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經典傳奇歷史故事

在國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瞭解歷史、讀懂歷史,更好地完成歷史課程的學習,教師常引用歷史故事來完成教學,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經典傳奇歷史故事。

經典傳奇歷史故事

經典傳奇歷史故事1:戚繼光抗倭之戰

元末明初,日本正處在南北朝分裂時期,封建諸侯割據,互相攻伐。在戰爭中失敗了的封建主,就組織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國沿海地區進行武裝走私和搶掠騷擾,歷史上稱為“倭寇”。明初,國力強盛,重視海防設定,倭寇未能釀成大患。

正統以後,隨著明朝政治的腐敗,海防鬆弛,倭寇禍害越來越嚴重。

倭寇的滔天罪行,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嚴重的災難。被激憤的中國人民紛紛組織起來,進行抗倭的自衛鬥爭。這其中,就包括了民族英雄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與其他明軍配合,多次打敗倭寇。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秋天,戚繼光從山東調到浙江御倭前線,任浙江都司金書。次年被推薦為參將,鎮守寧波、紹興、台州三府,不久又改守台州、金華、嚴州三府。這些地區是倭寇時常出沒、遭受倭患最嚴重的地方。

當時,明朝將士大多是沒有戰鬥力的老弱病殘,軍隊裝備也破舊不堪,士兵的盔甲都是用紙片綴成的,行軍打仗連營帳也沒有,只好在路邊的旅館裡投宿。軍糧奇缺,使得將士們長期吃不飽肚子。這樣一來,誰還願打仗?一個冬天一過,戚繼光手下的人都跑得差不多了。

從小生長在軍人之家的戚繼光對這些瞭解得一清二楚,他一直在想改編軍隊,建立一支勇猛善戰的新軍。

他曾多次向上司提出招兵、練兵的建議,但沒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1559年,上司才准許他作一次選兵、練兵的嘗試。

戚繼光認為,身體壯實,面板像泥土一樣黝黑的農民、漁人才是最理想的士兵;相反,那些眼神輕靈,細皮嫩肉的市井刁滑之徒是決不可以徵招的。

一次,戚繼光騎馬路過一個漁村,正好那裡發生了一場械鬥,一方是五大三粗的礦工,一邊是黑如泥鰍的漁民,魚叉、棍棒上下翻飛,不少人被打得頭破血流,但沒有一個求饒的。戚繼光勒住馬韁,正想上前阻攔,忽然靈機一動:這不是選兵的最好機會嗎?那些械鬥的礦工、漁民見來了個大官,一起圍上來向他告狀,七嘴八舌,亂紛紛的。

戚繼光這才得知,他們是為爭奪從倭寇手中奪回的戰利品而發生爭執的,一方說那堆衣物是倭寇從他們那裡搶的,一方說是從他們漁船上擄的。

爭論不下,只好動武了。

戚繼光聽了,不禁哈哈大笑:“你們哪,都不想想,萬一倭寇真的打過來,這樣東西一樣都不存在了,你們還爭什麼呢?眼下,應該萬眾一心,對付倭寇呀!”戚繼光趁機向大家說起倭寇在沿海的獸行,激起在場人的憤慨。有個叫犟伢的年輕人,撥開眾人走到戚繼光的面前,大聲道:“將軍,讓我參加你們的隊伍吧,我要跟著你去殺盡倭寇!”話音剛落,又有幾個小夥子站了出來,“將軍,收下我吧!”“還有我,收下我吧!”一隻隻手臂高高地舉起,一聲聲呼喊動人心魄,戚繼光更是激動萬分,當場收下參加械鬥的上百個年輕後生,把他們帶回軍中,五人為一伍,五伍為一甲,五甲為一隊,並按照他自己設計的“鴛鴦陣”進行訓練。

這天,戚繼光乘船到大海上巡視,見遠處的海面上有隻小船,忽起忽落,隨波漂流。戚繼光感到驚詫,難道這是一艘無人駕駛的船?船長說:“戚將軍,靠上去看看。”戚繼光把手一擺:“且慢!”他吃過一次虧,有一回,他乘船出海,也碰到這樣一隻飄在水中的無人怪船,剛要往上靠,那船“轟”地一聲爆炸了。

現在,可得小心謹慎為好。

戚繼光派一名水手上前去打探,那水手泅到怪船邊伸頭一瞅,驚得全身直起雞皮疙瘩,只見甲板上躺著好幾具屍體,男男女女,赤身露體,從膚色衣著來看,都是沿海一帶的漁民。那水手壯著膽子爬上船舷,不料,在船倉裡竟發現幾具倭寇的屍體。

水手把戚繼光叫上船,戚繼光仔細一看,發現船倉裡的一隻木箱裡裝滿了三角腦袋的毒蛇,有的爬到箱子外,吐著通紅的舌頭,瞪著綠熒熒的眼睛

戚繼光沉思片刻,說:“一定是倭寇在翻倉時,把漁民們從蛇島上捉來的毒蛇翻出來……”水手指著倉底一位大鬍子屍體問:“那他怎麼會自殺的呢?”戚繼光順著水手指的方向一看,那個大鬍子倭寇竟然用槍把自己腦門打了個洞。他百思而不解。那個水手還在喃喃自語:“怪事,他自己怎麼向自己開槍呢?”戚繼光俯身細看,頓時明白了,指指纏著槍板機的一條蛇道:“肯定是這條蛇纏住了倭寇手中的槍,尾巴摳動了扳機,所以……”眾人大眼瞪小眼,不得不佩服戚繼光分析得在理。戚繼光頓了一息,又道:“看看,連蛇都不想倭寇進入大明的疆土,願與他們同歸於盡,我們怎麼能袖手旁觀呢?”這風趣的話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接著,戚繼光分析道:“別看這一帶風平浪靜,肯定有大批倭寇在活動。”他叫人把這艘無人的船拖回港灣隱蔽起來,日後自有用處。

果然,不出三天,一支二千多人的倭寇隊伍駕著鐵船從日本渡海進入台州海面。

聽說倭寇來了,而且來了這麼多人,那些剛招募來的新兵中,有幾個嚇得臉色發白,有的竟把剛發下來的盔甲丟下,連夜逃跑了。

戚繼光一邊派人去調援軍,一邊把八百多個士兵排在海岸上,嚴陣以待。一直等到海面上出現倭寇賊船的桅杆尖梢時,戚繼光把胳臂一掄,幾個士兵心領神會,跑到海灣邊拖出一隻船來。還是那隻無人的怪船,船上的屍體早就被海風吹得乾巴巴的,甲板上的血凝成一塊塊血茄。威繼光往高處一站,大聲說:“來來來,都來看看這艘船!”隊伍動盪起來,後面的往前擠,前面的往前擁。戚繼光擺著手,道:“別擠,別擠,都能看到!”將士們看到那一具具屍體,一片唏噓。

忽然,人群中有人大叫一聲:“天哪,這是我家的船!”眾人馬上讓開一道縫,讓那人擠了過來,戚繼光定神一看,是犟伢子,他哭喊著奔過來要往上撲,被戚繼光一把拉住。只聽海風伴著犟伢子那撕心裂腑的呼喊:“爹呀,娘呀,大哥,二哥,你們死得好慘呀!”人們這才知道,犟伢子的父母前些天出海打魚,沒想到竟遇上了倭寇。他跺著腳,哭啊,喊啊,哭聲揪著每個人的心,不少人也跟著啜泣起來。

戚繼光再三安慰,他還是不停地哭。

戚繼光輝劍往海上一指:“別哭了,倭寇已經到了眼皮底下了,我們只有狠狠地打,把這夥強盜趕回大海去!”士兵們個個摩拳擦掌地喊著:“殺盡倭寇!”“為父兄報仇!”戚繼光看大家的情緒被鼓動起來了,又大聲道:“以往作戰我們是以多勝少,今天卻是以少敵眾,還有不少兄弟剛剛入伍不久,我只要求大家做好三件事,第一不要爭割倭寇的首級!二不要貪戀敵人的輜重,三不要輕易殺害脅從。如果打敗了敵人,繳獲的一切戰利品全賞賜給大家,如果敵人還沒打敗,都爭著去槍財物,那就別怪我無情!”將士們紛紛應道:“放心吧,一切聽從大帥的指揮!”“我們不會給大帥丟臉的!”船上的倭寇見海岸上刀槍林立,旌旗招展,大吃一驚。他們不敢從正面登陸,偷偷地繞道從另一處爬了上來。戚繼光早有所料,派兵從小路包抄過去,他命令士兵們每人手執松枝一束,偽裝成一片松林,在山林邊埋伏下來。

倭寇的船泊岸了,他們爭先恐後地往岸上爬,戈矛閃閃,你推我擁,長蛇般的隊伍透逸行進,長達數裡。隱蔽在坡上的士兵們一動也不動,遠遠望去,看不見一個人影,只見漫山青松,鬱鬱蔥蔥。

獨眼龍吉野三郎也來了,這些倭寇都是他領來的。他四下一看,見沒什麼動靜,便吆喝著叫大隊伍往前進發。等倭寇的隊伍過了一半,山崖後傳來一陣海螺聲,隱蔽的士兵們一起丟下松枝,居高臨下地發起了進攻:傾刻間,喊殺聲、火炮聲,刀槍的撞突聲震撼山谷;倭寇見中了埋伏,一個個嗷嗷怪叫,拼死應戰。

緊接著,戚繼光把令旗一舉,把隊伍排列成前後左右都能應戰的“鴛鴦陣”,雖然這些新兵對戚家軍的“鴛鴦陣”還不大熟悉,但這已足使倭寇望而生畏,敵人的陣勢頓時大亂,紛紛四散逃命。戚繼光見敵軍漬散,便將事先做好的白旗往山上一擂,叫部下高喊:“有投奔旗下者,可免一死!”隨著這一聲呼叫,數百名倭寇奔得旗下,丟下武器,請求饒命。吉野三郎離開隊伍,踐跌撞撞地往前跑,一頭栽進山谷,被亂石砸死。

二千多名倭寇,很快就被殲滅。

台州百姓聽說戚繼光又打了個大勝仗,便敲鑼打鼓迎接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

這以後,戚繼光又帶領新兵在福建、廣東打了幾個大勝仗,把倭寇打得焦頭爛額,聞風喪膽。就連日本島上的人一提起戚繼光都把舌頭直伸:“戚家軍,了不起!了不起!”後來,倭寇很少再到中國沿海來逞強了。

經典傳奇歷史故事2:薩爾滸戰役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後,又花了兩年多時間整頓內部,發展生產,擴大兵力。公元1620xx年,努爾哈赤召集八旗首領和將士誓師,宣佈跟明朝有七件事結下了冤仇,叫做“七大恨”。第一條就是明朝無故挑釁,害死了他的祖父和父親。為了報仇雪恨,決定起兵征伐明朝。

第二天,努爾哈赤親自率領2萬人馬進攻撫順。他先寫信給撫順明軍守將,勸他投降。守將李永芳一看後金軍來勢凶猛,沒有抵抗就投降了,後金軍俘獲了人口、牲畜30萬。明朝的遼東巡撫派兵救援撫順,也被後金軍在半路上打垮。努爾哈赤命令毀了撫順城,帶著大批戰利品回到赫圖阿拉。

訊息傳到北京,明神宗大怒,決定派楊鎬為遼東經略,討伐後金。楊鎬經過一番緊張的調兵遣將,才集中了10萬人馬。公元1620xx年,楊鎬分兵四路,由四個總兵官率領,進攻赫圖阿拉。中路左翼是山海關總兵杜鬆;中路右翼是遼東總兵李如柏;北路是開原總兵馬林;南路是遼陽總兵劉鋌。為了擴大聲勢,號稱47萬。楊鎬坐鎮瀋陽,指揮全域性。

那時候,後金八旗軍兵力,合起來不過六萬多。一些後金將士得到情報,不免有點害怕,來找努爾哈赤,要他拿主意。努爾哈赤胸有成竹地說:“別怕,管他幾路來,我就是一路去。”

經過偵察,努爾哈赤得知杜鬆率領的中路左翼是明軍主力,已經從撫順出發打了過來,他就集中兵力,先對付杜鬆。

杜鬆是一員身經百戰的名將。從撫順出發的時候,天正下著大雪,杜鬆想搶頭功,不管氣候惡劣,急急忙忙冒雪行軍。他先攻佔了薩爾滸(今遼寧撫順東)山口;接著分兵兩路,把一半兵力留在薩爾滸紮營,自己帶了另一部精兵攻打後,金的界藩城(今新賓西北)。

努爾哈赤一看杜鬆分散兵力,心裡暗暗高興,集中八旗的兵力,一口氣攻下薩爾滸明軍大營,截斷了杜鬆後路。接著,又急行軍援救界藩。正在攻打界藩的明軍,聽到後路被抄,軍心動搖。駐守在界藩的後金軍從山上居高臨下地壓下來,把杜鬆軍殺得七零八落。努爾哈赤率領大軍趕到,把明軍團團圍住。杜鬆左右衝殺想要突圍,突然一箭飛來,正射中他的頭部,杜鬆從馬上栽下來死去。部下明軍被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一路人馬先覆滅了。

北路的馬林從開原(今遼寧開原)出兵,剛剛到離開薩爾滸40裡的地方,得到杜鬆兵敗的訊息,嚇得急忙轉攻為守,就地依山,紮下營壘,挖了三層壕溝,準備防守。努爾哈赤率領八旗兵力從界藩馬不停蹄地趕來,攻破明軍營壘。馬林沒命地逃奔,才回到開原,第二路明軍又被打散了。

坐鏡瀋陽的楊鎬,正在等待各路明軍的捷報,哪想到一連兩天接到的竟是兩路人馬覆滅的壞訊息,把他驚得目瞪口呆。他這才知道努爾哈赤厲害,連忙派快馬傳令另外兩路明軍立刻停止進軍。

中路右翼的遼東總兵李如柏本來膽小,行動也特別遲緩,接到楊鎬命令,急忙撤退。山上巡邏的二十來名後金哨兵遠遠望見明軍撤退,大聲鼓譟,明軍兵士以為後面有大批追兵,爭先恐後地逃跑,自相踐踏,也死了不少。

剩下的一路是南路軍劉鋌。楊鎬發出停止進軍命令的時候,劉鋌軍已經深入到後金軍陣地,各路明軍失敗的情況,他一點也不知道。劉鋌是明軍中出名的猛將,他使用一把120斤的大刀,運轉如飛,外號叫“劉大刀”。劉鋌軍軍令嚴明,武器火藥也多。進入後金陣地以後,連破幾個營寨。

努爾哈赤知道劉鋌驍勇,不能光靠拼硬仗。他選了一個投降過來的明兵,叫他冒充杜鬆部下,送信給劉鋌,說杜鬆軍已經到赫圖阿拉城下,只等劉鋌軍去會師攻城。

劉鋌沒接到楊鎬命令,不知道杜鬆軍已經覆滅,信以為真,他怕讓杜鬆獨得頭功,下令火速進軍。這一帶道路險狹,兵馬不能夠並列,只好改為單列進軍。劉鋌帶兵走了一陣,忽然殺聲四起,漫山遍谷都是後金伏兵,嚮明軍殺來。劉鋌正在著急,努爾哈赤又派一支後金兵穿著明軍衣甲,打著明軍旗幟,裝扮成杜鬆軍前來接應。劉鋌毫不懷疑,把人馬帶進假明軍的包圍圈裡。後金軍裡應外合,四面夾擊,明軍陣勢大亂。劉鋌雖然勇敢,揮舞大刀,殺退了一些後金兵,但是畢竟寡不敵眾,他左右兩臂都受了重傷,終於倒下。

這場戰爭從開始到結束,只有5天時間,楊鎬率領的十萬明軍損失了一大半,文武將官死了三百多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薩爾滸之戰”。

薩爾滸之戰後,明朝大傷元氣,後金步步進逼,過了兩年,努爾哈赤又率領八旗大軍,接連攻佔了遼東重要據點瀋陽和遼陽。

公元1620xx年3月,努爾哈赤把後金都城遷到瀋陽,把瀋陽稱為盛京。打那以後,後金就成了明朝最大的威脅。

經典傳奇歷史故事3:北京保衛戰

景泰九年(1457年)正月二十三日,北京城陰霾著天。

于謙鮮血淋漓的頭顱掛在了崇文門外。

這顆頭顱曾經保衛了這個城市,挽救了這個帝國。如今卻依然被無情掛在了城門口。

從這一天開始,大明帝國開始無可挽救地走向沒落。

明太祖在位的時候,吸取了歷史上宦官專權引起國家混亂的教訓,立下一條規矩,不讓宦官過問國家政事。他把這條規矩寫在大鐵牌上,掛在宮裡,想要他的子孫世世代代遵守。但是到明成祖的時候,這條規矩就給廢除了。

明成祖從他侄兒手裡奪得皇位,怕大臣反對他,特別信任身邊的宦官,在他遷都北京以後,就在東安門外設立“東廠”,專門刺探大臣和百姓當中有沒有謀反嫌疑的人。他怕外面的大臣靠不住,讓親信太監做東廠提督。這樣,宦官的權力漸漸大起來。到了明宣宗的時候,連皇帝批閱奏章,也交給一個宦官代筆,叫做司禮監。這一來,宦官的權力更大了。有一年,皇宮招收一批太監。蔚州(今河北蔚縣)地方的一個流氓,名叫王振,年輕的時候讀過一點書,參加幾次科舉考試沒考取,在縣裡當教官,後來因為犯罪,本來該充軍,他聽說皇宮招太監,就自願進宮做了太監。宮裡識字的太監不多,只有王振粗通文字,大家都叫他王先生。後來,明宣宗派他教太子朱祁鎮讀書。

朱祁鎮年幼愛玩,王振想出各種各樣法子讓他玩得痛快,朱祁鎮挺喜歡他。

明宣宗死後,剛滿九歲的太子朱祁鎮即位,這就是明英宗。王振當上司禮監,幫助明英宗批閱奏章。明英宗一味追求玩樂,根本不問國事。王振趁機把朝廷軍政大權抓在手裡。朝廷大員誰敢得罪王振,不是被撤職,就是充軍。一些王公貴戚都討王振的好,稱呼他“翁父”。王振的權力可算頂了天了。

這個時候,我國北方蒙古族的瓦剌部強大起來。公元1449年,瓦剌首領也先派三千名使者到北京,進貢馬匹,要求賞金。王振發現也先謊報人數,削減了賞金和馬價。也先為他的兒子嚮明朝求婚,也被王振拒絕。這一來激怒了也先,也先率領瓦剌騎兵進攻大同。守大同的明將出兵抵抗,被瓦剌軍打得大敗。

邊境的官員向朝廷告急,明英宗慌忙召集大臣商量怎麼對付。大同離開王振家鄉蔚州不遠,王振在蔚州有大批田產,他怕蔚州被瓦剌軍侵佔,竭力主張英宗帶兵親征。鄺埜和于謙認為朝廷沒充分準備,不能親征。明英宗是個沒主見的人,王振怎麼說,他就怎麼做,不管大臣勸諫,就冒冒失失決定親征。

明英宗叫他弟弟郕王朱祁鈺和于謙留守北京,自己跟王振、鄺埜等官員一百多人,帶領50萬大軍從北京出發,浩浩蕩蕩向大同趕去。

這次出兵,本來從沒好好準備,軍隊紀律渙散。一路上又遇到大風暴雨,沒有走幾天,糧食就接濟不上,兵士們又餓又冷,還沒有碰上瓦剌兵,已經叫苦連天。到了大同附近,兵士們看到郊外的田野裡,到處都橫著明軍兵士的屍體,更加人心惶惶。有個大臣發現士氣低落,勸英宗退兵,被王振臭罵一頓,還罰跪了一天。

過了幾天,明軍前鋒在大同城邊被瓦剌軍殺得全軍覆沒,各路明軍紛紛潰退下來。到了這時候,王振感到情況危急,才下令退兵回北京。退兵本來是越快越好,但是王振卻想到他老家蔚州去擺擺威風,勸英宗到蔚州去住幾天。幾十萬將士離開大同,往蔚州方向跑了40裡地。王振又轉念一想,這麼多的兵馬到蔚州,他家莊田裡的莊稼豈不要遭到損失,又匆匆忙忙下命令往回走。這樣一折騰,拖延了撤兵的時間,被瓦剌的追兵趕上了。

明軍一面抵抗,一面敗退,一直退到土木堡(在今河北懷來東)。那時候,太陽剛剛下山,有人勸英宗趁天沒黑,再趕一陣,進了懷來城(今河北懷來)再休息,瓦剌軍趕來,也可以堅守。可是王振卻因為裝運他財產的幾千輛車子還沒到,硬要大軍在土木堡停下來。土木堡名稱叫做堡,其實沒有什麼城堡可守。明軍大隊人馬趕了幾天路,口渴得像火燒,但是土木堡沒有水源。離開土木堡十五里的地方有條河,已經被瓦剌軍佔領了。兵士們就地挖井,挖了兩丈深,也沒找到水。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瓦剌軍趕到土木堡,把明軍緊緊包圍起來。明英宗知道沒法突圍,只好派人向也先求和。也先一打聽,明英宗帶的明軍人數還不少,要打硬仗,自己也要遭到損失,就假裝答應議和,停止進攻。

明英宗和王振信以為真,十分高興,下命令讓兵士到附近找水喝。兵士們爭先恐後跳出壕溝往河邊跑,亂成一團,將領們要制止也制止不了。

這時候,早就埋伏好的瓦剌軍兵士從四面八方衝殺過來,個個掄起長刀,大聲吆喝著:“投降的不殺!”明軍兵士一聽,紛紛丟盔棄甲,狂奔亂逃。瓦剌軍緊緊追趕,被殺的和被亂兵踩死的,不計其數。鄺埜也在混亂中被殺死。

明英宗和王振帶著一批禁軍,幾次想突圍都沒衝出去。平時作威作福的王振,這時候卻嚇得直髮抖。禁軍將領樊忠,早就恨透了這個禍國殃民的奸賊,氣憤地說:“我為天下百姓殺死你這個奸賊。”說著,掄起手裡的大鐵錘,朝著王振腦門一錘砸去,結果了王振的性命。樊忠自己衝向瓦剌軍,拼殺了一陣,中槍倒下。

明英宗眼看脫逃沒有希望,只好跳下馬來,盤著腿坐在地上等死。瓦剌兵趕上來,俘虜了明英宗。歷史上把這次事件稱作“土木之變”。

有了明英宗這塊護身符,瓦剌軍的信心更足,野心更大,中原的金銀財寶已滿足不了他們,他們把目光放到了北京。

正統十四年(1449年)十月,瓦剌軍長驅直入,朝北京殺來。

此次的北京,可謂是無兵無將,朱祁鎮、王振帶走了50萬大軍,北京城只剩10萬老弱病殘士卒。朝中眾多大臣都在王振的帶領下共赴黃泉,誰來拯救處於絕望和恐慌中的帝國?

標籤:傳奇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