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傳說

及第粥的由來故事

傳說5.19K

狀元及第粥是廣東省傳統小吃之一,起源於明朝,據傳與嶺南才子倫文敘有關。及第粥名字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嗎?以下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及第粥的由來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及第粥的由來故事

及第粥的由來故事篇一

一說“及第”一名與明代廣東才子倫文敘有關,相傳倫氏幼時家中甚貧,以賣菜為生。隔壁粥販憐其幼,惜其才,每天中午以買菜為名,著倫文敘送一擔菜至粥販家,送完菜後,粥販便以豬肉丸、豬粉腸、豬肝生滾的白粥招待之,權當午餐。後來倫氏高中,心念粥販贈粥之恩,重回故地食了一碗當年老闆給他熬的那種粥。由於此粥無名,倫氏為其題名“及第”,並書一匾。“及第粥”之名,便由之傳遍廣州。

及第粥的由來故事篇二

相傳此肉販目不識丁,為記賬方便,向家附近的塾師學了“豬肉”“豬肝” “豬粉腸”幾個字。後來開科,有人攛掇肉販去應試,說功名全靠祖上積德。肉販信以為真,跑去應試,在考卷上寫了“豬肉”“豬肝”“豬粉腸”幾個字便把卷子上繳。恰巧應屆考官是那當年教他這幾字的塾師。塾師心中好笑,心想不如讓他歡喜一場,便為肉販另作一篇文章上交。其後肉販高中,塾師卻開始後悔,擔心肉販再來混帳,於是吩咐下一科的考官,若見有人只在考卷上寫了“豬肉”“豬肝”“豬粉腸”幾字,便把卷子作廢。豈料下科考官見考卷之後,想起前科同僚之囑,心想這之中莫不是有什麼玄機,自己也樂得賣個人情,於是便又另作一篇,讓肉販再次中舉。後來肉販上京赴考進士,不意竟遲到吃了閉門羹。目瞪口呆之際,一王爺經過,遺下一個燈籠。肉販撿起燈籠,又溜達到試場門口,門衛一看是王爺家的燈籠,心想這人非同小可,趕忙迎進。肉販把燈籠架於桌邊,又是如此這般在考卷上寫了七個大字,交卷。看到王府燈籠的考官忙戰戰兢兢地代作一篇呈上,肉販又高中。後來有人問肉販靠什麼高中,肉販答曰:“豬肉、豬肝、豬粉腸。”因此,後人便把用這三種材料熬的粥叫“及第粥”。

及第粥的由來故事篇三

廣州西關是老廣州的城市中心,自唐代以來就是外埠商人集居地,商品的集散地,商業貿易相當活躍,各地飲食風尚和烹飪方法促進了西關飲食業的發展。文獻記載:“廣州西關,肉林酒海,無寒暑,無晝夜。”在這裡產生了一大批極具特色的傳統美食,其中“及第粥”代代相傳、家喻戶曉。

及第粥是三元及第粥的簡稱。相傳,清朝時,廣東林召棠中狀元回鄉拜祖,他每天都喜歡用豬肝、豬腰子和豬肚子煮粥而食。

有一天,一位退居廣州的御史前來探訪林召棠,剛巧林狀元正在吃粥,林便連忙招呼老御史同吃。御史嗅到一股誘人的香味兒,便問他吃的是什麼粥。林狀元知道老御史常常盼望他兒子能科場高中,因此指著那粥恭敬地回答:及第粥。老御史聞之滿心喜歡,也不講客氣,便與狀無同食。粥白如凝脂,似醴酪,鮮香無比,味道很美,很受用。在科舉取仕時代,狀元、榜眼、探花為殿試頭三名,合稱三及第。林如棠便用豬肝、豬腰子、豬肚子三種豬內臟比作三及第。御史吃過及第粥後,回到家裡便命廚人依法炮製,精心熬製及第粥給兒子吃。他的兒子果然高中狀無。老御史大喜過望,逢人便講及第粥的好處。因此,及第粥便廣為流傳開來。

如令,在廣州吃及第粥依然是時尚。在西關當數伍湛記的及第粥最為有名。據說,伍湛記及第粥已有40多年的歷史了,創始人為順德人伍湛。他在文昌南路橫街開了一家父子店。由於當時廣州四大著名酒家之一的“文園”酒家就座落在文昌橫街,伍湛記恰恰就在街口,去“文園”酒家的食客經過伍湛記的時候,都被香氣撲鼻的及第粥所吸引,紛紛進去一品味道。伍湛記的及第粥色香味獨具,食客趨之若鶩。十分有趣的是莘莘學子吃及第粥,大學聯考前後更是絡繹不絕,多為討個吉利。還有為數不少的父母買及第粥拿回家中給子女吃,充滿著無限愛心,寄託著“望子成龍”之意。

標籤:由來 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