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支教實踐總結(15篇)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支教實踐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支教實踐總結(15篇)

支教實踐總結1

XX年的6月26日,我與10幾個隊友一齊踏 上了前往xxx國小暑期實踐的艱辛之路。

之中的艱辛只能自我體會。經過了4個小時的顛簸之後,過程可真是相當的坎坷啊!中途車子拋錨了!誒!就這樣,我們抱著期待的心情到達了目的地。

到達之後,我們就開始張羅吃住了,因為學校可以住,所以就在學校住下了,整理好了寢室,廚房學校裡也有,一併打掃了。這第一天就這樣度過了。第二天還有許多實踐前的準備工作要做,那就是人員聯絡.將留守兒童召集起來進行輔導.我被分配做留守工作,為鄉政府附近的留守兒童做好登記工作.隊長帶著另一批人到一些遠一些的地方--泥坑界坑去聯絡學生,做好登記工作.這些地方有些遠,需要走很長時間餓山路,不過為了實踐成功,為了我們愛暖童心實踐隊,這些苦還是要吃的,一早上聯絡到了解情況0多名留守學生,我們還是非常有成就感的.第三天,開始了我們正常的教課工作,我教的課是國小三四年級的數學.在教課中,我體會到了他們對學習的熱愛與渴望,看到了他們在學習之中眼神放出的神采,這使我非常感動.我們開設了各年級的語文英語常識以及數學課,還有興趣課程,以供學生們在下午課餘進行另類數學.興趣課程有棋類球類手語演講話劇.每天中午學生來得都很早,以致我們不得不將2點的興趣課程提前開始.於是每天中午,我們都在同學們的熱情中,不得不放棄午休,哎!苦啊!不過生活還算不錯!下午時,我們還去摘野菜了,真是體味了一把農村生活!一個字--爽!我們一邊採,一邊有說有笑,可開心了.為了清理這些野菜,可費了我們不少功夫呢!不過煮起野菜來,還真是美味,也算值了!

在實踐中,我也去一次界坑去買菜,走了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呢!腳痠了也腫了!哎!終於體會到同伴們出去買菜的辛苦了!我覺得我們實踐隊可算是奢侈的一個隊了.吃得好,有時會有肉,有時會有西瓜和飲料呢!(羨慕吧!哈哈哈!~~~~)買了菜回去以後,就迎來了我們愛暖童心實踐小分隊的啟動儀式了.到了鄉政府辦公室,看到一小部分的天花板塌下來了,於是我們就清理了一下,在桌上放上水,等待著鄉政府領導的到來.時間飛快,儀式開始了,我們在鄉政府領導的'要求下做了自我介紹以及一些感言,領導們也分別發言,針對我們實踐隊做出批定和鼓勵.結束了儀式意味著我們愛暖童心實踐隊正式在永嘉縣西嶴鄉啟動.我們大家豆油非常高興,並在學校門口合影留念.

後來的幾天我們一部分人去了楠溪江景區做了募捐活動,一共募集到700多元人民幣.我們還為留守兒童送去溫暖,送去祝福,送去他們所需要的學習用具--書包.最後一天晚上,我們實踐隊在當地一所祠堂開了一場晚會,雖然來看的人不多,有些準備還沒有做到位,可我心裡還是很開心的,畢竟這是我們的第一次晚會,就算有什麼瑕疵,它在我心目中也是完美的.在晚會中,我擔任了舞臺設計的工作,為了舞臺的效果,我們不惜找來了一些綠色植物來設計舞臺,還借來了地毯和後臺的幕布,還有演講的桌子,以及音響電腦等.雖說不易,可我們還是做到了.費了一下午的時間設計好舞臺,看到他們對舞臺的熱烈讚美,心裡還是美滋滋的,也不妄費我們這麼用心的設計了.

所以的東西都會有負面,第一次做一件事不能盡善盡美,也是正常.晚會的演出在最後的環節--把合唱中,由於我們的匆忙忘帶歌詞導致了我們演出的不完美,這令我們很遺憾.當時我們的心裡都很難受.可再難受也要勇敢的面對.面對錯誤,範文網深思錯誤的來源,找出原因,做出決定,在下一次同樣的情況下,我們就不會再犯錯,再有遺憾了.在實踐中,類似的困難有很多,比如說,晚上睡不好又熱,又有蚊蟲咬;有時男生的不合作;隊員對隊長的不理解;有時個人的任性等等.這些都是實踐中的困難和阻礙,可是我們全部都越過了,感到欣慰,開心,坦然.在這之中,我們擁有了很多;堅強,勇敢,寬容,信任,克服了種種困難,越過了種種障礙,延續了我們的友誼,達到了我們即定的目標.實踐之所以為實踐是因為實踐即體驗另類生活,從中領悟做人的道理,學會對人處事,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生活之中有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去學習,去體會,去感悟人生的艱辛和美好.一個小小的細節就能體會出一個人的思想品德,一個細微的動作就能獲得別人對你的信任,這在於你能否想到做到.對一件事有自我的見解,能被別人接受,採納就是成功,這就是實踐的成功.不管我們做得是否盡善盡美,只要我們有努力,有思考,有被接受,採納,就是實踐的成功!

支教實踐總結2

經過前一天辛苦的連續工作,每一位志願者的臉上都或多或少帶著些許疲憊。然而當面對同學們時,他們將疲憊掩下,再度露出笑容,滿懷熱情與歡樂引領同學們走進知識的世界。今天的課程,對於同學們來說,具有無比的吸引力。地域的侷限,讓這些孩子們沒有辦法去接觸傳統課程以外的素質教育,考慮到這一點,志願者們特地為孩子們開設了一門課程--戶外素質拓展。

上課鈴剛剛響起,同學們便滿心歡喜地排成整齊的隊伍,來到操場上。“同學們,今天我們要進行的專案是‘無敵風火輪’!”望著同學們疑惑的神情,志願者們開始耐心詳細地向他們解釋遊戲的玩法與規則:排成幾列隊伍,“藏”在報紙做成的履帶中推動履帶前進,先到達終點的隊伍獲勝。志願者們組織同學們排成三隊,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材料,教給他們自己製作活動道具。

報紙黏貼不結實,隊伍步伐不協調,行動不夠利索,聰明機智的孩子們很快從嘗試中發現了問題,掌握了遊戲的訣竅。站在起點線上,同學們屏住呼吸,攥緊拳頭,蓄勢待發。

“開始!”志願者的聲音剛剛落下,三支隊伍便迅速從起點“躥”了出去。“加油!加油”同學們一邊前進,一邊為自己的隊伍吶喊助威,口號久久迴響,衝勁十足。

“一二,一二”憑著出色的協調,賽場右邊的隊伍很快取得了領先優勢,“加油!加油!”離終點只剩一步之遙,同學們的聲音愈發響亮。“到達終點!勝利者是這支隊伍!”同學們歡呼起來,隊伍中的一對姐妹花興奮地擁抱在一起。剩下的兩支隊伍雖然遺憾地與優勝失之交臂,但是他們出色的表現同樣贏得了志願者們的讚許。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這樣的活動提升了同學們的`動手和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強了同學們的團結意識。相信對於同學們今後的成長會有很大幫助。”活動結束後,志願者隊伍中的樑同學有感而發“我們將在今後繼續注重這方面的教育,在活動中總結經驗,我們的團隊將與同學們共同成長。”

支教實踐總結3

“xxxx”支教團經由校團委審批,成為xxxx農林科技大學2016年暑期“三下鄉”350支社會實踐隊伍之一。致力於xxxx縣xxxx鎮xxxx村xxxx國小支教活動,以“給學生帶來一種不一樣的課程體驗和夢想引導”為宗旨,以培養興趣,提升趣味為理念,通過課程和活動相結合,著力於豐富學生的課程體驗,開拓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擁有夢想和目標,併為實現夢想而努力。支教團於2016年7月31日晚到達xxxx國小,通過校長的幫助,50餘名學生參加支教活動,自8月1日起,為期一週的支教正式開始。

支教課程篇

支教團的課程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鞏固書本知識,一方面增強基礎性的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的趣味性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開設興趣類的音樂、美術、體育,趣味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等課程,開拓學生的視野,發掘學生多方面的興趣和天賦。第二部分為專題系列授課,如語文開設國學經典系列課程,講授《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等,同時開設朗誦與演講系列,培養學生的寫作和表達能力,對朗誦演講禮儀進行指導。數學課設定趣味奧數課程,拓寬孩子們的視野。趣味歷史推出“牛角掛書”“鄭人買履”等成語小故事系列。趣味地理推出“祖國華北”“祖國xxxx”系列,講述代表性的華北xxxx的'自然人文景觀,給學生帶來不同的地域感受。第三部分為課外活動和比賽,脫離書本,全面提升孩子們的綜合素質。支教團用豐富的課程設定和趣味性的上課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一定程度上改觀學生對於上課的態度。

課外活動篇

國小生的具體形象思維佔優勢,正處在天真爛漫的時期,應該讓他們多發揮想象力,既要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技巧的訓練,也要培養國小生的創造能力與思維能力。通過設定各種活動,如“我是大英雄”“心靈手巧”“我的小小綠蔭”等,喻教於樂,讓孩子在遊戲中提升法律意識與團隊合作意識,幫助他們成為懂得互助、有理想和目標的人。志願者們還準備了繪畫工具,讓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力,畫出自己心中美好的未來。此外,志願者們設計了摺紙課,進一步提升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摺紙教學負責人趙琛說:“我希望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拓展孩子們的思維,提高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在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同時,支教老師們還將感恩帶進了支教課堂,讓學生們理解家長為自己成長而付出的艱辛,學會關愛他人,尊敬師長,孝敬父母。愛國品質的培養也極為重要,今年8月1日,在建軍89週年之際,支教團在開學第一課上,帶領孩子們一同瞭解我國軍隊的發展歷程,緬懷先烈,共唱軍歌,從小培養他們愛國擁軍的優秀品質。

日常生活篇

在一週的時間裡,支教團成員不斷探索支教模式,豐富支教內容。支教團制定了每天晚上開例會的制度,總結當天的經驗教訓,佈置今後的工作,討論處理各項問題,開展成員之間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並且每天的會議都由團隊成員輪流記錄。此外,每個成員堅持每天書寫日記,記錄一天的工作,為後續工作留下最原始的資料。在團隊成員分工方面,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各班分別設有班主任,開展班級活動,負責班級各項工作。同時每一項子活動都由相應活動負責人策劃、執行、總結,其他成員配合完成,大大鍛鍊了團隊的合作能力,增強了團隊集體凝聚力。支教活動也鍛鍊支教團成員生活能力:支教條件相對簡陋,志願者自己動手整理房間;分工合作,買菜做飯。總體來說支教團成員從各個方面實踐著能學習、能吃苦、能合作的團隊精神,踐行著“誠樸勇毅”的西農傳統。

思想感悟篇

團隊成員在經歷一週的支教活動後都發出了最真切的感悟,總結這一路來的點點滴滴。副隊長孔冠群認為:“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早已數見不鮮,師資等各方面還有待加強,我們仍需努力。”康路路被孩子們的乖巧懂事所感動,她說到:“他們真的很乖,我講什麼,他們就學什麼。我們離開的時候,他們還跑過來向我們告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於文哲說,“這裡的家長也令人傾佩,不管颳風下雨,堅持將孩子送過來讀書。”隊長趙琛總結道:“無論是家長殷切的期盼,還是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都深深鼓舞了我們,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的責任。”

一週的實踐時間裡,支教團共形成新聞稿5000餘字,活動總結5000字,成員支教日記1萬4千字,成員支教感想近1萬字。不僅大大鍛鍊了團隊成員的各項能力,也為後輩留下了寶貴的文字材料。教育是長久的問題,接下來支教團還有更長的路要走。xxxx農林科技大學校長孫其信鼓勵廣大學生:“大學之大,不僅要有大師、大樓、大治,更要有大愛之心。”“xxxx”支教團願始終秉承“誠樸勇毅”的校訓結合專業特色與自身能力,積極開展各項支教活動,為xxxx國小的孩子們開啟學習新視野。

支教實踐總結4

這一段支教一共18天,9天在何屋村,9天在愛心之家,支教的圓滿結束給予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段實踐經歷,更是一份內心清明的獨特感受。

初見。在何屋村初見孩子們,從那一聲聲“老師”開始,我們那時的角色就已經不再是優越的大學生,而是期望能給孩子們帶去更好成長的老師們。從一年級到八年級,在何屋村來報名的孩子們有120多人,第一天比上課時間早1個小時就已經在上課的祠堂門口圍了一大群孩子。他們說“起得早,今天要上課所以就早點來”。孩子們的質樸和天真,沒有多麼華麗的衣服,甚至會有些汙垢,但是總是喜歡帶著笑容喜歡親近老師,喜歡繞著你跟你說話。他們這裡沒有太多攀比,相反的可能由於家庭原因可以感受到更會尊重人照顧人,會很聽老師的話可有時也有小孩子脾氣。第一次見面我們是陌生的哥哥姐姐,我們開始把孩子們擺在心裡面,當成自己的可愛弟弟妹妹,希望更他們帶去快樂的成長。

責任。

自此次支教實踐,我們所感受到的作為一名老師的責任。在何屋村和愛心之家,我們全天的重心都在孩子們身上,如何能讓孩子們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如何給予他們良好的積極的改變,授予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生活態度。無論是課堂上的集體授課還是課後生活中的單獨引導,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眼裡都是一樣的需要被關愛,或者說在他們這樣並不優越的條件下,如何帶給他們最適合的教育,給他們的生命力增添真正受益的東西,是我們的責任。無論是每晚的總結分析,熬夜備課甚至於出現的分歧,我們在摸索中深深體會到一名教師的辛苦與驕傲。這一段支教經歷,教授學生擁有責任感的同時,也是給予我們支教老師對責任更深的理解,更是讓我們對教師這一職業深深崇敬。

獨立。

在何屋村的支教,感受到的是我們老師的獨立。自己走20多分鐘到集市買菜,一天8 個人一共10塊錢的伙食費,去找柴火生火做飯,打地鋪睡地板,洗清涼的井水,到河裡洗衣服,佈置祠堂改造的教室,完成新生登記和安全教育,和家長們交流,處理各種緊急狀況。在何屋村這邊,因為偏遠和師資缺乏,所以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安排,幾乎沒有外來幫助,所有問題自己解決。

在愛心之家的支教,感受到的是孩子們的獨立。在愛心之家,50多名學生,分為孝、恭、禮、悌、勇、義、忠、智、仁、信十個小隊伍,每隊由一名支教老師帶領。每天的值日分為衛生、洗碗、廚房、食堂、熱水、潔衛、宿舍7組。各項事務主要都是分小組完成,看著國小年級的孩子們5、6個人洗50多個碗,用柴火燒50多個人的熱水,挑糞水去倒打掃衛生間……看著他們平時從起床的疊被子,衛生的打掃,內務整理,洗衣服等等每一天每一件事情都是自己獨立完成,這也是我們對這些家境和心裡特殊的孩子們的培養目的,至少讓他們儘早的學會獨立能照顧好自己和身邊人,學會真正依靠自己去解決問題,他們的未來可能會比其他人更加艱辛,所以他們必須從小就比他人鍛煉出更強的能力和意志。

團隊。

老師們的團隊。我們立信一行4個人,在支教過程中認識了南康義工聯合會的會長、監事,認識了全國優秀志願者候選人何叔,認識了很多默默奉獻的義工叔叔阿姨。認識陸續而來的志願者們,美國的沛燊,海大的許楊,諾丁漢的小白,贛師的晶晶,天津警官的笑笑,認識了華僑大學一行9人,南京財經一行9人。在整個支教過程中,我們的隊伍不只4個人,我們這裡所有人都是一個團隊的,一個為孩子們的未來而組成的團隊。we are a team,那種在朝夕相處而培養的友誼也是珍貴的禮物。

孩子們的團隊,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更需要教授“團隊”這一現代社會非常重要的概念。即使他們還小,但是這是對於他們來講未來成長非常有作用的一項能力。我們的課程裡有團建課,平時分成小組小隊進行,給他們授予主動貢獻、協作互助、團結共贏的思想,引導他們在遇到自身無法完成的任務或者在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通過團隊與合作去使力量最大化,實現目標。在一個團隊裡,是具有一定引導性的.,更容易讓孩子們提高自身與身邊人的交流能力,提高孩子們理解自身力量的侷限和主動合作實現共贏的能力。對於可能家庭具有相似環境或者相同遭遇的孩子們,讓他們也在這樣一段時間的生活中交到真心的朋友,感受到同齡孩子的友誼和關愛。

生命。

這並不是一個關於多大多小的話題。在我們的支教過程中,生命這個詞帶給我們很多很多思考。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問“你們為什麼回自己花錢來這麼不好的地方教我們,給我們上課?”,我一直沒法當面回答他們。為什麼?每個人的生命是父母給予的,但是從物質上而言每個人的出生都是不公平的,孩子們生在村子裡,可能沒有多好的物質條件,生下來就決定了成長會與家裡那畝田息息相關,更有甚者家人的殘疾啊,離世,都是誰越不願意去承受的。我們這些大學生能夠做這樣一件事情,能夠來教書是因為我們還有一定可支配的物質條件,出生在城市相對生活比較好。但是我們授課的他們,真的大部分是無法選擇自己的一生的,我們來到這裡給他們上課,不奢望我們去改變誰的一生,但是期望是我們教過的的孩子,能從這次支教中多少得到一些對人生有益的因素,對於他們的成長起到好的影響。生命開始或許是不公平的,但是我們希望他們的未來是公平的,是能夠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去改變去打拼出來的。

在愛心之家的伍華蘭給我的感觸最深。她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卻有先天性神經纖維癌,已經晚期。家裡條件非常差,在之前,她已經在地上爬了XX年,手腳的傷痕都已磨平,11歲的生日禮物是一對柺杖,終於可以依靠柺杖站起來。腳因為疾病已經化膿穿孔了,但她每天像正常孩子一樣自己吃飯,自己洗衣服,她沒上過學不會寫字,但我們佈置的作業,她從未落下過。她會請人幫忙,她口述別人記下。夢想是成為一名畫家,可她的生命並不長。你無法想像她每天要經受多麼巨大的疾病痛苦,可她臉上只有一種表情,笑容。無比陽光的笑容從來沒有消失過,她是那麼可愛,有禮貌,認真,那麼好的一個女孩。在她身邊陪她聊天所感受到的那種寧靜,自然的氣息,她不是張海迪,可她我的生命裡標榜著樂觀、堅強,她只是個11歲渴望快樂的孩子,她是柺杖上的天使,告訴我們生活的一切都可以變得很美好。

支教實踐總結5

響應團中央、團省委20xx年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關於“關心三農問題,關注農村基礎教育,關愛農民工子弟”的時代口號,在張掖市婦聯、河西學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山丹縣、河西學院中文系、東樂鄉、山羊堡村、山羊堡國小等單位和部門的大力關心和支援下,“情繫山羊堡,關愛留守兒童”河西學院中文系青年志願者赴山丹縣山羊堡愛心國小暑期支教工作得以順利有效開展,支教工作不僅得到了學生的歡迎,也得到了當地群眾的認可和好評。在支教工作即將結束之際,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張掖市婦聯、河西學院情繫留守兒童關愛行動”總結大會。在此,我謹代表支教團全體成員,就此次河西學院中文系青年志願者赴山丹縣山羊堡愛心國小暑期支教工作做如下彙報:

一、基本情況:

河西學院中文系青年志願者赴山丹縣山羊堡愛心國小暑期支教團,由1名帶隊老師,11名同學組成,共12人,其中男生4名,女生8名。中文系在6月底就著手籌備暑期社會實踐關愛留守兒童支教事宜,經過認真細緻的策劃,於7月初報中文系、校團委審批並獲立項。由於對張掖市留守兒童總體情況不甚瞭解,我們主動與張掖市婦聯取得聯絡,在張掖市婦聯的大力支援下,學生入校、教室安排、支教團食宿、日常辦公等方面給我們提供了諸多的便利。正是由於這些前些工作的有效保障,在我們在到來的第二天就順利投入到正常的教學工作當中。目前學校共有105名學生,其中本校學生97人,由於免費教學,外校的10幾名同學也到本校學習。我們實行完全的免費義務支教,不向學生收取任何費用,正常的經費支出由河西學院團委與中文系審批劃撥。

二、嚴格執行原有教學管理安排,開展特色教學。

我們的日常教學管理,按原有的時間表進行,上午開展語文、數學、英語、社會等基礎文化課的教學。下午開展音樂、舞蹈、體育、美術、閱讀等相關文體類教學活動。日常教學中,由指導教師擔任教學組組長,建立嚴格的教案審查、聽課、反饋、教學技能培訓制度,真正做到“責任教學、效率教學”的目的。課外活動期間,我們精心組織文體類活動,7月25日開展了“我愛運動”“我愛學習”的趣味體育比賽,並對錶現優異的團體和個人進行了獎勵。7月27日開展了“唱的響亮”主題歌舞聯歡會。為了檢驗前期的教學成果,我們於8月1日組織進行了階段性考試。為了切實體現關愛留守兒童,增進師生情誼,今天將要舉行的張掖市婦聯、河西學院情繫留守兒童關愛行動的相關活動,充分展現我們的教學成果。

三、強化管理,增進責任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實行“伙食自管”“衛生自搞”“責任自負”的三自原則。克服一切困難條件,做到能吃苦、能幹事、幹成事。定期進行衛生大掃除,保證校園環境乾淨整潔。及時開關校門確保學生、老師及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支教團不定期的召開會議,部署和安排工作。學生管理上實行班主任負責制,班主任不定期的召開班會,及時就班級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決,以加強日常班級學生管理。對於任課教師的代課堅持監督與自查相結合的原則,指導老師利用休息時間進行教學教案的相關培訓與指導,定期檢查老師備課教案,隨機聽課,就老師上課的情況進行點評與指正。組織教師進行教學問題總結與討論,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糾正,保證和提高教育和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水平。

四、開展留守兒童社會調查

為更深入的瞭解留守兒童的家庭、心理、探究關於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各個方面的原因,完成社會實踐計劃中社會調查部分的工作,開展了留守兒童家庭調查。在家訪之前,指導教師針對社會調查對我們進行了調查前的輔導和培訓,使我們瞭解了一定的社會調查的基本常識,以及原則和技巧。在調查方式上開展多角度、多種方式、集體與個人調查相結合;問卷與訪談等多種方式的調查,以提高調查的多樣性與完整性、準確性與科學性。到目前共完成了個人調查報告12篇,發放問卷80份。

五、迎難而上、精誠團結、集思廣益、努力工作

短短半月的支教活動已結束,在此期間,全團上下精誠團結通力合作、集思廣益、努力工作,克服一切生活、教學上的困難,女生沒有宿舍只能在教室中的課桌上休息睡覺,克服高低不平、擁擠的住宿條件,忍受悶熱的天氣和蚊蟲的叮咬。吃飯上,自己動手劈柴、燒火、做飯,土豆是一天中最主要的蔬菜,吃飯上有什麼做什麼,做什麼吃什麼,教學上缺乏相關的教學裝置,我們就自己動手,挖掘現有的資源,確保教育教學的順利開展。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沒有取經路上的磨難,焉有真經取得。只有不畏艱險、堅持到底的人才能到達光輝的頂點。今日事今日畢,心繫祖國、奉獻社會,做年輕有為的新時代大學生,能經歷這樣一次光榮的社會實踐,我們感到無比榮幸。

從籌備支教開始至今,我們受到了張掖市婦聯、河西學院、山丹縣、東樂鄉、山羊堡村、山羊堡國小的相關領導的關心與大力支援,各位領導多次看望我們,山丹電視臺、山丹日報、山丹縣廣播電臺還就我們的活動進行了採訪和報道,在此,我謹代表支教團的全體成員,向各位領導的關心和支援表達我們最真摯的感謝。最後祝各位領導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祝山羊堡國小的同學學習進步,祝山羊堡國小的明天更美好。

以上就是此次“情繫山羊堡,關愛留守兒童”河西學院中文系青年志願者赴山丹縣山羊堡愛心國小暑期支教工作總結與彙報,不足之處,還望批評指正。

支教實踐總結6

這個假期,我報名參加了我們外語系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七月中旬去了太原市陽曲縣的大盂鎮義務支教,擔任日語老師,整個過程雖然只有短暫的七天,但它給我帶來的卻使我感悟到了這二十多年來我曾忽視的一些東西。

首先,我要感謝今生所有帶過我課的老師。在這幾天義務支教中,我體驗到了當老師真的不容易,當一個好老師則難上加難,所以在此向所有的老師致敬!

我們這次支教分為初級英語啟蒙班,英語國小升國中班,英語國中班,日語班,法語班這五門課程,我擔任日語老師。我們日語一共兩個班,有五個老師,每天早上上兩節課,法語班跟我們日語班的時間相同,英語班早上跟下午各有兩節課。日語第一天只有一個班,第二天由於學日語的人又增加了,我們就又開了一個日語班,這兩個班剛開始的第一節課都由我帶,在上課的前一天我準備了很多有關日語的知識,又查了很多資料來確定我所講的知識的準確性,生怕誤人子弟。而當第二天站到講臺上的時候,突然有種緊張的感覺,雖然我平時經常上臺表演,在眾人面前出現已經很習慣了,但我這次的身份是老師而不是演員,我不僅僅要帶給學生知識,還要帶給學生教育,所以,我有點緊張,我怕我不能做到這兩點。然而當開始講課的時候,我放鬆了很多,因為是第一節課,我想讓同學們對日本先有初步的瞭解,所以給他們講了很多有關日本的風土人情,講了日語的來源以及日語中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的.漢字,就這樣,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了,我的第一節課還算成功。就這樣,我們來支教的每位志願者也都跟我一樣,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上好每一節課。

在授課最後一天的早上,初級英語啟蒙班有一位小朋友送了我們兩顆撇蘭(一種菜名),在中午休息的時候有位小朋友直接跑到我們老師的宿舍給她的老師送了她家兩根最長的黃瓜跟兩個最圓的西紅柿,到了下午,我們取消了課程,舉辦了一個小型的歡送派對,在派對開始前,有兩個初級英語啟蒙班的小朋友各送了我一張帖畫,還有一個小朋友送了我兩張他最流行的“玩具”卡片……那個下午,我們每個老師都收到了孩子們的禮物,對我們來說它不僅僅是一張張小小的貼紙,一朵小小的紅花,還是對我們教學的肯定,更是對我們的依依不捨,尤其是一個小女孩聽到我們第二天就要走,一個人在那哭泣,還用她的鉛筆在英語本上歪歪扭扭的寫了“我希望大哥哥跟大姐姐明年還會來”,當時我們中有的老師也哭了…

其次,我要感謝全天下的母親,尤其是我的母親。

在正式開始授課的第一天早上,國小班的學生只有十幾個左右,估計是我們的教學成果比較明顯,就一早上的時間得到了家長們的認同,當天下午的時候又來了很多學生,其中很多學生因為年紀太小,讓媽媽給送過來的,這些媽媽把孩子送進教室以後一直不走,有的站在教室裡看著她們的孩子,有的站在門口往裡眺望她們的孩子,還有的就坐在她孩子旁邊,給自己的孩子整理文具,這時已經到了上課時間了,我便走了進去告訴這些媽媽們我們就要開始上課了,讓她們放心回去吧,等下了課再來接。這些在教室的媽媽們便囑咐了自己孩子幾句之後慢慢的往教室門口走,到了門口她們又停下了,往裡看她們的孩子,看著她們放心不下於是我便說:“你們放心吧,我們不會讓他們亂跑,下課了我們好幾個老師都在這照顧著呢,我們這個英語老師教得也非常好,你們就放心吧。”然後一位媽媽就回應道:“我們就等你這句話呢,你這麼一說我們就放心了。“ 另一位媽媽說:“老師,那我們就把孩子交給你了啊.....。”經過我的再三囑咐,這些媽媽們才放心離開,當這些媽媽剛轉身下樓的時候,我腦子裡猛然浮現起了我上幼兒園時候的情景,浮現起了我媽媽把我送到幼兒園教室後又跟老師打了招呼才走的情景,心理面突然有種莫名的感動,突然一下子好想我的媽媽,好想感謝她把我養大成人,中間不知為了我付出了多少,而在我懂事的這幾年裡卻一直未曾領情,又使我感到非常的內疚;當我在過道從窗戶上再放眼望去,發現竟然還有幾個媽媽依然站在教學樓下繼續等著她們的孩子......。

支教實踐總結7

今年暑假,我們一群有著相似夢想的人結伴而行來到了美麗的淮南鳳臺縣,在這個過程中,我收穫很多,也增長了不少見識。對於本次的支教隊伍,我真的很榮幸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對於本次支教的總結,我也只想說三個詞:老師、學生和隊友。

首先,我想說的是關於老師。我們是去支教的,也就是給他們的孩子當老師的。對於老師,我應該說比較瞭解了,畢竟我們也和老師打了十多年的交道了。對於剛去之前,應該說自信滿滿,都是新奇的想法。真的有種想做出點豐功偉績的意思,覺得自己當了十多年的學生後,應該也是有資格做老師的。還有一種想法就是:我做了十多年學生,終於有機會體驗到老師了。自己當學生時,感興趣的可以一併說給他們了,覺得和他們應該不會存在什麼代溝,應該很容易溝通的。並且去之前,也是覺得自己上的課,對於他們來說應該也是有意思的,他們應該會感興趣的。

現實給我上了一課,會是很深刻的一課。一切都不是想像的那樣簡單的,我們遇到的很多是我們之前沒有想過的情況。最重要的是,我體驗到了當老師的辛苦。以前做學生時,總覺得自己很辛苦,老師的工作很簡單的,只是在發號施令而已。當角色轉變後,自己才真正理解到了當老師的辛苦。站在講臺,就意味著一責任,一種需要對學生負責的責任。每天的講課也讓我認識到,一直說話真的是會說到嗓子受不了的。除了剛開始的幾天,嗓子都是極其痛苦的。自己上課希望每個學生都能聽你說,所以就會盡量的把嗓音提高,因為你不提高,再加上學生的說話,其他人聽到你說話的可能性不是很高的。以前作為學生上課時,遇到自己不喜歡上的課,睡覺是很正常的事。但當你站在講臺,自己在辛苦上課時,看到下面有人在睡覺,你會發現這種行為是你自己極其受不了的。關於老師,我想說的是,當老師真的很辛苦,老師們,你們辛苦了。

其次,我要說的是關於學生。關於學生這個身份,估計要說的就有很多了。第一,要說的是自己的學生。當老師時,每天想的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學生。每天的重點就是學生,一切都似乎以他們為中心。從第一天給他們上課起,就把整個心思放在了他們身上。關心他們上課是否聽的懂,關心他們喜歡上什麼課,關心他們喜歡玩什麼等等,都是每天所想的最多的東西。但有時你會發現真的很難和他們真正的打成一片,有時會迷茫怎麼和他們相處。有時自己會想是不是和他們真的存在代溝?第二,要說的就是關於自己為學生的了。其實這是

我感觸最大的地方,有時覺得自己是來當老師的,不如說自己是來學習的。因為在我的大部分時間裡,覺得自己都在學習。以前基本上都是和自家人生活在一起,就算來到大學,和室友之間大部分時間還都是獨立的,這次不同,我們一個團隊真正生活在一起,應該怎麼做,這是我在十幾天中不斷學習著的。沒有當過老師,怎麼去教導學生,這也是自己學的。不怎麼會燒火,做飯,打下手,這也是在學的。不知道怎麼去調研,怎麼去家訪,這也是學的。還有許許多多我們之前不會的,在這個過程中,都是學著來的。我覺得自己一直都在做學生,因為我覺得每天似乎都能學到很多東西。而且覺得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確實學到不少東西。就拿最後一節素質選修課來說,就讓我學到很多關於備課的事情。特別是自己作為活動參與人,更是學到了很多東西,以前真的很少有這樣的機會鍛鍊自己。還有溝通能力,這次活動中,基本上社會的很多階層都有過交流,對於以後的和他人交流很有幫助。這次支教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學習的機會。

最後我想說的就是自己的隊友,這麼多天的相處,我想我們之間已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誼了。剛開始接觸時,你很難完全的認識一個人,但經過二十多天的接觸後,對每個人都是很瞭解了。做到真正瞭解後,也就產生了欣賞之情了。現在覺得我們的團隊裡,每個人都是那麼的優秀,都值得自己學習。也非常感謝我的隊友這麼多天來對我的照顧,這個支教過程,你們讓我不再孤單。相互包容,相互學習,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等等都在我們團隊中體現出來了,我想說,我們的團隊絕對是優秀的團隊,我很自豪成為其中的一員。

這個支教過程,我每天都過的很充實。雖然有時會覺得累,但收穫的真的很多。體驗到老師的辛苦,不同的學生身份和對我們隊友的友情,是我的支教總結。

支教實踐總結8

蜿蜒曲折的山路牽動著我們複雜難測的內心。實踐終於浩浩蕩蕩的開始了。

我們的車開在這樣的山路上兩個多小時,終於到達了我們實踐的地方xx縣xx鄉。以前從未聽過這個地名。所以也帶著些許陌生,但是更多的卻是對這個山清水秀的xx鄉的好奇。實踐之前就聽隊長說過這裡堪稱xx的西藏。因為這是在海拔xxx米的高山上啊!

其實這次實踐的意義和目的在於關愛留守兒童。我們主要通過一對一的心理輔導,和全班的授課支教來實現和表現我們的愛心。這次實踐最大的效益就是讓我瞭解了小孩子。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和天真的玩性,都會讓我們忍俊不禁。我還記得最好玩的事情就是有個調皮的`學生叫我痘痘老師,害得我哭笑不得。

還有就是這裡的民風民俗都很淳樸,讓我們感受到並不是那麼的陌生,而是有一種出外靠朋友的感覺,很開心也很舒適。

最後,我們的xx實踐隊在支教一個星期後向村民展現了成果展,因為我們都是第一次可能很多事情都不是很全面,但是我們卻雪到了很多的事情。讓我成長了很多,我想在今後的教學教育工作中都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很感謝我們實踐隊伍中的每一位朋友。是你們讓我認識到了團隊的精神。

支教實踐總結9

從四月的立項到7月25日實踐的結束,看似漫長遙遠的三個多月的時間在建築系瘋狂的設計與交圖,以及緊張的期末考試周,以及考試周結束後全身心地、井然有序卻也略帶緊張的準備,以及最後在納雍昆寨中學的實踐中逝去了。這期間,有聯絡上的反反覆覆,有籌備上的辛辛苦苦,有各種碰壁後的垂頭喪氣,有取得各種成就後的欣喜歡樂,有旅途中的顛顛簸簸,有難說出口的心疼心酸,還有最後離別時的不捨與眼淚……

這是一個有著太多故事的過程, 我用我笨拙的筆不能描述不出全部這些故事,只好用幾個關鍵詞來概括我們的實踐:轉變、反覆、準備、走訪、傾聽(心疼)、忙碌、感動。或許這幾個詞並不足以完全把我們這次實踐的輪廓勾勒出來,或許仍然存在某些遺漏,但這些詞已足矣表達出我們的感受。

 轉變

當我們回過頭來重新審視我們最初的想法時,雖不會因為當時那個想法的幼稚與不成熟而嗤之以鼻,卻也絕對會會心一笑。

最初的最初,我們的確懷著一種自以為很崇高的心理、很英雄主義的心理立了項——到中國一個最貧困的山區去支教。那個時候,我們的確一心向往著徐本禹式的支教經歷,雖然我們不可能像他那樣在一個山區支教多年,我們僅僅只是一兩週的時間,我們一心只認為只有那種環境下的支教才是最有意義的。

但是隨著實踐各方面工作的開展——尤其是備課階段的展開以及最後實實在在的支教經歷,讓我們的想法不斷地發生著轉變。

我不得不承認,在最初的想法裡,我們太自以為是,只是過分的關注怎樣怎樣的活動、怎樣的環境、怎樣的經歷對於我們才是最有意義的,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單方面地考慮自身,而忽略了我們的活動對於承受方的意義、對於社會的意義。

漸漸地,我才明白,實踐的作用,並非是期待我們通過某一次或者某幾次的實踐而實現多大的社會價值,而是讓我們能夠走出大學這座象牙塔的庇護,去接觸社會,認識社會,也是瞭解自己。

而在這個過程中,儘可能的鍛鍊自己,儘可能的提升整個實踐活動的社會價值。

而活動的意義與價值,也並非取決於我們選擇的實踐環境、實踐地點和實踐人群,而是取決於我們的活動,取決於我們在這次實踐中付出了什麼,給對方帶去了什麼;取決於我們收穫了什麼,而對方又收穫了什麼;取決於我們的活動是否能讓社會上更多人和群體關注我們的實踐的物件,而不是關注我們。

任何活動的意義都不是在實施之前通過制定目標或者計劃臆斷推測出來的,都是在真正踐行的過程中看到的、感受到的。

反覆

這其實是一個很讓人惱火和垂頭喪氣的過程。

四月份立項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確定了我麼實踐地點為貴州省畢節市**國小,然而同對方聯絡接洽的過程總是讓人“出乎意料”。

本以為是應該是一件很順利很簡單的事情,只不過給當地校長或者政府打一個電話說明情況徵得他們的同意就可以了,沒想到是那樣的繁瑣。

當我嘗試著和**國小的校長聯絡時,他告訴我大學生支教屬於教育類公益活動需要和鎮的團委和教育部門聯絡,讓他們同意審批,當地收到上面的通告以後才能和我們商量具體事宜。

而當我聯絡到鎮的團委和教育局時,兩個單位有事不約而同地把我再往上面踢——讓我和畢節市的團委和教育部門溝通。

總之,從開始聯絡**國小的校長一直到最終拿到畢節市團委和教育局審批通過的訊息一共用了幾乎半個月的時間。

然而當我們在期末考試結束後再次同**國小的校長聯絡時,雖然這時我們已經拿到了從畢節市到該鎮各級的“通關文碟”,他仍然告訴我們兩個字——無效。我們需要和鎮中心校區的負責人聯絡得到中心校點的同意等等。當我們請求這位校長協助我們一起聯絡時,他卻告訴我們聯絡是我們的事情,他幫不上什麼忙。

我們真的很惱火他的這句話。但是我們仍然撥通了中心校區的電話,接下來的事情更令人惱火,每一次我們還沒有把話說完,對方就直接掛掉了電話。

我們最終放棄了**國小,一直有人包括實踐組的前輩、包括家長反對我們到那麼偏僻(注:我沒反對)、那麼沒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去實踐,但是我們認為只要做好了聯絡工作這些都會得到解決,我們堅持了那麼久,但是當地的不配合以及電話裡對於我們不信任的語氣讓我們做出了改變——最終選擇了納雍,選擇了昆寨。

事後我們和那鎮的一位很熱情的團委工作人員聊天,發現其實事情一開始就並非會像我們想象的那樣順利。

首先是我們的實踐時間處在一個“青黃不接”的時候,孩子們正在放暑假,即使我們意識到這一點而在策劃中表示讓高年級的學生來學校上課,而對低年級的學生進行家訪,仍然有很多問題我們在當時都沒有考慮到,學生到學校上課,午飯肯定要學校提供,學校從哪裡提供這午餐費呢?另一點,學生暑期的安全本來不屬於學校負責的範圍,而把學生們集中起來以後誰來負責學生們的安全呢?我們自然希望還是校方,可是校方又從哪裡抽出這些人力和財力呢?

那村是貴州最貧困地區的最貧困的一個村,很多我們認為理所當然可以很容易解決的問題放在那樣的環境中的確十分困難。

而另外一點原因就是那鎮的其他學校之前也曾和大學生的暑期實踐支隊合作過,然而很多支隊給當地留下的印象並不好,也給孩子們帶來一些不好的引導。

當地每做一次這樣的活動,都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對於當地來說),而當地的這些付出換來的卻總是些不盡人意的效果,也難怪田壩鎮最近開始牴觸大學生暑假支教的活動。

 準備

6月15日,是的,距離我們預定的出發時間7月16日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了,我們要完全重新開始。時間真的已經很緊張了,但是大家都很有信心在這一個月中從零開始,做成一個相當棒的支隊。

這次重新開始,我們基於以往支教支隊留下來的經驗、我們自己對於社會與支教的思考、以及其他人給我們的建議,給我們的支隊做了重新定位。畢竟就像大多數支教支隊的出來的結論一樣,暑期實踐短短几天的支教並不能給當地的孩子們教會多少東西。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短短的一週的時間培養起孩子們對於課堂內外某些學科的好奇心與興趣樂趣,我們可以利用這短短的一週的時間在當地的孩子們心理種下一個夢想,我們可以利用這短短的一週的時間傾聽孩子們的心聲。而且暑期實踐並不只是那段短短的一週,之前的繁忙有序的準備和之後緊張高效的整理宣傳都是暑期實踐的一部分。而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次活動,能夠讓社會各界人士能夠關注到這樣一群山裡的樸實純真的孩子,關注他們的`夢想;能夠讓更多的人、更多的團體幫助支援那些孩子們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我們撰寫了周密的實踐策劃書;與納雍縣的李踐書記和昆寨中學的老師們進行了充分地交流與溝通,瞭解當地情況;通過我們院的黃鶴老師在微博上宣傳我們的支隊,邀請社會各界人士為納雍的孩子募捐文體用具、書籍和衣物,關注我們的活動;並與愛心納雍論壇合作,在論壇上開闢出一塊專版,用於我們活動的實時報道。

令我們印象很深的就是每天中午物資的領取,愛心人士會將物資寄送到我們學校,幾乎每天中午,快遞公司都會給我打電話通知我們去取快遞,我們就將物資從二號樓搬到專教的“物資集中存放處”。又一次我們剛運完一次物資,就又接到一個電話,又有物資送來。

我們募捐得到的所有物資,從始至終,包括寄件人、物品種類、數量、去向,都有者詳細的記錄。這些物資中“最麻煩”的應該是我們從清華大學電機系計算機實驗室爭取來的十臺被淘汰的電腦了。從組裝、檢查、卸保護卡、重灌系統、清潔,一直到交給快遞公司,我們四五個隊員全權負責,雖然在一間又悶又熱的房間裡泡了一整天,但每項工作我們都做得一絲不苟,十分細緻。

最終我們募捐到的物資除了15臺電腦(後來又從清華控股那裡募捐到5臺)外,其他物資估計價值在一萬元左右(包括大量的書籍,文具,體育用品,衣物)。(所有物資在我們到達昆寨後都陸續運抵昆寨中學,我們按照計劃對這些物資進行了合理的分配,分配詳情見簡報)但是我們清楚,物資的籌集並不是我們這次活動的重頭戲,衡量我們活動成功失敗的真正關鍵的部分是我們在當地支教的效果。所以,在準備階段,在做完策劃以及大體安排之後,我們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課程內容選擇與設計和備課中。

我們大家經過兩輪的頭腦風暴,篩選出19個活動和課程,安排到一週的時間內,每天都有新鮮的活動和課程。 而這19個活動和課程都是孩子們平時接觸不到或極少接觸的內容,而這些活動以及課程的內容,又以夢想和興趣為引導——例如勵志電影放映課,音樂賞析課,趣味地理課,趣味美術課,辯論基礎課,趣味數學課,團隊訓練營,“大聲說出我的夢”演講比賽等。

之後我們把這些課程和活動分配給各個支隊隊員,開始進行備課。我們的備課要求很高,把關十分嚴格,因為我們希望給孩子們展示的是成功的、歡樂的、另類的課堂。我們每個人的備課都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根據我們自己編寫的課程提綱把課程目標、課程時間分配以及課程講義完整的構思出來,並形成電子格式;第二個階段,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備課內容,形成自己的講課思路,組織講課語言,並準備試講;第三階段,試講。前兩個階段,大家備課的電子文件都會通過郵件傳送給所有人審閱,提供修改建議;第三個階段,大家坐在講臺下面聽主講人完整的把一堂一個小時的課講下來,並對主講人的語速、語言以及舉例提出修改建議,並指出可能出現的冷場的環節。最後大家再對自己的課程進行調整。其實我們來到當地之後,在瞭解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之後,對很多課程內容又相應的調整,有的課程內容甚至做了更換——比如瀟瀟的課本劇,冬姐的趣味數學課。

除此之外,我們還自行設計印製了許多印刷品,如三款紀念書籤,人手一本的營員手冊,課程反饋表,紀念冊等等。

其實準備階段,是一個十分忙碌的階段,又是我們支隊迅速成長的階段,從零到有了這麼多的成果,從一開始的沒有頭緒到後來的井然有序,我們已經為出發做好了準備。

走訪

7月18日我們在昆寨中學的學生宿舍住下,休整了一個晚上之後,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開始了我們的走訪。雖然因為時間的有限、以及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李踐書記在安排走訪路線時,並沒有涉及特別邊遠的地方,只安排了幾個距離昆寨鄉較近的村子作為考察點,而且李踐書記十分坦誠的告訴我們,最邊遠的那幾個村子同樣也是最困難的幾個村子,根本沒有能讓車開進村子的道路,進村子只能是人走山路。因此我們走訪的幾個村子應該算不上是特別困難的村子。但即便是如此,這些村子裡的國小的情況已經足以令人心酸和擔憂了。

雖然是暑假期間,學校沒有老師和學生。但是很多學校都談不上對外是否開放,因為很多國小都是臨道路而建(或者通村的公路,或者是山上的小路),沒有圍牆,“教學樓”甚至不能稱之為教學樓,因為它們只是一層的低矮磚房,甚至是土坯房、甚至是穿鬥式的木屋。磚房和土坯房的窗戶有很多都沒有玻璃,只是釘上了些木板,而木屋的牆壁因為木板銜接的不好有很多漏封。因此雖然學校並不開放,我們仍能透過窗戶、牆上的窟窿、木板的接縫、門縫窗縫看到教室的內部,看到教學條件的不容樂觀。

教室低矮而且狹小,很多教室都只是四米見方的,是差不多我們教室的四分之一那麼大;黑板是在白牆上或者木板上刷的黑色樹漆做成的,效果並不是很好;而且大部分教室都四處漏風。

在偏坡村,我們見到了一所只有兩個房間的國小,一間是辦公室,一間是教室。這裡就是偏坡國小,這隻有一個老師,他一個人負責者從一年級到三年級的教學,而這三個年級的學生就坐在同一個教室裡一起上課。

當然,這裡也有一些條件不錯的學校,例如治溝國小、我們的實踐地點昆寨中學以及建新河國小。在這三個學校,教學樓不再是平房,而且有圍牆將學校同四周隔開,配有室外的水泥乒乓球檯和籃球常教室也規範的多,寬敞明亮。其中昆寨中學設有圖書室、多媒體室、物理實驗室、化學試驗室、生物試驗室等(但這些教室的利用率都偏低)。可是也不能忘記,我們所見到的,還都不是條件最艱苦的學校。

在走訪的過程中,我們除了到一些學校進行觀察,還和當地的村民以及孩子進行交流。我們發現這的孩子麼真的很用功很好學,在巖上村,我們看到一本記著密密麻麻、仔仔細細的筆記的課本,它的主人就是當地的一個叫做秀的小姑娘。

而在千秋村,我們有了解到這樣一種情況。千秋村可以說得上是納雍地區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了,以經果林種植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然而當地的教育卻不樂觀。千秋村並沒有自己的國小,孩子們要到建新河國小讀書;而家長們的文化水平並不好,老師們的教學水平據家長的反映也不是很好,孩子在學校得不到老師的很好的指導,在家得不到家長的有利輔導,因此孩子們的成績都較差,二三十分的成績十分普遍。孩子們多數只上完國中就出去打工或者回家務農,而正在讀國中的孩子,家中每學期雖只需交180元錢的費用就可以保證孩子就讀,但對於一些家庭來說仍是一個不小的負擔。雖然當地已經不再認為讀書沒用,但對於孩子們上學讀書,很多家長的觀點就是能識字算數就可以了,以後做事不至於吃虧……

走訪過程中得到的這些情況不能不令人心酸……

忙碌

在昆寨的那幾天真的是忙碌的幾天,甚至都可以和建築系的交圖周相媲美了。

我們的實踐活動原計劃只招收80名營員,分六、七、八三個年級,每個年級有一個班主任,兩隻三名助教。可是7月19日開營之後,每天都會有孩子想參加我們的活動,到第二天下午的時候已經有130人了。而這130個孩子中,有大部分是住校生。考慮到這些情況,一方面我們立刻加印我們的活動材料,包括課程講義、營員手冊、畢業證書和紀念冊等,一方面為了給住校的孩子們提供更多的活動,延長了每天的活動時間,除了原定的白天的活動和課程,早晨增加了半小時的英語晨讀,中午開設了一個半小時的圖書閱覽,晚上從七點鐘開始,準備了四間活動室,分別是自習室,電影放映室,圖書閱覽室,聊天室,有時還會再騰出一間教室和教孩子們畫畫、做沙畫等等。

這樣一來,每天早上六點半左右,我們就和孩子們一起起床、洗漱,然後去列印室準備這一天要用到的材料——比如課堂講義、反饋表等等;去廣播室除錯裝置,廣播這一天的相關活動的通知(例如:“通知通知,今天下午7點將在二樓電影放映室播放《功夫熊貓》,今天下午7點將在二樓電影放映室播放《功夫熊貓》,請大家按時觀看,請大家按時觀看……”),七點半的時候還要帶著孩子們開始上英語晨讀。

白天是我們給孩子們準備的一整天的精品課程,主講人負責講課,其他的隊員就做助教,為主講人準備投影儀、分發講義、維持課堂秩序(其實孩子們都特別聽話)等等,或者在辦公室裡整理孩子們的資訊、批改作業、查詢課程資料進一步完善自己的備課。

晚上,在自習室、圖書室、電影放映室、聊天室都會有一名隊員負責維持秩序,應對以下突發情況,其餘的隊員則為第二天的課程做準備或者同孩子們聊天談心、做遊戲。

而每天晚上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活動結束以後,等到孩子們都回到自己的寢室,熄了燈準備休息的時候,我們就在我們的男生寢室開始每晚九點半的例會,一方面簡單總結今天一天的成果,一方面提出在當天活動中發現的問題、討論並確定解決辦法,一方面佈置第二天的活動安排。看似簡單的流程,很多時候都要我們花上三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去完成。

當然這七天中,也有著許許多多的小插曲。

幾乎天天中午和傍晚的時候,都會有住校的孩子想要出學校,回家拿衣服、或者買東西或者去醫院看病拿藥,我們擔心孩子們的安全,雖然他們走山路比我們要強的多,所以每次都會有一個隊員隨行。

有一個孩子在第三天的時候生病了,上午去醫院拿了藥,到了晚休的時候,依然很嚴重,我們有兩名隊員(穎和嶺)就一直照顧著她,外面正下暴雨,還是陪著孩子一同去了醫院,直到夜裡很晚才把孩子安頓好;之後又有一個孩子犯了胃病,為了不耽誤其他孩子的休息,又方便照顧,穎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宿舍裡,讓孩子睡了她的床,自己和茜擠了一晚。

而當天晚上,因為下雨,我們幾名隊員還做起了維修匠,得知孩子們住的寢室窗戶沒有玻璃後立馬拿著床單、塑料袋、釘子錘子補窗戶。

那天晚上大家弄完這些再加上開會,一直忙到一點多才睡。

而在昆寨的最後一個晚上,和孩子們結束聯歡之後,我們沒有回寢,而是直接洗洗涮涮,然後重新回到了辦公室,準備最後一天結營儀式和告別會上要用的材料、製作各班的視訊短片、為孩子們寫留言。我們不想應付任何一個讓我們留言的孩子,而我們每個年級的班主任和助教通過這一週時間的上課、活動和聊天,對自己班上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著瞭解、有著感情,所以,我們把自己心中對孩子們最殷切的希望寫到了他們的留言簿上,我們有一個隊員給其中一個孩子寫了一頁半a4紙的密密麻麻的留言。這些工作我們一直做到凌晨三四點鐘。

七天很忙碌,但是我們都覺得——值!

傾聽、見證

在昆寨中學,我們不僅僅是孩子們的嚮導,我們還是孩子們的傾聽者和見證者,孩子們把我們當成他們的知心的哥哥姐姐,向我們聊起他們的生活。這些雖都不祕密,而我們在傾聽、見證之後才成為知情人。

我不知道怎樣把這些事情串起來,只能一件一件的敘述。

這裡雖然是南方,但因為是山區,氣候卻並不熱,南方的作物種植的並不多,而是在較緩的山坡上闢成梯田種玉米,還有的孩子家中開墾一片山坡種果林。然而今年春天的冰雹毀掉了所有的這一批莊稼和果實。玉米大幅度減產,收成連往年的一半都不到,有一個孩子家中種植桃林,偌大的一片桃林今年夏天只收了七隻桃子。

從那天晚上我們隊員照顧孩子的時候我們就漸漸的開始瞭解到這樣一種情況,這裡的孩子有一些身體不舒服的,雖然她們一直在堅持著,說著沒事。她們不去縣裡的醫院做檢查,即使檢查出來了結果,可能也不會去治療。因為對於山裡的家庭來說,檢查一次的花銷太大了,當然,治療的花銷肯定更是遠遠超過簡單的一次檢查。

很多孩子家離學校很遠,每天要起得很早,冬天甚至在天還沒亮的時候,就要打著手電筒,走三個小時的山路來學校上課;晚上仍然是從天亮走到天黑。山路是那麼的險,曾陪著一個孩子回家取衣物,從學校到她家要走一個小時的山路,中間很多地方都是右手崖壁左手陡坡。多麼希望這些離家遠的孩子能夠都住在宿舍裡,每天用不著花六個小時的時間走那讓人提心吊膽的山路。

還有一些問題少年,這不僅僅是昆寨、納雍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都存在的問題,真的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很想重新去做一個單純、追求上進的學生,然而學校老師和家長總是不能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即使這樣的孩子有了這樣的想法,卻得不到家長和老師的支援,反而依舊是一系列的責罵和警告,給孩子們的信任甚至還不及一個陌生人多。當孩子們想要做出改變,而周圍卻全都是懷疑時,我們是否會讓孩子退卻?

有多少孩子打掃過食堂衛生?有多少孩子清理過學校粉刷後滴在地面上的油漆?這些事情好像聽起來並不歸孩子們負責,而在昆寨,確確實實是孩子們再做這些工作。每天飯點一結束,就會有孩子們端起厚重的大鐵盆放到水池裡,接上水,用洗潔精清洗盛菜用的飯盆還有碗筷,當把所有的飯盆碗筷洗好並歸置整齊後,還要清理殘留在食堂餐桌和地面上的剩菜剩飯、擦桌掃地。當粉刷工匠把教學樓粉刷過之後,在地面上留下斑駁的油漆,也是孩子們拿著小刻刀、小鏟子一點一點的仔細清理。在那裡的時候,我們和他們一起,但是也許回來之後我們就再也不會接觸這些事情。他們都是勤勞的孩子。

而他們在學校,每年只有在十一月份之後才會有熱水供應,那天一個孩子生病,衝感冒沖劑用的都是直接從食堂水龍頭那打來的涼水。而其幾乎每個宿舍的窗玻璃都不完整,夏天還好,晴天還好,而到了雨天和冬天的時候孩子們可怎麼辦?見識過了昆寨的雨,是那麼的猛烈;還沒見識過昆寨的冬天,但是聽孩子說,整個冬天會一直覆蓋著雪,很冷。

聽到這些看到這些,其實真的很讓人心疼。而昆寨,在周圍的這些村子中可以算是條件比較好的了,那麼巖上、偏坡、陡坡那些地方又會怎麼樣呢?那些我們都未曾到過的村子又會怎麼樣呢?

感動

感動,並不是刻意去尋求,而是那麼自然而然的、不經意間的就被孩子們感動了,不曾忘記,也不會忘記。

當我們在食堂一邊聊著天一邊吃著午飯,孩子們會端著飯盆冷不丁的從我們身後冒出來,在我們察覺之前給我們往碗裡添滿滿一瓢米飯,雖是孩子們的惡作劇,卻抑制不住的讓人感到溫馨……

當孩子們知道我們將要離開的時候,依舊認認真真在課堂上聽著課,卻在課下的時候偷偷地遞給我們一張折了好幾折的紙條;還有那群低年級的孩子們,頂著大中午的太陽去草叢裡為我們每個人尋找四葉草、給我們編花環和手鍊、把我們從校園的各個地方“押”到辦公室與他們合影……

當我們和孩子們在最後一個晚上舉行聯歡會時,本想搞成一個歡歡喜喜結束,卻被一群孩子唱了一首《祝你一路順風》……

當我們最後一天給孩子們播放我們熬夜做出來的視訊短片,雖然我們在最後一幀上寫下:“請留住你們燦爛的笑臉,讓我們帶走這個夏天最美好的回憶”,可是大家依舊溼潤了雙眼……

當我們離開了昆寨,就開始一直收到孩子們發來的簡訊或者打來的電話:“……哥哥/姐姐,你們到哪了?一路順風……”,“……哥哥/姐姐,你們明年還會來麼……”,“……哥哥/姐姐,我們想你們了……”。離開昆寨後的每天,我們每個人都會收到孩子們的問候……

在昆寨的日子裡,我們用真心對待這群淳樸熱情而又開朗向上的孩子們,我們並不清楚我們是怎樣一種心態,但我們在那裡的時候,總是想盡量滿足孩子們的要求,因為他們是那麼的讓人喜愛,而且他們從不會提出過分的要求。

其實最讓我們欣慰和感動的是到活動的最後,大部分孩子都初步樹立起自己的夢想,自己的大學夢。從開營第一天我們統計的孩子們個人資訊(包括理想)到最後孩子們給我們的留言,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孩子們在理想上的變化,仍然充滿著孩子氣的浪漫幻想,但更加堅定也更加明確。這是我們來這裡最想做的——給孩子們種下一個夢想,最終,我們完成了。

實踐結束了,但這又是另一種開始,是我們的一個開始,我們從當面的引導轉變為在孩子們身後默默地鼓勵與支援;更是孩子們一個開始,孩子們將開始他們追逐自己夢想的旅途……

這就是我們的實踐

支教實踐總結10

暑假開始幾天,由我們團隊策劃多日的山東理工大學赴滕州社會實踐服務團就開始了在學校的集結。全體隊員在隊長孫銘霞的帶領下,踏上了赴棗莊社會實踐的征程,本次實踐以支教為主,輔之以支農,環保調研,走訪紅色根據地等工作。支教活動是本次社會實踐的主要內容,我們團隊支教所在地滕州市龍陽鎮馮莊村守兒童學校。

根據隊長安排分工,我負責的是我個人比較擅長的體育課,對於這門課程想要在短時間內把這些孩子們塑造成運動健將是不太現實的,我只有從一些最基本的層面入手,普及一些體育運動方面的知識,教他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俯臥撐仰臥起坐等方式來增強體質,再就是引導他們接觸各種球類運動的基本技能,從而達到“體育”的目的。即便是做好這些也是有相當大的難度的,所以每一節體育課之前我都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備課,查資料,還要規範一下自己一些技術動作以免對孩子們造成誤導。

足足備了一天的課,開學第二天下午孩子們終於盼到了他們最喜歡的體育課和他們最可愛的體育老師,可能在他們的概念裡,上體育課應該就是體育老師帶著他們做遊戲,領著他們玩。但我毫不客氣的安排這節課上內堂……內堂?內堂!也許是接受不了吧,當時場面一度失控,紀律亂成一團,其實我也可以理解畢竟農村的孩子接觸的東西少,任何一個新名詞足以讓他們興奮半天。眾老師們艱難的把秩序維持好之後,時間交給了我,小時候作為學生上一節課非常難熬,現在我知道原來作為老師更難熬:什麼奧運會,體育,田徑……這些名詞可能誰都可以叫上來,但沒幾個能解釋出這幾個詞的含義,就像田徑分田賽和競賽,田賽是什麼,競賽又是什麼,農村的這幫孩子們對此好像一概不懂。但我並沒有規規矩矩的給他們解釋,而是讓他們先討論,再讓他們自己總結,這是以前老師慣用的方法,不過確實好用,討論過後他們能大體說出那麼回事,此時我才想起剛到這所留守兒童學校時劉勇老師苦口婆心的跟我們說不要把知識硬生生的搬給孩子們,要領著他們走。反正那幾天劉老師給我們講了一堆一堆的的大道理,我記住的好像只有這一點。一節課滿滿半下午,我廢了半下午勁就教給了他們幾個名詞的意思,關鍵是我教了他們如何去認識事物,去學習,不光體育。可能放了學回家睡一覺他們就把我教的東西全忘了吧,反正我小時候是那樣,但是這個老師的講課風格方式他們不會輕易忘掉。

開頭是難,以後的外堂課相對還是比較方便管理,什麼蹲踞式起跑動作,運球動作,投籃動作,俯臥撐等等。可能這些相對不太抽象的形體動作比那些課本的知識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他們接受起來還是比較快的,最令我欣慰的是,有時看見他們課間玩球的時候好幾個小男孩經常在那拿球琢磨我教給他們的動作——學以致用,我還沒來得及教呢。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小時候……我也是農村裡長大的,小時候我是同齡一塊玩的.那一幫裡最瘦小的,當然也是最容易受欺負的,這是背景。雖然打架什麼的我向來都是處於下風,但我從來不服氣,而且有了堅持鍛鍊身體的習慣至今,以至於現在我也算是躋身於運動健將這一類人了,所以我也拿我個人的經歷為例子鼓勵過他們。我是從初四開始打籃球的,那時候我們這個年齡段已經有一批籃球高手了,而我的起點是零,正是憑藉著虛心學習,經常自己琢磨,我的球技才能有所進步。扯遠了,我只是想說農村的孩子並不是不如城市裡的孩子,只是條件差一點罷了,只要肯刻苦,不服輸,神馬都是浮雲。就像我曾經給孩子們看過的那個籃球勵志視訊裡說的那樣:你究竟有多想成功!

雖然我的教學任務是體育老師,但我也經常幫其他老師一起上課,就像我上體育課的時候也是好幾個老師和我一塊在那上,況且有些課本來就是不分家的。比如心理教育課,從接手這所學校第一天起,我們就發現這裡的孩子們多多少少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不懂得分享,沒有團隊意識,一味得只想著索取……哇,不禁感嘆當今社會的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實在是太嚴重了,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組織各種心理活動也就是通過做遊戲來讓他們懂的那些道理,治癒他們的心理問題。如何讓這些孩子們懂得分享,是那段時間一直困擾著我和心理教育老師豆豆的一個問題,畢竟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大都長期在外打工,得不到應有的關愛和呵護,難免會想把東西據為己有,分享對於他們是很難做到的。以至於沒到課間玩時候,可憐的幾個球總是被那幾個特別能搶的搶到手,其他人只能乾瞪眼。對此我們費盡心思開發了好幾個只有與別人一起玩才能玩起來的遊戲,希望通過這些遊戲能讓他們感覺到:哇,原來這麼玩比我自己抱著球玩要好玩得多啊。再次我也希望社會各界能夠引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他們也該有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支教工作臨近結束,我們為孩子們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趣味運動會,有鋪報紙大賽:兩人一組,每組三塊報紙,後面的報紙拿到前面然後踩上,不能踩到地,如此兩人接力往前走;背夾球跑:兩人一組,背對背把球夾在中間跑到終點;雙人過障礙:兩人一組,其中一人矇眼睛聽另一人指揮往前走,越過各種障礙到達終點。在給了孩子們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的同時,又進一步讓他們懂得了團結合作的道理,我們這些老師也彷彿找到了童年時的感覺。

最後,一場成功的彙報晚會,算是對我們團隊半個月來努力地回報吧。晚會最後,一曲合唱【光陰的故事】讓臺上臺下哭得一塌糊塗,當我在臺上看見隊長臉上掛著的兩行淚,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淚水奪眶而出,想到這半個月來我們攜手走過的日子,淚水更加肆虐,據說我是那晚哭得最慘的一個,還據說很多家長孩子在臺下實在看不下去了,直接回家哭去了……寫到這裡,我的淚水又一次控制不住了,曾經一起奮鬥了一個月的兄弟姐妹,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機會在一起瘋狂;那群曾經差點把我逼瘋的孩子,不知今生還能否再相見;剛到滕州時我還說一刻也不想帶著這不適合人類居住的鬼地方,在即將離開的那一刻是那麼的不捨。

支教實踐總結11

20xx年8月3日,寧夏xx計劃志願者在前紅國小支教的第4天,截止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

本次支教活動是在北京桂馨基金會的支援下,由寧夏扶貧與環境改造中心xx計劃專案組承辦,為期10天。(該隊主要負責給支教學校的圖書室填補圖書並進行短期的支教活動)。

參加支教活動的志願者是來自我區各高校的10名大學生,他們大多來自農村,對鄉村教育有著獨到的`體會。在校期間,他們通過選拔加入xx計劃支教活動,無償為鄉村教育貢獻力量 。

同心縣王團鎮前紅國小是支教點。該校是20xx年8月建成的一所全日制國小,有10個教學班,在校人數429人。20xx年7月28日,建成桂馨書屋,目前,擁有圖書6350冊。志願者到校後,得到了校領導的大力支援。校方將所有硬體設施全部對志願者開放,有原教職工廚房、宿舍、辦公室及各類教學器材。對支教工作的順利進行給予了很大的幫助。

7月30日早晨10點,志願者在同心縣城集合完畢,並在下午2點乘坐當地公交出發,經過1個小時的路程後,到達前紅國小。晚上7點,組織志願者召開教務會議,再次明確分工,宣讀相關注意事項。

7月 31日上午,組織學生報道 ,進行分班等工作,並將家長告知書下發給學生。下午開課 。

截止目前,已報名學生人135人,分為四個教學班,開設有閱讀、國學、美術、天文地理、法律常識等,共11門課程 。

  xx計劃志願者:

支教實踐總結12

XX年7月1日至15日,半個月的時間,我在風景如畫的皖南小鎮——安徽績溪上莊村支教,執教的是詩歌鑑賞與寫作興趣班的內容,第一次正式當老師,頗有些感觸。

兩週時間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教學磨合期,老師與學生們彼此不熟悉,雙方都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我最先遇到的就是備課尷尬問題,因為選課的同學年紀有差異,年級也不一樣,所以上課內容很難安排。而且因為孩子接受能力不一樣,上課要選擇富有趣味性、故事性和娛樂性的內容和方式,所以每天的備課都要精挑細選合適的素材,這也成了前期對我來說最具挑戰性的課題。除了詩詞選材困難,寫作課也不是很好上。孩子們好像很怕寫作文的樣子,有一個孩子竟然在我佈置寫最愛的一個季節的時候抄了一段課文給我。

第二階段是班級管理問題。因為有了第一階段的.磨合,師生彼此熟悉了,孩子們調皮的天性也不再收斂,淘氣的個性盡顯,這一階段的孩子很難管理,班級內部、班級與班級之間時有衝突發生,所以每日最頭痛的問題變作了怎樣與學生相處,既能讓他們保持和平、安靜的狀態又儘量不訓斥他們成了每日磨練的主題。孩子的天性都是天真爛漫、活潑好動的,除了原則性的問題,小錯誤可以被允許和原諒,恩威並施才能管理好班級。

近半個月的時間我帶著孩子們學習了千古名對、童趣詩、四季詩、邊塞詩、諷喻詩、懷古詩、愛情詩、友情詩等內容,上課形式以講故事為主,視訊和表演為輔,大多數學生還是能欣然接受的,但這其中我還發現了一些問題:

一是,個別同學語文功底不紮實,低年級出現的問題有拼音不熟練,錯別字太多,高年級則是相近字詞的用法分不太清,有些字詞運用不恰當;

二是,孩子們很怵寫作,書面表達能力還是有問題的;

三是,孩子們的課外閱讀量較少,就語文這一科來說,歷史文化知識尤其匱乏;四是,可能因為孩子們多是留守兒童的緣故,家庭環境裡跟爺爺奶奶成長的居多,老一輩的一些習慣和文化特點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孩子,所以在給孩子們放視訊的過程中,相比較於知識競猜類以及宮崎駿的優秀動畫,孩子們更喜歡什麼《殭屍先生》,從一個老師的角度,我覺得這些生活中無形的細節的東西很會影響孩子們的審美和世界觀、人生觀,這一點我很擔心。

半個月的教書生活,不僅讓我過了一把老師的“癮”,其實在跟孩子們打交道的過程中,我自己也受益匪淺。這裡的孩子很淳樸、善良、天真活潑,但明顯他們需要更多的人來陪伴和關心,希望能有更多的志願者、社會上更多的愛心人士能夠給他們以幫助和關愛。

支教實踐總結13

我校中國農業大學向日葵愛心社於今年7.16在甘肅禮縣張家村進行了為期七天的社會實踐。在實踐期間,我們小隊開展了以支教為主,農作物調研、學生家訪為輔的工作。通過幾天的工作和生活,我們小隊共11名隊員(其中三名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都有了頗豐的收穫。在此謹以此文總結我們小隊七天社會實踐的收穫以及準備、開展工作時的不足。

因為直至今年為止,向日葵愛心社在禮縣張家村的向日葵愛心國小的支教已經持續了九年之久,所以形成慣例。按照之前的經驗,我們在出發前開始著手準備以下工作:

1、支教備課:包括擬定支教課程科目(語文、數學、英語、美術、音樂、手工、手語、體育、思品、歷史、科學)及節數。制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準備教學用材料。在出發前3天每天模擬課堂演練。

2、物資準備:(1)生活用品:羅列在村子裡生活要用到的所有用品和食物,並於出發前兩天購買。(2)募捐物資:聯絡了一位農大畢業的研究生學姐,通過它的中介向廣州金意陶公司募得5000元,用於給愛心國小的孩子們購買書包、文具和圖書。(其中書籍和書包是7.15號到達禮縣在當地購買的)

3、其他實踐工作準備:在小隊成立後,我們在第一時間對每個成員進行了工作分配。並在5月中旬成立到6月底多次召開會議、組織小隊集體活動。我們的隊員在短期內迅速建立了身後的感情,為今後的工作打下深厚的基礎。

7.16號到達張家村後我們所做的事情:

1、舉行了幾個集體活動:(1)第一天上午與孩子們的見面會:主要是通過幾個室外遊戲和孩子們進行了初步的認識。同時邀請王老師參與,通過和他的溝通了解了些愛心國小孩子們的情況,為之後的支教做個準備。(2)見面會後是捐贈儀式。我們邀請了沙金鄉副鄉長、沙金鄉學校副校長和村長參加。廣州金意陶公司經由我們捐給孩子們一些書包、文具以及愛心圖書館的書籍。(3)第七天上午,我們策劃了一個歡送會,邀請了王老師、及學生家長參加。首先是我們以及孩子們的合唱、手語表演,然後我們每個人依次給孩子們一個愛心擁抱。最後大家合影留念。

2、支教:我們支教的主要目的不是在這幾天內給孩子們惡補文化知識,也並未希望能在短期內提高他們的文化成績。我們的初衷是通過我們的教學帶給他們一些大山外新鮮的氣息,讓他們建立努力學習的意識,希望他們走出大山,考上大學。所以我們教學的重點並不是生硬的灌輸知識,而主要是通過一些趣味性較強的的方式讓孩子們對學習逐漸產生興趣。比如,思品課,我們通過組織遊戲讓孩子們認識友情的珍貴,認識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再比如,科學課,我們用google地球讓孩子們用從未用過的眼光去認識世界。每天晚上我們會在開會時總結一天教學的情況,再對第二天的教學做個詳細規劃。

另外,村子裡有一個即將上九年級的和一個馬上高二的孩子。我們也和他們進行了幾次溝通,一來把我們的學習經驗與他們分享,二來我們也通過他們瞭解到了一些當地的教育情況。

3、調研:我們利用18號-21號下午的時間,走訪了張家村及附近張家莊的三十多戶人家,進行了對農作物黨蔘、大黃的調研。同時對有孩子在愛心國小以及在外面上初高中的農戶進行了簡單的家訪。我們每天晚上開會也會總結當天的調研情況,並對是否合理進行分析,同時制定第二天的調研計劃。最終的調研結果將於開學前整理完畢。

縱觀從小隊組建初期到7月底,我們從對向日葵愛心社這個支教專案的無知,到慢慢了解。從開始準備,到村子裡,到現在回頭總結這些日子的生活。我們相比於去年、前幾屆的支教小隊有了自己特色,也應該是更進一步了。但仔細想想我們還是有很多不足,還是有很多細節沒有考慮到以至最後沒能使一些工作能盡善盡美的完成。

下面我集中羅列一下著整個過程中的不足(同時附對下屆支教小隊的建議):

1、小隊建立初期:工作分配很明確,但執行力還不夠。很多前期準備工作沒有及時落實,都延遲到出發前,以至出發前準備很倉促。

建議:社團管理人員要加強督促。制定明確計劃,並定期督查完成情況。

2、出發前:整體上這段時間工作開展的還是比較盡人意的'。唯一的瑕疵就是在購買物資和調研支教討論時,偶爾會出現兩三個隊員意見不同的場面,有時爭論過激會鬧些小情緒。不過這都可以理解,萬幸的是在其他人的調節下這些小問題都可以忽略不計了。

建議:順其自然便無大礙。除此之外社團、學校可以多組織一些關於團隊合作以及團隊情緒調節的培訓,提高個人和團隊意識。

3、支教實踐期間:因為我們11個人大部分都沒有支教經驗,所以在對孩子們的管理以及關於孩子的一些問題處理上還有些欠缺。比如:上著課突然有孩子說沒帶早飯要回家拿饃饃,到底是同不同意他回家。這種情況無論做和決定都會造成一定問題,更何況沒經驗的我們更難處理。另外還有個問題,就是有些孩子性格好,表現不錯則受到我們的關注,而有些孩子卻很容易被忽略。這很不利於孩子身心成長,也有悖於我們的初衷。這是兩大問題。

建議:社團挑選小隊成員時應該把是否有支教經歷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同時團委可以針對這些問題對要參與支教實踐的小隊加強培訓,同時向隊員們多滲透一些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這樣有助於小隊開展支教工作。

4、實踐結束後:主要是些整理總結工作和完成所需上交的材料。此時大家都回家,但聯絡還是比較方便的。所以按照之前的分工完成各項材料英愛還是比較得心應手的。

不過總體上說,我們從準備到實踐,大家做的都還是非常好的。無論是我們本校8個人的相處合作,還是到村子裡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3位葵子磨合協作,大家每一個人都表現出了向日葵愛心社葵子應有的風範:淳樸善良、與人為善。

對於這次社會實踐,我們小隊,我們每一個人都收穫很多。首先,最重要的。我們很榮幸的接下愛心社這把接力棒,給張家村的孩子們帶來了外面新鮮的氣息,進一步鼓勵了他們從大山裡走出來,幫助他們樹立了一個長期學習的意識。同時我們的到來也豐富了他們的暑假,他們也因此看到了希望——改變命運的希望。當讓其實,收穫最大的應該還是我們自己。與其說是我們教孩子,到更不如說在這短暫的七天裡孩子們影響了我們。

我們來自城市,看厭了城市的燈紅酒綠,看煩了街道的車水馬龍。在應試教育的屢屢挑釁中我們逐漸變得麻木,逐漸迷失自我。可是來到村子了,看到孩子們的微笑,那麼淳樸、那麼自然。他們是以最返璞歸真的心靈來容納我們這些山外的來客,用最樸實易懂的方式來表示他們對我們的依戀。在村子裡,每天看到的是王老師、師孃那忙忙碌碌的身影;吃到的是不能再簡單的粗茶淡飯;聽到的是帶著甘肅方言還不太好懂的童聲稚語。每天早起,雞鳴相伴;平時出門,便是青山碧水;偶爾唱著歌,伴著淅淅細雨,點點滴滴。不知道到底為誰,在這樣的一種環境裡,我們那來自城市喧囂的心靈已經被盪滌的乾乾淨淨了。這便是我們11個人,最大的收穫。

其次,另外一個收穫便是友情。我們11個葵子,在這短短不到半個月的實踐生活中建立了最淳樸最堅實的友情。我們也都第一次深刻體驗到友情給我們帶來的安全和溫暖竟然會創造如此高的幸福指數,這一點便不必多談了。

愛心社的社訓是:奉獻愛心,完善自我。而我們11個人這次便是代表愛心社,代表學校去做一些應該做的事,而最後我們和他們都成了受益者。雖說是總結,以書面的形式呈上。但真正的體驗和感觸,有些卻真的無法言喻。

以上便是此次向日葵愛心社甘肅支教社會實踐的簡單總結,希望能便於校團委瞭解我們此次社會實踐的情況,也希望能為明年甘肅小隊支教提供一些經驗。

支教實踐總結14

20xx年7月19日—7月27日,汝城大學生聯絡促進會組織了13名志願者(李學文、肖穎為、廖文君、曾俊、範丹蓉、何維麟、黃宗崢、鄧傑敏、何俊峰、陳玉娟、張薇、何浩威、朱晨星)赴汝城縣附城鄉東溪國小開展了為期9天的支農支教調研活動。具體行程、活動在下鄉日誌中有詳細的記錄,這裡對9天來所做的活動做一個總結。

專案實施時間:20xx年7月19日—7月27日

專案主辦單位:共青團汝城縣委員會

專案協辦單位:東溪村村支兩委

專案實施單位:團縣委汝城大學生聯絡促進會、汝城縣附城鄉東溪國小

專案資助單位:汝城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汝城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汝城三致廣告、汝城廣文書店

專案監督機構:共青團汝城縣委員會、汝城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汝城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汝城三致廣告、汝城廣文書店

專案實施隊員:全體志願者(李學文、肖穎為、廖文君、曾俊、範丹蓉、何維麟、黃宗崢、鄧傑敏、何俊峰、陳玉娟、張薇、何浩威、朱晨星)

專案實施地點:汝城縣附城鄉東溪國小

(一)前期準備

第一階段

20xx年4月,協會負責人李學文結合之前下鄉支教經驗、以及協會骨幹成員的討論結果和當地具體情況形成了暑期社會社會實踐策劃書草案,同時積極做好一下幾個工作:

1、與汝城縣團委及時協調,瞭解當地教育情況及需求;

2、協會活動組織部部長廖文君根據策劃書的內容以及對於志願者的要求,利用協會6個qq群和發動身邊的同學進行志願者的招募;

3、經過稽核通過的各隊員根據自身情況準備可任教的課程,蒐集該課程的資料。(負責人:全體隊員)

經過兩個多月的協調和溝通,上述三項工作在各個負責人的努力下順利完成,暑期社會社會實踐——陽光支教活動的前期工作順利進入下一階段。

第二階段

7月13日晚,全體隊員召開了陽光支教活動隊員的全體會議,以共享資訊,佈置下一階段的任務。會上李學文對陽光支教活動的策劃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做出了下鄉之前的初步安排。此次會議上對課程做了一些設計,在設計上注重了知識性與趣味性的結合,開設了趣味英語、趣味數學、國學、歷史、手語、勵志、體育;第二課堂(手語班、合唱隊、社工實驗、籃球隊)和主題日活動(趣味活動、家庭日、國慶日)。而後,結合具體情況和隊員的自身特點,大家討論並議定了下列內容:

1、分層次教學,實行班主任負責制。考慮到學生年齡和受教育程度的差異,決定分高年級、中年級和低年級三班教學,各授課教師根據不同層次學生接受能力等特點準備教案。並考慮到班級在短期內的管理和支教隊員同學生的凝聚力問題而採用班主任負責制。高、中、低年級每班各設一名班主任,主要負責每天跟班,及時和學生溝通,瞭解學生需求,起到支教隊員和學生間的橋樑作用。高年級班主任:何維麟 中年級班主任:廖文君 低年級班主任:範丹蓉。

2、各志願者結合自身興趣特長,確定各自任教的課程。各志願者在前期的準備的基礎上,結合預設課程,申請並通過了各自任教的課程,並在會後積極準備教案。

3、會議決定肖穎為和範丹蓉主要負責拉活動的贊助,廖文君負責聯絡各個隊員以及稽核隊員教案。

第三階段

7月14日上午11點,李學文、範丹蓉在縣團委朱志武書記的帶領下前往附城鄉東溪村拜見東溪村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同時與東溪國小黃守燕校長通電話確認合作意向並商定學生的招募等情況,然後順便去東溪國小踩點,與學校朱愛香老師瞭解學校學生情況以及隊員的食宿條件。

7月19日上午9點半,全體支教隊員到達東溪國小與黃校長進行座談,初步瞭解了各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及處理方法。過後安排了隊員的食宿問題。因為考慮到學校只有一、二、三、四年級,同時範丹蓉由於外聯任務比較重,因此決定以每個年級為一個班,每班班主任調整為一年級:張薇、黃宗崢;二年級:鄧傑敏、朱晨星;三年級:廖文君、何俊峰;四年級:何維麟、陳玉娟。

(二)實施階段

專案活動從7月20日開始正式開始,主要開展了下面幾項工作:

1、捐建圖書館:通過每個隊員的努力自籌,募集到150餘冊適合當地學生閱讀的圖書,有效改善學校圖書館的質量,活躍學校文化氛圍。

2、貧困生走訪:通過學校提供的兩減一免貧困學生名單一一實地走訪,建立一套確實可信的貧困生檔案,同時為每位貧困生帶去了價值20元的學習禮品。

3、獎勵優秀學生:在當地學校開設各個獎項,獎勵品學兼優的農村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在校園內營造人人好學的氛圍。根據學校學生上一學年度的成績為依據,具體獎項設定主要為綜合成績前三名、單科狀元獎、學習進步獎、特長獎等。獎勵形式為獎狀+獎品(筆或者書本)。頒獎儀式放在活動最後一天聯歡會上。

4、組織大學生志願者到當地支教:支教是本專案的重要內容。我們充分發揮大學生具有親和力,有耐心,善溝通,眼界開闊等特點,和孩子們一同成長,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本次支教計劃按以下方式進行:

每天的教學都必須按照課表進行提前備課,如有調換提前申請,班主任隨堂監督和課後反饋評估。

提前備課

不打無準備之戰。教師必須在講課前一天做出完整的課堂教學計劃,把每節課的課堂時間充分利用,保證課堂秩序和教學質量。同時注意課堂知識的系統性、科學性、知識性和趣味性。針對高年級出現的特殊情況,高年級的課堂教學計劃實行群策群力,集體備課,力圖最大限度的吸引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此舉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效果。

班主任隨堂監督

班主任必須掌握本班每門課程的進度和每節課的課堂效果,同時掌握每節課的到課率和課堂狀況,以便把握每名教師的.課堂表現和學生對課堂的反應。班主任還要協助授課教師維持班級秩序以及把握課堂時間。

課後反饋評估

保證每天對指教進行及時總結,整理支教日記。從老師和學生兩方面反饋的意見對課程做出評估,根據實際情況對課程作出改進和及時的調整,以保證短期支教教學質量的提高。

本次支教特色

凌駕於學生之上,以制度和成績服人的老師是可怕的。此次支教,我們充分發揮了大學生具有親和力、有耐心、善溝通、有威信的特點,和孩子們一同成長,教學相長,共同進步。我們深入到他們當中,逐步消除了應試教育下學生對老師的恐懼感和牴觸情緒,努力構造和諧的師生關係,和諧的課堂氛圍,始終把孩子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在為期9天的支教過程中,有許多亮點是值得我們一提的。

最重要的是主題日的設定。

本次支教除了開展豐富多彩的課程及興趣小組活動外,增設“趣味活動日”、“家庭日”、“國慶日”三個主題日活動,分別在7月22日、7月24日、7月26日三天的下午開展。活動採取宣講、遊戲、作文、繪畫手工等多種形式。每個主題日分別有3個負責人,分別在四個年級開展活動。這些主題日設計具有針對性,“趣味活動日”是為了增強志願者與學生的互動,同時豐富支教形式和內容; “家庭日”旨在培養感恩意識,彌補當地家庭教育的不足;“國慶日”則是為了迎接國慶六十週年,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5、聯歡會。活動最後一日組織一次聯歡會。聯歡會的主題是“同一片熱土,同一顆心,汝城大學生聯絡促進會陽光支教活動聯歡會”,表演者為學校學生和大學生志願者。表演形式可以有歌曲、舞蹈、詩朗誦、故事秀等。其中有一個重量級活動為優秀學生頒發獎狀,增強學生的榮譽感,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三)後期總結

經驗:

汝城大學生聯絡促進會在20xx年7月份在附城鄉道南國小開展了協會成立以來的第一次支教活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此基礎上,協會於20xx年7月19日—7月27日在附城鄉東溪國小開展了陽光支教活動,活動得到了縣團委、東溪村支兩委、學校老師、東溪村民以及廣大學生的認同。汝城縣廣播電視局對本次活動的啟動儀式、三個主題活動日、聯歡會進行了報道,提升了協會及本次活動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能夠取得如此的成功,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

1、汝城縣團委、東溪村、東溪國小的大力支援和積極配合銜接,使得本次活動的順利進行得到了有力的保障。這提醒我們在今後的活動中要堅持在汝城縣團委的指導下,積極與專案實施地銜接溝通,以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

2、資金的充分保障是本次活動取得成功的基礎。本次活動在協會肖穎為、範丹蓉及其他成員的積極努力下,得到了汝城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汝城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汝城三致廣告、汝城廣文書店的大力支援和贊助。在此,對以上單位,我們表示最誠摯的感謝。

3、團隊紀律和建設得到了明顯的加強和建設。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好的嚴格執行的團隊紀律,活動將不會有如此大的成功。團隊的詳細紀律請見附件。期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名汝城籍大學生希望能夠參與本次活動,但是條件是晚上回家睡覺,於是被我們團隊拒絕。在本次活動期間,團隊成員也嚴格要求自己,沒有出現吸菸喝酒等影響不好的行為。

4、活動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本次活動確立了隊長、副隊長、支教負責人、調研負責人、安全負責人、後勤負責人、聯歡會負責人、專案記錄員、會計、出納、各年級班主任等一系列職責,確保了各項活動的有序開展。

教訓:

汝城大學生聯絡促進會是一個年輕的團隊,是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團隊,限於經驗、精力、能力等等原因,很多細節和工作都不可避免的有不夠完善的地方。

1、由於汝城大學生聯絡促進會所組織的一切活動都需要在外的汝城籍大學生回到汝城後才能得以順利開展。這樣的團隊不像大學校園裡面的一般性社團,天天碰面,經常討論等,因此每一名隊員都需要在回到汝城聚齊後才能相互認識,故在團隊建設方面有著先天的不足,這樣對於團隊

支教實踐總結15

一、社會功用性

支教活動的物件一般都是農民工的孩子們。這些孩子由於和外界的接觸比較的少,大多數的孩子甚至能夠說和外界毫無聯絡。這就決定了他們對外面世界的瞭解近乎為零。他們在學校所理解的教育也是極其有限的。這能夠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1、一般在這些學校師資有限。

2、教育資源相當缺乏。

以我們本次支教的學校——前章村國小為例,這所學校共有教師12人。

這些教師平時給同學們傳授的知識也是有限的,一般都是要考試的語文、數學、英語之類。但這所國小是文藝特長學校——民間花會藝術團體,在這個方面我們就更有發揮特長的機會了。

正因為種種客觀因素的存在使得那裡的孩子無法像城裡的孩子一樣接觸到這些現代人必備的知識,所以他們才迫切地需要一些能給他們開啟眼界和心靈窗戶的人。

作為大學生承當起這個義務是義不容辭的。第一,我們的大學生經受過高等教育,素質高、眼界寬,他們有本事去擔當這個義務。第二,我們的大學生來自不一樣的地方,經歷過不一樣的人生,對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認識比較全面和客觀。他們能夠更生動地引導偏遠山區的中國小生們去認識這個世界,去開闊眼界增長知識。

二、自我歷練性

支教,這對於我們這些長期生活在“象牙塔”、“優樂園”中的大學生來說,不僅僅是一個付出的過程,更加是一個收穫的過程。

我們此刻的大學生大多沒有吃過什麼苦,尤其是來自城裡的學生,從小養尊處優,沒有經歷過生活的磨練。在大學,高分低能的學生有一大把。他們在國中高中時期幾乎沒有離開過父母,所以缺乏生活自立本事。這就需要我們走出象牙塔,走進社會去歷練、去鍛造。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大學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僅僅是具有社會功用性的,它還具有對大學生的歷練性。支教,不是意味著登上五尺講臺就足夠了,而是意味著要去跋山涉水,要去四處家訪。不僅僅是去與孩子接觸,更要去與他們的家庭接觸,要與他們的父母接觸。這對我們大學生的體力、耐力、毅力、社會交際本事、對突發事件的應對本事等都是一個挑戰,也是一種鍛鍊。

另外,同學們一齊活動對於增強一個人的團隊意識是相當有意義的。團隊意識對於現代人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有些企業將團隊意識比作成一個企業的“生命線”,團隊意識上去了,企業就會逐步走向成功,反之,企業就面臨著死亡的危險。對於即將走向社會,走向各個企業的大學生來說,團隊意識是迫切需要提高的!支教則為我們的大學生供給了這樣一種鍛鍊的平臺。經過支教,同學們一齊探討教學的方法,一齊走訪學生家長等等,這些體驗對於從來都沒有出過校門的大學生來說意義非凡。這也將是他們人生當中一次難忘的經歷。

1、我們應當以身作則,從小處做孩子們的楷模。大學生的衣著打扮、言行舉止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因為,我們下去是去為人師表的。我們的衣著儀表、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將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都將在無意識當中給孩子們起了榜樣的作用。所以我們要以一種健康、青春、禮貌、禮貌、儒雅的精神面貌去應對他們,和他們相處。

2、以傳授人生知識為主,以傳授課本知識為輔。這是由我們支教的時間短所決定的。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我們能做什麼我們最多能做到哪些這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在我們活動期間也存在著這樣一個分歧:有些同學說應當給孩子去多上些新課,有些則說要給他們多多地複習以前他們沒有學習好的知識。而我認為,無論是上新課也好,複習舊的知識也好,這都不是最重要的。試想,在如此短促的時間內,即使我們二十四小時不挺得給他們上這些書本上的知識,又能給他們講多少呢他們又能理解多少呢短時間要改變一個人的知識結構,不可能。可是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認識,卻並非不可能!

小朋友的世界潔白得像一張紙,尤其是農民工的孩子,他們的世界更是純淨得一塵不染。那麼,落在這張紙上的第一筆對他們人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就是說啟蒙教育對一個人的一生是至關重要的。從廣義上來說,整個國小階段都是孩子們的啟蒙教育階段。所以,千萬不要忽視我們的每一天短短的支教活動對孩子們的.影響。因為它是十分規的教育、新穎,所以孩子們會感興趣。因為它時間短、特殊,所以孩子們會記憶猶新。你在這期間內講的某個名人學習和奮鬥的故事,也許他會記住一輩子。你在這期間內講的某個中華美德的典範,也許他會銘記一生。

所以,我們支教時應當將工作的重點放到對學生們的思想引導上。引導他們有正確的人生觀,引導他們有正確的世界觀。要端正他們對學習的態度,引導他們從被動到主動學習。我想,要做到這些,你單純地給他們講多少的習題,分析多少的古詩,教多少的英語單詞是不行的!也創造不出40分鐘時間的最大價值和真正價值。

3、寓教於樂,建立一種互動的教學方式

互動的教學方式在此刻是比較提倡的,它一改了以往的“填鴨”似的教學形式,而採用了一種更加人性化、更加科學的“教師走下講臺講課”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能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性和進取性。然而,這種教學方式的普及在農村國小是不容樂觀了。大學生支教“時間短”這一特點就決定了我們要採取一種更加新穎的方法去開展工作,因為我們必須要在短時間內讓孩子們理解我們。所以,我們本次的下鄉支教所採取的就是這樣的一種互動的教學方式,並且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

第一個創新就是稱呼的改變。我們要求小朋友們一律稱呼我們為“哥哥”、“姐姐”。比如,教朗誦的小美姐姐、小利姐姐、文超哥哥,教英語的小燕姐姐,教美術的玲姐姐等等諸如此類稱呼。稱呼改變的效果是很明顯的,孩子們很快得消除了他們對我們的陌生感,與我們打成一片了。第二個創新是我們真正做到了走下講臺。在教室外上體育課或許你見過,但在教室外上語文課、英語課你肯定沒有見過吧我們這次就大膽得嘗試了這樣的一種教學方式——把朗誦輔導也搬出了教室。不但如此,我們還採用了玩遊戲、講故事、記卡片等方式與之相結合。這種嘗試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是將孩子們和我們的距離拉得更近了,二是快速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進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