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影響力》讀後感10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影響力》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影響力》讀後感10篇

《影響力》讀後感1

最近讀完了《影響力》這本書,頗有感觸。

作者認為,我們所處在這樣一個知識大爆炸、資訊大爆炸的時代,我們沒有辦法、時間和精力,去仔細分辨每一種現象的合理與否,我們在日常中的很多活動,並不是依靠自己的深度思考和邏輯分析,而是一種慣性,而社會心理學則是研究這種慣性,廣大的商家也是利用潛在客戶這種慣性,去“套路”廣大消費者。

我敢肯定很多人和我一樣有著類似的經歷。時常走在路上會遇到很多“隱藏的商人”,他們以贈送的方式換取聯絡方式。時隔數日,他們會向你推銷一些廉價的精品物,然後你可能會不假思索的買了一堆,但後來,這些東西可能被丟在了不知名的角落。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當你填了某份考證問卷後,很多機構便從不同渠道購買了聯絡方式。這些銷售人員的手段極高明。他們先是打電話來表明自己是某某機構的某姓老師。聊了幾句後說可以贈送免費資料作為參考,藉此新增微信。一番詢問之後,讓你無意識的表明你的立場——報名了考試就一定要通過。接著,他們開始提及自己銷售的課程並願意給出優惠價,同時告訴你,名額有限而他把這個名額留給了你,錯過近期的優惠價可能就沒有機會了。結果就是,你可能真的沒有多想就買了。

看了《影響力》這本書,我開始意識到我們一直以來都是這六大影響力武器的受害者。上面就發生在身邊的例子都已經涉及到五個影響力武器:互惠原理、承諾一致、喜好、權威、稀缺。

這幾種營銷心理學,哪怕就是從字面意思上去理解都是顯而易見的,與其說這是一些營銷中很常見的手段,不如說是他緊緊抓住了消費者的大眾心理罷了,他所講的.這六種方式環環相扣,不痛不癢就能直擊你的內心深處,而你也就因為產生的共鳴而一步一步地上鉤,最終成為人家的囊中之物。

我覺得本書既像是武器,又像是一面盾牌,人是複雜的社會性動物,日常工作生活離不開人際交往及各種交易活動,不可避免的,人總需要通過其他人達到自己的目標,或是幫助其他人完成他們的目標,這也是我說影響力既是武器又是盾牌的原因,在沒有意願、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或沒有認知資源對情況進行全面分析時候,我們最容易使用孤立的線索,我們往往會把焦點放在一些片面的資訊上,用更原始的方式來做出錯誤的決定。

隨著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各種資訊紛至沓來,我們的大腦沒辦法在總覽全域性的情況下,需要我們保持大腦的清醒,在道德範圍內用影響力的武器去完成自己的目標,也要防止落入他人影響力的陷阱。

《影響力》讀後感2

第一次讀《影響力》,之前便聽過市營專業的學長說過,雖然到現在電商的知識早已更新迭代,但是這也不失為經典讀物。

何為影響力?是使順從的力量。"影響力”有多奇妙?善用你的影響力,使你更有魅力;運用你的影響力,使你擁有權力;尋找你的影響力,讓你展現實力;控制你的影響力,讓你隨心所欲。如何擁有影響力?

互惠,善於互相付出和讓步。在需要適當的付出和退讓的時機,率先讓步掌握主動權,啟動有益的.交換過程。也啟示我們日常用善意回報善意,而非回報詭計。善良,而非回報詭計。

承諾和一致。個人承諾能建立起一套自圓其說的系統,為最初的承諾找到新的理由。承諾一旦做出,便可以自己長出腿來支撐自己,也啟示了我們警惕保持一致的後果。社會認同。面對明顯是偽造的社會證據,要多一點警惕;其次,我們應該意識到自己的決定不應該建立在“其他人怎麼做”的基礎上,尤其是事情很重要,我們必須權衡優劣得失的時候。喜好、權威和稀缺。人們總對個人喜好或稀缺一本挺有意思的心理書籍,分析了很多社會現象和實驗結果,揭露了對比原理、互惠原理、喜好原理、承諾和一致原理、權威原理和稀缺原理,講述順從業者或者別有用心的人是如何使用這些影響力武器去使人產生一種"一點就播放按鍵"的反應,當然,無論使用什麼方法,都要常問自己為什麼?心中一旦有疑問時要引起警覺,不要立刻做決定。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一切都應儘可能的簡單,但不能太簡單。”成功的人總是那些懂得利用規律的人,我們做事情從簡單入手,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做好每一件事情,懂得遵循規律並且利用好規律就能取得成功。

最後我想說的是讀了這本書,我認為我們自己本身就應該學會散發影響力,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影響他人的人,成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誠實勇敢正直的做事是很大的影響力,當大家覺得你有足夠好的品質時,在這種心理下你會有最大的影響力。所謂大巧不工正是如此。我們內心應該追求和維護優秀的品質,在優秀品質的基礎下去努力工作,一定會取得一番成就。

影響力無處不在,聰明的人往往會有意識地使用影響力的武器,學習優良品質我們要從自身做起,不能被別人利用人性的弱點,並且要學會理性的看待問題,在提升自己影響力的同時也要不斷學習。

《影響力》讀後感3

學校安排我們看了有關情商與領導力的視訊,我覺得收穫良多,其中的案例特別多,一個個的小故事卻蘊含著非常深奧的道理。我的體會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快樂的工作。我們應該努力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這個環境必須是和諧的,團結的,穩定的,這樣有利於提升大家的幸福感。有的時候,員工工資不高,但是心情特別好,就比較穩定。有的.時候,工資特別高,但是流動性特別大,這就是工作環境的問題。競爭是一定要的,但是我們需要的是良性競爭,並非惡性競爭。而且,這個環境還必須是學習型的,必須是有價值的。因為員工並非只需要工資獎勵,所有人心裡還是非常希望提升自己的水平的,工作難度要適中,換言之,要讓員工有成就感。否則,非常容易沒有幸福感,甚至產生消極的情緒。

第二,敢做比會做重要,沒有完美。有了想法和建議,要付諸努力,否則,那隻能是想法和建議。我自己的一個缺點是有了好的想法,好多不能付諸於實踐。不能總在感傷過去,否則現在的機會也會錯過。所以,以後的日子裡,爭取做到把實際的想法變成現實,人生沒有失敗,所以也沒有必要去害怕失敗,不存在的東西不足畏懼。

第三,侍強性,認識到自己的優點,給下屬平臺比指揮他做事重要。我們帶班,一定要認識到自己的優點,給同學們平臺,讓他們去展示。因為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培養他們成才。老師不能幫學生做太多事情,否則,老師鍛煉出來了,學生卻沒成才。再有,好的班委的組建需要班主任像劉備一樣,能夠識人,大膽用人。學生非常喜歡在班裡能夠體現自己的價值,我們要發揮他們的特長,展現他們的價值。這樣學生才會有動力。

第四,發揮優點勝過克服缺點,發揮優勢勝過克服劣勢。對於自己,我們要懂得什麼是我們的優勢,什麼是我們的特長。發揮自己的優點和特長,不要一味的沉浸在彌補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上。對於學生和同事,我們要及時發現他們的特長,不要總在關注別人的缺點和不足。一個團隊,肯定是互補的,肯定是相互彌補不足,併發揮自己的優勢。有優勢來彌補不足。

第五,提高自己的情商。智商高,能把書讀完;情商高,能把事情做完。情商做人,智商做事。提高自己的情商,對與我們自己,對於我們的工作都非常有益處。

《影響力》讀後感4

聽了孫老師的講座,買了本《影響力》看看。雖然我不是銷售人員,但是一向都對銷售工作感興趣,所以對此類書感興趣。看了之後,果然收益很多。

可能書中說得我們平時都遇到過,但是沒有這樣系統的總結和歸納。也沒有作者看的透徹。看了之後,發現我們在平時與人接觸中,很多行為是書中講到的。有些資料還是我們沒有發現的,如果不讀此書,可能還被矇在鼓裡。不明白自己被別人算計,還以為他們為自己著想,關心自己。現實是殘酷的,不是在被別人騙,就是騙人。如果我們在被別人騙之前就看出騙子們的技法,就能巧妙的躲開,對我們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透過看這本書,,也讓我學會了一些銷售方面的有效的銷售技巧。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對銷售有了新的概念。感覺自己對銷售的技巧太欠缺了,所以還期望透過一年的時間將孫老師說得這剩餘的四本書都看完來提高自己。書中的一些經典的案例,更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影響力的武器——這是太神奇了,如果不讀此書,好多商家的奇招我們可能還會被矇騙。從這章發現人性的弱點,思想變化,太容易被影響。那裡面的例子我也很喜歡,因為很生動。

互惠、承諾和一致——我們生活中體會最深的原則,也是我們在生活中做得最多的,反而被商家和銷售人員利用。

社會認同——這章讓我大開眼界,尤其是文中舉的例子。最有效的求救方式。以前因為沒遇到此時沒有體會,但透過書中描述,增長了知識,學到了生活中更實用的方法。

喜好、權威——這也是生活中體會深的,用的也是最多的。

短缺——這是商家用的最多的手法。

透過這眾多方面的介紹,我更全面和具體的'瞭解,人通常都被什麼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思維方式。

我只是說了一些這本書的優點,缺點也有。可能外國人的思路想法有的和我們還是有必須差別,再加上翻譯過來的文章,就有些不貼合國情。還有些部分有點重複,反而就應細的部分沒有詳細講。我覺得尤其是例子就應多一些,因為這樣會更生動具體,比起抽象的文章來說要好得多。

但是要是銷售和商家看到了這本書也會提升自己,就會衍生出其他影響力的方法。

我覺得雖然大家都提升了,但是這樣生活每個人都太累了,每一天都處在爾虞我詐之中,所以外國人來中國就會不適應,說中國人太會玩心眼。這樣的結果是社會造成的。所以也會影響著大家。

《影響力》讀後感5

朋友推薦《影響力》這本書不錯,十分暢銷。於是迫不及待地網購了一本,本書的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博士是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心理學系的著名教授。在閱讀過程中發現此書不像看小說那樣簡單愜意,對於這種學術性的書籍,在閱讀之前就告訴自己,不能像看小說那樣囫圇吞棗,要認真的去對待,對於一些重要的語句在閱讀過程中還要好筆記。書上每提出一個觀點都會賦予超多的事例來講解說明,讓看似比較專業術語能夠通俗易懂而不枯燥乏味。每個觀點都指向了人們非理性的弱點,而且這種非理性通常是被我們給忽視的。對於這此書的認知,我簡單的歸納總結為以下:

互惠原理,就是以相同的方式來回報他人為我們做的一切。理解和償還往往聯絡在一齊。一旦理解,往往產生負債感。商業中的免費試用就是互惠原理最簡單的運用。互惠原理的威力在於,即使是一個陌生人或者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人,如果先施於我們一點小小的恩惠然後再提出自己的要求,也會大大的提高我們答應這個要求的可能性。

承諾與一致,一旦做出某種決定和選取一種立場,就會發自內心或來自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與此持續一致。每個人都期望用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的選取或決定是正確的。我們進行是非決定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別人是怎樣想的,尤其是當我們要決定什麼是正確的行為的.時,一般說來當我們對自己缺乏信心時,當形式顯的不是很明朗時,當不確定性佔了上風時,我們最有可能以別人的行為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

社會認同。中國有古話:“眾口鑠金”,大概講的就是這麼回事。很多時候我們的決定不是依照理性思考所作出的,而是從社會大眾的普遍選取出發,做一個可能不太合理,卻滿足了自身追求社會認同感的需求的選取。社會認同需要滿足不確定性因素和相似性二個條件。

喜好,一般狀況下人們容易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歡的人提出的要求。“光環效應”是指一個人的一個正面特徵會主導人們對這個人的整體看法證明,陌生人對於喜好感來源於:外表的吸引力、相似性、稱讚、接觸和合作、關聯權威,在權威的強大壓力面前,個人的抵抗力是十分渺小的。遵從權威任務的意願對我們來說通

常都是件很實際的事情,通常我們會進入一個誤區:有時候權威的話並沒有什麼道理,可我們還是會毫不猶豫的按照他們所說的去做。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說“要聽話”,在之後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確實發現服從權威在很多時候,給了我們一條行動的捷徑。權威的外部特徵一般表此刻頭銜、衣著及外部標準等方面。

《影響力》讀後感6

何為情商?領導管理者在工作中如何運用情商?簡意之,可以理解為管理情趣的能力,吳教授指出:領導者應該學會並具備把思想植入別人頭腦的能力,他認為:所有的工作事故都有與情緒失當有關。從這一層面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如果在工作中能調動情緒,就可以調動一切。

吳教授的情商理論包含十五個表徵:樂群性、穩定性、恃強性、興奮性、有恆性、敢為性、敏感性、懷疑性、幻想性、世故性、憂慮性、實驗性、獨立性、自律性、緊張性。

作為領導管理者,如何運用以上表徵呢?

從內部對自身而言,“應儘量獲得矛盾的知識”,多用自我教育、不斷完善、修復及提升自己的智慧指數,從而才能在具體情境中以矛克盾或以盾克矛;從外部對別人而言,首先,要從意識上不要忽視別人的想法,要全力傾聽,少用或慎用思維定勢及比較原理;其次,要注意控制情緒傳遞途徑,在語言、眼光、文字、表情、行為等方面要降低自己的敏感性,增大鈍感性;再次,在策略選擇上要注意移情換位,要對事件中的自己、對方、旁人等利益相關人進行換位思考,儘量避免換錯位,甚至越位情況的出現,這就需要我們提升自己的處理能力及效率,少以已度人,並在此過程中始終保持熱情且不失當。

我們出現情緒失當,往往是因為自信心不足,而自信心的不足往往是不能忘掉自我,即有時會把自己看得太重,而現實中自己不可能時時處處都位於重要位置,更不可能讓自己始終都扮演中心者的角色,但往往是這種時刻,更容易讓人產生“不如別人”的想法,這可能就是吳教授所說的“人人都有自卑情結”。

如何應對這樣的問題呢?

首先,要想獲得別人的好感,取決於你對別人的.賞識,認可和讚美是激發別人關注和親近你的基礎。其次,要想使別人獲得你的好感,取決於你對別人尊重和寬容,畢竟,人不是工廠流水生產線上的產品,個個整齊劃一。再次,溝通的質量是問題解決的保證,孫子語:“致人而不至於人”,《金剛經》中的“空”、“如如不動”都暗示我們,溝通的質量取決於“自我”,用吳教授的話來說,就是“操之在我”。

如果我們都能懷著真誠、謙虛、不傳播不良情緒、不增大磨擦的態度,我們就能夠自我超越,提升自己的管理影響力,更好地工作,可能就會有高質量的效果回報。

《影響力》讀後感7

《影響力》裡介紹的最後一個定律是:短缺。物以稀為貴,因此我們都會在某種程度上受到短缺原理的影響。在《稀缺》一書中提到,稀缺所帶來的陷阱遠比其帶來的紅利更多。由於人的頻寬有限,人在稀缺狀態時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稀缺的物件上,而忽略其它的東西。與此同時,我們對稀缺之物的價值判斷也會遠超於它在非稀缺狀態下的價值判斷。

因此,當賣家告訴你這款商品數量僅剩一兩個時,或者這棟房子已經有人來看過而且他明天還會再來時,你很有可能會馬上覺得把它買下來,儘管在得知這個訊息之前你可能並不想買它。

除了數量的限制,對時間進行限制也是依從業者慣用的技巧:限時優惠這種方法讓你覺得不買就虧了,於是你又對銷售者說了yes。

短缺除了會引發對短缺之物的需求,還會引發我們對失去已經獲得的自由的抗拒。當某種東西變得比較少,我們想獲得它的自由受到限制時,我們就會對它產生一種更加強烈的慾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羅密歐與朱麗葉”:羅密歐與朱麗葉在雙方家長的'阻止下最終選擇了殉情,但如果他們只是一對普通的情侶而不是仇敵的孩子,他們的愛情不會這麼濃烈,甚至很有可能在幾個月之內發現彼此並不合適而分手。

越是被禁止的就越有吸引力,被禁止的人就越是想得到。這一點在教育上很有意義:對於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東西,像垃圾食品和電子遊戲,如果嚴格禁止孩子們接觸反倒會適得其反,反倒不如平常心對待並且加以引導。

那短缺面前,我們又該如何保護自己呢?知道短缺壓力產生的原因及其作用方式並不足以保護我們免遭它們的傷害,因為“知道”是一種認知過程,而認知過程會被短缺引起的強烈情感衝動所抑制。

我們需要一個包括兩個步驟的應對方法:

1、一旦我們感受到短缺所引起的情緒衝動時,我們應該利用這種衝動作用作為使其立即停下來的訊號。我們應該冷靜下來,重新恢復理智。

2、問一問自己,我們為什麼想要這樣東西。假如我們的目的主要是擁有它,那麼我們應該根據它的稀缺程度來決定它的價格。而如果我們想擁有它是因為它的功能,那麼我們應該記住,無論這樣東西是稀缺還是充足,它的功能是一樣的,稀缺的小甜餅吃起來並不會更美味。

《影響力》讀後感8

買這本書已經很久了,一直塞在書架上。直到在另一些書上不斷看到這本書的名字,這才發現自己錯漏了一顆明珠。

昨天晚上,乘著大家外出散步,我一個人靜靜地坐下來看了第一章。有點豁然開朗、醍醐灌頂的感覺。

第一章講的是互惠原則。互惠原則真是應用廣泛,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互惠原則的存在。互惠原則是社會關係存系的重要紐帶。基本每個人都被納入到了這個關係網路中,不遵從這種原則的人往往會被社會職責,甚至唾棄。所以,重要性可見一斑。

小到鄰里之間、朋友之間,今天你給送我一根絲瓜,明天我幫你打個水,今天你請我吃飯,明天我幫你貸個款。大到國家之間貿易往來。一方施惠,另一方接受。接受的一方就會產生歉疚感,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有類似“還恩”的義務。故而,超市裡免費試吃,網路購物裡的免費試用,都是利用了互惠原則,希望引發潛在購買者的歉疚感,讓你不好意思只吃不買,從而成為真正的購買者。

書中還指出,哪怕是被強塞的恩惠,也能帶來接受方的報恩心理。所以說,即使一開始是不情願的互惠關係,後來也會產生互惠原則帶來的應有效應。

互惠原則裡還有一把利劍叫“互惠式讓步”。簡而言之,先退讓的一方會讓另一方產生歉疚感,從而也做出相應的讓步。所以,由此產生了一個絕招,叫“先提大要求再提小要求”。先提一個較大的要求,待對方拒絕後,再提出小要求,就很容易成功。比如你希望領導能給你批一個假期,但是怕不成功,那麼在和領導談的時候,可以先提一個較高的'要求,比如表示自己工作非常繁忙,希望領導能夠給你加薪。加薪沒這麼容易啊,一般領導是不會同意的。當然,如果同意了那就賺到了,如果不同意,也是意料中的,那麼你就可以退而求其次,希望領導批個假期,這時候就很容易成功了。大家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肯定都有過類似的感受,只是對這種現象沒有歸納總結過。而這本書把我們日常的這種感受歸納總結出來,並用科學的依據進行解釋,故而看完之後會讓人恍然大悟,有了原來如此的想法。

《影響力》讀後感9

聽了孫老師的講座,買了本《影響力》看看。雖然我不是銷售人員,但是一直都對銷售工作感興趣,所以對此類書感興趣。看了之後,果然收益很多。

可能書中說得我們平時都遇到過,但是沒有這樣系統的總結和歸納。也沒有作者看的透徹。看了之後,發現我們在平時與人接觸中,很多行為是書中講到的。有些內容還是我們沒有發現的,如果不讀此書,可能還被矇在鼓裡。不知道自己被別人算計,還以為他們為自己著想,關心自己。現實是殘酷的,不是在被別人騙,就是騙人。如果我們在被別人騙之前就看出騙子們的技法,就能巧妙的躲開,對我們自己來說也是一種成熟的表現。

通過看這本書,,也讓我學會了一些銷售方面的有效的銷售技巧,讀後感《《影響力》讀後感800字》。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對銷售有了新的概念。,感覺自己對銷售的技巧太欠缺了,所以還希望通過一年的時間將孫老師說得這剩餘的四本書都看完來提高自己。書中的一些經典的案例,更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影響力的武器——這是太神奇了,如果不讀此書,好多商家的'奇招我們可能還會被矇騙。從這章發現人性的弱點,思想變化,太容易被影響。這裡面的例子我也很喜歡,因為很生動。

互惠、承諾和一致——我們生活中體會最深的原則,也是我們在生活中做得最多的,反而被商家和銷售人員利用。

社會認同——這章讓我大開眼界,尤其是文中舉的例子。最有效的求救方式。以前因為沒遇到此時沒有體會,但通過書中描述,增長了知識,學到了生活中更實用的方法。

喜好、權威——這也是生活中體會深的,用的也是最多的。

短缺——這是商家用的最多的手法。

通過這眾多方面的介紹,我更全面和具體的瞭解,人通常都被什麼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思維方式。

我只是說了一些這本書的優點,缺點也有。可能外國人的思路想法有的和我們還是有一定差別,再加上翻譯過來的文章,就有些不符合國情。還有些部分有點重複,反而應該細的部分沒有詳細講。我覺得尤其是例子應該多一些,因為這樣會更生動具體,比起抽象的文章來說要好得多。

不過要是銷售和商家看到了這本書也會提升自己,就會衍生出其他影響力的方法。

我覺得雖然大家都提升了,但是這樣生活每個人都太累了,每天都處在爾虞我詐之中,所以外國人來中國就會不適應,說中國人太會玩心眼。這樣的結果是社會造成的。所以也會影響著大家。

《影響力》讀後感10

《影響力》這本書以通俗易懂的例子,妙趣橫生的語言向我們傳達能包羅永珍的六條基本心理學原理: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稀缺。心理學原理就像物理學中的萬有引力定理和經濟學中的看不見的手一樣,悄無聲息的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只是我一直沒有看到而已。這種規律來自我們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環境,以及人們共有的觀念和生活經驗。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認為:我們應該儘量以相同的方式回報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感到自己有義務在將來回報已收到的恩惠。因為這一類東西的接受往往與償還的.義務緊緊聯絡在一起。互惠原理以及與之行影相隨的負債感,它在人類文明中幾乎無處不在。互惠原理之所以可以如此有效的說服他人,主要原因在於:人們很輕易地就會答應一個在沒有負債心理時會拒絕的請求。即使是一些平時頗具影響力的因素,與它一比也會相形見絀。

互惠原理常常會把償還的義務強加到我們頭上,但我們從互惠原理中得利的時候還是佔多數的。正因為如此,篤信並且服從這個原理也就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行為規範。“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凡是有人敢違背它,必然要受到社會的制裁和嘲笑。由於普通人大多討厭一味索取、從不回報的傢伙,我們往往會想方設法地避免被別人看成揩油鬼、忘恩負義的王八蛋,或者不勞而獲的懶蟲。”

記得上國中的時候,因為一些小摩擦而和同學大打出手,之後老師讓我們相互道歉,握手言和。當時的自己心理並沒有釋懷這件事,但之後竟然會成為無話不說的好兄弟,我一直認為是不打不相識的緣故。但讀到互惠原理時,我在思考也許是放學路上的一句簡單問候,也許是學校裡的一次不經意幫忙,也許正是這互惠原理,才使得我們的關係越來越好。

現在,我似乎明白這本書為什麼要用“蒙娜麗莎的微笑”作為封面,也許它意味心理學的神祕源自於人豐富的內心;也許,它預示著當“心理學”與“經濟學”相遇就變得微妙迷離卻又兩者相宜,而這二者的結合,恰恰成就了《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