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合集15篇)

讀後感2.63W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合集15篇)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

讀書如同與人打交道,不能只看外表。有的人,外表平凡,卻成就了不平凡的一生,有的則相反。讀一本好書也是如此,縱使它沒有鮮亮華麗的外表,但豐富的內涵一樣能使它鋒芒畢露。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作為華人世界最有影響的一支筆,龍應臺的文章有萬丈豪氣,然而《孩子你慢慢來》卻令人驚歎——她的文字也可以有萬丈深情。

這本書讀來非常的平實,透過這平實,分明看到了一位耐心、內心充盈著愛的母親,看到了一個溫馨幸福的小家庭,看到了一個快樂的、可愛的、聰明的、健康地成長著的孩子。正如封底的一段話:“這本書裡的'龍應臺是一個母親,與生命本質的起點素面相對,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熱愛。她不是對傳統母職的歌頌,它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的生活散文。”

我花了較短的時間把整本書瀏覽了一遍,一種溫馨的感覺一直縈繞在心間。

每一篇小文章裡,孩子的純真無邪和媽媽對孩子的愛都被描寫得淋漓盡致,讓看的人也沉浸在他們的幸福氛圍中。從孩子的出生開始,龍應臺的生活就被孩子包圍,她給孩子洗澡、餵飯、換衣服、帶他們認識這個世界、讀故事書給他們聽。在《初識》中,8個月大的安安雖然還不能人語,但已會咿呀做聲了,而且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新鮮感。於是,每天早上,在去幼兒園的路上,“兩個人都很忙碌。是這樣的,媽媽必須做導遊,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而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得指出來,提醒她。”媽媽每天晚上都給安安念故事,但她會有選擇地念,一些暴力血腥的故事書一律不要。因為“在他往後成長的歲月裡,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醜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這句話特別有道理,這也就是龍應臺,他獨特的教育藝術:慢與愛。

現在中國的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說白了其實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就讓孩子早早地進入早教班。以至於現在的幼兒園提早變成了國小,孩子們要上認字課、美術、音樂、體育、算術,還有英文……過早學會識字的孩子便在入學後坐在教室裡發呆,因為他們都已經學過了。而其他沒學過的小夥伴們卻嘰嘰喳喳興奮地發現字的世界,“那種快樂,確實像一個瞎子突然看見了世界,用張開的眼睛。”或許幼兒園裡不教認字是對的,急什麼呢?童年那麼短,那麼珍貴!

這本書不僅適合已經做父母的人看,也適合將要做父母的人看,它是溫情與理融、母愛的光澤與孩童的諧趣洋溢的生活散文,你會被慢與愛的教育藝術所感染。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2

女兒下半年讀一年級了,對於幼兒園什麼輔導班都沒有上過的她,進入一年級後,適應環境一下沒反應過來,還要消化課本上的知識,得到的讀書效果不是很理想。為此,老師找我談話不下幾次。我也特別的焦慮,往往在找不同的方法幫助孩子來適應“國小之旅”。偶來一次,讀到這本《孩子,你慢慢來》。對於做媽媽的我來說,文中這段話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

在這本書中作者偏重於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順其自然的不受傷害不被扭曲的成長,如:安安和彎腿的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搶贏了,把東西緊緊抱在懷裡,死命抵抗敵人的攻擊。媽媽看見安安突然鬆了手,退後一步。

她正要安撫他,卻見這兩歲小娃兒端起兩隻小手臂,做出獵人射擊的姿勢,對準昂弟,口裡發出“碰碰”的槍聲,然後滿意地說:“死了!”媽媽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靈感來自哪裡。孩子愛聽故事,媽媽給孩子講過《小紅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獵人的動作,有了“殺人”的動機。

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看到某些童話裡的殘酷和暴力,她用心去為兒子選擇,哪些書該讓兩歲的孩子讀?哪些不能讀?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盜》後,就自言自語起來:我怎麼能跟兩歲的.孩子講這種故事?在他往後成長的歲月裡,他會見到無數的人間醜惡事,沒有必要從兩歲就開始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仇恨。

人的快樂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貴!她很謹慎地把這些有殘酷和暴力的書移到書架上最高一格,保證她的兒子即使搬來小椅子也夠不到的地方,把對孩子有益的書放到下一格讓孩子看。從她的言行中,我們能看到,母愛,讓她理性思考。

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為孩子還未適應新的讀書環境,讓孩子馬上接受課本上的知識,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並不快樂,他們小小的年紀真的能接受這些知識嗎?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

曾經我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我這麼迫切想孩子馬上就能適應國小生活,孩子能接受嗎?答案很明顯,我嘗試了那麼多的方法,收到的效果也不是特別理想。我也在反思,我這麼急切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們都要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請多點耐心,給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慢的藝術,教育孩子,請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3

讀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我知道這是龍應臺寫的生活散文。這本書裡裡主要講的是龍應臺這個母親和他兒子生活中龍應臺給孩子的愛。

這本書裡龍應臺是一個母親,作為母親的龍應臺和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龍應臺有著豐富,激烈的內心衝突的訴說,表現出她內心深處的母愛。但她不僅僅是對傳統母愛的歌頌,它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比如文中還有許多小故事:“漸行漸遠”“尋找幼兒園”還有“男子漢大丈夫”等等許多故事。

記得有一次,我在切水果的時候,一不小心割破了自己的'小手,痛極了,流了許多血,媽媽正好走進來準備端水果,好像看見我的手指流血了,就問我怎麼了,我不想讓媽媽操心就猶豫的說:“沒事。媽媽發呆了一會兒才說:“哦。”說著,便把水果端到大廳,過了一會我也到大廳裡。咦,媽媽呢?說罷!就坐下來吃水果,大約過了兩,三分鐘媽媽回來了手上還拿著創可貼,說:“以後要小心點,別切到自己的手。頓時,不知是什麼力量使我感覺不到了疼痛。

讀完了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令我感觸很大書中龍應臺這位母親愛著自己的孩子。尤其其中一篇,裡面講一個無聊的下午,媽媽有耐心的給安安講《水滸傳》講水滸傳中各個梁山好漢。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4

龍應臺女士是個聰明的媽媽,做她的孩子是幸運的,我也希望有這樣的一個媽媽,在對付孩子的諸多問題上能選擇理智的做法。

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中的卷首語有這樣一句話:“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裡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龍應臺看著那個五歲的孩子,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願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紮好。我也希望我的媽媽有耐心,雖然不一定有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但為了一點小事兒不要那麼著急多好啊。我想,每一個孩子身上有很多的閃光點:陽光、誠實、肯努力、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有堅持自己的愛好,在音樂上有天賦等等,這個孩子不一定會會從容文雅,不一定待人處事,不一定在生活上完全自理,但請媽媽不要著急,所以希望有一個像龍應臺一樣的母親!耐心且有愛心。

其次還希望媽媽像龍應臺女士一樣很理性,能努力去思考如何尊重孩子。她的這本《孩子你慢慢來》一書適合所有已經或將會成為母親的人看,適合所有教育工作者看。不過,這本書裡面的文章,大概是龍應臺所有文章中最特別的,它們完全是溫情與理性交融、母愛的光澤與孩童的諧趣洋溢的生活散文。

就像封底所言:“這本書裡的龍應臺是一個母親,與生命的本質和起點素面相對,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熱愛。它不是對傳統母職的歌頌,它是對生命的實景寫生,只有真正懂得愛的作家才寫得出的生活散文。”所以希望媽媽或者老師像龍應臺一樣懂得孩子,尊重孩子。

而且這本書則完完全全是從一個媽媽的視角寫的,所以充滿了溫馨的感覺。如“天上的雲,一團團一塊塊的,有時白、有時黑,雲的背後是藍色的天空,偶然飛機經過時有長長的尾巴,把天空分開,如此細膩的描寫,眼前彷佛出現”龍應臺女士如何跟兒子相處和教導的畫面多讓人羨慕啊。諸如送孩子上學時見到一景一物,嚴選孩子看的故事書,孩子犯錯時循循善誘……這些平常的事,描寫得細膩動人,像有一股暖流注入心中。所以這本書特別地溫暖,希望大家一定要去看看哦!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5

作為華人界最有影響力的一枝筆,龍應臺所創作的《孩子你慢慢來》猶為我喜愛。大文學家莎士比亞說:“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中沒有書籍就好像天空中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在書中讓我感受到一位母親的幸福與歡樂。讓我回憶期我兒時的童稚和喜悅,一次次閱讀,一次次擁有的悟。

我喜歡龍應臺的文字,擁有著萬丈豪氣卻不失溫情;帶有著女性的美與善卻有令人傾慕的大智。在《序》中,龍應臺寫下這樣一段文字:“我,坐在陽光斜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我不知怎的,在讀這段話時,心中盪漾著陣陣的微感動。或許是 因為“慢慢來”這三個字其中所包含的寬容和愛所讓我感動;或許是因為陌生人間的分外包容所讓我感動;或許是因為龍應臺對孩子根深蒂固的尊敬和友好所讓我感動。我一時半會也得不出我想要的答案來。不僅僅是這些,在這母愛的光澤與孩童諧趣洋溢的生活散文中,有許多看似平凡卻感人至深的情節在裡面。

孩子們的世界中有著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事物。所以在這奧妙的世界中,孩子們需要去了解和探索他們所喜愛的,深入和研究他們所不懂的。這個過程是漫長的,需要孩子們慢慢來。

我在生活中是個比較慢的人,可我的家人生活節奏很快。我每天的生活就像被編輯好的電腦程式一樣,在規定的時間幹規定的事情。這樣的生活就好比鳥兒折斷了卻被迫飛翔,魚兒沒有了水源卻被迫生存,讓人窒息。太多繁雜的事情使我泯滅生活中的一絲一毫有趣的帶有新鮮感的事物。我想慢一點,再慢一點,這樣,在我匆匆流逝的童年時光中就不再會有我因匆匆而錯失的美好,更多的會是回憶童年時的'陣陣歡呼雀躍和甜甜的流連忘返。我不想要做強人,想恢復溫柔的本性,想讓生命恢復它本來的美麗面目。萬物都有自然規律,何不順其自然?我們早早的進入早教班,開始機械的學習之旅,我們要上各種五花八門的課程。那麼急幹什麼,過早的學習未必是一件好的事情。看過《孩子你慢慢來》我深刻地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

龍應臺所寫的這本書不僅僅是表現了母親深沉和理智的愛,也想表達“慢慢來”的重要性。不要那麼著急,人生本來就很短暫,慢慢的去感受生活的美妙,慢慢的去品味身邊的“風景”。這也就是龍應臺的獨特教育,慢與愛。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6

想不起當時買下它的原因,也許是感悟女兒漸漸長大,自己的力不從心;也許是因為它的封面,黑的底色上稚童仰望著母親,無限孺慕,無比信賴,和書的名字相呼應,給人溫暖的感覺。自己讀過,也向身邊的有孩子的朋友亦或同事推薦這本書,皆因為看完這本書後的感動。

除了開篇《孩子你慢慢來》有點沉重外,整本書寫的只是一位母親,陪伴著孩子一起成長,為童言稚語中的真理與美好而感恩,為造物的神奇而感悟,也為自己所給孩子教育的不完美而惶恐。給我感覺最強烈的還是第一篇《孩子你慢慢來》,街頭賣花的老婦人,大聲呵斥著自己的小孫兒,為他努力地想把扎花的草繩打成一個蝴蝶結而耽誤了時間,這情景讓文章中的“我”想起了兒時的往事。在那時的教育中,孩子們沒有尊嚴可言,有被罰頭頂一滿盆水雙腿彎曲站半小時的,有因成績差而必須將寫著“我是懶惰蟲”的牌子掛在身上繞校園一週的,更有學生因家境貧困交不起補習費而受到老師的反覆刁難與體罰,那種冷酷讓小女孩對世界徹底失望,於是,有一天她帶著自己的`三個弟妹一起跳了河……做了母親後,發現自己的心會為所有的小孩子變得柔軟,也許書中的“我”也是這樣,小心翼翼的尊重孩子的每一個要求,認真地陪伴著他傾聽他的每一句話,不願幼小的心受到任何傷害,就像書中作者在心中對那個賣花的小男孩說的:我可以用一輩子的時間等待,孩子,你慢慢來。

看了這本書後,我時時自省。愛自己的孩子,是母親的本能,給他們尊嚴,卻不是每一個成人能夠做到的。有沒有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有沒有貪一時輕鬆敷衍了孩子一轉身卻又忘了對孩子的承諾?是不是會和孩子平等的對話?有沒有因為工作的忙碌而忽略了孩子對你的依戀?有沒有因為心情惡劣而無端遷怒於孩子?開始問自己這些問題,而答案總讓我怵然心驚,因為在我們的傳統中並沒有將孩子和成人當成對等個體的習慣。自己嘗試和兒子像朋友般聊天,學用他的語言聊他關心的瞭解的話題,也就漸漸聽到了許多原來不知道的事情,孩子的內心世界是那樣豐富,耐心傾聽才能更好的理解他們。

慢慢來!估計現在的孩子們可能都做不到了。現在的孩子正忙著學畫畫、學武術、學鋼琴、學跳舞、學英語……這樣忙碌的孩子,又讓他們怎麼慢慢來呢?家長們美其名曰“為了孩子們的未來”,可是,可曾想過我們的孩子是否真的喜歡呢?還是給孩子多一點“慢慢來”的機會吧。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7

這本書是臺灣作家龍應臺女士所寫的,剛開始看龍應臺書時,總以為她是位男士。龍應臺女士不僅僅是位偉大的作家也是位偉大的母親。這本書寫得是龍應臺記錄自己的兩個兒子——安安與飛飛。記錄了兩位小朋友非常有趣的故事,如:龍應臺教安安認字時,安安的牙牙學語,孩子的稚嫩的話語總讓我想,那時剛開始學說話的我是否也是被父母抱在懷裡,父母說一句我重複一句,開始人生的第一節語文課。

這本書最讓我深有觸感的是:弟弟飛飛的出生,讓母親龍應臺全部心思放在弟弟身上,而曾經被父母捧在手上的安安受到母親的忽略開始懷疑自己的母親不愛他了,只愛自己的弟弟,安安自己偷偷地躲在被子裡抹眼淚。媽媽叫他去吃飯,他還不肯,跟母親鬧彆扭。最後母親把安安抱在懷裡對安安說:沒有不愛他,等等的話……,安安的小脾氣才下去了。這不正是像我們對父母鬧彆扭,又不好意思與父母和解,直到父母主動跟你聊天哄你的'小脾氣的時候,你才放下你的小脾氣,母親和孩子從來就沒有隔夜仇,就看是否相互理解。

隨著安安與飛飛的成長,也越來越調皮搗蛋,處處與媽媽對著幹了。兩兄弟被媽媽罰關在小房間裡時,竟然研究一些讓媽媽哭笑不得的東西,安安與飛飛稚嫩的話語總讓我們捧腹大笑。也在晚上睡覺時,等媽媽一出房間,兩兄弟開始偷偷起床玩玩具,等媽媽來查房的時候,兩兄弟才飛速的爬上床,這種事,每天都要在安安與飛飛身上發生許多次,直到母親發火了,才真正的安靜下來睡覺。

這本書裡面的故事情節,不僅僅說是她們的故事,也代表著全天下千千萬萬母親對孩子的那一份心思,每一位母親看著自己的孩子從襁褓到長大成人,其中包含著許多酸甜苦辣。等到孩子辛苦地開始工作,母親也在家裡擔心的想:這個點了,孩子吃飯沒了,這個點,孩子是否還在工作加班熬夜。可是她不敢打個電話給孩子,就怕騷擾到孩子工作,只能在家裡擔憂著,希望孩子打個電話跟她聊一聊。

這本書後面也寫了安安長大以後,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再也不像小時候那樣親近母親了。母親也毫無怨言,也理解孩子有了自己的交際圈。可是,我們想過沒有我們是否有了自己的交際圈後,就不問候父母了呢?是否也想過在空閒的時候,打個電話問候母親的身體狀況呢?母親為了我們操勞了大半輩子,該輪到我們孝敬一下她們了。

龍應臺希望孩子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中不要太過於匆忙,希望孩子們長長的路,慢慢地走,天下的母親也希望自己孩子可以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成長。

可是,我們是否想過,你年幼的時,母親揹你,母親老了,你是否揹著母親呢?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8

不止一次的品讀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每次翻開這本書時總感覺到裡面每一個字都是那麼的溫柔,充滿著濃濃的母愛,細細品讀彷彿能看到一灣潺潺溪流從一個母親的心裡流出來,情景美如畫卷。習慣於斜躺在床上手捧書本的我總會不自覺的嘴角上揚,為龍應臺的兩個孩子感到幸運,有一位多麼睿智,多麼慈愛的母親。

這本書的封面是:在一片落滿枯黃樹葉的路上,一個孩子正在低著頭,小心翼翼,又仔仔細細,似乎在尋找什麼,又似乎在思考什麼。這個年齡的孩子,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慾望,他們研究著身邊的任何事物,包括他走的路和看見的路邊風景。而在當今這個處處高喊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年代,天下父母都在潛意識裡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強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們更優秀,更強大,更乖巧……卻忘記了,孩子的一切進步都是有時間規律的。更重要的是,忘記了孩子的生命旅途,孩子才是自己的主人。選擇一張這樣的圖片作為封面,我想這應該是在提醒我們應該給孩子們預留一個屬於他們思索的'時間和空間吧。

記得第一次讀這本書時,當我僅僅讀完卷首語,我就被那句“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所深深震撼。龍應臺願意用一輩子的時間等一個五歲的孩子紮好一個蝴蝶結。捫心自問,我有她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哪怕是用一天的時間去等待孩子做完一道我自認為簡單的數學題?當孩子有興趣和信心做好的事情,如果我們還去中途干擾或自作聰明的指導,會不會阻礙他們對事務的原本認知?打擊他們的自信心?泯滅他們的創造能力呢?一個又一個疑問,讓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我想龍應臺是對的,此時的我們,面對孩子的“執著”,不需要焦躁,不需要催促,更不需要我們畫蛇添足的指導。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只有學會耐心等待,才能讓孩子有自我成長的能力。

書中的每個小故事,看似那麼的平凡,無一例外的沒有跌宕的情節,沒有峰迴路轉的曲折,但卻無一例外的可以震撼讀者的心。當龍應臺接到超市電話,說鄰居家的孩子偷糖果時,現實中的我們能和書上所寫的一樣處理這件事情嗎?能原諒孩子嗎?當日記《一隻老鼠》中的情節在現實中出現時,我們也能和龍應臺一樣在知道孩子的訴求時與孩子平等對話嗎?印象最深的是《觸電的小牛》,現實中的我們也能苦口婆心的對孩子說教嗎?也許更多的是嚴厲的指責,換來的卻是孩子更大的叛逆心理,摧殘了自己,也傷害了孩子。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9

人生就像一條漫長的路,路上有可愛的小花,溫柔的小兔,也有可怕的荊棘,危險的猛虎,我們在路上磕磕絆絆的走著。有的人,走得壯烈,走得華麗;有的人,走得灰暗,走得毫無價值……

走在路上,回首遙望遠方,只見過去的點點滴滴,一一浮現在眼前。成年人的路,往往復雜,難以區分現實和虛幻,障礙處處難;孩子的路,是一條開滿誘惑孩子的豬籠草的稚嫩小路,但是,豬籠草會比美麗的`花兒少好多。

一天,我拿起了書架角落中的一本書。我輕輕抹去灰塵,發現這本書叫做《孩子你慢慢來》,封面上是一張小男孩在枯葉上走路的圖片。“咦,是不是童話呢?哦,會不會是講教學經驗的啊?是不是一封封信呢?”我帶著滿臉的問號翻開了書本……原來,這本書主要講了:小男孩安安和爸爸(德國人)媽媽(中國人)的種種事蹟,還講到了他的弟弟——飛飛的出生給了他極大的“壓力”,因為他發現,媽媽好像不喜歡他了;他為了試試新剪刀鋒不鋒利,而去剪弟弟的衣服褲子,搞得弟弟像個小乞丐;安安在聽媽媽講水滸傳時,想到了打劫,便與昂弟跑到街上“打劫”巧克力等等有趣的成長故事。

書中曾說過一句話:“孩子本來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別送給天下母親做女人的禮物。”那麼,怎樣讓小天使不受汙染地成長呢?記得,書裡有一段寫了安安與昂弟在搶一輛小卡車,昂弟贏了,誓死捍衛似得抱著小卡車,只見安安後退了兩步,媽媽剛要去安慰他一下,可安安卻擺出一副舉槍的姿勢,嘴中發出“砰砰”的聲音,然後滿意地喊了聲:“死了!”媽媽卻覺得驚心動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殺人的動機是從哪兒來的。安安愛聽故事,媽媽當然就講故事嘍,講到《小紅帽》時,安安便知道了:獵人要用槍打死大灰狼了。從此以後,媽媽講故事之前,都會瞅瞅,裡面是否有暴力沒有了。

記得我小時候,也有一次很萌的經歷。夏天來了,媽媽帶我去買西瓜吃。這時,我看到人們在選西瓜的時候,會用手敲一敲,聽聽聲音,再買。於是乎,我就認為買東西時都要拍拍它們,媽媽也沒在意。後來,媽媽帶我買鈴鼓,我選了一個紫色的,然後熟練地舉起右手,在上面拍了兩下,(耳朵是湊在上面的)誰知,震耳欲聾的響聲傳來,耳膜被震得生疼,“唉,看來並不是所有東西都要敲一下的啊!嗚嗚……”媽媽和服務員阿姨見了,簡直要抱著肚子笑開花了。

慢慢來吧,孩子!你慢點來!可是,如今是已經做不到的了。現在的孩子,一個學畫畫,一個學舞蹈,還有一個又學畫畫舞蹈,還學圍棋武術,如何慢慢來呢?!爸爸媽媽們一定說是為了孩子的未來嘛,多學一點又無妨。可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是否真正喜歡呢?爸爸媽媽,讓我們有一個像安安那樣慢慢來的機會,讓我們輕鬆一點兒,去尋找自己該走的路吧!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0

這個週末,我讀了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光聽名字,感覺這本書是寫給大人們看的,不適合我們這個年齡看。翻開書,我才覺得這本書哪個年齡看都能受益匪淺。

在這本書裡,龍應臺是一位關心孩子成長的母親。在安安的一個朋友偷東西的時候,龍應臺並沒有像大部分母親一樣告訴他朋友的家長,讓他的家長罵他一頓,讓自己的'孩子從此以後不在跟他玩。她沒有那樣做,而是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教導她孩子的朋友,讓他明白不能偷別人的東西。

安安喜歡聽故事,他聽完了一百回《西遊記》,開始聽《水滸傳》。他和弗瑞第學著書裡面的人物在路邊“打家劫舍”了一位好脾氣老人,拿到了許多巧克力,然後向媽媽炫耀自己的“功績”……這些有趣的故事,把我逗得哈哈大笑

這本書是龍應臺十五年前以一位母親的經驗寫下的,她在書中說:“誰能告訴我做女人和做人之間怎麼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人……”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1

龍應臺是個聰明的媽媽,她的孩子們是幸運的,她也是幸運的,在孩子的問題上選擇了這樣一個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孩子你慢慢來》,是的,慢一點,我們可以感受上天給我們安排的是多麼豐盛的禮物。更真切地感受愛,我們才會生出更多溫柔的情懷,更多的愛。

所有的育兒書都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為他樣樣都不應該落後,我們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

是的,我們在潛意識裡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強大,希望他優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煩。卻忘記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進步與成就都有發生的時間和規律。看過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深刻地感悟到應當學會寬容與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來,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長,這需要溫柔的堅持。是的,我們不要做強人,就讓我們恢復溫柔的本性,讓生命恢復它本來的美麗面目。

想起龍應臺《孩子,你慢慢來》中的卷首語:“我在石階上坐下來,看著這個五歲的小男孩,還在很努力地打那個蝴蝶結:繩子穿來穿去,剛好可以拉的一刻,又鬆了開來,於是重新再來;小小的手慎重地捏著細細的`草繩。淡水的街頭,陽光斜照著窄巷裡這間零亂的花鋪。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龍應臺看著那個五歲的孩子,用草繩打個蝴蝶結,她願用一生的時間去等,等他五歲的手指把這個蝴蝶結紮好。捫心自問,我有她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看著自己漸已長大的兒子,我越來越覺得做母親是一門學問,一門很偉大很深奧的學問,遠遠難於做一位老師的角色!有時候很茫然,有時候很疑惑,有時候又沾沾自喜。看著學習上不優秀的兒子,缺忽略了他身上很多的閃光點:他陽光,他自信,他對未來充滿自信,也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待人處事從容文雅,他生活上不用你操心,還會倒過來勸解你、安慰你,他堅持自己的愛好,在音樂上有天賦、肯努力……呵呵,一個健康的孩子,我為什麼僅僅因為他不適應應試教育而責備他?給自己一個信念:做像龍應臺一樣的母親!只想對兒子說,人生的路很長,你美好的人生剛剛開啟,讓我們慢慢地、美美地、堅強地一起走!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2

經朋友介紹,暑假裡讀了一本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看完後感覺受益匪淺,心裡多了一份淡然,恬靜。

對於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的我說,有許多感同身受的地方。剛成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感覺有些措手不及,一邊悉心照顧小的孩子,一邊還得悄悄揣摩大孩子的心思。看完後發現作者處理得很好,她用那顆溫暖的心讓安安和飛飛都健康的成長,這是需要一種魅力和細膩的,有母性的博大與光輝。她展示了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是身體走向成熟的記錄,也是心靈漸漸豐滿的日記。書中到處洋溢的是作為兩個孩子母親的愛,這種愛是需要我不斷學習和不斷練習的。它帶給我的不僅是感動更是愛的傳播!

作者沒有像一般人那樣,狹義地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續,而是把孩子看作和自己一樣的、來這個世界上看看的一個人,只是時間先後不一樣而已。她寫道:“媽媽必須做導遊,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而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得指出來,提醒她。”很簡單的一句話,卻撼動了我!她把母子間的關係看作是平等的、互助的,甚至孩子可能比母親懂得更多。孩子的淳樸,孩子的真實,孩子沒有被汙染的心靈,使得他們的眼睛更明亮,心底更純淨。在她的眼裡,孩子是我們成人的老師。我們走在歲月的路上,遺忘了許多美好的風景,忽略了許多美好的事物,是孩子以一顆純真的心,用一雙稚嫩的手,幫我們一一拾回。這樣,我們在人生的暮年,才得以返回童真。

很多的育兒書都告訴我們,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這樣那樣讓你無奈的事必須控制自己的情緒,但在面對孩子時,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個折扣。我們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認為他樣樣都不應該落後,我們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進步,卻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義上的.退步。看看我們的孩子,週末、暑假有補不完的課、上不完的興趣班,根本沒有時間自己休閒,根本沒有時間慢慢來。每個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總以為給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實上呢?我們的孩子並不快樂。孩子宛如植物,生長有個體之別,有時令之分,我們現在做的就是現代版的“拔苗助長”。其實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他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很多事情,不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我都會謹記:教育不是賽跑,人生更不是,我會多點耐心,多給孩子點時間,等待孩子的成長,孩子你慢慢來。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3

不止一次的品讀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每次翻開這本書時總感覺到裡面每一個字都是那麼的溫柔,充滿著濃濃的母一愛一,細細品讀彷彿能看到一灣潺一潺溪流從一個母親的心裡流一出來,情景美如畫卷。習慣於斜躺在床上手捧書本的我總會不自覺的嘴角上揚,為龍應臺的兩個孩子感到幸運,有一位多麼睿智,多麼慈一愛一的母親。

這本書的封面是:在一片落滿枯黃樹葉的路上,一個孩子正在低著頭,小心翼翼,又仔仔細細,似乎在尋找什麼,又似乎在思考什麼。這個年齡的孩子,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欲一望,他們研究著身邊的任何事物,包括他走的路和看見的路邊風景。而在當今這個處處高喊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年代,天下父母都在潛意識裡把自己對生活的期許都強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們更優秀,更強大,更乖一巧……卻忘記了,孩子的一切進步都是有時間規律的。更重要的'是,忘記了孩子的生命旅途,孩子才是自己的主人。選擇一張這樣的圖片作為封面,我想這應該是在提醒我們應該給孩子們預留一個屬於他們思索的時間和空間吧。

記得第一次讀這本書時,當我僅僅讀完卷首語,我就被那句“我,坐在斜一陽一淺照的石階上,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這個孩子從從容容地把那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所深深震撼。龍應臺願意用一輩子的時間等一個五歲的孩子紮好一個蝴蝶結。捫心自問,我有她那樣用一生去等的耐心與勇氣嗎?哪怕是用一天的時間去等待孩子做完一道我自認為簡單的數學題?當孩子有興趣和信心做好的事情,如果我們還去中途干擾或自作聰明的指導,會不會阻礙他們對事務的原本認知?打擊他們的自信心?泯滅他們的創造能力呢?一個又一個疑問,讓我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我想龍應臺是對的,此時的我們,面對孩子的“執著”,不需要焦躁,不需要催促,更不需要我們畫蛇添足的指導。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只有學會耐心等待,才能讓孩子有自我成長的能力。

書中的每個小故事,看似那麼的平凡,無一例外的沒有跌宕的情節,沒有峰迴路轉的曲折,但卻無一例外的可以震撼讀者的心。當龍應臺接到超市電話,說鄰居家的孩子偷糖果時,現實中的我們能和書上所寫的一樣處理這件事情嗎?能原諒孩子嗎?當日記《一隻老鼠》中的情節在現實中出現時,我們也能和龍應臺一樣在知道孩子的訴求時與孩子平等對話嗎?印象最深的是《觸電的小牛》,現實中的我們也能苦口婆心的對孩子說教嗎?也許更多的是嚴厲的指責,換來的卻是孩子更大的叛逆心理,摧一殘了自己,也傷害了孩子。

品一本好書如同品一杯香茗,次數越多,味道雖淡,香味卻縈繞不散。《孩子你慢慢來》是值得多次品讀的。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4

“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這是我從《孩子你慢慢來》的封面上摘抄下來的。

這本書裡講的是一個母親和兩個孩子的故事。這個母親很溫柔很有耐心,就算孩子犯了錯,她也不打不罵,只是跟孩子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讓他們明白這個道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向別人道歉。

長長的路,需要我們慢慢的走。萬物生長都有一定的`規律,可是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環境下,人們對人生的態度也顯得越來越急躁。現在很多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不想讓我們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就給我們報各種興趣班、補習班。殊不知這種拔苗助長的教育,並不能讓我們成長得更快,反而毀了我們的天真爛漫。

而書中的母親,教育孩子不論做什麼事情不管結果怎樣,只要盡力就行了。有的時候還可以讓孩子邊玩邊學。

我希望以後我們的父母可以多想想孩子的感受,給他們一點自己的空間。

孩子你慢慢來讀後感15

首先,看了本書後我意識到到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並且小孩子思考問題的方式,可能跟我們成年人不太一樣。在教育過程中,為了避免出現尷尬,就不能只從我們的主觀願望出發,應該多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其次,小孩子與生俱來,對外界新奇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就會問一些奇怪或讓你驚奇的問題。比如昨天在做完一篇有關近視眼鏡與老花眼睛的文章後,一個學生跑來問我,為什麼我不用戴近視眼鏡或老花眼鏡呢。但要把這個問題解釋清楚並不簡單,這涉及到許多科學知識,以她現在的年紀也並不能理解。但她已經開始深層次思考問題了,這一點很好,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這種質疑能力。最後,我感悟到老師要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當一個合格的傾聽者,能心平氣和地與學生談話,不新增任何的主觀色彩。雖已認識到這些的重要性,但要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只能慢慢努力,朝這個方向靠近。

讓學生自己獨立嘗試著去完成一件事,這個出發點很好。能很好地鍛鍊學生的能力。事實上,只有學生自己做過或主動嘗試的事情,才能讓他們即喜歡,又印象深刻。往往老師逼著做的事情讓學生很反感,效率也低下。對於一些事情可以讓學生慢慢來。但不可能允許任何事都可以慢慢來。就像學習,尤其到了複習階段,你慢了一步,就與別人有了差距,若你不及時追趕,這個差距只會越來越大。老師也只能幫助他加快速度追趕別人,而不是對他說不要著急,可以慢慢來。就算老師不急,家長也會十分著急,我們的孩子怎麼那麼慢呀,怎麼辦才好。

這是現在制度下的必然,我們也無力改變。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學習忙碌的學習之外,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給學生的童年留下不一樣的色彩。

現在一上國小就開始了正規學校式的教學。跟我小時候相比,現在學生的課業負擔重了許多。雖然年年在喊減負減負。若頭上的考試棒仍在,若要各種各樣的考核。老師不會輕鬆,學生更不會輕鬆。可想而知當現在的學生有多累。我們這裡的學生還算是幸福的,放學後除了完成了適量的家庭作業後,就可以走家穿巷,去其他小朋友家串門,或一起去野外瘋狂。

現在教語文,真為學生感到辛苦,每天要識記那麼多的新字詞。基礎好的還能跟上,基礎稍差點就會掉隊,這樣的要求下,能讓學生慢慢來嗎。在教拼音時,教學時間只有一個多月,由於學生對拼音的接受程度有快慢,並不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讓學生都牢固掌握。在沒有讓學生喘息後,就開始大量的識字,這是在向學生灌輸,而不是讓學生自己主動獲取。我認為只要牢牢讓學生掌握好拼音,再教會學生字典的使用方法。學生自己就有能力獲取、積累識字。我想學生主動去獲取遠比教師灌輸好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