邊放舟到蒲柳深處,月升時始還。明人邵亨貞在《洲濱見荷花》一詩中讚道:“每愛西湖六月涼,水花風動畫船香。碧筒行酒從容醉,紅錦遊帷次第張。”極富詩情畫意。

碧筒飲別有一番意趣,飲者既可聞到醇美的酒香,又可吸到清新的荷花的芳香,酒還未飲,人卻已經“醉”了。它不僅讓人們領略到夏日荷塘美色、旖旎風光,更感受到荷蓮文化、飲食文化的內蘊深厚,因而博得歷代文人名士的喜愛,成為古人一種獨特的消夏生活方式。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曾有詩記其趣,言“碧筒時作象鼻彎,白酒微帶荷心苦”。

其實,碧筒飲不僅令人賞心悅目,還可健身。由於荷葉具有清熱涼血、保護脾胃之功效,以略帶苦味的荷葉汁液與酒混合入口,當是夏日消暑健身的佳品。根據中國傳統烹飪的中和觀點和養生觀點,夏天宜於多吃苦味食物,而荷杯飲酒,堪稱夏季飲品之佳選。

喜歡“杯中物”的諸君,在盛暑到來之際,何妨也一試此道?

香脆荷花瓣

花卉不僅具有沁人心脾的芳香與賞心悅目的色彩,使人得到美的享受。有些花,花蕾和花粉食用之後還能調節人的神經系統,促進血液迴圈,改善心肌功能,提高肌體免疫能力,起到治病,健身,美容和延年益壽等效果。花卉入饌,能烹製出色彩絢麗,清香四溢,風味獨特的菜餚。花卉入粥,自古以來就是養生保健,美容肌膚的上品。

荷花粥

荷花粥:取荷花末25g(鮮荷花瓣陰乾後研細威末),粳米100g。將粳米淘洗乾淨後加適量清水煮粥,粥熟後將荷花末加入,再煮2分鐘待溫熱服。此粥具有清暑熱,散瘀血,美容養顏之功效。常服本粥能起到駐顏益色,祛病延年的作用。香脆荷花瓣:將荷花瓣過油炸至嫩黃,擺盤。蘸糖食用。口感外酥裡嫩。

冰糖蓮子羹

特選大明湖優質蓮子芯,配以銀耳加以烹製。蓮子,是一種藥用和食用價值都很高的營養保健品原料,被譽為“蓮中人蔘”。據《本草綱目》記載:蓮子補中養神,益氣力,除百疾,久服輕身,耐老,不飢,延年,益心腎,固精氣,強筋骨,利耳目,補虛損,能祛火解毒,治療腹瀉胎滑,少兒熱瀉,反胃吐食等。銀耳又名白木耳,性味甘、淡、平。含有蛋白質、糖類、無機鹽、維生素B、脂肪、粗纖維等成分,具有清肺熱、益脾胃、潤肌膚的功效。適用於肺熱咳嗽、面板乾裂、胃腸燥熱、血管硬化、高血壓等症。由於銀耳含有一種類似於阿拉伯樹膠的成分,有滋養面板角質層的作用,經常服食銀耳,即可使皮下組織豐滿,令面板細膩具有彈性,又是美容、清肺之佳品。

奶湯蒲菜

奶湯蒲菜是以濟南大明湖出產的一種質地鮮嫩、色澤潔白、味道清鮮的蒲菜為主料,配有苔菜花、冬菇,加奶湯烹製而成。奶湯味道醇厚,潔白,蒲菜脆嫩,歷來被人們譽為濟南第一湯菜。

湖菜雞塊

湖菜指舊時濟南大明湖所產之茭白、蒲菜、白蓮藕、蓮子、白荷花。茭白是水聲植物菰的嫩莖,其質地嫩脆,營養豐富。蒲菜乃香蒲之嫩芽,其形似菱,其味似筍。荷亦稱蓮。其莖(藕)、果(蓮子)、花(荷花)、葉(荷葉)在濟南菜中佔有很重要地位。藕有七孔,肉白味甘。蓮子,蓮房中所出,去其皮可食。

湖菜雞塊集大明湖名蔬於一體,配以雞脯肉,佐以精鹽、醬油、蔥椒紹酒、味精、蔥、姜、蒜等調味,構思新奇,製作精細,鮮嫩爽口,清香不膩,是時令很強的名餚。

糖醋鯉魚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經濟南,河中所產鯉魚——黃河鯉魚又稱龍門鯉。其個體肥大,體色豔麗,肉味純正,鮮嫩肥美,為眾多鯉魚品種中的珍品。製作方法是將初加工好的鯉魚,兩面打上百葉花刀,稍加鹽醃漬,掛上溼澱粉糊,入油炸至金黃色並呈弓形,取出,將魚擺在盤中,澆上用白糖、醋、醬油、清湯、蔥末、薑末、蒜末、溼澱粉、花生油炒制而成的糖醋汁,使其形似“鯉魚跳龍門”。入口後外焦裡嫩,酸甜微鹹,蒜香濃郁。另外,按照傳統習慣,吃完魚肉後,還可將魚頭及餘汁做一碗“砸魚湯”,此湯香氣撲鼻,酸、甜、香、鹹、辣五味調味,清口潤腸。

大明湖景色優美秀麗,湖水水色澄碧,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那有關大明湖有什麼精彩的傳說故事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大明湖的傳說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大明湖的傳說故事1

傳說很久以前,濟南北城曾是陸地,只是河溝叉子多些罷了。城北有個大明寺,寺住持是個貪淫好色之徒,在廟內設有陷井機關,坑騙糟蹋婦女,廟內常發生燒香婦女失蹤的事。因他有一身武藝,又勾結官府,人們不敢招惹他。

濟南東南山區有個姓程的人家,一個老媽媽帶著一兒一女生活。家境雖窮,但兒子程玉和忠厚老實,女兒程玉蓮模樣俊美心地善良,日子卻也過得和美。老媽媽忽得重病,臥床不起,一連三個多月。兄妹倆為求母病癒,到大明寺求神許願。大明寺的和尚趁二人閉目祈禱之機,將玉蓮陷入地下密室,企圖糟踐她。玉蓮不怕和尚的威逼,大哭大鬧地抗拒和尚的欺凌。程玉和祈禱完畢,睜眼不見了妹妹,和尚卻佯說玉蓮已走,將玉和推出寺外。玉和回到家中,老媽媽聽說玉蓮丟失,又急又氣就嚥了氣。玉和又跑到大明寺去找妹妹,和尚不讓進門,玉和就去衙門告狀。衙門的人聽說是告大明寺,不問青紅皁白,就把他推了出來,急得玉和在大明寺外哭喊著,漸漸昏了過去。

玉和、玉蓮兄妹二人的哭聲傳到天上玉皇大帝耳中,玉皇大帝問下界出了什麼冤枉事,千里眼向下一看,回奏說:“濟南府,東南山女子程玉蓮,因母病重,隨哥哥程玉和到大明寺燒香許願,被和尚陷進密室,哥哥昏倒在廟外,妹妹正被逼受糟踐,所以冤氣沖天。”玉皇大怒,立即命真武水神下界,把大明寺陷入水底,叫惡和尚葬身魚腹。真武大帝得令,就會同雷公、電母、雨師、風婆下了界。

大明寺的和尚在密室裡,正在用盡辦法逼迫玉蓮,忽見電光一閃,一聲震耳欲聾的炸雷,把惡和尚劈死在地,這時天昏地暗,雨暴風狂,整個大明寺陷進了地底,大水從地下漫了過來,大半個北城變成了一個湖。

玉蓮被雷震昏,當她甦醒時,身子已在北岸,見到哥哥也在身邊。她叫醒哥哥,兩人悲喜地訴說著經過,當她聽說媽媽為她丟失而著急死去時,痛苦極了。她痴呆呆地站了半天,縱身跳進湖水裡,湖中長出了一朵白蓮花。這個湖就是現在的大明湖,而玉蓮則變成了大明湖裡的白蓮花。

  大明湖的傳說故事2

大明湖,“湖出城中,擅奇宇內:異在恆雨不漲,久旱不涸,蛇不見,蛙不鳴。”

傳說一。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每次路過濟南,而且都住在大明湖畔的縣衙裡。一到晚上,大明湖蛙聲一片,咕呱噪耳,鬧得他徹夜難眠了。於是傳來隨駕的劉庸,傳旨:“禁止大明湖蛙鳴叫”,皇帝出金口玉言,於是湖中蛙鳴戛然而止。

也有說乾隆皇帝遊大明湖在歷下亭休息,看到大明湖內蛇穿行,蛙亂鳴,甚是驚棘,就說:“蛇回洞,蛙不鳴”,從此大明湖就看不到蛇也聽不到蛙鳴了。

據說每到夏天雨季,北園一帶荷池水漲,哇聲震天,但大明湖內卻是靜悄悄一片。就是把正在鳴叫的蛙放到明湖水裡,它也不再叫了。

傳說二。古時候,北園住著一戶人家。這家有母子三人,兄妹侍母至孝,靠撈魚捕蟹艱難度曰。後來母親一病不起,兄妹二人傾家中所有為母親治病,雖經多方求治,仍不見母病好轉。妹妹心中焦急,竟自到城北大明國寺許願。

許是妹妹的孝心誠意感動了寺內的神靈,許願之後,母親的病竟有了好轉。哥哥聞知,欣喜不已,又責怪妹妹不該一個人外出許願。原來這個寺院的和尚很壞,還與官府勾結,在周圍為非作歹,殘害百姓,還經常坑害、姦汙來寺院拜佛的良家女子。

但為了母親,妹妹顧不了這許多了。沒讓哥哥陪伴,又獨自一人到寺院還願。誰知寺內的惡僧早就盯上了她,出得院門便被幾個和尚跟蹤,拖進寺內,供眾僧玩樂。

晚上,哥哥捕魚歸來,不見了妹妹,當得知妹妹是去還願的訊息後,心想妹妹可能已遇不測,抄起了一把菜刀就急奔寺院。來到寺門外,被眾僧阻攔,哥哥呼喚著妹妹的名字,孤身一人英勇奮戰……眾惡僧蜂擁而上,把他打倒在地,繩捆索綁,誣陷他持械行凶闖佛門,要送官府定罪。

妹妹淪入賊手,當哥哥的眼看著卻無力解救,官府又與惡僧暗通,自己又要被屈入獄……怎不讓人肝膽欲裂,怒氣沖天!哥哥雙膝跪地,仰面朝天,捶胸大叫:天理何在,王法何在啊!……一聲未絕,忽然間天空烏雲翻滾,電閃雷鳴,狂風大作,暴雨傾盆。隨著驚天動地的一個霹靂,天塌地陷,大明國寺頃刻間沉入地下。隨即湧出一股清水,越來越大,後來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湖,這就是現在的大明湖。

寺裡被關押的良家婦女都浮上了岸,兄妹團圓,母親病癒。寺內的惡僧則一個個都沉入湖底,變成了蛇和蛤蟆。變成了蛇的只能鑽入湖底,變成蛤蟆的只會生氣鼓肚,叫不出聲。

所以,於是,大明湖就“蛇不見,蛙不鳴”了。

有關明湖四謎

久居濟南的人,幾乎都知道大明湖裡有“四怪”——蛙不鳴,蛇不現,久旱不涸,久雨不漲。但隨著科技的逐漸發展,大明湖的四怪之謎也逐一被找到了合理的解釋,唯獨“蛙不鳴”這一怪,卻始終無人找到正確的答案。

明湖四謎已解其三

大明湖的四大謎,由來已久。明末的左詩壇巨擘王象春,就曾經在自己所寫的《齊音·大明湖》中有過詳細的記載——“湖在城中,宇內所無,異在恆雨不漲,久旱不涸;至於蛇不現,蛙不鳴,則又誕異矣。”後該文又被清朝人收錄在《歷城縣志》中,應該是較早對明湖四怪提出的文字記載。

事實上,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這些困擾著古人們的四大謎已經有三個被我們解開了謎底。所謂的“蛇不現”是因為大明湖內的水鳥眾多,使得蛇類很難在其中生存下去;而“恆雨不漲”,則是因為大明湖擁有眾多出書口,多餘的水自然而然的就流了出去;至於“久旱不涸”,則是因為大明湖的湖底為質地細密的火成岩,致使湖中的水不能下洩。但是對於所謂的大明湖裡“蛙不鳴”之謎,時至今日仍無人能找到一個合理的答案。面對這個奇怪的蛙不鳴之謎,濟南民間又有什麼樣的說法呢?

民間說法系清朝杜撰

在濟南民間,對於大明湖的蛙不鳴蛇不現的奇怪現象,有著一個傳說,但已被證明系後人杜撰。大約是在清朝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下江南路過濟南,遊覽了趵突泉、千佛山等名勝後,於中午來到了大明湖畔的歷下亭休息。真龍天子降臨大明湖,自然也就驚動了大明湖裡的各路神仙,於是百蛙齊鳴,眾蛇會聚,大明湖上空更是鳥飛蟲跑,一眾生靈都希望能夠一睹天子龍顏。但已經非常疲憊的乾隆皇帝此刻正想休息,偏偏窗外的蛇啊、蛙啊、鳥啊的不知趣的在這裡湊熱鬧,於是龍顏大怒,一拍桌子,頒下一道聖旨,命令:“蛇歸洞,蛙不鳴。”眾生靈見龍顏大怒,於是立刻慌慌張張的溜掉了。從那以後,大明湖裡就再也見不到蛇了,也聽不到蛙鳴了。

當然,這個所謂的民間說法自然是人為杜撰而成,要知道早在明朝萬曆年間,王象春就曾經對大明湖四怪進行了記載,因此這個說法,也僅僅是清朝人為了討好乾隆後者後人牽強附會所做的杜撰罷了。那麼,大明湖就真的沒有蛙鳴嗎?

夜訪大明湖未聞青蛙鳴

深夜的大明湖裡很熱鬧,蟋蟀等昆蟲的鳴叫此起彼伏,然而偏偏少了青蛙們的“合唱”。大明湖裡究竟有沒有青蛙,大明湖裡的青蛙究竟叫不叫,也算是眾說紛紜了,記者決定夜訪大明湖,去親耳聽一聽大明湖裡的青蛙究竟叫不叫。

8月15日傍晚,記者來到了大明湖畔,通過對遊人和工作人員的詢問,記者發現,很多人對於大明湖裡究竟有沒有青蛙還抱有疑問。幾位經常在大明湖裡散步釣魚的老人告訴記者說,大明湖裡很難見到青蛙,而在大明湖負責清理湖面衛生的大媽告訴記者說,大明湖裡確實有青蛙,但是比較少,自己還撈到過幾只青蛙,和普通青蛙沒有任何的區別。就在這時,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說,在大明湖月下亭前的藕池裡,確實有青蛙叫。“每年的春天,當這些青蛙開始繁殖的時候,就會整夜的叫個不停。現在雖然已經過了交配期,但是偶爾也會聽到蛙鳴,而且有時候還能看到青蛙卵。”記者當即決定,在月下亭裡守“亭”待蛙鳴。

隨著夜色漸漸的籠罩上大明湖,原本安靜的大明湖畔,響起了陣陣有節奏的鳴叫,記者用心辯聽後發現,這些叫聲大多是蟋蟀等昆蟲所發出的,但是並沒有聽到青蛙的叫聲,一直到晚上8點,月下亭的藕池裡,依然沒有蛙鳴。就在這時,另外一位在此散步的市民告訴記者說,在大明湖東頭的藕池裡有青蛙。於是記者決定前往大明湖東的藕池裡一探究竟。然而這一次記者依舊沒能聽到青蛙的叫聲,但是採訪附近的居民,他們都承認大明湖裡確實有青蛙存在,而至於青蛙是否鳴叫,則說法不一。

記者一直等到了夜深以後,始終沒有聽到青蛙的叫聲,只好離開了大明湖,而就當記者經過大明湖西南門的護城河時,卻聽到有蛙聲隱隱從河邊傳出,據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反映,護城河裡的青蛙確實不少,每到春天四五月份的時候,就會傳出此起彼伏的蛙鳴。

記者10個小時親自實驗

為了驗證大明湖裡的青蛙究竟是否鳴叫,記者決定做一個試驗,將捉來的青蛙投放到大明湖裡,看看它們究竟叫不叫。

大明湖裡的青蛙究竟叫不叫?如果叫會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叫?為了一探究竟,記者特地託人在齊河縣附近的農田裡,捉了6只會鳴叫的青蛙進行試驗。下午,記者再次來到了大明湖畔,將6只青蛙分別放生在了大明湖畔的荷塘和蘆葦地中。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了,當晚七點二十分左右,一位幫助記者守候在大明湖南門的熱心市民通過簡訊告訴記者說,他聽到了蛙鳴,但是當記者趕到南門附近的荷塘放生點時卻發現,所謂的蛙鳴其實只是一種昆蟲的叫聲。不甘心的記者隨後又呆在荷塘附近直到8點,蛙鳴始終沒有響起。

記者隨後又前往了大明湖東畔的蘆葦地中,在這裡依舊沒有聽到蛙鳴。一直到午夜,近10個小時,記者和幾位守候在放生點的熱心市民始終沒有聽到蛙鳴。無奈的記者只好離開了大明湖。

蛙不鳴的多個版本

面對大明湖裡“蛙不鳴”的現象,大明湖公園的管理人員有自己的解釋,而不少熱心的市民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為了探訪大明湖裡的青蛙究竟是否鳴叫,記者採訪了大明湖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向記者提供了公園方面的解釋——由於大明湖水是泉水匯聚而成,因此水溫較低,只有水溫超過23℃後,青蛙才會鳴叫。而大明湖公園的工會主席任正先生,則提出了自己的另外一種看法,他認為大明湖的湖水是地下水形成的,因此富含豐富的礦物質,而這些礦物質中,可能有一種礦物質會影響到動物的聲帶,使得它們無法鳴叫。也有市民認為,大明湖的青蛙不鳴是由於大明湖的自身特點造成的,大明湖屬於深水湖,而青蛙則喜歡在有蘆葦的淺水區裡鳴叫,因此大明湖的青蛙不會鳴叫。

多種解釋皆未令人信服

面對這些解釋,記者決定再次展開探訪,看看究竟哪一種說法是正確的。然而記者經過親自試驗和走訪專家發現,關於蛙不鳴的各種解釋,都難以讓人信服,而有些專家則提出了自己的假設。

記者首先從一家化工單位裡借到了幾個專門用來測量水溫的溫度計,對大明湖和護城河的水溫進行了測量。經過測量記者發現,大明湖的水溫在下午五點的時候,約在28—30℃之間,而同一時期的護城河水溫度,則在26~29℃之間,可見二者的水溫相差不大。那麼,究竟是不是大明湖的水溫關係影響到了青蛙鳴叫呢?對此,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王金星教授明確的告訴記者說,青蛙的鳴叫和水溫沒有任何關係。王教授告訴記者說,青蛙屬於兩棲類動物,性喜陰涼。一般地說,只有雄性青蛙才會發出鳴叫,而且它們也只有在發情期和有其它雄性青蛙入侵自己領地的時候才會鳴叫,其餘時間它們多是呆在自己的領地內捕食,很少鳴叫。可見,所謂的“水溫說”,是無法成立的。

而對於任正先生所提出的“礦物說”以及有市民所提出的“淺水說”,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幾位資深“兩棲類動物”研究員也表示了懷疑,他們告訴記者說,青蛙的鳴叫依靠的是嘴巴兩側的鳴囔而不是聲帶,所謂的礦物質不可能影響到青蛙的鳴囔;而青蛙的產卵必須在水裡進行,而且每次產卵的時候,青蛙們也會發出鳴叫,因此所謂的“淺水區”的說法也是站不住腳的。

那麼大明湖的蛙不鳴現象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王躍招研究員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由於某種原因,大明湖的水質並不適合青蛙發情,因此在青蛙的繁殖期間,青蛙們往往會離開大明湖前往另外一個比較適宜的地方進行繁殖,而由於大明湖是由泉水匯聚而成的,因此存在這樣一種可能:每年大明湖的青蛙在繁殖過後,可能就不會再回到湖中,而泉水邊的青蛙們排卵後,卵和蝌蚪可以順著水道進入大明湖中。因此不管濟南的泉是否噴湧,泉邊的蝌蚪和青蛙都可以通過水路進入大明湖中,而集體搬遷出大明湖去“結婚”的青蛙們,也可以通過水路不被人查覺的離開大明湖進行“蜜月旅行”。當然,由於無法提供大明湖的青蛙種類,也沒有進行實地考察,因此王躍進研究員的大膽猜想也只能推測到這一步,至於大明湖是否適宜蛙類繁殖,至今也沒有一個權威的答案。

蛙不鳴並非大明湖獨有

記者通過蒐集資料發現,其實所謂的“蛙不鳴”現象,並非是大明湖所獨有的,在湖北、河南等地,也存在著湖中青蛙不叫的奇怪現象。

河南省新野縣有一個奇怪的湖,名叫彈子湖。據說當年的漢光武帝劉秀就是新野的女婿,據《嘉靖鄧州志》(嘉靖年間新野屬鄧州轄區)中載:“彈子湖在板橋鋪西,世傳光武帝當年遊息於此,聞池蛙喧鬧,以彈擊之。至今池內有蛙不鳴。”因此在彈子湖裡,青蛙們也是不叫的。

而在湖北省當陽縣的玉泉寺內的丹池裡,青蛙也是不叫的,相傳這是當年宋真宗趙恆的明肅皇后劉氏曾到玉泉寺還願,一天清晨,皇后起床梳妝,聽得樓外的水塘裡,無數只青蛙呱呱地叫個不停,皇后聽了,一時心煩,隨口說了聲:“這些畜牲,一時不叫,讓我安心梳頭吧!”而水塘裡的青蛙們卻將“一時不叫”聽成了“一世不叫”,於是直到現在玉泉寺的青蛙也不叫。

可見,蛙不鳴的現象並不是大明湖所獨有的。而如何來解開這個蛙不鳴的現象,只怕還要等待科學家們來解開這個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