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詭計博物館》讀後感

讀後感3.67K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詭計博物館》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詭計博物館》讀後感

“時效警察”+“安樂椅神探”模式。縱觀推理小說史,往往是偵探走到哪人死到哪,因為這樣能第一時間獲取更多資訊,而“安樂椅偵探”型別僅靠第三方材料進行推理,所以比較難寫,但也更適合“敘事性詭計”的寫法,比如本書中的《復仇日記》,我想稱之為《“影帝”日記》,正經人誰寫日記啊!雖然故事很悲情,但是就像《金田一少年事件簿外傳犯人們的事件簿》一樣,站在犯人角度就有些喜劇了。

總共5篇短篇,“凶手的意外性”是本書的最大的特色和亮點。詭計設計上都是對經典本格詭計的再創新;邏輯嚴謹,大段的推理囊括了所有可能;行文精煉,沒有多餘的描寫,所有的描述都有作用。大山誠一郎的書的特點之一就是書中人物塑造基本為零,而且後幾篇對館長的描述幾乎複製黏貼。

大山誠一郎的厲害之處就在於:算你知道是用的什麼詭計,你也依然猜不出來。比如《直到死亡之日》,開頭就告訴讀者我就是用了“交換殺人”的詭計,但真相依然驚豔。雖然又是左右撇子的老梗。

動機方面也是非常的本格。特別是《烈焰》和《至死不渝的追問》,讓我覺得這樣也行?但是又無法反駁,感覺情理之中。《麵包的贖金》的動機最為薄弱,操作太過複雜,越複雜越容易出錯,破綻也越多。

本書最大的問題是出現了很多“驚人的巧合”,這些巧合使得本身並不完美的案件反倒成了懸案。比如:《麵包的贖金》中嫌疑人過量飲酒掛了,《復仇日記》和《直到死亡之日》中嫌疑人都是被車撞死了。作者自己也發現了,所以在18年新版中把其中兩起案件的死因進行了更改。

本書其實蠻難拍成電視劇的,都是一大段的推理,如果有機會希望“雪女”由菜菜緒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