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貝多芬》讀後感

讀後感3.1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貝多芬》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貝多芬》讀後感

《貝多芬》讀後感1

你們知道貝多芬嗎?

貝多芬,一個世界音樂史上久負盛名的音樂家,他是人類的明星,他是靈魂的營養,他給了我堅強的意志和巨大的力量,讀完《貝多芬傳》,我又一次被震撼了。

貝多芬是著名的作曲家,他的父親是一個不求上進、嗜酒如命的男高音歌手,而他的母親是女僕——一個廚師的女兒。貝多芬的童年包含辛酸。一開始,他父親就逼他學音樂,在小時候就失去了他最愛的母親。正當貝多芬風華正茂時,病痛已經悄悄叩門。1796至1820年,耳聾症開始肆意,聽覺也漸漸衰退。一個鋼琴作曲家最需要的就是聽覺,而貝多芬在他可以大顯自己的才能時聽力衰退,甚至不能聽到任何聲音,可想而知當時的貝多芬是多麼的無助,面對的挫折是多麼大。如果換作別人,肯定對自己的未來不報希望,從而破罐子破摔。但是貝多芬並沒有這樣,他一直獨自忍受著病痛的`折磨,仍堅持創作,還為他的心上人朱麗塔圭恰迪爾譜寫了著名的《月光奏鳴曲》,直到1820年,他才告訴了他的兩個好友。我深深地被貝多芬折服了,他以驚人的毅力在困苦中堅持下來,要知道他的大多數作品是在他耳聾之後創作的。常人都很難做到,何況一個聾人?

人的一生雖然短暫,但總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有的人遇上困難只會到處埋怨,有的人卻會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去戰勝困難,用自己的雙手去扼住命運的咽喉,那麼成功往往會降臨於不屈服的人。有時候逆境往往會使人堅強起來,讓人擁有驚人的承受力,即使在挫折面前也能高昂自己的頭,不會屈倒於困難之下,貝多芬就是這樣的人,我打心眼裡佩服他。

我知道我稚嫩的雙肩很難為自己擔起一片屬於自己的晴空,我知道我獨行的身影很難戰勝黑暗的束縛,但我絕不會倒下,也絕不會低下我高昂的頭。即使在逆境中,在挫折前,我也不會放棄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在人生布滿荊棘的道路上,即使碰得遍體鱗傷,我也會用剩下的最後一點力氣站起來,用乾裂的嘴脣說:“不要倒下,前面就是一片光明!”因為我深知,貝多芬正是用這種毅力堅持到最後;我知道只有擁有這種不服輸的精神才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我知道困難會因我這樣執著而向我屈服,挫折會因我這樣執著而倒下,成功會因我這樣執著而落到我身上……

我會像貝多芬一樣不言放棄,會像貝多芬一樣堅持到最後……我相信,勝利在向我招手。

《貝多芬》讀後感2

午睡醒來,泊窗的潔雲籠罩著灰煙,屋內沉悶的空氣讓人窒息。陰沉沉的烏雲吞噬著蔚藍的天空,慢慢地向四周擴散。忽然,一道耀眼的閃電劃破長隆。在雷聲陣陣的奏響曲中,雨點也衝進了灰色的帷幕,要把它扯個粉碎……

我翻開了《名人傳》。伴著雨點捲起的泥土的氣息,跟隨著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跨過不同的時代,走近德國音樂家貝多芬和義大利畫家、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俄國作家托爾斯泰這三位擁有各自不同領域的偉人,去感受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其中,貝多芬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一生宛如雷雨交加的一日”,真如羅曼·羅蘭形容的那樣,貝多芬的人生充滿了苦難。童年時期缺少家庭溫情,成年後愛情又屢屢幻滅;在他的音樂事業正如日中天的時候,卻又遭受了失聰的厄運……對於貝多芬來說,命運是多舛的,然而,這些打擊最終都沒能把貝多芬。他勇於向命運挑戰:“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貝多芬由此奏出了烈的生命樂章。他用行動詮解了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是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透過歷史,我彷彿看到忍受著身心巨大痛苦的司馬遷,用筆驅散人生天空中的烏雲,留下被後世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鉅著《史記》;看到了漫遊赤壁的蘇東坡,用他笑對人生苦難的從容,寫下“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曠達情意;我看見了落難時期的沈從文,用他的高潔與堅強,在漫漫人生和文學的天空中,最終抹上了芬芳、明麗的色彩。

當人生被陰霾遮蓋的時候,我們應該以一種不屈不撓得到信念和化苦為樂的勇氣,鞭策自己。處在九年級的我們,面臨著考試與升學壓力的同時,一樣需要腳踏實地的精神、需要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那份執著。因為美好的事物總是藏匿在萬丈烏雲之中。

雨過天晴。

輕輕合上書,心中收穫了一份堅定與力量。天空裡烏雲已慢慢散開,溶入於湛藍如洗的天幕中。開啟窗戶,一陣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在廣闊的天穹下,一道彩虹,跨過了屋頂,跨過了滴水的草尖和注滿雨水的蓓蕾,那繽紛柔和的色彩融化了夏日裡的所有燥熱,在一瞬間,照亮了我的眼睛……

《貝多芬》讀後感3

“沉默並不是死寂,無言並不代表無心,命運坎坷的小人物也許更能從貝多芬的音樂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在貝多芬的音樂中,也能宛如英雄!”它奏出的音樂,就是奏出了他那純潔無暇的內心世界,奏出了他的巨大成就。也許,正常人不會想到的,更不可能用心靈去觸控他的內心世界,去傾聽他所奏的“交響曲”,去為苦難的生活做出無代價的、不求回報的貢獻。記住:不要被苦難而擊倒你以後的人生。只要堅信:彩虹就在風雨後,只需要堅強的你去做出正確的選擇,為下一步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貝多芬曾經把自己比作“老獅子”、“一座倒了的火山”、他曾經也認為“一株樹比一個人好”,樹可以啼聽大自然的聲音,而耳聾的他卻聽不到任何聲音,他遠離人世的喧囂和紛爭,在這裡獲得了心靈的純潔與安定,他又是多麼的堅強的去擺脫這一切的,勇敢的與命運鬥爭,而音樂——他忠實的朋友,將永遠陪伴他,不會離開他。

這樣艱難的問題,一位平凡的人做不到,而一位殘疾人卻做到了,可見這個偉大的人,這個奇蹟的出現,都來源於他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他不只是巨人,更是一個凡人,他是多麼有價值,他活著,這個世界也會因它的存在而更精彩!

上帝如此的公平,他給予了我麼更多的財富,而我們並沒有珍惜,這已經是錯上加錯了。人的外貌不是上帝賜予的`,它僅僅給了我們一次選擇的機會,只是看你是否把握了、珍惜了,是否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也許,你在恨上帝,其實,真真正正可恨的人卻是沒有把握,而埋怨別人的那個蠻不講理的人。即使你有俊俏的容顏,卻驕傲自滿,不卑不亢,最終,你將會變成被別人所拋棄的人。如果你懷著一顆常人的心去面對現實,那麼,終點,到了,就在你的眼前,足以看到。那也將是下輩子你的幸福站,就是成功的彼岸,是你最輝煌的時刻,最精彩的一瞬間,你將成為凡人眼中的凡人,巨人眼中的巨人。將會改變別人對你的態度。

貝多芬——巨人!貝多芬——凡人!貝多芬——非同尋常的人……

貝多芬——堅強;貝多芬——偉大;貝多芬——我們心中的巨人;貝多芬……

貝多芬,我們的驕傲!貝多芬我們的自豪!貝多芬……

《貝多芬》讀後感4

當我看完《貝多芬傳》的時候,我已知被貝多芬一種無形的力量震撼了。路德夕·凡,貝多芬一七七零年二月十六日出生於可隆附近的波恩一所破舊屋子的閣樓上。貝多芬的父親是一個不聰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親是一個僕人,一個廚子的孩子,貝多芬的童年是艱苦的,不像莫扎特般享受過家庭的溫暖,開始,他的人生是一場殘酷而艱苦的鬥爭,他20歲就離開了家,到外面謀生,當他在音樂界嶄露頭角的時候,他的耳朵都又幾乎聾了。但是,他憑藉著對音樂的深厚情感和超人的天賦,創作了舉世文明的鋼琴奏鳴曲與交響音樂曲,成為了一代音樂家,他最終用痛苦換來快樂。

他,靠著自己不變的信念,完成了人類的夢想,在32歲那年,他甚至把遺囑都寫好了,在看他遺囑的時候,我發現貝多芬竟有些“如果真的去了,是比現在更快樂些”的念頭,面對殘酷的命運,他最終還是沒有低頭。是的,假如他在稍稍自私些,他定會就此撒手歸去,擺脫一切愁苦,但是,他仍然渴望痊癒,偏偏希望“可憐的人類”快樂幸福。於是,這天生的性格給予他無比的意志,把死神和解脫又拒之門外,開始了苦難的歷程。當痛苦與日俱增的時候,積聚到他無法承受的時候,就如潮水般傾海而出,成為一部偉大的作品,他的血與淚的結晶。

貝多芬,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在書的前頁提到過這樣一句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肌,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一個英雄,註定就要承受超乎尋常的苦難,這,已經成為一條不變的真理,每個偉大的'誕生是和超乎常人的犧牲換來的,我們不得不承認,擺在貝多芬面前的無非是讓他生命走到盡頭的犧牲,可他終究抱著自己的夢想踏上了這條路。

一個不幸的人,當貧窮、殘廢、孤獨,都襲他而來的時候,當世界不給他歡樂、聲音的時候,—貝多芬,他卻將這一切給予了世界,就像羅曼羅蘭說的那樣,“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而我瞭解的是一個偉大的貝多芬。

《貝多芬》讀後感5

作文在人的一生當中,童年是最快樂的?700字作文濤哥哥看到他媽時嚇得面如土色,提心吊膽地跟著回了家。來到蘇東坡紀念館,裡面全是蘇東坡的詩詞和生平介紹。孫女,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她們給的;抬頭一望,屋頂上有許許多多舒展雙翅伸出雙臂,木刻的天女,它們色彩繽紛、千姿百態,並巧妙地把石柱和木樑連線起來。

《貝多芬傳》從貝多芬不幸的童年開始,詳述了貝多芬坎坷多難的一生。貝多芬出生於德國一個平民家庭,父親管教嚴厲。由於天生的稟賦和後天的努力,貝多芬從8歲起就登臺演出。成年後,貝多芬風華正茂。然而,厄運突然從天而降,他的雙耳失聰了!但堅強地貝多芬經受住打擊,最終戰勝了不幸。

貝多芬,多少人在讚頌他!他是音樂家最傑出的榜樣,他是音樂藝術中最英勇的一股力量,他是受苦不屈的人們最真摯的朋友!儘管他處在一個無聲的世界中,可他卻能譜寫出一個又一個悅耳動聽的音符,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令人歌頌的生命樂章!

當我們在與命運作鬥爭時稍感疲倦時,但在他信念和意志的鼓勵下,我們又重新振作起來。貝多芬身上所散發出來的具有強大感染力的勇氣,是無人能敵的.,是命運也不可抵抗的!

貝多芬,一個耳聾的音樂家,一個被命運捉弄的人,一個用痛苦換來歡樂的英雄!

一生備受疾病、貧困和情感折磨的貝多芬,一直在不斷與命運抗爭,保持著對音樂的激情。他不是知難而退,而是越挫越勇!他用自己頑強的毅力戰勝了命運!

有哪種勝利能與貝多芬的這場勝利相比?這種勝利是用精神力量換來的!是不同凡響的!一個窮困潦倒、殘疾而孤獨的人,一個世界從未給予過歡樂,卻創造了歡樂,並奉獻給了全世界!他用自己的苦難鍛造了歡樂,地球沒有他照樣轉,但就是因為有了他才轉得更加美麗。

此時此刻,我有千萬句話想對他說,但卻只有一句話能夠概括他的一生,這句話今天已經成了一切勇敢者的座右銘:“唯其痛苦,才有歡樂!”

貝多芬以自己的人生歷程證明了堅強的意志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人只有具備堅強的意志,才能經受住厄運的打擊,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運!堅強吧,像貝多芬一樣,和命運抗爭。

《貝多芬》讀後感6

“竭力為善,愛自由甚於一切,即使為了王位,也永不欺枉真理。”——貝多芬這句話出自貝多芬在法國大革命時所寫的隨筆,由此,我們不難看清一個熱愛真理和自由,藐視一切的史詩人物。

以上出自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書中寫道,小時候,人生對他而言就是一場悲慘而殘酷的鬥爭。父親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把他當作神童一般炫耀。四歲時,他就被整天的綁在鋼琴前面,為了防止他偷懶,父親就用暴力來迫使貝多芬學習。他少年時代就得操心經濟問題,盤算著如何掙出每日的麵包,那是來得過早的重擔。“人家柔和地說話時,我勉強能聽到一些,人家高聲喊叫時,我簡直痛苦難忍,我時常詛咒我的生命,我卻願和我的生命挑戰,只要可能;但有些時候,我竟是上帝最可憐的造物。隱忍,多麼傷心的避難所!然而,這是我唯一的出路!”這是貝多芬耳聾之後,寫給朋友信中的一段話。

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已經完全聾了。他指揮的交響樂隊在演奏,自己卻聽不到,聽眾向他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他也不知道,直到同伴向他示意的時候,他才猛然醒過來,向聽眾致謝。匈牙利著名音樂家李斯特曾經在貝多芬面前演奏鋼琴,李斯特接受了這位長者的忠告,奏出了一串串美妙的樂音,但是貝多芬卻一點也聽不見,他只是從李斯特的`面部表情和手指動作理解到他的造詣。然而,就是這樣一位生理上存在如此嚴重缺陷,幾乎完全聽不到任何普通音響的人,卻陸續寫下了大量美妙的樂章,他為的不是自己的耳朵,他為的是大家的耳朵!仔細想想,有時人生註定要承受很多的痛苦和挑戰,即使今天安逸,明天的痛苦也會接踵而至。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海倫。凱勒失去了光明,可她用一顆追求愛與光明的心照亮了無數黑暗中跋涉的心靈;霍金失去了身體的自由,但他熱愛生活、嚮往真理的偉大情懷和傑出貢獻卻給人類帶來了無盡的精神上的自由!他們所給予我們的精神財富,是我們一生都取之不盡的,讓我們為這些人類傑出的楷模深深地鞠一躬吧!從偉人們的身上,我們懂得了,面對困難,如果一味逃避,自然就得不到其中隱藏的好運和福氣。逆境人人都會遇到,但是更多的人被絆腳石絆倒後,就再也爬不起來了。這時只要我們鍥而不捨的將生命中的泥沙抖落掉,然後站上去,化不利為有利,把絆腳石變成墊腳石,那麼我們就一定能安然脫困。貝多芬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他的一生充滿著不幸,但他的艱辛和努力卻贏得了世人永久的敬仰與懷念。上帝是公平的,只要你勇於付出,終將有所回報。

《貝多芬》讀後感7

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妄想使我,這絕對辦不到。生活是這樣美好,活它一千輩子吧。——貝多芬

或許,這個世上有無以計數的名人,他們有著各自的故事。但貝多芬一定是那其中最令我敬佩的人,而他的故事也一直激勵著我不斷前進。

命運,似乎一直在與貝多芬開玩笑。家境貧寒不說,父母早逝,養活家人的重擔有些過早地壓在了他身上,好不容易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社會對他的認可,卻雙耳失聰。再無法從事自己喜歡的行業。這,對一個人是不是太殘酷了些?

雙耳失聰,雙耳失聰!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其痛苦程度就像畫家的兩眼失明,品酒師失去了味覺,裁縫失去了雙手一樣。那種痛,是失去至愛的心在滴血,或者更像是哪唯一的精神支柱突然坍塌,灰濛濛的天就那樣壓了下去,令人無法喘息。

可是貝多芬去並沒有因此從歷史的舞臺上黯然離場,而是從耳聾的悲哀中走出來,將全身心投入到音樂的創作中,我似乎聽得見剛開始他因聽不見而發出的憤怒吼叫,看得見他煩躁痛苦的神情,但他卻憑著堅強的意志和對音樂的熱愛,走出了磨難以及磨難所帶給他的不良情緒,將自己的思想注入音樂中,用另一種方式表達著他的喜怒哀樂,用生命譜出了一篇篇不朽的樂章!

他,貝多芬,如他所說,緊緊扼住了命運的咽喉!

貝多芬的一生歷經坎坷,屢遇磨難。可面對這些磨難時,他總是毫不退縮,直面挑戰。縱使困難挫折足以使他萬念俱灰,他仍是堅持著自己的`想法,不放棄自己的理想,決不向命運低頭!

人們常說,世事難料,命運有時也會一反平靜來點風浪,有的人連忙退入避風港,再也不願出海;有的人則直面逆境,頑強的駕駛著船隻,駛向另一片更廣闊的天地。無疑,待風浪過後,最絢麗的彩虹肯定為後者所獨享。

那麼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怎麼辦呢?我想,我們也應該像貝多芬那樣,永遠不熄滅對生活的熱情,堅持自己的夢想走下去。世界如此美好,挫折不應該成為我們厭世的理由。

曾經聽一個好友說起過:“即使生活有100個讓你哭的理由,那你就要找出101個理由讓生活笑。”其實我覺得只要一個理由使足夠了,那便是“我在這世界上還有我的夢想,我的信仰和愛我的人,挫折是生活對我的考驗,我決不能讓他們失望!”

聽著激情豪邁的《命運交響曲》,彷彿眼前又出現了那張堅毅的臉龐,正緊緊地扼住命運的咽喉不放。

他是我心中永不熄滅的烈火,永垂不朽的英雄!

《貝多芬》讀後感8

暑假裡,我讀了《貝多芬傳》,它講述了著名音樂大師貝多芬傳奇而又悲慘的一生。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不幸,他一直不停地與命運進行抗爭。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於1770年12月16日生於德國波恩的一所破舊小屋的閣樓上。父親是一個宮廷男高音歌手。貝多芬自幼便顯示出他的音樂天才,父親急於把他培養成像莫扎特那樣的神童,4歲的時候,父親就逼著他學習鋼琴和小提琴;8歲時,貝多芬就開始在音樂會上表演並嘗試作曲。12歲時,他已經能夠自如地演奏,當上了大風琴手。貝多芬17歲時,他來到維也納求教於莫扎特。莫扎特聽過他的演奏後,就預言有朝一日貝多芬將震動世界。這一年貝多芬的母親因為肺病而去世了。這對貝多芬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命運的魔掌也悄悄的伸向了他。26歲那年,他的耳朵日夜鳴響,聽覺漸漸衰退,但是,他沒有向命運低頭反而更加努力的創作。他創作了大量在後世廣為流傳的不朽作品。1826年11月末,死神已經走近了偉大的的藝術家,貝多芬病倒了。1827年3月26日,在一場大風雪中,貝多芬嚥下了最後一口氣,死時沒有一個親人在身旁,一個陌生人為他合上了眼。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有著超越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他敢於同命運抗爭,面對困難,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也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作為一名學習鋼琴的學生,我聽過貝多芬的很多作品,他的音樂作品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美妙的享受和感覺,有氣勢磅礴的'《命運交響曲》、《英雄交響曲》,還有優美的《月光曲》、《致愛麗絲》等等。他的作品既壯麗巨集偉又極樸實鮮明,易於為大家所理解和接受。我學過6首貝多芬的曲子,每一個曲子帶給我的感受都不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C大調第三奏鳴曲第一樂章》,表達了他知道自己耳聾後的悲痛心情和不甘心向命運屈服的精神,這首曲子讓人蕩氣迴腸,回味無窮。

讀完這本書讓我體會到:貝多芬的一生證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這讓我想到自己在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面向困難,我要學習貝多芬的勇敢和樂觀主義精神,自信地去面對各種挑戰和困難。

《貝多芬》讀後感9

又是一個寒假。空虛感十分的強。有時候,實在不知道做些來充實自己。偶然間想起,還要閱讀名著。在這種所謂命運的安排下,我看了《名人傳》。

這是本由世界著名的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它包括《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米開朗基羅傳》三部“英雄傳記”。雖說,這三個傳記的內容看似毫無關聯——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兼畫家,一個是小說家,且都是不同國籍的。但,它的實質都表達了,這些偉大的天才,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本身“內憂外患”,也敢於和命運作鬥爭。這種令人折服的勇氣,堅韌不拔之志著實令人感動。給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讀完,會發現獲益良多。

“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為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這句話應該是貝多芬的一個信念之一,支撐著他從萬難中走了出來。他的童年並不算幸運。從小,他就展露出在音樂上的才能,但他的父親急於開發這項才華,並沒有考慮貝多芬的感受,用暴力的.方式逼迫他練琴。當他稍微成長一些的時候,他最愛的母親也去世了,他悲痛欲絕。但是他於同年成為了一家之主,獨自一人承擔著兩個兄弟的教育的責任。

還沒有幾年,他便創作出許多樂曲,算是小有成就。但是厄運卻在這時敲響了貝多芬的門,它在也沒有從那扇門出來。他最引以為傲的聽覺於他漸行漸遠,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是滅頂之災。但是,他沒有放棄他最愛的音樂,沒有捨棄追求真理、真善美的理想,他選擇了與命運做鬥爭。帶給他痛苦的還不只是肉體上的,還有精神。生活的貧苦,愛情的失意,侄子的不孝順,更使貝多芬心力交瘁。這麼多的苦難,同時壓在一個人的肩上,這是沉重的時時刻刻都會令人窒息的一座座大山……不可思議的是,他走了過來。既使於1802年10月6日留下了舉世聞名的《海林根施塔特遺囑》,他也沒有輕生,不是嗎??相反的,更多的音樂作品在這種“風雪交加”的窘境下孕育而生,這一切的一切不是正好完美的詮釋了貝多芬的“用苦難鑄就歡樂”?

這就是《名人傳》帶給我的最大的衝擊。《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都是十分不錯的篇章。米開朗琪羅的“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和托爾斯泰傳的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都體現出他們的那種追求真善美的那種不懈的精神。尤其是托爾斯泰的哲學觀念引發人們的一種深思,也體現出他那種猶如陽光的慈愛,不論是對世人還是農奴,他總是無私的。

《貝多芬》讀後感10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沛(女兒)的書架上發現了這本由羅曼羅蘭寫的《貝多芬傳》。之前曾經聽她提到過,說世界上沒有第二本書比這本書更勵志了,她從中受益匪淺。其實,這幾年,她成長過程中點點滴滴的變化,作為父親的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中。過去調皮,軟弱,愛哭,貪玩到現在有擔當,堅韌,倔強,不服輸,喜愛讀書,她已經不再是過去我眼中的小女孩了。似乎真有一種積極的正能量引導她?我不禁從書架取下了這本書。

十九世紀後期,在經歷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後,整個歐洲從自然流派開始,更多的是描寫病態,醜惡的事物,文學上頹廢之風盛行。羅曼羅蘭深刻感受到此時的歐洲需要樹立一個偉人的形象,來遏制這種腐化墮落的社會風氣。於是,《貝多芬傳》的首卷貝多芬傳問世,羅曼羅蘭詳細通過描繪了貝多芬傳奇的一生,樹立起一種積極向上的正氣,震撼了當時的歐洲文壇,也為後來的米開朗琪羅傳,列夫托爾斯泰傳做好了鋪墊。

貝多芬出身貧寒,十三歲輟學,十七歲就挑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二十五歲的他剛剛在樂壇上初露頭角,耳朵開始失聰,這對音樂家而言是十分致命的,其中的痛苦更是非常人所能想象。但更難以置信的`是他那些傳世之作,大部分竟是他耳聾後的作品。當他的音樂受到歡呼,他的才華得到認可的時候,有誰問起他所經受的磨難和痛苦?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這個時代的偉人,他們就像大海航行中前方的燈塔,指引航船前進的方向;就像沙漠中的清泉,滋潤人們乾涸的心田。但要知道,越是明星耀眼的人,越有曾經歷常人難以忍受的苦痛。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鷹,經過撕裂肌膚的痛苦,才重獲自由;美麗的蝴蝶要突破厚重的束縛,才能重獲新生。挫折是一個人成長道路上必有的絆腳石,一些人會就此而倒下,一蹶不振;一些人會在痛苦中站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塵,大步朝前,這就是成功人與失敗者的區別。

能在書籍的海洋中,沛與這樣的偉人敞開心扉交談,傾聽他們心靈的述語,從而在內心深處有所觸動,明白其中深刻的道理,並施之於行動。我似乎已經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