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讀後感

假期讀一本好書讀後感900字(通用17篇)

讀後感5.63K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假期讀一本好書讀後感900字(通用17篇),歡迎大家分享。

假期讀一本好書讀後感900字(通用17篇)

假期讀一本好書讀後感900字1

在這次暑假期間,我讀了路遙的一本名為《人生》的書,令我感受頗深。

路遙筆下的高加林,是一位雖有一身才華但無用武之地的人,本過著平凡安逸的生活卻被他人所打攪。這怎會不令人惋惜,不心痛呢?在他人生最低落的時候,一位善良的女孩——巧珍走進了他的世界,並給他原本暗淡無光的生活帶來了一束光,讓他撿回來了失去的那份信心。

兩人本會攜手平平淡淡的走完這一生,但偏偏老天又給了高加林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野心本就大的他怎麼會放過?於是,憑藉著記者這一職位,他總算是混出了頭。可自命清高,愛慕虛榮的他,卻為了與自己尊貴的身份相稱拋棄了那位陪他走出低谷重振旗鼓的女孩,轉而去選擇了一位在他眼裡飽讀詩書的黃亞萍。他靠著這段關係攀上了更高的地位。可惜了,老天又怎會讓這樣有著骯髒思想的人幸福美滿?他那與黃亞萍靠著利益而維持的愛情又怎會長久?最終高加林靠關係的事情敗露,不得不重回以前那個小小的村落,沒有了錢和權的他理所當然的被黃亞萍所拋棄,回到了那個小小的村落後他去找回巧珍,可物是人非,巧珍早已成為別人的新娘。一切都是高加林咎由自取罷了。

讀罷全文,我不禁感嘆:世界上有太多的如同‘高加林’一般的人,當你選擇了某件你認為更有利更美好的事物的同時,必定會丟下那些原有的'可能真正適合你的事物。當然,如果你追求的那些美好事物是真正屬於你的那必然是最好的,可若是你的選擇沒能讓你走上你想要的那條路時,回過頭你會發現,最初所擁有的便是那些羨煞旁人的,所適合自己的啊,可那些早已被你丟棄,又怎麼有資格去後悔呢?

反過來看巧珍,她是一位受條件限制讀書較少的農村女孩。她淳樸自然,善良的心地如同一片清澄明亮的湖水。少年時期的她就對高加林有了愛慕之心,本以為毫無色彩的她這輩子都不會和他有任何的關係,但在高加林處於低谷時照顧他的巧珍,第一次有了對愛情的憧憬和渴望。巧珍用他她最深沉的愛陪著高加林走出低谷。就算最後她被拋棄了,對他也沒有任何的怨言,而是及時的去規劃自己的人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這時的她,依舊是善良而令人惋惜的。

最後,無論是“高加林”也好,“巧珍”也罷,人生總要面對大大小小的選擇,在做出這些選擇前,總歸還是要好好地衡量選擇後的舍與得。無論選擇的結果如何,不違背自己的初心,不會讓自己後悔就好。

假期讀一本好書讀後感900字2

“我會好好地活著。”從福貴的嘴裡說出來,堅定而又悲涼,在讀完《活著》後,我的心情沉重且壓抑,尤其讀到有慶被活生生地抽乾了血而死去。我是一個代入感極為強烈的人,很難想象,自己的兒子處在最好的年紀以這種方式死去,而福貴,接受了身邊人一個個的離別

他在晚年講述往事時,沒有逃避,沒有失聲痛哭,沒有一蹶不振,他用輕快平靜的語氣講述他所經歷的一個悲痛的故事,我時常想,他不難過嗎?是怎麼做到熱情講述自己的傷痛的。直到後來,我有了另一層感悟。

他怎麼會不難過呢?最愛的.人都離開,晚年只剩他和一頭老牛相依,他的笑容,是坦然,是無奈,是心酸後的沉默,也是放過了自己,讓自己不再糾結,何嘗不是種解脫呢?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例子,只是不同程度不同經歷罷了,許多自然災害帶走了他們的家園和親人,那麼他們的餘生就以淚洗臉悲痛度日嗎?書中福貴說:“我會好好的活著。”在我認為是對逝去親人們的寄託,是完成他們未完成的心願,是回憶,是安慰。但這份勇氣卻很難得,經歷了許多挫折和滄桑後,又有幾人能真正做到淡然微笑呢?

我的外公在我六年級時因病離開了人世,他在世時最疼愛我,外公生前是個很善良的人,他樂於助人,和鄰居們的關係很好,所以他逝去時,鄰里鄉親都泣不成聲。外婆更是悲痛,偌大的房子裡,只剩她一人和無盡的思念在盤旋,外公去世後,她時常對著門口發呆,後來她種了許多花,擺在客廳、廚房、房間,反常的是,她愈發熱愛生活,為什麼呢?明明前幾天還那麼傷心,為什麼那麼大的變故幾天時間就緩過來了?外婆不愛外公嗎?

直到後來,外婆告訴我,她很愛很愛外公,外公在世時喜歡花,可是知道外婆怕蟲子沒有種,外公去世了,外婆便開始種花她告訴我,她的愛寄託在那一束束花裡,“所以,才要更堅定地好好活下去。”她發著呆,口中喃喃道。

再一聯想,我們是不是也應該這樣呢?即便沒有什麼重大變故,但我們也會經歷人生一次次挫折的打壓。就像學習,可能分數在一次次打擊我們,但我們能抗住嗎?能戰勝嗎?飽經滄桑,淡然微笑。顯然,我們還沒有福貴的“飽經滄桑”,但作者也是希望我們能夠在逆境中頑強生長,微笑面對生活。

“我會好好的活著。”後面的話是,“代替有慶、家珍還有那些逝去的親人。”我佩服他,我又想起了一句話:只有在飽經滄桑後,還能淡然微笑面對生活的,才是強者。

假期讀一本好書讀後感900字3

《活著》是一個讓人讀完後痛哭流涕的故事。它給人留下的除了悲情,還有深深的無奈,以及在絕望之中若有若無的希望。

主人公名叫福貴,名字很是喜慶。他原是一個富家公子,卻因吃喝嫖賭輸光了家產,最後成了佃農。青年時一次上街,被國軍壓走當雜役;中年時,女兒鳳霞因病成了聾啞人,兒子有慶因為抽血過度而悲慘離世,他目睹了這一切,卻無能為力;步入老年,相濡以沫的夫人家珍得了軟骨病,最後病死在家裡;女兒鳳霞在生產時因難產失血過多而去世,女婿二喜也被水泥板砸死了;鳳霞的兒子苦根成了他最後的希望,卻因為吃豆子撐死了。多麼熱鬧的開頭,又是多麼悽慘的結尾!最後,福貴牽著一頭衰老的老牛,走在鄉間的泥路上,當夕陽的殘輝落在他們身後時,是多麼的蒼白啊。

福貴顛沛流離起起落落的人生遭遇,正應了那句老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生活總喜歡製造缺憾,總像在欺騙著福貴。一個人最難過的,並不是自己已將要面臨死亡,而是身邊的至親一個又一個的死去,自己卻活著。活著,難道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嗎?對,福貴是這麼說的,我也是。

宗璞在《紫藤羅瀑布》裡說過一句令我記憶猶新的話:“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活下去,才是最棒的選擇。無數的困難與挫折,是這輩子來人間走一道的`“調味劑”啊。

抬起頭,我看見了窗外的那棵盛開著無數粉色花朵的夾竹桃,它曾經被調皮的孩子折斷過枝椏,也曾遭受颶風、驚雷和暴雨的折磨,但是,無論是在怎樣惡劣的環境下,它都能頑強生長。即使成了兩半,也會像蚯蚓一樣,反而要以雙倍的熱情堅強生存。正應正了沙爽的一句話:“原始生物本性往往是潑辣的,反襯出人類的矯情。”人是高階動物,在擁有思想的同時,卻也忘記了最原始的本能。

前兩個月我去鄉下玩,我看見一個老農,面板因為長期被太陽照射而黝黑黝黑的,身旁跟著一頭老牛,他走到一個土包前坐了下來,土包裡似乎是他的親人,他咿咿呀呀地唱著小曲兒,伴著月色來臨。看著他的影子,我似乎看到了福貴。

人的這一生,就是由無數個悲歡離合組成的,不管在什麼樣的境遇裡,活下去,才能看到明天的陽光,才能看到希望。挫折帶來的不應僅僅是絕望,在粗糲的生活中,我們應該像福貴一樣,即使一無所有,依然能夠放聲高歌:“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晚年做和尚。”

假期讀一本好書讀後感900字4

文字總是具有震懾人心的力量。讀完莎士比亞筆下的著作《哈姆雷特》,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最開始,我是很排斥讀悲劇的,我認為悲劇的情感力量雖然強大,但遠不如喜劇帶給我的感情豐富,但直到我看到魯迅的這樣一句話:“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而這句話和《哈姆雷特》這本書又十分的貼切。

《哈姆雷特》雖然講的是丹麥王國的國王和王子的故事,但其實深層次來說,它體現了那個年代新舊兩股勢力的衝突,而哈姆雷特作為新時代的有文化的人文主義者,他在王宮中無時不刻都是在孤軍奮戰,而最後哈姆雷特與國王的決鬥雙雙犧牲不僅僅是哈姆雷特這個故事的悲劇,更是人文主義者的一場悲劇。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愛情,友情,親情都無一例外遠離了哈姆雷特,而這些也伴隨著哈姆雷特的母親,愛人,朋友的死亡而極大地增添了悲劇色彩,在我閱讀的時候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哈姆雷特很慘,但其實仔細思考而來,這也代表了哈姆雷特在反抗舊的邪惡勢力所經歷的苦難十分深重,他的對抗,讓他本擁有的真善美的東西都消亡了。

哈姆雷特在書中思想深沉而跳脫,時常一人獨自沉思到無法自拔,他的內心想法如泉湧,而他卻只有在一個人的時候才會輸注述諸語言,他滿腔的才華無處施展,有時遲遲無法下決定,太過優柔寡斷,這和我們傳統的英雄並不一樣,在印象中英雄應該是高大無畏,完美無瑕的,可是哈姆雷特,他在面對鬼魂的時候有恐懼,在得知真相後有害怕,在復仇路上也有錯誤和猶豫,但是恰恰是莎翁筆下的這個極具豐富的`哈姆雷特,才讓整個故事變得合理和值得品味。哈姆雷特雖然有缺點,但是他在面對惡勢力的堅毅,在敵強我弱時的無畏,還有極其縝密的思考,都成為了他英雄的主基調。可以說,哈姆雷特的英雄主義之下還潛藏著懦弱,但正因此,哈姆雷特成了一個情感更加豐富,更像“人”的人。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雖然是在表達每個人對作品的見解不同,但我認為,這句話也可以表達,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能在哈姆雷特中看到自己,觀察自己,感知我們存在的人性,優點,還有缺點。

《哈姆雷特》這本鉅作的每一個片段、每一個人物單獨拎出來都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思考,它是一部永不衰落的著作,我希望能夠在未來更加深入地閱讀中瞭解到,體會到更多的情感和寓意。

假期讀一本好書讀後感900字5

初讀《雷雨》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當我一口氣讀完併合上最後一頁時,仰頭卻發現天上的星星也在對我慘白地笑著,而我的心,已如夜一般黑,夜一般重。

重讀《雷雨》時,吸引我的就不只是它那跌宕起伏扣人心絃的情節了,而是曹禺用細膩的手法塑造出來的一個又一個豐滿生動的人物形象。他對於這些形象的描述可謂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則短,多一分則胖,少一分則瘦,真是恰到好處。

一、周衝

周衝永遠都是個孩子,他有著一切孩子的空想,是五四戶外後成長起來的一批年輕人的代表。他勇於反抗封建,期望理解新的思想,並且單純地幻想著“世界對於他來說永遠都是完美的”。天真的他甚至認為連愛也是無私的,他甚至幻想能和他所愛的人——四鳳永遠在一齊,當這一要求被拒絕之後,他又幻想和四鳳一齊逃離這個沒有愛的家。

我覺得周衝從頭到腳都是無辜的,他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最後連死也是無端端的,但是,周衝的出現,畢竟給灰暗的`故事色調增添了一抹亮色。

二、繁漪

繁漪不是個平凡的人,她有著多重身份,因此,封建禮教下的她生活得好不艱難。

繁漪是憂鬱的,鬱積的火燃燒著她,她的眼光時常充滿了一個年輕婦人失望後的痛苦與絕望,她時常抑制著自己。她是一個受過一點兒新式教育的人,她文弱,明慧,對詩文有必須的愛好,但也有一貫的熱情和力量在她心裡翻騰著。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蠻勁”,這使她能夠忽然做出不顧一切的決定,她愛起人來像火一樣熱烈,恨起人來又像火一樣把人燒燬,然而她的外表是沉靜的,就像秋天的落葉輕輕落在你身旁。

繁漪也許是《雷雨》中塑造的最為成功的人物之一,我喜愛繁漪。她是個理解過新式教育的女生,她理解了封建禮教,也勇於反抗封建禮教,但是由於封建禮教的思想在當時的中國還根深蒂固,她又不可能憑藉自己的力量做出徹底的反抗,因此她就在理解和反抗的痛苦中苦苦掙扎,個性在“吃藥”和處理與周萍的愛恨關聯上。

我覺得用水來形容繁漪最適宜但是了,繁漪,柔弱又堅強,像水一樣,水至柔,柔腸百結,但也可水滴石穿;繁漪又是孤獨的,雖然水滴石穿,可水穿後就無所謂水,正因水已沒有了依靠;繁漪是可悲的,水執著得用一生來敲打石,可力盡了終生,也只能穿出一線小洞,最終也無力改變石;繁漪是可憐的,正因冰冷的水永遠不會給繁漪帶來愛的溫暖;繁漪還是悲壯的,水滴石後即粉身碎骨,又如繁漪終究要鳳凰涅磐。

假期讀一本好書讀後感900字6

作為中國人的後代,我們感到榮幸。這是一個有著優秀傳統的神祕國度,一個有著偉大事物和偉大寶藏的偉大國度,一個有著傑出人物的古老文明。聖賢給我們留下了浩瀚的古代經典。作為後人的後代,我們在浩瀚的書海中尋找古代聖賢的蹤跡,感受著過去的驚險,思考著過去的煩惱。作為一箇中國兒女,看了《史記》,真的感受到了3500多年曆史中的豪邁,悲壯,苦澀的情懷。然而,在“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同時,他們也體會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敬孔子,懼霸王,贊,奉,笑君王,恨,氣死韓信,憐李廣。讀書、讀史、讀人,也是一種精神的解讀,如蘇武牧馬的愛國與堅忍,張謇使命的剛毅與無畏,陳勝與出兵的大義與堅忍。嚐遍整本書,我心中只有一個人可以被形容為英雄——項羽。沒錯,就是那個被四面圍攻自殺的孤獨男人。魯迅先生曾寫道:中國從來沒有幾個失敗的英雄,沒有幾個堅韌的抵抗,也沒有幾個敢於獨自戰鬥的`勇士。但我覺得項羽是個例外。他被漢軍圍困。一個人殺了上百個敵人,戰鬥到死。吳江亭長尊稱他為英雄,請他渡河東山再起。但是,“顏鵲知天鵝之志”,“寧死不屈”,一個人怎麼能苟且偷生呢?於是,他成就了一代霸主的悲情,留下了永恆的仇恨。但劉邦違反gap與和約,成了他一生不可磨滅的汙點,不顧兄弟情,做了劊子手。對他來說,項羽只是一個漫長而虛幻的過渡之夢。當你醒來,世界就在眼前。對我來說,他只是一個為權力而活的梟雄。輸贏,戰爭成了拯救之道。英雄和梟雄在風口浪尖上競爭無數次,一個的失敗意味著另一個的成功。但是英雄不管窮富,不求名利。他們所要追求的只是“正義”二字,只是為了黎巴嫩人民和江山之國的安全。姬昌父子揭竿而起反對商業,為了翻炮的懲罰所造成的無辜而悲慘的謀殺,為了不讓畢乾的絕對忠誠付諸東流,為了維護世界秩序,國家需要一個像周武王這樣的領袖。相反,淮南王常陸迷戀權力,不滿現存的封地,引發戰爭。最終,他只是一條糟糕的“河龍”。

歷史,這個世界,一次次模糊了我的視線;一百遍,人情冷暖,思緒一點點凍結。但我從未懷疑過這個多彩的世界。重耳流亡生活了19年,但他最終登上了王位,名垂青史。勾踐終於報了滅國之仇;孫臏滿腳寫《孫臏兵法》;流放蜀國,留下《呂氏春秋》。生與死,正義與邪惡,戰爭與和平,事物總是有兩面性的。我相信上帝的正義。古今多少事都是笑話買單。

假期讀一本好書讀後感900字7

“如果你問我,人真能活520年,1020年,你樂意嗎?我確定一定會以極肯定的語氣告訴你,我不樂意,為什麼?我會用這本書來回答你。”——吳楚(作者)。

《長生》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叫古德的中國人發明了長生不老藥“上帝分子”之後,離奇被殺,這神奇的藥劑也莫名消失。國家在得知古德被殺後迅速組建了“救贖”計劃,一個叫“濾鏡"的神祕組織及其背後的陰謀漸漸浮出水面。“上帝分子"也成了各個國戰爭的導線。

人類一直追求長生不老,但它真的來到你面前時,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對於老人,國家要如何贍養;年輕人認為時間多的是,會不思進取,遊手好閒;階級對立更加長久;無法想象一個家庭會有多少成員,怎麼排序;最可怕的就是人口只增不減,糧食、淡水、能源……地球的貧瘠將預示著人類的自我毀滅。

從本書可以感受到,因“上帝分子”的.面世,各國階層為壟斷它,而讓世界陷入了萬復不劫的黑暗。“濾鏡"成員說:“我們扼殺技術,我們謀殺偉人,我們踐踏法律,我們是凶手,是屠夫,是自然科學的封印、毀滅者,但我們更是守護者,這顆美麗的星球不應該因為人類而毀滅,這就是我們存在的意義!"可是用扼殺、毀滅、來推遲科學的程序,真的就沒有其他好辦法嗎?合上本書,思緒萬千,心中卻一直回憶著書中蓋伊博士說過的一句話:“技術沒有罪,罪惡只在人的心裡!”

我認為本書最後戰爭的爆發,是關於死亡帶來的警示。生命是平等的,死亡也是平等的。面對權力階層,死亡從不屈服。如果連這最後的平等都消失的話,那支撐著世界的文明之柱也將轟然倒塌。所以長生不老我會像作者一樣說"我不樂意。”

科技飛速發展,將帶來一個嶄新時代。

那是一個光明的時代,也是一個黑暗的時代。

那是一個科技縱橫的時代,也是一個考驗人心的時代。

就在寫完這篇讀後感後不久,我看了雷布拉德伯裡的《霜與火》。講述了一個部落從出生到死亡只有八天。是選擇在自己的舒適區享受八天的生命?還是勇敢的去面對死亡創造奇蹟?大多數人都選擇前者。可是有一天西姆不甘心就這樣平凡的死去,他要拯救族人。雖然道路危險重重,但仍然不畏辛苦,創造了奇蹟。看完我很震驚,不由自主就想到了《長生》這本書。這兩本書描寫的生命長度不一樣,但不管是長生還是八天,都是思考生命如何過得有意義,有價值。

假期讀一本好書讀後感900字8

蒼綠濃密的樹蔭下,靜寂的小院裡,柔和的燈光下,處處留下了我讀書的印記。

長長的暑假裡,我如飢似渴,讀了好幾本書。有沈石溪的《雪豹悲歌》和《斑羚飛渡》;有袁博的《呼倫貝爾草原的狼》;有柯南.道爾的《大偵探福爾摩斯》;還有曹文軒的《童年》……這些書恰似甘霖滋潤著乾旱的“土地”,如陽光溫暖了我的心。故事中的人喜,我喜;故事中的人憂,我憂;故事中的人面對挫折不屈不饒,我的內心也為之而顫動。這些書中,最讓我刻骨銘心的是曹文軒的《童年》。

曹文軒,他是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的作品《紅瓦》《草房子》《根鳥》《青銅葵花》等曾獲國家級和省部級各類學術獎、文學獎40餘種。而他的《童年》這部作品裡面寫到了許多童年的往事,令我最喜歡的是《楓林渡》《馬和馬》還有《蘆花鞋》。

故事裡有可愛的藍藍、高傲的童童、善良的稻虎哥、活潑的青銅和葵花,每一篇的'喜怒哀樂都清楚明瞭。《馬和馬》讓我知道了親情的力量很強大。故事裡的黑馬是最令我佩服的。因為它幫助了它的同伴,雖然它沒能當一匹戰馬,但是它從未想過嫉妒它的同伴,而是幫助同伴。故事雖簡短,但卻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童年》這部作品,描寫了曹文軒小時候的活潑而又可愛、天真而又調皮。故事雖簡短,但卻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童年。記得有一次,媽媽給我講了個“小猴子種樹”的故事,我聽了之後,突發奇想:小猴子都能種樹,我應該也可以。想著想著,我便從屋裡拿了我的“種子”和鏟子,在院子裡找了塊空地,用鏟子挖了個小坑,把我的“種子”放進小坑裡,再用鏟子把小坑用土填平,最後拿來灑水壺,澆上水,大功告成!我躺在旁邊的草坪上做白日夢,想著我的糖果樹上結滿糖果的樣子。

幾天後,我實在等不及了,挖開土一看,哪有什麼糖果,只有一張花花綠綠的糖紙。我哭鬧著來到媽媽面前,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媽媽,媽媽笑著說:“傻孩子,你怎麼把糖果種在土裡了?”我說:“人們都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為什麼我卻種不出糖果呢?”媽媽一邊幫我擦眼淚一邊向我解釋:“小傻瓜,瓜和豆都是有生命的,所以能種,而糖果是沒有生命的。”聽了媽媽的解釋,我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

同學們捧起好書吧,讓知識的種子在我們幼小的心裡發芽、生根、開花、結果,讓好書永遠伴我們長大!

假期讀一本好書讀後感900字9

一個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件事莫過於情竇初開了。喜歡一個人,並追求她的感覺,應該正如《關雎》和《蒹葭》中描述的一般吧。“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那美麗的河岸邊啊,有一位賢淑的女子。她或許有著窈窕的身段,或許有一雙明眸善睞的眼睛,雖然知道追求她並不容易,可是我還是想試一試。這不正是我們喜歡一個人的時候的感覺嗎?或許她就是我們心中的白月光,有著美麗的外表和良好的品德。我們為其傾心,為其蹍轉反側,夜不能寐,用自己所有的能力和才智去討她歡心。正如張愛玲說的一般:“愛一個人,他就會變得很低很低,低得卑微在塵埃裡開出花來。”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這是詩經《鄭風.風雨》中的詩句,講述了一位喜歡著心上人的女子,苦苦地在風雨中等候著他歸來的心境。這與我們在喜歡一個人時苦苦等候的心情何其相似!似乎見到他,心中也歡喜了起來,連天空也因為他的到來而放晴,烏雲也因他而散開......這首詩為我們生動而形象地描述了在等待心上人時,溫柔又美好的心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這是《國風.鄭風.子衿》中的詩句。也是我們在思念戀人時廣為引用的句子。哀婉纏綿的訴說了女子對情郎的思念,甚至於連他衣服的顏色都記得。情深至此,令聽者嘆息,聞者動情。遠方的情郎啊,你為何還未歸?你可否知道,我在為你牽腸掛肚?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灼灼的桃花映照著新嫁娘通紅的嫁衣和嬌羞的臉頰,應該是女孩一生最美的場景了吧。新娘出嫁,火紅熱烈的氣氛之下,是她對未來婚後生活的'嚮往。出嫁,就意味著將自己的下半生與另一個人相互捆綁,榮辱與共,禍福齊度。而這首詩,也貼切地形容出了一個新嫁娘的心情,希望自己的品行能讓未來的公婆滿意,能有美滿的幸福生活和愛自己的丈夫......

詩經中的愛情往往是簡單而純粹的,不會穿摻雜過多的功利成分和目的性。他們不會考慮地位、名分、金錢,只是帶著對愛情的期盼,去熱烈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詩系情感,情於吾詩中。詩經總是能夠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情感體驗,給予我們許多的新的領悟。我們應多多研讀詩經,養出自己的“詩心”。

假期讀一本好書讀後感900字10

當合上《悲慘世界》這本書時,心中一種難以言明的感動油然而生,我感覺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洗禮。這本書讓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冉阿讓從一個階下囚轉成一個善良,受人愛戴的市長,這是一段多麼辛酸的過程然而這部聞名世界的名著卻將荒蕪慘淡世界中人性種種改變盡收眼底然,我不禁對雨果這位浪漫主義作家心生敬意!

這本書的主角——冉阿讓,童年時沒有上過學。成年之後,他成為了一個純樸,熱心的園藝工人,幫著他的窮苦姐姐撫養著7個可憐的孩子,過著清貧的生活。一年冬天,冉阿讓找不到活兒幹了。家裡飢寒交迫,一點麵包渣兒都沒有,於是冉阿讓便在一個麵包店裡偷走了一個麵包,之後被人抓住,被判處五年苦役!這是何等悽慘的時刻:社會逐斥並無可挽回的拋棄一個有思想的生靈!

冉阿讓在監獄裡備受悽苦,最後,不堪忍受越獄之苦的他,試過四次逃跑,卻因此刑期被加到了19年刑。年復一年這顆心靈逐漸乾涸,緩慢的,卻是不可避免得,新靈感和,眼睛也乾涸。直到出獄,十九年他沒有流一滴眼淚。到了出獄的時候,冉阿讓耳邊聽到這樣一句奇特的話:“你自由了”但是,一張黃紙通行證,究竟通向什麼自由。冉阿讓雖然釋放了,但卻因揹負罪名,找不到住處。

冉阿讓變得仇視法律,他開始放棄了這個社會。就在冉阿絕望的時候,卞福汝主教伸出了援助之手,當晚他在主教家裡留宿,然而當主教熟睡的時候,冉阿讓竟然想要殺了他,為的是偷走他家的銀器,之後主教寬恕了他,將他放走了。卞卡福主教一點點的感化了冉阿讓,使冉安讓開始棄惡從善,開始了新的生活冉阿讓生性沉靜,但並不憂鬱,也許,這是天生富於感情的人的'特點。

冉阿讓在教主的感化下,開始恢復人性,之後還當上了市長,成為了富翁的他仍不忘教主的教誨,他開始熱衷於慈善公益,然而即使是樂善好施的他,也因法律的濫判無辜,再度成為了階下囚。,但他仍然將教主的恩惠牢記於心,他救助了孤女珂賽特逃出了法律的魔爪,他辦校園、招無家可歸的人做工、資助貧困,使當地經濟繁榮。但社會的容不下他,法律也容不下他,他最終在孤寂中走向生命的盡頭。

這不得不讓我感嘆人性的黑暗,社會的虛偽,人們爾虞我詐的陰險,也讓我為冉阿讓這類平凡而普通的人民,為反抗社會的不公而做出的偉大貢獻,他們是可愛的。故事是悲慘的,但是他向我們揭示的種種真實,是這部恢巨集龐大又細膩入微的名著精彩之處,也是讓我為之鼓舞的地方。

假期讀一本好書讀後感900字11

捧讀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一書,從頭至尾,一抹淡淡的愁雲縈繞於心間。恍惚間,似來自原始山野的清風,輕拂面頰,如夢如幻。作家以真摯的感情,優美的語言,詩意的情緒,把我們帶入與現實世界完全不同的唯美時空裡,讓我們陶醉於一曲清新悠遠的牧歌聲中。在工業文明昌盛的今天,《邊城》所帶來的不僅是一種自然、質樸的意境?

小說沒有曲折複雜的情節:翠翠在滿眼蔥蘢的山林中無知無覺地長到了15歲,她的世界裡除了爺爺、黃狗和渡船,如今心中竟湧出了“薄薄的淒涼”。翠翠和二老間朦朧而了無結局的愛情為作家娓娓道來,點染著清風白月,浸潤著流水淙淙。青春的夢如一顆晶瑩剔透的玻璃球,被大老的殞命、二老的出走合爺爺的離世碰撞得支離破碎——夢的碎片,卻留得主人公用她稚嫩的雙手在餘生裡日復一日地撿拾!這樣的結局怎不令善良的讀者為翠翠的命運祈禱:青春的夢幻,請你駐留!

然而,愛情並不是小說的全部。作家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寧靜古樸的湘西鄉間的景緻,展現出小說人物與自然的和諧關係:近乎原始的'單純生活,純樸自然的民風,善良敦厚的本性,與那溫柔的河流、清涼的山風、滿眼的翠竹、白日喧囂夜晚靜謐的渡船一起,構成一幅像詩,像畫,更像音樂的夢境。作家敏銳、清醒卻萬分痛苦地預感到,隨著“城市化”,“現代化”的愈演愈烈,這樣的邊城和邊城裡自然古樸原始和諧的關係,將夢境般一去不返,僅僅存在於古老的回憶中。更深一層來說,沈從文崇尚自然狀態下的人性——一種野性的生命力。以他的價值取向看,“城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城市化”是人類退化的根源,他擔心這種自然的人性將為崇拜物質的功利和擴張慾望的人性湮沒,因而著力為現代的都市人呈現另一種生活,另一種人情,呈現出他所認為的理想的精神和人生狀態。與其說《邊城》帶給讀者一個親近自然的夢,不如說沈從文希望通過這部小說,把他靈魂深處的吶喊告知現代人,希望親戚人們由衷的共鳴——自然的人性啊,你不要是易碎的夢,請你駐足,像那邊城裡的小溪,永不幹涸!

有人說,世間最痛苦的人是藝術家,因為他們最敏銳地看見美的逝去,可是世間最快樂的人也是藝術家,因為他們可以活在自己編織的夢境裡。而我要說,今天最幸運的人是《邊城》的讀者,因為這些人心底存留了一個夢,它駐足在湘西的一座邊城?

假期讀一本好書讀後感900字12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這是我在閱讀完小說《活著》後記憶最深刻的一句話,作者餘華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沉重壓抑的故事,講述了一段心血與淚水並存的往事,在感慨遺憾之餘,又像一記警鐘,敲醒了我們,讓我們更深刻的理解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故事發生在20世紀,那時的新中國動盪不安。小說中的主人公富貴,作為底層人民的代表,生動形象地向我們展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的剝削。曾經的是地主少爺的他,因為賭博輸掉了全部家業。窮困潦倒的他面臨著人生中的一樁樁悲劇,母親病死,女兒聾啞,兒子意外身亡,然而這只是命運的開始。當富貴看著自己的親人一個一個地死去,親手埋葬他們的屍體,他的內心是崩潰的,但他並沒有放棄,依舊堅強的活著。這是一種多麼強大的信念,他熱愛自己的生命也珍惜自己的生命。書中富貴娘說過這麼一句話“只要活的高興,窮也不怕”,是啊,還有什麼比活著更有意義的事呢。

這雖是一部小說,但給了我強大的震撼,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人活著就是為了享受這個過程,不管這輩子是貧困是富有,是被痛苦折磨還是享受著榮華,時過境遷的時候,我們所經歷的種.種也都不過是一個過程。人活著就是要嚐遍世間的酸甜苦辣,感受著喜怒哀樂,這樣生活才會有滋有味,餘生回憶起來才會覺得不枉此行。我們需要學習《活著》中主人公的精神,熱愛生活,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堅強的活下去,也許我們考試會失利,也許我們事業會下降,但活著是一件最基本的事。

剛剛步入高中的我,同樣也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每天都有繁重的作業,課程的加重充斥著我的生活,不禁讓人有些疲憊。半夜十二點,臥室微弱的燈光依舊亮著,筆尖在紙上飛舞著,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朋友,新奇的同時也夾雜著少許的不適應,曾經的我也想過在困難面前投降,這樣就不會再有困難,也不會有堆積成山的作業。通過《活著》,我體會到了生存的不易和活著的重要性。困難、挫折其實並不算什麼,他們就像是一個個音符,正是因為有他們,才會譜出美妙的人生之歌。是的,只要你熱愛生命,積極向上,不停想出解決困難的方法就會在生活中尋找到快樂,快樂無處不在。讓我們用這種積極地心態去感染身邊的朋友、親人,這樣世間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積極向上、自強不息。

世界上沒有一條道路是重複的,也沒有一個人生是可以替代的,活著就是對自己生命最好的負責。

假期讀一本好書讀後感900字13

“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這句話出自我國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名作《匆匆》。這篇散文以清新凝練的筆法,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要珍惜時間,從小做時間的主人。

是的,時間是寶貴的,時間也是無情的,它一直匆匆不停地在流逝著,我們抓住了就像金子,抓不住就像流水。但時間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我們只有珍惜它,才能讓自己的學識豐富起來,才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許多中外名人的做法都充分證明了此點。我國偉大的史學家司馬光為了抓緊時間多讀書,用圓木做了一個警枕,晚上睡覺時便枕著它,如果司馬光一動,圓滾滾的枕木便動了,司馬光就被驚醒,馬上爬起來讀書。後來,司馬光編寫成了我國曆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我國現代著名大文豪魯迅先生,大家都不陌生吧,一生寫了許許多多的雜文小說和散文,有人問他哪有那麼多時間用來寫作的,魯迅先生回答道:“我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上了。”看,魯迅先生是多麼珍惜時間呀!中國的名人如此,那麼,外國的呢?柴科夫斯基是俄國十九世紀著名的音樂家。一天,他正在譜曲,突然有人敲門,開啟一看,原來是僕人送飯來了。柴科夫斯基看了看牆上的掛鐘,立刻叫僕人把飯拿回去,同時對僕人說:“離吃飯的時間還有20分鐘呢,時間是寶貴的,我還可以多寫很多音符呢!”寫了著名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德國詩人歌德在他一首詩歌裡表達對時間的'讚美:“我的產業是多麼美,多麼廣,多麼寬。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地是時間。”

看,先人們是多麼珍惜時間啊!正是他們很好地利用了時間,所以他們才能名垂千古。可是我們生活中的有些同學呢?他們在要做作業時總是想“過一會兒”“等一等”,甚至是“明天吧”。但是哪有那麼多的時間用來等呢?過一會兒有過一會兒的事,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正如《明日歌》裡寫到“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我想我們每一個有志向的學生都不想成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人。

同學們,逝者如斯,時間失去了再也找不回來,我們每一個人從小就要養成惜時如金的好習慣,勤奮學習,努力進取,這樣,才能不枉度此生,才能讓我們的生命延長。請記住魯迅先生的話吧:“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原擠,總還是有的。

假期讀一本好書讀後感900字14

今夜,徜徉在歷史的長河,跨越千年歲月,與你相見。你如我生命中一顆耀眼的啟明星,閃耀的光射進我靡衣偷食的世界。

那是我在放情丘壑時,從行李中翻到你的身影。黃色的封皮,每一頁的標註都清晰而明瞭。我閒來無所事事,因為考試的逼迫而對你產生了些許敵意。隨手翻開一頁,彷彿一個古老的智慧,悠悠地傳進我的耳畔“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那次去了威海,遙望著滿面波浪湧動的大海和礁石旁的高山群峰,我不禁為你兩千年前智慧的思想而感慨萬千。知者的快樂,就像水一樣,悠然安詳,永遠是活潑的。仁者之樂,像山一樣,崇高、偉大、寧靜。也許只有真正站在高山之巔,遙望汪洋大海,才會感受如此意境,內心湧起蓬勃氣概。

那是我與朋友小磕小碰時,在床邊窺見你的身影。賭氣的我躺在床上,隨手翻起了你那有些泛黃的書頁。從字裡行間,你告訴了我“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從你的文字,你的語言裡,我好像看見了一個智慧的老者在教導我什麼是言而有信,如何才能得到真正交心的朋友。翻著翻著,在你清亮的雙眸裡,我好像漸漸垂下了頭,又漸漸地站起了來,向朋友坦白了自己的錯誤,而最終我們握手言和。因為你,我多了一份真摯的友情。

那是我在頓學累功時,偶然從書層裡翻出了你。那時進展速度緩慢,有的時候我每天廢寢忘食地苦讀,卻沒有太大進展。久而遠之,便開始鬱鬱寡歡。當我在整理書桌時,從一眾課外書的夾層中翻到了你。那時的你被壓的扁扁的,好像一個受了委屈的孩子,遭受著我的冷落。那晚的月亮很皎潔,我手握著你,在臺燈下一頁一頁的翻看著。“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我的臉色有些發燙,回想起了每每刷題時因覺得簡單而繞過的基礎題;“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不禁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總是因為太看重名次,而忘了基礎知識的紮實,內心的'道德修養……你的每一個字,每一個符號都是如此,正好戳中我的內心。在我遭遇挫折之時,你如一位嚴肅的老者,告訴我正確的方向,指引我前行。後來,我按你的建議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終於考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是你,讓我也成為了自己的一顆啟明星。

一路走來,慢慢長大,從黑紙白字中窺探出了你一個智慧,有趣,古老的身影。窗外下著雨,今晚的月亮還是很亮,未來的路也還很長,你一定會教給我更多人生智慧,因為你就是我人生中的那顆啟明星!

假期讀一本好書讀後感900字15

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忍受著他人不能忍受之痛,在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打擊之下,發憤寫作,撥開歷史風雲的迷霧,用了整整18年時間,在他60歲時,終於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鉅著《史記》,用文字傳遞下了古代英雄人物的錚錚鐵骨。正是他完成的《史記》,不僅實現了司馬遷自我生命的最高價值,也啟發和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大師,

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生在一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千年的國家,一個物阜民豐的泱泱大國。這裡的歷史長河綿延不絕,先祖給我們留下浩如煙海的文化古籍,現如今的我們,通過這些穿越千年的文字,感受當時的驚心動魄,思考著曾經的紛紛擾擾,也在茫茫書海里,學習做人所需要的傲然正氣,

《史記》是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書中記述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從商周的歷史事件,春秋戰國時期的天下爭霸。跨越三千多年的時間,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我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史,是一部偉大的史學鉅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寶。

這部前無古人的著作,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被魯迅評價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歷史風雲,世間百態,一次次模糊了我的雙眼;人情世故,紛紛擾擾,一點點充實我的內心。因為《史記》,我從不曾懷疑這個繽紛的世界:勾踐臥薪嚐膽,越國百姓與其同甘共苦,奮發圖強,而成諸侯強國,最終報了滅國之仇;四面楚歌中,項羽不肯過江東,烏江自刎,留下霸王別姬的壯闊故事;重耳在外流亡十九載,風衣露宿,卻不變初心,終登帝位,名垂青史;緊急危難中,廉頗刁難裡麗,藺相如展現豪情大度,化解危機;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百姓與其團結一心,風餐露宿,終於制服水患;呂不韋流放蜀地,並未消極度日,終日思考,留下了《呂氏春秋》傳遞給後人……

正是這書頁輕微的翻動之間,那精神的鐘鳴綿延至今。聲聲清晰,聲聲震撼,餘音嫋嫋,迴盪心間。

《史記》思想深邃、文筆雄放,氣勢開闊,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通史方法開創先河。生動詮釋了什麼是: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談中。

培根道: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之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讀《史記》彷彿一次歷史的旅行,在司馬遷激昂的筆調裡,我體會到了歷史風雲,世間百態。

在迅速發展的當今社會,我們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

假期讀一本好書讀後感900字16

“修行”是蔣勳說《紅樓夢》時最常提到的一個詞。大概就是,從不明白到明白,從不習慣於到疲於,從被人橫刀奪愛的痛徹心扉到無動於衷、麻木不仁,從剛開始簡簡單單的對生的喜悅到日後對活的慎重。看龍應臺的人生三書時,從《孩子你慢慢來》到《目送》皆是修行,龍應臺一個人的修行。

初次看這三本書時,最喜歡的是《孩子你慢慢來》,“一個越是幸福的人對幸福就越容易體察”,這是《目送》中的一句話。這也大概是我喜歡《孩子你慢慢來》的原因,後來漸漸的對《親愛的安德烈》越讀越有感觸。不知什麼時候也會愛上目送呢?因此,這本書會被我埋在書堆裡,等未來的某一天,一個陽光像往常一樣落滿肩頭的午後,收拾東西的時候,我又再次尋找這本書,開始翻讀,那時我會是目光深邃地品讀呢,還是抱著它泣不成聲呢?也想把這篇讀書筆記列印在紙上,日後還能回憶當時的青澀想法。

“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麼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麼清洗傷口、怎麼包紮;你痛得無法忍受時,用什麼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你一頭栽下時,怎麼治療內心淌血的創痛,怎麼獲得心靈深層的寧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麼收拾?誰教過我們,在跌倒時,怎樣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樣的智慧才能度過?跌倒,怎樣可以變成行遠的力量?失敗,為什麼往往是人生的修行?何以跌倒過的人,更深刻、更真誠?”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段話。我們總在被教育如何不跌到,跌倒有多可怕。但其實可怕的.是跌倒後就以為失去了一切,再也沒有了站起來的勇氣。

書中的龍應臺扮演著很多角色,兩個離家求學的孩子憂心忡忡的母親,兩個遲暮老人的雨兒,臺灣文壇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領袖,在生活中修行的懵懂孩子。

可修行的路必然是孤獨的,因為智慧來源於孤獨的啟發。書的封面是一個略顯駝背的中年女人推著一輛老舊的自行車,像是在回望著什麼。單薄的背影,讓人覺得有些心酸。看完全書,除了感動,也有對生命的無奈,總有幾個人對你才是最重要的,以為過不去的坎忘不掉的人,多年後再提起也會愣一愣。“寫出了失敗與脆弱,失落與放手,寫出了纏綿不絕和絕然的虛無”。這是書最後一頁的讀者評價,用優美的文字道出了我內心的想法。

華枝春滿,悲欣交集。

假期讀一本好書讀後感900字17

《背影》初自看到封面的兩個字,就讓我想入非非,這是誰的背影?這個背影是怎樣的?這背影走在怎樣的背影下?這一個個問題,不斷打擊著我的好奇心,讓我情不自禁的打開了這本書。

當我看完朱自清的《背影》後,心裡不禁一陣酸楚。從小的我們覺得最溫暖最美好的愛就是母愛,而對父愛卻產生了一種陌生感,從那不必要的囉嗦,到他那副威嚴的面孔,我總是有太多厭煩和不理解,後來才發現父親同樣具有無私的愛,只是其表達的方式不同於寸草春深般的母愛罷了。

朱自清的父親是位好父親,他為了兒子,寧願爬過月臺,穿過鐵道替兒子買橘子。他的背影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腦海中,也深深印在我了我的心裡。想起自己的父親……記得小時候,爸爸給我的感覺是樸實的,又酷似一座大山,為我遮風擋雨。我喜歡把爸爸揹著我走,因為趴在爸爸的背上給我無限的安全感。上國小時,爸爸總該騎著車帶我去踏風,他總會哼著小曲,一步步踏著車板,我就緊緊地抱著爸爸,看著爸爸不斷蹬起的腳步,心裡的安全感油然而生。而現在,一切都在變化著,每當我每個星期回家時,看到的爸爸再也不會給我從前的那份安全感,爸爸見我的表情還是微笑,可總有一種莫名的憔悴感出現,爸爸走路再也不像以前那樣矯健,他好似只能用一雙奮力抬起的腳來運作整個身子,爸爸還是習慣性的來問問我的功課如何,自然地坐下來翻開我的作業,不自覺的為我講解,而我唯一注意到的就是爸爸把那雙糊糙的大手,那滿手的皺紋像蜘蛛網似的佈滿全手,有的地方還開了裂,我不禁拉起爸爸那雙手,那在我手裡的感覺就像握著一個粗糙的木板,那雙手拉的我心裡好痛,我死死的咬緊牙齒,來控制那份難過的情緒。臨走時,爸爸還是堅持把我送到車站,上了車的我遠遠地望著爸爸,那個輪廓像一棵滄桑的.老樹,再也不會是我想象中的挺拔了。現實總會是這樣殘酷,時間總是會這樣無情,也許對於我來說時光留下的是精彩,而對於爸爸……

真如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的:“累累的創傷,便是生命給予我們最好的東西,因為在每個創傷上面都標誌著前進的一步。《背影》中的父親對於一個二十多歲的兒子還是處處不放心,把事事都安排妥當,可見這樣一位父親有多莫無私。

“父愛是深邃的是深沉的”讀完這本書後這句話更加滲透的印在了我的心中,想想過往,想想現今,父愛是人生命深處的根,而這根上的花,果乃至心情無疑是最美麗的,他流露著純淨美麗的人倫情感美。有誰能忘記這人世間的真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