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寓言 > 神話故事

陽谷民間故事

陽谷縣地處山東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黃河之北。陽谷有關的民間故事一直都不少。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陽谷民間故事,希望大家喜歡!

陽谷民間故事

陽谷民間故事篇一

相傳,北宋年間,壽張(當時叫王陵店)城南十多裡處的白嶺村,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少年,父親不知何年早逝,是母親白氏一個人養活他,人們都叫他白氏郎。母子二人相依為命,家境十分貧寒,常受外人欺侮,為了讓兒子將來能出人頭地,母親白氏節衣縮食省下錢來也要讓兒子到鄰村屈嶺讀書。

從白嶺到屈嶺相距三裡,路途不遠,可中間有一條小河,河上有一座小石橋,若從小石橋上轉過去至少要多走五里路,因此學生們一般都是中午帶些乾糧在學校吃。白氏心疼兒子,總是早早等在河邊,上下學時背送孩子過河。

這日,白氏因為臨近中午時有事,沒能去接他,到中午吃飯時白氏郎按時回到家,白氏感到奇怪,就問白氏郎:“我沒接你去,怎麼和往常一樣回到家的?”白氏郎道:“今兒個先生有事,早放了一會,故能和往常一樣回家。”白氏不再心疑,吃罷飯,白氏要去送白氏郎上學,白氏郎道:“母親又要做家務又要幹農活,太辛苦了,以後我自己去上學就行了,不用母親再送。”白氏聽罷高興地流下眼淚來,說道:“我兒子長大了,懂事了,你自己去上學要小心,過河要走橋,不要蹚水,免得以後落下毛病。”白氏郎答應了,高高興興去上學。

如此過去兩個多月,轉眼到了初冬時節,白氏忽然發現白氏郎不但學業大有長進,而且從未因轉橋多走三四里路而耽誤過吃飯,感到有些奇怪,便問白氏郎是蹚的河還是走得橋,白氏郎回答說是走得橋,白氏不信,擔心兒子大冷天涉水過河落下毛病,然而他每天衣鞋又都是乾乾淨淨,這其中必有緣故,白氏決定偷偷跟在後邊看個究竟。

少時來到河邊,有一老者在河岸等候,白氏郎來到即俯到老者背上,老者背起白氏郎即涉水而過。白氏感到非常驚奇,但未吱聲。

中午白氏郎回到家,白氏就問那老者是誰,白氏郎道:“我也不知,兩個月前你有事不能送我,這老者便等在河邊,對我說你不用犯愁,我每天在此接送你,但是記住,此事不要對任何人講。所以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此人是誰。”白氏道:“飯後你再去上學時,問問他是什麼人,為什麼要天天揹你過河。”

飯後,那老者已在河邊等候,白氏郎來到,老者俯下身子去揹他,白氏郎道:“老伯,你是什麼人,是誰讓你天天來揹我的?”老者道:“此乃天機,不可洩露。”白氏郎道:“你不告訴我,從今天開始,你就不用揹我了。”老者聞言慌忙道:“千萬不可,我是奉了上天的旨意前來為你效力的。”“上天?上天是誰?”老者道:“也罷,我就給你透知一二,你本是未來一朝帝主,玉皇大帝讓我前來伺候你的,將來還要有一百單八將下凡來輔助你。”白氏郎道:“那,你就是下凡的大神仙了?”老者道:“小神不敢稱大神仙,小神是這一方土地。”白氏郎道:“原來如此。好吧,送我過河上學吧。”

傍晚放學回來,白氏郎將老者的話告訴了母親白氏,白氏聽罷頓時心花怒放,心說我兒子將來當了皇帝,我就是皇太后,看誰還敢再瞧不起我!從此白氏在人前不再低頭哈腰,和別人言語不投時,白氏道:“等著吧,將來讓俺兒都不放過你們!”

有一天,鄰居家的豬竄出圈跑到白氏家地裡,將莊稼毀壞不少,白氏去找鄰居評理,鄰居仗著有五個兒,不但不賠禮,反而將白氏轟出門來,白氏又去找村裡家族長評理,家族長說道:“你一個外鄉人,好不容易在此安下身,就不要計較啦。”白氏見都不向著她,氣沖沖的回到家,做飯時抬頭看到牆上貼的灶王爺像,便用手中的燒火棍點著說道:“灶王灶王,快點保佑我兒子坐皇上,有仇報仇,有怨報怨!”要是一兩次也就罷了,可白氏每天三次做飯時都要用燒火棍點著灶王的畫像禱告,灶王爺實在受不了了,但也沒辦法,因為灶王是小神,一般見不到玉皇大帝,好歹熬到臘月二十三去天宮述職,玉皇大帝見灶王爺衣衫破爛,鼻青臉腫,而且還掉了兩顆門牙,便問怎麼回事,灶王就把白氏每天用燒火棍敲打禱告的事說了一遍,玉皇大帝聞言大怒道:“好個不知好歹的牡丹仙子,朕本想讓她到人間享受一番富貴,沒想到德行這等淺薄,若她兒子將來做了皇帝,還不得弄的血腥風雨,天下大亂,命令天神將白氏郎抽去龍骨龍筋。”在旁的張天師道:“啟稟玉帝,如今輔助白氏郎的文武百官早已下凡塵世,該如何處置?”玉帝道:“讓趙家再執掌一段時間吧,不過趙家已無聖德之人,可尋一草頭王帶領眾文武嘯聚山頭泊地,亂一亂趙家江山,給他提個醒。”張天師領命而去。後來梁山將便出了個晁蓋晁(草)天王,所以他不在一百單八將之列。

卻說這日白氏郎像往常一樣去上學,土地神早早等候在河邊,將白氏郎背過河去,中午又揹回來,放下白氏郎,含著淚說:“這是我最後一次揹你了,今後你好自為之吧。”白氏郎道:“此話怎講?”土地神道:“因為你母親每日用燒火棍禱告,得罪灶王,將此事稟告玉皇大帝,玉帝今晚要派天兵天將來抽你的龍骨龍筋,我也因洩露天機受到連累。”白氏郎聞言嚇得哭了,連忙哀求道:“請您救救我!”土地神和白氏郎相處數月,如今也感到有些不忍,便道:“好吧,挫骨揚灰我認了,不妨再幫你一把。今晚天神來抽你龍骨龍筋時,你只要咬緊牙關不吭聲,就能保住一口金口玉言,以後說什麼還能算什麼,切記切記。”土地神說完灑淚而去。

白氏郎回到家將土地神的話告訴了母親,白氏也嚇呆了,但又盼望僥倖逃過。母子二人晚上也沒吃飯,相擁在一起呆呆發愣。

剛過子時,天空忽然雷聲隆隆,大雨瓢潑。白氏緊緊抱住白氏郎,就聽喀嚓一聲炸雷,白氏郎被憑空抓去,緊接著幾個響雷過後,大雨瓢潑而下。白氏冒雨踏著泥濘去尋找白氏郎,悲嗆的呼喊聲在雨夜飄蕩。大雨漸漸停住,白氏終於在村東一個土嶺上找到了血跡斑斑的白氏郎,不由痛哭道:“孩子,都是娘害了你!”將白氏郎抱回家中,將養數月身體漸漸恢復,但從此白氏郎不再說話。

白氏見兒子整天默默不語,恐日久憋處病來,便道:“孩子,你和娘說說話,你就是說恨娘也不要緊。”白氏郎聞言說道:“都是你壞了我的大事,我恨死你了!”誰知白氏郎話剛說完,白氏“哎呀”一聲,斷氣而亡。白氏郎嚇壞了,連忙呼喚,可白氏再未醒來。白氏郎只好把母親葬在村東土嶺上,後來人們便把此土嶺叫著白嶺。

白氏郎埋葬了母親,剩下自己孤苦伶仃,村裡再無親人,便決定去流浪。想找個盛水的東西,見門後有個葫蘆,便上前摘了下來,抬頭看到灶王爺像,不由心中大怒道:“都是你稟報玉帝,壞了我的大事,急了我把你裝到葫蘆裡!”白氏郎話剛說完,就見一溜煙,灶王爺被裝到葫蘆裡。白氏郎大喜,心說:“我這金口玉言還真管用,我當不上皇帝,也不能叫你們這些神仙安寧。”於是他逢仙裝仙,遇神裝神,三山五嶽裝完了,等裝到泰山時不知裝了多少神仙佛道。泰山碧霞祠的碧霞元君見白氏郎已裝到泰山,心說:“這個小冤家,這麼做也太過分了,若不制止他,說不定要裝到我頭上來呢!”她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遂變成一老嫗,左手挎飯籃,右手提水罐等在半山腰。

少時白氏郎爬到半山腰,累得口乾舌燥,見前面有一老嫗提著飯籃,便上前求口水喝,碧霞元君道:“我這是給我兒子送的水飯,我與你喝了我兒子就要渴著,你又不是我兒子,我為啥給你喝。”白氏郎道:“我又不給你喝光,你可以再給你兒子送去嘛。”碧霞元君道:“你喝一點,我兒子就得少喝一點,除非你認我為乾孃,我才讓你喝。”白氏郎口渴難耐,連忙口稱“乾孃在上,請受孩兒一拜”。碧霞元君讓他喝過水,然後隱身離去。

白氏郎手持葫蘆一路裝到山頂,來到碧霞祠,他對著碧霞元君塑像,還是按照原來說的話說道:“你這老奶奶,為啥不幫我當上皇帝,你給我……”白氏郎話未說完,忽聽有人喝道:“好個膽大白氏郎,竟敢上山裝你娘!”白氏郎定睛一看:“哎呀,這上面坐的不是剛才認得乾孃嘛!”他這一害怕,渾身一哆嗦,手中的葫蘆“啪”地掉到地上,葫蘆裡裝的眾神仙紛紛找泰山的洞穴躲藏,所以天下眾山以泰山神仙最多。

當下碧霞元君對白氏郎道:“你已認我為乾孃,我不能再撒手不管,讓你任意胡為,後山有一山洞,你就在裡面修道吧。”白氏郎答應,後來修道成仙,人們稱此洞為白氏郎洞。白嶺村白氏郎所住過的宅基千百年來無人居住,而且寸草不生,有一口數丈深的水井,四季不幹,以石投入,發出嗡嗡響聲,神奇異常。因村東土嶺子上葬著白氏,人們習慣稱為白家嶺子,或簡稱為白嶺,後來漸代為村名,並沿用至今。

陽谷民間故事篇二

在陽谷縣城西南方向約五十里的地方有個村子叫鬥虎店。(今金斗營鄉鬥虎店村)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條東西大道從這裡經過,商人,遊客來往不斷。有戶姓王的父子倆,在村頭開了個小店,生意興隆,買賣可觀。

可是有一天,小店西邊十多裡處的丘嶺地帶來了一隻猛虎,時常攔路傷人,鬧得路斷人稀,村民晚上都不敢出門。從此,王家的生意也就蕭條下來。王家的獨生兒子叫王俊馬,看到猛虎如此傷害行人,便下決心為民除害。這天,他問爹爹:“什麼能鬥得過猛虎?”爹爹說:“老虎是獸中之王,誰能鬥得過它!” 王俊馬又問:“那麼馬能鬥過嗎?馬會踢彈扒咬。”爹爹道:“也可能行。” 王俊馬聽了,想道:“我如果是匹馬該多好啊!準能鬥敗老虎,為百姓除害。”夜裡,王俊馬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總是想鬥虎的事,朦朧中,只見一位白鬍子老頭推門進來了,他站在床邊,手捋銀鬚,對王俊馬說:“孩子,你真想變成一匹馬去為民除害嗎?” 王俊馬說:“老爺爺,我真想變成一匹馬去鬥猛虎,您就幫我的忙吧!”老人說:“要幫你,也不難,可有一條,你如變成馬,就不能變回來了,你後悔嗎?” 王俊馬說:“只要能鬥敗老虎,我絕不後悔!”老人笑著點了點頭說:“勇敢的孩子,這我就放心了。”說著,他從袖筒裡取出一顆血紅的珠子,對王俊馬說:“你把珠子吞下去,就能變了。” 王俊馬接過珠子,老頭兒就不見了。他一口把珠子吞下去,只覺得渾身熱乎乎地,便又睡著了。

第二天,王老漢見兒子沒起來吃飯,便走過去推開門一看,兒子不見了,卻看見一匹大紅馬,“咴咴”地朝他叫。王老漢心想:兒子從小愛馬,不知把誰的馬給牽來了。他見馬一沒有坐鞍,二沒有籠頭,怕丟失了。便拿來根繩子準備把馬拴上。那馬極通人性,不踢不咬,卻不讓拴。“咴咴”地叫了兩聲跑出門去。老漢忙去追趕,把馬捉住,讓它在院子裡撒歡。老漢又弄來好草精料,讓馬吃飽。一直到天黑,兒子也沒回來。

深夜,王老漢起來給馬添草加料,卻見馬不知什麼時候跑了。他找了半夜也沒到。第二天一早,王老漢又去找馬,只見紅馬渾身汗水淋淋,氣喘吁吁地跑來了,一進院,便撲騰臥倒,就再也起不來了。直到天黑,馬才起來吃了點草料。

半夜裡,馬又跑出了村子,飛快地朝西奔去。王老漢在後面一直追了十多里路。這時,聽到老虎的吼聲和馬的嘶叫聲,他藉著月光望去,只見丘嶺下那馬正和老虎鬥得難分難解。老虎躥來撲去,要咬馬的脖子,那馬掉頭閃開,回身一蹄正中老虎的前腰。老虎痛得怪叫,轉身又撲過來,紅馬慌忙閃開,又回一蹄。王老漢看得清楚,老虎和大紅馬鬥了一整夜,不分勝敗,天一亮,只好各自回去。老漢知道了底細,等馬回到店裡,就趕緊給馬擦汗刷身,喂湯加料。

第二天夜裡,馬又與老虎拼搏起來,它看得清,瞧得準,等老虎撲過來咬它的脖頸時,它把頭一揚,來了個泰山壓頂,沒等老虎緩過勁來,就把老虎的頭皮咬住了。它用前蹄狠命地朝老虎身上猛抓,只抓得老虎皮破毛脫,鮮血淋淋,沒了力氣。它把口一鬆,轉過身來,猛地朝老虎的耳門踢去,那老虎慘叫一聲斷了氣。大紅馬也耗盡了最後的力氣,癱臥下來。王老漢見老虎已死,急忙喊人把馬抬回店中。大紅馬歇了一會,掙扎著站起,眼含熱淚跪在王老漢面前。王老漢和在場的人們都不知是咋回事。馬好像很著急,淚水順著面頰流下來,它向前爬了兩步,把頭伸到王老漢懷裡。王老漢撫摸馬頭,發現馬的耳朵後有個黑痣,忽然想起兒子說過的話,頓時醒悟。他一把摟住紅馬,喊道:“兒啊,我的乖孩子!”

時隔不久,大紅馬死了,王老漢和鄉親們非常悲痛,為了感激它為民除害的功績,人們為它舉行了隆重的葬禮。入葬那天,方圓幾十裡遠的群眾和過往遊客,都流著眼淚,參加了送殯的行列。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大紅馬,就把這個莊名改為“鬥虎店”。

陽谷民間故事篇三

某年一天下午,一白色麵包車行至縣八一神經研究所門診樓前停下,上面坐著七八個面紅耳赤的男人,其中有一個醉漢闖進門診大樓,幾個護士見了個個神情緊張,紛紛到後院躲避。

古大夫是這裡的負責人,無法逃避,便端做在診桌前,讓他坐到近前。當時古大夫做好了各種心理準備,如果他要襲擊如何防範,但儘量說服教導不發生衝突。醉漢搖搖晃晃著走到診桌前坐下,把手一摔說道:“給我把把脈!”古大夫若無其事地給他把脈,少頃,說道:“你今天喝酒多啦,肝火有點旺!”他聞言抬起頭,翻愣了兩眼冒出一句:“我想離婚哩!這病咋治?”這分明是挑釁,古大夫聞言,輕輕一笑說道:“這病治也不難,我給你開個方子,回家後照方服藥,保證藥到病除。”“開方”醉漢說。

古大夫取出處方箋,拿起鋼筆龍飛鳳舞寫道:

良心一棵,愛心一片,理智為引。

處方開好遞給這醉漢,醉漢醉眼迷離地看了一眼,說道:“你們大夫寫的字我看不懂,你給我解釋一下。”古大夫道:“好。你媳婦在家照顧老人,看顧小的,省出時間讓你去喝酒,離婚良心何在,缺少良心給你補補良心。別看現在日頭正毒,說不定你媳婦可能還在田裡冒著酷暑,在莊稼地裡打藥除草哩,你出來喝的醉醺醺的,到家再打小的罵老的,你這是缺乏愛心,所以還得補補愛心。至於這離婚嘛是因為你今天酒喝多了,失去了理智,所以還得用理智為藥引,回去以後喝點水,睡一覺,醒以後,理智了再想想這婚事該離還是不該離。”

古大夫緊接著又說道:“像你這樣的人我見多了,比你難纏的有的是。”古大夫說完這些話,這醉鬼上下打量了一番,問道:“你是軍醫?”當時古大夫穿著一身軍裝,便反問道:“你看呢?”醉漢說:“像”。古大夫說:“你看像那就是!”

經過一番較量,這人好像酒已醒了大半,忙說:“咱走,咱走。”說著上車走了。

標籤:陽谷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