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1

這天,我教學了《槐鄉的孩子》這篇略讀課文,也是學生學習、接觸的第一篇略讀課文。能夠說:本節課是我和學生們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思考。因此,一節課下來,感想頗多。

因為是自讀課文,這篇課文我準備一個課時就完成,重點在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多彩的生活,快樂的生活。首先,上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們回憶前面所學的三課給他們的感受,把幾篇課文能緊密聯絡,孩子們也都能回答出來,深深的讓我感受到,自己在前面幾節課的功夫沒有白下。然後,透過一個問題,引出課題並板書,與前面的文章進行比較,發現課題的不同,區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並再次觀察略讀課文的特點,發現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並進行歸納總結。隨之,引導學生利用學習提示學習課文。因此,課堂上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出槐鄉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為樂的特點,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設計了一個問題:你覺得槐鄉的孩子真!讓學生透過各種方式的讀,談自已讀了課文後的的體會。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槐鄉孩子的勤勞,對此學生感受最深,槐鄉孩子以苦為樂的精神,是靠我點出來了。

由此可見,教學中也存在著些許不足,有待不斷完善

一、學生能夠透過讀文理解文中的內函,但總結的潛力不行,本節課雖然課文都是由學生具體讀,但是老師也直接參與指導方法,一步步引著走,屬於半放半扶。隨著學生學習潛力的提高,以後的略讀課我會嘗試更大程度地放手,由各學習小組的組長和學生一齊學習。

二、自讀中給學生的要求還應更明確,幫忙學生養成會讀書的好習慣。

三、要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質疑,充分激發學習的興趣與思維的空間,讓其成為略讀課文學習的主角。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2

課文描述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採摘槐米,從中獲得快樂,使孩子們的童年生活變得豐富而充實。本課在處理文字資料時,用了一課時,(作業例外)閱讀課文把學習的權利交給了學生,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課文。本人認為本課的教學指導還是比較務實的。槐樹對於我們農村孩子來說並不陌生,只要學生查資料就能瞭解槐樹的生長特點,無需老師作太多的指導。最重要的是槐樹下的故事。本單元都是體現孩子課餘生活的樂趣,每篇文章的語言都很優美,也是學生走進寫作的一個亮點模式。

這篇課文的語言樸實,讀起來輕快,帶有濃濃的鄉土氣息。在作者的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簡單快樂。在授課時,本人出示了閱讀要求,讓學生一步步的完成。如:

1、讀了第一自然段你能看出槐鄉孩子對槐樹有一種什麼感情?

2、勾畫描述槐花的特點的句子,槐米有什麼用途

3、第三自然段作者描述了三種動物有什麼作用?(重點)

3、那些地方能表現孩子們的歡樂情緒。

4、孩子們勞累了一天為什麼還帶著甜蜜的微笑?(重點)

5、槐鄉的孩子可愛嗎?為什麼?(重點)

在教學的重點點撥中,運用了句子比較突出重點。如: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蟬……)在點撥的過程中適當提示這是一種寫作技巧“襯托的.手法。”比如,寫要下雨了,“狗、樹葉、知了……”這都是襯托下雨前的悶熱。那裡本人重點引導了,因為在寫作中,無論是中段還是高段學生,最基本的寫作技巧還是要掌握。如,要體現天氣很熱的句式:花兒(熱得收藏起了笑臉),星星(熱得躲進了雲層),小花貓(熱得直趴著喘氣),但是老師(仍然還在燈下批改作業)。描述天氣冷的句式:今年的天氣個性冷。田野的蔬菜______,街道小院的水管______,就連那水泥地板也______。

怎樣培養獨立閱讀潛力,是本人在本課教學中的一個首要環節。如:準備好工具書,詞典字典等。閱讀時不走馬觀花,要仔細地讀,重要的地方勾勾畫畫,從而瞭解課文資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反覆讀,細細品讀,每句斟酌,體會每段表達的意思,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再次閱讀,核實閱讀中老師所出示的閱讀要求。從而把課文理解得更透徹。課後練習,寫一種植物或一處景物,並寫出此處所發生的趣事,悲哀事等。(學生作品略)學生習作是較成功的,因此而得到同行們的認可。

為了拓寬學生閱讀知識,同時也體現閱讀課的實質好處,注重字,詞、句、段、篇的訓練落到實處,本人出示了與本課有關的四字詞語

勞而無功勞苦功高歸根結底張燈結綵勞民傷財勞師動眾結伴而行結草銜環滿不在乎滿面春風滿腔熱忱滿城風雨

讓學生自己去積累文字中的“的”“地”字短語,並安排抄寫習作。即使課文中的知識處理不足也能夠透過這種有效的作業方式足以彌補了。

“品讀”是本文的重點,但為了學生閱讀量的增大,讓學生選讀欣賞,抄寫文中美句並仿寫句式。如:槐鄉的孩子離不開槐樹,就像海邊的娃娃離不開大海,山裡的孩子離不開石頭。

仿寫:1、(我離不開媽媽,就像河裡的魚兒離不開水,田裡的禾苗離不開肥沃的土壤。)

2、(我離不開學校,就像幼小的孩子離不開媽媽的懷抱,大山的人們離不開大山的土地。)

總之,本人堅信,如果閱讀堅持這樣做,相信自己的教學效果差不了多少,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能務實。只有腳踏實地的教學,樸實的教學設計,會逐漸創新的。總歸一句,語文教無定一,自己的學生,因材施教方能是根本。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3

升入三年級後,我覺得似乎在一夜間,那些原本熟悉的小傢伙竟然變得陌生了。這一切應該歸結為兩個字——長大。他們的成長給我帶來了必然的煩惱,當然也帶來了巨大的驚喜。

就拿教學《槐鄉的孩子》一課來說吧!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採摘槐米的經過,讚美了槐鄉孩子純樸、節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勞動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勞動的快樂。由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因此我將用一節課完成教學。怎樣才能使這節課的每一分鐘都有價值呢?思索之後,我決定採用教師點撥,學生自學的方法。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明確略讀課文的要求,在主動參與的同時,逐步掌握此類課文的學習方法,達到教師完全放手的目的。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或查字典讀準字音。在這個基礎上再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用筆標註一下。這一環節學生們書讀得格外認真,不時用筆寫著什麼,為接下來的彙報打下了基礎。彙報時學生的熱情分外高漲,你問我答,相映成趣,而“槐米”等幾個為數不多的難理解的詞句,竟也在七嘴八舌的補充中弄了個明明白白。我竊喜,以後還用這種方法。那些好動的小淘氣為了展示自己,竟也乖乖地坐下來,拿起筆,走進了文字,不知不覺中已融入到文字中去了。呵呵,以前怎麼沒發現呢!

因為是略讀課文,我只給孩子們提出了一個問題。槐鄉的孩子和我們有什麼不同呢?學生都能說出他們採摘槐米自己掙錢交學費。然後圍繞這一問題層層剝繭,逐漸深入使學生了解1、採槐米很辛苦。但他們有吃苦耐勞自立的精神。學生完全可以自己找出相關的語言和表示動作的詞語,並且這種感受再朗讀中得以昇華。2、孩子們以苦為樂,勞作了一整天,唱著歡樂的歌滿載而歸。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體會到槐鄉孩子的心情以及喜悅。從而自然而然的感受到槐鄉孩子的自立、懂事。

整節課下來感覺特別順,有水到渠成的感覺。我欣喜地看到孩子們長大了,不用處處攙扶了,說多了也許會束縛住他們馳騁的思想。老師完全可以在充分了解文字意圖的基礎上,指引他們,放手讓他們去讀、去說、去悟。當然,這樣做佔用的時間要比平常多一些,但是我想“磨刀不費砍柴工”長此以往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定會大大提高。同時我也深知這一切必將落實在踏實閱讀的基礎上,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4

課文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採摘槐米,從中獲得快樂,使孩子們的童年生活變得豐富而充實。本課在處理文字內容時,用了一課時,(作業例外)閱讀課文把學習的權利交給了學生,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學習課文。本人認為本課的教學指導還是比較務實的。槐樹對於我們農村孩子來說並不陌生,只要學生查資料就能瞭解槐樹的生長特點,無需老師作太多的指導。最重要的是槐樹下的故事。本單元都是體現孩子課餘生活的樂趣,每篇文章的語言都很優美,也是學生走進寫作的一個亮點模式。

這篇課文的語言樸實,讀起來輕快,帶有濃濃的鄉土氣息。在作者的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輕鬆快樂。在授課時,本人出示了閱讀要求,讓學生一步步的完成。如:

1、讀了第一自然段你能看出槐鄉孩子對槐樹有一種什麼感情?

2、勾畫描寫槐花的特點的句子,槐米有什麼用途?

3、第三自然段作者描寫了三種動物有什麼作用?(重點)

3、那些地方能表現孩子們的歡樂心情。

4、孩子們勞累了一天為什麼還帶著甜蜜的微笑?(重點)

5、槐鄉的孩子可愛嗎?為什麼?(重點)

在教學的重點點撥中,運用了句子比較突出重點。如: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蟬……)在點撥的過程中適當提示這是一種寫作技巧“襯托的手法。”比如,寫要下雨了,“狗、樹葉、知了……”這都是襯托下雨前的悶熱。這裡本人重點引導了,因為在寫作中,無論是中段還是高段學生,最基本的寫作技巧還是要掌握。如,要體現天氣很熱的句式:花兒(熱得收藏起了笑臉),星星(熱得躲進了雲層),小花貓(熱得直趴著喘氣),可是老師(仍然還在燈下批改作業)。描寫天氣冷的句式:今年的天氣特別冷。田野的蔬菜______,街道小院的水管______,就連那水泥地板也______。

怎樣培養獨立閱讀能力,是本人在本課教學中的一個首要環節。如:準備好工具書,詞典字典等。閱讀時不走馬觀花,要仔細地讀,重要的地方勾勾畫畫,從而瞭解課文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反覆讀,細細品讀,每句斟酌,體會每段表達的意思,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再次閱讀,核實閱讀中老師所出示的閱讀要求。從而把課文理解得更透徹。課後練習,寫一種植物或一處景物,並寫出此處所發生的趣事,傷心事等。(學生作品略)學生習作是較成功的,因此而得到同行們的.認可。

為了拓寬學生閱讀知識,同時也體現閱讀課的實質意義,注重字,詞、句、段、篇的訓練落到實處,本人出示了與本課有關的四字詞語。

勞而無功勞苦功高歸根結底張燈結綵勞民傷財勞師動眾結伴而行結草銜環滿不在乎滿面春風滿腔熱忱滿城風雨

讓學生自己去積累文字中的“的”“地”字短語,並安排抄寫習作。即使課文中的知識處理不足也可以通過這種有效的作業方式足以彌補了。

“品讀”是本文的重點,但為了學生閱讀量的增大,讓學生選讀欣賞,抄寫文中美句並仿寫句式。如:槐鄉的孩子離不開槐樹,就像海邊的娃娃離不開大海,山裡的孩子離不開石頭。

仿寫:1、(我離不開媽媽,就像河裡的魚兒離不開水,田裡的禾苗離不開肥沃的土壤。)

2(我離不開學校,就像幼小的孩子離不開媽媽的懷抱,大山的人們離不開大山的土地。)

總之,本人堅信,如果閱讀堅持這樣做,相信自己的教學效果差不了多少,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能務實。只有腳踏實地的教學,樸實的教學設計,會逐漸創新的。總歸一句,語文教無定一,自己的學生,因材施教方能是根本。《三年級語文上冊《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之八》這一教學反思,來自!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5

在新教材中,三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略讀列為了一個重要部分。怎樣讓孩子們學會自讀,以輕鬆地進行略讀課文的教學呢?我在實際教學中有了一點體會。

在教學《槐鄉的孩子時》,我先在課前佈置學生預習課文,也是略讀教學的第一步驟: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或查字典讀準音。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已經預習了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這時便進行本課教學的第二個步驟: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槐鄉的孩子可愛嗎,你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這時學生便可邊自讀邊勾出自己喜歡的、描寫槐鄉孩子的詞句,與同桌交流,再在全班交流,老師這時可學生勾畫出優美詞句,朗讀體會,來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在充分體育課文情感的基礎上,即可進行本課教學的最後一個步驟:交流體會,學生可和同桌交流,說說自己的感受,說說自己在課餘時間所從事的勞動,從中體會到勞動的`快樂,過樣,本課的教學也就輕鬆完成了。

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要儘量放手,多給學生朗讀、思考、質疑、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無論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是對語言的體會和品味,都應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究,儘量由學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結論。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6

學習語言文字運用,離不開語言文字的訓練,這又很容易讓人想起,語文教學是不是又要回到“以訓練為主”的道路上去,《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 槐鄉五月圍繞“美”來展開——槐鄉的景美,槐鄉的飯美,槐鄉的人美。槐鄉八月圍繞“勞動”展開,槐鄉孩子的勞動是採收槐米。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對勤勞能幹、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以讀為主,讀中感悟”是我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感受槐花的美,香,槐鄉孩子的快樂,一方面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如,指名個別讀,小組讀,男女生讀,自由讀,齊讀等,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語言文字本身的美,另一方面,通過多媒體手段,配樂,圖片欣賞等從美入手,以讀解文,在讀中表達美,再現美,教學反思《《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但在朗讀時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齊讀時由於語速偏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情感的充分體現。

在教學中我也很注重抓關鍵字、詞、句,從關鍵字詞句入手,讓學生有一個從整體到區域性的概念。例如我先讓學生抓住“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為表達主線,使學生對全文有個總的印象,然後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課文的內容,做到抓一句而帶動全篇,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做好了準備。還有在教學“中午,桌上就擺出了香噴噴的槐花飯,清香、醇香、濃香……這時候,連風打的旋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都浸在香海中了。”這段文字時,我先讓學生找出表示香的詞語,然後理解“清香、醇香、濃香……”感受槐花香味越來越香,越來越濃,並通過朗讀體會,還有“浸”字更是體現了香味到處都是。學生通過對關鍵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學是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在教學過程後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覺得在課堂調控上,對學生的關注,調動學生情緒方面等仍有欠缺。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7

《槐鄉的孩子》是國小三年級上冊的第一篇略讀課文。雖是略讀,但文章語言優美,文風淳樸。課文字裡行間處處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絲絲縷縷,清淡不絕。文風之美,又如槐鄉孩子們身上透現的勤勞、質樸、善良的品德之美。

但是,文中所寫的生活環境、勞動場景,距離我們的學生是那麼遙遠。他們不知道槐樹是什麼樹,不知道槐米可不可以熬八寶粥,不知道雞熱了幹嗎耷拉翅膀,更未體驗過槐鄉孩子們那種勞動之樂。所以,讀過課文之後,他們有那麼多的疑問。而當時我班教室電腦正在修理,不能找相關圖片資料稍為解惑。於是在課堂上,我把自己設定要提問的問題暫置一旁,把提問的空間留給孩子們。質疑時,孩子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滿腦袋“為什麼”的郭巖鬆首先發問:“槐鄉的孩子採了槐米上哪裡換錢?”

聽到問題,孩子們馬上低頭瀏覽課文,一向反應靈敏的董曉說:“我知道!賣給藥店!因為書上說槐米可以入藥”“還可以賣給染料店!”不等董曉說完,急性子趙小龍搶著說,顯然他是得到了董曉的提示。這是別的孩子們也找到了文中的證據,紛紛附和,再問巖鬆是否滿意這個回答,他表示很滿意,於是這個問題我們解決了,又藉機把相關的第二自然段的朗讀完成了。

李增增接著問:“八月那麼熱,可是槐鄉的孩子們為什麼不怕熱啊?”增增這個問題,包含了我設定的一個問題,於是我先問:“八月有多熱?”增增說不上來,白世玉說:“八月我在家裡熱得光想吃冰糕!”牛樂順說:“我在我姥姥家看見狗把舌頭吐得這麼長!”他邊說邊用手比劃,這一來,孩子們都想起了暑假裡自己經歷的炎熱,在底下說起來。於是我又問:“槐鄉熱成什麼樣?”他們一齊端起書朗讀起來:八月,天多熱。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知了,知了”。生性活潑的劉建元還邊讀邊做動作,一會兒學雞耷拉翅膀,一會兒學小狗吐舌頭。

“八月的槐鄉這麼熱!那麼孩子們怎麼不怕熱呢?”我又提示了一遍增增的疑問。

柏梅說:“因為他們在山上,山上有樹木檔陽光。

她說完,同學們有的搖頭,有的皺眉,覺得不太合適。

張慶燁這時站起來:“我們軍訓時候也在陰涼地兒,可我們還喊熱哪!是槐鄉的孩子很懂事,想多采槐米多賺錢好孝敬父母。”聽了慶燁的話大家紛紛表示贊同,我也趁機誇慶燁是個體諒父母的孩子。

在理解詞語上,李俊蓉提出不明白“滿載而歸”,我要求她把含有這個詞語的.句子讀出來,而這段話正好是描寫孩子們如何勞動的,於是大家一起朗讀了這段,剛剛讀完,劉嘉琦就高高舉起了手:“滿載而歸就是槐鄉的孩子們經過一天勞動,到了晚上,揹著滿滿一筐槐米回家去。”雖說解釋的繁長一點,但是這個孩子結合前文,把這個詞語融合到課文中去作了解釋,我馬上肯定了她的做法:“嘉琦剛才用的方法是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同學們在以後的閱讀理解中可以借鑑。”

這時李鴻菲說:“我看了前文,也看了後文,還是不明白‘月落柳梢’這個詞。”大家一看,這是最後一個自然段的首詞,原文是“月落柳梢,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對啊,這是個言簡義豐的詞,前後文語境解釋都不明顯,孩子們思考起來。我正在琢磨如何解釋,一向愛鎖眉頭的張慶燁此時又發話了:“春天我們觀察過柳樹,柳梢長長的垂到地上,月亮和柳梢一樣低,說明很晚很晚了。”話音剛落,噼裡啪啦,掌聲響起。我趁機問:“剛才慶燁是聯絡什麼理解這個詞語的?”白紹磊終於發話了:“我們的生活!”

最後,大家在理解、體會的基礎上,重讀課文,聽得出來,他們充滿了對槐鄉寧靜生活的嚮往,也跟著槐鄉的孩子一起體驗著勞動的快樂。而我,也在孩子們的快樂中體會著教育的幸福。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8

案例描述】

師:大家自由讀課文二三兩個自然段,找出槐鄉五月時,孩子們是怎樣做的句子讀一讀,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

(生四人一小組,朗讀、討論……)

(生反饋自學感悟結果。)

生:“好客的槐鄉孩子就會把他拉到家中,請他美美地吃上一頓槐花飯。”從這句話我可以看出槐鄉的孩子很好客。

生:“小朋友臨走時,槐鄉的孩子還會送他一大包蒸過晒乾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從這句話我讀懂了槐鄉的孩子很熱情。

生:我讀懂了槐花讓孩子們更美了。

生:我讀懂了槐鄉的孩子都很愛槐花。

……

師:相機引導感悟槐鄉孩子勤勞能幹、熱情好客、純樸可愛的特點,並指導朗讀。

【反思和分析】

一幅好畫有著恰當的`剩餘空間,國畫就更是如此,往往很大的一張宣紙只有潦潦幾筆,那空白之處不是沒有東西,恰恰就是那足以容納百川的空白給了這潦潦幾筆以想象延伸的空間。那麼一堂語文課也是如此,不是教師處處點到就是好的,可能我們只要那簡單的幾句話,就可以激起那一江春水,這種生成是課堂的點睛之筆。正所謂給孩子一些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給孩子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自主學習探究的方式,用得恰到好處,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9

《槐鄉的孩子》是一篇閱讀課文。教學時儘量放手,多給學生朗讀,思考,質疑,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不論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是對語言體會和品味,都應該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究,儘量由學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結論。

教學時,我首先向學生介紹什麼樣的課文是略讀課文和怎樣學習略讀課文,使學生明確這一類課文的學習要求,並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學習方法。

在教學時我是這樣做的:

1、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或查字典讀準字音。

2、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槐鄉的孩子可愛嗎,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記下來,準備和同學討論。

第二個問題是重點,是一個統領全文內容的問題。通過學生充分的.討論與交流,使學生明確槐鄉的孩子是可愛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1、他們勤勞懂事,從小就知道分擔父母的辛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學費。

2、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3、採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們以苦為樂;這從對他們唱著歡樂的歌,滿載而歸,從他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來。課文中有關孩子們的勞動場面,寫得歡快,輕鬆,活潑,一點不給人以辛苦,勞累的壓抑之感,也說明了孩子們的以苦為樂。

學完課文後,我組織學生說說自己在課餘時間所從事過的勞動,比如參加公益勞動,在家裡幫助家長做家務。先想一想準備說哪方面的內容,想好以後,再說說自己勞動的經過和感受,並把它真實的記錄下來。

這樣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又練了筆,真是一箭雙鵰。

槐鄉的孩子教學反思10

我在課堂上講這篇課文時,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出槐鄉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為樂的特點,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個問題,槐鄉的孩子與我們有什麼不同呢?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讀,說自已讀了課文後的的體會。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這句話說明槐鄉孩子的勤勞,對此學生感受最深。槐鄉孩子以苦為樂的精神,是靠我點出來了,當時有部分學生說第三段寫的槐鄉孩子幹活時的樣子寫得很好,當時天很熱他們還在幹活.我就趁機引導學生朗讀體會當時天氣的熱,又讀一讀描寫幹活時的句子,學生體會到孩子們勞動時是很快樂的。學生已經能夠通過讀文理解文中的`內涵,但總結的能力不行,大都是隻看到點,看不到面。反思本節課,雖然課文都是由學生具體讀,但都是我直接參與指導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著走的,屬於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讀課文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學習小組的組長和學生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