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讀後感5.73K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裡有了一些心得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正面管教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1

歌德曾經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

的確,書就像指向標,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初次接觸這本書,是源於女兒班主任老師和我溝通孩子學習習慣的事情,老師便推薦這本書給我閱讀。《正面管教》由美國簡.尼爾森編著。它讓數百萬孩子、父母和老師受益終生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已成為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即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父母要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合作以及責任感,並學會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書中還列舉了大量的家長管教孩子的例子,使我開始反思自己對兩個孩子的管教方式。作為父母的我們,經常會因為孩子多次犯同樣的錯誤而生氣、發火。然後給予更多的說教、苛責、呵斥,而不是讓他們從自己的錯誤中體驗後果。讀完這本書後,我認為正面管教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來做。

第一、父母的行動大於說教。

父母首先得弄明白,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應該做的事情又該怎麼去做?而不是絮絮叨叨地說一通。也就是,“說1000遍還不如做一遍”的道理。其實嘮叨、催促、是非常無力感的,往往消耗家長自身的耐性。父母要用正確得當的行為去影響孩子,並長期堅持不懈。

第二、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書中提到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活動中來,並同父母一起制定家庭事務的規則。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這可以讓孩子發現家庭生活中的問題,並執行規則、以及解決問題,以此激發孩子參與其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後果。

德雷克斯說:“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鼓勵,會讓孩子覺得父母是認可他們的,然後再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宿感和價值感。

第三、和善而堅定

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態度,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且體會到父母是接受他們的感受。堅定的意義在於父母對原則、規則的堅持。

通過這本書,我瞭解到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應該要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管教孩子,並且建立良好的溝通、合作的親子關係。我要去踐行《正面管教》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更自信環境中健康成長。

今年暑假,有幸拜讀了[美]簡·尼爾森著的《正面管教》,對我的班級管理工作幫了不少忙,加上前幾天學校發放《班主任》中的《“贏了”學生,“輸了”教育》中也提到了《正面管教》一書,由此我決定寫些東西來梳理一下這本書對我的改變。

記得《孩子,把你的手給我》這樣說:我們不但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愛孩子。就好比我是一名外科醫生,拿著手術刀,誠懇地告訴我的病人:“我非常願意幫助您,儘管我沒到什麼技術,但是我充滿愛心!來吧,請相信我!”如果您是這位病人,您一定神色大變,從手術檯上跳下來就逃走了。其實做教師,包括做媽媽也是這樣,我們不僅有愛,更要懂得愛的技巧來正面地愛我們的孩子們,不過它最觸動人心的地方,是它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為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蘊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也包括我們自己)的錯誤行為背後的資訊,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理解得越深刻,就會做得越自然,越“本能”,越徹底。這也在告訴我在班級管理中要找到支點。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整個地球,我想這個支點也可以撬動班級裡問題學生的壞習慣。

多少年來,我也在苦心尋找這個支點,終於在《正面管教》中我找到了,他就是健康的自尊,它是孩子培養出“我能行”的資訊的基礎,若孩子們總是由別人告訴他們去做什麼,而沒有自己受尊重地參與解決問題的體驗,從而聯絡父母希望他們擁有的技能時,他們就無法發展那些有助於感到自己能行的技能。當我們能以尊重和尊嚴對待孩子,並教給孩子為了形成好品格而應該掌握的有價值的人生技能時,他們就會在世界上傳播和平,這也正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裡的和諧不謀而合。

作為班主任,我個人的感覺是不僅要傳授孩子們知識,更重要是要給孩子們健康的自尊,培養孩子們健全的人格。每個班裡都會有一些小魔頭,他們身上的一些不良行為,經常會讓我們捶胸頓足,他們其中也不乏有故意和我們作對,捉弄我們的孩子,但退一萬步講,他們是孩子,我們為什麼要和他們計較、較真呢?我們能做的就是盡我們所能,在不傷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幫助他們與不良行為作鬥爭,而不是和不良行為來一起打敗我們的孩子們,有事一些簡單粗暴的行為可能會起一時作用,但從長遠的影響來看,卻沒能幫助我們的孩子們改掉不良行為。

最後,教育不僅需要愛心,更需要機智!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2

來家有學童版之前,有人向我推薦過《正面管教》一書,我沒有看但很認同這個觀點。今天我依然沒有看,但是想寫個讀後感,因為我認為此書精華就在“正面”一詞。

節前,我回復了一張兒童問題貼,當時就在想,這壇上多人推薦了《正面管教》一書多次,為什麼這個“正面”做得如此不到位?於是想借借他山之石。搜了一下關於這本書的帖子,卻明白了我初來此壇時面臨的狀況。

就如同社會不公平問題的現象總結,我們很容易得到一個觀點:平等意識不到位。但是如何做到平等,卻手把手教不了,因為人多元。同理,正面管教意識也是一種認識,但是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一書中的事例和行為指南,首先應該是幫助家長們去理解什麼叫“正面”,而不是一種教條的.行為結論灌輸。舉個例:小時候背“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可不是為了“天”只能對“地”,“雨”只能對“風”。否則,人的創造性和能動性,就在這種唯一正確中給教沒了。所以,我不看書的內容,也可以寫自己對正面管教的理解,因為現實家庭情況可以不同,但“正面”的原則相同。

《正面管教》這本書在進入中國後,還出現了一問題,國內營銷活動給這本書加上了不實之詞。比如:“正面管教講述的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對於那些愛心無比,現實中又因為管教孩子而無比心痛的父母親來說,這可是最好的廣告詞,但僅是廣告詞而已。豎立規則和界限,如果語言文字就可以了,還要監獄幹嘛?記得以前某偶像電視劇中有句臺詞“道歉有用,還要警察幹嘛?”,說得正是這個道理。

這樣的廣告詞,對於營銷父母們去學習學習“正面管教”是雙贏,但是對於教條思維的大腦來說,也伴隨著,世上有無負面管教作用(神仙手段)的虛妄認識。這不是該書應有的東西。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3

經一個朋友的介紹,知道了正面管教,最初的瞭解並不多,只知道“和善與堅定”。我理解的和善是態度溫和,堅定是不妥協,不溺愛。

後來買了三本書分別是《正面管教》《十幾歲孩子的正面管教》《教室裡的正面管教》,--年5月22日至25日,又在--參加了王--老師的“解密青春期養育家長講師班”,收穫頗豐。知道了正面管教的家長課堂,是一種體驗式課堂,它通過講師帶領,小組討論,角色扮演,頭腦風暴等各種形式學習更好的溝通方法,練習更實用的溝通語言,開啟孩子的心門,從容相處,輕鬆陪伴,享受每一段與孩子共度的美好時光。

通過學習,我知道了面對青春期孩子的成長與變化,父母其實可以更淡定些,青春期只是每個人人生必經的一個階段,孩子的叛逆是正常的發育過程,既然是正常,就無法避免;既然是過程,就會過去。青春期的孩子其實是在尋找存在感,價值感,認同感,找到了就是個性化的完成,有的人的青春期可能十來歲開始,有的人沒準四十多歲才開始,有的人終其一生都沒能完成個性化,找不到自己。在尋找自己的路途上,孩子們會以各種方式掙脫父母的束縛,控制,試探自己的能力,甚至與父母奪權,爭鬥,衝突。

特別喜歡正面管教的理念中,把青春期的孩子叫做駕駛員,父母叫做副駕駛,這個說法很形象,孩子終究是自己人生的掌控者,駕駛著自己的人生飛機,飛向更遙遠更廣闊的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父母給予愛、關注、指導,需要父母聆聽、鼓勵、贊同,不需要的是父母的代替,包辦。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說法:中國式家庭=缺失的父親+焦慮的母親+失控的孩子。這個說法我認為很準確,中國的許多家庭,丈夫成了家庭中的隱形人,母親把情感寄託在孩子身上。但孤軍奮戰的女人會難以避免地陷入孤獨感和不安全感中,又會不自覺的把家轉化為她痛苦的工作場所,用讓人窒息的愛和焦慮將孩子裹挾,造成孩子和媽媽之間的過度依賴。成為媽媽“替代丈夫”的孩子會過早的承擔起成人的角色,家裡會出現小大人,心裡未被成長的部分被嚴密的包裹,以其他各種身心疾病來表現;或者孩子會“永遠做媽媽的'好孩子”而進入那種拒絕成長,依賴性強的狀態,沒辦法探索社會,融入社會。

想來這是一個很可怕的後果,這種家庭模式帶來的不是孩子身心愉快的健康成長,而是各種問題的接踵而至。而正面管教的家庭會議就是一個家庭成員充分參與,增進彼此瞭解,增進彼此感情的相當有效的教育策略。在家庭會議中,開場白是家庭成員相互感謝,當每個人由衷的說出感謝之詞時,聽者心裡是滿滿的感動,我們中國人過於含蓄,不善於表達情感,使得許多時候我們彼此間缺乏緊密的聯結,而這是一種讓家人緊密聯結的很好的方式。家庭會議可以解決一個問題,也可以討論家庭成員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在家庭會議中大家處於平等、相互尊重的關係中,利於父母與孩子平心靜氣地解決問題或者親密無間地共度時光。

現在我對“和善與堅定”的理解更深一層了,我認為“和善”是說一個人如同和煦的春風給他人的心田帶來溫暖與舒適,能夠理解和接納對方,能夠有“在錯誤中學習”的豁達,能夠有“靜等花開”的耐心;“堅定”是說一個人如同深沉的大山給他人可靠的支援和幫助,是執著於愛的教育,相信每個人都會成長,是能夠有改變自己的勇氣,相信自己有無窮的正能量。我之所以用“他人”而不是用“家人”是因為我覺得“和善與堅定”不僅可以用於家庭教育中,還可以用於我們的工作與生活中。正面管教的家長課堂不僅讓家長學會養育孩子,同時可以讓家長獲得成長。是的,不僅孩子在成長,我們也在成長,反思過去,不僅我們教育方式有許多不妥之處,而且我們與他人交往的方式也存在問題,所以,學習正面管教,是學習怎麼成長和怎麼幫助孩子成長,這是我喜歡和願意做的事。

我很榮幸加入到這個事業中來,傳遞正能量,做功德無量的事。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4

吉大附中力旺實驗國小的家校合作,開啟了我與孩子真正意義上的心靈溝通,以往的親子閱讀都是陪伴他讀繪本故事,真正的用理論指導自己參與孩子的人生這還是第一次。

《歸屬幸福論》是我的同事和朋友楊洪興老師所著,偶然一次的交談中,我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物質的豐盈並不能帶給孩子滿足,精神的充實也難以產生幸福感,這種感覺不論是大學生還是國小生都有體現,這是為什麼呢?楊老師的回答給了我答案:人的幸福,不是人物質或精神需求的滿足,而是人需要具備的改變世界的能力。這和我們所選擇的力旺教育理念不謀而合,我由衷的慶幸。

書中向我們傳遞了幸福是人畢生的追求,我們用感通感知幸福的真諦;用關係編織幸福的圓滿;用藝術構築幸福的環境,用歸屬標誌幸福的實現;用生命使幸福永恆。

結合這一年陪伴孩子的過程,我感觸很多,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一、從微小生活中發現幸福快樂的能力。

俞敏洪在《奇葩大會》上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認為:人這一輩子最重要的是,看他有沒有在日常生活中獲得快樂和幸福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再去看所謂的“偉大志向”能不能讓他更加快樂和幸福。這也是我陪孩子這一年中不斷學習到的,這一年,我從“口耳相傳”的教育觀到理論學習的過渡,首先感謝的就是在家長課堂中聆聽陳默老師的“不做焦慮的國小生家長”,從此我就不放過校家合作中的任何一個和教育相關的資訊,從中受益良多。從每天睡前的快樂分享,到班級優化大師中的表揚優點,都默默的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快樂幸福源泉,也讓我深思快樂幸福其實很簡單。

二、心無旁騖,培養快樂的.學習能力。

這個道理我們都懂,但做起來太難,沒有任何一個有責任心的家長能逃開這個魔咒。這裡我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的20xx年考生大學聯考成績分佈公佈後,盲校學生王蘊與本地大學聯考分僅差3分,孩子和家長都很淡定的說:“他們從不考慮排名、比較、不問分數,只想著每天比昨天的自己更進步一點,學習是一生的事情,國小、國中、大學只是學習的一個階段。”誠然,不是每個家庭都有這樣的心境,但我們還是要多改變一下自己,學會尊重和幫助孩子從內心去熱愛學習,探索知識。孩子的世界很清澈,會為了自己的理想去慢慢改變,在上學期老師給孩子們放映《中國機長》影片,至今我的孩子還在迷戀劉傳健機長,併為此查詢資料、鍛鍊身體,保護視力等,對他而言,這些努力是實現理想的幸福的事情。

三、不忘初心,守住家長的心理底線。

寫到這裡想起了孩子小時候自己的願望:希望他健康快樂。那時候的願望簡單而純粹,只有對孩子深深地愛,不為他識多少字,會多少知識,只希望他健康快樂,慢慢走著可能忘了這份初心,時時反思,也使我們尋回了初心,依舊願他健康快樂。每次講起,都和他說:“我愛你,你是我的!”孩子對父母的愛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這份緣純淨悠遠。

幸福的追求,不是需求的實現,而是生命狀態的釋放與形成。世界上有兩種花,一種花能結果,一種花不能結果。人也像花一樣,有一種人結果,成就一番事業;而有一種人不能結果,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但普通人只要有健康的性格與心態,氣質可嘉,照樣可以像玫瑰和鬱金香一樣得到人們的欣賞和喜愛,使世界充滿陽光和快樂,影響萬物的幸福。願我們和孩子們相互陪伴,堅守幸福。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5

近段時間讀了《正面管教》這本書,也看了鄧老師寫的讀書心得,當時很是心動,很認同書中提出的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的理念,認為與我的組織上課理念很是接近,但系統、完善、深刻的太多了。後來由於上班期間太忙,一直沒能有時間仔細讀這本書。後來,我迫不及待地買來這本書,仔細研讀了一個多月,一邊讀,一邊勾劃,一邊回顧和反思,記錄自己的感悟。感覺自己以前的認識真是太膚淺了,此次閱讀,對於正面管教有了一個更深刻、更全面的認識,現將我這段時間的學習體會整理下來。

《正面管教》這本書出自美國教育學博士、心理學家簡·尼爾森博士,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書中反覆強調: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並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以及為什麼這樣做背後深層的原因。書中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為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蘊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後的資訊,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

成年人對孩子的引領和指導是很重要的,但是孩子應該得到同等的尊嚴和尊重;他們也應該有機會在和善而堅定而不是責難、羞辱和痛苦的氛圍中發展自己所需要的人生技能。我們常常剝奪孩子以負責任的方式作出貢獻來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機會,然後卻反過來埋怨孩子,嫌他們沒有責任感。這也正是我們的現狀,我們大人制定了規則而不是由孩子們討論制定卻要求孩子們必須遵守,否則就要受到懲罰,而且是以“我愛你,我這是為你好”的名義。我們嘴裡說著愛,卻面目猙獰,怪不得孩子們疑惑,反叛。我們必須明白,給孩子們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上進心,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書中幾次提到這樣兩句話:“我們究竟哪裡得到這麼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若想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讓他感覺更糟?”“孩子們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得更好。”我很受觸動。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勸阻不起作用時,我一向認為“做錯了就應該受到懲罰”,懲罰會促使孩子做得更好併成為更好的人。我像很多人一樣被懲罰的當時效果所愚弄,同時疑惑著孩子們為什麼“不長記性”。

正面管教不以任何責難、羞辱、或痛苦(肉體上的或精神上的)作為激勵手段,它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合為一體,並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人生技能。對比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特別是對管教子女方面,我很慚愧,我所採用的教育管理方法,並不都能滿足這些標準。很多時候我作為一名家長,幫孩子報興趣班也沒有考慮到孩子喜不喜歡就幫他報了,常常強迫他做一些他不喜歡做的事情。

尼爾森告誡我們,我們言行背後的.感覺比我們做了什麼或說了什麼更重要,我們做了什麼永遠不如我們怎麼做的更重要。如果我們能時刻問自己,“我這樣做是在給予孩子力量,還是在挫傷他們?”我們在對待孩子時就會更有效。怎樣對待孩子的不良行為?德雷克斯強調鼓勵,並且認為這是大人在幫助孩子時應該學會的最重要的技能。他說過多次:“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尼爾森認為,通過鼓勵來幫助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這確實是不容易做到的事。鼓勵不是讚揚,鼓勵是給孩子機會,讓他們培養“我有能力,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生在和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該怎麼迴應”的感知力。鼓勵是教給孩子們在日常生活和人際關係中所必需的人生技能和社會責任感。鼓勵可以是簡單到一個幫助孩子感覺好起來從而做得更好的擁抱。

我很遺憾到現在才看到這本書,才瞭解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心底無私,天下寬。我的孩子們都在慢慢長大,如果早些瞭解,我們的親子關係可能會更好,我們的相處可能會更快樂。所幸,我發現書中所提到的一些原則和方法可以繼續運用於我們的生活或工作中,比如積極的暫停、相互尊重等,遇見另一個自己,我相信我的工作和生活會因之更和諧。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6

《正面管教》是我買的很早的一本書,真正讀起來,是上家長課程之後。原來看了個頭,沒有仔細看完過,沒有真正理解,真正學習以後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以前也總是拿給老公看,老公工作也很忙,也沒有時間真正去看。我們就沒有真正瞭解《正面管教》,當然也不知道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我們一直在關注孩子的行為,糾正孩子的行為。這樣孩子也是越來越在被管制下生活,身心並不舒服,大人也不舒服,經常爭吵。我也總是會看到老公“不對”的行為,孩子“不對”的行為,大聲吆喝是常有的事情。因為這種焦慮,家庭氣氛總是不和諧,也錯過了很多美好的事情。

自從學習了《正面管教》,我首先認識到了大腦蓋子的理論,這使我放鬆不少,至少知道我是正常人,不是素質不好,脾氣不好。我也明白了:當我一次次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老公的“錯誤行為”時,我是多麼的無知。也明白了,因為老公的低堅定高溫和,我就更加的高堅定低溫和;因為我的高堅定低溫和,老公就更加的低堅定高溫和。這就是相反相吸效應吧。孩子也無法去體驗到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沒有了心靈紐帶,家庭就沒辦法和諧快樂。這也是不能長期有效的辦法。孩子在這樣的家庭氣氛中也無法發展出有價值的社會和生活技能。

在這樣的覺悟為前提,我開始了我的正面管教之旅,這個過程沒有壓力,只有不斷的覺察、糾正、改變、接納和共同解決問題。有種我終於找到組織的感覺。以前因為長輩的無數的指責,鄰居的非議產生的情緒的負積累,在慢慢地被融化。我慢慢地在老公和孩子面前變得不再那麼“冷酷無情”,老公也變得愛溝通了。我們能為孩子教育的一些問題達成共識了,改變了之前的相反相吸的狀況。這讓我很開心,很欣慰。我還學習到: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我會努力讓每次犯過錯誤後儘量不去白犯,不了了之,我會思考正確的方式,並且和孩子和老公有個心平氣和的互動、溝通、解決問題的過程。這讓我看到了家庭生活的方向,增強了我的.信心,以前犯錯誤後的無盡的內疚、挫敗感蕩然無存。是啊!錯誤:多麼好的學習機會啊!!

讀到出生順序重要性時,我真正瞭解了我的兒子,他的感受,他的地位,他的處境。當他在自己在家獨一無二的寶座上被妹妹替代時,我並沒有持久地去關注兒子,當時反而是一直在糾正他的錯誤行為。當時我兒子拿遙控器的天線差點闖到鄰居寶貝女兒的眼睛時,看到鄰居那種憤怒的指責,我的壓力太大了,當時帶孩子去道歉,孩子都不知道道歉是何物了,根本就沒有一點內疚的感覺,我說的話也聽不進去,就是一種木然,失去了認同感、歸屬感和價值感的兒子,(當他做錯或者不小心做錯事情的時候,得到了鼓勵或者是沒有及時的引導,他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就像傻了一樣。我當時也根本不知道,也沒有這方面的知識,沒有覺察到他的信念。現在我不再拿他和他妹妹比較,和別的哥哥比較。認識到了我對他情感的迴應是那麼的少,甚至都很少給他擁抱,因為忙於照顧妹妹,又沒人幫助,我甚至很少去撫觸到他的面板。所以能感覺到他有一點面板飢渴的感覺,並不嚴重,我也在不斷得學著天天和他親密擁抱、撫觸。

當侯老師告訴我們告誡的話語,要兩個孩子都一樣說的時候,我覺察到了我自己的錯誤:妹妹一哭就讓哥哥讓著她,這樣的做法不僅傷害了哥哥,也傷害了妹妹。當我兩個都一樣要求時,哥哥馬上就能表現出對妹妹的照顧。妹妹也慢慢懂得了哭不是法寶,也要謙讓哥哥。

當我看到這段話:孩子的不良行為背後有其錯誤觀念和行為目的,但孩子意識不到,那是隱藏的“密碼”。大人們要識別出這些不良行為背後的錯誤目的,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改變不良行為、、、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最需要愛的孩子。我知道了我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而不是指責。“正面管教”非常明確地分為四類對錯誤目的和觀念的有效鼓勵方式:尋求過度關注、尋求權利、報復、自暴自棄。讓家長們有據可依,有方法指導,拿來就用。反覆努力實踐。當孩子出現表現時,我會對照著去做。

“邏輯後果”這一章讓我徹底看清楚了什麼是有益的,什麼是有害的。我身邊發生的邏輯後果的傷害太多了:女兒幼兒園一起去郊遊,孩子同學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因為隨便丟了一個奶袋在地上,爸爸讓撿起來,孩子不撿,爸爸說“你不撿起來我就不要你了”孩子大哭。我當時就明白了那個男孩為什麼動不動就哭。但是當時我還沒學習到“邏輯後果”,只知道在心裡指責行為。學習到一切都好解釋了。於是我認識了、記下了“自然後果”這個超級正能量的詞語。邏輯後果只有在運用得當、正確情況下,才能讓孩子從中學習到有意的東西,它不能成為偽裝的“懲罰”,而自然後果在運用恰當的情況下,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孩子和大人都還有一個訓練的過程吧。

“關注於解決問題”關注的是教給孩子要做什麼,關注問題的解決。孩子是整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沒有指責,只有通過啟發式問句、積極地“暫停”等方法把問題提出來,一起想辦法解決,一個嘗試改正的過程,沒有權威,大人對小孩的吆喝,小孩必須服從。這個過程大大鍛鍊了孩子和媽媽爸爸的合作能力。增進親情,理解別人,為他將來的婚姻生活奠定基礎。

“有效地運用鼓勵”: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但是,要對一個正在做出不當行為的孩子進行鼓勵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況且許多成人不知道什麼是鼓勵……這節課是我們家要一直修煉的。被鼓勵長大的孩子肯定會比較自信,不會老找別人的缺點。如果一個孩子父母給他的批評過多,不去鼓勵,他對身邊的人也會只挑毛病,很難看到別人好的地方,和別人合作起來,玩起來就會比較困難。如果能先找出孩子的閃光的地方,誇獎孩子,再指出行為上不當的地方,孩子會容易接受吧。我認為如果運用好了鼓勵,親子關係就成功了大半。在解決任何問題前,相互尊重是前提。孩子的行為是孩子自己的,家長不能想當然的想著讓孩子怎樣怎樣。我們不能讓孩子變成見任何人都必須打招呼的禮貌孩子,也不能讓孩子變成永遠不動手的文明孩子,孩子的合作就像大人談戀愛一樣是不能強求的。是通過和媽媽、爸爸、周圍親戚、學校裡的小朋友的互動中發展出來。所以要想讓自己孩子人緣好、禮貌友愛等等,我們就要牢記著眼於優點去鼓勵孩子,將不良行為轉向積極的方面:如果孩子打人,我們可以爭取抱抱;如果孩子之間打鬧不可開交,我們可以引導一起玩一個遊戲。有時候下定義也很管用的,先告訴孩子“你是好孩子,”“你是有禮貌的孩子”會比一味的指責管用。我知道這個方面我還有很多的功課學習,很多的功課去做。繼續努力!

“家庭會議”:在沒學習這一章時,我們家也開過一次家庭會議,大家都沒目的,也不懂怎麼進行。最後在爸爸的嬉笑和媽媽的指責中結束。我們開之前沒有共識,爸爸沒有真正要說的話,媽媽一直記著孩子闖馬路的事情,很嚴厲地指責孩子。現在有了指導,真得覺得“家庭會議”就是“美好時光”!尤其是規定20分鐘左右的時間,讓每個人都不厭倦,效率很高。感謝環節會讓每個家庭成員都感覺很開心,很受重視,簡單利落的解決家庭生活的一個“小事情”,讓每個人都沒有壓力,不指責,只是每個人都想辦法。歐耶!太棒了!謝謝家庭會議讓我們聯絡更加緊密!還有好吃的好喝的,再來個小小的遊戲,原來表達愛可以這麼簡單,又不做作,沒有壓力。我會試著拿“安全過馬路”為一個主題,來開一個“正面管教的家庭會議”的。

綜合應用給我很多實際的、具體的指導:避免早晨的麻煩、情緒的撤出、避免就寢時的爭鬥、不介入孩子們之間的爭端、無言的訊號等等。決定自己要做什麼,而不是讓孩子做什麼。這都太實用啦!切實可行的方法。

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標,是要讓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中體驗到更多的歡樂、和諧、合作、分擔責任、相互尊重和愛……

《正面管教》讓我真正看清楚了家庭生活的方向和目標,學會了切實可行的黃金法則。我會慢慢學會生活,幸福地生活。也希望更多的家庭能學習到《正面管教》課程,讓孩子和大人一起共同學習。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7

假期讀了《正面管教教師指南(A—Z)》一書,這本書主要分為了第一部分基礎和第二部分的解決方案。靠前部分,介紹的是正面管教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包括鼓勵、錯誤目的、獎勵和懲罰、和善而堅定、社會責任感、分派班級事務、積極的暫停、特別時光、班會等。第二部分,是教室裡常見的各種行為問題及其處理方法,如果在面臨問題時,可以有針對性地閱讀,立即解決這些難題。每個行為問題及其解決,基本都包括5個部分:

1、討論。就一個具體行為問題出現的情形及原因進行討論。

2、建議。依據正面管教的理論和原則,給出解決問題的建議。

3、提前計劃,預防未來的問題。著眼於如何預防問題的發生。

4、用班會解決問題。用班會解決相應問題的真實故事。

5、激發靈感的故事。用正面管教工具解決相關問題的真實故事。

總結起來就是從發現問題開始討論到解決再到總結的一個過程,其實剛開始看到書名裡的“管教”兩個字,明明是個中性詞,但我看著有一種說不出道不明的奇怪感覺,似乎平時生活中很少直白的用到這個詞的原因麼,就是平時會說盡量去引導,去溝通,但管教來說被管理者好像從心理上會有一種牴觸情緒的樣子。看了本書後的感覺則是,這也許就是“正面管教”與“不正面管教”地區別吧,就是在行動上語言上的一些小小的差別可能就會造成很大差異的結果。其實對於教學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或者對學生進行一些要求或者建議時,不,拋開學生,就算是成年人有時候對於他人的一些建議,如果方法方式等原因不恰當也會本能的拒絕,比如說也就是說有人下棋一時不知道怎麼決定,邊上有另一個人非要說這麼下就輸了,有很多人他不會聽,然後可能想明白了要輸也不會改變主意,事實上人有時候就是這麼不理智,更何況面對一群青春期的學生。所以面對問題一定要正面的去管教。

一、感受比較深的就是鼓勵與自尊,看了書我覺得可以更多的關注是在進步這一點上,並在這一點上讓學生有歸屬感,讓他們維持自己的自尊,而不是一種需要他人認可來維繫的自尊。這樣他們才有動力,也有出於自己做出的選擇。

二、溝通與尊重,堅定而和善,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才能培養出學生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三、關注解決方案,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學會且也要教孩子把錯誤看成一個學習機會,下次遇到是不是能夠改正,學到了什麼,從而銘記。

總之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讀得淺顯,書中很多教育方法理解也十分不足,有錯誤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正面管教讀書心得體會3

這個假期學校讓讀一本書——《正面管教》,說實在的,看了這本書的目錄,讓我感覺這是一本講大道理的書。臨近開學了,為了完成任務,強制自己靜下心來看這本書,我卻發現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書的作者簡·尼爾森,是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加里福尼亞婚姻和家庭執業心理治療師,美國“正面管教協會”的創始人。她是七個孩子的母親,22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還有兩個孩子的曾祖母。她曾經擔任過十年的有關兒童發展的國小、大學心理諮詢教師,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眾多著名育兒及養育雜誌的顧問。

正面管教是一種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讓學生們參與專注的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讓孩子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使他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正面管教倡導既不懲罰也不嬌縱,棄二者之短而採其所長,既有驕縱的和善,亦有懲罰的堅定,而剔除了驕縱的無規矩和懲罰的過分嚴厲。

整體來說,正面管教就是一種鼓勵模式。以往教師在針對犯錯誤的學生時,往往採取嚴厲的訓斥,孩子表面上服從了,但實際上不服氣,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不良的師生關係。而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決問題,只有通過鼓勵,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讀完這本書,讓我對鼓勵和讚揚的.區別有了深刻的認識:讚揚針對的是做事的人,而鼓勵針對的是行為,讚揚是評價式的,鼓勵是自我指向的,讚揚長期的效果是讓孩子依賴於他人,而鼓勵能讓孩子自信。舉個例子,我的孩子從上一年級開始,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裡寫作業都磨磨蹭蹭的,我採取了各種的方式,比如說按照我要求的時間寫完作業的,給予金錢上的獎勵,或語言上的表揚,但是效果甚微。

以往我認為坐在孩子旁邊看孩子寫作業,陪伴孩子,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實際上,坐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寫作業,是在精神上給予孩子的一種鼓勵和支援。就比如練電子琴,在最初剛開始的時候,我都一般坐在她旁邊,鼓勵她,幫助她想辦法一起解決問題,克服困難。隨著孩子彈琴技能的增長,現在她有信心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我就放手讓她自己練習。鼓勵的方式有很多種,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老師要動腦筋、想辦法採取不同的鼓勵方式,來增強孩子的自信。

讀了《正面管教》這本書,我還有一個感受,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現在的孩子,無論是國小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被家長包辦代替的太多了,大人們事無鉅細的替孩子們打算,抹煞了孩子辦事能力,判斷能力,決策能力的提高的機會,也讓他們失去了對生活、對社會、對事情的熱情。就比如說,這個假期我的孩子參加了一個軍事拓展夏令營,她從來沒有離開過我,我很擔心她能不能適應這個夏令營生活,但孩子快樂自信、頑強的笑容告訴我孩子的潛力是巨大的。

通過這件事,我深刻的認同了這本書裡告訴我們的,尋找機會幫助孩子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學會放棄對孩子的控制,轉而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與孩子們共同努力,正面管教才會有效,或者說老師家長的管教才會有效。

這本書還告訴了我們一些溝通的技巧,其中有幾個我非常的贊同,比如說探詢,要用好奇心增進情感連線並改善溝通。和孩子一起探詢問題,既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在共同解決問題中增進了與孩子的情感,這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還有一點就是尊重,當你尊重孩子時,你會認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觀點,尊重會創造一種接納的氛圍,並鼓勵成長和有效溝通。在尊重這點上,我還需要改善,有的時候在與孩子或者學生溝通時語氣過於強硬。

我相信,讀了這本書,我會通過自己的改變,來改變孩子,改變他人。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8

《正面管教》由(美國)尼爾森編著,它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我將書看下來,認為在學習正面管教,使用正面管教工具得要從始至終堅持以下幾大原則:

一、和善而堅定的態度。

讓我認識到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主體的重要性,和善就是“尊重”,和善就是要父母以尊重的態度,用態度影響的行為和言語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並接受孩子的感受。堅定,就是父母對原則、規則的堅持,讓孩子感受到在養育的過程中不僅包含著對他的愛,還有原則的堅持。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孩子的自律和責任感。和善而堅定的態度是實施正面管教所有工具的基礎,父母要在不斷學習中首先做到改變自己。自己的改變,就會不知不覺中影響了家人和孩子,從中也就會看到了孩子和家人的改變。

二、讓孩子感覺自己是重要的。

是被當作平等的主體來對待,是被家庭中其他成員需要的。這樣孩子就不為了尋求家庭的歸屬感和自我價值感,而產生一些錯誤的行為,不會形成自卑的心理或因此而變得毫無責任心。父母可以與孩子約定一些手勢或動作來表達孩子的被關注需求。在關注過程中,父母需要鼓勵孩子的每一個進步的點,以便孩子在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中逐步培養出孩子的自信心。要做到這點,父母要多給自己心理暗示:相信孩子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並做正確的選擇。

三、孩子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那麼就要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事務上來,最好的就是要長期的組織家庭會議,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規則的制定、讓孩子發現家庭生活中的問題、讓孩子參與到父母和孩子在執行規則及解決問題的互相監督中來。家庭會議通過實踐下來,可以實行家庭成員輪流組織、主持會議,孩子的積極性顯得特別得高,由此激發孩子參與自我管教的主動性。

四、行大於言。

父母首先得弄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做的事又該怎麼去做?這些,孩子都用“心”在看著呢。父母只有弄清楚這些,還要注意到“說一千遍不及做一遍”的道理。曾有老師讓家長和她一起做一個動作:將右手以“OK”手勢放在下巴上,結果12位媽媽有10位都跟著Lily老師將手勢放在了臉上,因為老師是放在臉上的。這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我平時的嘮叨、催促、提醒浪費了多少言語這項功能,更讓我深信孩子沒有時間觀念、作業拖拉都是因為家長的行為在引領著孩子這麼做的,因此孩子自動忽略了我的嘮叨、催促、提醒。父母一定要切記自己“行為”的重要性,用正確的行為去影響孩子,並堅持不懈。

五、不允許懲罰孩子。

將孩子做錯事的情況轉變為幫助孩子學習如何以恰當的.方式處理問題並彌補錯誤,長此以往,培養並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作為父母的我們,兒時一直接受被懲罰式的教育,也習慣性地去懲罰孩子,要做到不懲罰孩子是多麼大的挑戰!但父母在掌握一些溝通技巧實踐下來,發現原來孩子做錯事後,家長只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與孩子一起解決問題,不懲罰是多麼令雙方都感到輕鬆的事兒。父母可以根據“矯正錯誤的三個R”,運用開放式的提問,和孩子一起討論他做錯事的後果,引導孩子從錯誤行為中找出問題發生的原因,思考自己如何解決問題以及行動方案,支援孩子彌補錯誤,引導孩子主動吸取此次的經驗,為孩子今後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進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打下基礎。

本書中一共介紹了27種基本工具,不管作為老師還是家長都很有必要好好讀讀。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9

早聽說《正面管教》這本書如何好,是簡·尼爾森的“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我帶著期盼從學校圖書室借閱翻看,一下就被吸引住了,通讀下來,果然讓我受益匪淺,真的是本好書!

合上書本,“和善而堅定”這五個字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裡,讓我印象深刻。書中說道:“在和善而堅定之中,把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給孩子。”“許多家長把和善而堅定看成了非此即彼的兩個詞。”“和善能抵消過於堅定所造成的反叛、抗拒、對自尊的挫傷等。堅定則能抵消過於和善所造成的嬌縱、操縱父母、被寵壞的小孩,對自尊的挫傷等。”其實,簡單說來,“和善”就是表達自己對孩子們的尊重,這樣可以“贏得”孩子,讓孩子得到尊嚴,獲得孩子心甘情願的合作,而“堅定”卻是讓我們尊重自己,並尊重當時情形的需要,減少“贏了”孩子而帶給孩子的傷害,讓孩子們學會自我約束。專斷的方式通常缺少了和善,驕縱的方式卻缺少了和善,和善和堅定才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雖已從教四年,但是對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還沒有更多的自我見解。回視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多做法離正面管教還有些差距。

我們班的三個孩子因為上課表現好,我上課的時候許諾獎勵給三個人每人一本作業本,可是,本還沒發到這三個孩子手裡,我就發現放在桌子上的作業本被撕了一半,我非常的生氣,問是誰幹的,沒人承認,最後還是有人說出了那個男孩的名字,我問那個男孩他才承認下來,我非常惱怒,要給他的爸爸打電話,那個男孩默默的掉著眼淚,抽噎著,這種無言的“抗議”讓我愣在那裡,班主任老師告訴我,這樣的孩子一定要通知家長,這又不是第一次了,這個男孩總是搗亂,上課也不認真聽。可是看著孩子因為哭泣良久而漲紅了的臉,讓我覺的很不忍心,很難過,卻也不知道該做些什麼。這個孩子無疑是一個活潑愛動的孩子,可是對於這樣的孩子該如何好好管教呢?

我想起了《正面管教》裡的`一句話: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後來我有意無意的關注這個男孩,發現他有的時候上課表現的特別積極,他對同學也特別的熱情,突然覺得以前總是關注他的不好表現,對他一通批評,甚至讓全班的學生笑話他,這是一件多麼傷人的事情!也許以後我可以多在他身上花費一些心思,對他有了更深的瞭解,給他更多的關愛。這樣反而能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呢?於是在以後的課堂上,我讓他擔任一些英語對話活動的主要角色,給他更多的機會讓他展示自己。當然前提條件是他必須遵守課堂紀律,並且努力的把課堂活動中的對話學會,融入角色表演。或許這樣的尊重讓他收穫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勇氣,在以後的課堂中,他總是努力的做好我佈置的每一項任務,每節課的內容總是倒背如流。他的改變讓我為之一振,也讓我明白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終身受益的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更好地成績!

教育孩子需要忍讓,需要智慧,需要耐心,更需要尊重。對待孩子的錯誤,我們不能一味的生氣,要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找出犯錯誤的原因至關重要。在教育犯錯誤的孩子時候,我們要有錯必改的原則,不能驕縱他們,不然會積少成多,錯上加錯。

在以後的教學之路上,我會先做好自己,並且以心平氣和的態度對待發生的事情,與孩子們彼此尊重,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換位思考,那麼我和孩子們的相處一定會充滿愛和快樂,促使我在教師道路上始終溫柔而堅定的走下去。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10

為什麼會注意到這本書呢?其實是我們班一位家長推薦的,作者是美國的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她是7個孩子的母親,22個孩子的奶奶和外祖母,還是2個孩子的曾祖母。她在書中提出:“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對於家長來說,這本書可以教會我們成為更加稱職的父母,對於老師來說,它可以教會我們成為更合格的老師。

其實在閱讀之前,我想當然的認為正面管教就是鼓勵教育,可是仔細閱讀了書裡的內容,就意識到自己的理解太膚淺了。這本書提出的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教育方法。而首先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和善與堅定並行”以及“贏得孩子”。與現在普遍執行的以獎勵和懲罰為基礎的管教方法有別,正面管教是一種基於問題解決的教育方式。孩子是隨時隨地都在變化的發展的社會人,他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特別是越大的孩子越想實現自己在班級中的價值,基於孩子這樣的`心理,整本書都貫穿了一種相互尊重和重在與生溝通的理念。

文章的第一章節是對鼓勵模式的具體解讀。正面管教是讓學生們主動參與,專注地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為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因此,我們在學風建設時,應建立學業成績及自我價值感和歸屬感兩條軌道,不能簡單地專注於學生的學業學習,而應從兩條軌道來實現全面發展。

而在這一章節中還有一個核心概念就是“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作者主要是想通過“三個信念”和“四項技能”,讓孩子在學校遭遇失敗時不會被羞辱,而是通過有機會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感覺到自己被賦予力量。三個信念和四項技能分別是……

其實看到這裡給我一個觸動非常深的地方就是在中國孩子的成長環境中,我們成人的固有思維起到了深刻的作用。從摔倒了怪地板、碰破了怨桌角等等雞毛蒜皮開始的教養心態,對孩子今後的成長影響至為深遠。當班裡的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我們往往聽到的是。“這不賴我呀!”“這不是我乾的!”“為什麼就衝著我來?”“為什麼倒黴的總是我?”卸責、推諉、冷血、怨恨……

一系列負面情緒悄然滋生。“我”是對的,“我”是無辜的,犯錯的、擔責的一定是別人。在大學裡,舍友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毒害自己的舍友、在單位裡,呆不下去一定是別人故意為難、好不容易創個業吧,合夥人之間互相埋怨,最終分崩離析。這本書明確地提出這個概念,我認為是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的,起碼,對當下的中國教育而言。

除此之外,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其精髓所在的就是書中呈現的兩張表格:一是“人類行為的兩種對立學派”,這張表格從七個方面的對比關係(誰創立了這個理論、依據這個理論是什麼在激勵人們的行為、我們在什麼情況下對別人行為能產生最大影響、成年人最有力的工具是什麼、對不當行為的反應是什麼、對危險和破壞行為的反應是什麼、學生如何才能學得最好)呈現了“在美國的學校中佔比主導地位的傳統方法”和“正面管教(專注於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區別;

一是行為不良的孩子的“錯誤目的表”,從孩子的錯誤目的——“尋求過度關注、尋求權力、報復、自暴自棄”中,提出——“如果父母或老師的感覺是、而且想採取的行動是、如果孩子的迴應是、孩子行為背後的信念是、密碼資訊、父母或老師主動的賦予孩子力量的迴應包括等詳細內容。

這兩張表格的呈現,從本質上闡述了正面管教的理論基礎,與我們慣用的行為主義的教育方法(刺激——反應)不同,正面管教是基於人本主義的理論,相信人自身所具備的主動、積極的精神與力量。

最後想說的是,書中提出的“改變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用孩子學騎自行車的比喻來闡述這一過程,著實是精妙的比喻,那麼學習必有收穫,收穫要出自於實踐,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也會嘗試著運用作者介紹的方法與孩子們進行溝通,希望和孩子們共同進步吧。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11

這個暑假,很有幸拜讀了“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正面管教》。“和善而堅定”這五個字是我讀完《正面管教》這本書之後,在我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幾個字。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就是,作者用平時的語言講解他的觀點,通過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並且還給讀者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說的“正面管教工具”。對於家長來說,這本書可以教會他們成為更加稱職的父母,對於教師來說,它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成為更加合格的老師。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是我作為一個青年教師不斷回顧和反思的過程。封面正中的三行紅字,“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這一問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為它問出了無數家長和老師的心聲。雖然我走上教學崗位才短短兩年的時間,作為老師幾乎每天都要跟學生相處。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如何有效處理常常是困擾我的問題。若是處罰過嚴,肯定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若是不處罰,或懲罰不力,學生又會認為老師是在嬌縱犯錯誤的學生。這本書提出了“正面管教”這樣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方法,讓我產生了深深的疑問,這樣的方法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方法,對孩子來說是否真的有效呢?帶著這個疑問,我隨著作者踏上正面管教之旅。

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犯很嚴重的錯誤就是急躁,尤其是在面對那些叛逆、頑劣的孩子時,往往會火冒三丈,並且仍然深信自己是對的.,覺得都是學生的錯。一番指責之後,能解決問題倒還好,怕就怕學生更加極端地為自己辯解,使小問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其實,當我們要求學生控制自己情緒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還是很聽話的,都想要在老師面前當一個好學生,但是當他們犯錯的時候,卻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對。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犯錯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師和家長往往更加關注於懲罰而不是問題的解決。犯了錯誤的學生為了避免責罰和保持良好的形象,於是短期性地表現良好,以達到彌補過錯,重新獲得認可的目的。但是這樣的表現只是暫時性的,時間一長,就可能會“好了瘡疤忘了痛”,繼續犯同樣的錯誤。然而,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學生能夠正視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且在以後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做得更好。不過,首先我們自己就得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之前當班主任,無意間看到論語中的一句話:“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我讓班裡孩子將這句話寫在黑板上,予以勉勵,目的就是讓孩子認識到犯了錯之後,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師的斥責,而是從錯誤中得到了哪些收穫。

在書中,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啟發性的問題引導犯錯的孩子。啟發性的問題的首要目的就是讓老師會和家長停止告訴孩子答案。當孩子的思想或是行為不恰當時,幫助孩子分析接下來應該做什麼,讓孩子學會自己分析和總結,最終與孩子一起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這種方式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還能對解決方式更加認同。作者還認為,將啟發式問題運用在班會當中,效果也很不錯。 對我們教師來說,正面管教既不會讓學生感到屈辱,也不會讓老師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與合作的基礎上,教會孩子學會對他人理解和寬容,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起責任。這樣好的教育方式,確實值得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大膽的嘗試。

《正面管教教師指南A—Z》這本書,還有很多理論和例子,啟發人在教育上著重細節、採取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和諧、友愛的環境中快樂健康的成長。這本書真正的好書,以後在工作中,我會經常拿出來拜讀,相信它能引領我的教學之路越走越寬廣。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12

近期,我讀了一本書叫《正面管教》,這本書出自美國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簡.尼爾森博士之筆,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書中反覆強調: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而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在讀這本書時,我就在想,作為家長,我要如何的運用書中的理念來教育好我的孩子。書中多次提到正面管教孩子時是否做到和善與堅定並行?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專斷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嬌縱的方式則缺少堅定。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想想平時,每天都要面對孩子,他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總會犯一些錯誤,我們要怎麼面對呢,當然我們要從正面教育我們可以運用本書矯正錯誤的三個R的概念,來幫助孩子矯正錯誤:一是承認,即我承認我在家時跟孩子大聲講話了;二是和好,即我向你道歉,以後不會這樣大聲講話了;三是解決,即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大聲講話的問題。

書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

《正面管教》作者一直強調,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地解決問題。只有通過鼓勵來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累效果。

通過這本書,使我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我要學會用正確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讓孩子在自信、自立的快樂環境中健康成長!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13

假期讀了美國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一書,其英文名字為PositiveDiscipline,直譯為積極的紀律。書中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如何運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技能,就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書中列舉了大量的家長管教孩子的例項和老師管教學生的例子,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經常因為孩子多次犯同樣的錯誤而生氣,因為她好像沒有責任感而深感苦惱,因為她無端的胡鬧而心煩。我就在心裡嘀咕:這孩子怎麼就這麼難纏呢?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讓我開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孩子之所以缺乏責任感,是因為我替她做了很多,從而就剝奪了她通過自己的體驗來發展出對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機會。她反而會認為自己需要我的照顧,或者她“理應”享受特別的服侍。

之所以經常犯同樣的錯誤,是因為我總是在孩子犯了錯誤時給予她的更多是說教、叱責,讓她去承擔一些邏輯後果,而不是讓她從自己的錯誤中本能地去體驗自然後果,所以在我的懲罰中,孩子充滿了怨恨甚至是屈辱,她哪裡還有心思去學習和改正呢?我發現孩子總是在我特別忙的時候來煩我,讓我陪她,以前我一直認為她在無理取鬧,沒事找事,不懂事,不理解媽媽,但是簡·尼爾森卻告訴我“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孩子這樣做只是在尋求我對她的關注。而她只不過是選擇了一個不恰當的時間來獲得家長對她的關注。

那麼怎樣做才算著有效管教或者說是正面管教呢?這就要回到書中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了。即:1.是否和善與堅定並行?(對孩子尊重和鼓勵)2.是否有助於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心靈紐帶)3.是否長期有效?(懲罰在短期有效,但有長期的負面效果)4.是否能交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善於解決問題、敢於承擔責任、樂於奉獻、願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為基礎。正面管教把和善與堅定融合為一體,並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生活技能。這就要求我們要拋棄過去那種錯誤的觀念“想讓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讓他感覺更糟。”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要正確解讀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資訊,她是想尋求過度關注,還是尋求權利,亦或是為了報復,為了自暴自棄。因為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當一個孩子行為不當時,要把這一錯誤行為看成一個密碼,並且問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訴我的是什麼呢?”要踐行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最終贏得孩子和我們的合作並讓孩子學會關注於解決問題。

正面管教的方法不僅有助於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品質,在班級管理和處理突發性課堂事件中,也是很有幫助的。現在想起來我上學期處理課堂上一突發情況時,歪打正著用了這種方法。當時,我正在上課,有一女生突然從後門進入,連招呼也沒打一下。按照常規做法,我應該讓她站在後面,也可以當時就批評她。可是,當時,我並沒有這麼做。而是問她為什麼來遲到了?她高傲地昂著頭,“某某同學流鼻血了,我去給她送紙了!”聲音很大,一臉的挑釁!我想在她心裡,幫助同學是值得肯定的行為,她不認為自己來遲到是不對的,更不會認為自己不打報告就進教室的行為是對老師的不尊重。

要想讓她意識到她的錯誤,必須先讓改變以往的做法。我真誠地看著她,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平靜地說,“你能幫助同學值得表揚,但是,老師希望下次你如果遲到的時候,能從前門進入,跟老師打個報告。這是應有的禮貌和尊重。”她沒想到我沒有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吵她,還肯定了她的行為,低下了頭,“老師,知道了。”她態度的改變也讓我感到很驚喜,我想正是因為老師的態度的變化,給學生的心裡感覺帶來了不同的感受,才會導致她態度的轉變吧!尊重是前提,師生間有了彼此對相互的尊重,才能談得上平等的對話。有了平等的交流和溝通,我們才能“贏得”學生的心,也才能讓教育從“心”開始,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我想如果我能堅持“堅定與和善”並行,在以後的教學和課堂管理中也積極地應有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定能讓師生關係更加和諧,學生心理更加健康!

感謝《正面管教》一書的作者,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讓我在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上邁出了第一步。相信我的堅持與改變,一定能讓正面管教在以後教育孩子和管理學生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14

春節期間,我抽空閱讀了美國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這本書,感觸良多,相見恨晚,現在我簡單介紹一下正面管教。

象這樣的話“很多家長不理解孩子們在操縱父母方面是多麼巧於心計。”現在孩子在這方面太聰明。

“溺愛而不幫助孩子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是對孩子多麼大的不尊重。”

“在社會環境中,沒有秩序也就沒有自由。”都是經典。

把這些觀念當做知識來接納是一回事:要把它付諸實踐則是另一回事。我們現在就是要選擇付諸實踐。在實踐之前,我們還要認清一些事實和真相。所以我們要看一下現在社會的一些變化:

第一個變化:現在的孩子不像以前孩子那麼聽話,那麼好管教。究其原因,主要是社會發生了重大變化,二十世紀中期以來,由於人權運動的發展,今天的大人們已經不再給孩子樹立服從和順從的榜樣。人權運動以前,不論爸爸說什麼,媽媽都很順從,或者至少表面上順從,因為那是當時的時代所要求的。而今天,這一傳統成為了歷史。現在男女平等觀念早已深入人心,現在的媽媽們再也不給孩子樹立順從的榜樣,這是社會的進步。現在我們很難再看到有誰願意繼續扮演卑下和順從的角色,而孩子們總是追隨他們周圍的榜樣,當大人們都在積極爭取自己的權利,謀求完全的.平等與尊嚴時,孩子們當然也模仿大人,也希望得到平等與尊嚴。所以現在的孩子很少像以前孩子那麼聽話和順從。

第二個重要的變化,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機會培養責任感和上進心。因為我們不再需要孩子像過去那樣為家庭生計付出努力。相反,孩子們被以愛的名義給予的太多,而無需自己付出任何努力和投入,甚至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太多的父母相信,好爸爸好媽媽就應該保護孩子免遭任何挫折和失望,因此,他們會包攬孩子遇到的一切困難或對孩子過度保護,因而剝奪了孩子發展“自己有能力把握生活中起伏”這個信念的機會。父母們因為忙於生計,或者不懂得“讓孩子對家庭有所貢獻”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所以常常忽視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能力。我們常常剝奪孩子以負責任的方式做出貢獻來獲得價值感的機會,然後卻反過來埋怨孩子,嫌他們沒有責任感。最悲哀的是,孩子們因為從來沒有得到過能感到自己很能幹的鍛鍊機會,而產生了“我不夠好”的信念。從而使這些孩子將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或逃避行為上。這樣一來,他們怎麼可能培養出成為有能力的人所必需具備的感知力和技能來呢?

現在這個世界到處是機會,而往往機會來時,孩子們卻往往還沒有準備好,這是最遺憾的。今天的孩子很少能有自然的機會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以及自己的重要性,但父母和老師可以精心為孩子提供這種機會。我們必須明白,給孩子們提供機會,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上進心,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必須明白,在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擔責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合作,遠比專橫的管教更為有效。

生活中,常見的管教方式有三種?

第一種:嚴厲型(也可稱為獨裁型)。這是中國數千年來最常見的教育方式,它的特點是,將自己的觀點和方式強加給孩子,並堅信這樣做是為孩子好;如教育孩子說:“我要你怎麼做,你就得怎麼做”。“這些是你必須遵守的規則;這是你違反規則會得到的懲罰”。孩子基本上不參與決策過程,這樣的孩子有規矩但沒有自由,孩子沒有選擇。“嚴厲型”教育的問題在於,不良行為雖然一遭到懲罰就會立即停止,但不久就會再次出現,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也可能會累積到一定時期突然出現惡劣事件(符合量變到質變的規律),如生心理上的病,自殺等。令人扼腕嘆息。

第二種:嬌縱型(亦稱為“縱容型”、“溺愛型”)。這種教育方式是從西方進口的,在中國,這種教育方式也比較常見。嬌縱型父母不會給孩子任何限制,而是讓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孩子有無限制的選擇,這樣的孩子有自由但沒有規矩。嬌縱型父母堅信:孩子需要許多“自由”,才能快樂;這樣的父母往往潛意識裡對孩子說:“我們沒有規則,我相信我們會愛對方,並且會幸福,我相信孩子你以後會選擇自己的規則”。嬌縱型教育的問題在於,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很自私,很難明白別人也很重要,也有自己的權利;很難學會負責,很難面對並承受壓力,在大多數情況下不論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都會感到高度焦慮。

第三種:正面管教型(亦稱為引導型、民主型)。這樣教育的孩子有規矩也有自由,孩子可以有限制的選擇。父母與孩子一起制訂對雙方都有利的規則;共同決定在遇到問題時選擇對大家都有益的解決方案。當父母必需獨自做出決斷時,父母會堅定而和善的進行。父母比較注意維護孩子尊嚴、尊重孩子並且態度堅定時,孩子很快會明白,他們的不良行為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會激勵孩子在保持自尊的情況下改變自己的行為。

正面管教讀書心得15

我是一位一歲女寶寶的媽媽,但是我不是很喜歡xx的媽媽或者xx的太太/妻子這樣的稱謂,我更喜歡做我自己,所以我希望大家叫我振敏/Bella。

初識正面管教是在孕期,由於孕吐厲害便待業在家,那會在家乾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在網上看育兒帖和聽微課。當時聽完一節簡單的正面管教微課之後的感覺說的真對,我以後要照做。

後來寶爸一直在我耳邊鼓勵我學習一下正面管教,說不定你還可以找到你的愛好呢!當時並沒有很放在心上!後來是在寶爸給我的學習資料中看到了導師李叢——蟲蟲的微信,便加了好友,一直看蟲蟲導師的朋友圈分享,可以一邊盡情的工作,一邊陪伴兩個寶寶成長,真的好羨慕她的工作和生活。

17年4月份我在千聊課程中聽到了蟲導分享的《如何成為一個正面管教講師以及成為一個正面管教講師的五大好處》,深深觸動到我,五月份又在蟲導的千聊直播間聽了幾位正面管教講師的成長經歷分享之後,我便萌發了做一名正面管教講師的想法!正好趕上京東618的活動,便買了所有正面管教的書籍,在家邊看孩子邊抽空看書!

近幾個月一直在打聽有關正面管教的家長課和講師班,微博搜尋,向蟲導打聽山東地區的講師微信。很幸運,能夠與侯琳老師在微信上相識,可以在家門口學到這樣優秀的課程!也通過侯琳老師與王娜老師通過微信相識,接下來我的大腦就要享受一場思想上的饕餮盛宴啦!

《正面管教》是我閱讀的有關正面管教書籍的第一本書,也是閱讀的較為仔細的一本書。裡面有好多知識點都令我為之興奮,不禁的拍手叫好,“真的就是這麼一回事,怎麼就那麼多人沒有發現來?”下面我就列舉幾點我感觸最深的分享:

1、在第一章開始作者就提出了一個為什麼:“為什麼現在的孩子不會像以前那樣順從聽話了呢?”魯道夫.德雷克斯給出了回答,一方面是社會的重大變化,以前的社會是家庭中女人服從和順從男人,工作中下屬服從和順從領導,孩子無論是在家庭中還是工作中都有“服從和順從”的榜樣,孩子自然就會很聽話。

而現在的社會都倡導人人平等,家庭中女人也像男人一樣外出工作,家庭地位逐漸提高,工作中再也不是從屬關係,孩子以前“服從與順從”的榜樣變成了時時刻刻在宣揚人人平等的榜樣,孩子自然也會認為我與大家也是平等的,並不是順從於或者服從於誰,自然也就不會像以前那樣聽話了。

另一方面就是孩子很少有機會培養責任心和上進心了。現在的家庭不再需要孩子像過去那樣為生計來努力,相反該孩子來完成的任務都有父母或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來包辦了,孩子應該遇到的困難、挑戰和挫折都被大人擋在了前面,溺愛是當今社會育兒的一個重要問題,過分的愛使得孩子失去了心智成長機會,待到孩子成年時家長卻埋怨孩子沒有責任心,其實是家長剝奪了孩子成長和培養責任心和上進心的機會。

2、大人與孩子的三種互動方式讓我瞭解到原來還有這樣一種既不嬌縱也不懲罰孩子的'教育方式。嚴厲型的互動多存在於以前,“棍棒底下出孝子”大概說的就是這樣的教養方式吧!只有規律沒有選擇的自由;嬌縱型的互動多存在於當今社會,由於計劃生育的限制,使得8090後多為獨生子女,多數家庭都是六個成人面對一個孩子,孩子在大家看來是尤其的重要,不忍心孩子受到點滴的挫折,不忍心給孩子設定規矩,給孩子無限的選擇和自由。正面管教是既有規矩也有自由,文中舉的例子讓我對正面管教有了初步的認識。我相信,如果很多家長知道並瞭解了與孩子的這三種互動方式,都會選擇正面管教的。

3、在第三章出生順序的重要性裡,講到了有關孩子出生順序的一些知識,我在生活中得到證實,在生活中老大的形象一般都是憨厚,實在,負責任。老小的形象一般是頑皮,依賴,具有創造性。我的父母和婆母都是家中的老小,他們都有很多相似之處,雖然他們現在都已年過半百,但是對他們的哥哥姐姐們還是有些依賴,這種依賴就是來源於小時候哥哥姐姐對他們的關愛。

在這部分說到了父母嬌縱孩子的一個原因是滿足自己的被需要感,我對這一點非常贊同,因為在我的寶寶出生之後我就是這種感覺,總感覺孩子無時無刻的需要我,我不能離開他半步,哪怕是把孩子交給爸爸或者奶奶,心裡也總是放不下。

在出生順序與婚姻那塊內容裡面,作者所說的夫妻間吵架的原因往往是兩人一開始是吸引對方那些特點,譬如老大和老小的結合,一開始老大喜歡照顧老小,而老小則喜歡老大的責任感,時間長了老大卻開始厭倦老小的依賴,老小也漸漸開始討厭老大處處把事往自己身上攬。老小與老小的結合,慢慢的都會討厭對方缺乏責任感,依賴性太強,我爸爸媽媽多半就是因為這吵架!

4、對於不良行為的定義,真的是重新整理了我的認識,平常看來就是一個負面詞彙,而文中的解釋真的極為貼切。

對於孩子而言,大多時候只是做了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而不是不良行為。我的寶寶現在一歲了,正在學習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有時候會顯得格外淘氣,而我和家人有時候會不自覺的對孩子說一些負面的話,雖然不至於達到懲罰的程度,但也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在瞭解到不良行為的概念後,我要時刻監督提醒自己和家人,寶寶只不過是做了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要做到理解孩子,引導孩子應該做什麼就好了。

5、自然後果:當明白了自然後果的定義之後,我非常感謝我的父母,感謝我的父母沒有對我進行救助,相信我能夠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從國小到高中,我的父母沒有因為下雨下雪而給我送傘或者接送我上學,每天上學的早餐也是我自己做,每一次考試哪怕是大學聯考都沒有陪考,我也沒有抱怨過,因為我認為這都是我自己的事。也正是因為這些,培養了我堅強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我的人生我說了算。

6、邏輯後果的四個R

1.相關(Related)

2.尊重(Respectful)

3.合理(Reasonable)

4.預先告知(Revealedinadvance)

“相關”是指後果必須是與行為相關的。“尊重”是指後果一定不能包括責難、羞辱或痛苦,並且應該和善而堅定地執行;並且對所有相關人員都是尊重的。“合理”是指後果一定不能包括借題發揮,並且從孩子和大人的角度來看都是合理的。“預先告知”就是預先讓孩子知道,如果她選擇了某種行為將會有什麼結果出現(或你將會做什麼)。如果遺漏了這四個R中的任何一個,就不能再被叫做邏輯後果了。

在我的生活中,並沒有家長或老師能夠做到邏輯後果。我希望我對我的孩子能夠做到這一點,因為我感受到了懲罰造成的四個R,這種感覺並不好。

正如書中開頭寫的那樣:“沒有哪個父母不為了孩子而竭盡全力,但最美好的願望卻不一定給孩子帶來最好的結果”。我希望通過學習正面管教相關的課程可以幫助我,在學習中不斷探索,爭取對孩子的所作所為都可以帶來最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