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精華】三國演義讀後感

讀後感2.78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三國演義讀後感

三國演義讀後感1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想必大家都讀過吧!在這四本書中,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給我的印象是最深刻的。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輕輕地誦上一段,感受那滄桑的歲月,彷彿又迎來了那刀光劍影的亂世,驀然回首,那一個個能文能武的謀士與將士,似乎還歷歷在目:忠勇雙全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求賢若渴的劉備……其中,我最佩服關羽。因為他武藝高強,曾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我不僅佩服他的武藝高強,更敬佩他對朋友忠肝義膽。他和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當他投降曹營時,雖然受到十分好的待遇,但仍心向著劉備。他刮骨療毒的故事更是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一次他被毒箭射傷左臂,每到陰雨天氣,手臂疼痛,醫生說要刮骨去毒才可病癒,關羽立即伸出手臂給醫生,開始刮骨,鮮血湧出,而關羽卻在下棋,神態自若,似乎沒有疼痛的`感覺,這才叫英雄氣概呢!

《三國演義》也描述了許多戰爭的場面,而發生戰爭就是百姓遭殃,參與戰爭的人員大多都是來自百姓,戰爭中死傷得最多的也是百姓,戰爭導致了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只有遠離了戰爭,百姓才能安居樂業,世界才能夠變得更加美好、和諧。

希望世界永遠和平,不要讓悲劇重演!

三國演義讀後感2

讀了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故事精彩,故事中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三國演義》刻劃了近100個英雄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在三國中,我最欣賞關羽:因為他的忠義情操,令人不由得深深地感動。他的武藝和軍事領導才能,令人敬佩。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降漢。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誠。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三國演義》真是一本值得再看好書。每閱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

三國演義讀後感3

“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充滿英雄豪情的詩詞解開了《三國演義》的序幕。正文第一句話說:“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點明瞭故事梗概,它講述的主要是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群雄割據,逐鹿中原,三足鼎立,天下歸晉……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戰術,加上作者藉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

這些人物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最令我感動的卻是以下幾個英雄人物。仁義善良,禮賢下士,有君子之風的劉備;忠肝義膽、一身正氣,是忠、勇、義的化身的關羽;曠世之才,是智慧的化身,魯迅稱之為“多智而近妖”的諸葛亮;三國中一流的武將,為人剛正耿直的趙雲。他們是不折不扣的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此外,讀《三國演義》讓我真切的明白了什麼是“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朋友”。各政治集團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鬥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等,都毫無例外地被捲入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為鬥爭的工具。他們為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慾望,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鬥角。

《三國演義》是一部王者的英雄史詩,因此,它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著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它在帶給我們閱讀的愉悅時,又給我們無限的歷史的啟迪。

三國演義讀後感4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國諸雄爭霸,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書中瞭解了那麼多歷史人物,我最崇拜的還是人人稱之為“奸雄”的曹操。曹操多才多藝,對書法、音樂、圍棋都非常精通。他文武兼備,能這麼出類拔萃,還歸功於他孜孜不倦的.學習,他“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其好學程度可見一斑。

曹操集軍事家、文學家於一身,他的詩時而豪邁:“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時而散發著一絲絲的憂鬱:“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時而流露出自己的雄心壯志:“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是一個視“才”如命的人,在當時那個動盪不安的年月,他唯才不求,但凡有學之士前來投靠,他會放下架子,不計前嫌,委以重任。他也清醒地意識到,要找到“千里馬”,自己就必須做一個好“伯樂”。任人唯賢,歷史上又有幾位統領、帝王能做到?

我喜歡曹操,不僅因為他博學多才,更因為他珍視人才。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就因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被人們歸為“奸雄”之列,實在不公。我們看人還是要多看看他的優點,至於是否“奸人”,自有歷史評說。曹操“御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是很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的,“學海無涯”,只有“苦作舟”,才能“更上一層樓”!

三國演義讀後感5

這個暑假,我讀了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部書的確是堪稱神來之作,不僅將歷史上的很多真實事件寫進了著作中,增強了真實感,而且同時有杜撰了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讓著作讀起來更加有趣味。

如果說我對哪個人印象深刻,那麼我最想寫的人物就是諸葛亮。諸葛亮,號臥龍,曾躬耕於南陽,也就是現在的湖北襄陽,滿腹詩書,書中說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歷史上的諸葛亮真的是這樣的嗎?未必如此。

雖然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但根據一些史學家的研究,覺得《三國志》是比較尊重史實的著作,著作中介紹的諸葛亮是一個善於治國的人才,但其軍事才能並不是像三國演義中寫得那樣厲害!

個人認為:諸葛亮的才能主要表現在戰略規劃和治國方面,在軍事上並沒有特別大的建樹。有史實為證:諸葛亮在襄陽時,已經頗有名氣,因此劉備慕名而去,而知名的隆中對其實表現的是諸葛亮的`戰略才能,他知道怎樣逐鹿中原,政治智慧和戰略才能卓著,但諸葛亮出山後,並非書中所講的直接指揮將士打仗,譬如知名的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等故事都屬於杜撰。再舉一例:例如劉備取得西川以後,最信任的人是法正,而不是諸葛亮,而法正正是與老將黃忠在定軍山戰役中大破曹操,斬殺魏國名將夏侯淵的軍事參謀。

再者,即便是夷陵之戰中,劉備親征,也沒有帶諸葛亮隨軍,如果諸葛亮的軍事草能真如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那般深不可測,劉備斷然是不會不委以重任的,畢竟正如孫子兵法所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以上就是我寫的關於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俗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諸葛亮即便是天縱英才,也不能阻擋歷史的浪潮,一切自有天命!

三國演義讀後感6

在五一節放假期間裡,我閱讀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這本書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蜀、魏、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三國演義中的每一個故事都使我感受頗多,其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

這一回講了周瑜因為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借讓他造十萬支箭來陷害他。諸葛亮明白周瑜的意圖,立即將計就計,說三天就能造好,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叫魯肅幫他,給他二十條船,每條船上備三十名軍士,再各扎束一千來個草人,分佈兩邊。

第三天晚上,諸葛亮叫來魯肅跟他一起去拿箭。這一夜江上大霧瀰漫,到了曹操水寨前,諸葛亮命令軍士們開始大聲擂鼓吶喊,曹操發現敵軍突然來襲,不敢輕舉妄動,只叫弓手放箭。天快亮時,船上已經佈滿了箭,諸葛亮又叫軍士們齊聲喊:“謝謝曹丞相的`箭!”然後駛回南岸。周瑜的軍士們數了數,有十萬多支箭,周瑜知道了借箭的經過,說:“孔明神機妙算,我確實比不上他!”

看了這一回,我心裡很是佩服諸葛亮,他神機妙算,巧用天時,深知地理,知道船順風順水,輕而易舉地得到了十萬多支箭,使周瑜非常佩服他。

通過這次閱讀三國演義,我深深的喜歡上了裡面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每次閱讀,我都彷彿置身在了三國裡,親眼目睹了這些故事,我非常喜歡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7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死而後己,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還有曹操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

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國演義讀後感8

張飛,字翼德。樣貌: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非常人之貌。武器八丈蛇矛,武藝不比關羽。性格急躁,有一次還誤會了關羽。

美髯公(關羽)千里走單騎,來到古城,聽說有位叫張飛的將軍,趕走縣官,關公心中疑惑,想:莫不是三弟?自此分散以後,從沒打聽三弟的.訊息,如果在這,真是天助我也!於是披甲上馬,手提冷豔鋸(青龍偃月刀),身披金甲銀袍。走上官府。張飛聽到了,暴跳如雷,立即翻身上馬,手拈八丈蛇矛,坐下馬嘶喊著,後披紅袍,威風鼎鼎地立在陣前。二話不說,持矛便砍來。關羽此時把刀交給周倉,看見張飛此樣,連忙閃過,便叫:“賢弟何故如此?莫非忘了桃園結義!”飛曰:“如此無義,怎來見吾?”關公曰:“吾如何無義。”飛喝曰:“汝背叛兄長,投降曹賊,今吾就跟汝拼個死活!”關公曰:“原來汝不知,吾也難說,此有兩位嫂嫂作證,賢弟請自問。”兩位夫人聽到了,揭簾而呼:“三叔何故如此?”飛曰:“等吾結果了這無義之人,再接兩位嫂嫂入城。”兩位夫人又曰:“二叔是迫於無奈,才投降曹賊的!”張飛此時肝上火已變熊熊烈火,隨時都有可能襲來,未知關公性命如何,請聽下文分解。

張飛,張飛!性格能比魯智深,天下人還有誰能比?

三國演義讀後感9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詞拉開了《三國演義》的序幕。

在書中,有太多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了,劉關張的兄弟情誼,鳳雛臥龍的智慧以及許許多多的三國英雄都是那麼值得人們敬佩。

其中,關羽是令我最敬佩的。

關羽是五虎上將之首,武器是重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後來統治者尊稱他為“武聖”。關羽也是“忠、勇、義”的`化身。孫權聽說劉備奪得了西川,就打算要回荊州,使計策打算要回荊州,可是關羽執意不還荊州,魯肅打算讓關羽第二天過江赴會,沒想到關羽一點也不驚慌,派關平收到訊號後去江邊接應。宴會上,關羽假裝喝醉,拉著魯肅去江邊,手裡提著青龍偃月刀,其他人不敢輕舉妄動,眼睜睜的看著關羽回到荊州。這就是“關雲長單刀赴會”。敢為這樣的與勇氣世間有幾個人有?在學校,同學連打針都會哭,這與單刀赴會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呢?

《三國演義》的一些故事催人淚下,能夠讓我學會許多。其中湧現的無數故事也給了我啟迪。比如《張飛繡花》讓我知道了粗魯的人也有細心的一面;《火燒赤壁》中孫劉五萬聯軍戰勝曹操八十萬大軍的奇蹟,讓我知道了團結的力量是最大的,可以戰勝一切。《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讓我知道了武力不能解決一切,感化人心才是化敵為友的金點子……

《三國》中,人們的正義感,責任感,以及那些熱血男兒骨子的堅貞不屈,都令我熱血沸騰,心中充滿豪情。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三國演義》講述的是東漢末年到晉國的歷史風雲。書中主要描寫了以曹操、劉備、孫權為首的魏國、蜀國和東吳三國之間的鬥爭。最後魏國統一天下,司馬氏掌權,改國號為晉。

文中寫出了一個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比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生性多疑的曹操;為人寬厚的劉備等等。

而我最喜歡的人就是臥龍先生—諸葛亮。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擅用計。每次遇到危機都可以化險為夷。

他識人心,深知敵人的性格特點,從而利用他的性格缺陷擊破敵人。在草船借箭中,他料到有大霧,曹操多疑不會追擊他,從而成功借到箭。在空城計中,諸葛亮清楚,司馬懿知道自己不會輕易冒險,最後用計謀以少敵多,嚇退了敵方,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如今,雖然不會像那個戰火硝煙的年代,天天打仗。但是在學校裡,偶爾也會和同學發生矛盾,

這時候,我要先認清形勢,在做出判斷,不要魯莽形勢,最後要以和平的方式結局問題。在各種比賽中,我要學習他的戰略特點,衡量一下雙方的局勢和實力以後,再做出正確的走位與選擇,這樣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

諸葛亮學識淵博,他知天文、曉地理,我想這與他平時博覽群書是分不開的。在草船借箭中,他正是靠這項本領,成功的測算出當天的天氣和水勢,為他借箭的成功,定下了莫大的基礎。我也要學習諸葛亮,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多讀書,讀好書。這樣在學習上才能各項學科全面發展,不至於偏科,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上自己理想的國中。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他,是誰?年紀輕輕就身披帥印,曾在談笑間火燒曹營,殺得曹軍大敗而歸。他,是誰?想用無數次陰謀詭計殺死諸葛亮,但總是不能得逞。這個人不用我說你也知道,他就是——周瑜。他在死之前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為什麼他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呢?這是因為他自身有一個大毛病,那就是——嫉妒。

嫉妒是一個人最可怕的缺點,是人生之大敵。你想想看,一個善良的人有了嫉妒,再善良也會變得瘋狂;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正是因為有了嫉妒,所以才想三番五次,得不償失的.去陷害諸葛亮;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心存嫉妒,為了自己的嫉妒心,他們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去陷害別人,最後被送進監牢……嫉妒心是多麼的可怕呀!

我曾在報紙上看過一篇文章:有一個人她因為嫉妒樓上的小孩比自己的小孩聰明,就乘樓上小孩的父母出去後把小孩推下樓,給摔死了。生活中的嫉妒隨時藏在我們的身邊,只要人有了這種邪念,它便如影隨形。人,有時聰明,有時愚鈍,聰明的人正是因為謙虛向上,發現別人的優點,改善自己的缺點,做最好的自己。而愚笨的人恰恰相反,嫉妒心極強,最後還是痛苦不堪。

世界上只要沒有了嫉妒,才會變得美好。我們要奮發向上,不要只對別人的優點去嫉妒,更多的是要自己努力,光說不做是不可取的,只有改善自己的缺點,取長補短,才是最棒的自己!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主要向讀者介紹了東漢末年群雄逐鹿,諸侯割據的一副副歷史畫面。

小說中出色的謀士比比皆是,最使我敬佩的是諸葛亮。諸葛亮上知天文,下識地理,三教九流,無所不通。諸葛亮後來投靠劉備,為劉備奪荊州、佔益州。劉備死後,諸葛亮有12年獨攬大權,諸葛亮完全可以做第2個曹操,稱王稱帝、挾天子以令諸侯,但他終其一生並未取代劉禪。這足以表示諸葛亮對劉備的忠誠。

小說中的趙雲武藝超人,真乃一代良將。趙雲曾衝進袁紹營中如入無人之境,大破袁紹。趙雲也曾在萬軍之中單槍匹馬救劉備的'兒子,並殺了曹操陣營的五十四員名將,奪了四條長槍和一把寶劍。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書中的關羽不僅武功過人,而且義薄雲天。他因一次戰役被迫降曹,但提出約定:他一但知道劉備的下落,就一定要去找劉備。在曹操營中,曹操為了籠絡關羽,經常送他金銀珠寶、綾羅綢緞,但關羽仍不變心,對故主忠心耿耿,並最終回到劉備身邊。

縱觀《三國演義》中各路英雄豪傑,他們或足智多謀,運籌帷幄;或驍勇善戰,所向披靡;或忠心耿耿,義薄雲天……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幹出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偉業,造福一方百姓,為後人留下一段段佳話,讓人望塵莫及,徒生敬佩之情。

撫卷沉思,我從這些歷史任人物身上,感受到了他們那種橫槍躍馬,馳騁疆場的灑脫英姿;感受到了他們憐惜蒼生,關心百姓的悲憫情懷;感受到了他們笑對死亡,捨生取義的英雄豪氣……

唉,雖然東漢末年和英雄很多,但早已灰飛煙滅,成為歷史,可惜!可惜!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有一回,我、爸爸和媽媽在飯桌上一起吃了頓火鍋。裡面有肉串、有雞翅,有紫菜、有各式各樣的丸子和青菜等等。當時,電視里正在播放《三國演義》。這下,爸爸就非要搞個有獎搶答,他問:“誰在桃園結為兄弟啊?”我們無一人回答,“誰?你們說!”他急不可耐的又說了一次。

我聽著很煩,就說:“劉備、關羽、張飛。”爸爸一聽,立刻將準備好的的.東西給了我,我一看,竟是一個白丸子,一個牛肉黑丸子,和蝦仁紅丸子,紅丸子下方還包著紫菜。我過了一會兒全知道了,白丸子就像是劉備的臉,紅丸子加上紫菜就像關羽的臉和長鬍子,黑丸子就像是張飛的臉樣。仔細一想,老爸還挺有創意的嘛。

突然,節目演完了,我們十分失望。這是,爸爸又笑著說:“我來講下面的內容吧!”雖然故事情節我都知道,但我還是想聽聽這個“催眠機”能說些什麼,就說:“好吧!”我趁爸爸講故事,把菜都吃完了,一開始我就笑嘻嘻的。爸爸“哼”了一聲,就開始講:“孫堅打撈到了傳國玉璽,回到了東吳,建立了吳國,卻被劉表射殺,孫堅死後將東吳給了孫策,孫策得知許貢要殺他,便殺了許貢。”

到了這,我問:“許貢是誰啊?無間道?”爸爸說:“是孫策的一個謀士,他見孫策勢力大,想殺了他。”他說完,笑著又繼續講:“之後,被許貢的朋友殺死,從此,東吳託付給了孫權,讓他又是解決不了可以問張昭,也可以問周瑜……”我聽著聽著,眼皮上像有幾頓重的東西拉著,像快睡著了。因為一點趣味也沒有。

這就是我們家在飯桌上聽《三國演義》的故事。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今天我讀了一本很有名的書,它就是——《三國演義》。現在就讓我們看看它講的是什麼吧!

《三國演義》描寫了三國時期魏、蜀、吳的興亡史。講的是曹操、劉備、孫權三個人建起了魏、蜀、吳三個國家。

裡面我最喜歡常山趙子龍,因為趙雲很忠心又很勇猛:趙雲在諸葛亮火燒赤壁後保護劉備的兩位夫人,糜夫人和劉禪不見以後,趙雲四處尋找糜夫人和劉禪,趙雲單槍匹馬往回衝,在一口枯井旁找到了糜夫人和劉禪,趙雲請糜夫人上馬,糜夫人不上馬,投進枯井而死,趙雲把劉禪抱在懷中往前衝,把曹操的八十三萬大軍殺的落花流水,砍死了曹操五十多名將員,終於殺了出去。我還喜歡諸葛亮,他智謀很高,用過火燒赤壁、草船借箭、離間計等等,曹操、孫權見了他都要怕他。

曹操這個人物,他的性格是個多疑的.人,所以吃的敗戰比較多;劉備是個仁民愛物、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明君,深受百姓的愛戴,而且非常的愛惜將士,所以趙雲、關羽、張飛等等將士都對他忠心耿耿。

我要向諸葛亮學習,他為匡扶蜀漢政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願為國家和人民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他以身許國,寧死不屈。他認定了劉備,就對劉備忠心耿耿,從此再也沒有投靠他人,這讓我更加敬佩他。

讀完《三國演義》,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做一個不背信棄義、不為了一點點利益而去謀害他人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小說家羅貫中老先生寫的《三國演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是一部流傳至今的文學名著。讀了《三國演義》,我覺得小說主要寫了人物之間鬥志鬥勇、使用人才以及戰場上的隨機應變,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這三方面的理解。

在戰場上,有一身好的武藝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學富五車的'知識也不行。有時我們需要分析是否有埋伏,推測敵人使用什麼戰術……就像諸葛孔明,他憑著自己滿腹的經綸,在出徵北伐時說了一番大道理,竟然活活把王朗氣死了。雖然這件事有點不切實際,但從中也能看出諸葛亮的才學,所以我們要好讀書,讀好書。

我還十分敬佩諸葛亮有一雙“火眼金睛”,能分辨賢士。當時北伐時,曹睿命夏侯帶兵出征,諸葛亮慧眼發現姜維是個難得的人才,就用計收了姜維。過程中不去追夏侯,眾將很不解。孔明哈哈大笑:“我放走夏侯,好比放走了一隻鴨子,得到姜維才是得到了一隻真正的鳳凰啊。”這件事說明諸葛孔明懂得丟了芝麻,撿了西瓜的道理。

在戰場上,敵人用計有可能自己想不到,以至於自己有可能被逼入困境,所以我們應該學會隨機應變。記得有一次記者叔叔來採訪我們,可是採訪的內容跟我們準備的完全不一樣,這就要我們不要緊張,冷靜地去思考,沉著地去面對。

我相信閱讀《三國演義》這本書,可以讓我們生活得更加睿智,更加高尚,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