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反思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反思

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反思1

作為工作一年多的教師,也可以稱為新教師,在備一節課時我都非常重視重點、難點,重點是這節課學生要掌握的知識,難點是對於學生來講很難突破的那些知識,一個學年下來我覺得我在重點的把握上還是有所進步,長方體的認識這一節課我把重點定在認識長方體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面、稜、頂點。而對稜的教學是重點中的重點:在課堂上我首先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了面、稜、頂點的概念,用手去摸這些部位,親身去感受。接著是從數量上來認識,數數看有幾個面?有幾條稜?有幾個頂點?進而更深入地認識面、和稜還有哪些特徵。其中,稜的認識是學生接觸較少的,所以對稜的'教學作為重中之重。

我覺得這節課資訊科技與教學的整合做得還是不錯的,這裡運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圖片,更加形象直觀,一開始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效果更好。從不同位置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本身就是個難點,但是運用多媒體一一呈現後,學生很快就接受了這個新知識點,並且是他們自主探究得到的,很自然地攻破了這個難點,整個教學過程配合得很好。對稜這個知識點的重點教學,通過多媒體和動手實踐相結合,整個探究過程也是很順利,學生掌握得也很好。所以,資訊科技在課堂中的應用非常值得研究,整體效果很好,學生學習的面更廣了。

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反思2

一、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正確把握教學起點

本節課我是在充分研讀教材、分析學情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的,充分尊重了學生的知識背景,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經驗、學習興趣,恰當地把握了教學起點。例如本課在匯入時,以尊重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開門見山設計了一個問題:“關於長方體你們都瞭解了哪些知識?”這樣的問題有利於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回顧舊知、喚起學生的學習經驗,促進學生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

二、講究問題出教學策略,引發學生數學思考

圍繞整節課的設計思路,精心設計每一環節的研究問題,如:“想一想,做一個長方體框架需要多少根小棒?”“這個小組為什麼沒有搭成長方體?”“是不是有稜、有面、有頂點的物體一定是長方體?”“長方體具有什麼特徵?”“正方體有什麼特徵?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麼關係?”等一系列問題,有效引發了學生的數學思考、激發了學生問題研究的興趣,促進了學生參與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活動的慾望。

三、有效運用自主探究教學策略,促進學生體驗、生成與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

本節課有效運用了國小數學探究性學習教學策略,圍繞教學的重難點確立了自主探究的研究主題,注重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式過程,創設了學生樂於參與的學習情境,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臺。學生在自主、獨立的探究活動中不僅發現、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特徵、發展了空間觀念,而且投入度高、在重難點環節有思維層深度。如:在用小棒搭長方體框架時,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搭不成長方體的開放式的、有探究價值的操作情境,為學生提供了更大、更深刻的思維空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經歷了嘗試性操作、理性選擇、操作後思考、頓悟等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對長方體的稜的特徵有了更深刻的認知。本節課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數學學習方式,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數學學習的情感與態度得到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體驗探索、親歷感悟是學生學習知識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因此,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以“做中學”的思想為指導,通過採用“自主探究、操作內化、直觀引導、交流討論”等不同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及關係。首先,我讓學生先對長方體的實物進行觀察,找出長方體的特徵。然後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做長方體框架了解長方體的12條稜怎樣分組,每一組稜的`長度有什麼關係。在認識長方體的基礎上再觀察正方體物品,抽象概括出正方體的特徵。最後按照面、稜、頂點的次序,引導學生找處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利用集合圖進一步說明它們的關係。這樣,學生在掌握新知的同時,發展了空間觀念,提高了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不足的是,由於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比較長,導致課後一些有關的辨析練習沒有時間完成,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註意對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分工及操作的指導,提高小組學習的有效性。

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反思3

教學中的不足:

1、我對學生引導太多,放手太少。在研究探索長方體的特徵的過程中給出的時間太過倉促,部分學生研究的不夠充分。

2、課堂中老師學生之間的傾聽與反饋以及教學中的自然生成的把握,還要從細微處去觀察去捕捉。

3、練習的`設計要更全面、更紮實、更巧妙。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註意對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分工及操作的指導,提高小組學習的有效性。

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反思4

一、緊密聯絡生活,從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入主題,為數學學習活動搭建平臺。

學生對於長方體和正方體一年級已經了初步感知,並能夠從一些形體中找出長方體和正方體,三年級(上冊)通過觀察物體,已經知道在不同位置看到的長方體或正方體面的個數不同;而且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和使用的形體,比如衣櫃、冰箱、魔方等,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儲備和生活原型的積累。

本節課,由課件引進長方體,讓學生從一些實物圖中找出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再讓學生說“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最後一句“那你對長方體有了哪些瞭解?”喚了學生的記憶,有的學生說出了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學生說出了它有12條邊,有的學生說出了它的8個角……這些都是零散的,有的還缺乏科學性,但是它是學生心目中的一些感性認識,是學生原有認知結構和已有知識經驗,本節課的目標就是把這些認識更科學化、條理化和深入化。

二、激發自主探索,引導學生經歷認知過程,有力地促進了學生智慧的開發和空間觀念發展。

皮亞傑認為:空間觀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間觀念,必須有動手做的過程。這不僅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更是嘗試、想像、驗證、思考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才能逐步把握事物的本質屬性。

本節課上,我讓學生感受到形到體的`變化在於它佔有一定的空間;在正方體的引入上,由長方體到長方體漸變成正方體,體現了事物之間相互聯絡的觀點,再到不斷變換長方體的位置讓學生認識它的長、寬、高,溝通了幾何形體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有利於加深對幾何形體的感知,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在學習形式上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在探索之前給學生一個友情提醒,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指明方向,接著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的方式研究長方體或正方體的特徵,學生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都能深入到探索活動中去,有的在量,有的在數、有的在比;有的在觀察、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交流……探索與發現成為學生最快樂的事情,每個小組的學生都很投入,每位學生的激情都很高。學生在看、摸、量、數、比中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及它們之間的聯絡與區別,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發展了空間觀念;小組內部成員之間能夠互相幫助,增強集體的凝聚力。

三、展示探究過程,讓學生在交流中增長見識,較好的促進了學生自主構建認知結構。

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反思5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現它的特徵,還是不怎麼容易的。俗話說“手是腦的老師”,“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在教學中我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逐步形成空間觀念,我主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多思考、抽象概括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在教學過程中,我除了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畫一畫來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以外,還讓學生自己動手用硬紙板做一長方體,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加深了對新課的理解,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了學生的看圖能力和想象力,同時又教給了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從而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整個教學來看,基本完成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時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關於長方體和正方體已經瞭解了哪些知識。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教學。

2、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在解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我讓學生把一個長方體放在課桌上,然後坐著觀察,站著觀察,再換個角讀觀察,學生在觀察後得到結論:最多能同時看到3個面。在探究長方體特徵時,我先和學生認識面、稜、頂點,然後把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運用長方體事物,在小組內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發現長方體面、稜、頂點的特徵。學生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很快發現了長方體的很多特徵,我想這樣發現的特徵學生肯定印象深刻。

3、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培養學生有條理地研究問題,有條理地總結結論。在研究長方體特徵時,我讓學生分別從面、稜、頂點三方面去研究,學生對於研究有了方向。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結束後我組織學生有條理地總結,並有條理地板書。

4、新增了有兩個面是正方體的特殊長方體。同樣讓學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發現這樣的長方體除正方體外的四個長方體完全相同,為後面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做鋪墊。

5、在練習中注重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如在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稜的特徵以後,我增加了一些題目,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求稜長總和;已知正方體的稜長總和,求稜長。

本節課學生充分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積極性,為他們創造了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知識建構過程。

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反思6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一課國小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經有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與面積知識為儲備。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主動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

課堂上,我遵循了學生的認識規律而設計教案,按照“認識長方體、正方體概念—發現長方體是有哪幾部分組成的—合作研究長方體特徵——組內強化正方體特徵—共同研究正方體特徵—結總二者關係——運用”的層次來安排的.,使學生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本節課的課前準備較好,學具、教具非常豐富,提供多種學具給所有的學生充分操作實踐的機會,讓他們都能通過親手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來認識發現長方體的特徵。如果讓學生通過各種感官去認識長方體,那麼他們將對學習的新知印象更加深刻。

不足之處是建立長方體的概念的時候,進度有點緩慢,教師還應在該站出來的時候站出來,適時、智慧的引導。沒能做相關練習方面,下節課還需多準備一些有層次的、有針對性的的習題。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幾何形體的認識,牢牢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發展空間觀念,也為後面學習表面積的計算打下基礎。

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反思7

對本節課進行回顧、梳理,我認為值得思考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發現自己廢話還是很多,課堂語言不夠精練,重複學生的話太多。老是擔心學生不懂。還沒等到學生說完教師接著引導說。我覺得這個環節是比較失敗的,主要是教師說的過多代替了學生思維,妨礙了學生將自己的研究所得內化,同時也妨礙了學生之間的交流。

2、教學長方體的長寬高環節比較亂,銜接不自然,對概念的教學不夠到位。但對長寬高變式練習,還是覺得學生都理解了。

3、學生之間評價不到位。在學生彙報自學提綱中的問題時,教師評價過多,沒有充分發揮生生之間的評價作用。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4、教師及時評價性語言欠缺。例如,在學生彙報有多少稜和你是怎麼知道那些相對面完全相同時,學生彙報的方法比較好或比較新穎時,教師要及時給予評價性語言,以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5、時間上的`把握不好,比如不用學生填書上的問答,直接給出兩個探究的問題"長方體的每個面是什麼形狀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長方體的哪些稜的長度是相等的?"這樣更節省時間。應該每次備課做到重點要花多少時間,合理把握時間。

6、板書問題,自己字型有點大,顯得結構不好看,書寫有點隨意,切忌書寫規範,字型大小適中。

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反思8

雖說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日常生活中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發現它們的特徵掌握它們的特性,還是不容易的。

針對本課的教學特點,採用小組合作、討論探究的形式,並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輔導教學,讓學生在觀察感知各種實物的基礎上動手操作,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認識長方體的面、稜、頂點。在探究長方體特徵時,把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運用長方體實物,在小組內動手操作,通過量一量、比一比發現長方體的特徵。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中,發現了長方體的很多特徵,我想這樣發現的新知識,留給學生的印象比較深刻。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數學的`過程, 培養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是數學課程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教學中有效地創設學生動手操作的平臺,依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創設問題,能吸引學生充分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促使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活動有效地展開。不僅獲取了新知識,而且溝通了知識的內涵,領悟了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反思9

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注重以下幾點:

1. 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那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關於長方體和 正 方 體瞭解了哪些知識。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教學。

2.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數一數,摸一摸,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在探究長方體特徵時,我先和學生認識面,稜,頂點,然後把學生分成四人一組,應用長方體實物在小組裡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發現長方體面,稜,頂點的特徵。

3.新增了有兩個面是正方體的特殊長方體。

4.應用網頁製作做了課件,讓學生目睹了圖文並茂在課堂中的作用。

5.在練習中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於時間關係,本節課學生在操作上的時間比較緊張,沒有讓學生自己再數一數,摸一摸,雖然每個面都設計到了,但是教學還不夠紮實,有些學生還不能全部理解,這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須改進。

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反思10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簡單的幾何體。學生在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將進一步瞭解簡單幾何體的基本特徵,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一個轉折點,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對於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更是一個質的飛躍。學生在空間方面的認識從二維發展到了三維。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現它的特徵,還是不怎麼容易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本節課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的充分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時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引導學生在比較中直觀感知長方體、正方體與長方形、正方形的區別,從而將面與體區別開來,使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感知新知識,並且應用親切、擬人化的口氣提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主動探索的慾望。

2、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動手操作,引導學生通過摸一摸長方體這個新朋友,並談一談這個新朋友帶給你的感覺,在學生感受的基礎上認識長方體的面、稜和頂點,在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反饋,進行再認識。並且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一人指,一人回答,進一步強化對於頂點、面以及稜的鞏固。

3、在學生初步感知了長方體以後,我適時組織學生討論:在觀察討論的過程中,你發現了長方體的什麼祕密,記錄下來。再請小組代表彙報發言。在這一環節,我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培養學生有條理地研究問題。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結束後我組織學生有條理地總結,並有條理地板書。

4、讓學生對照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小組討論找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進行記錄,最後交流總結得出二者之間的聯絡與區別。通過學生的再觀察,討論、辯析、進一步鞏固了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的認識,同時培養了學生思維能力,與此同時,對於特殊的長方體,同樣讓學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發現這樣的長方體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其他四個面都是一樣大小的長方形,並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從直觀上感受到了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由於時間關係,本節課學生在操作上的時間比較緊張,特別是對於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教師通過自己的拼搭,沒有放手讓學生去試一試,有些學生還不能完全理解,這在以後的教學中還需改進。

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反思11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等幾何形體的特徵,並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以數學的眼光觀察、瞭解周圍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同時也為進一步學習其他立體圖形打好基礎。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地探索長方體的特徵。第一層次結合實物(或圖片)從整體上感知長方體,第二層次通過對長方體的進一步觀察,認識長方體的直觀圖及其面、稜和頂點,第三層次探索發現長方體面和稜的特徵。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8個頂點和12條稜。不同的是長方體6個面是長方形或其中有2個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正方體6個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長方體相對的稜長度相等,正方體12條稜都相等。長方體相交於同一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寬、高,正方體都叫為稜長。

在此基礎上,介紹長方體長、寬、高的含義。例2著重引導學生利用認識長方體的已有經驗,自主探索並歸納正方體面、稜、頂點的特徵,體會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絡與區別。

學生利用認識長方體的已有經驗,自主探索並歸納正方體面、稜和頂點的特徵,體會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絡與區別,幫助學生能比較完整地把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在鞏固練習中,不僅幫助學生加深對長方體和正方體基本特徵的認識,也讓學生在觀察和交流中進一步拓展認識,感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變式。併為後面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做好準備。出示兩個同樣的長方體容器,要求兩名學生往裡倒水,使容器裡的水的形狀為長方體,看誰倒得快。

本課的知識點多,概念性強,鞏固練習時,學生易產生厭倦情緒,為此,我改變了傳統方式,根據教學目標另行設計了一套練習題,使學生在填填、寫寫、畫畫及遊戲中,不知不覺地鞏固了基礎知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年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反思12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是學生由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的一次過渡,也是學生學習其它立體圖形的基礎,是學生對圖形認識的一個轉折點,它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從計算面積到計算體積,而且對於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更是一個質的飛躍。學生在空間方面的認識從二維發展到了三維。雖然說長方體在學生的身邊隨處可見,但是要發現它的特徵,還是不怎麼容易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構建空間念能力薄弱的學生來說,本單元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而對長方體正方體特徵的`充分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我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這一課時注重做到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關於長方體和正方體已經瞭解了哪些知識。然後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教學。

2、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數一數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徵。在解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一個長方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我讓學生把一個長方體放在課桌上,然後坐著觀察,站著觀察,再換個角讀觀察,學生在觀察後得到結論:最多能同時看到3個面。在探究長方體特徵時,我先和學生認識面、稜、頂點,然後把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運用長方體事物,在小組內通過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發現長方體面、稜、頂點的特徵。學生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很快發現了長方體的很多特徵,我想這樣發現的特徵學生肯定印象深刻。

3、注重知識的條理性,培養學生有條理地研究問題,有條理地總結結論。在研究長方體特徵時,我讓學生分別從面、稜、頂點三方面去研究,學生對於研究有了方向。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結束後我組織學生有條理地總結,並有條理地板書。

4、新增了有兩個面是正方體的特殊長方體。同樣讓學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發現這樣的長方體除正方體外的四個長方體完全相同,為後面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做鋪墊。

5、在練習中注重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如在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稜的特徵以後,我增加了一些題目,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求稜長總和;已知正方體的稜長總和,求稜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