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安徽黟縣西遞村大夫第楹聯

〖西遞村大夫第簡介〗 走過橫路街,在與大路交會處便是朝列大夫、知府胡文照的故居“大夫第”。大夫第建於清康三十年,為四合二樓結構豪華宅第。高大的磚雕門罩上刻有“大夫第”三個楷書大字。跨進正門,楹柱上懸有“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手書木刻對聯。正廳堂額為“大雅堂”,天井四周裙板隔扇均為木雕冰梅圖案,取“十年寒窗”之意。樓上繞天井一週裝飾有“美人靠欄”,雀替為象徵權貴的倒爬獅。繡樓位於大夫第宅居內,繡樓一名“綵樓”,為清代知府胡文煦宅居臨街的小樓,建於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綵樓為一小巧玲瓏、古樸典雅的亭閣式建築,懸空挑出。簷角飛翹,三面有欄杆、排窗,顯得突兀和別緻。這座懸用危樓,原本用於觀景,取“山花若市”之意,故邊額懸“山市”二字,匾字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的後裔、清朝進士祝世祿所書。據傳,從前休寧大街曾發生過一場大火災,很多店鋪付之一炬,唯有一家尚存,仔細一看,其招牌是祝世祿所書。此事越傳越玄乎,一些人為了避災,便不惜重金求祝世祿的字,“山市”二字也許是由此而來。觀景樓正面朝街之匾額為隸書“桃花源里人家”六字,是清代黟縣書法家汪師道所書,字跡剛勁有力。其中“源”字書寫時有意移一點於“廠”頭上,益顯得整美;尤其是“人”字,活脫脫像一位傾軀伸臂迎接小姐綵球的後生。樓下的小門戶比正屋牆體縮排一大步,與主人自書石刻門額“作退一步想”相映照,耐有尋味,果真是“進也風流,退也灑”。從正屋廳堂右側有樓梯可登臨繡樓,憑欄觀景,遠山近街,盡收眼底。繡樓後來漸漸被當作小姐拋繡球選擇佳婿的繡樓。因為待守閨中的小姐,或者因求婚者多,且多有權勢,如何抉擇左右為難;或者是因待守少女擇婚主張與父意見不合,難定終身,於是便出現了拋綵球選婿這種戲劇性的做法。求婚者集於樓下,由待守閨中少女從樓上丟擲綵球,誰接著便定誰為婿。少女也許早有意中人,彩求拋給誰大都是有目標的,但也不排除偶然性。現在作為一種民俗活動極為有趣,這裡已經成為黃山市舉辦“繡球節”的中心場所。

安徽黟縣西遞村大夫第楹聯


以八千歲為春;之九萬里而南。 ——鄭燮題西遞村大夫第[木刻楹]


這副對聯在西遞村的“大夫第”,署名:“鄭板橋”。讀了那麼多的楹聯,都未見到作者是誰,唯有這副對聯板橋先生直書其名,可以見得當年大畫家、大書法家、大散文家鄭板橋的雉健雄風。不愧是大家手筆,字寫得好,文章也做得好,出新脫俗,身手不凡。上聯寫的是身在小西遞,看到全世界,要有鯤鵬展翅九萬里的豪邁氣概。走出西遞村,去追求生活的真諦。下聯寫的是不要滿足於眼前既得利益,要有更高的奮鬥目標。“八千歲”,可當作官居高位解釋,也可當作千秋大業理解。把“九萬里”與“八千歲”對仗,含蓄、隱諭,十分巧妙。一“南”一“春”,語不露,意不直,意義深遠,美不勝收。


忍片刻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佚名題西遞村大夫第繡樓


清代知府胡文照故居“大夫第”的臨街繡樓,又稱綵樓。 這裡高懸“山市”、“桃花源里人家”。繡樓的石雕門楣上刻有“作退一步想”, 建築時有意將整幢繡樓向後縮退了一大步,與堂前“忍片刻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楹聯(履福堂亦有此聯)相映成趣,耐人尋味。綵樓據說是小姐拋繡球選乘龍快婿的地方,綵樓飛簷翹角,欄杆窗扉,玲瓏典雅,富麗堂皇,儘管現已人去樓空,但別具一格的建築使人很容易聯想起昔日的輝煌。據說這裡曾有專為遊客開設的“拋綵球、選佳婿”旅遊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