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正面管教》讀後感【集合】

讀後感2.18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正面管教》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正面管教》讀後感【集合】

《正面管教》讀後感1

有幸閱讀到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一書,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初讀感悟。

這本書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正面管教的方法,並用無數個成功案例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接一個生動而有趣而又發人深省的故事。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強調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

一、和善而堅定的原則

和善與堅定並行是正面管教的基石。之前對和善與堅定兩個詞理解有誤,看到這個概念有些不能理解,讀了第一章後豁然開朗。書中寫到:和善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專斷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驕縱的方式缺少堅定和善。

成人應該尊重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與孩子溝通時採用平等和善的態度,這是對孩子的“尊重”。對於孩子來說,成人態度的改變會讓他們感覺到理解和接納,如此雙方溝通起來就更容易了。讓孩子感覺到成長過程中不僅擁有父母賦予的愛的理解,還有愛的堅持。惟有如此,我們的`孩子才從小有邊界感,而這種邊界意識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賦予和善與堅定的愛,成人必須自己成為一個良好的情緒治理者。因此在我們情緒不穩定時先讓自己心情平復下來,並且試著接納孩子的表現,鼓勵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友好,感覺到成人對他們的信任,他們才會做得好。而不是在成人情緒氾濫的情況下,讓孩子感覺更糟。

二、如何看待孩子的不良行為

書中說到“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尼爾森認為,通過鼓勵來幫助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最好的方法,鼓勵不是讚揚,鼓勵是給孩子機會,是對孩子的相互尊重,讓他們培養“我有能力,我能貢獻,我能影響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能知道我該怎麼迴應的感知力”。

當父母和老師太過嚴格控制過多時,孩子培養不出責任感,當父母和老師對孩子太嬌縱時,也培養不出責任感。孩子們因為從來沒有得到過感到自己很能幹的鍛鍊機會,而產生了我不夠好的信念,這些孩子將會用大量的精力用在反叛和逃避行為上。

我們應該多看孩子的優點,承認孩子的進步,會鼓舞孩子,並能激勵孩子繼續努力。當孩子們發生一些不良行為時,可以給他們一個機會作為彌補。當孩子受到鼓勵並作出彌補時,他們沒有逃脫不良行為的責任。運用鼓勵時還需要把握時機,做到相互尊重,將不良行為轉向積極的方面等等。

書中還有很多的原則和方法都值得我去反覆研讀,比如積極的暫停、犯錯是學習的好時機等。我將一邊學習一邊把它們運用於我的生活和工作中。用正面的和善而堅定的信念教養孩子,把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教給孩子。

《正面管教》讀後感2

不管是對自己孩子的培養,還是對學生的教育,都離不開正確的管教。很難得有這樣一次機會,可以讓我靜靜地拜讀由美國的簡-尼爾森寫的《正面管教》這本書。作為一名從事教育事業的年輕教師來說,這的確是本好書,它教給我從另一個角度和方式與孩子交流。

一:鼓勵模式

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鼓勵對於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過去的老師普遍實行的是以獎勵和懲罰為基礎的管教方法,其目的是為了控制學生正面管教是一種不同的方式,是讓學生們參與專注的解決問題,而不是稱為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

二:和善與堅定並行

作為年輕教師由於缺乏經驗,把握不好教育孩子的尺度,而《正面管教》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正面管教是面對面的`教育,尊循讓每個孩子感受公平、平等的原則。所以,正如書中所說“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俯視導致強行灌輸,也不仰視導致嬌縱的管教孩子的認識方法。”

三:孩子的不良行為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都是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在行為不當的背後,隱藏著他的真實的目的。在我們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每個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沒有學校與家庭的教育,常常會出現一些不良行為,書中就歸納了四個產生不良行為的觀念即尋求過度關注,尋求權力,報復,自暴自棄。作為老師,我們一般只能看到學生們顯露的缺點,而看不到實質,所以很多問題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從而導致很多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誤。如果作為老師的我們全面的分析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的源頭,那麼許多問題我們處理起來就會很容易,也會更有效果。

四:自尊。

讀了這本書,讓我對自尊有了新的認識。瞭解到我們所認為能夠給予學生的自尊,實際上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所謂的“給孩子自尊”內容包括課堂內外用到的讚揚、加紅旗、pk等。這些對他們是好玩兒而無害的,只要孩子自己不認為自尊取決於他人的評價。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就會一味的去討好或

尋求別人的肯定。慢慢的就學會了靠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而不是學會自我評價與反省。這樣培養出來的不是“自尊”。我們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學會自我判斷與評價,而不是依賴於別人的觀點。這點對於我以後的工作非常重要,要不斷的通過改進而實行。

五:走出“懲罰”的誤區

書中有一句對我啟示非常大,那就是:“我們究竟從哪裡得到這麼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若想要孩子做的更好,就得先要他感覺更糟?”我們在平常的管教中是對孩子大聲的訓斥,孩子表面上聽話但心裡很不服氣。這隻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孩子們只有在感覺更好時,才會做的更好,所以只有通過鼓勵來幫助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自我價值。孩子的感受力強,但是表達能力卻很弱,需要家長和老師來認真的引導和教育。

六,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

作為老師的我們要學會、而且也要教孩子把錯誤看成一個學習機會。犯錯了,想一想為什麼會犯錯,下次遇到是不是能夠改正,改正了,你學到了什麼,從而銘記,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正像大多數成年人和孩子一樣,即使他明白應該怎麼做,可有時卻不一定能照著去做。孩子犯錯誤是成長的必修課,懲罰只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不能永久解決問題只要我們和孩子一起反思一起完善,不斷鼓勵他,那麼他的過失與成就具有同樣的教育功能。

七:關注解決方案

在傳統的教育中,老師常常告訴自己班的孩子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但卻缺乏了教育最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當我們專注於解決問題時,孩子們就能學到如何與他人相處,並且擁有了面對下一個挑戰的工具。書中推薦給我們解決問題的3R1H即:相關(Related)、尊重(Respectful)、合理(Reasonable)、有幫助(Helpful)。同時給出解決問題的4個步驟,

1、忽視出現的問題。

2、以尊重的方式把問題談開。

3、達成一個雙方同意的解決方案。

4、如果你們沒有辦法一起解決問題,就要尋求幫助。由此看來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標,是要讓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上和他們的關係中體驗到更多的歡樂、和諧、合作、分擔責任、相互尊重和愛。

讀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書中很多教育方法值得我們不斷學習與研究。我明白,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要不斷的學習與思考,並且在實際的教學中慢慢感受與改變,才能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適合自己的教育。相信它能引領我的教學之路越走越寬廣。

《正面管教》讀後感3

《正面管教》這本書,以前我聽說過,但卻一直沒有看過,也不知道里面到底講些什麼。今天有幸聽樊登老師講到這本書,感到很是受益。說實在,這本書的資訊量真的是太大,包含內容也非常的多。早晨,我邊做飯邊看了一遍視訊,感到裡面自己要學習的地方太多太多。於是到了中午,我又看了一遍視訊,這次我還專門做了筆記。把自己認為重要的點都一一地記錄下來,方便自己以後再慢慢地消化。

這本書,讓我首先記住的一句話是:和善而堅定,也可以說是溫柔而堅定。書中談到了父母與孩子的互動方式有三種:

1、嚴厲;

2、驕縱;

3、正面管教的道路。

嚴厲的管教方式,易使孩子形成憤恨、報復、反叛和退縮的行為。在這方面,樊登老師還談到了孩子的自律性與其自尊水平的關係:自尊水平低的孩子往往自律性就較差。

而驕縱的管教方式則會導致孩子操縱、依賴、缺乏責任感與價值感。這樣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其行為看似非常地狂妄自大,其實卻非常的缺乏自信心。由於缺乏父母對其行為的必要引導,所以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行為邊界在哪裡?也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在這裡還談到了孩子與大人的最大區別就是:孩子的感知能力比成人強,而解讀能力卻比成人差。這樣的例子生活中也會有很多,當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愛被奪走後,為了引起成人的關注,行為上往往會出現退行如:尿褲、拉褲、鬧人、生病等。成人只有讀懂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使教育取得成效。

而正面管教的核心便是:和善而堅定。“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書中講到判斷教育行為是否有效要看:

1、是不是做到了和善而堅定。既讓孩子感覺到無條件的愛,但是又有確定的邊界,讓孩子感受到了安全感。

2、有沒有給孩子帶來歸屬感和價值感。

3、是否長期有效。

4、是否能傳遞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和生活技能,以及良好的生活品格等。

怎麼做到和善而堅定呢?當孩子生氣時,父母先轉身離開。離開的原因是:我不能夠要求你一定要學會尊重我,但我最起碼可以要求我要尊重我自己。這其實是父母冷靜的一個過程。一個人在情緒激動時處理問題,是無法做到和善而堅定的。只有在調整好心態後,再重新和孩子進行溝通:我很抱歉你剛才生這麼大的氣,我尊重你的感受,但我不能接受你剛才的做法。今後,每當你不尊重我的時候,我都會暫時走開一會兒。先給孩子確定一個規矩,然後再說我愛你,繼而和孩子一起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是贏得孩子,還是贏了孩子。雖是一字之差,但對於教育效果來說,卻是相差萬里。你要贏,孩子便會輸。試想,孩子若經常生活在一個輸的環境中,又怎能滋生出自信、自尊和自愛。生活中,孩子犯錯並不可怕,就看家長如何去引導,如何對待孩子的錯誤,是否能將每次犯錯都變成一種學習的機會,讓孩子從中得到成長。而不是當孩子犯錯後,只是對孩子進行無休止的批評與譴責。其實,這是一種自己不成熟的表現,是自己不想承擔錯誤帶來的後果,所以,便把自己對承擔錯誤的恐懼心理,轉變成了憤怒發洩到孩子的身上。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自己是需要不斷地學習、成長和進步,才能更好地解讀自己的行為!

真正的不良行為有四類:

1、尋求過度保護;

2、尋求權力;

3、報復;

4、自暴自棄。

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核心的解決方法是: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感情,表達對孩子的欣賞,更多地關注他的優點,表揚他,讓他感受到父母對他無條件的愛。然後,再根據不同的行為,採取相應的解決措施。

書中提到了幾個非常獨特的工具:“積極的暫停”、“鼓勵和讚揚”、“肯定動機和過程,而不是肯定簡單的結果”、“家庭會議”等,這些理論和事例都讓我印象深刻,受益良多。相信這是一本對於教師,對於家長都非常有幫助的圖書。希望大家有時間了,都能真正地去拜讀一下,一定會讓自己終身受益的。

《正面管教》讀後感4

我想做個好媽媽,可我卻天生不是塊好料。

有時候我像舉著長劍的希瑞,充滿力量和希望;有時候我像洩了氣的皮球,失落又頹廢。承擔“媽媽”這個角色,我承認自己演技差,但我有在努力,即便是抓狂、奔潰、抑鬱後,我也一直在不懈地努力,努力成為一個好媽媽。

從準備孕育雨兒至今已有15個年頭,這期間我看過n本書,聽過n多講座,加入過n個育兒群,嘗試過n種方法,目的只有一個:希望把雨兒教育好。可這個“好”又怎麼定義呢?我時常覺得應該釋放孩子的天性,給她自由,時常又覺得小樹不修不直溜。我常常在西方和東方的教育理念間搖擺,時而嚴厲,時而驕縱,直到我看完《正面管教》,才明白,嚴厲和驕縱都不對,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和善而堅定。在這種既尊重孩子(和善),也尊重自己(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負有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這一切都要以無條件的愛為基礎,真正接納孩子,把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人,以尊重、平等的態度應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用啟發的提問引導孩子自己思考,著眼於孩子的優點,關注於解決問題,給她選擇的權力,而不僅僅是聽從媽媽的指令。要相信孩子只有在感覺好的時候才會做的更好,儘可能多地給予鼓勵,哪怕只是一個眼神,或者一個擁抱。

這本書語言簡潔、結構清晰,理論部分通俗易懂,書中有大量的例子可供參考。越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越是簡單,我們要做的只是把作者的思想轉換成自己的,然後去嘗試改變。需要改變的從來都不應該是孩子,而是家長,從改變觀念開始,慢慢改變行為,不苛求自己,接納孩子的同時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看完《正面管教》的那個晚上我失眠了,回想14年來對雨兒的教育,心裡滿滿都是自責和愧疚。我是一個控制型媽媽,事情一旦有一頂點兒失控,我就焦慮、暴躁。雨兒做錯事情的時候,更是無比嚴厲,狠狠訓斥她,甚至懲罰她,唯恐稍稍給她點兒好臉色是种放縱,她便不會吸取教訓。我太想讓她好了,唯恐一點點的失誤,耽誤了她的前程,教育她的路上不容自己有一絲一毫的'錯。太看重結果,加上“糟糕至極”的悲觀思想,家裡經常雞飛狗跳。雨兒是個心地善良的孩子,從來不計較我的暴躁,分分鐘就原諒我的歇斯底里,這讓我更加內疚,看著她熟睡中的臉,我時常迷惑。

在不惑的年齡,我開始迷惑起來,不明白生命的意義,特別是近期的新冠肺炎,讓我更多地思考生死的問題。芸芸眾生,浩渺的宇宙,我只是一粒塵埃,時間軸上,我留不下一點點的痕跡。我來了,世界未曾改變,我走了,世界仍不會改變,誰來證明我這麼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來過這個世界,能證明的只有雨兒了吧。只有她的存在證明這世界我曾經來過,那我的存在的意義或許就是養育好雨兒,讓她成為一個積極樂觀、熱愛生命、自食其力,幸福感強,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豐滿她的羽翼,在離開我們之後,能夠飛得更高飛得更遠。

我想做個好媽媽,可我卻天生不是塊好料。但,我願意不斷學習,更新理念,改變行為,在彼此成長的路上和雨兒相互扶持,攜手共創美好的明天。會的,一定會!

《正面管教》讀後感5

這的確是本很好的書,值得推廣給更多的老師和家長。它教給我們從另一個角度與孩子交流,進行正面引導,這些在書的開頭就提到了。孩子要想具備這些能力,要允許孩子邊學邊幹,自然的培養能力,家長要與孩子在相互尊重中建立合作關係。

在書本的第一章中提到了大人與孩子之間三種主要互動方式:嚴厲型——這些是你必須遵守的規則,這是你違反規則會得到的懲罰。驕縱型——我們沒有規則。我相信我們會愛對方,並且會幸福,我相信你以後會選擇自己的規則。正面管教——我們一起來制定對雙方有利的規則。我們還要共同決定在遇到問題時,對大家都有益的解決方案。當我必須獨自做出決斷時,我會堅定而和善,維護你的尊嚴,給予你尊重。從兒子出生到現在,在教育這條道路上我們自己確實走過很多彎路。曾經覺得批評和指責可以幫助兒子矯正一些不良習慣。在平常的管教中是對孩子嚴厲地訓斥甚至打罵,孩子表面聽話了實際心裡很不服氣,而我們事後也很內疚。對比了下書上說的三種互動方式,我們是嚴厲型的,常常是我們對他嘮嘮叨叨,他茫然地被動接受,但下次碰到同樣的問題時,錯誤依舊發生。而我們只能是對他懲罰,收效甚微。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也使用過驕縱的方法,認為這是培養他自信的一種方法。我們以孩子為中心,他犯錯誤的時候我們也不說教,讓他自己解決甚至不指出他的錯誤,怕傷到他的自尊和白信,但是這種教育方法似乎也不行,因為這樣以後小孩子意識不到很多錯誤,甚至認為我們家長就不應該管教他了,或者在事情上他總認為他有道理家長的話根本聽不進去,我行我素。

閱讀了《正面管教》後發現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用嚴厲,也不用驕縱的方法正面管教,對孩子和大人都不造成羞辱,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既不用像嚴厲控制型那樣隨時捕捉孩子的好行為並加以獎勵,隨時捕捉孩子的壞行為予以懲罰。從頭到尾都是大人在承擔責任,當大人不在場的時候,孩子們沒辦法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不用像驕縱型那樣在教導孩子時不負責,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放棄了責任。

正面管教提出了有效管理的四個標準;和善與堅定並行,讓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長期有效果。教給孩子各種技能。培養孩子良好品格,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用和善的語言和孩子溝誦,不懲罰不說教,而是問一些啟發性語言,使孩子積極地解決問題,培養孩子良好品格。

讀完之後,與孩子交流的方法可總結為以下四步:第一、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理解是對的。第二、表達出對於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寬恕。同情並不表示你認同或寬恕孩子的行為,而只是意味著你理解孩子的感受。這時候再告訴孩子,你也曾有過類似的感受或行為,效果會更好。第三、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誠而友善地進行了前面兩個步驟,孩子此時就會願意聽你說了。第四、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問孩子對於避免將來再出現這類問題有什麼想法。如果孩子沒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議,直到你們達成共識。這只是本書中成人與孩子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在成人友善、關心和尊重的態度下,完全是能夠營造出一種讓孩子願意聽願意合作的氣氛。由此我們能夠感受到這是本非常實用的書。不但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為、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經典理論,使我們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書中所介紹的正面管教方法,更重要的是,作者集幾十年的教育研究與實踐的體會,特別是她在正面管教方法的推廣與培訓中收集到的諸多成功案例,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接一個生動有趣而又發人深省的故事。針對困擾大家的.眾多問題,作者理論聯絡實際的分析既淺顯易懂而又非常透徹、深刻,可謂觸及靈魂,深深地震撼了我。理論結合實際後,發現自己在以前的教育中出現的錯誤基本上都能在書本中找到例項,而且作者在這些事例後面都提出了正確的處理方法以及各種不同處理方法的結果。這種方式更加說服了我要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去處理和小朋友的關係,同時也心服口服地認為這是一本值得推廣的好書,所有這些總結下來,我們最最需要的是我們正確的兒童觀。把兒童的世界看做獨立的世界,兒童是發展中的人。尊重、理解、關愛孩子的成長,贏得孩子,而不是要操縱孩子。試著努力改變我們舊的習慣,耐心下來,隨著對於原理的理解的加深是能夠看到問題的改變的。

《正面管教》讀後感6

今天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你讀書了嗎?古人云:世界上沒有一艘船,能像那一本本書,可以承載我們厚重的理想,也沒有任何一匹駿馬,就像一頁頁跳躍著的詩行,可以帶我們去遠方……

閒暇時光,徜徉在書籍的海洋裡,也很愜意,跟隨書籍走向遠方。因抗擊疫情,在這個“加長版”的假期裡,我閱讀了《正面管教》、張奠宙的《國小數學教材中的大道理》、《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班主任必備的28節主題班會課》、史寧中的《基本概念與運演算法則》、《幸福守望》等;在有書共讀中聆聽了《黑天鵝》、《鼠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老人與海》、《活出生命的意義》;在Cctalk平臺上,聽了朱永新教授的講座《拓展生命的長寬高——做最好的自己》、《成長六字訣:信望愛學思恆》;陳俊老師的《強大心理資本,照見美好生活》等;聽了賁友林老師的《教師,過怎樣的教育生活》、張巨集偉校長的《全景式數學教育之課程內容的全景式重建》等講座。

我的疫情假期除了給學生上網課,解答疑難問題,在學校加班做一些德育方面的工作,閒暇時間就看看假期購買的書,生活很充實。

我很喜歡《正面管教》這本書,他是美國的簡尼爾森的作品。喜歡書中有關教育孩子的觀點。這不愧為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父母和老師受益終生的經典之作。所謂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教育孩子要和善而堅定,這是一個很難把握的尺度。很多家長要麼對孩子言聽計從,為了取悅孩子,不讓孩子有任何失望孩子,這不是和善,這是驕縱,是溺愛。有的家長在管教孩子時,過於堅定,沒有親和力,在孩子面前從來不放下家長的威嚴,久而久之導致孩子自卑,沒有自信心。和善意味著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

怎樣做到和善而堅定呢?比如假設孩子跟你頂嘴,和善而堅定的處理方式是你走開,到另一間屋裡去。稍後等孩子情緒平靜下來,再去找孩子談,這時候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有的認為堅定就意味著懲罰、說教或者其他形式的控制,這樣也不可取。應該把堅定與和善結合起來,可以對孩子做一些實施限制的責任。在制定和實施限制時,要讓孩子參與進來。當一個孩子違反了限制時,不要懲罰也不要說教,要繼續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孩子,要避免由你來告訴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以及應該怎麼辦?你可以問一些啟發性的問題:發生了什麼事?你覺得原因是什麼?你現在打算用什麼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你從中學到了什麼?能避免下次再出現同樣的問題等等。讓孩子學會承擔沒有按規定做事,而出現的後果。從國小會責任與擔當。

正面管教關注的是教給孩子要做什麼,關注問題的解決,孩子是整個過程的積極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

正面管教中重視家庭會議。家庭中最值得做的事情,就是定期召開家庭會議。因為家庭會議給孩子提供了學習具備好品格所需的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的機會。如果家長真正理解了家庭會議的價值,這將成為他們最有價值的管教工具。每週定期安排出15-30分鐘的時間來召集家庭會議。家庭會議在培養孩子的能力和解決管教問題方面,能夠起到和善和堅定的作用。家庭會議也是加強家人之間的合作和親密感的好辦法。每個星期在固定的時間召開家庭會議。哪怕父母有再大的事情,都要抽出時間來積極參與,讓孩子參加家庭會議,讓孩子感到他是家裡的一份子,這樣孩子更有責任感。

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運用“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來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第一,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第二,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第三,告訴孩子你的感受,第四,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

在疫情假期中,我常常接到家長的電話或微信,投訴自家的孩子在家的種種過錯。有的孩子在校表現非常好,做事認真細緻,自覺完成各項任務,是老師眼中的“三好學生”,可這個“加長版”假期,把家長都快逼瘋了。我想如果家長們,看看這本《正面管教》,運用其中的方法和方式與孩子交流,學會耐心與孩子溝通,肯定會少很多抱怨與責備。

有的家長在陪伴的過程中,要麼過於堅定,要麼不太和善。對待孩子,都是以自我的價值標準來評判孩子。

無論對於老師還是家長,《正面管教》是一本值得細細咀嚼的教本。

《正面管教》讀後感7

總聽人說:

如果你是一個家長,你應該讀這本書;

如果你是一名老師,你更應該讀這本書;

如果你經常對孩子的行為無法理解,對管理課堂束手無策,那麼強烈建議你讀讀這本書。

現在看來確實如此,看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正面管教》的作者簡·尼爾森,是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這本書中告訴21世紀的父母和老師們: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其中第四章:重新看待不良行為,本章體現了一個新的理念“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看到這裡給我的感觸最深。

任教的第一年,課堂管理中就有位最讓老師們“頭疼”的孩子小明,小明從進國小第一天就用它獨特的個性讓班裡的同學及老師們記住了他,他調皮,跟老師唱反調,老師說往東他偏要往西,上課期間經常會跟老師玩“捉迷藏”,課堂好不熱鬧,有時真是要把他請出去才能正常上課。一直覺得讓學生畏懼自己才能更好的管理課堂,可是這裡他不僅不怕,還敢肆無忌憚的偷偷跑出教室,所以調皮搗蛋的他每天受到的`批評是很多的。長期下去,不僅未改正壞習慣,還更加難管了。班主任採取了各種方法,首先跟他談心,再跟家長交流,共同管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二年級後,習慣依舊,有一次上課在玩一個玩具,為了讓他上課認真聽講,我把玩具沒收了,可是他卻很善心的哭了。通過下課溝通才知道這個是姐姐送給他的,很珍貴很愛惜。可能這件事是個契機,我不僅沒有批評他,反而抱住了他,跟他說今天上課認真聽講,晚上放學的時候我就還給你。整天下來表現都還不錯。後來慢慢小明也約願意跟老師溝通,雖然壞習慣還是很多,但是比以前好了太多。通過這件事突然發現有時候鼓勵也很重要。

在這裡,正面管教就是變相鼓勵。一般教師在針對犯錯誤的學生時,往往採取嚴厲的訓斥,孩子表面上服從了,但實際上不服氣,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不良的師生關係。而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為,但不能永久性的解決問題,只有通過鼓勵,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讀完這本書,讓我對鼓勵有了深刻的認識:鼓勵對的行為,讓孩子變得自信。管理是一門學問,如何更好的管理還需學習,願在不斷溝通摸索中成長。

《正面管教》讀後感8

20xx年我成功晉升為二胎媽媽,當我還沉浸在家有二寶的喜悅中不能自拔時,一場疫情讓我從喜悅中慢慢清醒過來。一直幻想著的姐姐疼妹妹,妹妹愛姐姐的場景,隨著在家待著的時間越來越長而慢慢出現了一些小問題。我才意識到姐姐已經是十歲的大姑娘了,她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而家庭成員一些無意識的話語常常會讓姐姐意會出很多另外的想法。所以我對姐姐說話有時變得小心翼翼,因為我對她的愛一分不少,我不想讓她覺得妹妹分走了她的愛,但是有時我卻沒有辦法做到和想的一樣。

這就讓我想到了學生家長,學生在他們自己的家裡何嘗不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甚至是唯一的一個孩子。經常會聽到家長抱怨自己的高中生孩子跟自己沒有共同話題,很難管教,希望老師能幫忙管教。但家長忽略了一點,孩子是你的孩子,誰都不能代替你的位置。那麼到底應該如何和十幾歲的孩子相處呢,我想《十幾歲孩子的正面管教》這本書會給我們一些啟發。在看這本書的同時,我居然更多的是想到了如何用書中的方法來和學生相處。所以我今天要談的不是《十幾歲孩子的正面管教》這本書對我管教自己女兒的啟發,而是對教學、對教育的啟發。

首先,我們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並共情”,這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當你遇到學生犯錯誤時,你能夠把自己的長篇大論的激烈指責放在一邊,先跟十幾歲的學生建立情感聯結。深吸一口氣,記住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這個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最愛。要用一種溫和的語氣搞清楚他發生了什麼。記得在網課期間,一天週六早上,我在班級群裡發了作業連結,一位同學回覆到“一大早就看見這心煩的東西”。我剛看到這句話時很生氣,馬上在對話方塊中輸入了批評的語句。但是當我輸入好後,深吸了一口氣,我把這句話刪了。改成了“那有什麼是讓你不心煩的'我也可以發一點”這樣調侃的語句。試想學習了一週的網課,終於盼來了週末可以喘口氣,結果一睜開眼就看到了作業連結,如果是我可能也會有不開心的情緒,更何況他可能都不知道這是老師發的連結。所以我改變了語氣,這是“共情”的作用,事後學生也意識到自己的魯莽。我希望將來我的女兒如果也對這樣的事情發牢騷時,也能得到老師的諒解,就是這麼簡單。所以遇到問題不要針鋒相對,一定要較個高下,何不大家都心平氣和來對待呢。

其次,在網課期間,停課不停研活動中,我校開展了“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線上討論。這和《十幾歲孩子的正面管教》中的第十章“你在教給孩子人生技能嗎”高度契合。“十幾歲孩子的孩子擁有的工具越多,他們的生活就越美好。孩子們學東西是很快的,然而,他們學習的能力往往沒有充分利用。不是通過別人告訴他們怎麼做來學習的,而是通過參與才能學習。”書中例舉了很多例子來證實這一觀點,這也是我們公認的好辦法。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講的也是這個道理。想想自己在教自己孩子學騎自行車時,不是用嘴巴講的,而是讓她騎上自行車去蹬,哪怕摔倒幾次也沒關係,摔完之後也就學會了自行車。而我們在講授知識點時,是你告訴學生這是什麼,還是讓學生知道這時怎麼來的,就很重要了。讓學生掌握知識點也可以用“手到擒來4步法”,我改編了一下,如下:

改編版手到擒來4步法:

1、決定你想要學會哪個知識點

2、為其安排出時間

3、設定一個交易或用其他敲門來激勵自己

4、列成一個清單

第一步,讓學生想想她確實很想掌握或很需要掌握的知識點。第二步,想一想自己的為學到這個知識點可以擠出哪些時間。第三步,人們常常不願意做自己最不喜歡的事情,除非先和自己做個交易,學不成就不能幹自己最喜歡的事。或者約上同學一起學習,學起來會更有樂趣。最後讓學生寫成清單、協議或計劃並遵照執行。我想這就是真正的讓學生從自己的內心出發的方法,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最好的保障。

其實書中有很多我認為非常可行的方法,不是這麼短的篇幅就能說清楚的,當然也不是說你看了這本書你就多麼會教育孩子。很多時候教育還是要有情境的,而且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很多方法還是不能生搬硬套,需要舉一反三,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讀書來得到“一”,才能反出“三”。今天你的輸了嗎?

《正面管教》讀後感9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驕縱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書中主要介紹瞭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書中用了非常多的例子來告訴我們如何有效地與孩子溝通,以及為什麼這樣做背後深層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講解了家長和老師為什麼必須這麼做的深層蘊涵,以及如何正確解讀孩子的錯誤行為背後的資訊,該怎樣採取最有效的應對方法。

《正面管教》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今天讀到第十章你的性格對孩子性格的影響。瞭解到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態度取向,取向分為四種:安逸型、控制型、取悅型和力爭優秀型。我喜歡邊讀邊思邊討論的閱讀形式,於是就會和老公一起分享。我們在討論我們兩個分別屬於那種生活態度取向,我們分別都有什麼優點,什麼缺點,應該努力的方向,應該改變的地方。我們在想,如果我們做出改變,在取長補短,我們的孩子一定會變得更加優秀。

當看到取悅型的生活態度取向時,腦海裡全是好朋友麗與孩子的畫面。麗真的典型的屬於取悅型的生活態度取向。麗總喜歡讓孩子學會友善、體諒、互不侵犯。李總想讓家裡的每一個成員都開心,都滿意,於是她總會任勞任怨,幹什麼事情都會妥協,非常喜歡幫助弱者,比如貧困的學生。遺憾的是,麗的取悅,麗的艱辛,並沒有得到孩子的認可,反而這樣的過分取悅讓孩子成了負擔。而她自己也經常會在辦公室抱怨:為什麼我這樣的付出,就是換不得人心呢。麗會認為,我為孩子付出了這麼多,為什麼他就是不懂感激呢?

是呀,麗的課很多,每天都要完成永遠完成不了的工作,可是為了孩子,不管颳風下雨,不管冰天雪地,麗都會在中午下課回家給孩子做孩子喜歡的飯菜,晚自習結束後回家都快要十點了,可是麗仍然要回家檢查孩子的作業,看看孩子是否喝奶了,被子是否蓋好了。儘管如此辛苦的付出,結果兒子仍然不聽話,儘管才上國小一年級,但是經常會讓老師叫到學校去。這讓麗很是困惑,都不知道怎麼做了。今天看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態度取向,終於明白了麗的問題所在。

麗每天都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努力試圖讓孩子如何對待媽媽,爸爸,爺爺,奶奶,老師等,她關心的是孩子如何對待別人,而不是幫助孩子處理自己的感受。他會過多的關注孩子的`感受,當孩子吃了一塊冰激凌,大哭大鬧還要吃時,麗就會心軟,下樓跑很遠的地方也要給孩子買回來孩子喜歡吃的冰激凌,可是孩子吃了一半,就隨手扔掉了,麗就很難過,我取悅你了,為什麼孩子就不會取悅自己呢。所以當孩子不顧及她的感受時,她就不理解。這就形成了惡性迴圈。

麗需要改變自己了,不要只關注別人的需要,要照顧到自己的需要以使自己能夠給與的更多。麗應該相信孩子有能力讓自己快樂,並且要教給孩子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情緒以及共同解決問題的技巧。無論大人還是孩子,如果能夠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感覺和要求,而又不期待別人與他們想的一樣、感覺一樣或者滿足他們的要求,就會受益無窮。學會重視每個人的需要,包括他們自己的需要,對於培養相互尊重是至關重要的。

於是,給麗打了一個電話,給麗說了父母的性格對孩子性格的影響,給麗介紹了《正面管教》這本書裡的好多有效的管教工具,麗聽得很是入心,時不時還會提出問題,我們在電話裡商討著,不覺得竟然半個小時過去了。麗說自己一定要買一本,好好讀讀。

麗最先使用的方法是召開了家庭會議,所有的問題都拿到家庭會議上進行討論,然後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孩子們慢慢學會了真誠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慢慢的孩子學會了相互傾聽,相互表達。在家庭會議上,他們討論了晚上作息的時間,家庭共同閱讀的時間,還討論了書包是否要自己整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是晚上就放在床邊還是早晨再找,等等所有的問題忽然間都不是問題了。麗打來電話說:“真是要謝謝你呀,給我這樣一本有價值的好書。”麗現在好享受自己為人母親,快樂的享受孩子成長帶給她的快樂和幸福感。

孩子由於我們的改變而改變著,當我們取長補短,成長著自己時,我們會享受到其中的樂趣,享受到閱讀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態度,給了我們思維的改變,給了我們不一樣的生活。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老師,對孩子一生負有責任。在為人父母的道路上,沒有誰自信滿滿,因為你面對的是一個富有靈性和不斷變化的孩子。孩子的成長教育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而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學習與成長,在成長中改變,在改變中成長。

農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夠,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律才有好未來。斯賓塞認為,即便是飼養一頭牛、一匹馬,人們都知道應該去獲取相關的一些餵養知識,更何況養育的是自己的孩子。不懂教育的父母,就如同一個做生意的人不會算帳、一個沒有學過解剖學的人給人進行外科手術一樣,一個對孩子身體、道德、心智方面瞭解甚少的父母如何去指導孩子,或許只剩下了各種武斷的責罵、尖叫、懲罰和孩子無奈的哭聲。家庭教育,實際上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成長的過程。

讓我們學會學習,學會改變,就像麗一樣,改變後的自己將會是春暖花開,一切都是那麼美好!

《正面管教》讀後感10

親愛的老師、家長們:

大家好!我是六年級四班曹竣哲的媽媽,很高興今天能和大家分享《十幾歲孩子的正面管教》這本書。

十多歲的孩子正處在身心變化最為迅速的青春期,在這個時期,孩子的情緒波動比較大,這個時期的孩子在很多方面仍然需要父母的協助,但需要父母的方式和小時候完全不同。

《十幾歲孩子的正面管教》這本書倡導以和善、堅定並且對孩子充滿鼓勵的方式養育孩子,書中有很多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第一,和你的十幾歲的孩子站在一邊,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不要用傳統的教育理念高高在上去控制孩子。傾聽孩子的聲音並保持孩童般的好奇心,多鼓勵孩子而不是諷刺羞辱,和孩子一起專注的解決問題,固定時間開家庭會議與孩子達成相互尊重的約定,無條件的愛你的孩子並確保把愛的資訊傳遞給孩子。

第二,和孩子高效溝通的技巧,幫助孩子學會獨立生存所需的品質和人生技能,尊重孩子的選擇,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十幾歲的孩子學會做飯、洗衣,獨自去做預約好的其他事情,要毫不猶豫地說:“這是你自己能做的事情。”或者“我相信你能自己做。我很原意告訴你如何著手做。”

第三,要保持開放的`心態與孩子一起致力於對電子產品安全、平衡的使用,電子產品也可以提供娛樂、有益的知識,並有助於孩子培養一些能用於其他方面的技能。現在的孩子生活在與我們成長的時代完全不一樣的世界,他們能從使用電子產品中極大的獲益。我們對自己和孩子要有信心。

養育十幾歲的孩子,我們可能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新知識,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去踐行那種方法更適合自己的孩子,從而幫孩子從容的度過青春期的成長。《十幾歲孩子的正面管教》中這兩句話分享給大家,希望對您也有幫助。一是:“放手並相信你的十幾歲的孩子沒有你的控制或過度保護也有基本的學習能力。”二是“勇敢的父母相信自己的孩子會在一種沒有批評或解救的支援性氛圍中從他們的錯誤中學習。”

《正面管教》讀後感11

《正面管教》這本書中,重點在談“鼓勵”,鼓勵不能氾濫,要按照學生的特點,選擇最恰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才能使學生在任何時候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被人欣賞的自豪感。反之,學生的行為會在很多時候受到情緒的影響。蘇霍姆林斯基早就告訴我們:“你在什麼時候,也不要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作為班主任,在與學生朝夕相處的時間裡,就應像高明的廚師一樣,把握最佳火候,因人因事,因地而制宜,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情感得以施展,使他們忘我地投入學習。在平時地工作過程中我是這樣把握激勵學生的時機的。

一、當學生的心靈承受壓力時

一個人的一生,國小時代應是最平靜的,但學生仍能感受到學習的壓力。當他們遇到困難,受到挫折,遭受打擊時,稚嫩的心靈要承受巨大的壓力,處於這種情形的.學生希望他人理解和關心,求得別人幫助的願望十分強烈,這時教師如果能及時給予關心和理解,伸出熱情的雙手,為學生排憂解難,一定會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班曾有一個後進生,由於厭學,再加上本身的懶惰,使他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為此,他自己也是自暴自棄,思想有很大的壓力。其實任何一個人的成長曆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面對需要耕耘的土地,我沒有歧視他,而是給予更多的理解與關心,更多的關愛與付出,我開始與他談心、交流、拉拉家常。有時撫摸他的頭與他討論問題,讓他擺脫心理壓力。我三天兩頭打電話,勸其父母不能失掉對孩子的信心,常常與孩子作心理溝通。我送給他這樣一句話:“孩子,不要有任何的壓力,你應該樹立自信心,笨鳥先飛早入林,老師相信你通過努力會成為最優秀的孩子,我會與你共歡樂!”他的轉變讓很多人吃驚、每一節課他都會被掌聲包圍著。工作實踐證明,一次坦誠的交談、一次電話家訪、一個親暱的動作,總能使學生們感受到情感的激勵,誘發感情的噴泉。

二、當學生獲得某種成功時

人的行為是在某種動機的策動下,為了一定的目標而進行有目的活動。當行為的結果有利於個人發展時,教師應對學生的情緒波動進行強化激勵。

三、當學生受到挫折時

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是學生健康發展的基地。它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團結奮鬥。當學生的利益受到危害時,教師應該挺身而出,給孩子陽光和希望,使他們把壓抑變為動力。

古人云: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把握激勵時機是至關重要的。師生的感情是樸素的,樸素的東西是最美的,這時若能正確把握激勵時機,誘發學生的情感動力,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面管教》讀後感12

讀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大概有三、四遍了吧,每次都有不同感受,還記得第一次讀完的時候就記住了要和善要和善,不能懲罰孩子造成孩子心理創傷,然後導致自己都不敢嚴肅教育孩子;

第二次讀完記下了要鼓勵孩子,不要讚美孩子,然後每次孩子完成一件事、學到了一個技能後,每次開口鼓勵孩子前都反覆默唸:要鼓勵,不要讚美。

後來決心參與了一次線下正面管教家長課程之後,不斷通過自身體驗加深對正面管教的理解,通過頭腦風暴討論哪種教育方式更為有效,對正面管教的理念愈發認同。

所以在這裡記錄一下自己的讀書感悟,文章較長,為方便閱讀,分兩篇推送。

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一書自1981年出版以來,已經成為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暢銷美國400多萬冊,被翻譯成16種語言暢銷全球。

那正面管教到底是什麼呢?

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合為一體,並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能力。

簡·尼爾森認為,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所以《正面管教》這本書裡,提供了大量的工具與方法供父母或老師使用,去培養孩子獲得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

和善而堅定

正面管教是以阿爾弗雷德· 阿德勒和魯道夫·德雷克斯的思想為基礎的`。在書的開始,作者就引用了魯道夫·德雷克斯的話解釋了和善而堅定的養育方法的必要性。

德雷克斯說:“當父親失去了對母親的控制權時,父母也就失去了對孩子的控制權。”

現在社會男女平等,整個社會的大環境變了,父親和母親之間是平等的,而孩子總是以父母為榜樣開始模仿的,那麼也就是說孩子會認為自己與父母之間也是平等的,因而當父母想要控制孩子的時候,孩子自然就反抗。

所以《正面管教》書裡一直在強調父母要用和善而堅定的態度正面管教孩子。

《正面管教》讀後感13

“和善而堅定”這五個字在我讀完《正面管教》這本書之後,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中。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用平時的語言講解作者和觀點,通過具體的案例進行分析,並且還給讀者提供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說的“正面管教工具”。對於家長來說,這本書可以教會他們成為更加稱職的父母,對於教師來說,它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成為更加合格的老師。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回顧和反思的過程。每讀一個章節,總是要忍不住在一旁的紙上記錄下一些關鍵詞,在精彩之處畫上幾個著重號。有些教育觀念確實在讀書的過程中,悄悄地發生了改變。

其實,在開始閱讀之前,我想當然地認為正面管教就是鼓勵教育,可是仔細閱讀書中內容,我便意識到自己的理解太膚淺了。封面正中的三行紅字,“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管教孩子”,這一問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為它問出了無數家長和老師的心聲。雖然我走上教學崗位才一年半的時間,但是作為班主任,每天都要跟學生相處。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如何有效處理常常是困擾我的問題。若是處罰過嚴,勢必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若是不處罰,或懲罰不力,學生又會認為老師是在嬌縱犯錯誤的學生。這本書提出了“正面管教”這樣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方法真的能夠拿來管教班裡的孩子嗎?懷揣了一絲不解和懷疑,我跟隨作者踏上了正面管教之旅。用和善與堅定去贏得孩子

首先令我感觸較深的就是作者提出的“和善與堅定並行”以及“贏得孩子”。孩子是隨時隨地都在發展和變化的社會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都需要實現自我的價值。對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批評和獎勵,我們應該在讓孩子形成良好自我價值感的基礎上,培養孩子對自我的認識以及對老師和家長的認可和信賴。我們要做的不是“贏了”孩子,而是“贏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願的配合。否則孩子就學會了通過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為的對錯,失去了自我評價和內省的能力,從而逐漸被老師和家長培養成“討好著”或是“總是

尋求別人認可的人”。根據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這樣的學生還處在道德觀念發展較為低階的層面,也就是說這個階段的兒童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正確與否,主要看他是否為別人所喜愛,是否對別人有幫助或受別人稱讚。但是,我們要培養的學生應該有自己的道德準則,並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的人。作者告訴我們其實想要贏得學生的合作並非難事,只需要經過四個步驟:

1、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

2、表達出對孩子的同情;

3、告訴孩子你的感受;

4、讓孩子關注解決問題;

不過在處理學生問題的時候,我們常常犯的'錯誤就是急躁,尤其是面對極度叛逆,並且態度非常惡劣的孩子時,往往會火冒三丈,但是仍然深信自己是對的,覺得都是學生的錯。一番指責之後,能解決問題倒還好,怕就怕學生更加極端地為自己辯解,使小問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其實,當我們要求學生控制自己情緒的同時,我們更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書中提到的“積極的暫停”便與我們平時經常講的“冷處理”有異曲同工之處。要想贏得學生的贊同和支援,首先就得冷靜下來,任何問題都應該是在心平氣和的前提之下,才能得到最妥善的解決。犯錯的學生需要“暫停”下來去冷靜地思考自己做錯了什麼,老師也需要時間去設身處地,理解學生的行為的目的或是動機。嚴厲的訓斥或許可以迅速地解決一些問題,但是這種做法對學生卻尊重,而且從長期效果來看,也是不奏效的。當然如果想將“暫停”的價值充分利用,還要遵守書中列出的四項指導原則,對學生進行訓練。告知孩子使用“冷卻時間”等心情好轉,再在互敬的基礎上解決問題。絕對不能將積極的“暫停”變成消極的生悶氣。用啟發引導犯錯的孩子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還是很聽話的,都想要在老師面前當一個好學生,但是當他們犯錯的時候,卻往往不能十分坦然地面對。在大多數人的眼中,犯錯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而且老師和家長往往更加關注於懲罰而不是問題的解決。犯了錯誤的學生為了避免責罰和保持良好的形象,於是短期性地表現良好,以達到彌補過錯,重新獲得認可的目的。但是這樣的表現只是暫時性的,時間一長,就可能會“好了瘡疤忘了痛”,繼續犯同樣的錯誤。然而,我們希望看到的是學生能夠正視自己所犯的錯誤,並且在以後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做得更好。不過,首先我

們自己就得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讓孩子認識到犯了錯之後,得到的不是自己的懊悔和老師的斥責,而是從錯誤中得到了哪些收穫。在書中,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用啟發性的問題引導犯錯的孩子。啟發性的問題的首要目的就是讓老師會和家長停止告訴孩子答案。當孩子的思想或是行為不恰當時,幫助孩子分析接下來應該做什麼,讓孩子學會自己分析和總結,最終與孩子一起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案。這種方式的好處就在於,可以減少孩子的負面情緒,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還能對解決方式更加認同。作者還認為,將啟發式問題運用在班會當中,效果也很不錯。作為班主任,如果每次班會都是自己的一言堂,那麼學生的積極性肯定會降低,同時他們的自主意識也得不到應有的發展。長期以往,也會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能力和創造性造成一定的影響。班會的意義在於教會學生在遇到困惑的問題時,應該如何解決。問學生該怎麼做比告訴學生怎麼做,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當學生體會到冷靜思考的好處之後,他們的自我價值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

對我們教師來說,正面管教既不會讓學生感到屈辱,也不會讓老師感到屈辱。它建立在互敬與合作的基礎上,教會孩子學會對他人理解和寬容,對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起責任。這樣好的教育方式,確實值得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大膽的嘗試。

《正面管教》讀後感14

《正面管教》這本書的核心內容是“和善而堅定”。一句說起來不費吹灰之力,做起來難於上青天的話,呵呵,一聲苦笑。每次我對孩子大吼大叫的時候都會把這句簡而易懂的話拋到九霄雲外!平靜之後就會後悔:“和善而堅定”怎麼這麼難做到?於是我又翻開了這本書。

大人和孩子之間三種主要互動方式。

一、嚴厲型。對孩子有規矩沒有自由,沒有選擇。孩子不參與決策過程。“我要你怎麼做,你就得怎麼做,這是你必須遵守的規則,這是你違反規則會得到的懲罰。”

二、驕縱型。孩子有自由但沒有規矩,無限制的選擇。“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我相信我們會愛對方,並且會幸福,我相信以後你會選擇自己的規則。”

三、正面管教型。有規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選擇。“在尊重別人的前提下,你可以選擇,我們一起來制訂對雙方有利的規則。我們還要共同決定在遇到問題時對大家都有益的解決方案。當我必須獨自作出決斷時,我會堅定而和善,維護你的尊嚴,給予你尊重。”

瞭解了以上三種方式,我是這樣給自己歸位的,時而很嚴厲,時而很驕縱。當孩子很聽話乖巧的時候,我通常都很寬容,想看手機就看會,想吃什麼就買點什麼。但當孩子不聽話,違揹我的意願時,哈哈,一堆大道理會接踵而至,若有反駁,我便會變本加厲了!於是孩子越來越長大,變成了我所謂的“熊孩子”。

那麼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如何“贏得”孩子?

首先溫柔的表達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實你的理解是對的。和善、溫柔、淡定的人總有萬鈞之力!對孩子也是一樣,只是我很難做到。針對我家孩子的狀況,只要我一丁點的不耐煩或者小情緒,他都會真切的接收到,並選擇不會與我繼續交流下去,或者以爭吵告一段落。所以溫柔是我接下來的必修課,也是我如何實施正面管教方式的第一步。

其次溫柔的.表達與孩子的共情。一定是接受孩子的行為,可以不認同,可以不寬恕,但請告訴孩子理解他,自己也曾有過類似的行為,會接受他。這兩步都建立在溫柔的基礎上,作用到孩子身上,孩子的更多感受應該是受到尊重,他也許會在大多數情形下願意與你溝通,即使開始不願意,但至少不會讓我的感受更糟糕。

然後溫柔的告訴孩子我的感受。真誠而友善的說出自己的感覺,如果是大男孩,做母親的可以更多的丟擲感受繼而向他求助。

最後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這裡有一個概念“啟發式問題”。不要“告訴”,要開始以一種引導孩子參與解決問題的方式向孩子“提問”,並且不要希望孩子會給出你想要的答案。這裡還有一個概念“頭腦風暴”。和孩子一起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不評論,不指責,然後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法。

這本書還有很多可以使用的工具,如果真能改變思維,控制自己,並利用好這些工具,相信“熊孩子”也能變成“別人家的孩子”。

《正面管教》讀後感15

最近翻閱《正面管教》,作者基於阿德勒的心理學理論,剖析了孩子種種不當行為背後的成因並提供可行的解決辦法,讓我們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知其所以然”,懂得“為什麼要這樣做”。

“正面管教”的做法需要中國化。我很認同書中提倡的“溫柔而堅定”的教育理念。因本書中的教育物件、教師、教學環境都和我們中國相異,書中提到的具體方式方法需要教師到實踐中去反覆嘗試,運用,不斷檢驗,根據不同的教育物件調整自己的行為,不能盲目照搬。

正面管教需要摒棄固有的教育方式。回顧實踐,不難發現,我們通常會對“正面管教”的方法存在畏難情緒,因為這些做法與我們平時的做法相左,或者說做起來複雜,不夠“短、平、快”,“效率”不高。所以,改變不易,很可能是教學理念的重新調整,但改變之後,形成自己的理解之後,我們既能站在更高的地方俯視孩子的行為,看得更長遠,也能蹲下身來,更理解孩子的行為,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教育者需要這兩種姿態。

尊重是正面管教的核心思想。任何一種教育方式,教育理念都不能“包治百病”。因為我們面對的教育物件是活生生的人,既然是教育人,就不能忽視人的基本需要。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接著是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最後是自我實現需求。尊重需求在自我實現需求之前,也就是說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首先要被尊重,獲得尊重,這些是獲得自我實現需求的前提,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書倡導的“溫柔而堅定”的教育方式,本質上是教會我們學會尊重孩子。

“溫柔而堅定”的教育方式不是嚴厲、懲罰等教育方式的對立面。老師們常說,性格開朗,大大咧咧的孩子採用嚴厲的教育方式效果更好,而心思細膩,敏感的孩子則需要溫柔而堅定,和風細雨般的教育。教育過程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可是,細想一下,懲罰之後呢,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是又自然地運用“溫柔而堅定”的語氣給孩子“一個甜棗”?個人認為,這種嚴厲和懲罰式的教育方法與溫柔堅定並不衝突,很多時候是殊途同歸的。更何況對於“嚴厲”,“懲罰”的理解也是千人千面,直接的“語言暴力”和建立在規矩上的嚴厲,兩者是截然不同的;說得更遠一點,孩子對老師的教育方式的感受力還源於各自的家庭教育背景,但作為教師,必須有自己堅定的作為教育者的立場,有自己的教育自信。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這句話總是縈繞在我耳邊,阿德勒告訴我們這樣的孩子只是想有所歸屬,當我再次遇到這樣的孩子的時候,我總會避免直接批評,而是平靜地與孩子溝通,識別孩子的真實訴求,設身處地鼓勵,讓孩子重新獲得歸屬感,這個過程,我也收穫了雲淡風輕的幸福。

作為教育者,正確解讀孩子行為背後的“祕密”是我們的專業職責,這些不依賴於經驗的解讀是可以複製的,它能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讓我們更瞭解孩子,親近孩子,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教學行為,教育理念。

剛上完一節課,筋疲力盡回到辦公室,桌面上放著一本嶄新的《正面管教》,本學期教研組共同書目,書名早已耳熟能詳,但是從未認真閱讀,剛好趁此機會,平心靜氣,提升自己。

其實在閱讀此書之前,我曾以為,正面管教這本書應該是大多親子教育書籍一樣,引導家長、老師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淡化或者忽視孩子身上的存在的問題,但是第一頁中“如何不懲罰、不嬌縱地有效地管教孩子”卻引起了我的興趣,雖然在提倡素質教育的大浪潮下,我們更多的是給予孩子“自主、自由、平等”但是,如何平衡它與“管和教”之間的關係,其實也是我一直困惑的問題。

此書作者為美國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其英文名字為Positive Discipline,直譯為積極的紀律。何謂正面管教?我想書中的這句話可以簡單地概括一下: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用嚴厲也不用嬌縱的方法。它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為基礎,把和善與堅定融為一體,以此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生活技能。

書中的資訊量很大,列舉了大量家長、老師管教孩子的例項並對其進行具體的分析,越看越能引我的共鳴,梳理一下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發現其實自己在教學管理方面存在著很多的誤區。儘管經常告訴自己要學會心平氣和,但是不得不承認,自己還是需要多多修煉,總是壓抑不住自己的情緒,總是為了孩子的這點那點小錯誤而生氣。繼而開始對學生們苦口婆心地進行說教模式或讓讓她們去承擔一些邏輯後果,靜下心來想一下,是因為我單純地在孩子們犯了錯誤時給予她們的更多是說教而不是讓她從自己的錯誤中本能地去體驗自然後果,所以在我的教育方式中,孩子也許是被動地去接受這種教育模式,而非自己真正地意識自己的問題所在,更沒有給予他們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機會。因此,有的時候教育的成效是那麼的低。

那麼怎樣做才算著有效管教或者說是正面管教呢?這就要回到書中有效管教的4個標準了。即:

是否和善與堅定並行?(對孩子尊重和鼓勵)

是否有助於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心靈紐帶)

是否長期有效?(懲罰在短期有效,但有長期的負面效果)

是否能交給孩子有價值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培養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關心他人、善於解決問題、敢於承擔責任、樂於奉獻、願意合作)。

手捧《正面管教》一書,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在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上,我覺得自己的確不斷地學習與嘗試著改變,書還沒有看完,期待下面的章節能帶給我更多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