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戰國故事主要內容

歷史是一門兼具知識性、文化性與傳承性的學科,縱觀人類社會的發展與演變,每一段文化傳承都是通過歷史故事為載體而源遠流長的,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戰國故事主要內容。

戰國故事主要內容

戰國故事主要內容1:商鞅立木

齊威王時,有實力的大國是:齊、楚、魏、趙、韓、燕、秦,稱為戰國七雄。前面的大國公推齊威王為霸主;秦國在西部,比較落後。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後,想向中原伸展勢力。他先下了一道蒐羅人才的命令:“不論是本國人或外來客,誰能叫秦國富強就能得到重用。”衛國有個名叫衛鞅(yāng)的人跑來對秦孝公說:“國家要富,必須注重農業;國家要強,必須獎勵將士;要把國家治好,必須有賞有罰,朝廷才有威信,改革就容易了。”秦孝公覺得有理,就叫他計劃改革制度。可是,不少貴族大臣反對。過了兩年多,秦孝公的君位坐穩了,就拜衛鞅做左庶長的官兒,改革制度全由他拿主意。

公元前359年,衛鞅起草了一道改革法令。秦孝公看了,點頭說好。衛鞅怕老百姓不信,先叫人在南門豎了一根木頭,出了一個命令:“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的,賞他十兩金子。”看熱鬧的人很多,就是不相信這道命令。

衛鞅又下了一道命令,把賞金加到五十兩。有個發傻勁的人說:“我扛去!”他拔起那根豎著的木頭,一口氣兒扛到了北門。大夥兒好像看耍猴兒似的跟在後頭瞧熱鬧。衛鞅立刻叫人賞了他五十兩金子,表揚他相信朝廷的命令。這件事一下子傳遍都城。不久,全國的人都知道了。

接著,衛鞅就公佈了改革的第一步法令。大致的內容有:每五戶人家編為“一伍”,十家編為“一什”。一家有罪,其餘九家應當告發。不告發的和罪人同樣有罪,告發的有功。居民必須領取居民憑證,沒有憑證的不能來往,不能住店。官職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拿殺敵多少和立功大小作為標準。貴族也一樣。殺一個敵人記功一分,升一級。功勞大的地位高。田地、住宅、車馬、奴婢、衣服等,隨地位的高低分等級享受。在軍事上沒有立過功的人,就是有錢也不得鋪張。百姓多生產糧食和布帛(bó)的,免除官差,凡是為了做買賣和為了懶惰而貧窮的,連同妻子、兒女一根沒入官府為奴婢。弟兄到了成年就應當分家,各立門戶,各交各的人頭稅。不願分家的,每個成人加倍付稅。

新法令公佈後,沒有軍功的貴族領主失去了特權。立軍功的有賞,最高的賞是封侯。封了侯也只在封地裡徵收租稅,不能直接管理老百姓。這麼一來,貴族領主制度的秦國,變成了地主制度的秦國了。農業生產增加了,軍事力量強大了。巨大的變化引起了貴族領主的反對。秦孝公處罰了反對新法的大臣,把衛鞅提升為大良造。

接著,秦孝公就叫衛鞅實行更大規模的改革,最重要的有下列三項:

一是開闢阡(qiān)陌(mò)封疆。“阡陌”是供兵車來往的田間大路。春秋時代打仗多用兵車,到了戰國時代,各國打仗都用步兵騎兵,很少用兵車了。因此,東方各國早已陸續把阡陌開成了田地。這會兒,秦國除了田間必要的走道以外,把寬闊的阡陌一概剷平,也種上莊稼。“封疆”是把貴族領主作為劃分疆界和防守用的土堆、荒地、樹林、溝渠等,都開墾起來,作為耕種地。誰開墾的土地,歸誰所有。田地可以自由買賣。

其次,建立縣一級的統治機構。除了貴族領主所佔領的封邑以外,在沒有建立縣的地區,把市鎮和鄉村合併起來,組成大縣。每縣設一個縣令,主管全縣的事;縣令還有助理,叫縣丞。縣令和縣丞都由朝廷直接任命。這種由朝廷直接統治的地方機構,一共建立了四十一個。

另外,為了便於向東發展,把國都從原來的雍(yōng)城(今陝西鳳翔),遷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陽(今陝西咸陽東北)。

這第二步的大改革還是有人反對。改革的第四年,太子犯了法。衛鞅把太子的兩個老師公子虔和公孫賈都治了罪,一個割掉了鼻子,一個在臉上刺字。這樣,貴族、大臣就不敢觸犯新法了。

秦國土地廣,人口不太多,鄰近的三晉土地少,人口密。衛鞅就請秦孝公出了賞格,叫鄰國的農民到秦國來種地,給他們田地和住房。原來秦國各地的尺有長有短,鬥有大有小,斤有輕有重,衛鞅把全國的度(尺的長短)、量(斗的大小)、衡(斤的輕重)規定了一個統一標準,老百姓交稅、納租、做買賣,都方便多了。

秦國變法之後,僅僅十幾年工夫,就變成了挺富強的國家。後來,秦孝公封衛鞅為侯,把商於(今河南淅川西南)一帶十五個城封給他,稱他為商君。衛鞅就叫商鞅了。

秦孝公死後,商鞅被貴族誣陷,遭車裂的酷刑死去。

戰國故事主要內容2:優孟哭馬諫楚王

楚莊王養了好多好多的馬。其中有一匹他最心愛的馬,竟給穿上五彩繽紛的錦衣,養在富麗堂皇的屋子裡,睡在有帷幕有綢被的床上,拿切好的棗幹餵它。可惜,這匹馬越來越胖,享了沒多久福,就腿一蹬斷了氣。

這下,楚莊王可傷心啦,對大臣下令說:“你們快去找天下最好的棺材把它裝進去,外面還要套上一個好棺材,而且要用大夫的禮儀埋葬它。”

有的大臣勸諫道:“大王,怎麼可以把大官的禮儀用在畜牲身上呢?”

楚王臉一沉,說:“誰敢再來勸我不要厚葬馬,我就殺死他!”大臣們一個個縮著腦袋,不再吭聲了。這時,宮殿演員優孟失聲痛哭起來。楚莊王奇怪地問:“你哭什麼呀?”

“我哭馬呀!”優孟邊哭邊說,“這匹馬是國王您最心愛的。我們堂堂的楚國,有什麼樣的事辦不到呢?只用大夫的禮儀來埋葬它,還是太虧待它了。我看應該用君王的禮儀埋葬它才對呀。”

莊王問:“怎樣用君王的禮儀來埋葬它?”

優孟答道:“臣請求用雕刻花紋的玉做棺材,外面再套上文梓木做成的大棺材。派士兵們挖大坑,叫百姓們運土,供給它的祭品要最上等的東西。還要請各國的使者來弔唁它。諸侯聽到了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輕視人而看重馬!”

楚莊王聽到最後才明白,優孟哪裡是哭馬,而是用巧妙的語言來勸自己不要太看重馬。他覺得自己錯了,嘆了口氣說:”難道我的過錯竟是這樣的嚴重嗎?你覺得該怎樣處置這匹馬呢?“

優孟說:“請大王把這匹馬當作六畜來埋葬——在地上挖個土灶作為棺木的外套,用銅鑄的大鼎作為棺木,用姜、棗、粳米為祭品,用大火把它煮熟煮爛,最後埋葬在人們的肚皮裡。這就是最好的處置辦法。”

楚莊王叫廚師把馬肉燒得噴噴香,分給大家吃了。從此,他再不看重畜牲而輕視人了。

戰國故事主要內容3:蘇秦合縱聯六國

戰國七雄中,就數秦國最強盛。楚、齊、魏、趙、燕、韓六國諸侯聯合起來,用“合縱”的辦法結成南北聯盟來抵抗秦國呢,還是聯合西邊的秦國,用“連橫”的辦法結成東西聯盟來儲存自己呢?在這種形勢下,出現了一批縱橫家。他們的代表人物一個是洛陽人蘇秦,他主張合縱;另一個是魏國人張儀,他主張連橫。他們倆是同學。

蘇秦在洛陽時想去見周天子,只恨沒有人向周天子推薦。他知道秦孝公死後,太子即位,就是秦惠文王。他跑到秦國去勸秦惠文王用連橫的辦法,把六國一個一個地消滅。

不想他等了一年多,盤纏花光了,衣服破了,秦惠文王也沒有用他。他只好回老家去研究兵法,再作打算。他非常用功,唸書十分刻苦。有時候唸書念累了,眼皮粘到一塊兒怎麼也睜不開。他氣急了,罵自己沒出息,拿起錐子在大腿上刺了一下,刺得血都流出來了。這一下子,精神可來了,他接著又念下去。民間還傳說,蘇秦有時候太累了,就撲在案頭上打瞌睡。

為了不讓自己打瞌睡,他就拿根繩子一頭吊在房樑上,一頭吊住自己的頭髮,如果他腦袋一往案頭上撲,那根繩子就把他揪住。這麼腦袋一頓,頭髮一揪,就把他揪醒了。他這麼懸樑刺股,苦苦地熬了一年多工夫,讀熟了姜太公的兵法,記熟了各國的地形、政治情況和軍事力量,還研究了諸侯的心理。

一年多以後,蘇秦到燕國見燕文公,對他說:“燕國沒受到秦國的侵略,是因為西邊有趙國擋住秦國。可是趙國要來打燕國,早上發兵,下午就能到。您不跟近鄰的趙國交好,反倒把土地送給挺遠的秦國,這種做法很不好。要是主公用我的計策,先跟鄰近的趙國訂立盟約,然後再去聯絡中原諸侯一同抵抗秦國,燕國才能安穩。”

燕文公很贊成蘇秦的辦法,就給他準備了禮物和車馬,請他去和趙國聯絡。

蘇秦到了趙國,對趙肅侯說:“如今秦國最注目的就是趙國。秦國不敢發兵來侵犯,是因為西南邊有韓國和魏國擋住秦國,要是秦國去打韓國和魏國,韓國、魏國投降了,趙國可就保不住了。

趙、韓、魏、燕、齊、楚的土地比秦國大五倍,軍隊比秦國多十倍。要是六國聯合起來一同抵抗秦國,還怕打不過它嗎?為什麼一個個都送自己的土地去奉承秦國呢?六國不聯合起來,單獨地向秦國割地求和,決不是辦法。

要知道六國的土地有限,秦國的貪心不足。要是您約會諸侯,結為兄弟,訂立盟約,不論秦國侵犯哪一國,其餘五國一同去幫它。這樣,秦國還敢欺負聯合起來的六國嗎?”

趙肅侯聽了,就拜蘇秦為相國,叫他去約會各國諸侯。正在這時,趙國的邊界上來了報告,說秦國把魏國打敗了,魏王割讓十座城給秦國求和。趙肅侯擔心秦國馬上要來打趙國,讓蘇秦想個法子。

怎樣才能叫秦國不打趙國呢?蘇秦想利用他的同學張儀到秦國去說服秦王連橫。張儀是個窮困潦倒的政客。他是魏國人,可是魏惠王不用他,他只得到楚國去碰運氣。

楚威王見也不肯見他,他就投在令尹昭陽門下做門客。昭陽懷疑他偷了家裡藏著的和氏璧,把他打得半死,他就又回魏國。他媳婦勸他不要再想升官發財,他說:“只要我的舌頭還在,就不怕沒有官做!”現在,蘇秦暗中派賈舍人,將他先接到趙國。

蘇秦先是不見張儀,見了又十分冷淡,還羞辱他,暗中卻叫先前接他來趙國的那個門客賈舍人,把張儀送到了秦國,當上了秦惠文王的客卿。

張儀對秦惠文王說:“要是咱們發兵去打趙國,那麼韓、魏、楚、齊、燕一同出兵幫它,咱們該對付哪個好呢?越逼得緊,人家越怕,越害怕就越需要聯合起來共同抵抗。還不如去聯絡六國中的幾個諸侯,把多數拉過來再打少數。”秦惠文王依了張儀,暫時就不向趙國進攻了。

趙肅侯知道秦國不來打趙國了,就派蘇秦去約會各國諸侯。蘇秦說服了各國諸侯聯合起來抗秦,趙國又封蘇秦為武安君。趙肅侯打發使者去約會齊、楚、魏、韓、燕五國的諸侯到趙國的洹(huán)水(今河南北境安陽河)會面,公元前333年,楚、齊、魏三個封王的諸侯和趙、燕、韓三個封侯的諸侯,一概稱王,結為兄弟,告拜天地,訂了盟約。六國封蘇秦為“縱約長”,交給他六國的相印,讓他專門管六國聯合抗秦的事。

標籤: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