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中國上下五千年主要內容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豐富的文化典籍。特別值得自豪的是,有數千年不問斷的歷史記載,這是世界史上所僅見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中國上下五千年主要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上下五千年主要內容

中國上下五千年主要內容篇一:華佗治病

曹操在赤壁大敗,回到許都,心裡鬱鬱不樂。偏在這個時候,他最鍾愛的小兒子倉舒得了重病,家裡人到處請醫抓藥,都不見效。眼看孩子沒有救了,曹操傷心地說:“要是華佗在,孩子不會死得那麼早。”

曹操所說的華佗,是我國曆史上一位著名醫學家,和曹操是同鄉。華佗自小熟讀經書,尤其精通醫學。不管什麼疑難雜症,到他手裡,大都藥到病除。當地官員和朝廷太尉聽到華佗名聲,徵召他做官。華佗都推辭不去。

華佗診病極其準確。一次,有兩個官員鬧頭疼發熱,先後找華佗看病。經華佗問明病情,給一個開了瀉藥,另一個開了發汗藥。有人在旁邊看華佗開藥方,問他為什麼病情相同,用藥卻不一樣。華佗說:“這種病表面看來一樣,其實不同。前一個病在內部,該服瀉藥;後一個只是受點外感,所以讓他發發汗就好了。”這兩人回去抓了藥服了,果然病都好了。

還有個姓李的將軍,請華佗給他妻子治病。華佗去了,一摸脈,說:“這是懷孕時候傷了身子,胎兒留在肚裡了。”李將軍說:“我妻子已經小產過,胎兒已經下來了。”華佗說:

“按照我的判斷,胎兒還在病人肚子裡。”

李將軍不相信。華佗走了以後,過了一百多天,他妻子的病越來越重,只好再請華佗來治。

華佗說:“肯定有個壞死的胎兒在肚裡。大概你妻子原是雙胞胎,一個先小產下來了,一個留在肚裡。”

華佗給病人服了湯藥,又給她扎針,果然產了一個死胎,病人很快就恢復健康了。

華佗不但能治內科,還善於做開刀手術。他配製一種麻醉劑叫麻沸散。有個病人患肚痛病,痛得厲害,經過十多天,鬍鬚眉毛全脫落下來。華佗一診斷,說:“這是脾臟潰爛了,得趕快開腹治療。”華佗讓病人服了麻沸散,開啟腹腔,把壞死的脾臟切除,再縫好創口,敷上藥膏。過了四五天,創口癒合,一個月康復了。

歷史書記載的有關華佗治病的傳說還有很多。據說,有個太守生病,請了許多醫生診治都沒治好。華佗診治以後,認為這種病只有讓病人發怒,才能治好。他故意向病人索取很貴的診費,卻拖拖拉拉不認真給他開方抓藥,過了幾天,竟不告而別,還留下一封信罵太守得了病是自作自受。

太守果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捕華佗。太守的兒子知道華佗用意,暗暗叮囑家人不要去抓華佗。太守聽說抓不到華佗,更加怒氣沖天,一氣之下,嘔出幾口黑血。不想這一嘔,病反而好了。

曹操一直患頭風病。一遇到工作緊張,頭風病發作,痛得受不了。他聽說華佗的醫術高明,就把華佗請來,華佗紮了幾針,頭痛就止了。曹操不肯放他,把他留下來做了隨從醫官,好隨時給他治病。

華佗雖然樂於幫助人,熱心給人們治病,但他卻不願一直呆在曹操身邊,給一個人管藥箱。有一次,他藉口回家探親,順便去取點藥,曹操沒有懷疑,讓華佗走了。

華佗回到家裡,託人給曹操捎了一封信,說他妻子病得厲害,一時回不了許都。曹操一再催促,華佗還是拖著不去;

曹操又命令郡縣官吏去催,也碰了軟釘子。

這一來可惹惱了曹操。曹操派個使者到譙縣去調查。並告訴使者,如果調查下來,華佗妻子確實有病,就送他四十斛(斛,音hú,古代以十鬥為一斛)小豆,聽任華佗推遲假期;要是華佗謊言搪塞,就把華佗抓來。

調查結果,華佗被抓走了。

曹操把華佗抓到許都,他認為華佗故意違抗他的命令,是大逆不道的行為,下令把華佗處死。

謀士荀彧認為這個處刑太重了,勸曹操說:“華佗醫術高明,他一死,牽涉到許多人的生命,希望丞相從寬發落。”

曹操本來也是個愛惜人才的人,自從他打敗了袁紹後,有點驕傲起來;再說,他正在氣頭上,哪肯聽荀彧的勸阻,氣呼呼地說:“哼,我不怕天下就沒有像他那樣的醫生。”說完,就派人把華佗殺了。

華佗被捕離開家鄉的時候,隨身還帶著一部醫書,這是他根據多少年來積累的經驗寫成的。他本來沒想到得罪曹操竟招來殺身大禍。他覺得自己遭到罪沒法挽回,可是讓這部書湮沒太可惜。臨刑前一天,他把獄吏請來,對他說:“請您把這部書好好儲存,將來可以靠它救病人。”

那獄吏膽小,怕接了華佗手裡這部書,將來曹操追究起來,自己受到牽連,說什麼也不肯保管。

華佗十分失望,他嘆了口氣,向獄吏要了火種,在監獄裡把寶貴的醫書一把火燒燬了。

打從華佗死後,曹操發頭風病,就再沒有找到合適的醫生給他治療。但是曹操並不肯承認自己做錯了事,說:“華佗這小子是有心不肯根治我的病,即使我不殺他,也不見得會治好我的病。”直到他的小兒子倉舒死了,他才懊喪萬分。

華佗死後,他的幾個學生繼承他的事業,繼續為百姓治病。可惜記下華佗的經驗的那部醫書竟失傳了。

中國上下五千年主要內容篇二:石勒讀漢書

晉元帝即位的第二年,匈奴族的漢國國主劉聰病死。漢國內部也發生分裂。劉聰的侄兒劉曜接替了國主的地位。他覺得用漢朝的名義並不能欺騙人民,在公元320xx年,改國號為趙。漢國大將石勒在反晉戰爭中擴大了兵力,不願再受劉曜的統治,也自稱趙王。

石勒是羯族人,他家世代是羯族部落的小頭目。年輕的時候,幷州地方鬧饑荒,他和部落失散了,曾經給人家做過奴隸、傭人。有一次,石勒被亂兵捉住,關在囚車裡。正好他的囚車旁邊有一群鹿跑過。亂兵紛紛去追捕鹿群,石勒才趁機會逃走。

石勒受盡苦難,沒有出路,就招集一群流亡的農民,組成了一支強悍的隊伍。劉淵起兵以後,石勒投降漢國,在劉淵部下當了一員大將。

羯族人的文化比匈奴人要低。石勒從小沒有像劉淵那樣受過漢族文化教育,不識字。他擔任大將以後,漸漸懂得要成大事業,光靠武力不行,就依靠一個漢族士人張賓,採取了許多政治措施。他還收留了一批北方漢族中的貧苦的讀書人,組織了一個“君子營”。

由於石勒驍勇善戰,加上有了張賓一批謀士幫他出謀劃策,石勒的勢力更加強大。到了公元320xx年,終於消滅了劉曜。過了兩年,石勒在襄國自稱皇帝,國號仍是趙。歷史上把劉氏的趙國稱為“前趙”,把石勒建立的趙國稱為“後趙”。

石勒自己沒有文化,但是卻十分重視讀書人。他做了後趙皇帝后,命令部下,凡捉到讀書人,不許殺死,一定要送到襄國來,讓他自己處理。

他聽從張賓的意見,設立學校,要他部下將領的子弟進學校讀書。他還建立了保舉和考試的制度。凡是各地保舉上來的人經過評定合格,就選用他們做官。

石勒嚴禁部下提到“胡”字、“羯”字。但是為了安撫漢族士人,有時候也沒有執行禁令。

有一次,有個漢族官員樊坦被任用做官。樊坦進宮朝見的時候,穿了一身破破爛爛的衣服。石勒吃驚地問他:“你怎麼窮到這步田地?”

樊坦忘記了禁令,回答說:“剛剛碰到一批羯賊,把我的家當都搶走,家裡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了。”

石勒知道他吃了虧,就安慰他說:“羯賊這樣亂搶東西,太不應該!我來替他們賠償吧!”

樊坦忽然想起了觸犯了禁令,嚇得渾身發抖,連忙向石勒請罪。

石勒笑著說:“我這個禁令,是對付一般百姓的。你們這些老書生,我不怪你們。”

說著,真的賠給樊坦一些衣服錢財,還賞給他一輛車,一匹馬。

石勒挺喜歡讀書。他自己不識字,就找一些讀書人把書講給他聽,一邊聽,一邊還隨時發表自己的見解。

有一次,他讓人給他讀《漢書》,聽到有人勸漢高祖封舊六國貴族的後代的歷史。他就說:“唉!劉邦採取這樣錯誤做法,還怎麼能夠得天下呢?”講書的人馬上給他解釋,後來由於張良的勸阻,漢高祖並沒有這樣做。石勒點頭說:“這才對啦。”

又有一次,石勒舉行宴會招待大臣,宴席上,他問一個大臣,說:“你看我可以比得上古代什麼樣的帝王?”

大臣吹捧說:“陛下英明神武,比漢高祖還強,別人更比不上了。”

石勒笑了笑說:“你說得太過分了。我要是遇到漢高祖,只能做他的臣下,大概跟韓信、彭越差不多。要是我生在漢光武帝那個時候,倒可以和他並駕齊驅,還說不定誰勝誰負呢。”

由於石勒重用人才,在政治上比較開明,後趙初期出現了興盛的氣象。

中國上下五千年主要內容篇三:王安石變法

宋仁宗做了四十年皇帝,雖然也用過像范仲淹、包拯等一些正直的大臣,但是並沒有改革的決心,國家越來越衰弱下去。他沒有兒子,死後由一個皇族子弟做他的繼承人,這就是宋英宗。英宗即位四年,就害病死了。太子趙頊(音xū)

即位,這就是宋神宗。

宋神宗即位的時候才二十歲,是個比較有作為的青年。他看到國家的不景氣情況,有心改革一番,可是他周圍的人,都是仁宗時期的老臣,就是像富弼這樣支援過新政的人,也變得暮氣沉沉了。宋神宗想,要改革現狀,一定得找個得力的助手。

宋神宗即位前,身邊有個官員叫韓維,常常在神宗面前談一些很好的見解。神宗稱讚他,他說:“這些意見都是我朋友王安石說的。”宋神宗雖然沒見過王安石,但是對王安石已經有了一個好印象。現在他想找助手,自然想到了王安石,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正在江寧做官的王安石調到京城來。

王安石是宋朝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撫川臨川(今江西撫州西)人。他年輕時候,文章寫得十分出色,得到歐陽修的讚賞。王安石二十歲中進士,就做了幾任地方官。他在鄞縣(今浙江鄞縣,鄞音yìn)當縣官的時候,正逢到那裡災情嚴重,百姓生活十分困難。王安石興修水利,改善交通,治理得井井有條。每逢青黃不接的季節,窮人的口糧接不上,他就開啟官倉,把糧食借給農民,到秋收以後,要他們加上官定的利息償還。這樣做,農民可以不再受大地主豪強的重利盤剝,日子比較好過一些。

王安石做了二十年地方官,名聲越來越大。後來,宋仁宗調他到京城當管理財政的官,他一到京城,就向仁宗上了一份萬言書(約一萬字的奏章)提出他對改革財政的主張。宋仁宗剛剛廢除范仲淹的新政,一聽到要改革就頭疼,把王安石的奏章擱在一邊。王安石知道朝廷沒有改革的決心,跟一些大臣又合不來,他就趁母親去世的時機,辭職回家。

這一回,他接到宋神宗召見的命令,又聽說神宗正在物色人才,就高高興興應召上京。

王安石一到京城,宋神宗就叫他單獨進宮談話。神宗一見面就問他說:“你看要治理國家,該從哪兒著手?”

王安石從容不迫地回答說:“先從改革舊的法度,建立新的法制開始。”

宋神宗要他回去寫個詳細的改革意見。王安石回家以後,當天晚上就寫了一份意見書,第二天送給神宗。宋神宗認為王安石提出的意見都合他的心意,越加信任王安石。公元1069年,宋神宗把王安石提升為副宰相。那時候,朝廷里名義上有四名宰相,病的病了,老的老了。有的雖然不病不老,但是一聽見改革就叫苦連天。王安石知道,跟這批人一起辦不了大事,經過宋神宗批准,任用了一批年輕的官員,並且設立了一個專門制定新法的機構,把變法的權抓了來。這樣一來,他就放開手腳進行改革了。

王安石變法的主要內容是:

一、青苗法。這個辦法是他在鄞縣試用過的,現在拿來推廣到全國實行。

二、農田水利法。政府鼓勵地方興修水利,開墾荒地。

三、免役法。官府的各種差役,民戶不再自己服役,改為由官府僱人服役。民戶按貧富等級,交納免役錢,原來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錢。這樣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減輕了農民的勞役負擔。

四、方田均稅法。為了防止大地主兼併土地,隱瞞田產人口,由政府丈量土地,核實土地數量,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稅。

五、保甲法。政府把農民按住戶組織起來,每十家是一保,五十家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家裡有兩個以上成年男子的,抽一個當保丁,農閒練兵,戰時編入軍隊打仗。

王安石的變法對鞏固宋王朝的統治、增加國家收入,起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也觸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許多朝臣的反對。

有一次,宋神宗把王安石找去,問他說:“外面人都在議論,說我們不怕天變,不聽人們的輿論,不守祖宗的規矩,你看怎麼辦?”

王安石坦然回答說:“陛下認真處理政事,這就可說是防止天變了。陛下徵詢下面的意見,這就是照顧到輿論了;再說,人們的話也有錯誤的,只要我們做的合乎道理,又何必怕人議論。至於祖宗老規矩,本來就不是固定不變的。”

王安石堅持三不怕,但是宋神宗並不像他那麼堅決,聽到反對的人不少,就動搖起來。

公元1074年,河北鬧了一次大旱災,一連十個月沒下雨,農民斷了糧食,到處逃荒。宋神宗正為這個發愁,有一個官員趁機畫了一幅“流民圖”獻給宋神宗,說旱災是王安石變法造成的,要求神宗把王安石撤職。

宋神宗看了這幅流民圖,只是長吁短嘆,晚上睡不著覺。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親高太后也在神宗面前哭哭啼啼,訴說天下被王安石搞亂了,逼神宗停止新法。

王安石眼看新法沒法實行下去,氣憤得上書辭職。宋神宗也只好讓王安石暫時離開東京,到江寧府去休養。

第二年,宋神宗又把王安石召回京城當宰相。剛過了幾個月,天空上出現了彗星。這本來是正常的自然現象,但是在當時卻被認為是不吉利的預兆。宋神宗又慌了,要大臣對朝政提意見。一些保守派又趁機攻擊新法。王安石竭力為新法辯護,要宋神宗不要相信這種迷信說法,但宋神宗還是猶豫不定。

王安石沒辦法繼續貫徹自己的主張。到第三年(公元1076年)春天,再一次辭去宰相職位,回江寧府去了。

標籤: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