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計劃

教育課程工作計劃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那麼計劃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育課程工作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課程工作計劃

教育課程工作計劃1

在新的學年裡,中學語文教學教研工作將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準繩,以學習、貫徹《語文課程標準》為出發點,堅持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我市中學語文教學質量。

一、加強學習,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

1.各樣以教研組為單位組織全體語文教師繼續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充分認識語文課程的性質和地位,以正確的思想指導語文教學。各中學要繼續組織七年級、高一年級的教師在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有關精神的基礎上,用好新教材,開設一定量的'研討課,共同切磋,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確保這個起點年級的語文教學質量。遵循語文學習規律,積極倡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自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二、抓好"教學常規"的學習和實施,努力提高教學效益。

1.各校語文組要組織教師特別近年來走上教學崗位的青年教師學習語文教學常規,重點抓好備課、上課兩個重要環節,並開展檢查督促工作,使實施常規成為所有教師的自覺行為。優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教學要求目標明確,思路清晰;以學生為主體,合理而科學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及時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長,鼓勵學生,促使其語文能力的提高。結合新教材,積極開展各類語文活動,調動學生學語文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要充分利用與課本配套的自讀課本和語文讀本,想方設法為學生開闢閱讀空間,儘可能拓寬學生的閱讀面,使學生視野開闊,素養全面。繼續開展"四個一"的語文活動(寫一手規範端正的漢字,說一口正確流利的普通話,每天閱讀一篇文章或文章片段,寫一篇標點正確、語言通順、內容充實的短文)。

三、以科研帶課改,提高實驗質量和水平

關於課改工作,為保證課改實驗的質量和水平,要以科學研究的精神對課改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現象予以分析研究,特別是加強對"評價"的研究、對"新課標、新教材驗證"的研究。在實驗過程中注意蒐集、整理相關資料,使"實驗"真正成為自己的事。

四、抓好課題研究,進一步優化作文教學。

在前幾年的基礎上,繼續落實課題研究,不斷完善課題方案,提高作文教學質量。

五、抓好畢業班工作。

1.九年級年級:

(1)發動全體語文教師研究分析會考走向,以會考要求指導九年級語文教學工作。

(2)組織九年級語文複習研討活動,使會考語文複習有序進行。

2.高三年級:

(1)關注大學聯考動態,加強校際交流,為大學聯考複習備考做好前站工作。

(2)結合四、五月份的兩次模擬考試,做好相關的閱卷、分析工作。

六、抓好師資隊伍建設。

1.各樣要繼續加強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建設,發揮先進教研組的示範作用,使教研組和備課組的活動實在有效。學校對新上崗教師要為其配好指導教師,加強對青年教師的跟蹤聽課,使其能儘快成長。開展各類專題研討活動,充分發揮教師的群體力量,為搞好語文教學獻計獻策。

4.繼續加強與國中語文聯絡組的交流活動。

七、主要活動安排:

1.國中寫作教學課題研討活動。(3月、5月各一次)九年級語文複習研討活動。(4月)高一語文研討活動(時間、地點待定)高三語文活動(2月,震中)

教育課程工作計劃2

一、基本情況

1、學生情況:七、八年級共兩個班,每班約四十人左右,大多數學生身體健康,無運動技能障礙。

2、技能情況:七年級學生喜歡跑、跳、投擲、籃球、足球、遊戲等活動,但動作不太協調。

二、教材分析

根據義務教育國中階段的培養目標《中學體育教學課標》以及本校實際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傳授基本的體育衛生保健知識和體育技能,並在傳授中滲入思想道德教育,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使學生認識自己的身體和掌握鍛鍊身體的知識及方法,學會一些體育衛生保健和安全常識,培養認真鍛鍊身體的態度。

2、學習田徑、跳躍、力量、球類等專案的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身體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3、培養學習各項基本技術的興趣,培養勇敢、頑強、自覺遵守規則、團結協作等優品質。

四、主要工作:

1、認真備課上好每一堂體育課。充分貫徹課改精神,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提高課堂效率。

2、抓好學校田徑隊的建設和訓練工作,為本學年舉辦各類比賽做好充分準備。

3、廣泛開展學校群體活動,上好大課間活動,本學期將進行班級間的各項體育比賽,如:跳繩比賽、拔河比賽、長跑比賽、各種球賽等。

4、組織參加縣體衛藝辦公室組織的體育教學的優質課評比。

5、參加體育教學論文、教案的評比。

五、具體安排:

1、抓好基本身體素質的提高。

2、抓好基本技術的練習。

3、結合大課間體育活動,認真抓好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

4、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根據考試成績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小組。以好的學生幫助老師組織、輔導、督促素質較弱的學生進行練習。素質較弱的學生可消除自卑感和心理壓力,更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競爭慾望。

5、學生練習一段時間進行模擬考試,及時掌握學生的練習情況。

6、根據學生不同情況進行專項練習。

六、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樹立鍛鍊身體的主動性和關心自身健康的社會責任感。

2、運用體育對學生特有的影響,培養學生的美感和文明行為,逐步提高,培養遵守紀律,尊重他人,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等集體意識和良好作風。

3、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勇敢、頑強、朝氣蓬勃和積極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養,啟迪思維,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

教育課程工作計劃3

一、工作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生為本、以師為魂”,堅持“自主創新”,啟動並實施以“百堂新課改探索課”、“百項特色校本教研活動”為重要載體的“攜手行動計劃”,注重聚焦課堂,重視常態課建設、課程建設、校本教研製度建設,充分發揮課程改革的積極效應,合力打造上虞課改品牌,積極推進我市課改健康發展。

二、工作任務

一類培訓、二次評比、三項研究、四大建設。

1、一類培訓

做好面向教師的學科培訓,面向教研組長的主題教研培訓。

2、二次評比

以“科學地教、有效地學”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在上下半年分二期開展“xx市中國小百堂新課改探索課評比活動”。

堅持“以校為本 以效為本”的教研理念,在全市中國小中開展“百項特色校本教研評比活動”

3、三項研究

認真做好對課改實驗的調查研究工作。對全市不同層面學校課改實驗進展工作進行調研。通過調研和評估,及時總結、培育和推廣成功經驗;對出現的問題及時組織力量進行研究並提出整改措施。

課堂教學策略和基本規範的研究。通過案例分析、探索課評選的方式,對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的.樣式進行探討,為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提供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指導。

繼續開展對學生髮展性評價的研究,探索全面提高教師“常態課”教學質量的評價方式。

4、四大建設

課程建設。合理應用好地方專題課程教材,著力完善教材建設。有效地引導學校合理地進行校本課程建設。

制度建設。重點是推進校本教研製度的建設,通過“推進校本教研”主題徵文、主題論壇等活動,推行10大措施做實校本教研,改變教研和培訓的工作方式,以樸實的方式紮實推進校本教研製度建設。

隊伍建設。通過培育、挖掘、宣傳等方式,及時總結推廣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提高上虞教育在xx市乃至xx省的影響力。

資源建設。合理規劃,積極組織開發對教師有實際價值的課程資源,加強“課改線上”網站建設和利用,高質量地編印。探索和研究促進城鄉課改和諧發展的有效策略。

三、工作安排

一月 中國小第三屆師徒結對滿師及第四屆師徒結對啟動儀式

二月 xx年通訊員工作會議

三月 分段進行新課程主題式調研;

四月 省06規劃課題部分成果共享

五月 “科學地教 有效地學”——中、國小新課程各學科探索課評比

六月 “推進校本教研”主題徵文

七月 “推進校本教研”主題論壇

八月 “網上教研”的工作規律和模式探索

九月 有效備課行動研究——各學科利用學區學科教研基地開展

十月 “科學地教 有效地學”——中、國小新課程各學科探索課評比

十一月 百項特色校本教研評比活動

十二月 有效的學生評價探索——中、國小各學科評價研討

教育課程工作計劃4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從整體來看,部分學生身上好的習慣(課堂聽講,記筆記,發言提問、課外閱讀)正在逐步養成,語文的綜合能力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提高,但仍有不少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沒有明顯的轉變,根據資料看出,13個班級中寄宿班之間、普通班之間的差距不大。

(二)教材分析:本學期擬上完九年級上冊及部分下冊內容,上冊教材共分為六個單元。第一單元是詩歌單元,讓學生感悟人生,第二單元、第三單元關於人與自然。第四單元關於民俗文化,第五單元、第六單元古文閱讀。下冊主要包括愛國思鄉之情的詩歌單元、社會生活的小說單元,生命主題的散文單元、戲劇單元、兩個文言文單元合共六個單元。九年級語文的學習,是國中學習過程的第三個階段(第五、六學期),也即最後階段。教學重點上升為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使學生懂得語文對生活的服務關係,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同時,還要培養學生文學欣賞的能力。語文基本訓練更進一步,進行記敘、說明、議論三種表達方式綜合的訓練,並落實到實際運用上。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能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瞭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的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過程與方法目標:初步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確運用語言文字來進行口語交際,把課本中感受學習到的有關人的語文素質的東西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儀態,為人處事的心理,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等。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三、教學資源的開發:

嚴格遵守教學的基本環節,努力創設具有個人風格的.課堂教學模式,將課改理念自覺運用於加大資訊科技與課件整合為教學提供服務。充分利用internet,拓展知識面,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3.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突出重點和難點。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5.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絡,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把握會考方向,多寫小作文片段作文,統一安排,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

8.優化作業管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和監督作用,避免欠交作業。

9.作業的佈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10.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報告會、演講會、小辯論,鍛鍊能力,提高興趣、培養思維及口頭表達和語文知識的運用。

教育課程工作計劃5

本學期擔任高一(9)(10)兩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兩班學生共有120人,國中的基礎參差不齊,但兩個班的學生整體水平不高;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很多學生不能正確評價自己,這給教學工作帶來了必須的難度,為把本學期教學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使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以滿足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具體目標如下。

1.獲得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數學結論的本質,瞭解概念、結論等產生的`背景、應用,體會其中所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們在後續學習中的作用。透過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究活動,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

2.提高空間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論證、運算求解、資料處理等基本潛力。

3.提高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包括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潛力,數學表達和交流的潛力,發展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潛力。

4.發展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力求對現實世界中蘊涵的一些數學模式進行思考和作出決定。

5.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構成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和科學態度。

6.具有必須的數學視野,逐步認識數學的科學價值、應用價值和文化價值,構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崇尚數學的理性精神,體會數學的美學好處,從而進一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

一、教學目標.

(一)情意目標

(1)透過分析問題的方法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的興趣。

(2)帶給生活背景,透過數學建模,讓學生體會數學就在身邊,培養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3)在探究函式、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性質,體驗獲得數學規律的艱辛和樂趣,在分組研究合作學習中學會交流、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

(4)基於情意目標,調控教學流程,堅定學習信念和學習信心。

(5)還時空給學生、還課堂給學生、還探索和發現權給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在發展他們思維潛力的同時,發展他們的數學情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和追求數學的科學精神。

(6)讓學生體驗"發現——挫折——矛盾——頓悟——新的發現"這一科學發現歷程法。

(二)潛力要求

1、培養學生記憶潛力。

(1)透過定義、命題的總體結構教學,揭示其本質特點和相互關係,培養對數學本質問題的背景事實及具體資料的記憶。

(3)透過揭示立體集合、函式、數列有關概念、公式和圖形的對應關係,培養記憶潛力。

2、培養學生的運算潛力。

(1)透過概率的訓練,培養學生的運算潛力。

(2)加強對概念、公式、法則的明確性和靈活性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運算潛力。

(3)透過函式、數列的教學,提高學生是運算過程具有明晰性、合理性、簡捷性潛力。

(4)透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培養正確、迅速與合理、靈活的運算潛力,促使知識間的透和遷移。

(5)利用數形結合,另闢蹊徑,提高學生運算潛力。

教育課程工作計劃6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切實做好輿論宣傳與發動工作。各級宣傳、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向學生及其家長和全社會廣泛深入地宣傳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的目的任務和意義,營造有利於新課程實驗的良好輿論氛圍,確保我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各專案標得以實現。

(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立足我市實際,學習借鑑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的有益做法和兄弟地市的勝利經驗,以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為核心,認真實施普通高中課程,大力推進教育創新,努力構建特色鮮明、充溢活力、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普通高中新課程體系,為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奠定基礎,為我市推進“四大一新”發展戰略、實現 超常發展、打造獨具 特色的經濟“小巨人”提供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二)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要遵循積極、穩妥、務實、創新的基本原則。

積極探索、穩步推進、因地制宜、鼓勵創新。實施過程中,要落實政府行為,加強組織領導;要加強協調、溝通與合作,形成新課程實驗的合力;要在省教育廳的佈置下,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穩步推進新課程實驗,爭取三年達到國家課程方案的規劃目標;要堅持科研引領,加強教育科學研究,採取有效措施,激發和調動廣大教職工實驗、探索、研究新課程的熱情與積極性,協助他提高新課程的實施水平;要注意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注重研究新課程實驗帶來的新情況和新問題,確保實驗工作順利推進。

二、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總體目標是根據普通高中教育的培養目標。

認真執行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各科課程規範(實驗)發明性地開展實驗工作,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極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途徑,全面提高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

(二)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探索建立適合我市並與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相適應的教育管理制度。

探索新課程實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徑,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形成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妥善安排好原有班級(行政班)編排與教學班並行的新型教學組織活動,探討適應新課程實驗要求的對學生的管理形式。營造課程實施的交流平臺,探索建立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制度。增強教師和學生對新課程的適應性,提高教師利用、開發課程及課程資源的能力,提高學校課程建設、課程管理能力。

依照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探索建立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教學評價制度與質量監測機制。建立學生學業效果與生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制度。形成與新課程實施相適應的有利於教師專業主動發展的機制,探索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制度。全面提高我市普通高中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三、課程內容和實施要求

(一)課程結構

普通高中新課程由學習領域、科目、模組3個層次構成。

學習領域:普通高中新課程設定了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8個領域。

藝術與音樂、美術並行設定,科目:每一領域由課程價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組成。8個學習領域共包括語文、教學、外語(英語、日語、俄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化學、生物、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技術等12個(或13個)科目。其中技術、藝術是新增設的科目。供學校選擇。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設兩種或多種外語。

模組之間既相互獨立,模組:每一科目由若干模組組成。又反映學科內容的邏輯聯絡。每一模組都有明確的教育目標,並對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提出要求和建議。

(二)課程設定與實施

學制:普通高中學制為3年。

並通過學分描述學生的課程修習狀況。課程設定:普通高中新課程由選修和選修兩部分構成。>

其中教學時間40周,學習佈置:每學年學時共安排52周。社會實踐1周,假期11周。每學期分兩段安排課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課、1周複習考試)每個模組修習時間通常為36學時(一般按每週4學時佈置)即在一個學段內可完成修習。

其他學校要通過努力逐步達到這一要求。高中一年級主要設定選修課程,課程佈置:所有普通高中都要開設選修課。省重點中學和省重點建設中學要儘可能開設《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實驗)要求的'全部選修課和選修課。逐步增加選修課程。嚴禁高中一年級分文理科。要保證高三年級的學生有必要的體育、藝術等活動時間。

儘可能滿足學生選課需求。各校要成立學校課程指導委員會,學校要積極發明條件。下設各學科課程小組,編制學生選課指導手冊,指導和協助學生依照自己的興趣、喜好和特長,科學、合理地選課,鼓勵學生跨班級選修課程。

補考合格方可獲得學分,考核要求:學生未通過的考核科目要按規定進行重考。補考仍不合格的科目,允許重修或另選修其他模組。

四、重點工作和保障措施

(一)重點工作

1.加強新課程的學習。充分認識開展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的重要意義,深刻領會新課程實驗的內涵和實質,切實轉變教育觀念,主動適應新課程的要求。

2.分步制定有關檔案。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學校新課程設定及課時安排》學校新課程各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學校新課程學分認定與畢業管理方法》學校校本課程建設指導意見》等檔案,以保證學校新課程實驗工作紮實、有序地推進。

3.開展多形式的培訓。積極開展市、縣級培訓和校本培訓。通過通識培訓、學科培訓(課程規範培訓、教材培訓和學科知識綜合與更新培訓)和專題培訓(針對新課程實施中的具體問題開展培訓)等,逐步實現對全市普通高中1360名(其中今年秋季起年級450名)專任教師的全員培訓”全面培訓”和“全程培訓”目標,確保做到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具體培訓方案由市教育行政部門另行制定。

4.規範教科書的選用管理。要認真規劃,積極開展新課程實施所需的課程資源;加強教輔資料的管理,禁止不符合新課程理念的各種教輔資料進入課堂。

5.加強樣本校的管理與指導。 市第一中學、 市第四中學、 奧科現代外語學校被列為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學校。新課程實驗推進過程中,各校要成立新課程實驗工作專案研究小組,對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中的各項工作開展專題研究。市、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樣本校的管理與指導,不時總結和推廣我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典型經驗,為其他學校以及我市下一輪高中新課改提供實踐經驗。

6.建立課程資源共享機制。對教師、場地、裝置等學校現有人力和物力資源進行重組和優化,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多媒體教室等場地和設施裝置,引進、開發和利用報刊、雜誌、電子音像教材、多媒體課件、網路課程等多樣性課程資源,為新課程實驗服務。學校所在地的工廠、農村、部隊、社群、高校和科研所等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源,要為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提供便利和服務。鼓勵校際之間的資源共享,實現共同發展。

7.改革評價和考試製度。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將教師教學工作評價與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統一起來。學校要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為學生建立綜合、動態的生長記錄手冊,全面反映學生的生長曆程。評價結果要與大學聯考掛鉤,以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

8.做好總結與評價。總結經驗,對下一階段的實驗工作進行統籌佈置。每學期末,各校要對新課程實驗工作進行階段性總結,並對實驗年級的學生進行全面測試。教研部門和學校要根據實驗開展的需要,不定期地舉辦普通高中各學科實驗工作研討會。第一輪實驗三年結束後,要召開全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總結懲辦大會,對在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中取得顯著成果的單位和個人給予懲處。

(二)保證措施

1.加強對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領導。市、縣兩級政府要把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作為更新教育觀念。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精心組織,紮實推進。市政府成立全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制定全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的推進措施,組織協調並及時解決新課程實驗工作中遇到困難和問題,重大事項呈報市政府研究決定。

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教育局。縣(市)政府要成立相應的工作機構。為加強各相關部門的溝通,形成合力,市、縣兩級政府要建立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聯席會議制度,由教育、發改委、財政、編制等部門負責人定期研究新課程實施中遇到問題。各普通高中要成立由學校校長任組長的新課程實驗工作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新課程實驗的規劃、實施、管理等各項具體工作。

2.加大經費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各級政府要根據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的需要。支援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開展。各級教育、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要進一步改善普通高中的辦學條件,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和督促學校合理編班教學,控制班額。

編制管理部門要根據編制規範、普通高中學生實有人數變化情況,適當考慮新課程實驗後課程變化因素,調整教師編制。各校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評估現有設施,進一步增加投入,購置並完善實驗所必須的裝置設施及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為課改作好基本物質保證。學校要有計劃地從工科院校、職業技術院校遴選優秀畢業生,空虛技術課教師隊伍。

3.加強對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研究與指導。成立“ 市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專家指導組”對新課程實驗的決策、實施、監控等提供諮詢和專業支撐。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和研究機構要建立聯絡基層和樣本學校制度。及時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4.建立對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評估監控機制和專項督導制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組織好對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的專項調研和階段評估。並適時組織專項督導檢查。

教育課程工作計劃7

一、指導思想:

實踐科學發展觀,以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總目標,以落實中國小管理規範,打造區域教育品牌為抓手,進一步強化管理意識、改革意識和創新意識,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優質發展和個性發展,進一步提高學校辦學水平,提升教育發展品位,全面完成《丹陽教育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

 二、工作目標:

1.事業發展目標:全面推開0~3週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早期教育覆蓋率85%以上,幼兒及家長、看護人員接受早期教育指導率55%以上,3~6週歲幼兒入園率99%以上;國小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保持100%;國中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分別為100%、99.9%、99.9%;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99.9%,鞏固率99%以上;高中普及率98%以上。

2.學校建立目標:爭創鎮江市現代化國小和國中20所、鎮江市優質幼兒園1所,建立江蘇省、鎮江市健康促進學校6所、鎮江市級以上綠色學校30~40所、鎮江市“中國小學生行為規範示範校”8所,100%國中學校建立成鎮江市無流生學校或控流先進學校。在所有學校普及特色專案建設的基礎上,建設特色鮮明的領銜學校10所以上。

3.教育質量目標: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發展觀,加強對各學段教育教學質量的科學檢測和監控,促進國小、國中與高中之間的有機銜接和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學生的終生髮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工作思路:

(一)進一步規範辦學行為,在抓規範中強化管理,切實維護教育公平,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1.規範校務管理,維護教育公平。進一步落實《江蘇省中國小管理規範》和《關於進一步規範中國小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精神,增強法規意識和責任意識,加大專項督導和問責力度,促進學校管理的規範化和科學化,在自查、梳理、整改中規範辦學行為,破解發展難題,提升辦學水平。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以任何名義分快慢班、重點班,面向全體進行班級均衡化配置,保證教育的公平性;關注弱勢群體,維護教育的公益性。認真貫徹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精神,重視流動人口、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就讀工作,關注留守兒童、貧困兒童等弱勢群體的教育。加強控流工作和學籍管理,嚴格轉學、休學、復學手續,建立完善的電子學籍檔案,各國中建立鎮江市無流生學校或控流先進學校,確保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根據《江蘇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標準》,積極推進城鄉義務教育標準化和現代化建設,加快標準化班額推進步伐,通過努力,逐步達到國小每班35以內,國中每班40人以內,小班化教學25人左右。

2.規範教育管理,建設文明校園。整體規劃學校德育工作,進一步增強新形勢下學校德育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全面提高德育隊伍建設水平,完善片級德育工作機制,發揮好德育協作共同體的整體聯動功能,認真貫徹實施教育部《中國小班主任工作規定》。重視德育課程建設,加強學科教學德育滲透,全面開展與學科課程相銜接的`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切實發揮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的育人作用。深入開展民族精神教育、革命理想教育、革命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律紀律教育。高度重視中國小生命教育,將安全教育、禁毒教育、防“艾”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有機整合,豐富中國小生命教育內容。加強禮儀教育和養成教育,開展形式多樣的有效活動,豐富幼兒德育教育內容。積極開展環境教育,建立各級“綠色學校”。建設合格的心理諮詢室,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繼續在全市中國小開展“尊師愛生、儀禮文明”系列活動。推廣學校學生自主管理的經驗和成果,持之以恆地抓好養成教育的細節管理、常態管理和過程管理,促進各級各類學校學生管理精細化。

3.規範教學管理,減負增效。嚴格執行課程法規,落實課程計劃。開齊、開足、上好國家規定的各類課程,尤其要重視非考試學科和實踐類課程的開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嚴格執行省教育廳“五嚴規定”和市教育局“五項規定”,嚴格控制學生在校集中學習時間,保證中國小生每天的睡眠時間。規範雙休日、假期活動,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和教學進度,落實“教學五認真”,踩實過程管理、細節管理,達到減負與提質同步,面向全體與全面發展同行,不斷深化素質教育。繼續實施“省優質教育資源下鄉工程”,建設基礎教育資訊化公共服務體系。根據省教育廳出臺的《全省普通高中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督導方案》檔案精神,指導各高中學校認真準備,積極爭創“江蘇省普通高中推進素質教育先進學校”。按照上級部署,做好義務教育改制學校整改的有關工作。

4.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提高質量。義務教育階段,深層次推進課程改革。進一步完善推進機制、優化實施策略,注重專業引領、加強區域交流,務求改革創新、形成課改成果。加強校本建設,從“一切為了學生”理念出發,努力建立“學習型學校”,進一步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充分發揮教育科研在課程改革中的引領作用,探索和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綜合評價體系。根據確立的五大課改專題,分專題召開推進會進行研討,消除盲點,尋求突破。要堅守課堂教學核心陣地,以“活力課堂”為抓手,引導全市各級各類學校關注課堂,開展有效課堂教學的研究,注重課堂教學的探索與突破,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教學,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確保開齊開足上好各類選修課程、研究性學習、通用技術課程的基礎上,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等具體操作的指導。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召開綜合實踐課程觀摩研討會。進一步加強校外教育的工作指導,完善和推進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和中國小生綜合實踐基地活動,提高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水平,使之真正成為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和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載體,為建成江蘇省鎮江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作出努力。高中階段,根據《關於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意見》落實“五嚴規定”,積極應對,在薄弱環節和盲點上尋求突破。合理安排高中三年課程計劃,組織力量開展研討。創造條件正常開設通用技術課程。繼續開展課改先進學校的建立活動,促進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二)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在抓改革中不斷創新,注重教育內涵提升,促進教育優質發展。

6.改革幼教體制,推進幼教發展。在積極理順幼兒園辦學體制和管理體制的基礎上,提高幼兒園的執行效益和辦園水平。加強優質幼兒園建設,擴大優質幼兒教育資源;進一步提高3~6週歲幼兒入園率,全面推開0~3週歲嬰幼兒和家長的教育活動,提高親子教育活動率和親子活動家長受教育率,適時召開0~3週歲早期教育推進會,開展幼托一體化教學研討。堅持依法辦園、規範辦園,積極優化幼兒園內部管理,提高辦園活力。加快幼教專任教師隊伍建設步伐,加強幼兒園園務管理工作,整體提升我市幼教事業發展水平。加強特殊教育學校省民間藝術青少年培訓中心丹陽實驗基地建設,開展學前教育和康復訓練的整合研究。

7.改革評價制度,把握政策導向。初步建立適合於當前和我市教育發展現狀的評價方式和評價制度。首先完善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推廣學生成長記錄袋的綜合素質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其次,改革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檢測和評價工作。引導學校更新辦學理念,確立“綠色質量”觀,堅持以生為本,以全體學生的共同發展為本,實現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對各級各類學校的分段式評價和增長性評價,加強對小班化教學、九年一貫制學校和基礎教育十二年一貫制的跟蹤研究和聯絡性評價,並適時舉行相應的教育教學管理研討會,促進各學段之間的良性銜接和持續發展。

8.改革招生制度,促進社會和諧。認真貫徹《鎮江市20xx年義務教育階段招生工作的指導意見》和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規範義務教育階段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意見》,規範招生行為,控制生源流動,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就近免試入學。大力推進中招制度改革,根據省教育廳均衡教育的要求,繼續擴大省丹中統招生指標均衡分配到各國中的比例,進一步完善“尊重志願,兼顧區域”的高中招生政策,從結構和質量上平衡城鄉高中生源,促進學生和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嚴格執行省教育廳有關檔案規定,規範招生行為,控制生源流動,提高高中普及率,維護丹陽教育持續發展根本利益。加強對民辦學校招生和城區學校招生工作的調控,促進民辦與公辦、城區與農村學校的協調發展。進一步完善體育會考改革、國中資訊科技考查以及中國小田徑運動會改革舉措,促進中國小生身心健康發展。加強施教區調整後調查調研,充分了解和掌握招生工作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研究對策、採取措施,努力取得招生改革工作的新進展、新經驗、新成績,保證招生工作順利進行。

(三)進一步加強校本特色建設,在抓建立中鑄就品牌,實現事業整體優化,促進學校個性發展。

9.以質量促發展,以發展求出路。建立校本特色是推進區域教育品牌建設的工作要求,也是做強區域教育品牌的基本支撐。各級各類學校要在科學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的基礎上,結合區域教育品牌建設,集中學校、教師、家長共同意願,探索符合校情的有效發展之路。要在狠抓“活力課堂”、打造“名師團隊”、建設“特色專案”的同時,立足“校本”,做強“校本”。配合做好第三次全省義務教育質量檢測工作。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對照鎮江市現代化學校的評價標準,努力改善條件,努力改進管理,努力提高辦學水平。在內涵、管理、隊伍建設、教學質量上求突破,通過建立活動,進一步擴大品牌學校數量,放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促進教育整體高位均衡發展。高中學校要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科學分層,立足課堂求效益,突出重點求突破,為我市大學聯考的高位提升再立新功。

10.培植優勢專案,建設特色學校。貫徹《鎮江市中國小開展特色學校建立工作意見》,以學校聯盟的方式促進學校特色的共同發展。圍繞特色學校評估方案,建立特色學校共同體,每一個共同體確定一個首席學校,通過榜樣示範,帶動其他學校特色發展。以過程監控的方式促進快速發展,對於每一個特色學校共同體,以建立思想、專案規劃、實施過程、建設成效進行跟蹤督查,以點促片,以片帶面,在個體發展的基礎上強調整體評價。以智力支撐的方式促進科學發展,組建“特色學校建設智囊團”,定期研討,為特色學校建設提供智力支撐。滾動式建立,螺旋式提高,從打造優勢特色專案出發,致力於形成我市基礎教育的系列品牌目標,促進各校特色建設工作的正常、有序、深入開展。在所有學校普及特色專案建設的基礎上,鑄就一批個性鮮明的特色學校。

1.中國小(幼兒園)招生工作會議。

2.評選省、市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

3.幼兒文藝會演,國小生文藝會演。

六月:

1.大學聯考。

2.全市會考。

3.國小畢業考試。

4.期末考試。

七月、八月:

1.中國小、幼兒園招生。

2.城區國小、國中招生。

教育課程工作計劃8

為了確保20xx年廣西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自治區級培訓的質量和效果,特制定本培訓方案。

一、培訓物件

培訓物件為經各地級市教育局以及區直中職校推薦的廣西中等職業學校骨幹教師。

二、培訓目標

(一)通過培訓學習,學員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與方法、資訊化教學設計的一般方法與過程、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的過程與技術、現代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理論與方法、資訊科技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方法,增強學員專業發展的意識。

(二)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課件開發、說課、評課及相應教育技術應用實踐,學員能夠熟練地從事資訊化教學設計和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能夠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和資訊科技運用於教學與開發實踐,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並且能夠對其他老師起指導和示範作用。

(三)學員瞭解國內外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新動向和新成果,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研究的規範、方法、技巧,為成為“研究型”教師打基礎。

(四)學員學會如何利用資訊科技提高網路化學習與個人知識管理能力,進而促進自身的教師專業發展,增強教師專業發展的信心和能力。

同時,本期培訓班將形成以下培訓成果(全體學員均要完成的“五個一”作品):

1.一節45分鐘課的資訊化教學設計。

2.一節45分鐘課的多媒體課件、網路課件或專題網站。

3.利用教學設計、課件或專題網站進行一次模擬教學(說課)或制定出符合自身特點的資訊化專業發展規劃。

4.建立一個教學部落格。

5.在部落格上發表一系列培訓日記(週記)、學習心得、技術總結、說課反思、教學敘事等。

三、培訓內容

(一)理論模組

1.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2.資訊化教學設計的一般方法與過程;

3.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的過程與技術;

4.現代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理論與方法;

5.資訊科技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方法;

6.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研究與論文寫作的規範與方法。

(二)實踐模組

1.資訊化教學設計實踐;

2.多媒體課件、網路課件或專題網站設計與開發實踐;

3.資訊化教學實踐(模擬課堂教學:微格教學、說課);

4.教學部落格開發與部落格圈管理實踐;

5.教研與論文寫作實踐;

6.網路化學習能力與個人知識管理實踐。

四、培訓方式

(一)針對中等職業學校注重實用性、實效性的特點,擬採取“以受訓學員為主體,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個性化、網路化、高效率、靈活機動”的培訓策略。堅持學用結合、學研結合,採取“理論教學+教學實踐+教學研究+開發實踐+技術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培訓模式。

(二)加強分層次、訂單式、專題性教學,使學員各取所需,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分層次教學,針對不同基礎的學員,恰當地把握培訓的深度和廣度。

(三)技術培訓、教育理論指導和專業發展引領並舉。

(四)創新教學模式和評價模式。理論教學採取以講授法為主、案例分析與互動對話為輔的教學策略,力爭在短時間內拓寬學員在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資訊科技與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的知識面和視野,同時結合活生生的案例,加強語言的形象性、生動性和趣味性。技術培訓主要採取“雙主”教學模式和包括任務驅動、案例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在內的多樣化的培訓手段,主要以任務驅動與案例教學為主,即“範例演示→賞析與評價→學習借鑑→基本技能訓練、模仿→技術研究→改造、改良→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理論、理念於活生生的案例、課例、課件範例和製作例項。精心挑選教學案例,開發課程教學資源(如網路課程),針對不同基礎、不同學科背景的各類學員,設計不同的學習介面供選用。教學評價以電子作品集為主導,師-生和生-生共同反思,學員自評、教師點評和學員互評相結合,建立基於師師互動、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學習共同體。

(五)以人為本、加強班級管理和人文關懷,協調好學員、主講教師、輔導教師、班主任等各方面的關係,使之形成合力。

(六)發揮資訊科技優勢,加強指導。建立培訓公共郵箱、qq群、部落格圈,通過網路互動形成學習共同體。

五、培訓時間與地點

我院定於20xx年7月14日到7月27日共13天進行集中培訓學習,7月14日學員報到;集中培訓的地點設在廣西師範學院長堽校區。

六、培訓經費

根據自治區教育廳《關於開展20xx年度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自治區級培訓工作的通知》(桂教師培〔20xx〕41號)的要求,集中培訓期間學員的食宿費、差旅費、培訓教材和資料等費用由學員所在單位負責。為了便於管理,學員的住宿原則上由我院負責聯絡。

七、培訓組織與管理

為了確保培訓質量,實行專案管理、分層管理、協同管理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

(一)培訓單位組織考核。學員參加集中培訓後的學習成效,由培訓單位組織理論知識測試與實踐考核予以評估。

(二)送培學校建立成長檔案。學員所在學校對本校學員的工作採取“成長檔案”管理方式,促進學員在崗進行網路學習和開展校本實踐研修,實現自主發展。

(三)結合學員集中培訓、在崗實踐研修和終期總結的全面考核,成績合格者再頒發《20xx年廣西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自治區級培訓結業證書》和繼續教育學分證書。

八、注意事項

(一)學員報到時須交的材料。1.學員須將加蓋單位公章的《20xx年廣西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自治區級培訓人員推薦表》和《20xx年廣西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自治區級培訓彙總表》的紙質材料一式2份交到報到處;2.為了在培訓研討中豐富培訓資源,實現資源共享,請各位學員在報到時上交自己3年來的代表作品(教案、課件、錄影課、網站、部落格、論文、課題研究報告等)刻錄成光碟或拷貝在u盤),以供培訓研討用。

(二) 培訓班負責人要做好培訓終期總結和驗收工作。在培訓結束後的20天內,要分類整理和物化培訓成果,撰寫培訓工作總結,並將培訓的有關檔案、培訓方案、培訓通知、課程表、學員培訓簽到表、培訓工作總結、培訓活動圖片、錄影、學員上交 “五個一”的學習成果材料(列印稿及電子版各一式一份)和培訓報賬的原始材料(票據、表格等)及其影印件(所交的書面材料均加蓋單位公章)交繼續教育學院培訓部驗收,並按照培訓專案的經費預算和財務管理的規定、培訓專案檔案管理的要求做好培訓專案的報賬工作和培訓檔案材料的歸檔。

教育課程工作計劃9

為了保證《游泳》課程教學的順利進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依據《游泳》課程教學大綱指定本計劃。

一、說明部分

(一)、課程的性質

游泳課作為體育專業的一門選修課,共有64學時,在第二學期進行教學。

(二)、課程的目的任務

1、培養基層游泳課體育教師和基層游泳教練員,使其具備作為一名體育教師的基本技能,同時增強學生體能。

2、使學生掌握游泳基本理論知識和游泳技術,以及游泳的教學法與訓練法,建立正確的體育觀念,養成良好的體育行為,提高學生的游泳欣賞水平。

3、培養學生的師德行為,樹立學生正確的體育道德觀和愛崗敬業的精神,以及培養學生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思想品德,具有勇敢頑強、團結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風貌。

(三)、教學要求及教學重點

嚴格依據《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開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技術部分以蛙泳教學為重點;在技能部分以培養學生游泳課課堂教學組織能力為重點。

二、教學計劃本文

(一)、教學內容及教學時數分配(見下表)

教學內容理論部分實踐部分考核與機動總計

(二)、教學進度計劃

1、理論部分教學內容及教學開展時間:

理論教學包括六章,在教學的第一至第三週進行,用7學時。第一章游泳運動簡介(1學時):1.游泳運動的起源和我國古代社會的游泳活動;2.我國游泳運動的發展;3.現代奧運會游泳發展概況;4.游泳運動的特點及鍛鍊價值;

教學時數分配(學時)7534第二章流體力學原理在游泳中的運用(1學時):1.有關游泳時水的物理特性及流體力學原理;2.游泳時的阻力與推進力;3.合理的游泳技術;

第三章競技游泳技術分析(1學時):1.蛙泳技術分析;2.爬泳技術分析;3.蝶泳與仰泳技術分析;4.出發與轉身技術分析;

第四章游泳的教學法與練習方法(2學時):1.游泳教學的特點和教學過程;2.游泳動作教學的方法和順序;3.游泳教學的組織與進行;4.水中健身;

第五章游泳安全衛生常識及游泳救護(1學時):1.游泳的安全衛生常識;2.簡易醫藥裝置及使用常識;3.游泳常見的疾病及其預防和處理;4、游泳救護方法(直接救護、間接救護)

第六章游泳競賽組織與裁判法(1學時):1.游泳場地設施;2.游泳競賽的組織;3.游泳競賽裁判法;

2、實踐部分教學內容及教學開展時間:

實踐教學包括熟悉水性、蛙泳技術、爬泳技術、仰泳與蝶泳技術、出發、轉身技術、實用游泳技術和游泳的水上救護六個部分,在教學的第四至第十四周進行,用53學時。

(1)、熟悉水性(5學時):即水中行走和跳躍練習;呼吸練習;浮體與站立練習;滑行練習;

(2)、蛙泳技術(22學時,包括陸上模仿練習。重點教學):包括腿部技術;臂部技術;呼吸技術;臂與呼吸的配合技術;腿臂配合技術;完整配合技術;

(3)、爬泳技術(6學時,包括陸上模仿練習。介紹教學),包括腿部技術;臂部技術;臂與呼吸的.配合技術;腿臂配合技術;完整配合技術;

(4)、仰泳與蝶泳技術(2學時,介紹教學)

(5)、出發、轉身技術(2學時,一般教學):四種競技游泳姿勢的出發、轉身技術。

(6)、實用游泳技術和游泳的水上救護(12學時,一般教學):學習踩水、側泳、反蛙泳及潛泳技術,游泳水上救護的知識;

(7)、觀看游泳教學錄影片(4學時,隨機安排)。

(8)、教學能力培養部分(隨課,重點教學):A、游泳課的組織技能;B、游泳教學技能,包括教法的採用,示範的時機、示範面的選擇,教學重點、難點的區分與教學,以及各部分技術動作的教學手段運用;C、社會指導的技巧。

(9)、機動與考核及開展時間:

如遇雨天或節假日無法按計劃執行。考試安排在第十六週。

(三)、教學手段、方法

教學過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水陸相結合注重實踐教學。採用講授法、講解法、示範法、分解法、完整法、錄影媒體、圖解法等多種教學手段方法。

(四)、成績考核的內容、辦法及考核標準

1、考核內容

游泳課考試包括理論考試和技術考試兩個部分,理論考試卷面成績乘以40%作為理論考試最終成績;技術考試成績乘以60%作為技術考試最終成績。理論考試最終成績加技術考試最終成績為該門課程最終成績。

理論考試(滿分100分):包括六章所有教學內容。

技術考試(滿分100分):包括體能部分(佔20分)、技術與技能(佔40分)、游泳救護(佔25分)和學習參與程度(佔15分)。

2、考核的辦法

(1)理論考試(滿分100分):由游泳教研室的教師共同編制試題庫,由教務處抽調試卷,按學校規定時間統一進行考試。

(2)技術考試(滿分100分):全班統一在教學結束前第二次課開始進行考試,每人有2次機會,先進行技術與技能考核,再進行體能考核。

3、技術考核標準(技術總分100分)

(1)、體能(佔20分)體能發展評價。學生採用合理技術(蛙泳或爬泳)獨立游完距離及相應得分等級:

體能考核評分標準

遊程(米)400 375 350得分20 1918遊程(米)20 50 75 100 得分121132530027525022517161514131251007550

(五)、教學用書和參考書

1、教學用書:《游泳運動》,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審定游泳教材小組編,人民體育出版社,20xx年。

2、教學參考書:

體育學院專修通用教材《游泳》,全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審定,人民體育出版社,1991年。

高等學校教材《游泳》修訂版,梅雪雄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10月。

三、執行計劃應注意的事項

執行計劃時應注意對特殊差異的個體進行適當的調整內容,對特殊情況應進行提前或及時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