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幸福讀後感(合集15篇)

讀後感6.17K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幸福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幸福讀後感(合集15篇)

幸福讀後感1

生活平靜是偉人的特質,他們的快樂不是外人眼裡的那種幸福……興奮是毒品,會越來越上癮……幸福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一定是一種平靜的生活,因為真正的快樂只能常駐在平靜的環境裡…

愛攀比的習慣是致命的壞習慣……

人一定不能被情緒所左右,一會兒相信這個,一會兒相信那個。……

被虐狂的根源始終於過分誇大了自己的價值……一:你的動機並不總像你想的那樣無私……二,不要過高估計你的價值……三,不要指望別人也向你一樣那麼看重你……四,不要幻想著大多數人總是在想著怎麼害你……

只有在興致的情況下才能把事情做好,沒有利己的'動機是很難有興致的……

任何人都不應該為了另一個人的緣故而改變自己生活的方向…………人們對別人行為的抱怨,往往都是因自己自私的天性而對另一個人超出合理界限的貪得無厭所做的健全反應……無論事實多麼令人不快,最好是去面對它,習慣它,並根據它來構築你的生活

如果你顯得害怕他們的樣子,就等於是在說你是很好的獵物,而如果你滿不在乎,他們就會懷疑自己的力量,進而放過你

平淡無奇的快樂與浮想聯翩的快樂,肉體的快樂,精神的快樂……不高估自己的能力是幸福的源泉之一,低估自己的人,總會驚訝於自己的成功,而高估自己的人總會驚訝於自己的失敗

不會危害其他人的任何樂趣都是有價值的……興趣的範圍要儘可能廣,儘可能善意而不是敵意的對待你感興趣的人和物……一個人感興趣的事越多,快樂的機會越多,需要被拯救的機會越少,他如果失去一樣東西,他能轉向另一樣東西,對其中任何一件事感興趣的人會比沒有情趣的人更好的適應這個世界……缺乏情趣的原因之一:覺得沒人愛自己,反過來,覺得有人愛自己則會比其他任何東西更能增加情趣

最好的那種愛是可以互惠的那種愛,各種可以愉快接受,自然的給予愛,每一方都會因為這種互惠的快樂的存在而覺得這個世界更有意思

太強大的自我是一所監獄。

幸福讀後感2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還真是讓人愛不釋手,書中介紹了作者的一套獨特而新穎的教育方法,是作者李躍兒老師經過二十二年的摸索的經驗結晶。讀後,我被書中的故事感動著,我被書中的情感感染著,我被書中的思想教育著,我被書中那濃得不能化解的愛融化著。到底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我覺得我也是"凶手"之一。

反思一下自己吧!總是心裡想著要把學生們看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他們要寬容、大度、理解、尊重,想和他們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可是一遇到事就心口不一,特別是一些問題學生不認真完成作業或是上課不聽話,再或者不遵守紀律時,我總不能靜下心來和他們交談。一個產品報廢了還可以重做,一個人的一生是不能經歷這樣的.過程的。我應該把幸福還給孩子們,不能因為我的一句話而使孩子們的心靈受到傷害,將來成為一個"廢品"。要時刻用愛心關注孩子們的成長。這讓我想到,要做一個合格的菜農,首先,要給菜苗生長空間:其次,在菜苗需要他的時候就一定要出現在它的面前。在關注與放手之間把握分寸,這就是種菜的祕密,也是教育的祕密還給孩子本應有的幸福,呵護與珍愛幸福童年,實在是教育的根本職責。教育的難點不在於有沒有現成的方法,而是在眾多的方法中選擇出"只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這就需要教育的智慧。古人講:藥無貴賤,醫病者良;法無高下,契機者貴,說的就是這樣的意思。

李躍兒提出自己的觀點就是"孩子是腳、教育是鞋",教育者(教師、家長)是造鞋人,只有他們瞭解了孩子腳的大小、形狀、特點,造出合適的鞋,孩子才會感到幸福。

幸福讀後感3

在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書《建設幸福中國》,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讓我真正的瞭解到中國這些年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和成就。讓我感受到了國家及社會對我們青少年的親切關懷,所以我感到了幸福。是啊,我們的國家經歷了從“站起來” “富起來”到“幸福起來”的不尋常的歷程。

回顧過去,我們創造了不平凡的光輝業績;展望未來,我們對國際的錦繡前程充滿信心!

其實,幸福就在自己身邊,只是自己沒有感受到。

說到這裡,我想到了一件事,一天上午,我對媽媽說:“媽媽,我餓了。”媽媽說:“那我給你做好吃的。”“好啊,好啊!”我開心的說。我盼望著好吃的到來,十分鐘,二十分鐘,飯菜終於上桌了。我興奮地坐到桌前一看,彎彎的小船頓時變成了小橋,就像盛開的花朵凋謝了,我傷心的說:“這就是好吃的.,白菜,湯,饅頭?”媽媽皺了皺眉頭說:“孩子,你這算幸福的了,在我們小時候,這些東西只有過年才能吃到,平時只吃鹹菜,喝湯,如果平時吃這些,就是最最幸福的,也是最最最好吃的。對了,我們呢平常的教室就在小土屋裡,只有石頭桌子,石頭板凳,夏天坐上去還行,冬天手凍得都沒有知覺。你們現在生活多好,有空調,有木桌,木椅,你知道幸福從哪裡來嗎?”我搖了搖頭。“《勞動最光榮》裡唱到:幸福的生活哪裡來?要靠勞動來創造。同樣,幸福中國是靠創造、奮鬥而來的。”聽了,我的臉紅了。這一件事使我終生不能忘記。

讀完《建設幸福中國》這本書後,我認為建設幸福中國人人有責,哪怕是以點點微薄之力。如果你問我怎樣才能幸福,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你,只有大家的堅持與奮鬥,才能更加幸福!

祝願祖國在以後的一年中,繁榮富強,龍騰虎躍,越來越幸福!讓我們為偉大的祖國、偉大民族更加美好的明天奮鬥、奮鬥、再奮鬥!

幸福讀後感4

站在遊客的角度,除了看看那幾座古樸的寺廟外,真沒有什麼歷史可觀,即使有也被現今的利益取代了,無論如何我是無法想像一個失意的張繼會在這樣一個地方寫出一首千古詩作,也許那個年代真的可以,但今天夜半的鐘聲會驚擾蘇州人的美夢!阿晨說:你去吧,姐做你最堅強的後盾。幸福論——《MYWAY》讀後感作文有時看到身邊的戀人因分手而相互仇恨,便感覺自己好幸運。

小時候總會幻想,自己變成了一位公主,有穿不盡的漂亮衣服,數不清的玩具,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當然這只是純粹的幻想,事實上發這些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或者說這只是幻想中的幸福。還有最掃興的事在夢中的幸福,每當我們完全沉醉在這美好的'夢中時,總會有一些沒有的理由從幻想中回到現實。每個人對於幸福都有不同的見解和看法,而有的是為了幸福而執著追隨,有的則是為了幸福而漫長等待,有的,卻是成了幸福的犧牲品。人生,原是一段沒有盡頭的路,而幸福,使它有了盡頭,任性的幸福,在人生的路上放下了一座座高山,撒下了一粒粒絆腳石,它的任性,成了我們的勇氣,只要一步步地走下去,就一定能觸控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若是人生承擔不了這麼沉重的的幸福,就不要輕易說出“幸福”這麼沉重的字句。把遺憾帶上三萬尺的高空,然後隨風消逝,瞬間已是遙遠的距離。只剩下天空,在輕風中低吟。承擔不起的幸福,又怎能叫做幸福呢?

《MY WAY》送給了我很多很多的啟示:若幸福,只是光影,那麼我們要用一生精力去尋找這份光影;若幸福,距離我們有億光年遠,那麼我們,要用一生追隨。

幸福讀後感5

讀完這本《恰到好處的幸福》,我依舊不知何為“恰到好處的幸福”,尤其是我仍無法理解和衡量畢的這個“恰到”,本書46章,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畢及書中其他人物的思想情感都如畢的文,波瀾不驚,大概也可能源於是出自畢的筆下的緣故。讀這本書,個人思想情緒也都隨文,哪怕是讀到四川地震,哪怕是傷疤被再次揭起,當然大概也有有可能是因為舊情緒早已被時間撫平,似乎生活真的沒有必要那麼情緒化……。

雖不知何為恰到好處的`幸福,甚至我在想哪有什麼恰到好處的幸福呢,但我承認活著還是有幸福可言的,那麼這言來自哪裡呢,我想大概它來自:活著努力做個真誠的人,因為真誠的人容易獲取和感知幸福;努力擁有感動能力,有了感動能力就可以從感動和被感動中接近或靠近幸福;學會認真的對待自己,善待他人的同時記得也要善待自己,經常給自己一個擁抱,在感動了別人的時候記得也要感動自己,這樣會容易鎖住幸福,始終被幸福包圍,即使在天災人禍面前;生活不容易十之有八九,但要努力擺脫抑鬱,因為抑鬱會使你靠近痛苦遠離幸福;在這個躁動不安的社會裡要學會忍耐,忍耐可以讓你輕鬆的平息很多煩惱;人生在世沒有誰可以陪誰一直走到最後,所以要學會享受孤獨,孤獨可以使你遠離吵鬧、嘈雜,沒有無謂的嘈雜和吵鬧才可能更平心靜氣的、有多餘的心思和精力欣賞路邊那些美的不像話的小花小草;做人做事凡事七分清醒三分糊塗,太過糊塗那叫不負責任,但太過通透便不夠輕鬆,那哪還能感知幸福呢;有憂患意識是好事但千萬別忘記時常撫摸溫暖,提醒自己觸控幸福。

另外還有記得做這三件事情,學習、旅行和鍛鍊身體,這三件事情可以說是通往幸福小路的捷徑,記得一定要多走走這小徑啊,畢竟我們都在追求幸福,最後,在做到了上述的情況下大概也便是位心輕者了吧,我想心輕者了也就真的幸福了。

幸福讀後感6

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起了《跌跌撞撞的幸福》,讀了還不到一半,我便熱淚盈眶,裡面講了一個小女孩叫盛欣怡,她媽媽得了癌症,食道里長了一個惡性腫瘤,吃飯或喝水的時候,因為那瘤子擋住了食物的通道,所以會往回吐,醫生說過,要儘快動手術,切除那個瘤子。

動完手術後,才發現盛欣怡媽媽身體裡的癌細胞已擴散了!她爸爸卻強裝的笑臉告訴她媽媽手術很成功,她卻和奶奶一起躲著她媽媽哭。

盛欣怡的奶奶為了照顧她媽媽,搬來了她們家住,有一次她奶奶在賣菜的時候閃著了腰,行動變得很困難。醫生說他奶奶需要臥床一段時間,她媽媽嚴肅對她說﹕“欣怡,從今天開始,你要幹所有的家務。”

每天早上6點整,鬧鐘準時吧盛欣怡叫醒,晚上12點多才上床睡覺,她經常困得上下眼皮都粘得緊緊的,恨不得用兩根火柴把他們都撐起來。

盛欣怡的媽媽脾氣也變化好大,原來她很有耐心,很少發火,可現在完全變了,她媽媽變得好挑剔,也很可怕!洗過的碗沒擦乾淨、湯沒做好、桌子沒整理好、炒菜的鹽放多了……總之,她媽媽對她所做的一切都挑剔個沒完了。她開始懷疑,他媽媽在虐待她。

盛欣怡在學校被以前的`朋友嘲笑,在家裡被媽媽挑剔,她認為自己像個灰姑娘。

最後,她媽媽去世了,無意中發現了媽媽的日記,才發現媽媽對她自己的愛……原來幸福一直跌跌撞撞跟在後面,不離不棄。

我知道我比故事中的的主人公幸運的多,每一件事情幾乎都是媽媽幫我完成的,在我們身邊,是不是有許多同學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呢?我們是不是應該懂事一點呢?在家裡,你們媽媽每天伺候你們,你們卻每天和她頂嘴,還嫌她羅嗦,這應不應該﹖她養育了你們,因為有她,才有現在的你們,你們付出了什麼!如果有一天,你們媽媽要出去一年才回來,你們能做些什麼?吃什麼?喝什麼?用什麼?所以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做起,做好每一件事,不要再讓媽媽操心了!

幸福讀後感7

這個故事,老師很久以前就給我們講過。今天,再一次讀到這個故事,我被深深地打動了。文中的一幕幕,彷彿呈現在了我的眼前……

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一個不會被任何一個人注意的黑奴孩子,從一艘大貨輪上掉進了冰冷的海里。他拼命掙扎,因為他知道老船長會來救他的。當這個黑奴孩子拼盡了最後一絲力氣的時候,老船長救起了他。

這位老船長在決定救不救這個孩子的時候,也曾經猶豫過,可當得知孩子給予了他如此大的信任的時候,他不禁為自己當初的猶豫而感到深深的恥辱。

這是多麼大的信任!當信任超越了種族,超越了生死,我們又怎能不為之動容!一個人能被他人相信是一種幸福。他人在絕望時能想起你,相信你會給予拯救,更是一種幸福!

讀到這裡,我想起了平日裡和同學們互相信任的點點滴滴,五年的'感情,已經讓我們在不經意間就給予彼此那麼多,那麼強烈的信任。我在生活中就經常會有丟三落四的事情。今天忘帶筆,明天忘帶本……哪一次不是同學們慷慨解囊借給了我!最難忘那次朗誦比賽報名,我忘了帶錢,而報名時間又僅僅是那一天。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到處找同學們借錢,可誰也沒帶那麼多錢。最後還是一位好心的同學把身上僅有的30元錢都借給了我。後來我才知道,30元錢是他一個月的零花錢,可他借給我的時候卻沒有一點猶豫。這需要多麼大的信任和勇氣啊!當我問及他這件事,他卻只是說:“同學的忙是應該幫的,我相信你會還給我的。”我很感謝他,不僅僅是因為他借給我錢,更重要的是因為他信任了我!

我現在終於明白了老師為什麼要給我們講這個故事。因為這個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了信任是多麼偉大,被人相信也是一種幸福。假如世界上沒有了信任,那麼世上一切感情將不復存在。信任是人生的一堂必修課,學會了信任,你就很幸福,很快樂!

幸福讀後感8

讀著這本書,我被書中的故事感動著,我被書中的情感感染著,我被書中的思想教育著,我被書中那濃得不能化解的愛融化著。李躍兒是一個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情去滋養生活、用愛去昇華生活的人,所以她的書裡處處捕捉到的是生活中令人心顫的例項。我是一個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沒有讀到這本書之前,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盡職盡責的老師。可是,讀完這本書後,我汗顏了!我離一個好老師的標準太遠了。

翻閱時,我不禁萌生了絲絲酸楚和歉意,因為正是孩子的父母,以及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在剝奪著孩子的幸福,那些扭曲的教育觀念、錯誤的教育方法使得我們的孩子開始變得不再幸福,取而代之的是無助、恐懼、孤獨、憤怒。這絕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狀態!

那麼,家長也好,老師也罷,我們似乎都應該重新審視一下我們的教育觀念和行為。給予孩子幸福這是我們共同的願望,但必須要清楚"幸福的根源",這絕非是孩子要什麼就滿足什麼。引用周弘老師的一句話,我們只有"用心賞識孩子,走進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給予孩子幸福。

《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這本書給了我一個啟示:孩子的心境仿如一張白紙,在這張白紙上一開始是沒有稜角的,但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在這張白紙上按照自己的意願畫上一個方框後,從此它就成了一個永恆的矩形,這時,除了在方框中發揮定格的形態外,再也沒有其他發揮的餘地了。這是教育的失敗!只有當孩子心境未定格時,才是教育的最好時機。我們應該將心比心,使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關係拉成平行線,只有這樣才能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洞悉孩子真正要什麼、想什麼,也只有在這個前提下,孩子才能獲得有益的發展,才能感受到幸福!

幸福讀後感9

在茫茫的書海中,我讀過很多文章,唯獨《我最幸福》這篇文章,像一個錘子重重地敲在了我的心坎上,讓我明白了生活中雖然有很多困難和挫折,但只要你靜下心來想一想,你就會發現生活裡有更多美好的東西。

《我最幸福》講述了“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沒有雙手的小女孩的故事:她是靠好心老師收留念完國小的;她畢業考試成績是全縣第一,卻沒有一箇中學錄取她;她的母親腦子出了毛病,一直出走:她的雙手也是因為母親的出走失去的······但是他沒有抱怨生活,而是對生活的感激,她還學會了用雙腳做飯、畫畫、書法······節目的最後,她還說:我最幸福,並現場表演了書法,寫的仍就是那四個字,我最幸福。

讀完這篇文章,我陷入了沉思:挫折沒有擊敗小女孩,反而讓他感激生活、感到“我最幸福”。換了我,我會這樣善待挫折嗎?不會。回想以前我考試考得不好了,不是“哭天喊地”,就是逃避,總之我沒有面對挫折。

看看自己,再看看馬雲:馬雲剛辦“阿里巴巴”時,有人說他是瘋子,有人甚至在網上詆譭他的網站······但他依然堅持不懈地面對挫折,繼續奮鬥。終於,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經歷風雨,怎見彩虹?挫折是你通向成功道路上的`“試金石”,你善待它,它會幫助你;你一味地逃避,它會變成“攔路虎”。可見,你面對挫折的態度,就決定了你成功與否。

我想,假如我們勇於面對挫折,對生活多一點感激,少一些抱怨,你的精神也會隨之煥然一新。我們生活在父母的疼愛、老師的關愛下,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讓我們大喊:“我最幸福!”這樣你會發現,生活中除了挫折,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所以,善待挫折,何樂而不為呢?

幸福讀後感10

上次看這本書應該是高中吧,忘記當時是以怎樣的心情讀完的,但我記得白巖鬆對我的影響很大。看完後當時我就想在大學時讀新聞傳播專業,但實際上當時的我對此瞭解得並不多。大一分專業時沒有傳播學可選,選了師範。

大學雖然偶爾關注白巖鬆的動態,但卻沒再把書看一遍。再讀第二次已經是碩士研究生一年級了。這一次,我認真也不是很認真地看完了,之後對於我已經很瞭解的部分是瀏覽。這一次,在看關於汶川地震的章節時眼眶溼潤了,其他章節情緒起伏並不是很大。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想有這點時間把書再看一遍,不如去讀點名著。這個思緒沒有繼續下去,因為我喜歡白巖鬆啊,再看一遍也無妨。畢竟最近也在看《對白》的綜藝節目,看《新聞週刊》等,他的言論會提醒我保持清醒獨立與理性。

回看這本書,感慨的是在那段我還不懂事的時間裡,老白經歷了很多,那段時光於他而言很精彩,他一一記錄下來。我很好奇,因為我一直好奇在某個時間點大家都在做些什麼?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在幹些什麼?所以我更好奇我喜歡的老白那段時間裡經歷了什麼?他有哪些感悟,我向他又走進了一步。等忙完了這段考試周的準備,要把《白說》翻看。很期待他會在書中說哪些我還不知道的故事,肯定很多。

老白演講摘抄

人到中年,友情之樹日漸凋零。人終究會走向越來越孤單的歲月。當你擁有一種閱讀的習慣時,你永遠不會孤單。當我最孤寂、一個人的時候,隨便拿起一本書,如同邀請一位朋友。你可以跟它對話,可以反對他的意見,你可以突然跟他找到共鳴,你也可以把它放下拿起另外一本書,讓它插進你們的對話。你永遠不會真正的孤單。因此,閱讀從來不是一個功利的事業,應該是一種生命方式,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

幸福讀後感11

最近,我很認真地讀了畢淑敏的《提醒幸福》,真的是感想多多啊!

我以往以為自我此生已無幸福。幸福已象歲月一樣地流逝了,它再不會回頭眷顧我,它已經遠遠地離開了我。常常很悲觀、很頹喪、也很無奈。

其實,這是觀念和心靈的問題,是對幸福的不敏感,是對幸福的麻木無知。是固有的思維方式和社會輿論對我深入骨髓的影響。它使我對幸福很不敏感了,常常是別人看我很幸福,而我自我竟感覺不到幸福。

按照畢淑敏的思維方式我捫心自問:此刻我幸福嗎?答案是肯定的:此刻我很幸福!

我已經學習體會幸福了。我這把年紀了,不能再要人提醒,我得自我體會幸福。幸福就在我的手心裡,幸福就在我的思維中,幸福就在我的精神上。只要我肯去體會,肯去追求,能夠說幸福是到處皆有、無處不在的。

我已經沒有痛苦的感覺了,這就是幸福。

我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自我也感覺活得有價值,這應當是幸福。

我每一天都很歡樂,每一天都覺得生活很美。我的幸福感該如涓涓細流,長流不絕。

我還要訓練自我對幸福感應的心靈振顫,要象傾聽音樂的耳朵一樣,用心去傾聽幸福、感知幸福、感覺擁有幸福的心靈振顫。

啊!我好喜歡:幸福的朦朦朧朧,幸福的樸實無華,幸福的喬裝打扮,幸福的心靈振顫……

我要提高對於幸福的警惕和敏感,當它到來的時侯,活力地享受幸福的每一分鐘。讓有意注意的結果比無意疏忽的'效果強上無數倍。

畢淑敏說我們要渲染喜悅,我也想說我們還要渲染幸福。“既然種子已經回報了汗水,我們就有權沉浸幸福。不要管以後的風霜雨雪。讓我們先把麥子磨成麵粉,烘一個香噴噴的麵包,”讓幸福的感覺象剛出爐的麵包一樣香甜。

“幸福並不與財富地位聲望婚姻同步”,它只是你心靈的感覺。心中有幸福,幸福就會與你常相隨。

所以,我要常常提醒自我:我很幸福!讓我的心暖洋洋亮光光。

幸福讀後感12

我們從小就習慣了在提醒中過日子。天氣剛有一絲風吹草動,媽媽就說,別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識了一個朋友,爸爸就說,留意他是個騙子。你取得了一點成功,還沒容得樂出聲來,所有關切著你的人一齊說,別驕傲!你沉浸在歡快中的時候,自己不停地對自己說:“千萬不可太高興,苦難也許立刻就要降臨……”我們已經習慣了在提醒中過日子。看得見的恐懼和看不見的恐懼始終像烏鴉盤旋在頭頂。

在皓月當空的良宵,提醒會走出來對你說:注意風暴。於是我們忽略了皎潔的月光,急急忙忙做好風暴來臨前的一切準備。當我們大睜著眼睛枕戈待旦之時,風暴卻像遲歸的羊群,不知在哪裡徘徊。當我們實在忍受不了等待災難的煎熬時,我們甚至會惡意地祈盼風暴早些到來。

風暴最後姍姍地來了。我們悵然發現,所做的準備多半是沒有用的。事先能夠抵禦的風險畢竟有限,世上無法預計的災難卻是無限的。戰勝災難靠的更多的是臨門一腳,先前的惴惴不安幫不上忙。

當風暴的尾巴最後遠去,我們守住零亂的`家園。氣還沒有喘勻,新的提醒又智慧地響起來,我們又開始對未來充滿恐懼的期盼。

人生總是有災難。其實大多數人早已練就了對災難的從容,我們只是還沒有學會災難間隙的快活。我們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覺苦難,我們太忽視提醒幸福。請從此注意幸福!幸福也需要提醒嗎?

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騙上當……提醒榮辱不驚……先哲們提醒了我們一萬零一次,卻不提醒我們幸福。

也許他們認為幸福不提醒也跑不了的。也許他們以為好的東西你自會珍惜,犯不上諄諄告誡。也許他們太崇尚血與火,覺得幸福無足掛齒。他們總是站在危崖上,指點我們逃離未來的苦難。但避去苦難之後的時刻是什麼?

幸福讀後感13

國慶前夕,我從圖書館借了一摞書,多數都是散文集。有董橋的《絕色》,有張愛玲的《流言》,有梁實秋的《閒暇之處才是生活》,有蔡瀾的《霧裡看花》和畢淑敏的《散文精品》等。我泡了杯茶,漫無邊際地翻閱著。不經意間,一個趣味的標題躍進了眼簾,引起了我深入閱讀的慾望。那是畢淑敏寫的《提醒幸福》。

畢淑敏寫道:生活中我們經常被提醒或提醒別人,如注意滑倒,注意上當,注意感冒,注意安全……災禍在關心的口吻下成了提醒的“專利”。很多人對未發生的.不幸投入了太多的關注,而獨獨不見提醒幸福。

幸福也需要提醒嗎?作者的回答是肯定的。“幸福是一種心靈的震顫,它像傾聽音樂的耳朵一樣,是需要不斷地訓練的。”

讀到這兒,我的心也被震顫了。回顧人生中的一些時光,我常常會想,如果當時如何如何,那是多麼的美妙啊!留有這些遺憾的一個重要原因不就是自我的忽略和無人提醒嗎?

幸福往往是朦朧的,當幸福悄悄的來臨時,我們有時會看不清也不珍惜,腳步匆匆的不知在忙些什麼。

幸福多數都是平凡的。常常提醒幸福就能發現普通生活中的美。豐收的季節,要提醒先燒一鍋香噴噴的新米飯,而不是留著災年備用;唱歌跳舞時請提醒盡情享受音律和宣洩之暢美,垂垂老矣後的生活不用此刻擔憂……

幸福的時刻需要提醒自我和親朋好友,活力地享受每一分鐘,並儘可能地調動已有的資源做一道加法。如提醒奢侈一把,提醒痴狂一回,提醒不要節儉,提醒過了這村沒有這店,提醒用相機或文字留下那難以復原的開心片段,讓歡樂長久地伴隨,讓幸福永存胸中。那豈不是擁有了更多的幸福!

讓我們逐漸地從提醒災禍的慣性中分出一些注意力來提醒幸福,充分享受分分秒秒的幸福時光。

幸福讀後感14

記得前年聽說馮鞏自編自導自演了一部叫《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馮鞏說:“這是小投資,打投入。”整部影片從開機到殺青,一共投入了200萬元。這與那些大片相比真是鳳毛麟角,那些所謂的大片動輒就是幾千萬甚至上億,用一堆金錢與道具堆積起一種虛幻的視覺的享受。而這裡的大投入,馮鞏解釋到:“這部影片凝聚了自己闖蕩演藝界的情懷,而且是情感投入最多的一部影片。”

當時聽到這些東西,第一感覺是:作秀。雖然很喜歡馮鞏的相聲與他的為人。

直到今年春節,我偶然的觀看了馮鞏的那部《心急吃不上熱豆腐》。才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從一開頭,影片就始終融入著一種淡淡的揮之不去的憂傷。

無論是馮鞏所飾的凳三輪的劉好在自己的三輪車上寫著:比寶馬少一個論;還是影片中的劉好收留著自己前妻與別人生的兒子的,而那個所謂的兒子始終用“哎”和馮鞏交談;還有劉好為了討老婆,對那些女人大獻殷勤;等等。雖然這些場景乍一看來,很是可笑。你可能一直在笑,可是笑到最後你會突然想起哭這個動詞。沒有任何緣由的想起。

影片拍攝的很自然,沒有刻意的去表現某些東西。只是在一來一往的生活中,讓觀眾自己去品味。

影片運用了河北保定的方言,使得影片與觀眾的距離一下子拉近許多。

影片繼承了喜劇的一貫作風,大團圓。

雖然從頭至尾沒有一絲的驚險,刺激。出乎意料。

但是當看完之後,感覺,感覺像看鄰家登三輪的.叔叔的命運。簡單,親切。那種揮之不去的憂傷,是淡淡的,絕對不會讓你落淚。只會讓你的笑,多少有些分量,抑或是思索。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可是我感覺這部影片就打破了這種常規,這部影片不僅僅是源於生活,更是貼近生活。

影片始終堅持小這個原則,小小的人物,小小的情節,小小的方言。

那種小小的悲哀,以至結局時的那種小小的幸福。

從頭看到尾,感覺到身體在變輕,有一種東西正好敲在心坎的感覺。

幸福讀後感15

她豐富的人生經歷本身就是一部回味且悠長的故事。年輕時在新疆伊犁當軍醫,後來當心理醫生,慢慢地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接著到世界各地旅遊。她被王蒙成為“文學的白衣天使”。她就是畢淑敏。

喜歡她,喜歡她的幸福之道。

忘不了那句話:深深的話我們淺淺的說,長長的路我們慢慢地走。

她就是這樣一個體驗生活,感受內心,用文字將幸福與人生進行鞭辟入裡的'詮釋的那個人。醫生、心理諮詢師、作家,這些頭銜,我都不想用來稱呼她。我應是幸福的引領者,幫你構建幸福心裡地圖的那個先導者。

她的這本《恰到好處的幸福》,我早已購買,但是想到肯定又是心靈雞湯類的書,於是束之高閣。

當如今再次拿起時,已是灰塵遮面,但封面那淡淡的綠色,那靜謐溫馨的鄉間別院圖畫,還是把我一瞬間吸引,有了想讀的慾望。

於是,一口氣讀完。

也就是從此刻,她打破了我對這一類書的偏見。原來編寫幸福書籍的人,自身也曾有彷徨無助、愁腸百結的時候。那種對生命有著深刻體驗,感受到人類渺小與天地浩瀚的人,才能帶你拍打幸福的門環,揭開幸福的密碼。

為什麼我會如此信服於她?

我想這是她的文字,那種平靜的文字,卻能讓你心靈波瀾壯闊。那種質樸真誠的散文式語言,訴說著自己對生命刻骨銘心的感悟,對生活恆古不變的熱愛。即使有些文字看似在傾訴悲觀、難堪與傷感,但文字到了人的心裡卻是智慧人性的閃現。

書中很多話,是可以放在心裡反覆回想的。當你讀到它時,才會茅塞頓開,大徹大悟。

最喜歡書底的那句話:讓我們始終有勇氣特立獨行。不溫不火,不疾不徐。將記憶自拔於困頓的泥沼,將希望播撒於每一寸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