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如父如子》國中的讀後感

讀後感1.58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如父如子》國中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父如子》國中的讀後感

《如父如子》國中的讀後感1

看到最後我哭了,為慶多,為綠,也為良多。誰是父親,誰是兒子重要嗎?反正都是第一次!父與子,血與親,原本不可分割,然而一場事故改變了兩家人的命運後,血緣和親情哪個重要?還有人說得清嗎?兩個不同的父親,用不同的方式扮演著父親的角色。從良多的兩個孩子都要,到雄大的兩個孩子都能包容,微妙的變化,更讓讀者發起深思!雄大的`魅力,由佳里不曾對任何人說起,他確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教育著,包容著身邊人!

書中設定了許多對立面,工作與家庭,財富與平凡,父與子,即父即子!讓我不禁想多了中國的人情。人們通常都是想著等一切都好了再怎樣怎樣,現在苦著沒關係,將來會好的。現在分離是為了未來更好的重聚!然而,後來我們發現,我們錯過了孩子最好的童年,我們錯過了父母最好的年紀,甚至我們還要經歷‘子欲養而親不待’的痛苦!

我們永遠無法跳脫出血緣和親情的束縛,因為我們重來沒有想過血緣和親情會被冰冷的分開來談!也希望不會有家庭發生這樣的事,那些重組的家庭也能真心對待彼此,就像那個喚醒良多的孩子那樣。

《如父如子》國中的讀後感2

看到最後的結局,淚水不住地淌下,前面有太多太多的鋪墊,像是多米諾骨牌,只等最後的輕輕一觸,排山倒海般的感動溢滿心裡。

嚴苛刻薄的良多,柔弱敏感的綠,爽朗通透的由佳里,豁達開朗的雄大,感性內斂的慶多,活潑強勢的琉晴,在這其中,我認為故事的最大主角是良多,他從一開始的態度尖酸刻薄,言語間無不諷刺,到後來的心中充滿愛意與善意,故事的發展也彷彿從一個昏暗逼仄的視角轉向一個明亮寬敞的視角徐徐展開。

書名《如父如子》,作者在書的最後寫:

良多裝出吃驚的樣子。

聽到這個,雄大哈哈大笑起來。

還有孩子們的笑聲。

已經分不清誰是誰的兒子,誰又是誰的.父親了……

在看的過程中我猜想書名的含義是兒子教會爸爸如何成為一個好父親,拋開世俗概念,這其中更像是兒子在發揮父親的作用。孩子用他的存在抵制著大人世界的算計和虛榮心,也化解了這一種尖銳冷酷的東西,變成非常柔軟輕盈、富有延展性的形態,仔細一看,是愛。

《如父如子》國中的讀後感3

我沒結過婚,也還沒有孩子,對於那種父母於孩子之間的感情並不是非常敏感。其實一開始讀這本書,我就隱隱約約感覺到是抱錯孩子的故事,而且一出現兩家父母見面的情節時,我便有了野野宮一家把兩個孩子都爭取過來,事情就皆大歡喜的想法。但看完了跟媽媽講這本書是關於抱錯孩子的,媽媽立馬就說不會換,可以經常見面。意識到,親情和血緣是兩回事。

看完書,我馬上就去找了電影,但看了開頭便看不下去了,因為我所理解的良多比較嚴肅,嚴厲,妥妥的紅臉,但電影中的良多又帥又溫柔。一下子我無法代入。看了電影是13年上映的,書是18年出版的,我感覺有些迷幻,說服自己,有些東西書是通過文字表達,電影是通過演員的演技表達,等過段時間,我對情節模糊了,再來欣賞雅治大叔的神顏吧。

前段時間看了海街日記的電影,也是今天才發現是同一個導演。只能說這是一個真正把真實的日本人拍出來的導演。書中描寫的良多作為丈夫、父親的角色讓我不是很能接受,但是看了片段電影,才發覺這是大城市真正的日本家庭關係。我們一直抱怨的喪偶式婚姻在日本看來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了,也習慣了。父親基本沒有參與孩子的成長,自然也不明白所謂感情的聯絡。感覺作者是通過這樣一個黑天鵝事件來表達自己對這種傳統家庭模式的.擔憂吧。

看到綠難過的情節,我的眼睛一直是溼潤的,因為綠已經拋開了血緣,她愛那個一直撫養著的慶多,那個她已經離不開的慶多。當良多還在好的來自血緣,壞的都怪教養時,齋木一家已經反轉局面說可以同時撫養兩個孩子,因為他們真的把慶多和琉晴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了,付諸愛,而沒有把孩子當成所有物。

幸好,幸好良多被降了職,幸好良多有時間陪伴家人時看到了慶多留下的照片,讓慶多沒有受到更多的傷害,良多的家也沒有繼續破裂下去。

《如父如子》國中的讀後感4

什麼時候一個父親能真正成為一個父親呢,是從怎樣的一刻起,一位父親能夠真正撐起“父親”這個稱號呢

剛看到這句話時,我還以為寫的是那種從迷途直返,或者一個年輕的小混混在有了孩子之後變成了一個有責任的父親,為了孩子奉獻的文章。看完才發現原來不是

是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相處方式,每對父母都有自己愛孩子的方式,對於雄大一家而言,雖說沒有野野家那麼富裕,但是相對於良多,雄大可能更做到了父親的職責,對於良多而言可能也就是在經歷了這件事後,我相信在他擁抱慶多的那一霎那,他才真正明白怎樣做一個真正的父親,我相信以後的他不會在逼著慶多去學鋼琴,不會只讓他打三十分鐘的'遊戲,不會把自己想要的壓迫在慶多的身上,相不會只想著工作,從來沒有時間陪伴他,失去後才知道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麼,也會更加珍惜。對於琉晴,我可能更心疼慶多,在良多所謂的“教養”下,他顯得那麼成熟,懂事,即使在怎麼憋屈,再怎麼想家,也強忍著,讓人心疼。全文那麼多的細節描寫,我都沒有哭,可是在良多追慶多的時候,父子兩的對話,讓我一下子淚奔了,“爸爸已經不是爸爸了”“是啊,但是,這六年來。這六年來我一直是爸爸。雖說很不稱職,但我還是爸爸呀”“玫瑰花,被我弄丟了,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

是血緣是無法分割的,但是感情也是強大到不能放棄的。有時候日久生情也強過血濃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