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大學》讀書心得

讀後感2.55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讀書心得

《大學》讀書心得1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高中時我把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都拜讀了一遍,在高爾基三部長篇小說中,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再現了沙皇統治下俄羅斯下層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但洋溢的始終是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在大學期間再一次品讀《我的大學》,有一種很微妙的感覺。

《我的大學》描述的是高爾基在社會這所真正意義上的人生“大學”所經歷的事情和自己的一些關於社會和人生的思考。

16歲的高爾基為了進入喀山大學讀書而辭別年邁慈愛的外祖母,但是到了喀山之後他發現大學對於貧困無助的他來說只是一個美麗的夢想。因為他的貧窮,他淪為了俄羅斯街頭的流浪漢,貧民窟和碼頭就成了他的“大學教室”,他歷經人間的苦難和生活的艱辛,但他一直沒有放棄讀書的夢想,一直孜孜不倦、如飢似渴地閱讀一些文學大師的書籍,就連一些x書他也不放過,但是理論書籍與現實生活的差距讓他困惑不解,陷入了巨大的精神危機中,後來曾舉槍自殺,但因為子彈沒打中心臟而幸運地活了下來,否則就沒有高爾基後續的文學鉅作了。

在高爾基的身邊無處不充斥社會底層的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人間的苦難,生活的辛酸,磨練了他的鬥志;他在繁重勞動之餘,勤奮自學不息。對社會底層人民痛苦生活的體驗和深切瞭解成為他創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相比於高爾基學習和生活的環境,我們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了,我們有寬敞明亮的教室可以學習,有博學多識的老師教授我們知識,有先進的裝置輔助我們的學習,有父母的關心和呵護,不用整天為自己的一日三餐擔憂等等。而他呢,幼年喪失雙親,撫養自己的外祖母不久後也相繼去世,出身貧寒的他就更加無依無靠了,溫飽都成了問題就更談不上上學讀書了,但是他一直堅持著對書籍的熱愛,書籍也成為他艱苦生活的精神食糧,也從生活中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寶貴知識,積累了很多經驗。那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珍惜我們學習的機會呢?不要求我們能像高爾基那樣在文學創作上有多大的成就,只要嘗試過、努力過,沒有遺憾就好。

我很喜歡《我的大學》裡面的一句話:“經驗取之於己,人從自己的經歷中直接獲得經驗,雖然比從書本里間接獲得經驗更痛苦、更殘忍,但這樣得來的東西會讓你永生難忘。”人生在世,我們總會經歷到很多很多的事情,有開心的也有悲傷的,有幸運的也有不幸的,我們要從中吸取教訓,積累一些經驗,讓自己的人生過得多姿多彩。

《大學》讀書心得2

我買的第一本書是巴爾扎克的《高老頭》,譯林版10塊錢。在新華書店(已拆),同天我坐在地上看完了小仲馬的《茶花女》。清楚的記得,那個師範一年級的我把《高老頭》夾在胳肢窩,一邊頭腦裡為一座墳四周佈置著白色的.茶花,一邊雙腳交替著穿過中山路,向學校的方位走去。同時,那天的背景,當然是漫天的晚霞。而後我擁有了雨果的《悲慘世界》,並在一個月後,讀完圖書館裡雨果的所有長篇小說,還有詩歌。之後的半學期,又讀完了一整套紅皮子諾貝爾文學獎系列。但那一年,對於中國詩歌,尤其是中國古典詩詞,一無所聞。買的第一本詞集是師範四年級,上海古籍的《二晏詞箋註》,在教育書店。並從此,開始抄古書,直至入教院來寧。《全宋詞》是最貴的一套五冊。《李白全集》《白居易全集》《蘇軾全集》是偷來的。《全唐詩》最得意的拆書分冊。《王安石全集》《元稹集》是最難得的處理價10塊一本。

《大學》讀書心得3

進入大學後,我讀書的重點就有所偏移了。在高中的時候,就是雜誌、名著小說、漫畫多一些,但是到了大學,專業是自己主要學習的重點,所以看得書就偏向於專業的書籍,對自己讀書的變化也是有一些感慨的。

大學是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在讀書方面,不再是是五花八門的讀書了,我日常看的書都是偏重於專業的書,因為大學把專業學好了,對自己畢業以後起到的'幫助作用很大。尤其是我成為了大二學生之後,更是明白讀關於專業書籍的重要性。大二的課多了很多,特別是專業類的課,如果在課下不去鑽研書本,是不能跟上老師講課的進度的,很容易就學不會專業的知識,所以課下有時間就會去圖書館裡看與專業有關的書,一是充實大學生活,而是幫助自己學好專業。在讀書的過程中,會去把書中的知識點記錄下來,在回去宿舍之後,在把知識複習一遍,是對自己學習比較好的幫助作用。

大學的讀書不再是看一遍就過的樣子,而是在遇到不懂的地方,要自己去鑽研,找到解決方法,並且自己還要鍛鍊獨立的思維,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讀書也不在是一種娛樂方式,而是想要帶著學習的目的去讀,不會只是看完之後就放在一邊不管了。大二是學習最忙碌的時候了,讀的最多的書就是學的專業書,每天都要去預習和溫習兩遍,就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去記住知識點,把專業學好。讀書於我也成了一種任務,雖然有時候會覺得很枯燥,可是當自己鑽研成功的時候,就是一種驕傲了。當然閒暇的時間也會去看些其他的書籍,也是去打發自己無聊的時光。

讀書真的是很美好的事情,即使是讀無聊的專業書籍,都會讓自己在其中找到樂趣,所以現在的我對於專業的瞭解已經很深了,理論知識基礎很牢。這就是我平時讀的書多了,積累的多了,才會有的結果。大學讓我讀了不少的書,不管是專業相關的,還是其他的書,這些都對我產生了很深的影響,讓我有更好的理解力,在讀書的過程中,慢慢的變得享受起來了,從書中也收穫了不少的知識。

未來兩年裡,我還會去讀更多的書,讓自己涉獵更多種類的書籍,這對自己專業的學習有用,對自己畢業進入社會也會有幫助。

《大學》讀書心得4

我們的童年生活是豐富而又多彩;我們的童年生活是幸福而又充滿自由;我們的童年生活是有父母的呵護、老師的關懷、同學的友愛而組成的,因此我們的童年生活是令人難忘的。

可不是每個人的童年生活都像我們一樣絢麗多彩的。前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就沒有我們這麼幸運。他三歲喪父和母親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在別人的冷嘲熱諷下他沒有放棄,沒有抱怨,更沒有悲傷,而是懷著一顆積極進取的心在奮勇前進。不堪入口的食物,他也高高興興的吃下去;穿著破爛的衣服,他仍然高高興興地去上學。他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就永遠地離開了學校課堂。十歲時高爾基的母親也去世了,他變成了一個孤兒,可是他並沒有自暴自棄,繼續努力著,奮鬥著;他也沒有逃避這種生活;而是來到“人間”去自謀生計。好像命運特別喜歡捉弄他,在生活的路上他遇到了許多坎坷、挫折和無奈,而他卻能在那種環境中,利用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原來想上大學的他沒有如願,卻在“社會大學”裡學到了許多著名大學所學不到的知識。開拓了視野,提高了覺悟,終於成長為一個革命知識分子。

在生活中,多數的人面對歧路會選擇望而止步,高爾基卻告訴我們,你只有勇往直前才會得到成功的喜悅。是啊,司馬遷就是憑著在逆境中搏一搏的精神才寫下了《史記》而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從小遭人嘲諷、斥責的愛因斯坦就是能在逆境中堅持,所以長大後才被譽為科學界的天才。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既有平原又有險灘。在學習中也沒有常勝將軍,但是我們只要有足夠的拼勁,在逆境中能坦然面對困難,成功之路近在咫尺!

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著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安安靜靜”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裡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裡,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想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裡,被甜水泡著,被金燦燦的錢堆著……我們是多麼幸福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麼操心就足夠了,還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著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埃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

《大學》讀書心得5

看過一個調查,一項總計15萬人參與的“百本經典閱讀”情況網路調查公之於眾,結果顯示,讀過《三國演義》的人最多,但也只有2.62%,讀過《百年孤獨》的人很少,僅有1%。

相信這少之又少的比例裡面,學者或者專門的研究人員閱讀的佔大多數,那麼,千千萬萬的祖國的棟樑,數以萬計的青年們閱讀的又是什麼,只是現在小說家們淺顯易懂的文字還是根本就不閱讀呢。在此並沒有貶低現代作家們的意思,只是現代社會下的產物永遠都不能與歷史的`經典相提並論,怎樣的背景下就會產生怎樣的思想。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那麼多的文字那麼多的書籍那麼多的思想被淘汰、棄其糟粕、取其精華,被留下的是什麼?是經典,是經受了時間考驗的不朽的經典。是值得世世代代的人都好好挖掘的寶藏。

然而事實是,像《大學》、《論語》、《詩經》等等的傳世經典被人類遺忘,甚至可以說是拋棄。多少人除了在學校必修課中學習到的就再沒看過別的呢。又有多少,你只是聽過它的名字,只是簡單的膚淺的“聽說”,卻從來未曾走進書裡,瞭解先人們留下的種種。大學》,並不像心靈雞湯那樣淺顯易懂,不是一目十行一眼掃過就能瞭解其深刻內涵,確是必須要靜下心來好好體會的;不想現代的言情小說武俠小說等的生動有趣,你亦或會覺得有些許的乏味,但等到你真正願意靜下心來、願意真心的去閱讀、去了解、去感悟,你得到的不是簡單的一笑而過,而是深入靈魂、深入骨髓的影響,而這些,將引導你走向更遠的未來。大學》,其本身早已不用我在用任何華麗淺薄的語言做任何的修飾,時間早已證明了一切,而我切切實實是從《大學》起步,開始了閱讀經典的旅程,有時候似懂非懂,有時候感慨萬分,更多的時候是從中聯想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缺點,讓我懂得一個人的渺小,自己所看到的東西遠遠不及事物的十分之一或是更多,卻一直以盲人摸象的姿態高傲的藐視一切。

歷史的經典裡有讓你感悟當下的力量。生活並不需要時時有新的力量,即使是華麗的《霸王別姬》,力量也在於真實的市井人生。

《大學》讀書心得6

一本充滿平靜的書,一本凝結智慧的書,一本拷問心靈的書,這就是兩千年前的古羅馬帝王馬克·奧勒留從靈魂深處流淌出來的文字——《沉思錄》。“《沉思錄》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它甜美,憂鬱而高貴。這部黃金之書以莊嚴不屈的精神負起做人的重荷,直接幫忙人們去過更加完美的生活。”美國的費迪曼如是評價。的確如此,在時隔兩千年的今日,我們仍能跨越時空,看到作者低頭沉思,與作者內心對話。

用靈魂去思考

此刻,快節奏的生活工作讓人漸漸忽略思考的重要性,在忙碌的生活中,往往疲於應付,沒有時間安靜下來細細思考。作為古羅馬的帝王,奧勒留在他執政的近20年間,遭遇水災、地震、瘟疫、饑荒、蠻族入侵、軍事反叛等天災人禍不斷,公共職責的`沉重負擔和個人際遇的沉痛經歷使他陷入了極大的悲觀中,而使他能忍受下來的是思考,他以“哲學的沉思”來避開人世的紛擾,追求內心的安寧。他就像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面前,時常自省,對鏡子中的自我作出告誡與提醒。

所以,貫穿在書中最為明顯的是一種隱忍的恬淡,和對人的命運的深刻洞察。有人說,這是一個浮躁的社會,人們漸漸疏遠,信仰漸漸缺失,一切都流於世俗。我認為,一味的否定是逃避,而思考將是一劑良藥。這種思考不是無用和瑣屑的思想,而是一種深層的思考,是對自我心靈的拷問,是與自我靈魂的對話。如同長途跋涉需要小憩,我們在行進的過程,身體的勞累能夠經過睡眠緩解,然而心靈的勞累更不能忽略,也需要思考作為驛站。哪怕幾分鐘的沉思,也能讓源自靈魂的潺潺溪水洗滌浮世塵埃。

用靈魂去生活

奧勒留認為,事物不能拂亂靈魂,“外部事物使你煩躁不安,那麼請你注意,使你心境煩亂的並非事物,而是你對事物的看法,而只要你願意,你是很能夠將它打發掉的”。在生活中,我們容易被外界影響,讓我們躁亂不安。很多外界的事物,似乎都“來者不善”。

我認為,“不善”的並非事物,而是內心無法抑制的“不善”。人經過雙眼看世界,可是有個死角就是自我,看清自我,與自我對話不是眼睛能夠做到,唯有用心靈。當繁瑣的事物壓來,你是否消極低落?當生活的不公襲來,你是否怨天尤人?奧勒留會告訴你,當你低落,當你埋怨,你只是在逃避生活。古往今來,有很多人所謂“看破紅塵”,便要退隱,尋找山林,尋找海濱。他們放棄了作為一個“社會人”應肩負的職責。奧勒留教給我們,怎樣用恬靜、自然、完美的態度去對待一切。其實要相信,我們的心就是一個寧靜去處,我們能夠挖掘靈魂的力量,既獲得平靜,又擔負職責,並且讓這種平靜更好地為擔負職責而服務。所謂“大隱隱於市”,當俗世的煩囂和肩負的重任都不能讓我們煩惱退縮,我們便懂得了用靈魂去適應生活,改善生活,我們便懂得善用靈魂的力量,去加重生活的分量。

用靈魂去創造

奧勒留在後期很少待在羅馬,大多是在帝國的邊疆或外省的軍營裡度過。《沉思錄》大部分就是在這種鞍馬勞頓中寫成的。正如我們明白的,奧勒留並不像一般的隱者那樣逃避自我的職責和義務,他從不怠慢社會歷史賦予一個羅馬皇帝的使命。“……去履行一個人所負有的職責,難道我會不樂意履行我之被塑造,我之被生於此世間而應當負有的職責嗎?”奧勒留對於使命,對於職責,是進取的。在靈魂與外界使命、職責之間,他找到了一個平衡點,他要用寧靜之心、關懷之心創造出一個有愛的帝國。

當我們懂得如何用靈魂去思考,如何用靈魂去生活,我們要勇於承擔職責,學會如何用靈魂去創造,為這個世界創造價值,為人類創造未來。要從周圍人們身上汲取優良品質,熱忱地從其他人身上學習他們最優秀的品質,化為自身成長的精神鈣質;要時刻不忘自我作為社會一份子的本分,致力於整個社會的利益,熱愛自我的使命,併為之努力;要抱有創造的心態,不斷審視自我,完善人格,加強職責,讓生命脫離庸碌無為。

《大學》讀書心得7

最近,我又讀了一本好書,名字叫《我的大學》。這本書是高爾基寫的人生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告訴我們:只要有努力,就會有成功! 這本書主要講了:高爾基在17歲時,闊別了他的'家鄉尼日尼以及最疼愛他的外祖母,帶著不可破滅的決心和希望來到了喀山上大學,高爾基原本以為能在大學裡過上舒心、安寧的好日子,但是命運好像要故意和高爾基作對,但高爾基並沒有被命運所征服,努力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最終戰勝了悲慘的命運,衝破了了強大的阻力,成為了著名的俄國的作家。 讀完了這本書,我深深的震撼了,高爾基的命運是如此的悲慘,但是他頑強的與命運打“擂臺賽”的精神竟是如此的偉大! 真應了一句名言: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大學》讀書心得8

當你心浮氣躁時,翻開一本書,坐在那裡靜靜地享受,心已經靜下來了,卻任然沉迷在書中。這就是書的魅力。

書像一杯酒,讓你回味無窮,書像一口茶,入口清香。有人說:“自己想看書,但一拿起來,便覺得沒有興致讀了。”是啊,我也曾經有過這種情況,這時候,我就會回到自己的房間,關上門,坐在書桌前讀。也許外面的喧囂吸引了你,也許是自己的心裡很牴觸,但一定要試著拿起書來,硬著頭皮讀,你會發現,它其實很有趣,沒有你想象的枯燥無味。

一本書就是一個靈魂,看許多書就像是在同許多靈魂對話,你可以讀到許多你涉及不到的知識,吸取更豐富的營養。

每個人的生活空間有限,有自己的“小天地”,但是獲得的知識是淺顯的.。但當我開啟一本書,我便覺得空間不再限制於我,我可以看到世界各地,品味古今中外,可以體會“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巨集大,可以體會“風吹草地見牛羊”的生機,可以體會“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淒涼,也可以體會“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歡喜。在書中人可以翱翔於智慧的天空,我們的視野也不會只存在自己狹小的那片小天地而是整個世界。

在書籍中品味樂趣,在書籍中開拓視野。願未來我們都能夠靜心閱讀。

《大學》讀書心得9

很幸運能看到這本稻盛和夫先生的大作,文章中,稻盛和夫先生的現身說法,通過對他自身工作經歷的講解,想我們表達了他的那種對工作的熱愛和渴望,從中讓我們懂得了工作與創業中尋找幸福以及途徑的重要性,雖然文章中透露的氣息並不如小說華麗,但其本身的樸實無華反而更加一針見血的指出瞭如今工作境況的弱處,如年輕者厭惡工作,妄自尊大又妄自菲薄,部分成功人士有些倚老賣老,遵循守舊。為此,我們既然改變不了現狀,就應該適應它,並且愉快舒適的適應它。(第二段段真摯的語言同學讀到了稻盛先生的厚重。)

許多人把工作看做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故而厭惡工作,反感公司,甚至變態地嘲笑積極奮鬥的工作者。種種行為致使公司運轉緩慢無力,效率低下,因此惡性迴圈,而稻盛和夫認為人應該幸福的工作,並且在工作中尋找幸福。人,不只是為了工作而活著,工作與生活理應是互補的,工作既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應該以一種積極地心態去面對它,從中雙贏,用心幹,用心苦,用心經營,用心詮釋人生,從一種喜悅的心態去對待生活中種種不能改變的現實,相信這樣的人生會別樣的精彩!

書中言語樸實,但鍼砭時弊一針見血。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傳統的看法理應的改變,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工作中並不需要不幹事的人,也不需要陳腐守舊的人。現在的許多工作者都有一些錯誤的心態,而且是偏執的'錯誤依然以之為正確的,而隨著文化的交融,這種錯誤的思想肆無忌憚的泛濫,卻還被當做理所當然。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順著錯誤執迷不悟,如果這種思想不能有所改觀,社會將會一片錯亂不堪。

人,要做自燃型人才,《幹法》中說人生的工作是最尊貴的,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日復一日的工作只是磨練了人們對理想的信仰度,而不是磨化人們對工作的那種自燃熱情。態度決定成敗,目標決定距離。如果說一個人連對自己本職工作的熱情也沒有,談何理想,談何追求?與其說整日不幹事地在對以後幻想,倒不如江熱情灑在本職工作上來得實在。有目標,有計劃,一心撲上去,自然會有相應的收穫,自然會有成績,有掌聲與鮮花。從而獲得更多的激情,更加熱情的去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時間終會成就人才。

工作者要求嚴格要求自己,律己律人,熱愛工作,投身事業。稻盛和夫先生說要想度過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個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而現實中能如此所願的少之又少:另一種就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與其漫無目的的去尋找,倒不如虛幻現狀,而夢想也是從此開始,從此奮鬥。

人的工作是一種享受的過程,而不是像當代“憤青”一樣,將工作視為服役,將公司視為牢籠,正如開篇所講“勞動的意義不僅在於追求業績更在於完善人的心靈”。工作並非只有人才能做,機器人亦可以,但完善人的心靈卻是一件對於人來說都是十分困難的事,而工作是工作隱藏了一種巨大的力量,一種改變人一生的人生觀與世界觀皆由此形成。只有通過不斷的完善而積極的工作,才能磨練人的意志,完善人的心靈,從而開始享受生活,享受工作,工作中,及其容易出現妄自尊大,自以為是的一種淺薄情緒反應,取得一點點成功而沾沾自喜,其實是一種謙虛與“居安思危”的精神心態的缺失;而如果在工作中遇到比較棘手的問題時,則容易妄自菲薄,博自信,無信心,無動力,無熱情,面對失敗的一蹶不振,不也是缺失一種“坐看花開落,閒觀雲起時”的樂觀豁達?正如稻盛先生所說,人生的困境和挫折,正是人生的新起點,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你將錘鍊自己不堪一擊的心靈,從而實現人格的又一階層的昇華。

善良,心存善念亦是成功的又一大決定因素。只有心存善念,行事之間才不至於出格,違揹人倫道德。努力的思考自己的一言一行,從而心懷大善的去做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不管人怎樣一心向善,但始終不知自己何時會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不能將善念與行動合二為一,但至少可以保證,每當你有那一縷善念終會讓你自我反省,從而避免更加邪惡的念頭出現。

真心的投入工作,全心全意工作,誠心誠意是在工作中最難做到的。而如論如何才能真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呢?答案就是心態,每天對自己心態的調整將會哦讓你獲得意想不到收穫,比如最基本的全身輕鬆,身心愉悅的工作,人應該樂觀,尤其是在沒有鮮血卻硝煙四起的商場中,無論什麼事,都應該從積極的方面去想,當然,這不意味著毫無憂患意識,而是指不把工作當做一件自己討厭的事,還是那句話,與其找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自己現有的工作,與其追求幻想,不如愛上眼前的工作,只要是愛上了,就會在工作之中毫無疲憊之感,放大步子,加速向自己的目標前進。不把困難看的太可怕,自己的運氣不會太差。

生命需要挑戰,挑戰他人,挑戰自己。挑戰是個人向前奔的動力,挑戰他人,你將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正可謂取長補短,從而更加全面的提高自己的能力,而挑戰自己,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只有不斷挑戰自己,克服自己。才能減少自己的軟肋。如鋼人般活著。

企業在發展需要創新,社會進步需要創新。創新是事物發展的動力。而讀了《幹法》之後,我更是佩服日本人那種創新精神,日本原是一小國,卻早在近代戰爭時便讓中國有了壓迫感,而更加強大的是,二戰後,日本各方面都受到了重創,而如今在這短短几十年間,卻有屹立於亞洲之巔。正是創新,讓日本如此強大,創新讓他們的企業走向世界頂尖。

我覺得水的境界是最高的境界,無慾無求,所以生活中我們要學會談定,學會沉澱,浮躁,迷茫,無理想,無目標是現在的許多年輕人的狀態,生活消極,厭惡塵世,而我覺得,為了更好的活下去,,我們慢慢是尋找人生的方向,然後努力向人生目標邁進,最終竟才明白,原來缺失目標和理想,我們已經錯失了好多機遇,花費了大把的美好時光。就目前狀況來看,我應該把目標具體化,因為=目標設得過於寬泛,不容易實現,從而容易放棄,而將目標具體化後,短期內就能實現短期目標,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目標之後,生活也就用變得充實了,也就談定沉靜下來。

相信自己,一個人的成功與他的自信力成正比,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在追求理想目標的曲折道路上,不輕易放棄。而創業更是考驗人的自信力,只有有信心成功,足夠有信心,承受失敗的人才有資格創業,正如稻盛先生所說“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於通過工作來磨練自己的心態”而自信正是心態的精髓所在。固然,一個人成功需要很多優秀的品格,但如果連最基本的自信也沒有,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只要自己努力,“神”是可以被感動的,《幹法》告訴我們,若我們只把工作當做“飯碗”,那麼這隻“鐵飯碗”遲早會被打破,而我們把工作當做“金飯碗”那麼這隻‘金飯碗’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神’是可以被感動的,一個人只要拼盡全力,很多奇蹟也會發生。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積極,全身全意是投入工作,笑對人生,自己的付出終會有回報的。勞動是醫治百病的良藥;工作能夠克服人生的磨難,讓自己的生命獲得轉機。

未來留給持之以恆的人,讓我們迎著夢想飛吧!

《大學》讀書心得10

讀書破萬卷,開卷有益,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探索文明的燈塔…… 等等,如此多的名言警句,恰恰說明人類將讀書學習冠之為最高的精神文明行為。隨著科學技術的高度進步,人類獲得資訊知識的渠道信手可得,讀書早已不在是高居廟堂之人的“專利”。但是,文化知識的通俗化、快餐化、垃圾化也充斥著我們的世界,“我只愛看知音、讀者、故事會”、“我就看卡通漫畫、芭比公主……”,是毒草,還是糧食,已經讓人模糊不清了。時時嘆氣對女兒說:“多讀書,讀好書,不要老看電視、玩電腦、”,可惜自己也不知道究想讀什麼樣的書才好,想起少年時候最愛讀的儒勒.凡爾納的科幻小說,那時同學們經常在一起爭論《海底兩萬裡》,嚮往海底的神祕世界

就想和尼摩船長一起探險….. 《海底兩萬裡》的作者儒勒.凡爾納,他的驚人之處不但只是他寫的誇張,動人而富有科學意義的小說,更驚人的是他在書中所寫的'故事,儘管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已不足為奇,但是在凡爾納的時代,人們還沒有發明可以在水下遨遊的潛水艇,甚至連電燈都還沒有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凡爾納在《海底兩萬裡》中成功的塑造出鸚鵡螺號潛水艇,並在小說發表25年後,人們製造出的真實的潛水艇,與小說描寫的大同小異,這是怎樣的預見力,所以說凡爾納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學為依據。他的許多作品中所描繪的科學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實現。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膽新奇

《大學》讀書心得11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小說敘述了飽嘗人間辛酸的阿廖沙,抱著進大學讀書的理想來到喀山,過了不久就參加了祕密的革命活動。貧苦的生活使他在伏爾加河流浪,和搬運工人、小偷、乞丐生活在一起。後來,他在麵包店找到工作,向工人們傳播革命理想,參加了大學生的祕密組織,鼓勵工人罷工。俄國的腐朽和個人的困境使他自殺未遂而受傷。傷愈後,他帶著新生的力量,離開喀山,重新走上流浪的道路。

高爾基在他的大學裡無情地吸吮著社會發展創造的各種財富。在病態社會裡的毒瘤完全沒有腐蝕掉他童年歲月裡的思考著。

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後的晴空,清新、明淨,一片蔚藍。

《大學》讀書心得12

前段時間讀了林偉賢先生的《創新中國》,感觸頗深。眾所周知,中國的經濟正突飛猛進,但是放眼市場,卻是“made in china”遠多於“created in china”。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造是最強戰鬥力。沒有創造,就沒有進步;沒有進步,又何談發展,何談復興?

同理,學生會的工作要有所突破,從到優秀到卓越,創造是必不可少的助推劑。要建立創意團隊,首先要打造好創意環境。為此,我們需要有三個“t”:talent,才華橫溢的人才是創造的基礎;technology,科技,尤其是我們能接觸到的新產品可以把創意更好地變為現實;tolerance,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相容幷蓄會帶來各種創意。

作為在一線策劃、組織、參與活動的人,我們應有能力,也有自信可以提出可行的創意。臺灣的許多企業有ideabak,寶潔公司有許多專案經理,海爾公司有許多以基層員工名字命名的改進版生產工具。重視創造,鼓勵創造,是它們不斷髮展壯大的動力之源。而推動它們騰飛的,恰恰是來自基層的創造。

所以,改“一言堂”為“多言堂”早已是席捲世界的潮流。多元化往往能碰撞出有趣的創意。跨國公司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靠著多元化:日本人的嚴謹縝密,美國人的自由開放,中國人的按部就班,印度人的精誠團結……所以這些結合在一起,創意的火花就層出不窮。當然,在這之中,資訊的開放與共享作為溝通的橋樑,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交流、互動,我們需要協同作戰,才能把創意的火燃的更旺。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過:“不創新,就滅亡!”希臘船王歐納西斯也曾說過:“找出方法來,不然就創造一個新方法。”沒錯,我們常常生活在過去的'經驗中,當我們在舊的經驗中絞盡腦汁,卻忘了我們擁有創造方法、創造未來的能力。我們需要的是養成創造的習慣。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簡單的過程,就可能帶來巨大的能量。無論是奧斯本的brainstorm,還是信徒的靜坐禱告,我們在尋找的就是新的方法,新的方案!

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思考造就人類,創意造福人類。不要畏懼現實的束縛,想你所想,創意點亮生活!

《大學》讀書心得13

同學們,你們知道家喻戶曉的“四書五經”指的是哪四書嗎?對了,那就是《論語》《大學》《孟子》和《中庸》。在這個寒假中,我就閱讀了“四書五經”中四書之一—《大學》。

《大學》這本書為世人所傳誦,是儒家學派的經典。那麼,何為“大學”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大學就是一片政治哲學論文,探討了各國平天下的原則道理。它以“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為三大綱領,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八個條目,闡明瞭治國平天下必須從“修身”、“齊家”做起,而“修身”、“齊家”又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作為途徑。其中還特別強調個人修身對政治的影響。

《大學》可真是儒家德治注意原則的表現。從古至今有多少文人雅士把《大學》看得很重,還將《大學》中的話用於生活當中做到。

古代漢武帝推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漢武帝在位時,可見多麼重視儒家學派呀!漢武帝也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他打敗了匈奴的屢次進攻,最終統一天下。

《大學》這本儒家學派的經典,告訴了我們太多太多。勤政愛民、自立修身,讓我們永遠記住“四書五經”中《大學》這本書吧!

《大學》讀書心得14

《威尼斯商人》這本書是英國最著名的戲劇家莎士比亞寫的四大喜劇中的一本。故事內容大概是這樣:在威尼斯生活著很多不同的經歷,不同的品格的商人。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其中一個成功的商人,他的名字叫:安東尼奧。他聰明、勤奮、慷慨大方,博得了大家的信任。所以事業發展很快。最近又一批買賣即將成功,這使他萬分高興。

這時,安東尼奧的朋友巴薩尼奧,正匆匆走來,原來他深深的愛上了鮑西婭公主,想去求婚。但他覺得只有自己穿上最好的衣服才能和公主相配,但他現在很貧困,因此只好向安東尼奧借錢。安東尼奧答應了朋友的請求。但他全部的'財產都在貨船上,但貨船還沒有到岸。那麼只有向夏洛克借錢了。夏洛克是一個心胸狹窄、貪圖小便宜的人,他一直很嫉妒安東尼奧的才華。當他得知安東尼奧要向自己借錢,心中暗暗高興。於是,在條約裡寫到:“如不按時還錢,就要從你的身上割下一磅肉。”安東尼奧冒著生命危險答應了。巴薩尼奧和鮑西婭結婚了。但是,一個壞訊息傳入了他們的耳中。安東尼奧的船隊沉沒了,夏洛克逼他馬上還錢。但安東尼奧現在一貧如洗。夏洛克把他告上了法庭,準備按條約上說的去做。

在法庭上法官說:“你只能從他身上割下一磅肉,不允許有一滴血,要不然你就是違約。”可夏洛克根本做不到。最後法官判夏洛克敗訴,並把他財產的一半分給安東尼奧,另一半歸國家。事後,安東尼奧才得知那個聰明的法官就是鮑西婭裝扮的.為了救朋友她想出了這個妙計。不久大家得知了一個好訊息:安東尼奧的船隊並沒有沉沒,現在已經抵達港口了。我被莎士比亞小說裡的每一個情節所感動,也從中感悟到了很多人世間的道理。從安東尼奧、巴薩尼奧、鮑西婭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們都有對朋友真誠、友好的一顆心.為了朋友的幸福,安東尼奧冒著生命危險滿足了朋友的需要,為了讓朋友得到幸福,寧可犧牲自己。

鮑西婭既聰明又善良,她用自己的智慧,換回了朋友的生命。但是一提到夏洛克,我的心頭就充滿了厭惡:他心胸狹窄、貪婪、凶狠,世界上難道還有這麼狠毒的人嗎?我覺得讀書可以讓我懂得好多人世間的道理,分清善惡,指引我的未來——做一個善良聰明,有愛心的人。

《大學》讀書心得15

近來讀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光輝》,書中林肯的一生深深地引起了我的共鳴,心潮久久不能平靜……

誰也想不到,頒佈(解放黑奴宣言),領導美國人民打敗南方奴隸主的叛亂,徹底埋葬美國的奴隸制的人,竟是一個笨手笨腳,一文不名,曾經趕著牛車的小夥子——亞伯拉罕-林肯。家庭出身,我們沒有選擇的餘地。

既然出生了,就不再是可以辯駁的問題。貧寒是他一生的主旋律,儘管他曾身為美國總統。但他並未輕言放棄,而是以堅強的鬥志支援著,直至永遠的安息。“如果你想將來成就一番事業,那麼,你就註定是貧窮的。”朋友,請不要再為自己的出身不盡人意而怨天尤人吧,不要哭喊,不要叫嚷,一切自然會來到。要明白,出身門第的高低並不是成功的決定因素,要成就一番偉業,還需奮鬥。英雄不怕出身太單薄,有志氣高天也驕傲,關鍵是隻要你做了,人生就不再空白。自古英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家貧並不要緊,要緊的`是我將活著走向視野的頂峰,我對自己充滿了自信!

林肯短暫的一生,流言始終纏繞著他,但他懂得待人之道,從不亂髮脾氣,千斤的重擔都由他一人來擔,這需要多少的耐力與毅力,再加上多大的胸懷啊!現實生活中,哪個身前身後沒有流言蜚語,讓我們學一學一代天驕林肯吧!微笑獻給他人,苦痛留給自己,為了所有人的自由與平等將自己_,難道這種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林肯的一生具有戲劇性的傳奇色彩。他經歷苦難、孤獨、絕望、具有聖徒一般的悲憫心。偉大的生存造就了偉大的品質和偉大的人生。看完這本書你會覺得這樣的人當了美國總統真的有些不可思議,但是確實是這樣,馬克思高度評價林肯說,他是一個“不會被困難所嚇倒,不會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撓的邁向自己的偉大目標,而從不輕舉妄動,他穩步向前而從不倒退:......總之,他是一位達到了偉大境界而仍然這也就是為什麼書名叫做《人性的光輝》的原因吧!建議各位有時間可以看一看,一定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