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小說讀後感

讀後感1.97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說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說讀後感

小說讀後感1

在湘、粵、桂三省交界的峽谷平壩裡,一溪一河兩條水路繞著鎮子歡暢流過。每當湖塘水芙蓉競開或是河岸上木芙蓉鬥豔的季節,這五嶺山脈的腹地,便頗是個花柳繁華之地、溫柔富貴之鄉。故此,鎮子得名“芙蓉鎮”。而後十三年的故事,便發生在平靜而又混亂的芙蓉鎮裡。

《芙蓉鎮》是一部灰色的小說,同時也因這灰色保持了難得的優雅與美麗。書中有背叛盟誓的黎滿庚,也有堅守承諾的秦書田;有出賣自我的王秋赦,也有忠於良心的胡玉音。樂觀與絕望,欣喜與悲傷,真實與虛假,一一對照又一一平衡。

“活下去,像牲口一樣地活下去!”一個幽靈般的聲音在喊。

是怎樣的`年代,才會有這樣沉重的擔待?是怎樣的性格,才造就了這樣堅忍的信念?但那麼陌生那麼遙遠的事情,其實離我們不過三十來年!

回過頭張望張望我們的世界,一個多月前的512汶川大地震撼動了整個華夏大地。大災大難中,年輕一代挺起胸膛,攬下了更多的責任。被輿論評論為“嬌氣”、“懦弱”的80後、90後帶給社會太多太多的感動。黑暗的廢墟中,他們用頑強的毅力支撐了整整九天九夜的生命;而生死戰場上一張張稚氣未脫卻滿是認真的臉溫暖了所有人的心田。“小雪,你一定要活下去……”的祝福和“讓我再救一個,再救一個!”的請求縈繞在我們的心頭久久不能散去。人性的美好放射著耀眼的光芒,抵抗著自然發出的怒吼。

如今,芙蓉鎮熱鬧如初,大地的裂痕也在漸漸癒合。人們兜兜轉轉,歷史又翻開了新的篇章。而我們——這群青蔥少年,也將繼續前行在清馨的時光中……

小說讀後感2

上海作家張建中繼小說集《青磚上的凹痕》、散文集《春日,猩紅的亮》之後,最近又推出他的長篇小說《白霜》。

小說描寫的是上世紀70年代末一個貧民知識分子的命運。主人公餘華自小生活在老式的棚戶弄堂裡。在這樣的地方,他的生活環境顯然是艱苦乃至惡劣的。儘管如此,主人公仍然有理想,有抱負,有一個美麗的夢,讓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西班牙語能夠對口致用。為了實現這夢想,他開始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跋涉。在這過程中,所經歷的常人難以想象的,惡劣的生活環境,和舊的習慣勢力的雙重困難和壓抑。小說最後以主人公經過千辛萬苦的努力,在即將實現自己的理想時,卻積勞成疾的悲劇作為結尾。作家以廣闊、沉鬱而又細膩的筆調,營造了一種悲壯的氛圍,使人讀後心情猶如鉛一般沉甸甸的。

在小說中,隨著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作家不僅描寫了人物在困境中的心靈,而且還忠實地描寫了老式棚戶弄堂裡的人們和各種生活場景,“早晨那嗆人的爐煙,那裝著叮噹碰響牛奶瓶的牛奶車;雨天裡,在雨腳如麻的老弄堂裡,用鋁鍋等著雨水的白髮老人,還有那年久失修的小灶間在倒塌時揚起的灰塵……”這無不一一生動地再現在讀者面前。因此,張建中的小說是可以當作一段歷史來閱讀的',它不但有著較高的文學價值,而且還有著寶貴的史料價值。

縱觀作家張建中近十年來文學創作的軌跡,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中短篇、散文、還是長篇小說,他始終把人們忽視的、淡忘的那些生活在底層市民生活作為自己寫作的內容和題材,講述他們的悲歡離合,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態,對他們傾注了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感,這在上海眾多的作家中是不多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張建中小說的價值將會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因為往事依然沉重。

小說讀後感3

讀了莫泊桑的《項鍊》,對於瑪蒂爾德這個人物,我更多的是同情而不是厭惡。

誠然,瑪蒂爾德這種追求虛榮的舉動,在我們看來是可笑而惡又可悲的。但她生活在那樣一個虛偽的制度下,那樣一個崇尚虛榮的社會裡,這種想法也是無可非議的。在當時的社會裡,那些佔統治地位的大人物們講究排場,崇尚虛榮。瑪蒂爾德身處如此環境內,渴望自己和那些顯赫人物有相同地位是十分正常的。所以,我們不該嘲笑她,她是值得同情的。

有了對她的同情與理解,我們就能發現她性格中好的一面,也就是那潛在意識的反抗。如果她像那些那些安於本分的人們一樣相信自己的'命運上帝安排的,唯有逆來順受的生活,那麼她就不會想去挑戰命運和承載夢想了。事實上,她也有過成功的快樂:那天的舞會上,她不是那樣的美麗活潑、風度翩翩壓過了所有上層女士嗎?雖然這樣的快樂是短暫的,但畢竟是她對命運的一種反抗。

如果有人說瑪蒂爾德的這種勇氣完全是靠虛榮心支援著的,那我絕對不會同意。因為,如果這樣的話,她無論如何不會熬得過這艱辛的十年,她無論如何不會用自己的美麗容顏和青春年華去換取虛榮—虛榮心絕不會是一個人奮鬥整整十年的精神支柱。如果有人說她這樣完全是自作自受到走投無路是逼出來的,我也不會同意。為什麼她沒有被逼上絕路,沒有被逼得失去信心呢?要知道,幾萬法郎,在肩上各種各樣的高利,還有維持兩人十年生活的費用,對於瑪蒂爾德這樣的清寒家庭實在是一座吃人的墳墓。但她戰勝了自己、戰勝了命運,是她倔強的不肯向命運低頭的性格的勝利,是她那種反抗精神的勝利。作為十九世紀的一個弱女子,能有如此精神和勇氣,實在令人敬佩。

小說讀後感4

一次很偶然的機會在網上看到了這本書,覺得很開心,自己能讀到這樣的小說。作者他構造出了一個魔幻綺麗的世界,塑造了很多有著鮮明個性的人物,也描繪出了他們心中永恆的追求。

幻城中人們總是追逐著自己想要守護、想要愛的東西,卻總是發現顛倒了,弄錯了,錯過了,沒有時間可以等待了。巧妙的將每個人的關係緊緊地聯絡在一起,但總會有人死,覺得很淒涼不過,我欣賞這樣的人生,因為他們曾快樂過、痛苦過、失望過、期待過的燦爛人生。卡索跟釋,有著三世的.不解之緣:第一世,卡索是一個被囚禁的巫師,釋是用頭撞開捆綁卡索的鎖鏈的霰雪鳥,可最後他們被捲入波濤洶湧的大海,卡索得到了自由卻失去了生命;第二世,他們成了皇子兄弟,用各自的方式熱愛彼此,釋為了卡索的自由殺了很多人,連卡索最喜歡的人,卻最終死在卡索的手上,但卻還依然地希望他能得到自由,真正的自由。卡索則繼續被身份所禁錮;第三世,釋成為了自己最渴望成為的人——靈力強大得足以使卡索獲得自由的人——火族的王子,可惜他已經忘記了自己前世的身份,當他帶領大軍攻到冰城宮殿中,見到自殺的卡索躺在一片白色的血泊中,才晃過神來想起自己就是那個為了哥哥可以捨棄一切的釋。最可憐的是淵祭,沒有人跟他溝通,沒有人瞭解他,他是孤獨的同時也是寂寞的。地位越高,權位越大人心就會越高傲冰冷。

看起來故事很悽美,淒涼中夾著一絲幽美,幽美中帶著一絲痛楚,很喜歡這篇虛幻的美麗小說,喜歡那裡面的偉大親情。突然覺得自己應該珍惜現在的親人,跟朋友,因為他們是可貴的,可愛的。我不想像卡索一樣,失去自己珍惜的人。一本好書可以給人前所未有的感受,也可以改變一個人。

小說讀後感5

《西遊記》是我們學校國小必讀的書,所以我就到書店買了一本來看。沒想到一看就上癮了。裡面的人物被作者寫得栩栩如生,讓讀者可以想象到當時的畫面。

我最喜歡《三打白骨精》這一個故事了。白骨精的陰謀詭計都被大師兄孫悟空看破了,覺得大師兄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很厲害。可唐僧竟然以為大師兄孫悟空錯打了好人,要趕大師兄孫悟空走。可如果不是大師兄孫悟空的話,唐僧都不知道已經死了多少次了,唐僧真是把大師兄孫悟空的好心當做了驢肝肺。真是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因此大師兄孫悟空就被唐僧趕回了花果山,真是為大師兄孫悟空感到悲哀。好心好意幫唐僧除妖,還被趕出了師門,真是太委屈了。看到這裡,我就覺得唐僧肉眼凡胎,根本不值得大師兄孫悟空這樣保護,但大師兄孫悟空還是想一心一意的跟著唐僧。在唐僧危難的`時候趕回來救唐僧,不會因為唐僧的誤解而恨唐僧。

看到這裡,我真的很佩服大師兄孫悟空的寬大胸襟。被人這麼誤會也還會原諒唐僧。我想,要是我,我應該不會再管唐僧的死活了,誰讓他當初那麼狠心的把我趕走呢?被妖怪害死也是死有餘辜。跟我根本沒關係。可是大師兄孫悟空卻又回去救當初把他趕走的師父。我覺得我也應該學習大師兄孫悟空知恩圖報的精神。不要因為一些挑撥離間的事而去輕易的恨一個人。

而唐僧也真是太固執了,根本不同大師兄孫悟空的解釋。《西遊記》這本書就是通過一些故事來啟發我們一些事,這本書對我的幫助真的很大。

小說讀後感6

隨著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一火起來,三國,這段世人皆知的故事又被“炒”了一遍。於是接著尚有餘溫的熱潮和學校的任務我捧起了。但就在讀的同時也發現了羅某創作時的一些問題,不知諸位可否發現?在前幾回中,由一名為李儒的是董卓的謀士。在王允使用美人計時,曾被董卓一氣之下斬了,可在幾頁之後,他又出現了。如果我沒看錯,這還是一個漏洞的。不過不可否認,《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

對於曹操勝劉備的原因,我做了一些思考。首先,我分析了劉備。劉備是一個禮賢下士的人,為人慎重,有王者的.風範。而諸葛亮則機智過人, 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關張二將勇猛過人,似乎沒有什麼道理失敗,但問題就出在了這。在印象裡,諸葛亮是一個完人,他成就了劉備,但他對蜀國滅亡有著直接的責任。諸葛亮居高自傲,在劉備三請諸葛亮時,他曾讓其弟諸葛均接管菜園,待他輔佐劉備當上皇帝時,再回來澆菜。可見這也定了曹操一統天下的局面。再說三國末期,蜀國國力以衰,但諸葛亮仍帶領軍隊南征北戰,這無疑也削弱了蜀國的實力。再說關張二將,在關羽死後,張飛本來就急躁,對下士不好,這下他的脾氣害了他,以至被殺。

再說曹操。 曹操也是一個禮賢下士的人,同樣也注重人才,但卻是個奸雄。完全不像劉備與關羽視忠義高於生命。曹操雖也是忠義之輩,但對利益的追求總是高於其他。曹操決策果斷,不會因任何情感所影響,多疑,所以暗殺曹操的計謀總被識破。他曾有一句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這也證實了這一點。我認為好好分析這本書,上至教你如何做君王皇帝,下至教你如何處事對人。

我想,就這些,就足以彌補這個小小的漏洞了。

小說讀後感7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青銅葵花》,這是一個讓人潸然淚下的故事。

它講述了一個男孩與女孩之間發生的事情。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最讓我感動的是:蘆花鞋、冰項鍊、三月蝗、紙燈籠等這幾個故事。有一次,青銅為了能讓葵花照相,在冰天雪地中賣蘆花鞋,甚至不惜把腳上穿的蘆花鞋賣掉,把自己的腳凍得通紅通紅的。得知妹妹葵花要上舞臺,哥哥青銅便用自己的'手磨呀磨,製作出晶瑩剔透、神祕的,散發著冷光的冰項鍊,這是哥哥對妹妹多麼深厚的情誼啊!青銅——葵花,葵花——青銅,這兩個名字已經成為了密不可分的整體。在蝗災過後,莊稼一根不剩,青銅一家子的糧食也都快吃光了。青銅在面臨飢餓時,還帶著葵花在蘆葦蕩裡玩,找蘆根吃。青銅雖然很餓,但是他卻把找到的蘆根毫不保留地給葵花,自己卻一丁點都不碰。在洪水來臨之際,青銅還保持樂觀的心態,帶著葵花在水裡嬉戲、捉魚,讓葵花感到再難再苦,也要振作起來。

可是,命運之神還是將葵花召回了她的城市。在葵花走後,青銅日思夜想、寢不安席、食不甘味。在經過了心中的許多糾結後,深情地喊出了兩個字:“葵花——”我相信,這是青銅對葵花的思念,更是青銅的心聲。

在青銅和葵花身上,我學到了許多東西。“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管生活有多少磨難,也要樂觀向上,坦然面對生活。

小說讀後感8

《再被狐狸騙一次》,多有意思的題目!沈石溪老師真不愧是“動物小說大王”,連給小說起名兒都這麼善於抓住讀者心理。於是在這份極大的興趣中,我開始了閱讀。

故事講了“我”在雲南邊境插隊時,有一次帶著一隻雞,遇見了一隻公狐狸。那隻公狐狸躺在鵝卵石上,口吐白沫,像死了一樣。“我” 走過去正想抓公狐狸時,他卻逃走了;而另一邊,母狐狸已經偷走了“我” 的雞。好一齣夫妻雙簧調虎離山計!

冤家路窄。不久“我”上山砍柴走到一個樹洞前,又遇見了那隻公狐狸。他先是假裝被藤蔓絆倒,又想讓“我”去抓他,見“我”看穿他的伎倆不再上當,便轉身往樹幹上撞去,右臉的眼角到嘴角被磨得血肉模糊。我似乎察覺到樹洞裡的動靜,他又突然用嘴撕自己大腿上的`肉。皮被他撕下一大塊,血淋淋地還沒斷,像紅旗一樣飄動在胸前。這時的“我”已明白樹洞裡藏著小狐狸了,他更瘋狂了,居然拼命往自己膝蓋的骨頭咬去!齒間發出可怕的齧咬骨頭的聲音,膝蓋骨竟活生生被咬斷了,最後血幹致死!“我”不忍心再去抓小狐狸,任由母狐狸把她的孩子們帶走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深受感動,這是多麼偉大、多麼可敬的父愛啊!原來動物也和我們人類一樣,有聰明的才智,有豐富的感情,有那份為了孩子不惜一切包括生命的勇氣!狐狸為了保護家人,竟然不惜自殘甚至自殺,這種連生命都可以割捨的壯舉,可能連我們人類都不一定做得到。也許我們和狐狸沒有共同的語言,也許我們讀不懂狐狸那複雜的眼神,可狐狸卻能猜出我們的心思,原來狐狸比我們人類更高一籌!以後我會用更明睿的眼光看待動物,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公狐狸是偉大的!父愛更是偉大的!

小說讀後感9

看完《悟空傳》,心情確實激動了一下,又趁熱看完了相關的網友評論啊,不得不感到網路的巨大力量,聚集了那麼多有類似感情體會的人。

本來這段時間剛剛感到生活的迷茫和沉悶,正在意亂心煩的時候,突然看到這樣一部小說,照理說應該更加痛不欲生才對,但是卻感到心情一陳輕鬆,似乎放下了什麼東西。不能說在小說中找到了答案,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沒有答案的輪迴,有的只是心情和態度不同。也許正是以毒攻毒,雪上加霜,凍上更凍刺激了我,人反而得到了一瞬間的清醒和痛快——!

在要關上電腦睡覺的一剎那,突然腦子裡就冒出了上面的.標題。我們一個個都象《悟空傳》裡的人在命運的輪盤下不自覺的活著,不能說我們沒有反抗掙扎。但無論如何,最多隻不過是從一個小一點的棋盤跳到大一點的棋盤,總是逃不出命運的手掌心。也許只有參透生死才能參透這一切。但我們不過凡人,總是應了聖人名言:螻蟻尚且偷生。海子看透生死,他自殺了;尼采看透生死,然後瘋了。我們呢,放不下生命,只能繼續在塵世中沉淪,受慾望的縛束。

但是參不透並不妨礙我們看到,妨礙我們去憧憬。在看完書的一瞬間,我就似乎看到了、感到了、甚至參透了人生的無奈。但彷彿象張學友唱的“總在剎那間,有一絲瞭解……”。這句歌詞沒有表達那麼深的意思人生哲理,但它唱出的感情

我卻認為是一致的,所以他才感動了那麼多人,不經意間從我們的心底掠過。

只在這一瞬間,我們達到了唐僧的境界,我們看透了生命的本質。但是,過了這一刻,我們還是會回到現實,象螻蟻一樣卑微的活著,再次陷入命運給我們步下的棋局。因為,當第二天黎明到來的時候,生活仍將會繼續……

小說讀後感10

莫泊桑短篇小說《項鍊》中的故事讓我有說不出的感受。

顧名思義,《項鍊》全文就是圍繞著一條項鍊展開的:馬蒂爾德是個出生在小職員家中的愛美姑娘,她為了參加一個晚會而向朋友借了條項鍊,舞會上,她是那麼美麗,那麼讓人傾倒。可後來項鍊卻丟失了!馬蒂爾德為了不被誤會,於是欠債買了一樣的項鍊還給朋友。直至十年後,朋友問起她家這些年為什麼這麼窮,她才忍不住說出了真相,朋友驚呼:“哦,其實我的`那條項鍊是假的!”

讀完全書,馬蒂爾德給我的第一覺,就是她愛美。做新衣借項鍊不就是她愛美的具體表現嗎?回家後她在卸妝前說:“趁著榮耀的打扮還在身上,再端詳一下自己”,真是愛美達到了戀戀不捨的地步。即使自己貪戀美而釀成悲劇陷入困境,可她愛美愛到無怨無悔!但同時她也是個單純的人,在接到項鍊後,又是跳又是摟又是親又是跑,活脫脫一個單純女子,宛若一位天真爛漫的少女。十年後,小說中寫到:“她帶著天真得意的神情笑了。”是的,她愛美,但是她也單純。

我想莫泊桑不是一個諷刺貧苦人的作家,在他的世界觀中,就算女主角曾經虛榮,但十年的懲罰已經夠了,作者諷刺的不是她,而是故事中的小資產者。

我相信,沒有一個女性不愛美,但真的要做到馬蒂爾德那樣單純,那樣勇毅,那種面對殘酷的困境不氣餒,不悲觀的程度,也許我們真的做不到。

我敬佩她,她教會了我在困難面前要堅強,要依靠自己的意志,精神和力量,依靠自己的一雙手去奮鬥,去拼搏,去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