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合集)讀《三國演義》有感

讀後感2.46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合集)讀《三國演義》有感

讀《三國演義》有感1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相信大家一定知道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與秦穆公爭霸的故事吧,但在此置一千年後的“五胡入華”時代還有另一次更有名的秦晉“淝水之戰”。

秦王苻堅,它是各有眼光有氣度的君王。可惜他不幸輸了,加上其又是個胡人,所以被那些正統漢人史學家忽略、抹黑得十分難堪。若比較當時的前秦與東晉,就可以發現其實在苻堅統治的秦國,可以說是朝氣蓬勃,與唐太宗的氣度和架勢有得比。只不過在“淝水之戰”離奇失敗,就被人說胡人是敗類。

如今有些心思不息的人讀了《三國演義》之後,卻自然而然地把曹操當成了壞人,我認為,曹操不會如小說中所說的沒用,只不過書中的英雄差不多都在蜀國,且次書以劉備開頭,讀者很自然的就把他當成主人翁,加上現在對劉備的仁慈之類的讚美太多,當然就把曹操發動的戰爭說成不仁不義的侵略。

仔細想想,武侯諸葛孔明幾次出征攻打魏國,不也是在侵略嗎?他以先帝遺命為由,討伐曹操收復中原,就成了愛國愛民的英雄了。難道魏國的人民都不是人?難道魏國的人民都人人得以誅之?他可能並不想發動戰爭,但1.不出祁山,發展困難。2.先帝遺命,怎敢不從?書中雖把諸葛亮神化了,卻不能改變歷史:臥龍、鳳雛,二者皆得,卻安不了天下。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裡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為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為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讀《三國演義》有感2

此書作者羅貫中,全書主要講了蜀、吳、魏三國爭天下,隨著諸葛亮病死於五丈原,三國勢力漸漸減弱。司馬懿駕崩後,三國不久便被孫皓征服開闢了西晉王朝。

讀了這本書,我有許多感悟,最大則屬“驕兵必敗”和“不能對人太粗魯”。驕兵必敗的例子很多,如博望坡諸葛亮用計,讓子龍、玄德詐退。而夏侯惇以為他們不禁打,部下勸莫輕敵,可他就不信,只顧催軍緊追。致曹軍大敗,糧草盡失。關羽敗走也是自已以為很牛,才輕信諸葛瑾的。而張飛被範疆張達刺殺就是因為殘暴。我受益匪淺,我敬佩諸葛亮足智多謀,敬佩劉備仁慈,關羽重義、張飛英勇……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不少。

讀了三國演義,我不禁想到了水滸傳。水泊梁山上的.好漢和三國演義的人多麼像!宋江似劉備,吳用似孔明,林沖似關羽,李逵似張飛……不愧都是名著,人物像,寫的也精彩!

讀完以後,我對這些傳世英雄感到敬佩,也為這個歷史故事感到驚奇。

讀《三國演義》有感3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令我愛不釋手。

就先講講孔明吧。他常常協助使自己的國家打了勝仗,是一個出色而又盡心盡力的軍師。可是,可惜孔明偏偏遇上了一個軟弱無能的阿斗皇帝,才到54歲就活活的.累死了真是不幸。這個名副其實的無能阿斗皇帝,還把人害死了,真是不應該呀!

劉備、關羽、張飛是在桃園結義的生死兄弟。他們三個人都是英雄豪傑。劉備是皇室後代,父親是中山靖王,他有心去投軍,總為天下百姓著想;關羽也是英雄,他因為憤憤不平,而殺了家鄉的解良惡霸,所以也來投軍;張飛雖然說是個急性子,但是他從不向無能的人投靠,對自己的結義大哥二哥聽命是從,也為百姓著想。但走麥城關羽遇難,就像天空中一顆巨星墜落,得到訊息後劉備張飛悲痛欲絕,廢寢忘食,下令攻打東吳,從而我體會到了劉、關、張兄弟三人的情誼,回想當年,桃園英雄三結義:“不求同年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日死。”還有張飛,他不是死在戰場上的而是被奸細害死的關羽,張飛都是好漢。

像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為都不如孔明。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陣布了。

度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也給我深刻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們學習。

讀《三國演義》有感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是呀!看那一代梟雄反被其害,前世的繁華,多變的江山,僅是過眼煙雲。留下的還是那一片空曠的野地――

赤壁之戰,可謂精彩。但這次偉大的戰事,只能在史書中尋找它的身影。

從桃園三結義到樂不思蜀。英雄的一生,在刀光劍影下荒蕪過去。戰場的血腥,生活的詭異,讓那曾經獨霸一方的`三國英雄,只留下一幅丹青。

他們的腰間,繫著忠氣;他們背上的一條條刀痕,刻著每一次歷史的演變。

在他們無情的刀刃下,敵人的頭顱滾入深淵。他們是鮮血的化身,是冷酷的英雄!

英雄,是智慧的結晶。可在稱霸一時之後,卻是長夜漫漫無止盡……

英雄的一生是多麼輝煌,但這一切,總會有結束的一天!

生,不過是東躲西藏,揮刀斬六將。

死,不過是在爾虞我詐之中,一眼萬年。

生活,只是精彩的那一霎那。

英雄如此,江山如此。

刀光下的血已乾涸,傳奇般的三國已遙遠……

英雄的一生,殺人無數。可他們刀下的最後一個靈魂,卻是自己。

讀《三國演義》有感5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

這本書最開始講了“桃園三結義”,後面又講了“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等經典故事。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三顧茅廬”。最開始徐庶在臨走前向劉備推薦諸葛孔明,並說明他就是臥龍。劉備十分高興,打點禮物,與關羽、張飛到隆中臥龍崗,找到諸葛孔明住的'茅廬。劉備叩開柴門,小童說:“先生今早出去了。”問何時歸,小童不知道。劉備惆悵不已。

幾天後,聽說臥龍先生已回,劉備便與關羽、張飛冒著紛紛揚揚的大雪趕去,可孔明弟弟諸葛均說哥哥和友人外出閒遊了。劉備無奈,留下一封信後離去。

轉眼過了新年,劉備選了好日子,洗了澡,換上乾淨的衣服,又要前往隆中去。到了隆中,小童說先生雖在,但午睡未醒。劉備不讓他通報,命關、張二人在門外等候,自己站在階下靜靜等候。孔明醒來,將劉備迎進草堂,暢論天下事,又取出一張西川五十四州的草圖指點,劉備對先生之見佩服至極。

劉備拜請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劉備情急流淚,淚溼袍襟。孔明看他如此誠懇,極為感動,答應了劉備邀請。

劉備拜孔明為軍師,請他掌管軍中大事。

讀《三國演義》有感6

別讓嫉妒絆住你前行的腳步——讀《三國演義》有感

金華市仙橋國小五(1)班 吳樂琪

暑假我有許多時間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我又一次品讀了《三國演義》這部中國古典名著。我被書中精彩的故事深深吸引,更對“嫉妒”這個詞有了深刻的理解。

周瑜因嫉妒諸葛孔明的才幹而吐血身亡,使吳蜀聯盟險遭不測……周瑜可算是難得的人才,因嫉妒而英年早逝,這是莫大的悲哀。

常聽人說:嫉妒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表現,對人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嫉妒別人就是自尋煩惱,更是無能的表現。

然而,我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有一點嫉妒是不可避免的。一個人會嫉妒別人,首先說明他看到了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其次說明他不甘落後於別人,或者還有奮進之心。就憑這點,我們就不能說會嫉妒的人完全無能。那些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人肯定不會去嫉妒別人,但這樣的人未必招人喜歡。

我希望自己不是個小心眼。但是當老師表揚同學而沒有我的份時,我會很不高興,甚至會向老師打小報告,揭同學的短,讓同學也不開心。我想這一定是嫉妒心在作怪。

在去年的校運動會上,我的“好姐妹”小琳獲得跳高冠軍時,我真心祝福她。當聽到同學們和老師對她的讚美、表揚,看著小琳那般高興和得意的樣子,我暗暗下決心:“明年我就報這個專案並一定要得冠軍。”比賽後的體育課,我經常請求老師指導跳高。原來我只能跳過85 釐米,經過堅持不懈地刻苦訓練,我已經能輕鬆越過1.05 米的'高度。今年秋季運動會,五年級女子跳高的冠軍爭奪賽一定會更加激烈,同時也會更加精彩。

寫到這裡我又想起周瑜,他若不是嫉妒諸葛亮的才幹,而是和諸葛亮成為好朋友,那三國的命運和結局會完全不一樣,吳蜀聯盟一定能大敗曹操。可惜人死不能復生,我們只能從中汲取教訓。當嫉妒心理萌動時,要及時調整心態,羨慕別人成功時也要真心祝願。別讓嫉妒絆住你前行的腳步。親愛的同學,讓我們記住: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指導老師 鄭愛媛)

教師點評

小作者以獨特的視角品讀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她對“嫉妒”這個詞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闡述,她的觀點明確,體會別具一格。她說:“嫉妒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表現,對人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嫉妒別人就是自尋煩惱,更是無能的表現。”她為周瑜的英年早逝而唏噓、痛惜。

小作者又能結合自身生活實際,表明自己對嫉妒的認識以及自身的變化過程,從曾經嫉妒別人到積極奮進。全文語句樸素自然,卻有一股清新撲鼻的芳香。

讀《三國演義》有感7

《三國演義》是一部鉅著。讀後感想頗多,不能一一盡述,獨對曹操印象深刻,特別是對曹操的幾次敗仗的描寫,“濮陽攻呂布、宛城戰張繡、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潼關割須斷袍……”很是讓人回味。

那回在濮陽,曹操被燒得焦頭爛額,險些死於亂軍之中。誰知他仰天大笑曰:“誤中匹夫之計,吾必當報之!”足見其鎮定自若,豪情萬丈,換了別人也許早就“急急如喪家之犬”了,笑過之後,妙計速發—“今將計就計,詐言我被火燒傷,已經身死,布必引兵來救……”如此這般,果然大破呂布,由此可見曹操臨危不亂的`頑強和詭譎。

初戰馬超時,曹操輸得割須斷袍,奪船避箭,可以說狼狽不堪,才勉強撿回一條命。當時的曹操不但面不改色,又是一陣大笑:“我今日幾為小賊所困!”一面笑,一面又已佈下疑兵陷阱,觀察到馬超勇有餘而智不足的弱點從中吸取教訓,變硬拼為智取,遂大敗馬超。曹操在敗軍之際,仍然成竹在胸,不為勝負所亂,同時他樂觀態度又安定了軍心,實為難得的將才。

“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是曹操敗得最淒涼的時候,火燒之後,逃亡路上又值大雨傾盆,寒風刺骨,人困馬乏,死傷無數。八十三萬大軍幾乎片甲不留。曹操卻出人意料地連連大笑,笑敵人乏謀少智。狹路相逢關羽時,合當命休,可他也並不坐以待斃,料定關羽是重情重義之人,竟“死皮賴臉”地向關羽哀告舊時恩義,終得逃出虎口。若是項王窮途末路時必會很有骨氣地叱道:“吾聞漢將購吾頭千金,邑萬戶,吾今德若。”

小說戲劇性的一次次安排笑聲未停,計謀已成。將曹操一代梟雄的形象描繪得惟妙惟肖。“是非成敗轉頭空”,昔日的得失已煙消雲散了,但曹操在逆境中頑強不屈,永不放棄的精神仍然值得我們借鑑。《三國演義》塑造的許多不朽的藝術形象必將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永不磨滅!

讀《三國演義》有感8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是一本家喻戶曉的經典,並且長期受人關注。其中的人物,故事情節真讓人過目不忘。每一個人物都有鮮活獨特的性格,其中最受我喜愛的還是虎威將軍趙雲,我喜歡他不是因為他的武藝超群,而是他效忠於主,先人後己的高尚精神。

說起趙雲,讓我不由得想起他力戰長阪坡的情節:蜀軍十萬餘人朝江陵進發,路途中遇曹軍偷襲,力戰過後,僅剩一百餘人。劉備正哭天喊地時,糜芳說,趙雲朝魏軍方向前進。張飛聽了,覺得趙雲要去投靠曹操。劉備訓斥張飛,趙雲不會背叛自己。於是張飛獨自一人在橋頭眺望。趙雲此時正在廝殺。卻發現劉備託付給自己的家小已不見。於是本想回去的他,又殺了回去。趙雲先後找到兩位夫人和阿斗,雖精疲力竭,但為了阿斗能重返劉備身邊,在與曹軍相戰,殺出一條血路。回到蜀營,蜀軍知道趙雲的事例,無一不為他英勇無畏的精神敬佩。

看完這一回我不禁感慨萬分,趙雲本可以不費力氣,不受傷之痛,安然無恙,返回蜀營。但他為尋劉備家小,不讓劉備失望,又毅然而然殺了回去。途中護送甘夫人回了蜀營卻又尋了回去。面對數十萬曹軍,他不畏懼;面對他人的質疑,他選擇寬容;面對曹操的招降,他不心動,立刻駁回,執意救劉備家小於水火之中。這是多麼有責任之心、寬容之心,有愛國之心啊!這些高尚品質不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嗎?這不正是我們該有的.品質嗎?這些高尚品質並不難求,只要願意效仿,趙雲就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所追求的目標。

趙雲的高尚品質讓我受益匪淺,我要以趙雲為榜樣。學習他的英勇無畏,更學他的高尚品質。

讀《三國演義》有感9

在這個炎炎夏日,我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的書,它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小說,那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這本書描寫了漢末、三國時期複雜的軍事和政治戰爭,以及給人名的苦難,再現了這一歷史風貌。在這個故事中還有很多英雄人物,列如:“五虎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他們為蜀漢立下了赫赫功勞、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奸雄”曹操、“小霸王”孫策。等上百位英雄人物,令世人讚歎,人物刻畫栩栩如生。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當然是那“常山趙子龍”(即趙雲)是也!只見他在《長阪坡》這場戰役中,斬殺敵將五十多人,砍斷帥旗十多面,在完全可以投降的情況下,還忠心於劉備,他的威風令世人讚歎,嚇得曹軍抱頭鼠竄

在《三國演義》,我認為刻畫的最好的是關羽,他的英雄事蹟可多了!他的忠義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拿《白馬坡》、《千里走單騎》來說吧!自從關羽暫時投降曹操以後,曹操對他十分好,甚至連赤兔馬也送給了關羽,可是,關羽天天想著大哥——劉備。報答曹操,關羽打敗了袁紹,最後又千里走單騎,離開了曹操,還把所有的賞賜留在了住宅裡令曹操和其他武將驚奇不已,曹操還送了關羽一件戰袍。可是,關羽卻把新的戰袍穿在裡面,把舊的'戰袍穿在外面,曹操一問,才知道,舊戰袍是劉備送的。

關羽身上,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忠義思想。他的忠義剛好和中華文化相吻合,這也是《三國演義》流傳至今的主要原因。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提起曹操,無人不曉,人們總會習慣性地稱他為“奸臣”,而我卻對這個看法抱以懷疑:他是一位多麼傑出的一位軍事家!文武雙全,膽識過人!那時,不過是因為帝王的昏庸,使得國家腐敗,曹操站出來反抗,只是出手相助,挽回國家滅亡的危機罷了。難道因為這一點,就有必要讓他永遠戴上“奸臣”這頂黑帽嗎?

都說劉備重義氣,桃園三結義後,他便和張飛、關羽一同出生入死,並肩作戰。他用自己的寬容贏得了關、張兩弟的信任,以致於張飛、關羽死後,他曾萌發過不想活的念頭。但曹操也有得一比,智取關羽後,他並沒有殺害他,反倒好言相勸,使關羽歸順自己。金錢、地位、名譽,哪一樣是曹操沒有給他的?關羽知恩圖報,一舉拿下顏良、文丑兩員大將。但當關羽聽說劉備的下落後,執意要走,曹操苦留不住。雖然他已經意識到了關羽回到劉備身邊對自己不利,但他並沒有食言,反而“放虎歸山”。結果,曹操落在關羽手中時,關羽想起當

曹操對自己的恩德,放了曹操一馬。正因為“義氣”二字,曹操既剷平了袁氏後患,又為自己博得了一條“生路”,正是滴水之恩換取湧泉相報啊!

周瑜,這位鼎鼎有名的大都督,不僅武藝超群,更兼擁有不同凡響的`智慧,正是曹操的“天敵”。可是,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周瑜惟一的缺點便是氣量小,心胸狹窄。正是被諸葛亮抓住了這個把柄,三用妙計,活活氣死了。而曹操卻有著和他截然不同的一面:赤壁之戰,由於曹操的一時疏忽,將船連在了一起,與吳兵交戰。諸葛亮瞅準時機,巧妙地借東風放火船,使得曹兵無路可走,無法內外接應,致使曹兵遭遇慘敗。死裡逃生後,曹操抄小道逃跑,卻被諸葛亮連埋暗兵,險些丟了性命。在這種情況下,他非但沒有自暴自棄,反而仰天長

笑:“兵敗乃兵家之常事,我曹操定會捲土重來,重整士氣!”頗有大丈夫的氣概。正是曹操的大度,並不把輸贏放在心上,贏了再接再厲,輸了毫不氣餒,使得他勇冠三軍,最後成了戰場上的“常青樹”。

從忠臣到背叛,從興起到慘敗,從失敗再走向成功,曹操不平凡的一生塑造了一位不屈不撓的千古名人。曹操的勇與謀,義氣與大度,是我們現代人的身上所缺少的。讓我們摘掉曹操頭上的這頂“黑帽”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我從小到大讀過很多書,我最愛看的還是《三國演義》。這本書我從一年級就開始讀了,到現在雖然讀了許多遍,但我每看一次都能有新收穫。

《三國演義》講了從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到晉武帝登基建西晉近一百年的歷史,描寫了魏、蜀、吳三國鼎立,互相征戰的過程。

三國時期還出現了不少英雄,我最喜歡關羽。他過五關斬六將歸劉備,有忠心。他在華容道明知立了軍令狀卻還要救自己的恩人,有仁義。華佗給他刮骨療毒,他鎮定自若,有毅力。他單刀赴會見魯肅,面對左右伏兵卻談笑風生,有勇氣。他不僅在中國很有名氣,世界上也有很多人喜歡他,很多地方都供有關公的塑像。我也很崇拜他。

在生活中,我也希望能做一個像他那樣的人。但是,我經常面對失敗,就會容易放棄。記得有一次,我數學考試的分數很低,有點灰心,家長讓我好好鞏固多多複習,我也有點聽不進去,總覺得自己不行。爸爸對我說,你不是很崇拜關羽嗎?他經歷了那麼多困難的事情,仍然千里走單騎,堅持自己的信念,回到劉備身邊。你的這點困難跟他比起來,算得上什麼呢?聽了爸爸的話,我被深深地打動了。的確,我只是在學習上遇到了一點小困難,克服它,我一定能做的更好,接下來的幾天,我經常翻看數學書,做練習。並且在下個星期的.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

關羽忠義的一生讓我感嘆,他是一個亂世中的大英雄。作為一個和平年代的學生,我們遇到的困難比他的年代少太多了,但是,我可以學習他的精神,做一個有勇氣和仁義的人。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今天,我在家裡讀了一本書——《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講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漢朝號召各地自行招募民兵破敵,遂成割據勢力,先後湧起蜀,魏,吳叄個最大的割據勢力,最後叄國歸晉!

讀完這本書,我感悟深刻,我認識到了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諸葛孔明;愛名如子的劉玄德;武器超群、忠義為天的關雲長;勇勐超群的張翼德;奸詐過人的曹孟德……我最佩服的是諸葛孔明。他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塬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叄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裡,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由叄國我聯想到了我們的生活,在朋友間要講義氣,誠信待人;在社交中要以理服人;在學校的辯論會上要像孔明那樣舌戰群儒……曹操雖然生性多疑、奸詐,有“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心態;但他身上還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他做事果斷,有遠大抱負和理想,重視人才,勇於改革進取。

我們是21世紀的好少年,肩負著光榮的使命,應該志向遠大,積極進取,好好學習,不辜負祖國母親對我們這些花朵的期望,把祖國改革的更加繁榮富強。在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曹操的抱負,更需要關羽的忠義。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離不開園丁般的老師用知識來澆灌。是老師教育我們的身心健康地成長;是老師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是老師培養了我們正確的人生觀……老師是我們的大恩人,我們應當像關雲長那樣知恩圖報——華容道釋曹一樣對老師“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關羽千里走單騎,為了與兄弟會和,過五關斬六將,深重情義,我們在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嗎?與知心朋友好久沒見面,一但見了面,便傾淚而下。所以,我們應該擁有忠義,知恩圖報的偉大情懷!再說諸葛亮他為什麼能足智多謀、料事如神,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那是因為他熱愛學習,熟讀兵法。我們也要向他學習,因為只有擁有了豐富的知識和努力的實踐才能考出好成績,成就非凡的偉業,像諸葛亮輔佐蜀國一樣報效祖國,為祖國做出貢獻,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們的人生崎嶇坎坷,但我們只要有孔明的才智,雲長的忠義,曹操的抱負,就一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也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和表哥對這本書都覺得很好。

我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有很多故事情節都十分精彩,如三顧茅廬之類的,但我最感興趣也認為最精彩的那就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那個情節。當時關羽因為要保護二位嫂嫂及侄兒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屈服於曹軍之下,但關羽雖處在曹營下,卻無時無刻地掛念的大哥,時時打聽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關羽終於知道大哥現處在河北袁紹那裡,他趕快提刀跨馬護送著兩位嫂嫂及隨行的女眷們乘車,到了東嶺關口,因偏將孔秀執意要請示曹丞相之後,此時,關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兩半,訊息傳到洛陽 ,雖洛陽守將韓福和孟垣商量對策,但哪裡是關羽的對手,兩人都被關羽所劈死,像這樣,關羽一連闖過五個關口,殺了六員守將,才渡過黃河,他雖然感到有些愧對曹操,但此時的他只想趕快和大哥碰面,殺了這麼多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從這我感受到關公的重義氣,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訊息,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為重,通過這,我對《三國演義》這本書更加有興趣了。

我表哥也和我一樣,也有他自己覺得精彩的情節,而他認為精彩的不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而是的蘆救主。劉備雖然對劉表的召請,心裡感到疑懼,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劉備便帶著趙雲,跨著的盧,向襄陽出發,蔡瑁裝得非常恭謹,到了第二天早上,荊襄九郡四十二州縣的文武官吏,開始參加劉備代替劉表主持的「豐年大宴」,趙雲非常小心的跟在劉備身旁,於是,蔡瑁又設下計策,把趙雲支開,等到酒過三巡之後,伊藉執著酒杯,個人總結走近劉備席前,悄悄地向他說過:蔡瑁想要殺你,你趕快從西門逃走吧!於是,劉備立即跨上的盧向西門逃出去,但沒想到走不到幾里路,前面有一條又深又急的河,此時,劉備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這時,劉備嘴裡喃喃地念道:“的盧,你要救我!”的盧好像是聽懂他話似的',奮力竄起來,使劉備脫離了險境。表哥覺得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認為它是壞的而捨棄它,就像是的盧一樣,縱使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它,可能是劉備的仁心感動了的盧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時,它無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著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列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開啟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三國,這是一段神祕的歷史。這段歷史有三種面目:歷史形象、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羅貫中,就寫了一本非常有名的小說《三國演義》。現在,我就通過“劉玄德三顧茅廬”這個故事,簡單地品讀一下《三國演義》以及羅貫中。

諸葛亮出山,《三國志》中僅用了一句話來描寫:“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羅貫中依照這句話,寫出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這個故事由於太精彩了,被人們一再傳唱。從這裡,可以看出羅貫中的文字功夫非常深,描寫場面也很出神入化。

羅貫中在這個故事中簡直要把諸葛亮捧到天上去了:劉備一顧茅廬,只見隆中的山“清景異常”,景“觀之不已”,農民會唱歌,童子不懂事,朋友知識淵博。這一切,讓劉備大開眼界,也讓我們覺得臥龍先生肯定也不一般。二顧茅廬,只見諸葛亮的朋友、弟弟和岳父都很厲害,劉備想見、想用孔明的心情就更加急切了。所以,第三次去時,離草廬半里,劉備便下馬步行;到草堂門口,他就拱立階下;諸葛亮在睡覺,劉備當然會等到底。借用易中天先生的一句話:“那心情,已不像一個禮賢下士的招聘者,倒像是上門求婚的痴情人。”

“三顧茅廬”的故事,儘管被羅貫中說得頭頭是道天花亂墜,但仔細一琢磨,就能發現破綻。劉備去隆中,每次都能遇到一些特別牛的人,比如會唱歌的農民、滿腹經綸的朋友,道貌岸然的丈人,都是諸葛亮特意安排好的,就是想讓劉備知道,自己是個非同尋常的高人,讓劉備打心眼裡佩服他,“出大價錢把自己買斷”(易中天語)。諸葛亮很聰明,三顧茅廬才能見到他,擺足了架子,做足了文章。

那麼,羅貫中這樣寫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原因之一,當然是為了好看,能吸引人。而另外一個原因呢,可能是包含了自己的志向。據《稗史彙編》記載,他“有志圖王”,不過壯志未能實現。所以他寫這個故事的時候,就把自己的抱負投射到具體的某個人物身上。古代的讀書人,都希望機遇不用自己去求、去考,而是人家給你恭恭敬敬的送來。諸葛亮享受的`就是這種高階待遇,劉備請了他三回才答應出山。這很讓人羨慕,羅貫中就利用手上這支筆,把這個故事吹的玄乎玄乎的,把其他故事裡的孔明寫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可謂是個奇才,好像諸葛亮乾的事就是神乾的事。所以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三國演義》“狀諸葛多智而近妖”。

假的終歸是假的,不可能變成真的,編的再好也會露出破綻。對於這種文學的形象,大可以一笑了之,而對於歷史形象,就必須要深究到底了。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出自舉世聞名的《三國演義》,也是讓我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這本書主要講的就是天下大亂,各國互相征戰,各種足智多謀的人幫助自己主公出謀劃策。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是曹操,他非常聰明,在軍事方面很在行,可總會中其他人的計策,被別人打得落荒而逃,他用兵有時因心情急躁而變得大意,多次遇到“兵敗如山倒”的'場面,這些事讓我明白了做事要仔細思考,心情不要急躁的大道理。但從他身上悟出的道理不止這一個,他也有好的一面,曹操很會利用人才,也非常喜歡人才,在多次戰演之中,無論是敵人還是誰,只要不是等閒人之輩都命令士兵不得對人才下毒手,只能把那人活捉,他失去一個人才就如失去一個親人,所以我又悟出了交友要交品行好、知識面廣的好朋友的道理。

雖說諸葛亮是曹操的敵人,但我很欣賞他,因為他可呼風喚雨,預判事情進行的方向。雖然安居在山中,卻學富五車,料事如神,我再次知道了讀書的益處。

讓我明白待人要忠誠,平常要關心人的道理的是劉備,他非常善良,對他的兩個兄弟很是喜歡,在打仗時他為百姓著想,一直全力保護百姓,不想讓他們受苦受難。

從張飛來說,他性格急躁,性情魯莽,但勇猛無比,一心為國。在劉備看來,他是一個勇猛武將,更是一個好兄弟。我明白了,做人要有勇氣,但不要過於魯莽。

綜上所述,三國演義不僅是一本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更是一本教給我道理的好書,我可以從裡面悟出人生中的大道理,不論是誰都有自己的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