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通用3篇)

讀後感1.09W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通用3篇),歡迎大家分享。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通用3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

“月亮是高不可及的,而六便士遍地都是。多少人只抬頭看一眼月亮,又低頭繼續追逐六便土。”

初次拿起《月亮與六便士》,領教這句頗耐人尋味的句子後便一頭扎進書中的世界。書中的畫家擁有不俗的收入,可也突然消失在人海里,放棄爵位,放棄穩定優越的.生活,一意追逐他對畫畫的熱愛。

起初我覺得他是個偏執的瘋子,誰會放棄實現的生活去追逐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可又轉念一想:月亮是理想,是目標,而六便士是生活。世界上一心只顧著六便士的人數不勝數:疲於工作的父母,埋頭苦學的學生,忍辱負重的工人……又有多少人像他一樣不顧六便士去追逐散佈著皎皎銀光的月亮?想到這便又對畫家肅然起敬了。

毛姆的文字機智幽默,畫面感極強,我彷彿能透過文字看到在破落髒亂的房間裡,蓬頭垢面的男人拿著廉價顏料畫著不被大多數人欣賞的畫。

可是,冷靜下來細細琢磨。滿地都是六便土,只有畫家抬頭,看到了月亮。屈服於生活,一生都低頭苦苦尋找六便士才是大當數人不可逃脫的宿命。追逐理想固然可敬,但選擇安逸的生活也不可恥。正如書中所說:“成功與否取決於你對生活賦於什麼意,取決於你對社會承擔什麼責任,對個人有什麼要求。”

想到這裡,我合上書本,繼續解著煩瑣的數學題,繼續同千千萬萬的人爭奪著地上的六便士,只是在空閒時間,偶爾抬頭看看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2

你想要月亮,可給你六便士又嫌少。——題記

作者說這個標題是他隨手起的和主題無關,但我覺得這個標題起的太妙了。在無數的選擇中,是抬頭仰望月亮還是低頭去撿六便士,這兩個選擇也直戳新聞人的胸口,是理想還是現實?

書中的斯特里克蘭德和掙扎的凡人不同,他轉身追尋理想再也沒有回頭,可以說是荒誕的可笑的。一個毫無繪畫基礎四十歲的中年大叔執意作畫,放棄了令人羨慕的家庭以及安穩的工作。

他在乎成名麼,不,他根本不在乎。他所有的錢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畫畫,甚至連生理慾望被他厭惡。他只想要內心的寧靜。他被譏諷,被唾棄,可他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新聞理想新聞真實,新聞人掛在嘴邊的東西,哪一個人可以拍著胸脯保證絕對做到?最初選擇這條路靠著的是理想,支撐走完卻需要麵包。所以,是不是最後都會向生活妥協,但這本書就是要告訴你,可以反抗生活。

我想如果斯特里克蘭德死後他的畫沒有出名,那麼就是一場悲劇,可即便他死後變成了矚目的畫家,那一把被他安排的大火燒光了他所有畫作,依舊是一場悲劇。所有可能的傳世經典都註定湮滅,但世人的評價他才不在乎。

書裡我最喜歡這樣一段話。

“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麼。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裡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

希望做新聞人的我們,在月光下更孤獨勇敢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

一位親愛的書友,她以辯證的態度,和我討論這本書,她認為精神是建立在物質上的,當然我認為是無可厚非的,感謝她吐露心聲,對我敞開心扉,讓我有更加清醒的認識。

月亮與六便士,不知道作者是不是這樣想的,月亮代表靈魂,六便士代表物質。怎樣你才會抬頭看天上的月亮,而不是彎腰去撿六便士,當然是精神達到一定高度,物質也有一定保障,這才成為可能。有些人滿腦子的指夢為馬,浪跡天涯,用我爸的話來說,就是特麼吃飽撐得,所以我不敢和他說我想怎樣怎樣。畢竟在他生活的`年代,物質極其匱乏,追求物質是更重要的事。如果他滿腦子都是浪跡天涯,估計我早餓死了。

這兩個的追求,就像計劃生育一樣,要巨集觀的去看待,有些國家鼓勵早生多生,我們國家就是少生優生幸福一生。為什麼會有差異性,就是目前那種對發展更有利。

在這個物質充盈的時代,很多人有了所謂的精神追求,去浪去旅行去尋找自己,在這個浮躁快節奏的社會,我鼓勵人們這樣做。倘若社會大都是一堆這樣追求的人,一些讀書人就會倡導追求物質的生活,作者就是在自己優秀作品裡去注入倡導超越當時社會狀態的人。沒有人能說那種好,那種壞,就是作者的觀點去引領我們思考。就像計劃生育,我國是為了降低人口生長,一些國家是提高人口。

總之缺啥補啥吧!我目前的狀態,會抬頭看看月光,也會彎腰撿起這六便士,就像我爸不想把我餓死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