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步履不停讀後感

讀後感1.96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步履不停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步履不停讀後感

步履不停讀後感1

日本小說總有些淡淡的苦澀和緊張,尤其是描寫家庭的,總有些模版化的日本特色—一個嚴厲不善溝通的父親,一個寬容的好心的母親。

而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描寫的正是這樣一家人團聚的一天日常。

說是日常,其實也不太日常。

這是一個破碎的家庭,不管是主人公和父母親的疏離,還是主人公大哥的離世,都像是一隻蝴蝶扇動的翅膀,給家庭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和大多數日本家庭一樣的是,書中的“大家長”父親有些執拗,堅持著自己作為“家主”的尊嚴。即使想與兒女相聚,即使想和別人分享自己的人生,也會在某個意識到“啊,我居然有這樣羞恥的想法”的時候退縮。

而母親,失去了自己喜愛的大兒子之後,再也沒能從記憶裡逃脫出來。雖然看上去依然是個善良的老婦人,但是總有些“刻薄”的言論和做法。

這兩位老人的形象十分真實,也因此和我們絮絮叨叨、扭扭捏捏的主人公形成了對比。

故事的主人公是這個家庭的次子。

這個內向的、不自信的“還是個孩子”的中年男人,或許讓我們更多地看到了自己和成長的環境。

少年時被父母和周圍人拿來和“哥哥”對比,活成了“哥哥”身後那個沒有名字的、不值得被關注的平庸的“弟弟”。

即便是這樣,在嫉妒著哥哥的同時,也因此不用揹負家庭的'責任,能夠自由地從事自己的事業。或許,原本,他也能夠在開展自己的人生之後,與家庭和兄長達成和解。

但是偏偏哥哥在當好的年華,因為救人去世了。

父母親本來規劃好的人生道路突然截斷了。再也沒有人可以繼承父親的診所,再也沒有能夠理解他人生的接班人,父親只能落寞地關閉診所,看著自己半生的心血落在空處。

母親引以為傲的大兒子,便成了心裡永遠的痛苦。改嫁的兒媳,被救上來的少年,忌日飛來的蝴蝶,那日的情景,任何可以讓痛苦減輕或者深化的人事物,都被拿來反覆咀嚼。

主人公,也因此成了家裡需要負擔責任的“接班人”。面對這個角色和“重擔”,他手足無措,慌不擇路,只能用懦弱的孩子般的態度,逃避母親的依靠,和父親難得一見的軟弱。

這樣的成長階段,發生在我自己的二十歲出頭,而發生在主人公的四十歲。

那一天,主人公帶著妻子和孩子回到了老家,依然還是個?“沉浸於陰影”的少年。但是,在母親嘗試的依靠中,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與父親的爭論中,他體會到了試圖逃避的重擔,並在幾年後父母親的去世中,成長了。

也成為了他一直“不喜歡”的“成年人”。

這大概就是人生的“步履不停”。

步履不停讀後感2

學會了忍耐就會感覺到窒息和疲憊,所有的紀念也不過是為了安慰生者。

這世上步履不停的是時間,好像時間能撫平一切,其實只是掩蓋了真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然發現,原來自己全都沒忘,於是那些往日的悔恨,幸福,痛苦,糾結,尷尬……也都後知後覺的一齊湧來,塞在心頭。

這是我看的第一本是枝裕和的書,其實也是目前唯一一本。作者用跳躍的寫法把主人公一次次拉回回憶當中。那些家庭裡熟悉的尷尬,生氣,厭煩的場面給我帶來很大的壓迫感,是有過體會的窒息的感覺。與家人的相處問題應該是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會有的煩惱。父母的期望與自己的想法相左,兄弟姊妹間的比較,父親藏著關心的冷漠,母親無數遍的嘮叨和埋怨,陰陽怪氣的氛圍,不幸的婚姻,永遠被認為不懂事,對鄰居的揣度,退休後的無所適從,失業時的害怕,為了維持體面的欺騙,化解尷尬的冷笑話,孩子的偷聽,被偷看的日記……這些,隱藏在和諧外表下的問題,像是隨時都會引爆的炸藥,在全家人的努力下被視而不見。

這是一種很奇怪的家庭現象。中國,日本,歐洲?每個家庭都各有各的.問題,各個家庭卻不約而同的以“家和萬事興”為處理辦法。這不令我感到費解。

和老錢在一起兩年有餘,我體會到了一件事情:建立一段親密關係是很難的事情。與主動選擇的伴侶相比,與親人的關係更像是生來就被捆綁在一起的,你無法選擇,或好或壞,或幸福或糟糕都要選擇接受。在這種情況下,能與家人和諧相處,一輩子相安無事真的是幸運啊。

那些從小到大發生過的無數問題,很少會有答案,可都因為“親情”兩個字得到妥善的解決。到最後都沒得到解決的事情就變成了遺憾和後悔。就像書裡的主人公在母親病後說“後悔,或說是罪惡感,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消失。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當她倒下的時候,若我在旁邊到底能幫上什麼忙。但在那之後,我不知道夢到了多少次抱著母親等待救護車來的夢。這個夢一直糾纏了我三年才終於消散。我從這裡面學到的教訓是:人生總會犯下不管付出多少代價都無法挽回的過錯。但我真正領悟到這點,又是更以後的事情了。”

從遺憾後悔到釋懷這中間還有一段距離,也許是主人公對母親三個月自私的挽留,也許是長達十幾年的祭祀,不過,所有的紀念也不過是為了安慰生者,讓活者的人好過一些。

人類在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中重複著同樣的快樂與悲傷,“種種事情也許只是換了一個形式,換了物件,但還是會不斷地重複下去。那並不是快樂或悲傷這種易於理解的感情。也正因為它是如此難以理解,所以我覺得它說不定與人生這東西十分相近”。

懂得了這些,就要主動營造更多的快樂,尤其是與家人。

步履不停讀後感3

總是在錯過之後,才會想起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許得到了卻又放棄,又或許還未努力就已經選擇了放棄,但時間總是不等人的。白駒過隙,身邊的親人總是會不斷的老去,他們陪我們長大,而我們陪伴他們慢慢變老了麼?

或許沒有,等到體會隨風而逝的生命脆弱時,才明白了什麼是子欲養而親不待;或許是的,我們在陪伴他們的時候漸漸的感覺到了自己的無力和對未來的期望。

看著黃色的花粉蝶飛入家中,母親想起了那個說是已逝之人的靈魂會化作蝴蝶與家人重聚,主角也漸漸意識到長兄的死亡不止給家庭帶來了悲痛,還有那道過不去的坎,母親會一次次的叫被救的孩子來家中做客,縱然那人會十分窘迫,會在一次次的來訪中不知所措,但母親會叫他來參加每年兄長的祭奠。在孩子離開後,她像一個小孩子一般,對我提出的建議‘希望人家不要再來了,這只是對每一個人的懲罰’,回答說:“只是過了十年唉,怎麼可以讓他就這麼忘了呢?如果他不在過來,那你兄長死去的痛苦,全要由我們自己一家去承擔了,我又該如何去度過剩下的歲月呢?”

飯桌上,我不會去和死去的哥哥爭強到底是誰的點子才讓過去的一切光彩四溢,我不會再去回憶過去與哥哥一同崇拜父親的歷史,更不會再去因為僅僅一篇國小的作文而與姐姐生氣。我和誰也不爭,我有能爭搶過誰呢?哥哥永遠是父母眼中的神童,他的死是我們全家都陷入了痛苦,回家前的我因為與上司的吵架而丟失了工作,以我自己的條件只有一個帶著拖油瓶寡婦願意與我度過餘生,活在痛苦與希望之間,甩不掉過去的陰影,又滿心期待著明天的到來。就這樣渾渾噩噩的.活著,慢慢地父親離我們而去,母親獨自住在鄉下的老家,被救的小孩子也不再來了,我和姐姐忙於自己的工作,沒時間,沒時間回到家中。母親獨自承擔的哥哥死去的痛苦,她也隨著時間不斷的慢慢變老。後來啊,母親她也病了,我這時也成立一個比較有名的作家,在醫院裡,他會像小孩子一樣和護士們開玩笑,也會向我吐槽著護士手法不好,她如同一個頑童一般,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自己,不再被過去所束縛,卻也不在對未來懷有期望,漸漸的,她停留在原地,而我卻步履不停,依舊向前。

每個人的人生都如同一段路,我們只能往前走,沒有辦法後退,漸漸的走在我們前面的人,停下了,而我們自己卻只能不斷向前。人生的路上步履不停,我們能做的只有不斷的向前走,無法駐足觀賞途中的風景,無法回頭去不斷地緬懷過去,只能不斷向前看,走好自己腳下的路,做好自己面前的事情,不讓未來的自己去後悔。人生的路上,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