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歷史故事

《中華上下五千年》故事精選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歷史的長河中有燦爛、輝煌的文化,也有受盡外敵侵略的屈辱,無論是哪一種,都是我們不能忘記的歷史。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中華上下五千年》故事精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華上下五千年》故事精選

《中華上下五千年》故事精選篇一:劉邦和項羽

陳勝、吳廣發動農民起義以後,各地的百姓紛紛殺了官吏,響應起義。沒有多久,農民起義的風暴席捲了大半個中國。

陳勝派兵遣將分頭去接應各地起義,他們節節勝利,佔領了大批地方。但是因為戰線長,號令不統一,有的地方被六國舊貴族佔了去。起義不到三個月,趙、齊、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著恢復六國的旗號,自立為王。

陳勝派出周文率領的起義軍向西進攻,很快攻進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逼近秦朝都城咸陽。秦二世驚慌失措,趕快派大將章邯(音hán)把在驪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隸放了出來,編成一支軍隊,向起義軍反撲。原來的六國貴族各自佔據自己的地盤,誰也不去支援起義軍。周文的起義軍孤軍作戰,終於失敗。吳廣在滎陽被部下殺死。起義後的第六個月,陳勝在撤退的路上被叛徒殺害了。

陳勝、吳廣雖然死了,可是由他們點燃起來的反抗秦朝的那把火正在到處燃燒。在南方的會稽郡(治所在今江蘇蘇州)。

聲勢更大。

在會稽郡起兵的是項梁和他的侄兒項羽。項梁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兒子。楚國被奏國大將王翦攻滅的時候,項燕兵敗自殺。項梁老想恢復楚國。他的侄兒項羽身材魁梧,又挺聰明,項梁親自教他念書識字。可是項羽才學了幾天,就不願學下去。項梁又教他學劍,項羽學了一陣子,也扔下了。

項梁很生氣,可項羽滿不在乎地說:“唸書識字有什麼用處?學會了,不過記記自己的名字;劍學好了,也只能跟幾個人對殺,沒什麼了不起。要學,就要學打大仗的本領。”

項梁聽他的口氣不小,就把祖傳的兵書拿出來,給他學。項羽一聽就懂,可是略略懂得個大意,又不肯深入鑽下去了。項梁本是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因為跟人結了冤仇,避到會稽郡吳中來。吳中的年青人見他能文能武,都很佩服他,把他當老大哥看待。項梁也教他們學兵法,練本領。

這回兒,他們聽到陳勝起義,覺得是個好機會,就殺了會稽郡守,佔領了會稽郡。不到幾天,拉起了一支八千人的隊伍。因為這支隊伍裡大都是當地的青年,所以稱為“子弟兵”。

項梁、項羽帶著八千子弟兵渡過江,很快打下了廣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蘇揚州市),接著又渡過淮河,繼續進軍。一路上又有各地方的起義隊伍來投奔項梁,和他們聯合起來。

第二年,有一支一百多人的隊伍,由劉邦帶領,來投靠項梁。

劉邦本來是沛縣(今江蘇沛縣)人,在秦朝統治下,做過一名亭長(秦朝十里是一亭,亭長是管理十里以內的小官)。

有一次,上司要他押送一批民伕到驪山去做苦工。他們一天天趕路,每天總有幾個民伕開小差逃走,劉邦要管也管不住。但是這樣下去,到了驪山也不好交差。

有一天,他和民伕們一起坐在地上休息。他對大家說:“你們到驪山去做苦工,不是累死也是被打死;就算不死,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回鄉。我現在把你們放了,你們自己去找活路吧!”

民伕們感激得直流眼淚,說:“那您怎麼辦呢?”

劉邦說:“反正我也不能回去,逃到哪兒是哪兒。”

當時,就有十幾個民伕情願跟著他一起找活路。劉邦同十幾個民伕逃到芒碭(音mángAdàng)山躲了起來。過了幾天,聚集了一百多人。

沛縣縣裡的文書蕭何和監獄官曹參(音shēn)知道劉邦是個好漢,很同情他,暗暗地跟他們來往。

趕到陳勝打下了陳縣,蕭何和沛縣城裡的百姓殺了縣官,派人到芒碭山把劉邦接了回來,請他當沛縣的首領。大家稱他沛公。

劉邦在沛縣起兵以後,又招集了兩三千人,攻佔了自己的家鄉豐鄉。

接著他帶了一部分隊伍攻打別的縣城,不料留在豐鄉的部下叛變。劉邦得到這個訊息,要回去攻打豐鄉,可是自己的兵力不足,只好往別處去借兵。

他到了留城(今江蘇沛縣東南),正好張良也帶著一百多人想投奔起義軍。兩人遇在一起,很談得來。他們一商量,覺得附近的起義隊伍中,只有項梁聲勢最大,決定去投奔項梁。

項梁見劉邦也是一個人才,就撥給他人馬,幫助他收回豐鄉。從此,劉邦、張良都成了項梁的部下。

陳勝、吳廣等主要起義領袖死了以後,由於各地起義的領導權都落在舊六國貴族手裡,彼此爭奪地盤,鬧得四分五裂。秦國的大將章邯、李由,想趁機會把起義軍一個個擊破。

在這個緊要關頭,項梁在薛城召開了會議,決心把起義軍整頓一下。為了擴大號召,項梁聽了謀士范增的意見,把流落在民間的楚懷王的孫子(名叫心)找了來,立為楚王。因為楚國人對當年楚懷王受騙死在秦國,一直為他抱不平。為了提高號召力,大家把他的孫子仍稱作楚懷王。

《中華上下五千年》故事精選篇二:鴻門宴

項羽接受了章邯投降之後,想趁著秦國混亂,趕快打到咸陽去。

大軍到了新安(今河南新安)投降的秦兵紛紛議論說:“咱們的家都在關中,現在打進關去,受災難的還是我們自己。要是打不進去,楚軍把我們帶到東邊去,我們的一家老小也會被秦朝殺光。怎麼辦?”

部將聽到這些議論,去報告項羽。項羽怕管不住秦國的降兵,就起了殺心,除了章邯和兩個降將之外,一夜之間,竟把二十多萬秦兵全部活活地埋在大坑裡。打那以後,項羽的殘暴可就出了名。

項羽的大軍到了函谷關,瞧見關上有兵守著,不讓進去。守關的將士說:“我們是奉沛公的命令,不論哪一路軍隊,都不準進關。”

項羽這一氣非同小可,命令將士猛攻函谷關。劉邦兵力少,不消多大功夫,項羽就打進了關。大軍接著往前走,一直到了新豐、鴻門(今陝西臨潼東北),駐紮下來。

劉邦手下有個將官曹無傷,想投靠項羽,偷偷地派人到項羽那兒去密告,說:“這次沛公進入咸陽,是想在關中做王。”

項羽聽了,氣得瞪著眼直罵劉邦不講理。

項羽的謀士范增對項羽說:“劉邦這次進咸陽,不貪圖財貨和美女,他的野心可不小哩。現在不消滅他,將來後患無窮。”

項羽下決心要把劉邦的兵力消滅。那時候,項羽的兵馬四十萬,駐紮在鴻門;劉邦的兵馬只有十萬,駐紮在灞上。雙方相隔只有四十里地,兵力懸殊。劉邦的處境十分危險。

項羽的叔父項伯是張良的老朋友,張良曾經救過他的命。項伯怕仗一打起來,張良會陪著劉邦遭難,就連夜騎著快馬到灞上去找張良,勸張良逃走。

張良不願離開劉邦,卻把項伯帶來的訊息告訴了劉邦。劉邦請張良陪同,會見項伯,再三辯白自己沒有反對項羽的意思,請項伯幫忙在項羽面前說句好話。

項伯答應了,並且叮囑劉邦親自到項羽那邊去賠禮。

第二天一清早,劉邦帶著張良、樊噲和一百多個隨從,到了鴻門拜見項羽。劉邦說:“我跟將軍同心協力攻打秦國,將軍在河北,我在河南。我自己也沒有想到能夠先進了關。今天在這兒和將軍相見,真是件令人高興的事。哪兒知道有人在您面前挑撥,叫您生了氣,這實在太不幸了。”

項羽見劉邦低聲下氣向他說話,滿肚子氣都消了。他老老實實地說:“這都是你的部下曹無傷來說的。要不然,我也不會這樣。”

當天,項羽就留劉邦在軍營喝酒,還請范增、項伯、張良作陪。

酒席上,范增一再向項羽使眼色,並且舉起他身上佩帶的玉玦(音jué,古代一種佩帶用的玉器),要項羽下決心,趁機把劉邦殺掉。可是項羽只當沒看見。

范增看項羽不忍心下手,就借個因由走出營門,找到項羽的堂兄弟項莊說:“咱們大王(指項羽)心腸太軟,你進去給他們敬酒,瞧個方便,把劉邦殺了算了。”

項莊進去敬了酒,說:“軍營裡沒有什麼娛樂,請讓我舞劍助助興吧。”說著,就拔出劍舞起來,舞著舞著,慢慢舞到劉邦面前來了。

項伯看出項莊舞劍的用意是想殺劉邦,說:“咱們兩人來對舞吧。”說著,也拔劍起舞。他一面舞劍,一面老把身子護住劉邦,使項莊刺不到劉邦。

張良一看形勢十分緊張,也向項羽告個便兒,離開酒席,走到營門外找樊噲。樊噲連忙上前問:“怎麼樣了?”

張良說:“情況十分危急,現在項莊正在舞劍,看來他們要對沛公下手了。”

樊噲跳了起來說:“要死死在一起。”他右手提著劍,左手抱著盾牌,直往軍門衝去。衛士們想攔住他。樊噲拿盾牌一頂,就把衛士撞倒在地上。他拉開帳幕,闖了進去,氣呼呼地望著項羽,頭髮像要往上直豎起來,眼睛瞪得大大的,連眼角都要裂開了。

項羽十分吃驚,按著劍問:“這是什麼人,到這兒幹麼?”

張良已經跟了進來,替他回答說:“這是替沛公駕車的樊噲。”

項羽說:“好一個壯士!”接著,就吩咐侍從的兵士賞他一杯酒,一隻豬腿。

樊噲一邊喝酒,一邊氣憤地說:“當初,懷王跟將士們約定,誰先進關,誰就封王。現在沛公進了關,可並沒有做王。他封了庫房,關了宮室,把軍隊駐在灞上,天天等將軍來。像這樣勞苦功高,沒受到什麼賞賜,將軍反倒想殺害他。這是在走秦王的老路呀,我倒替將軍擔心哩。”

項羽聽了,沒話可以回答,只說:“坐吧。”樊噲就挨著張良身邊坐下了。

過了一會,劉邦起來上廁所,張良和樊噲也跟了出來。劉邦留下一些禮物,交給張良,要張良向項羽告別,自己帶著樊噲從小道跑回灞上去了。

劉邦走了好一會,張良才進去向項羽說:“沛公酒量小,剛才喝醉了酒先回去了。叫我奉上白璧一雙,獻給將軍;玉斗一對,送給亞父(“亞父”原是項羽對范增的尊稱)。”

項羽接過白璧,放在座席上。范增卻非常生氣,把玉斗摔在地上,拔出劍來,砸得粉碎,說:“唉!真是沒用的小子,沒法替他出主意。將來奪取天下的,一定是劉邦,我們等著做俘虜就是了。”

一場劍拔弩張的宴會,終算暫時緩和了下來。

《中華上下五千年》故事精選篇三:蕭曹兩相國

漢惠帝即位第二年,年老的相國蕭何病重。漢惠帝親自去探望他,還問他將來誰來接替他合適。

蕭何不願意表示意見,只說:“誰還能像陛下那樣瞭解臣下呢?”

漢惠帝問他:“你看曹參怎麼樣?”

蕭何和曹參早年都是沛縣的官吏,跟隨漢高祖一起起兵。兩個人本來關係很好,後來曹參立了不少戰功,可是他的地位比不上蕭何。兩個人就不那麼和好。但是蕭何知道曹參是個治國的人才,所以漢惠帝一提到他,他也表示贊成,說:

“陛下的主意錯不了。有曹參接替,我死了也安心了。”

曹參本來是個將軍,漢高祖封他長子劉肥做齊王的時候,叫曹參做齊相。那時候,天下剛安定下來,曹參到了齊國,召集齊地的父老和儒生一百多人,問他們應該怎樣治理百姓。這些人說了一些意見,但是各有各的說法,不知聽哪個才好。

後來,曹參打聽到當地有一個挺有名望的隱士,叫蓋公。曹參把他請了來,向他請教。這個蓋公是相信黃老學說的(黃老就是指黃帝老子),主張治理天下的人應該清靜無為,讓老百姓過安定的生活。

曹參依了蓋公的話,儘可能不多去打擾百姓。他做了九年齊相,齊國所屬的七十多座城都比較安定。

蕭何一死,漢惠帝馬上命令曹參進長安,接替做相國。曹參還是用蓋公清靜無為的辦法,一切按照蕭何已經規定的章程辦事,什麼也不變動。

有些大臣看曹參這種無所作為的樣子,有點著急,也有的去找他,想幫他出點主意。但是他們一到曹參家裡,曹參就請他們一起喝酒。要是有人在他跟前提起朝廷大事,他總是把話岔開,弄得別人沒法開口。最後客人喝得醉醺醺地回去,什麼也沒有說。

漢惠帝看到曹相國這副樣子,認為他是倚老賣老,瞧不起他,心裡挺不踏實。

曹參的兒子曹窋(音zhú),在皇宮裡侍候惠帝。惠帝囑咐他說:“你回家的時候,找個機會問問你父親:高祖歸了天,皇上那麼年輕,國家大事全靠相國來主持。可您天天喝酒,不管事,這麼下去,怎麼能夠治理好天下呢?看你父親怎麼說。”

曹窋趁假期回家去的時候,就照惠帝的話一五一十跟曹參說了。

曹參一聽,就上火了,他罵著說:“你這種毛孩子懂得個什麼,國家大事也輪到你來嚕囌。”說著,竟叫僕人拿板子來,把曹窋打了一頓。

曹窋莫名其妙地受了責打,非屈,回宮的時候當然向漢惠帝訴說了。漢惠帝也感到很不高興。

第二天,曹參上朝的時候,惠帝就對他說:“曹窋跟你說的話,是我叫他說的,你打他幹什麼?”

曹參向惠帝請了罪,接著說:“請問陛下,您跟高祖比,哪一個更英明?”

漢惠帝說:“那還用說,我怎麼能比得上高皇帝。”

曹參說:“我跟蕭相國比較,哪一個能幹?”

漢惠帝不禁微微一笑,說:“好像不如蕭相國。”

曹參說:“陛下說的話都對。陛下不如高皇帝,我又不如蕭相國。高皇帝和蕭相國平定了天下,又給我們制訂了一套規章。我們只要按照他們的規定照著辦,不要失職就是了。”

漢惠帝這才有點明白過來。

曹參用他的黃老學說,做了三年相國。由於那時候正在長期戰爭的動亂之後,百姓需要安定,他那套辦法沒有給百姓增加更多的負擔。因此,當時有人編了歌謠稱讚蕭何和曹參。歷史上把這件事稱為“蕭規曹隨”。

標籤:五千年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