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雙語教學工作總結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或工作情況作加以回顧檢查並分析評價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全面地、系統地瞭解以往的學習和工作情況,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雙語教學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雙語教學工作總結

雙語教學工作總結1

經過一個學期的高中數學雙語教學的學習和實踐,我進步很大、收穫良多,下面簡單進行小結。

數學雙語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掌握數學定理、定義和一些專有名詞的英語表達,瞭解數學推理過程的表達,提高學術性英文文獻的閱讀能力,並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和比較中西方文化在數學教學方式、方法上的不同,在比較的基礎上獲得一些對舊知識的新認識,瞭解對同樣的知識點不同的闡釋方式。而且對於學過的數學知識,也可以站在一個新的、更高的角度進行研究,擴大視野和知識面。

一般英語教學內容主要是在教學計劃的框架內探討英語學習問題,而雙語教學則更多的是在應用環境下研究外語的應用與習慣,它們追求的目標、內容都不盡一致。此外,雙語教學由於內容載體豐富多姿,外語背後的文化現象將得到更充分的展現,外語的思維方式也表現得更為突出,所有這一切,都是對外語教學本身的招展。兩者相互促進,效果一定會更好。

通過高中數學雙語教學的實踐,從我個人來講,以下幾點非常重要。

一、認真準備好每節課。

在備課時,充分閱讀,結合英文講義,比較中英文教材的相同與不同,確定主要知識點,以求達到在有限的時間內傳達出最有效的資訊。教師要在參考英文教材豐富的資源中為學生挑出重點、難點。教師要做學生雙語學習的領路人,確保學生的預習、聽課和複習有的放矢,降低盲目性。另外,教師還要做好課堂的語言準備。

二、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上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藉助黑板和多媒體演示,黑板主要書寫課程的提綱和電子稿中需要推導的過程。電子教案主要是例題和習題的內容,以例題和習題為主線,反覆闡述黑板上的概念和演算法。另外在每次課都講解一個貼近現實生活的例子或應用數學模型,儘量讓學生感到所學內容具體而有實用性。

三、繼續加強英語的學習及提高口語表達的能力。

數學雙語教學,不但要有紮實的數學基礎作為前提,良好的英語表達能力同樣必不可少,這是將數學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基礎。一口流利的口語,將給學生一個地道的外語環境,更有利於學生的進步。

雙語教學的參與主要由學校、老師和學生組成,如果能解決好這三者間的關係,則教學效果將會很好。目前我們浦項學校在這方面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可以保持並繼續加強。

1、應該加強學校雙語師資的培訓,尤其是青年教師。

師資是做好雙語教學的關鍵。教師是雙語教學的.直接實施者,是開展雙語教學和保證雙語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雙語教學對教師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尤其是聽、說和寫作的能力要求很高。學校有很多的外教,這給中方教師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外語環境。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數學等學科水平。

通過繼續加強課餘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熱情,使其自覺地用外語進行日常交流,這將能為雙語教學的順利開展打下很好的基礎。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科能力,可以通過各種趣味活動、將其分成若干興趣小組,使他們愛上數學和其他科目。如果有必要,也可借鑑外教的數學教學方法,豐富我們的教學。

通過學習和實踐,我加強了對數學雙語教學的認識,也知道了自己接下來應該如何進一步提高自己。同時,學生也學到了很多數學知識,對於學過的數學知識可以站在一個新的、更高的角度進行分析總結,擴大了視野和知識面。我對數學雙語在教材的選擇和課程把握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教學能力也獲得了相應的提高。然而,我在很多方面還有許多不足,有待進一步的提高,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我將繼續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儘可能地提高自己,投身於我們學校的數學雙語教學事業中。

雙語教學工作總結2

一、思想上高度重視

統一思想認識,從行政人員到漢語教師、雙語教師直到全校教師學習關於雙語教育的理論和教育局關於推進雙語教育實驗的指導意見,統一思想認識,提高積極參與雙語教育的自覺性,瞭解

雙語教育的基礎知識和本校開展雙語教育實驗的規劃。

二、培養雙語師資隊伍。

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在師資,我們採取加強學習和大膽實踐等措施對教師進行雙語教學基本功技能的強化培訓。雙語組的老師積極參加各類雙語教學活動,培訓與聽課都是我們吸取優秀教學方法,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途徑。

三、集體備課制度

在每次的集體備課上,成員們會交流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做到集體鑽研教材、集體探討教法,課中認真聽課、思考,課後認真討論教學得失、回顧小結。平時能經常互相聽課,取長補短。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努力創設各種情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他們變被動為主動,能在良好漢語的氛圍中學習學科知識。

業務能力的提高也離不開理論知識的`積累,我組老師在教研活動中經常進行理論學習與研討,積極加強理論及

專業學習,更新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素質。在集體備課學習中除了學習理論經驗交流外,還觀看優秀教師的教學視訊,認真學習,認真評課,提高自己的雙語教學水平。

四、創設雙語校園氛圍

雙語教育發展與學習環境的創設有著很大的關係。現在社會的大環境中,

如道路標誌、商場企業、報刊雜誌、電視廣播、產品包裝等,很多已實現雙語化。我們學校的校園環境也要緊跟社會發展的形勢,全方位規劃校園文化,營造雙語教育的良好氛圍。

1、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創造性地進行環境佈置。

每個班級製作有個性的班級門牌。

用雙語佈置50期黑板報。

班級內的標語、課程表等雙語化。

2、利用學校廣播每週三天課間播放漢語歌曲、常用漢語100句,由漢語老師與選拔出的廣播員合作播送。

3、師生進入學校積極用漢語進行

問候,平時的問候語、禮貌用語要用漢語進行。

通過這些活動,我們取得了不少的進步,在全縣進行的中國小生雙語演講比賽中我們適中獲得了好成績。

  新和縣第三中學

  20x'x年7月

雙語教學工作總結3

一、雙語教學的概念

壯族地區的雙語教學有新式和老式兩個概念。老式概念是指不涉及文字的兩種語言的教學,學校在進行教學過程中,以漢語為主,壯語只起著幫助學生理解、詮釋漢意的作用,這是一種輔助性的雙語教學。新式概念是指運用兩種語言和兩種文字進行的教學,壯漢兩語和壯漢兩文交合的運用,這是一種並行性的雙語教學。

目前壯族地區進行的教學大多是老式的雙語教學。一般在國小階段進行。它的主要目的是讓壯族學生通過母語(壯語)的中介作用來理解各個漢字的意義,進而掌握課本中漢文的內容,並逐漸實現從壯語向漢語過渡,一旦語言的過渡完成,學生們獲得了基本的漢語讀、寫、說能力和智力發展基礎以後,壯漢雙語教學就結束。在這其中,壯語僅起一種柺棍的作用。也有實施新式即並行性的雙語教學的學校,據統計,共有104所國小、13所國中、4所民族師範和1所民族職業中專學校有雙語雙文的班級。我們主張加強實施新式概念的雙語教學。從“語”方面來說,雙語理當從幼兒園到國小再到中學直至大學都實施,貫串整個教學過程。鑑於我們對雙語教學的研究不夠,還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法以及完善的教育體制,我們可以把目標放低一些,但至少延伸到國中階段。處於該階段的壯族學生,基本上還運用母語思維。我們常常看到,有不少人在課堂上回答老師的提問時,也用母語,漢語說不上幾句。就是用母語回答,也沒有能把問題說得有條有理,清清楚楚。這說明他們連母語的思維也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更談不上成熟。那麼,在用母語來思維還不很通順、流利的情況下,又轉用另一種語言,漢語來思維,又得從零開始,學生要費多少時間、多少精力,吃多少苦頭啊!教學無疑沒有好的效果。加之,學生思維得不到充分發展,智力開發也受到很大的制約,這也勢必影響到他們將來的發展。因此,在這個階段,還應當運用母語的優勢,加強壯語思維訓練,使智力的開發更充分一些,層次更高一些。當然,一旦人們思想認識達到一定的境界,壯漢雙語教學的經驗成熟,雙語教育體制的建立,雙語教學再繼續擴充套件到高中,直至大學。不再把壯語作為解決學習漢語困難的輔助物,而真正做到壯漢兼通的程度。另外,還必須採用雙文。雙語教學一般是通過對比來進行教學的。文字是有形的符號,有了文字就可以進行實際的對比,如在左邊寫著漢字,右邊寫著壯文,或者上行寫漢字,下行寫壯文,兩者對照地擺著,看得見,摸得著,教師授課有可操作的“物”,進行的是一種形象教學;學生對於有形物的認識,是比較容易入眼人腦的,容易記憶的。若單用“語”,教學效果就很有限了。語言是無形物,從嘴裡出來後一瞬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用兩個無形物來對比,無論費多大的口舌,也是說不清,道不明,比不出的。所以我們認為,雙語教學必須是雙語又雙文,學生雙語雙文的提高也才算得上教學質量的真正提高。

二、壯語教學的思想認識

在壯族地區的壯漢雙語教學中,人們對漢語教學一般沒有異議。漢語是我國的民族共同語,在國內的政府機關、社會團體、學校、工廠、商店等各個領域都要使用它,壯族學生學會了漢語,就能為畢業後就業多創造了一個機遇和選擇,對將來為社會主義祖國大家庭服務就多了一個本領,它對個人的利益和國家的發展都有重大的作用。當前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還不完善,會考、大學聯考沒有民族語文而只有漢語文試卷,以漢語文科計算成績,為了學生的升學,在漢語教學上下功夫是可以理解、允許的。但是,也要知道,壯語教學在整個教學中所起的作用,特別是基礎作用是不能忽視的。壯語是壯族學生的母語,採用母語教學,能夠發揮母語的優勢,使學生的思維路子暢通、正常,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智力,加速學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程序。1981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巴黎召開的以母語為教育工具的專家會議就這樣指出:母語是入門教育和取得成績的關鍵,是進行掃盲教育,掃除愚昧、歧視和貧窮的有利工具,對振興民族具有潛在的催化的作用。壯族的這個母語,不論在什麼場合,任何情況,都是壯族兒童、少年最佳的教學媒介語。從心理學來說,它是兒童、少年心靈能夠自由表達與理解的有意義的符號系統;從社會效果而言,兒童、少年的學習透過熟悉的母語遠比透過不熟悉的漢語進行要快得多,要有效得多。我們都清楚,壯族學生幼年時使用的是他父母親所用的壯語,初始啟蒙教育,是通過壯語進行的,也就是說,他們是在壯語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對母語非常熟練,很有感情,也特別的忠誠。因此,不僅他們的思維與壯語有關係,就是他們品德的培養,人生觀和文化價值觀的形成,接人待物的模式,個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奮鬥目標的建立與確定等等,也都與壯語有緊密的不可分割的關係。母語的這種作用,規定了運用母語教學的優越性、自然性和必要性。與此相反,如果不把母語教學作為基礎,把它放在主導地位,一開始就用漢語教學,那麼學生學習時不能進行正常的思維活動,處處碰壁,非常不順利,就很容易產生母語自卑感和母語失落感,產生厭學、畏學心理,嚴重的話,可以發展到對自己民族和民族文化產生自卑。這對於社會主義時期民族的繁榮也是不利的。再說,壯族地區缺乏漢語的語言環境,要求學生學好漢語,並要求他們用漢語作為熟練的學習其他科學領域知識的工具,那是困難的,是短期內辦不到的。所以必須強調支援對壯族兒童、少年進行母語的教學。這種教學,不是柺棍、手杖,而是要長時期的持久的,直到真正的'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另外,壯語教學對於繼承和發揚壯族的優秀文化遺產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壯族是一個有悠久文化傳統的民族,要把本民族的文化傳統繼承下來,發揚開去,就得有受過壯語教育的人才。這些人才,熟知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和文化,有能力開展收集、記錄、整理工作,特別是初始的工作,沒有壯語文是不行的。同時這些人才對壯族人民來說有認同感、親切感,非常有利於開展工作,也容易得到壯族群眾的廣泛支援。

三、壯漢雙語教學法的研究

雙語教學不是一般的教學問題,而是一種特殊規律的民族教育問題。要實施這一型別的教學,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必須進行科學的研究工作。

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對這類教學都有過研究,並有成果問世。如美國曾出版兩本書,一本叫《變革,反應或創新》,由蘇姍〃吉爾伯特〃斯內德編撰,一本叫《美國的西班牙英語教育》,由曼紐爾〃拉米熱茲著。這是兩部比較早的雙語研究的專著。英國威爾士大學的科林〃貝克(Colin Baker)、西爾維亞〃普瑞斯〃瓊斯(Sylviq Prys Jones)於1997年也編撰出版一本名為《雙語教育與雙語現象百科全書》的書,這是雙語教育和雙語現象領域中一本重要且全新的百科全書。語言學界給予很高的評價。我國的部分語言專家學者,也在關注和積極開展研究雙語教學問題。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戴慶廈等編著、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概論》,雲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蓋興之著的《雙語教育原理》等,都是有影響的緊貼民族地區雙語教學的科研成果。還有一批作者陸陸續續地發表了一些有價值的論文。比如1983年召開的全國民族院校漢語教學研究學會以雙語教學的問題作為討論中心議題的年會上,不少與會者宣讀了這方面的論文,有些論文在會後登了報上了雜誌。1997年在南寧召開的全國少數民族雙語教學學術研討會後,也不斷有論文公開發表。這些成果反映了人們對雙語教學研究的認識和重視。但是,從總體來看,人們對雙語教學的研究還是比較少的,且基本屬於理論性的探討,總結一般的規律,表層的東西多,實質的東西少,具體方法的研究則更少。廣西壯漢雙語教學戰線的人員,對這個方面也有所探討研究,並取得一些進展,比如提出了壯漢雙語的教學法對比教學法。對比教學法,就是比較語法和比較語音學。這種方法,就是在教學中以壯漢語進行對比、分析的方法。壯漢語是不同的兩種語言,通過對它們進行對比分析,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壯漢之間的異同和聯絡,瞭解它們的共性和特殊性,從而理出壯漢之間的對應規律來。這種方法是正確的、科學的,但是它也還是從理論到理論的東西。如何對比?如何實施?它們的對應規律如何?國小階段如何進行對比?中學階段又如何比較?都欠具體,可操作的條條、點點都沒有。所以,我認為,壯漢雙語戰線的人員必須下大力氣,狠抓壯漢雙語教學法的研究工作。對下面的幾個問題必須及時進行細緻深入的研究。

1.壯漢雙語教學的一般原則和特殊原則的研究。漢語文教學有自己的科學的教學原則,例如因材施教、學思結合、憤啟悱發、藏息相輔、直觀性、量力性等一般性的原則;還有如語文科的雙基並重與開發智力相結合、聽說讀寫訓練相結合、語言訓練與思維訓練相結合等特殊性原則。壯漢雙語教學應當根據自身的特點,借鑑漢語教學的經驗和成果,制訂若干條獨具特點的教學原則來。

2.教材的編寫如何體現壯漢的緊密結合。教材是教學的根本,教材如何才能適用於教學目的、教學要求和時代需要,也是必須研究的。現在的雙語教材,雖然有壯、漢兩種文字,但各科是壯、漢各一本書的。這種壯、漢文分家的課本,構成了壯、漢各自為政的兩套教師人馬和壯、漢各不相同又無相聯絡的教學方法。這往往容易造成某些知識的重複,或者遺漏,或者不平衡。教材不能將壯、漢融為一體,揉成一團,教師授課的難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3.研究對學生智慧的培養。智慧就是智力和能力。壯漢雙語教學,要培養的是雙語雙文人才,與單項的漢語教學的培養目標是不相同的。那麼,對學生的智慧培養,就要有具有特點的將壯漢包含在其中的培養措施。如在語文科中想像力的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讀、寫能力的培養等。無論如何是不能完全生搬硬套漢語教學的做法的。

4.雙語教師培訓的研究。教師是雙語教學成敗的關鍵,對雙語教師的培養提高必須重視。雙語教師是特種教師,對他們的要求遠比單語教師要高;他們的能力也必須比單語教師要強,除了具有一般教師的素質外,還要有壯漢兩種語言文字兼通的能力,能把壯漢兩語熟練地結合起來的本事。所以,我們必須加強培養,嚴格訓練,例如雙語表述能力,雙文閱讀、寫作能力,雙語雙文教學設計能力,雙語雙文密切結合的教學方法,等等,都應當進行有序的訓練。自然,對他們的品德的培養,獻身精神的教育,不怕壓力、勇於進取的意志的錘鍊也是不可少的。目前沒有專門培養訓練壯漢雙語教師的學校,可以通過各種短訓形式或到大學進修的辦法來解決。

5.課堂教學研究。如何優化課堂教學?這是一項非常細緻、具體的研究內容。科目的不同,課堂教學方法就不同,課文型別不同,課堂教學方法就各異,對學生的指導方式也就要各顯神通。如具體到語文科目來說,記敘文、散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如何進行教學?課堂怎樣用語?以漢語為主還是以壯語為主,還是壯漢兩語同用?同用又怎麼相配合才能得當,交合使用才有序?時間如何分配才合理?還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理解問題的深化等方面,都必須潛心研究。

上述的幾個方面的問題,都要趕快著手研究。教育領導機關,應當把有關部門、有關人員組織起來,深入教學第一線,調查瞭解情況,制訂計劃,進行表層的、深層的探討研究。民族語言文字專職研究機構,先把與教學無多大關係的專案,或者長遠的任務放下,走出機關,到學校去,紮紮實實地做本職的工作,真正做到研究為教學服務,為現實服務,解決實際的問題。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是雙語教學的具體操作者,接觸具體,體會也具體,大家應當緊密結合本科目的教學實踐,有方向性的研究,總結出具體的教學方法來。總之,只要整個戰線的人員齊心協力,堅持對壯漢語的教學和研究,雙語教學質量一定能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壯漢雙語教學一定能沿著正確方向發展,併產生出高值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使壯族地區的民族教育事業出現一個新的局面。

雙語教學工作總結4

我校雙語教學工作在上級和校領導的關心和支援下,在全校教師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現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我校認真貫徹有關雙語教學工作檔案精神,積極探索學校雙語教學工作的思路。我校將雙語教學工作列入學校教學工作中重點來抓,成立了雙語教學工作領導小組。

二、齊全開設雙語班的漢語文每週七課時,數學五課時,保證其他科目也用漢語授課。

三、加強了“雙語”教師的培訓。其他老師在民漢教師的這種環境形成良好的自學風氣,年齡35歲以下的民族教師參加新疆統一的漢語水平考試,不斷更新自我水平。

四、為了優化教師教學,學校要訂購一些對“雙語”教學有幫助的教學參考資料,為了加強教師的多媒體教學能力,組織“雙語”教師進行電腦培訓,提高教師們電子備課的能力。

五、結合第30個民族團結教育月,在全校開展第七屆漢語學習月活動,營造了很好的漢語學習氣氛,提高學生的文明學習環境。

六、為了加強“雙語”教學,讓孩子們從低年級開始就打好漢語基礎,學校安排一些有經驗的漢語基礎好的年輕教師為低年級授課。並利用一些教學掛圖來增強學生對漢語的興趣。

七、為了加強“雙語”教師的漢語水平和自學能力,形成了互學,互助的好風氣。

八、教職工每週統一組織四節漢語學習活動並進行考試考核。

九、根據縣教育局教研室的安排,組織“雙語”教師參加各種調研活動,安排教師講課,聽課,提高“雙語”教師的教學能力。

英語教研組在第一次的教研活動中進行了教材分析,同一年級組的幾位教師進行了教學目標(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重、難點的整理,及討論出了能結合學生、教材內容適當拓展的內容。我們用了三節課的時間進行整理,使教師真正對教材鑽研瞭解後再進行教學,老師們感受頗多,我還記得當時剛進我校的是鳳丹說,通過這樣一整理我真的感到非常清晰了,每一課時,每一個重難點都在我腦海了。

雙語組的第一次教研活動也非常有實效,教研組長幫大家整理了一些基本常用的課堂用語及學科專用語,由英語老師你教一句,我教一句中強化了雙語教師的對課堂用語及學科專用語的運用。本學期兩組教研組公開課活動,有計劃,有質量地開展著。通過每一次紮紮實實的備課、上課、說課、評課活動的開展使所有的老師對課的把握能力較以前都有明顯的進步。如:英語組的劉芳老師對課的設計、對課堂學生的調控及媒體運用促進教學幾方面進步非常明顯。李滌老師更是比以前成熟了,在我校進行的區級教研活動中,工作不滿3年教齡的她,盡以成熟、穩健的教態進行了區級公開課的展示,他們班學生的語音語調更令在場的每一位老師讚賞。

在本次的校雙語教師課堂教學大比武中也湧現出了多位進步較快的雙語老師。如:張櫻麗老師,她嫻熟的'英語課堂用語真會讓人誤認為它是一名英語老師呢。張芝梅的雙語課,完全把握住了學科的特點,深入淺出的教會了學生製作的過程。劉芳老師的雙語自然課真是有那麼點雙語自然課的味道,深受學生歡迎。

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加上學校良好英語氛圍的創設,如:英語每週一談,英語廣播,社群英語角,學校一年一度的英語節,促使了學生英語能力的提高。

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我校的英語雙語教學質量會更上一層樓。

雙語教學工作總結5

在以往的漢語教學中,由於我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始終處於不放心、不放手的強化訓練,無論是識單詞還是漢語閱讀,都是施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認為似乎這樣才能讓學生達到教師所期望的目標。但是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這種教育教學方法實在是一種落後,不太實際的教學方法,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漢語工作者以及漢語學習者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近幾年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努力改變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學生們放在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國小生的豐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強的學習本能,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使國小生的漢語學習興趣盎然。

一、精心設計課前導語,激發學生的說話慾望。

少數民族學校學生都是樂於接受新鮮事物的,只要教師在起步階段注意引導,努力創造說話氛圍,鼓勵學生多說,保護好他們的說話慾望,那麼在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方面,我們就邁向了成功的一步。首先,給他們上第一課時,我們要求學生說出自己知道的漢語生字和詞語。學生積極舉手發言,沒想到自己沒學過漢語,居然還會說不少的漢語詞語了。讓他們感覺學漢語是件非常容易的事。然後,我們向學生提出了用漢語向我,向同學,向自己爸爸媽媽打招呼的要求。學生興致極高,很快,校園中“你好” “老師好”“早上好”的招呼聲此起彼伏,用漢語說話的氛圍基本形成。不出一個月,學生就養成了用漢語

說話的習慣,這大大增加了他們說漢語的機會。

另外我們注意儘量用漢語,為學生創造說話機會。利用學校禮儀隊員,同學之間早晨的第一句問好也改成了漢語:“早上好”,學校的升旗儀式也改為了漢語升旗,每週一學一句漢語(利用每週一的升旗儀式教會學生一句漢語,每位學生都須掌握,能夠說出來。)這樣,不僅鞏固了書本上所學的內容,許多書本上沒有過的日常用語也早已成了他們的口頭語了。

二、用故事教學促進學生閱讀能力

國小各年齡的孩子都愛聽故事,一是因為故事的情節引人入勝,能夠引起因孩子的注意力;二是兒童故事裡充滿了令孩子向望的童話世界,他們能從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找到與自己心靈產生共鳴的情感體驗,能從故事幽默風趣的言語中得到開心的一笑,能從故事的寓意裡活的感悟和引發思考,最後使學習漢語的興趣大大增加。

教學前我校雙語教師根據不同年齡的學生選擇合適的故事給予閱讀。例如低年級學生喜歡情節簡單和以動物為主角的童話故事;而高年級學生喜歡情節複雜,充滿戲劇性、回味性的故事。確定故事的內容後教師設計教學活動。在教學中為了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用一些教具輔助教學,讓故事更生動,富有感染力。在教學中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引導。比如,可以先講故事,之後提問故事講了什麼;也可在講的時候停下來讓學生猜測將要發生什麼,或問同學們的感受,或者換成想象它會怎麼做,以此來強化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在教學後我們要求學生先複述故事,教師可以用一組圖片讓學生串聯,讓學生說說對這個故事的`看法和感受。再進行表演,可以要求學生用一些動作來使自己的表演更精彩更逼真。要求高年級學生寫下來,增加一些自己的想象變成一個屬於自己的小故事。

三、開展多種遊戲,提高學生口語閱讀能力

國小的孩子非常喜歡玩遊戲,喜歡唱喜歡跳。在課堂教學中開展遊戲活動,老師恰當的指揮絕大多數學生會忘掉自我,全身心投入到遊戲中去,這樣他們會自然大方地講漢語,逐漸提高語言組織的能力。例如,在教句型時,設計一個遊戲。拿出自己準備好的一個桔子、鋼筆、文具盒等,放進一個準備的盒子裡面,然後要學生猜盒子裡的東西,猜對了有獎勵。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雙方的通用語言只能是漢語,對於犯規的要予以一定的處罰。這樣,學生們積極投入,思維敏捷,極大程度地訓練學生的口語,真正做到“學中玩,玩中學”,學生加深了對句子的理解。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由於少數民族學校學生很少接觸到外面的漢語言環境,加上教本的知識的侷限性,孩子們很多知識很難通過書本來理解,通過多媒體就能很好的理解,並且表達出來。多媒體課件能夠創設出扣人心絃的圖文並茂、生色俱全、生動形象的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懷著愉快的心情積極參加眼看、耳聽、口說、手寫、動腦等多種器官並用的學習活動中,保持學生的注意力,極大地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習動機,從而更自覺、更有趣得進行漢語的語言交流。例如我們在教學生認識各種動物的時候,我們可以從網路上尋找很多生活中的動物,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各種動物的生活的環境,發出的聲音,以及他們的食物。這樣更能讓學生理解這些動物的特點,增加他們的課外知識。

五、課堂上採取多種朗讀訓練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如果訓練方式單一,學生的朗讀興趣馬上就會削減,因此針對朗讀材料的

不同,採取多種訓練方式:聽錄音讀,個別朗讀,個人或小組輪讀,領選,分角色讀等。另外根據學生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組織形式多樣的朗讀競賽活動更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如可以將自己的錄音錄在磁帶上,讓學生互相評一評,看看誰是“朗讀大王”。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教學實踐活動,我們逐漸體會到發展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給漢語課堂帶來的活力。選擇適當的閱讀策略對捉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教師的閱讀教學方法又直接影響著學生閱讀的興趣。正確的閱讀教學方法有利於提高學生閱讀速度,掌握閱讀技能,培養閱讀能力,增加閱讀興趣。只有讓學生感興趣了,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內外漢語閱讀活動。為了能讓學生開口說漢語,教師應注重自身漢語水平尤其是口語的提高。另外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練習。國小的雙語教學應以聽說為主,打好語音基礎,突出興趣培養,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多媒體和電教手段,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語言活動。根據心理語言學的理論,兒童在語言學習的最初階段,主要是口頭語言的發展。

四、小五為過渡,適當加入書面語言材料,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總之,從國小一年級開始開設雙語課從心理學、語言學角度講是完全必要的、可行的,並且是非常關鍵的。兒童在5—7歲期間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符合其身心發展的特點,適當的雙語教學會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只是國小階段開設雙語,應做好國小與初高中雙語教學的銜接,避免造成浪費現象,注意保持學生一貫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慾。

雙語教學工作總結6

傳統的地理學習過分強調對知識的接受和掌握,使學生獲取知識變成為直接地、被動地接受書本知識以及純粹死記硬背的過程。這種學習窒息了學生對地理學習興趣和熱情,摧殘了學生的思維和智力,往往造就了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學生。因此,在新課程改革中特別強調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習過程更多地變成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要完成這個轉變,應先從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開始。所謂問題意識是指問題成為學生感知和思維的物件,從而在學生心理造成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下面就如何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談談我的看法。

1學生問題意識的現狀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是因為問題是生長新思想、新知識的源泉。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不斷髮現新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旦沒有問題,學習就會中斷,就不會有解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沒有問題,就難以誘發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慾;沒有問題,學生就不會深入思考,智慧的火花就會熄滅,學習就只是浮於表層和形式。所以,現代學習方式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那麼,我們的學生,他們有“地理問題“嗎?他們的地理問題意識怎麼樣?帶著這樣的疑惑,我們對高一年級四班和五班1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見附表)。通過問卷調查的統計分析,發現學生的問題意識比較淡薄。具體表現在:

1.1思想上被動,缺乏發問的意願

調查顯示只有10%的學生對於課堂上老師的問題舉手,等待老師提問,68%的學生不舉手,等待老師隨即提問。45%的學生喜歡聽別人插嘴,但自己不怎麼插嘴,還有39%的學生不喜歡插嘴,認為插嘴會影響聽課。對於老師的提問,49%的學生認真思考,等待別人回答。這些都顯示現在的中學生思想上比較被動,只願意聽,不願意表達。究其原因主要是害怕說錯或問題太簡單,被老師和同學認為學識淺薄而感到沒面子。也有部分學生膽小、封閉、害羞心理存在。

1.2學習上被動,缺乏發問的習慣

調查顯示57%的學生不會對教材質疑,認為教材不會錯。42%的學生對於老師課堂上給出的答案沒有懷疑。傳統教育下,教材、教師是權威,答案只要一個。課堂上常常見到的情形是“學答”,而不是“學問”,所以,對於課堂上理解不透徹的知識,有52%的學生課後從不找老師探討。對於老師課堂上給出的答案所存在的懷疑,有29%的人因為太忙了,不了了之。這也反映了學生的問題意識的淡薄。長久下來,學問學問變成學答學答。

1.3教師引導不夠,問題氛圍不濃

在第二題調查中“你現在的地理老師在課堂上經常提問嗎?”有32%的學生選了“有時”,18%的學生選了“偶爾”。這反映了我們的地理老師對於問題設計不夠。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認為問題教學耗時長,怕完成不了教學任務。過於注重知識、技能的要求,課堂中以教師為中心,重視知識點的傳授,過多的體現教師的意志而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發揮。教學設計上表現出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想背離的矛盾。在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對如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漠不關心。這嚴重製約著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2在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2.1營造學生主動發現與提出問題的教學環境

中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慾旺盛,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這就是問題意識的種子。然而,這顆種子能否萌芽,取決於是否有一個適宜的環境和氣氛。但在很多現實的地理課堂教學中,學生還是習慣於讓教師提出問題,絲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問也不敢向教師提問,即使發現了問題也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造成這種狀態的原因一是很大程度上教師沒有真正轉變教育觀念,怕學生提問影響自己的權威,怕打亂教學程式,課堂上學生只有圍繞著老師的問題轉;二是學生有心理顧慮:如我這個問題是不是太簡單了?會不會被同學譏笑,被老師批評?或者又會想:我的問題會不會老師答不出來,讓老師下不了臺?所有這些擔心心理,都禁錮著學生,使學生有問不敢提,失去了尋找、發現問題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因此,地理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要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和諧、心理安全的學習環境,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壓抑感。這個教學環境須具有以下幾個條件:

2.1.1教師要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把教學過程視為師生平等參與與平等交往的過程,給學生提供一個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允許學生髮表與教師、同學、教材看法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並給予理解、鼓勵和指導。

2.1.2尊重學生的發現和提問,鼓勵學生多問“為什麼?”,讓學生認識到能提出問題就是參與創造,由此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養成良好的質疑習慣。

2.1.3改變地理教學中過分強調組織性和有序性的傾向,給學生一定的自由度,要允許學生的某些“離題”甚至是“錯誤”的質疑行為,並給予及時的正確引導。只有在這樣的環境和氛圍下,才能引導學生由不敢問到敢問、不願問到樂問、由被動發現到主動發現的轉變。

2.2創設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問題情境

引發學生提問就是“發現問題”,要能使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需要教師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那麼,什麼樣的地理情境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提問呢?

2.2.1聯絡生活實際,創設真實性的問題情境

知識來源於生活。在問題情境的設定上,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現有的認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絡時,即會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興趣必然產生學習動機。讓學生帶著已有的生活體驗去觀察、發現,提出問題,並進行探究和交流,從而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變。

如在講“水汙染及其成因”時,可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在《太湖美》的歌聲中播放20世紀50年代之前太湖水美魚肥的美景,而視訊的後半部分,則是20xx年太湖藍藻爆發並引發的無錫市民搶購礦泉水的情景。對於生長在太湖平原的.學生來說,對20xx年太湖藍藻事件非常熟悉。這種與生活聯絡密切的情境最能激發他們的問題:

①太湖藍藻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②太湖藍藻的爆發與太湖沿岸的工業、農業、城市有關係嗎?有什麼樣的關係?除此之外,還有自然原因嗎?

③藍藻爆發除了影響市民生活用水外,還產生了哪些影響?如何防治?

在教學過程中由於設定了與生活緊密相關的真實性的問題情境,學生充分感受到地理問題就發生在自己身邊,並充分享受到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快樂。

2.2.2運用故事典故,創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我們能給學生創設富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學生就會帶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學生對問題的探究,實現了學習內容的自我體驗、自我發現和自我感悟。

如在密度流學習中,可以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二戰期間,德軍潛艇經常來去無蹤地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用聲納監聽多日,毫無聲響。德國艦艇仍然來去自由,盟軍損失慘重。這樣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典故強烈激發了學生的問題:

①德軍是如何進入大西洋的?是不是盟軍的監聽裝置不靈敏,還是德軍的技術更高明?

②是不是地中海海水有問題?

富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激起學生極強烈的探究慾望。學生圍繞德軍是如何進入大西洋的,紛紛展開思考,進行小組討論、實驗演示等進行問題的探究。

2.2.3強化知識聯絡,創設矛盾性的問題情境

教師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創設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等相互矛盾的現象,使學生感到“奇怪”,引起他們非同尋常的驚訝之感,形成問題情境,這容易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矛盾的途徑和方法。

如在學習“大規模海水運動”內容時,可設定這樣的問題情境:經過科學家對南極企鵝體內檢驗,發現南極企鵝體內竟然含有DDT。

很多學生感到驚訝,在氣候嚴酷、無人永久居住的南極地區,企鵝體內竟有DDT,學生踴躍提問:

①進入到企鵝體內的DDT從哪裡來的?

②難道DDT是隨洋流過去的?隨什麼洋流過去的呢?

學生在生活中形成的觀念是南極地區氣候嚴酷,無農業、工業,而南極企鵝體內卻含有DDT。這個矛盾性的問題情境給學生帶來了衝擊,使他們萌發了提問的慾望。

3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技巧

“授之以漁”歷來是有識之士對教學提出的重要目標之一。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必須讓學生掌握提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達到“會發現、會問、善問”的境界。通常發現地理問題的方法有:

3.1在比較中發現問題

比較是學習地理的一種常用的方法,在比較中通常較容易發現問題。如在學習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時,北大西洋暖流使得55°~70°N大西洋東岸植被是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並且北極圈內出現不凍港,而同緯度的大洋西岸拉布拉多半島北部卻是苔原,學生在比較中發現了不同,進而提出“影響大洋東西岸植被差異的因素主要是什麼?”

3.2在矛盾中發現問題

在一些地理內容中,有些知識在資訊表現上存在著矛盾點,如在“森林的開發與保護”一節中,熱帶雨林區植被高大茂密,想象之中應該土壤肥沃,但是實際上土壤卻非常貧瘠,這和學生的以往知識存在著矛盾,正是這個矛盾的呈現,學生才會在矛盾中發現問題“為什麼熱帶雨林土壤貧瘠?”

3.3運用假設法發現問題:

對於一些地理知識,可引導學生通過假設或逆向思考法提出問題,例如在講地球運動時,可這樣逆向設問,假如地球自轉方向不是自西向動,而是自東向西,那麼北半球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方向會發生怎樣的偏轉?南半球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方向又會發生怎樣的偏轉?恆星日和太陽日的時間長度又各是多少?學生通過逆向設問,進行逆向思維,從而打開了思維寬度。

3.4在身邊的生活中和社會時事中發現問題

學生身邊的生活與環境、社會時事方面都蘊藏著大量的地理知識,可引導學生在這些資訊中發現與思考問題,如在學習“聚落形態的形成與發展”時,可聯絡家鄉長涇這個江南古鎮,提出“長涇鎮形成與發展受哪些自然條件的影響?近幾年來發生了哪些顯著的變化”的問題。又如在看到2004年印度洋海嘯的新聞後,思考“印度洋發生海嘯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蘇門答臘島附近多地震”等問題。

3.5在評價中發現問題

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往往要在對一些地理事物進行評價,如評價一個區域的區位優勢、評價一個區域的地理環境等。當準備評價一個地理事物時,可引導提出有關評價性的問題,如在學習“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一節時,在評價了東北的地理條件後,學生就會提出“東北地區的地理條件對東北農業發展的大方向有什麼影響?”,在評價了東北地區內部地理條件差異後,學生又會發現新的問題“東北地區內部地理條件的差異對其農業發展的小方向有什麼影響?”

3.6在分析中發現問題

地理教材的文字或影象中總是蘊含許多問題,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分析這些文字或影象中把要問題找出來。如在學習“荒漠化的防治”時,對課文提到“乾旱是西北地區最為顯著的自然特徵?”這句話,就要問個“為什麼?”。又如在學習“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時,從“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總產值的增長”上可以看出珠三角的工業化程序主要劃分成兩個階段,1979~1990年和1990年之後,學生接著就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兩個階段劃分的依據是什麼?”

總之,要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關鍵在於我們教師的教育觀念要改變,真正轉變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堂。作為“主導”,教師的任務不再是“提問題”的主導,而應是通過各種方法和途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再去發現新的問題,從而形成“枝丫狀”的“問題樹”,使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

雙語教學工作總結7

一、關注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

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是決定一個學校能否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快速提升教師隊伍的業務素養,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發展,是學校工作首先應思考的頭等大事。

1、紮實開展教師讀書學習活動。

學期初,學校出臺了雙語實驗學校教師讀書活動實施方案,並制定了一系列相關制度細則。制度規定了一線教師每天晨讀半個小時,每學期摘記讀書筆記一萬字,每學期撰寫教學隨筆一篇等。對於教師的晨讀,實行簽到制度,並有值班教幹進行過程跟蹤。

如今,教師晨讀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一學期來,教師平均每月晨讀20次,大部分老師摘錄筆記超過40頁,收到教育教學隨筆40餘篇,開展青年教師讀書論壇多次。在縣教育局教學工作專項督導檢查中,我校開展的教師讀書活動,收到領導一致好評,並列為學校工作亮點工程。

2、“走出去”“請進來”系列活動。

本學期,學校領導不惜重金,多次安排一線老師外出聽課學習,共計30餘人次。凡是市縣級教研室安排的教研活動,每次都有老師參加。並於5月13—16日和5月21—23日分別派16名語文、數學老師到淮安參加全國現代與經典課堂教學觀摩會。每次學習回來,老師們都認真準備,有的搞講座,有的上還原課,努力實現學習收效的最大化共享,達到一人學習多人受益的目的。

為了進一步規範英語口語,提高廣大師生的英語水平,我校本學期聘請了三位外教定期來學校給學生上課。外教的到來,給學校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興趣,特別是他們和全校師生的零距離互動交流,幫助學生樹立了堅定的信心,對推動全校英語水平的提高無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3、開展“三課”活動。

“三課”即每人一節優質課、教研組長觀摩課、外出學習還原課。3月份開展了每人一節優質課活動,這次講課成了老師們的一次大比武,老師們不但精心備課設計教案,還做了精美的課件輔助教學,與上學期相比,這次講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為了迎接市縣級品德與社會講課比賽,4月份在校內開展了品德與社會觀摩課活動,共有5為青年骨幹教師上課,為大家提供了典型的課例。

在5月份淮安學習之後,我們開展了外出教師還原課活動。安排徐麗霞、張平、陳美玲等幾位老師分別執教了高、中、低三個學段的還原課。他們不但還原出了專家的精彩,還表現了自己的教學特長。這次開課,受到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一致關注。課後,我們又組織全體語文老師互動點評,老師們在研討會上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大家都說這樣的活動看得懂、學得來、用得上,這種紮實、樸實、踏實的教研活動是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有效途徑,對教師專業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4、建立教師專業成長檔案。

學期初,學校統一設計了教師成長檔案目錄要求,對如何建立教師專業化成長檔案進行了多次培訓。開展這項活動,旨在督促廣大教師養成勤於積累材料,及時總結提升的良好習慣。在對成長檔案的檢查中,發現大部分老師都能積極主動地學習與反思,積累下了大量的過程資料。

5、監督到位評估及時。對於老師們參與的每一項活動,學校都有相應的監督評估措施,依據相關制度細則,對各項活動進行了及時細緻的檢查評估,並將成績納入教師的年度綜合量化評估中。

二、加強教學過程的規範管理。

老子說:“天下難事必成於易,天下大事必成於細。”細節問題往往是決定事情成敗的關鍵,可以說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細節都將直接關係到學校整體工作的發展。本學期,我們加大了對教學常規工作各個環節的過程監管力度。對教師的備課、上課,學生的作業、單元測試、補償練習等,進行了定期檢查通報,檢查一次總結反饋一次。並及時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補救,對個別薄弱班級和薄弱教師,進行個別談話,採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使其快速跟進。

另外,我們對每一次教學教研活動的參與情況進行了詳細的過程記錄,如舉辦某一研討活動,參加人員要填寫簽到表,做好學習筆記,教研組長負責記錄教研活動記錄表,並要求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活動的後續任務,如撰寫評課記錄、學習體會等。教導處對上交材料進行詳細登記,作為老師們繼續教育學習的過程資料評定老師。

由於我們加大了對常規工作的落實力度,使得教師們不得存有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的.僥倖心理。如綜合實踐活動文字作業和蓓蕾讀書實踐作業等,教導處將文字作業紙列印下發到每個班級,要求在一定時間內再以年級組為單位上交教導處檢查驗收。這樣一來,每一項教學工作都能做到步步紮實、步步有效,同時也避免了工作的拖後現象,提高了工作時效性。

三、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

新課標倡導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正是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

1、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蓓蕾讀書活動。

習作比賽、主題閱讀、古詩文誦讀考級、三字經誦讀等是我們本學期主抓的幾項活動,對於各項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個人或者優秀作品,學校都及時給與表彰獎勵,並組織教師篩選出最優秀的作品集體投稿,採揉種形式和手段,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寫字訓練是我校常抓不懈的一項常規工作。本學期重點訓練了學生的書寫習慣,從坐姿、握筆姿勢、書寫姿勢等細則抓起,通過訓練,學生的書寫規範性提高了,書寫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

3、速算口算訓練。

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切計算的基礎,加強口算教學,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為有效提高速算、口算水平,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我校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學生的速算口算訓練。具體做法是:學期開始前,學期安排部分業務骨幹教師在利用假期時間先吃透教材,充分參考部分教輔資料編寫出一套口算題卡,開學後學校統一編排列印成活頁口算題卡,每學期四十套,充分利用午練時間讓學生進行口算練習。並在每節課的開始也要進行1-3分鐘的口算訓練,體現在每課時備課都必須安排10-20道口算題,做到口算天天練,時時抓,真正提高了學生的速算口算水平。本學期我們進行了兩次口算比賽,第一次是大面積的抽測,每班的學生數的二分之一參加了比賽活動,第二次的比賽是每班的前10名學生參加,這樣我們就提高了計算速度的要求,1-6年級學生全部是50道題,限時5分鐘進行答題。學校對學生的比賽成績進行了一、二、三等獎的評定,頒發了獎品,並對學生今後的學習提出了明確方向,極大地提高了學生今後練習口算的熱情。有利於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雙語教學工作總結8

緊張而又忙碌的一學期工作即將結束,我們又面臨新學年的開始,為使新學年的工作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現將本學期雙語教學工作做如下總結:

首先我校根據師生自身情況,認真制定了符合學校實際的雙語教學工作計劃,各項活動的開展都以計劃為主,本著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學生的漢語口語表達能力進行培養,使漢語教學取得較大成績,努力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

一、努力營造雙語學習氛圍

學校加大校園文化建設,努力創設濃厚的雙語學習氛圍。讓學生一走進校門,就感受到強烈的漢語語言環境,時時處處看到漢語、聽到漢語、使用漢語,使漢語成為校內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際的手段,

1、校園內創設漢語氛圍濃的學習環境。有名人名言等,供學生在課間和午休時學習交流。

2、校園內的標牌、文化牆、班級文化牆等儘量用漢語呈現。例如歡迎詞,標牌,板報等。

3、各班教室闢出學習園地、雛鷹爭章臺,佈置力求做到有主題,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漢語學習的興趣;設立圖書角,添置一些少兒漢語讀物;黑板報上設定“每週一句”。

4、師生儘量用漢語進行日常問候,如見面語、課堂用語和日常會話,讓學生隨處聽到漢語,用到漢語。

5、充分利用紅領巾廣播做好“每日一句”的活動。

6、讓學生自編手抄報、作文、讀後感等張貼在班級櫥窗裡,在學生中起到廣泛宣傳的作用。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為了雙語教學的需要,學校每學期制定全員培訓計劃,要求學校教師參加校級漢語培訓。期末組織漢語達標考核,使大多數教師都能用較流利的漢語組織課堂教學和與學生進行溝通,用漢語書寫教案,讓漢語時時處處存在,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漢語氛圍。

對教師除了進行校本培訓之外,還分期分批選送雙語教師外出培訓,加強和提高雙語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對於民考民教師在校本培訓方面,要求其參加所教學科的雙語教學培訓,同漢族教師一樣,在學期末統一參加考試,考試成績合格者可進行下一期培訓,成績不合格者給一定的複習時間進行復習,最後參加補考,如補考成績還不合格者,將依據學

校制定的相關培訓制度進行處罰,年終考評將予已減分,旨在推出一批優秀雙語教師,建立一支強有力的雙語教師隊伍。並鼓勵雙語教師自我學習培訓,參加高一等級的漢語等級考試。

三、開展雙語教學研討活動

針對雙語教學,學校定期展開教研活動,學習有關理論、共同備課、互相聽課、評課。加強雙語教師之間的溝通,探討遇到的問題,商討相應的解決辦法,並適時地進行交流總結。

1、精心備課。鼓勵教師用漢語備課,比如標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具、教學任務及流程、板書、後記等。此外在教學過程中的課堂用語、學生活動、教學方法等也要用漢語表達。 這樣大大促進了教師用漢語進行授課,完成教學任務。

2、積極聽課。本學期我校在三大教研組中,開展組內公開課、校級公開課活動,授課教師須提前進行說課,完成集體備課,並對教案認真修改後,方可進教室上課,課後及時進行點評,授課教師也要及時自我反思。

3、教學研討。每週二定為集體備課日;教師必須參加並在本學期開一堂公開課,從中挑選1-2名比較優秀的教師面向全校開一次教學公開研討課,組織教師觀摩評課交流,每學期末雙語教師要有階段性總結。

4、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了手抄報比賽、歌詠比賽、心算、口算比賽、漢語朗讀比賽、組詞比賽等活動。

以上是我校在雙語教學工作方面所做的一些常規工作,與其他學校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們將不斷總結經驗,改進方法,努力提高我校的雙語教學成績,使雙語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

雙語教學工作總結9

我校是一個包含維吾爾族、回族、蒙古族、漢族等多民族的一所國小,開展對少數民族的雙語教學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也積累了許多實踐經驗。在國家的大力提倡下,縣政府大力支援下,我校雙語教學取得較好的成績。

雙語教學是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的主要途徑,開展雙語教育的重點在基礎教育階段。普及和鞏固少數民族基礎教育的目標決定了學前和國小階段的雙語教學將是今後一段時期內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的重點;少數民族漢語教學是提高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育質量和水平的突破口。少數民族漢語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影響著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的普及程度,必須提高少數民族學生運用漢語的能力以適應雙語教育的需要;雙語教學師資源緊缺,雙語教學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雙語師資的缺乏,雙語教學能力和水平不高已成為制約我校全面推進雙語教學的瓶頸,提高雙語師資隊伍的整體能力和水平是現階段我校雙語教學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我校開展雙語教學政策宣傳方面做了一下工作:

一、加強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的明確認識

對於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的研究,過去我們習慣使用“雙語教學”這個術語,以後隨著研究的深入,對雙語教育複雜性的認識逐步加深,開始使用“雙語教育”一詞,但對二者的區別不甚瞭解,甚至認為少數民族雙語教育、雙語教學就是漢語教學。我們對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的理論研究有待於進一步深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缺乏對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理論的學習。沒有對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理論深入的研究以及對相關理論的普及。

二、明確雙語教育的目標

在我校開展的對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的目的不僅是通過在學科教育中使用民、漢兩種教學語言,培養學生使用兩種語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少數民族的雙語教學,加強少數民族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促進少數民族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而全面提高少數民族教育質量,推動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營造語言環境,推動雙語教育營造語言環境無論是母語的學習還是第二語言的學習,都是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習得的`。

雙語教育的不同型別與模式都是根據不同社會語言文化生態環境而選擇的,而雙語教育的語言環境是雙語教育成功必備的基本條件和基本保證。新疆少數民族人口眾多,而且聚居程度高,語言環境比較特殊,因此,開展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時,構建相應的雙語學習環境是非常必要的。

三、優化基礎教育資源

優化基礎教育資相當長時間以來,新疆一直實行民語和漢語兩套教學體系。由於歷史的原因,兩套教學體系的發展是不均衡的,少數民族教育教學質量相對滯後。在開展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時,應充分考慮到兩種教學體系的教育資源整合和優化的問題。

經過不斷的試驗、探索,雙語教學不斷完善,已形成了特色,取得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不可否認,我們的雙語教學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民、漢雙語社會語言環境的形成,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我校的雙語教學必定會邁開大步,為提高雙語教師和學生的綜合素質、構建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雙語教學工作總結10

農十三師火箭農場“雙語”教學基本情況

根據國家教育部的要求,我校從20xx年9月開始在國小學前班及中學七年級開設了雙語教學。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學前班數學課程和漢語課程用漢語授課,七年級數學、生物課程用漢語授課。到目前為止國中年級開設了數、理、化及生物雙語教學模式。總結如下:

中學(民)

總人數:20人。其中參加雙語培訓的老師有11人,其中一人還未完成學業。到目前為止可以勝任雙語教學任務的教師有15人,佔總人數的75%。中學民族教師年齡情況如下:

中學教師:

年齡滿50及50歲以上有:2人,無雙語教學能力。45歲50歲:6人,能擔任雙語教學任務的教師有兩人。35歲45歲:8人

35歲以下:4人,全部可以擔任雙語教學任務。

目前本校在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漢語水平層次不同,其次這些學生在國小沒有接受

雙語教學,上國中後數、理、化、生物用雙語教學學生感覺有些吃力。班級出現了兩級分化的現象。2、在教學大綱中國小、國中雙語課時量和漢族的是一致

的。民族學生接受課程內容比較慢,時間短,給師生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3、在兵團雙語教師培訓中,短短的兩年裡只是學了一些普

通漢語課程,沒有專業知識方面的培訓,所以教師在實施雙語教學時雙語表達能力又相對較低,在教學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難。

火箭民族教師中現有35歲以上的人數較為多,漢語能力不高。

為了搞好雙語教育教學工作學校對教學提出的應對措施: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良好的雙語水平是推進雙語教學的關鍵因素。要提高雙語教師的水平,一方面根據實際情況培訓雙語教師,另一方面要重視在職教師的業務培訓。大力開展“一幫一”活動,在專業上大力推進結對子的.工作,進一步提高教師的雙語教學水平,為搞好雙語教學打下堅實基礎。

改進教學方法。雙語教學的成效如何,關鍵要看教學方法的運用和教學效果。本校對雙語教學的要求是理科全部用漢語進行教學,即漢語主體型的雙語教學。這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有相當的詞彙量、語法結構和維漢雙語的背景知識,而且要有相當的功底。本校根據教學狀況、師資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能力,規劃好雙語教學目標、重點和進度,因材施教、循序漸進、重點突破、穩步推進。

雙語教學工作總結11

最初是一名英語教師,自20xx年暑假有幸得到雙語教育研究專家龔海平主任的引領,從而接觸到雙語教育,至今曾擔任過雙語英語、雙語數學、雙語體育教學。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雙語教師,過硬的英語專業素養、過強的學科知識水平以及各學科間的協同,都是必不缺少的條件。接下來,我就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作為一名雙語教師,過硬的英語專業素養是首要條件。首先,雙語教師的語音面貌要標準,或是英式發音,或是美式發音,好則良性迴圈,不好則惡性迴圈。也就是說,一旦雙語教師的發音不標準,影響了或“教壞了”學生,學生再去教他們的學生,後果可想而知。發音猶如外貌,見了第一眼就會產生第一印象,之後久久無法磨滅,這對將來學生走向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為了提高所有雙語教師的口語,我校充分利用外教這一資源,每週一次的外教培訓,使得每一位雙語教師都得到了語音、語調、詞彙等方面有針對性的指導。課下,全體雙語教師又積極充分利用英語趣配音這一軟體,通過模仿英美劇、動漫、詩歌、演講來時時刻刻提高個人的口語能力。

其次,雙語教師應該能夠掌握相當數量的詞彙、讀懂大部分國外(如BBC或VOA新聞)、讀懂國外普通流行雜誌或報紙、翻譯普通段落或文章等。不但自己要達到這種水平,還應該具有歸納總結,形成經驗,並傳授給學生的能力。

最後,雙語教師要具有教學實踐素質。作為一名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雙語教師,教學實踐是我們的生命,它包含教材、教學、教育技術三方面的內容,將三者結合在一起就成就了雙語教育的藝術。一名優秀的雙語教師要具備對教材的評價能力,要懂得評價教材涉及的教學指導思想。好的教材在教材內容的選擇和編排上會做的很好,如語言知識的滲透、語言技能的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學習策略的培養的等。一名優秀的雙語教師,還要具備對教材的使用能力,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補充、刪減,以此降低和增加教學難度、調整教學順序。就雙語數學而言,就是在一種全英文的狀態下進行數學教學,其國小數學的學科本質不能丟,使得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能夠做好並且做到這一點,我校專門安排數學專業的優秀教師參與、並指導每週的雙語組教研活動,將我們上一週遺留下的有關數學性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我們雙語組的全體成員也同數學組教師一起在開學初期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以此進一步地瞭解數學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課程內容以及實施建議。在我校每一學期進行的卓越教師培訓,我們雙語組的全體成員也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科的培訓中,觀摩數學專家的課堂,學習數學專家的教學方法。由一名英語教師轉型為雙語英語、雙語數學、雙語體育教師,一人擔任三科的雙語教學,其實本身就已經很好地做到了各學科間的協同。在備課時,雙語英語、雙語數學、雙語體育中所出現的單詞,句型以及課堂指令是可以是相通的,相互覆蓋的。比如一年級的雙語教學,雙語英語中的Numbers,在雙語數學中的Numbers in life,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雙語體育中的報數,以及活動環節都會出現,並且使用頻率高,這就大大體現的雙語教學的優勢,課堂上只有大量的輸入,學生在運用時才能自如地輸出。又如,同一雙語教師,在所擔任的三科雙語教學課堂上所出現的課堂指令也是一致的,如eyes front, face to me, attention, listen to me等等。

我校的雙語教學工作得到了領導的大力支援,在開學初分配辦公室的時候,同年級的雙語教師在同一辦公室,目的就是為了在平時雙語教師備課時,課後所出現的雙語問題,能夠做到面對面交流,及時溝通,及時解決,這樣就大大提高了我們雙語教師的工作效率。每週五下午是雙語組所有成員教研時間,各個年級會將自己在上週所出現的沒有解決的雙語問題,以及下週要講的內容做一簡單彙報,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在交流和碰撞中達成共識。

雙語教學工作總結12

為了提高我校從事雙語的國小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為推動苗族的教育事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援和辦好讓苗鄉人民滿意的教育,7月17——21日,我在縣教育局及學校的安排下,到黔南族師範學院作為期5天的培訓。

此次培訓主要以苗話(中部方言)聽、說能力強化訓練為主,苗話發音理論知識為輔,用苗話語音理論指導教師口語發音練習。旨在通過培訓,使學員苗話水平、通用苗文字和苗族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及教學方式、教學技巧等有一定提高。所有教師在認真聽取了幾位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解後,全體學員從心靈深處感受到自己的一份責任。我在這次深有感觸:

一、機會難得,學習氣氛濃厚

參加這次培訓的教師們都很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學生的角色轉換,認真、虛心、誠懇地接受培訓,態度端正、學習專注,從教育局領導到學校教師都能專心致志,全神貫注,認真的聆聽和記錄,及時完成作業,如飢似渴地接受著新鮮的苗文知識理念。大家都覺得機會是如此的難得,學習氣氛十分濃厚,彷彿回到了學生時代。

二、異彩紛呈,授課教師全面系統

老師的課就像是一頓豐盛的大餐,精美地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幾位授課教師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的經驗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可謂是異彩紛呈,學員們個個認真地聽和做好筆記,在課堂裡激烈地交流討論。接下來的培訓,我想會更有趣、更專業,所以我會更認真聽。

一個國家、一個地區都有著不同的民族,都要不同的語言,語言不統一,是很難推動該族、該地區的發展和進步的,語言的統一至關重要,而傳承少數民族的語言也不例外,因為在那苗族裡他們就共同創下了自己的語言,並得到了真正的統一,並能用於交流、溝通、人人會道、大小能語,而完善後的苗(中部方言)語培訓中,在文毅教授的`精心教誨下,從教15年的我才知道苗語可以這樣寫、這樣記、這樣學。

雖然我們西部方言的書面表達載不上史冊,但也可謂為絕倫,獨具一格,掌握了這些拼讀方法後,為我今後的雙語教學墊下了基礎,在教學上可採用讓學生在學習中比較,在比較中學習,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漢語。

三、突出重點

在教學時,要注意突出重點,避免平均用力。避免按順序一字一字教。筆畫多、難寫的字要引導學生仔細看,一筆筆教好,重視範寫,容易出錯的地方,用彩筆標出,特別強調。筆畫簡單好寫的可讓學生觀察後自己寫。如果每個字都平均使用力氣,都講兩分鐘,寫兩分鐘,並且統一規定寫的遍數,則一堂課完不成一課的生字,而且還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降低學習興趣,使學生一股腦地只圖快快抄完了事。因此,寫字課堂上,要因‘字’施教,只對重點、難點作指導,其餘放手讓學生自學,自寫。

四、意義深遠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該次雙語教學培訓能得以順利開展,充分體現了省民委、省教育廳、省民院、松桃縣教育局對雙語教學的高度重視,也充分體現了在我們少數民族邊遠山區進行雙語教學極為重要,為此,作為該次培訓中的一員,一定要把所學得的苗(東部方言)語知識傳播給我們那山區裡的苗族子弟,讓他們能把漢語方面的詩歌譯成苗語,使苗漢雙語相互滲透,把日常生活中苗族的苗歌、諺語、日常生活用語等進行書面記載,以讓苗族文化得以傳承和昇華,讓苗漢語言更進一步的和諧!這次暑期培訓,比以往任何一次都緊貼實際,很實在,真正指導了我們在今後雙語教學中,讓我們更好地把苗文走進課堂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短短的培訓讓我重新認識了自我作為一位苗族教師的責任。

雙語教學工作總結13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指出“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壯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壯族地區實行壯漢雙語教學,也要強調語文教育的壯族文化性。目前,壯漢雙語教學所用的教本,文字所承載的文化資訊不是很貼近壯族生活,不能很好地體現壯民族文化特色,不能有效發揮語文教育的壯文化性。壯漢雙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巧用鄉土資源,充實壯漢雙語課堂教學,實現民族文化教育的目標。利用母語資源,壯漢對比分析,拓寬學生認知面;借用自然環境,讓學生親近大自然,促進知識和技能的獲得;巧用鄉土材料,優化教育情境,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利用鄉土資源,再現生活環境,給學生創造想象的空間;利用鄉土文化資源,讓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知根溯源,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指出“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教材編寫建議中又指出:“教材要注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壯族文化也是中華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在壯族地區實行壯漢雙語教學,既要強調漢語文字體的民族性,也要強調壯語文的民族性,才能真正實現“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總目標,使壯漢雙語文教學煥發出時代的光彩。目前,壯漢雙語教學所用的教本都是不同版本的漢文教本和由漢語教本翻譯過來的同步壯文教本,文字所承載的文化資訊不是很貼近壯族生活,不能充分體現壯民族文化特色,不能有效發揮語文教學該承載的民族文化教育。作為一線的壯漢雙語教師,在壯漢雙語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該怎樣滲透民族文化教育,實現語文課程標準的這個目標呢?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不用“死”的書本。壯漢雙語教學點大都在壯鄉農村,鄉土資源豐富多彩,雙語教師要踐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壯漢雙語教學實踐中,巧用鄉土資源,滲透民族文化教育,充實雙語課堂教學,實現語文課程標準目標。

一、利用母語資源,壯漢對比分析,拓寬學生認知面

民族文化的淵源流長、博大精深,以母語形式呈現出來更是繽紛多彩。壯語作為壯民族文化的主要載體,理所當然就是很重要的壯族鄉土資源。

壯族學生大多生活在農村地區,他們從呀呀學語開始就說壯語,並一直在壯語環境中成長。壯語是他們的母語,是他們相互交流和進行思維的最便利工具,甚至是唯一工具。198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的以母語為教育工具的專家會議指出:母語是入門教育和取得成績的關鍵。壯語是壯族學生的母語,在壯族聚居區開展壯漢雙語教學,發揮母語的優勢,可以使學生思維通暢,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智力,加速學習文化知識的程序。

目前,各地壯漢雙語教學所用的教本都是不同版本的漢文教本和由漢語教本翻譯過來的同步壯文教本。壯語和漢語是不同的兩種語言,在同步教本中,兩個語種對譯,詞義不可能全部一一對應,教師可以通過對它們進行對比分析,多舉例子,幫助學生認識壯漢詞語之間的異同和聯絡,拓寬學生認知面。

如,在進行字詞教學時,我們要根據壯漢語的詞義對應關係,加以對比,多舉些例子,不但要讓學生認識這些詞語在這裡用兩種語言分別怎麼說,還要讓他們具體瞭解它們在不同的語言環境裡具體指什麼事物,從而讓學生真正理解它們的含義。例如:漢語詞語“草”可以分別對應壯語詞語rum、nywj、haz、nyangj,“花草”是va rum,“牛草”是nywj vaiz,“柴草”是haz,“草鞋”是haiznyangj;漢語“山”可以分別對應ndoi、bya,“土山”是ndoi,“石山”是bya;而壯語詞語bya可以分別對應漢語詞語“魚”、“山”。就這樣,通過壯漢對比,多舉幾個壯語例子,運用壯族學生熟悉的壯語去認識掌握漢語,無形中就拓寬學生的認知面,增加了識字量。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壯漢對比分析,多舉例子,充分發揮壯語的母語優勢,可以拓寬學生的認知面,充實課堂教學,落實“以壯促漢”的教學原則。

二、借用自然環境,親近自然,促進知識和技能的獲得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認為,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壯漢雙語教學點大都在相對偏僻的農村,青山綠水,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隨時隨地可見,自然環境資源豐富多彩,充滿魅力,這就是我們的活教材。雙語教師應該充分發揮本地這些自然資源的教育價值,帶領學生走入大自然,這是孩子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它不但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解放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且還能讓學生無拘無束的在大自然中釋放情懷、尋求大自然的奧祕。因此,要充分抓住農村的自然優勢,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出家門,去親近大自然。可以讓學生每個週末和父母一起去田野裡勞作,讓學生在分享體力勞動的同時,可以盡情地投入大自然的懷抱,盡情享受溫暖的陽光。還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周圍得天獨厚的社會資源優勢,組織其參觀實踐、交流表達、動手嘗試,讓每一個學生用心靈與大自然對話:春暖花開時,瞭解植物的種子和生長過程,觀察動植物的生長變化;秋收時節,一起在廣闊田野掰玉米、割稻子。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農田勞動體驗,學生體驗生活中的苦與樂,感悟生活真諦。這樣做,真正讓大自然、大社會成為學生的活教材。

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孩子們興趣盎然、放飛遐想、陶冶情操,獲得了美的感受。興趣能導致學生有意義的學習,提供學生學習機會,促進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獲得。因此在投入大自然懷抱的同時,要及時抓住學生的興趣特點,開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如:學生回到學校,還沉浸在這種愉悅的情緒中,要讓這種情感延續到學習中,讓學生用文字記錄自己對勞動的感受。又如:春天到了,組織學生春遊後,要組織學生進行以春遊為話題的口語交際課,從而激發學生對周圍植物的關注,激起他們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情感,學會觀察、思考,學會了自我選擇。

因此,引領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學生們的生活才會絢麗多彩,才能發現、觀察到家鄉的美麗與富饒,更有效地促進知識和技能的獲得。

三、巧用鄉土材料,優化教育情境,增強學習主動性。

陶行知的創造教育思想認為,凡是一切能讓學生主動活動的機會和條件,都可以成為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的環境。農村學校普遍缺乏現代化教學媒體的輔助,往往是單靠教師一張嘴,一支筆進行傳統模式的教學,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要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可以從教具、學具的選材入手,大膽運用身邊的鄉土材料,學生熟悉這些材料,就敢於動手,急於動手。“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途徑之一。”把學生帶入思維的興趣之門,可以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教學中引入地方鄉土資源,能夠啟用學生思維,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也使教學內容更加具體、豐富與親切。如在學習《爬山虎的腳》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聯絡本土常見相似植物,引導學生學習觀察事物的特徵。學習《鳥的天堂》一課時,讓學生說說本土常見的榕樹生長特徵和本地鳥類保護的情況,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滲透了地方傳統文化教育,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習主動性。

四、利用鄉土資源,再現生活環境,創造想象的空間

《綱要》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與環境“對話”。壯漢雙語教本中,收錄的文字有一些距離學生生活太遠的內容,比如一些反映高科技的和古代生活的內容,學生不容易理解,只有利用鄉土資源,再現生活環境,才能提高教學效果。現在農村學校的教學條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不少學校有了遠端教育光碟播放室,有的學校還擁有了遠端教育多媒體教室。因此,我們也可以藉助多媒體,再現生活環境。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絕大部分學生沒有到過桂林,對桂林山水可能很難感知,但是他們居住在廣西,對類似的山水都不陌生,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點撥,類比本土學生熟悉的類似的山水景物,並通過播放教學光碟,讓學生看到象鼻山、灕江的圖片,聽到劉三姐的歌聲,看到遊人如織的視訊,以此體會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又如,在教學《泊船瓜洲》這一首古代詩歌時,學生不但沒有到過“瓜洲”、“京口”等地,因為古今差異,更難理解京口僅僅一江之隔,南京離京口並不很遠的,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後,遙望家鄉為什麼不知何時能回到家鄉。教師除了介紹詩人和詩歌的寫作背景外,可以讓學生聯絡身處農家父母出於生計外出打工的生活實際,理解詩人的無奈和惆悵。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在觀察過程中,培養了觀察興趣,發展了觀察能力,創造了想象的空間,拉近了和文字生活的距離。

五、利用鄉土文化資源,知根溯源,激發民族自豪感

壯漢雙語教學點所處的壯族聚居地區,有著豐富的壯族文化資源,可以歸為三個方面:第一,十分豐富的民間傳說和民間故事。如,《達架和達佛》、《竅哥的故事》、《獨齒王》等。第二,濃郁的民族風情和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如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蛙神節、牛魂節等。

每個節日都有一定的傳說和故事,都連線著相關的節日活動。第三,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故事。這些豐富的民間文化資源,學生從小耳熟能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順手拈來,充實教學內容,讓學生進一步接受壯民族文化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例如:古詩詞,只是漢文教本中才有,壯文教本沒有,一般只上漢文課,不上壯文課,學生只能接受漢詩詞文化教育,完全沒有得到壯詩歌文化教育。其實,各地壯族山歌資源豐富,壯山歌一揮而就、出口成章,具有令人回味無窮、歎為觀止的比喻、比興之美,表達思想感情委婉、含蓄,具有整齊嚴謹、琅琅上口的辭藻美和押韻美,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在教學古詩時,教師要注意適當介紹一些壯族山歌,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比欣賞品味壯漢山歌的不同特色。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對本民族詩歌的瞭解和熱愛,激發民族自豪感。

壯族地區鄉土環境資源豐富多彩,無論是悅耳動聽的壯語,還是旖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物產、多彩的社會生活和濃郁的民族風情,都充滿了神奇的魅力,為民族文化教育的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在壯漢雙語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於挖掘和利用這些鄉土資源,作為民族文化教育的活教材,充實雙語課堂教學,實現壯漢雙語教學民族文化教育的總目標。

雙語教學工作總結14

一、教學裝置方面

自20xx年以來,我校在上級部門的關心照顧下,配備了6臺點讀機,所以1-6年級,每個年級的漢語教師發放了一臺點讀機共同使用。但是1-3年級有配套的語文書,4-6年級僅有下冊配套語文書,另外,部分教師自己購買了播放器,所以老師們就利用絡下載相關教學內容進行播放,在漢語課中合理使用這些點讀機、播放器,更好的為學生糾正了發音,激發民族學生學漢語的興趣。20xx年10月19日,上級部門給我校安裝了15班班班通,我校領導特別重視當即安排在四年級一班,由我校老師依明江老師對全體教師進行了培訓,以便老師們更好地使用多媒體,11個班已經可以正式使用,由於沒有絡,老師們製作、下載有關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教學,多樣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我校共有66臺電腦,可上電腦13臺,各個教師辦公室均配有電腦供教師正常使用,電腦室共有44臺電腦,雖未接入互聯,但能保證學生資訊科技課正常使用,電腦老師認真對待每節課,仔細備課,課後作授課登記。我校還充分利

用二樓多媒體教室,教師上好公開課。

我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義務教育雙語教學課程設定方案(試行)》,教師人手一份,所任學科課程標準、教材和教師參考書,教師每人一套,圖書室中各類用書較齊全,學校也為老師們徵訂了所需的教學用書,並且每位教師每學期都徵訂了有關本學科

的教學用書,與文字教材、電教裝置配套的教學卡片、掛圖、音像資料和教學軟體,數量基本了滿足教學需要。

二、其他條件

“雙語”班班額,平均班額未超過45人;基本滿足改善“雙語”教學條件和“雙語”教師培訓的需要,公用經費優先保證實施“雙語”教學的需要。

三、人員配備

我校屬於結構性超編學校,教師人員較充足,因此漢語教師人均周課時不超過14課時。語文(民)教師人均周課時未超過10課時,其他教師:使用漢語授課的課程,人均周課時數學國小未超過10課時;其他學科未不超過18課時。

四、任職條件

我校全體教師能認真履行《教師法》規定的教師義務,模範執行《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堅決反對民族分裂主義和非法宗教活動;不參與宗教活動,不穿戴宗教服飾;無品行不良和違法、違紀問

題;無歧視、體罰、變相體罰等侮辱學生人格尊嚴的行為,無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現象。

“雙語”教師(包括漢語教師)已取得相應的教師資格;具備《教師法》規定的學歷,考試課程教師所任課程與所學專業一致或相近;母語為漢語(含民考漢)的教師普通話水平達到二級乙等,母語非漢語的國小教師漢語水平達到HSK五級或MHK三級乙等。

我校無傳染病、精神病患者從事教學工作。

五、教學能力

我校教師在中國小教師專業知識水平測試合格率達到100%。雙語教師教學設計和環節符合要求,授課基本無知識性錯誤,能達到規定的.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所授知識基本能掌握。

教師漢語發音基本準確,表達流暢、清晰,板書規範、正確。

六、業務培訓

根據實際需要,我校把雙語教師分為兩個小組開展校本培訓制定了切實可行的“雙語”教師培訓計劃,充分發揮骨幹教師在校本培訓中的作用,每週組織1次校本培訓活動,每學期至少組織1次專題講座、經驗交流、教研科研等活動,培訓內容針對“雙語”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按要求組織“雙語”教師參加繼續教育;按要求選派教

師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雙語”教師培訓,將培訓合格的教師安排在“雙語”教學崗位上。

七、組織領導

我校成立了由主校長任組長的“雙語”教學工作領導小組,把“雙語”教學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嚴格執行“雙語”教學的有關檔案規定,經常調查瞭解“雙語”教學工作情況,聽雙語教師推門課、門外課,瞭解雙語教學情況,定期研究解決“雙語”教學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根據實際情況我校指定了雙語教學長期規劃,學期工作計劃,並進行學期教學工作經驗總結,學年教學工作經驗總結。

制定了相應的“雙語”教學工作制度(包括教學常規管理制度)。

對“雙語”教學工作實行目標管理;相關部門分工明確,協調配合;工作人員認真履行崗位職責,有監督檢查措施;“雙語”教學工作檔案資料齊全,整理規範。

認真組織教職工學習“雙語”教學理論和有關檔案;教職工和學生對“雙語”教學工作認識明確;充分利用家長會、家訪等各種形式,積極開展面向社會的“雙語”教學宣傳活動,“雙語”教學工作得到了家長認可。

八、辦學方向

我校按劃分的學區完成招生任務,不採取考試、測試、面試等形式選拔學生,不以漢語水平、競賽成績、獎勵、證

書等作為入學的依據;均衡編班,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學校無重點班、實驗班和特長班;建立了幫扶品行有缺陷、學習有困難學生的制度,問題學生轉化工作成效明顯;無留級生,在校學生輟學率在1%以下;沒有勸學生轉學、退學、離校和開除學生的現象。

認真貫徹執行《中國小德育工作規程》,利用紅領巾廣播站、手抄報、黑板報、演講、國旗下講話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新疆地方史和無神論教育;學生熟悉並遵守《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或《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無違法犯罪現象;每天一次課間操、兩次眼保健操和課外體育活動,保證每天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每學年3月,舉行體育運動會;每學年6月,組織文藝演出活動;每學期組織學生參加公益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不少於3次;從未組織學生參加未經自治區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競賽、評獎活動,不在課餘時

間、節假日、寒暑假進行集體補課或上新課。

九、課程設定

至20xx年9月,我校一-六年級全體學生已進入全漢語授課,除六年級漢語以外,其他課程均使用統一人教版教材。

嚴格執行《義務教育雙語教學課程設定方案(試行)》和課程標準,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按規定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學校與地方課程,無隨意增加、減少課程和課時現

象,按規定使用教學用書。

我校已全員進入雙語教學模式一,要求除了極個別學生不理解的地方可以使用維語解釋,其他內容必須使用全漢語授課。

十、教學常規

各學科教師利用週二、三分年級、學科進行集體備課,過教材活動。教導處每月對教師教案、作業、聽課等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校長、副校長、學科組長定期、不定期,年級學科每週組內公開課,,每位教師都能做到超周備課,個別雙語教師作業中有未復批現象,存在個別錯誤,發現後在學科組長的監督下,老師們能主動及時改正,交組長複查,教師教學進度安排合理,作業量適中,每學期每位教師聽課不少40節,至10月,部分教師聽課已達到30節,並針對授課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無論教師是還是學生,各類活動均使用漢語開展,漢語記錄,每天升國旗、每天國旗下講話,要求完全使用漢語,鍛鍊每一位教師的漢語水平。

不允許各類收費在學生身上發生,不允許教師組織購買各類試卷、練習冊,每學期只在教導處的組織下進行期中、期末測試,不允

雙語教學工作總結15

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抓好常規教學管理,尤其嚴把雙語課堂教學關,優化課程教學,減輕學生負擔,改進教學方法,開展好教研活動,推進新一輪課堂改革,強化漢、雙語教師素質訓練,掌握和運用資訊科技,並促進資訊科技學科的整合。做好教師繼續教育工作,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研究教育規律,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一)抓常規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抓好教學常規的貫徹落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1、備課:備好課是講好課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如果教師的備課質量不高,就會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釀成知識乏化,技能僵化,興趣淡化,思維劣化的惡果。要求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樹立遠大課程觀,創造性的運用教材,研究學生的學習方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並經常進行教學反思,通過這樣切合實際的要求,真正提高了教師的備課質量。

2、上課:要求所有的教師在教學中,都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送給每位學生,把和藹的微笑灑向全體學生。教師用熱愛與尊重學生的行為,去贏得學生對教師的喜愛與信任,創造出一種和諧、相互信任的教學氛圍。

這種良好的師生關係能使學生產生最佳的.學習心態,輕鬆愉快地參與學習。

3、評課:講課教師自評,本教研給初評,學生家長參評,學校領導點評。促鑽研教材的積極性,促瞭解學生的主動性,促改革教學的責任感。促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的緊迫感。

4、作業量及作業批改,為減輕學生負擔,要求教師按照教學目的精心設計作業,做到既要抓基礎題,又要抓能力題,根據學科及學生年齡特點,佈置作業量.批改時,寫好批改日期,學生有做錯現象,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及時更正,不準機械重複加重學生負擔。

(二)優化課程結構,突出特長培養。

教師授課嚴格執行教學進度計劃,執行課程表不擠、佔、挪用音、體、美課時,為學生營造寬鬆愉快的學習和成長環境。

(三)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本學期要求漢(雙)語教師從以下兩方面努力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要求漢(雙)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以學習語言文字為主要目的,以讀寫訓練為主要手段,運用閱讀教學方法——初讀課文,學習字詞,瞭解大意;細讀課文,弄懂句段,理清思路;精讀課文,品味詞句,深入理解,熟讀課文,落實訓練,重點反饋,採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既能夯實學生字詞句篇的基礎,又訓練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同時也向學生滲

透道德情操教育。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自學能力的重要方面,它使學生終身受益,所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

3、不斷探索研究新課程、新教法、通過講學,指導授課方式,不斷提高教研水平,營造良好教研環境。

(四)開展學生競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漢(雙)語教研組各月活動計劃:

三月:

1、新學期工作安排。(制定計劃,編排三表)

2、常規檢查。

3、教師教案設計。

四月:

1、教師示範,研討課。

2、各年級作業展覽

3、組織學生參加雙語口語大賽。

4、期會考試。

五月:

1、針對期會考試,進行分析、總結。

2、雙語教師示範課。

3、針對示範、研討課,找出不足。

4、聽優秀雙語教師的觀摩課。

六月:

1、作文比賽。

2、期末工作安排與總結。

3、假期工作安排

  杜熱鄉第一牧業寄宿制學校

  20xx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