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中國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

中國擁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各種典籍記載的歷史故事已經成為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經典。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中國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

中國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篇一:徐敬業殺馬避山火

徐敬業(即李敬業)是唐朝開國功臣李勣的孫子,曾與駱賓王等人發起過反對武則天臨朝的“揚州兵變”,在歷史上也算是個有名氣的人物

徐敬業小時候就很機智勇敢。有一次,他騎馬去深山打獵,行至密林深處,忽然遇到了山火。徐敬業還沒來得及調過馬頭,熊熊烈火、滾滾濃煙已經包圍了他。眼看大禍臨頭,性命難保。

但是,徐敬業沒有驚慌失措。他先跳下馬來,找出佩刀,砍去近身的小樹和灌木,接著,猛地用刀劃破馬肚子。不一會兒,黃騾馬痙攣著死去了。徐敬業強忍內心的痛苦,又用刀尖挑出馬的內臟,最後,也顧不得血汙的腥臭,一頭鑽進馬肚子藏了起來。

這場林火直燒了三天才熄滅。徐敬業的父母都以為兒子已在火中喪生,悲痛欲絕,含著眼淚吩咐家將們去林中尋找敬業的“屍體”。

家將們找啊找啊,終於發現了徐敬業的那匹死馬。領頭的家將連忙下令:“小公子的屍體肯定就在附近,快去周圍仔細尋找!”

“不用了,我在這裡,沒死呢!”響亮的童聲中,徐敬業滿身血汙,從馬肚子裡爬了出來。家將們一見,驚喜交加.齊聲讚歎小敬業有勇有謀。

中國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篇二:漱石枕流

晉代有個叫孫楚的人,年輕時看不慣世俗的凡庸無聊,欲隱退山水之間,就打了個比方對他的好朋友王濟說自己將“枕石漱流”,但在表達時誤說成“漱石枕流”。王濟聽後,問“水流可以枕著、石頭可以用來漱口嗎?”。

孫楚知道自己口誤,幸虧他機敏,就“順水推舟”,解釋說:“我之所以要枕流,是想洗耳;之所以漱石,是想磨礪牙齒。”

孫楚的回答非常巧妙而有學問,雖然出於口誤,但用“漱石枕流”卻更好地表達了自己不隨流俗的意志。

中國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篇三:蔡鍔智討風箏

1920xx年底,賣國軍閥袁世凱復闢稱帝,遭到全國人民的唾罵和反對。雲南、貴州、廣西、四川等地先後燃燒起反袁的烽火。在席捲半個中國的討袁戰爭中,湧現出一位傑出的愛國將領——蔡鍔。

蔡鍔出身貧寒,小時候無力上學堂求學,只好刻苦自學。當時有個叫樊雉的讀書人,見蔡鍔資質聰慧,勤奮好學,便主動上門輔導。在樊雉的熱情指導下,蔡鍔小小年紀就顯露出了不起的才華。

有一次,蔡鍔和小夥伴們外出放風箏,玩得正高興時,風箏斷了線,掉進了知府家的花園之中。小夥伴們都不敢去要,唯有蔡鍔不怕。他翻身躍過花園的圍牆,跳到園中準備撿回風箏。正巧知府在園中漫步,見一個小孩跳了進來,以為是誰家的淘氣鬼故意搗亂,便命令家人上前驅趕。蔡鍔沒拿到風箏,哪裡肯走,便大聲嚷道:“我的風箏掉到這兒了!”知府向周圍掃視了一番,發現小亭子旁邊果然有個斷了線的風箏,也就消了火氣,慢悠悠地說:“如果你能對得上我出的對子,風箏自然還你。”蔡鍔一揚頭,自信地說:“對就對,你快出吧,我們還等著玩哩!”

知府皺起眉頭,正要思索,忽見牆外又冒出幾個小腦袋。他觸景生情,馬上吟出一句上聯:“童子六七人,無如爾狡。”意思是,在這六七個孩子中,頂數你蔡鍔的心眼多啦!蔡鍔一聽,暗想,你說我“狡”,今天就“狡”給你看看,於是,便不慌不忙地對起下聯:“知府二千石,唯有公……”他故意留下一字沒說。知府以為蔡鍔沒詞了,使得意地追問道:“唯有公什麼?”

蔡鍔調皮地眨了眨眼睛回答:“我已想好兩字,現在由你來挑。如果你把風箏還給我,那就是‘唯有公廉’。”知府忙又問道:“如果我不還呢?”蔡鍔說:“那我就對‘唯有公貪’。”

知府沒料到蔡鍔一個小孩子家竟如此足智多謀。面對這一“廉”一“貪”的選擇,他只有將風箏送還。

中國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篇四:少年華佗拜師

華佗從小愛好讀書,富有鑽研精神,對醫學饒有興趣。在母親的教育下,小華佗立志不圖官位,願為良醫,以救民濟世為本。

後來,母親得了一種奇怪的病,忽冷忽熱,周身疼痛,皮肉腫脹。華佗請來很有名氣的大夫治病,也不見成效。母親病故前對華佗說:“孩子,記住你的父母都是被這種古怪的病折磨死的。我希望你早日學成醫術,好讓百姓少受疾病之苦!”

母親的去世激發了華佗發憤學醫、普濟眾生的決心。他來到城裡,要拜父親的生前好友蔡醫生為師學醫。蔡醫生開始不想收華佗為徒,可是一想,華佗父親生前是自己的老朋友,朋友一死,轉眼不認人,也太不講情義了。

所以,他想考考華佗,如果他是一塊做醫生的料,就收;不行,就不收。

蔡醫生主意已定。他見幾位徒弟正在院子裡採桑葉,而最高處枝條上的桑葉夠不著,便向華佗說:“一你能設法把最高的桑葉採下來嗎?”華佗說:“能。”他叫人取了根繩子,拴上塊小石子,只一拋,繩子拋過枝條,樹枝被壓下來,桑葉就採到了。蔡醫生又看見兩隻山羊在鬥架,眼都鬥紅了,誰也拉個開,就說:“華佗,你能把這兩隻山羊拉開嗎?”華佗又說:“能。”

只見他拔來兩把鮮草,放在羊的旁邊,鬥架的羊早就鬥餓了,一見鮮草,忙著搶草吃,自然散開不鬥了。

蔡醫生見華佗如此聰明,就收他為徒。後來華佗跟隨師父刻苦鑽研,注重實踐,終於成為被人擁戴的一代名醫。

標籤: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