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北京》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北京》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北京》教學反思

《北京》教學反思1

適逢國慶假期準備好《北京》課件,打算返校時利用我們的新裝置感受一下,剛插好線遇到問題了,一時都懵了,趕緊求助於勳勳lan,很快就連線上。但是問題又來了,連線上電視了,電腦卻是黑屏的,只能看大螢幕。於是摸索著上完這節課。

《北京》這一課主要寫了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立交橋,簡要寫了文化古蹟以及風景名勝。整個單元圍繞著“愛國”這一主題,當同學們看完關於北京的精彩畫面後直接撥出“北京真美啊,我們愛北京,我們愛祖國的首都。”這是文章的昇華部分。北京是文化古都,歷史悠久是一座行政中心城市。

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不斷引入來自社會,來自大自然的活水,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向課內開放,在課堂上引進國慶節的有關資料,能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展開想象,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侷限於課堂之內。對於很多沒有到過北京的孩子,能切身體會並感受北京,發出“北京真美啊”這樣的感嘆就比較空洞,可是通過課件的展示,畫面的想象激起孩子的內心情感課堂效果便好得多。

對於大城市我不會很留戀,但是北京的文化古蹟令我震撼,故宮的氣勢恢巨集,儘管已經褪去了昔日的光彩,那一座座宮殿,建築物的獨特,宮廷用品,都令我感到好奇不已。甚至想若是昔日的皇帝看到每天一撥撥的人到宮殿裡參觀會是什麼樣的表情。圓明園的毀滅令人感到惋惜,那一座座西洋房的遺址,是歷史的見證,是不能忘的國恥。長城的蜿蜒曲折,高山之上仿在雲端……這些人類智慧的結晶,令人讚歎,令人震撼,令人惋惜。北京,確實應該走一走。

《北京》教學反思2

這一課真的好難講,處於小城市的孩子怎麼也無法感覺到北京的現代化氣息,以及大都市的美麗。再加上學生因為放假,提前的讀書準備不好,所以在讀起來好犯難。本來的計劃是這樣的,讓學生看兩副圖並找出相關的段落來讀。可是學生就是讀不好,速度比平時要慢幾倍,就是平時讀得好的學生也是嗑嗑巴巴的,我有點生氣了。可是怎麼辦呢,讀不好,就學不下去了,如果直接學生字,好像又不紮實。只好讓學生在自己讀,讀給同桌聽,在小組裡評優秀推薦給全班,全班同學再評一下由誰來領讀。

最後一步是讓小組成員幫助本小組一位讀得較弱的同學讀好課文。我覺得這本應該是課前的功夫如今全用到課上來了,所以課進行的很慢,不能按正常的進度進行。也可能正是因為反覆的讀,反覆的讀,學生要認的字掌握的非常的好。由此我想到兩點,一,課前準備一定要有。讓學生把課文讀熟,並把已經會認的字劃出來。其實這是一個小技巧,因為學生的好勝心理,他們會想辦法在課前多認幾個字,這樣既能增強他們認字的主動性,又能讓課堂輕鬆一些。二,只有在課文中識字或者說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學生才能更容易記得住。平日這句話只是一句理論,通過今天的讀我深深的體會到了。

《北京》教學反思3

《北京》這一課講完後,我感觸很多。雖然之前備了好幾天,教案改動了好幾次,自己也查閱和參考了一些資料,但是講完課聽了成老師的指導,我才知道自己的課存在的各種問題,作為青年教師,只有多問,多學習,經常反觀自己的教學設計和課堂行為,聽取老師們的建議,才能夠給孩子最輕鬆高效的語文課堂。

首先,語文課堂環節豐富卻不能做無用功。我通過查閱資料和自己的理解,在教學設計中加入了各種環節,比如寫字時,我跟孩子說,誰寫得好請給自己加一個小五星,這樣的自評環節其實對二年級的孩子是不恰當的,低年級的孩子還難以分辨出怎樣是像例字一樣好,而這一環節無非是自欺欺人,沒有將書寫認真、坐姿、執筆等基本要領落實。最後,我想加入一個口語表達和拓展環節,以“北京真美啊!我多麼想……”為例說一說自己的想法。二年級的孩子能夠想到的句子還不多,僅限於去北京看看天安門,看看馬路這樣的例子,在引導時,應該在相應的維度中去進行思維發散,從課文文字或者從情感感悟的角度出發,來引導孩子發揮想象力,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如果課堂中一環一環的花樣多端,而學生能夠真正得到鍛鍊和收穫的太少,那麼這堂課就成了表演,學生的基礎知識和情感態度都沒有真正獲得有效的成果,語文課堂就會變成花架子。

其次,以讀促悟需要老師的合適引導。我們常說課堂中學生是主體,而老師是引導者,那麼引導得好,課堂就更充滿活力。在這節課中,我把課文第二段設定成重點朗讀的段落。但是在朗讀指導中,我沒有考慮到學情,二年級的孩子對一些詞的感受還是不充分的,這就需要在指導時給孩子更多直觀的感受。“美麗的城市”可以結合圖片或者描述來引導孩子感悟美麗,從而激發內心情感,體會朗讀。而“又莊嚴,又美麗”則完全可以參照文字解讀,成老師說從“中央”、“紅牆,黃瓦”這樣簡單的幾個字中,就能講明白外觀的美麗和政治地位的莊嚴,我聽後恍然大悟。在講課中,我常常忽視了文字的研讀而去做額外的拓展,詞義的理解固然重要,但更要考慮到孩子的接受能力。

第三,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要貫穿始終。我知道以讀促悟,常常教孩子如何朗讀,體會感情,但我們班學習常規不如別的班,比如握筆姿勢,讀書習慣,這是低年級語文課上應該培養的。在本節課的板書中,我讓孩子來說哪些地方美,由於沒有說明白問題,學生回答得五

八門,有說“綠樹成蔭”的,有說“鮮花盛開”的,不但沒有理解好“地方”這個詞,也沒有按照順序來說。所以板書時我也沒有按照順序板書。但在中高年級的語文閱讀中,按順序概括段落是一項基本技能。所以在今後的語文課堂中,我也應該多注重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

這節課中存在的問題,細枝末節還有許多,這都是我需要不斷學習和改進之處,以後的語文課堂中,要多想,多問,多鑽研,還給孩子愉悅而高效的語文課。

《北京》教學反思4

《北京的色彩》北京,一個充滿了神祕色彩的城市,在每一位炎黃子孫心目中都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獨闢蹊徑,從“北京的色彩”這個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們內心深處的感動。

教學中,我特別注重了這兩點:

一、讀中感悟,與作者愉悅的心境一道品讀,想象畫面,體會北京之美和作者被“征服”的驚喜。

二、抓重點詞語和描寫色彩的詞語中體會北京的特點如:作者欣賞到“綠色”時“又驚又喜”的感覺。作者“驚”的是居然在綠色中又呈現出“千百種奇妙的色彩”,一連串“AABB”式的詞語(“深深淺淺”“閃閃爍爍”“團團簇簇”)點綴在句子中,語言顯得靚麗;作者“喜”的是北京的色彩雖紛繁但又十分“和諧”。濃墨重彩地描繪了香山紅葉的色彩,金黃、橘紅、曙紅、猩紅、赭石……北京城中“古蹟”與“現代建築”兩種不同風格對立而又和諧的美。“黑灰色”的長城“凝重而又冷峻”,“硃砂色”的故宮“深沉而又威嚴”。新樓宇和立交橋色彩的“熱烈明快”之美。

三、學生學會細緻觀察和表達事物的方法。學生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讚美北京。今後工作中引導學生多說並積累詞語。

《北京》教學反思5

這篇課文中出現了許多理解起來很困難的詞語,如夜幕降臨、絢麗多彩、金碧輝煌、光彩奪目、猶如等等,可是資訊科技的使用卻能夠幫助我們,但是資訊科技片不能取代文字的描述,適度的使用圖片、適時的使用圖片也就尤為重要了,資訊科技如何在教學中適時適度的使用是我們應深入研究的問題。比如在這篇課文中理解“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光彩奪目。”這句時,我先讓學生自讀這句,想象一下金碧輝煌、光彩奪目什麼樣?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話說說,說的同時孩子們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更大的調動,然後再出示一張天安門夜景的圖片幫助理解“金碧輝煌、光彩奪目”兩個詞,在孩子們看到圖片的吃驚之餘也感受到了天安門夜景的美麗,然後再帶著自己的體會讀句子,這樣一種“從先讀文――資訊科技的使用――再回到文中”的學習模式更有利於理解難於感知的問題。課堂上這種教學模式也得到了教研中心和校領導的肯定。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資訊科技的使用是幫助理解課文的,而不是主要理解課文的手段。我們在備課時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感覺這兒需要出圖片,那兒也需要出圖片,好像沒有課件的支援我們的課很難進行下去,孩子們好像哪兒哪兒都不明白不理解,我們使用資訊科技時也要學會放手,放手丟掉幫助不大的圖片;放手捨棄重熱鬧輕意義的動畫,適時適度的資訊科技的使用有利於課堂教學。

雖然短暫的視導工作結束了,但留給我們的思考是綿長的,“放手”的問題確實值得我們好好的研究研究,因為放手的愛才能天長地久!

《北京》教學反思6

在教學本課之前,本課的詞語教學,我設計了這樣四組詞語:

(1)第29屆? ? 夏季? ?奧運會帷幕

(這組詞語是本課的二類生字詞,讀這組詞語,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簡單的瞭解,知道課文寫的是第29屆夏季奧運會落下帷幕了。)

這組教學,在學生讀準每一個字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挑選其中一兩個詞語說一句話,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注重了學生的說話訓練。

(2)幾名全場運動員五環旗

(這第二組詞語是挑選了四個學生不容易讀準的四個生字詞,“名”“場”是後鼻音,“員”“環”是前鼻音。)

在教學中,先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再教學四個生字,學生在習字冊上練寫。

(3)緩緩地降下熊熊地燃燒漸漸地熄滅? ?

(第三組詞語是特殊的構詞特點。)

朗讀觀察這三個詞的特點,並展開想象,明白這樣構詞特點的詞語讀上去有一種美感,也給我們留有想象的空間。

(4)禮花四起絢爛的鮮花

(第四組詞語是描寫焰火綻放時壯麗景象的,選擇這兩個詞語意在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學生先美美地讀了這一行詞,又翻開書本美美地讀了詞所在的句子,這樣禮花四起的景象不僅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裡,而且不知不覺中內化了課文的語言,可謂一舉兩得。

的確,這樣的詞語教學改變了以往那一成不變的、呆板、枯燥的教學方式。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要學會改變!學會創新!為激發學生學習生字新詞的興趣,並更好地為學習課文服務,我們應該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我們的才情與智慧,潛下心來對詞語教學的內容進行精心的設計。堅信:“教什麼遠比怎麼教重要的多!”

《北京》教學反思7

【1】《老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語言真摯感人,字裡行間蘊涵了對北京濃濃的熱愛之情。這篇課文按時間順序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生動,字裡行間透出人人歡歡喜喜過年的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教學時,我主要以讀為主,輔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樂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生情。瞭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通過閱讀,找出春節“開始”“高潮”和“結束”的日子。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中我重視“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讓學生接觸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重視各種語文學習實踐機會。”課前蒐集相關資料,開闊眼界;課上實施開放性教學,創造自主學習的課堂空間;課後延伸,資源共享,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語文學習。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詢有關老北京過年的每個習俗的來歷,查詢各國、各族過年的習俗的有關資料。找有關作者的生平簡介,主要作品。本課進行了紮紮實實的讀的訓練,讓學生初讀讀通,再讀感知,精讀品味,讀的質量逐步提高。並在讀的訓練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積極利用課外的語文學習資源,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安排了蒐集資料、資料交流共享等,增強了學生語文的綜合實踐能力。

【2】《老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語言真摯感人,字裡行間蘊涵了對北京濃濃的熱愛之情。這篇課文按照時間的順序對老北京春節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進行了介紹。同時也介紹了老北京過春節的一系列習俗,語言簡潔而生動,字裡行間透露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新年的心情。然而要讓我們南方的孩子感受到北方春節的那種熱鬧氣氛,我就先讓他們說說家鄉春節的特色,再來進行對比感受。因此我把落腳點放在了讀書上,運用觀看畫面、學生評一評、教師語言渲染、男女生比賽等形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能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來感悟課文內容。例如學習除夕一段,我首先讓大家講一講南方春節除夕的特色,通過對比感受北京春節的不同,同時感受過年的熱鬧氣氛。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感悟,而且能將自己的感受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成為備課的一個難點。我又把落腳點放在了學生身上。設計了“你認為他讀的怎麼樣”“小組交流”“男女生比賽讀後,讓學生當評委談出自己的理由”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精彩的發言,獨到的見解,有滋有味的讀書聲充溢課堂。

【3】在上《老北京的春節》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春節的熱鬧,我在教學“春節的高潮”一段時,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我問學生:“元宵和除夕有什麼不同?”學生們很快地回答出:元宵節明月當空,處處張燈結綵------緊接著,我創設了這樣的情景:假如你是一個導演,你會準備哪些道具拍攝老北京的元宵節?你準備拍攝成一個怎樣的元宵節?問題一出,學生們興致一下子來了,都熱烈地討論著。彙報時,學生們都能根據文中的描述,抓住關鍵詞句,如燈多、人多、熱鬧等特點進行佈景,營造出了一個處處張燈結綵的節日氣氛。完後,再以選旁白演員為名,讓生入情入境地朗讀此段,感覺學生們讀得挺有感情,超出了預期。可見,若在教學中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示的舞臺,學生的表現會讓你大吃一驚的。

《北京》教學反思8

《北京》一課運用了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北京天安門、立交橋、以及風景優美的公園和名勝古蹟,以先概括再具體最後又總結的方法寫出了天安門的美景,讓人讀了入情入境。詞彙豐富,語言優美、結構嚴謹是這篇課文的特點。在教學中,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本課有許多難理解的詞語,如“矗立”“川流不息”“綠樹成蔭”“鮮花盛開”等,這些詞語二年級孩子理解起來有難度。

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理解“矗立”的:

師:大家看這個“矗”字,你發現了什麼?

生:有三個直組成。

師:你能從中猜出這個字的意思嗎?

生:矗就是直的意思。

師:只是直嗎?再觀察一下這個字。

生:高。

師:是啊,同學們,人民英雄紀念碑身高37。94米,有五層樓那麼高,比對面的天安門城樓還要高一些。再觀察這個“矗”字,成什麼結構排列?

生:品字形結構。

師:品字形結構,底下寬大而堅實。(觀察圖畫)這就是矗立在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它下面的碑座寬寬的,高高地直立在天安門廣場上。這就是“矗立”。

在理解這一個詞語時,我先引導學生觀察字形,學生說出了高、直,堅實,然後又結合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資料讓學生體會,步步深入,學生深刻地理解了“矗立”一詞的意思。

而“川流不息”則是這樣理解的。

師:孩子們,誰來給這個“川”組詞?

生:山川,四川。

川:通過組詞,你知道“川”是什麼意思嗎?

生:“川”是河流的意思。

師:是啊,川是河流。大家看這個字,多像流動的河水啊。

師:給“息”組個詞。

生:休息、停息。

師:(出示川流不息的汽車flash)什麼是川流不息呢?

生:河水流動不停。

師:為什麼形容汽車呢?

生:因為汽車一輛接一輛,像河流不間斷。

2、創設情境,學習課文

本單元口語交際是做小導遊,介紹遊覽過的風景名勝。教學本課時,我緊扣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創設情境:“同學們,假如有外國小朋友到我們中國北京旅遊,你是小導遊,你該如何向他們介紹北京呢?”“誰知道,導遊一見到遊客會有一段自我介紹,你該如何介紹自己呢?先和同桌練習一下。”孩子們結合實際經驗,侃侃而談。我又問:“能不能聯絡課文內容,來介紹北京?自己看著課文先來練習一下。”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說的興趣,然後結合課文內容來介紹北京,降低了難度,為本單元口語交際介紹旅遊過的地方做了很好的鋪墊。

《北京》教學反思9

這次教學《北京》一課,在反反覆覆的磨課中,我感受到自己在不斷進步。我們教研組的每位成員都鼎力相助,出謀劃策,幫我更改教學設計,聽我的課,再改教學設計,再上課,教研組長張老師更是幫我聯絡學校讓我試上,師傅胡老師也是不斷幫我指出各不足之處讓我改正。在這個磨課過程中的收穫遠遠超出我的料想。

一、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學《北京》這一課時,聽取其他老師的意見,改變匯入的方式,把課文的第一句的後半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作為本課的匯入,再引出北京不僅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它還是我國的首都。另外,先上學生喜歡的,讀起來優美動聽的有許多優美詞語“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川流不息”等的第三自然段,教師作為導遊來介紹沿途的風光,讓學生閉目想象,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再讓學生作為遊客的身份談談看到的美景,給學生自主的權力,而不是由老師牽著學生一個個地教學好詞好句。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這也給我的教學帶來了難度,課堂的生成性變化不易掌控了。最後上北京的象徵即最重要得景點——天安門,使整個課堂達到一個**。

二、生動的評價語。

課堂是學生和教師、文字對話的過程。教師富有趣味性的生動的評價語能給課堂增色不少。以往我總能給予那些朗讀動人或回答問題準確、精彩的學生以肯定、生動的評價,但對那些朗讀不到位的學生卻不知如何應對了,又不能太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只能說“哪個小朋友想跟他比比”。其實這樣對於他的朗讀指導沒有落到實處,這次教學中針對我的這個不足點,同事們告訴我,貼合孩子心理的評語既能給孩子指出不足之處,也很有趣味,讓孩子能立馬能領悟到自己讀的不夠好的地方。比如“天安門前面是寬闊的廣場,廣場中間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如果孩子讀得太快,我這樣評價道:“呀,這廣場有點小啊,這紀念碑也有點矮,誰能把它讀得又高又大?”比如“道路兩旁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孩子讀得太快了,我又可以這樣評價“這麼美的景色一晃眼就過去了,你能慢慢地讀,讓我們慢慢地欣賞嗎?”這樣形象生動的朗讀指導和評價對孩子朗讀的進步很有幫助。

三、課堂感染力。

老師充滿激情地上課,很能感染學生,讓學生的情緒高漲,融入到課文所創設的氛圍中去。教師的示範朗讀對學生的課文朗讀至關重要,當學生讀不好時,教師飽含深情的朗讀就能起到榜樣作用,讓學生模仿。不僅老師的示範讀很重要,其實老師在課堂上講的每一句話都不可忽視,要抑揚頓挫,就像朗讀一樣動聽,並配上適當的肢體語言,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像一根繩子時刻拉住孩子的視覺神經和聽覺神經。除了要有老師深情並茂的講解,也離不開現代教學技術,漂亮的圖案、精彩的視訊、舒緩的背景音樂,在平時的課堂中巧妙地運用這些技術能給課堂錦上添花。

還有很多很多課堂細節,比如要及時抓住學生精彩的回答,讓孩子帶著這樣的感情朗讀,這就是對年輕老師課堂機動性的考驗了;當一個孩子讀得不好時,給予機會再讀,這對孩子幫助是深遠的。。。。。。總之,經過這段時間的磨鍊,我有了蛻變。今後,我要把所學的這些方方面面都運用到平時的家常課中,以後的每一堂課都是我的練兵場,繼續磨鍊自我。

《北京》教學反思10

第一單元集體備課

本單元以“民風民俗”為主題,編排了《北京的春節》《臘八粥》《古詩三首》《藏戲》4篇課文。所選的4篇課文不僅為我們展示了傳統節日中各地不同的民風民俗,還向我們介紹了各地獨特的藝術樣式。《北京的春節》讓我們瞭解了老北舅民過春節時的

風俗習慣;《臘八粥》向我們展示了人們臘月初八吃臘八粥時的情形;《古詩三首》描寫了古代人們過傳統節日時的習俗,表達了詩人獨特的思想情感;《藏戲》為我們介紹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戲這一獨特的藝術樣式。

  北京的春節

1、會寫38個字,正確讀寫44個詞語。

2、瞭解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熱鬧、喜慶的氛圍;體會老舍“京味兒”語言的特點。

3、抓住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4、學會通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品味詩句,感受古詩表達的情感;指導背誦、積累古詩。

5、瞭解藏戲的形成過程,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教學目標

1、會寫“醋、餃”等15個字,正確讀寫“臘月、展覽”等35個詞語。

2、默讀課文,瞭解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瞭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傳統文化。

3、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分清課文詳寫、略寫的內容,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品味老舍“京味兒”語言的特點。

教學重點

瞭解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感受北京春節濃濃的年味,領略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教學難點

品味老舍“京味兒”語言的特點;通過比較閱讀,學習按時間順序記敘和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策略

1、字詞學習

本課要求會寫15個字,在教學的過程中,可結合詞語和具體的語段展開教學,把本

課的字和詞語分類識記,如“拌、眨”都是動詞,“風箏、口琴、鞭炮”都是名詞。

“拌、眨”這兩個動詞可利用形旁表意的特點進行歸類識記,同時通過肢體動作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寫字時,可重點指導易寫錯的字,如“截然不同”的“截”字,左下方是四橫,不能寫成三橫;“醋”字的左半部分不能寫成“西”。

2、閱讀理解

文中列舉了許多北京過春節的習俗,趣味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初讀課文後,可以讓學生談談北京的春節給自己留下的整體印象,再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瞭解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體會作者熱愛北京、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表達運用

先通過自主讀文來感知文字,再在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觸發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為學生創設和諧的對話氛圍,讓學生大膽交流生活中自己是怎樣過春節的。在這種對話中不斷感悟,提升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留給學生充足的自讀自悟時間,通過課文和課文後的“閱讀連結”的對比閱讀,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按時間順序記敘和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狀元大課堂·好學案》對應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蒐集關於春節及春節習俗的圖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會寫“醋、餃”等15個字,會寫“臘月、展覽”等35個詞語。

2、初讀課文,瞭解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師:“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動地迎新春。”一到春節,大街小巷就變得熱鬧非凡,家家戶戶都是喜氣洋洋。這是我們中國人心中最隆重的節日,相信大家對它再熟悉不過了。(板書:春節)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誰來說說你家是怎樣過春節的?

2、指名學生回答。

3、師: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區、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民風民俗。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北京,過一個京味兒十足的春節,感受北京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書課題:北京的春節)

4、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談話切入,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家裡過春節的情景,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調動學生積極的情緒狀態,引發學生的共鳴,使學生對文字產生學習興趣。

板塊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檢查預習:指名讀生詞,注意糾正字音。

課件出示

臘月 展覽 風箏 空竹 口琴 更新 鞭炮 除夕 春聯 掃除 年糕 充足 店鋪

開張 對聯 年畫 通宵 間斷 除非 必定 光景 燃放 親戚 拜年 寺院 轎車

駱駝 元宵 一律 彩繪 廣告 分外 萬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張燈結綵

3、引導學生從生詞的音、形、義三方面瞭解需注意的地方,並相互交流。

4、全班齊讀生詞。

5、快速默讀課文,思考:按照老規矩,北舅是怎樣過春節的?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引導學生結合閱讀心得,說出“熱鬧、忙碌、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板書:熱鬧、忙碌、喜慶、團圓)

6、選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其餘同學一邊聽一邊想,作者寫了哪姓子里人們的活動?可以用筆畫下來,也可以用喜歡的符號標出來。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閱讀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並清除學習上的障礙,包括字、詞、句等,以便進一步深入學習課文。同時,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讀書動筆的習慣。

板塊三 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看來同學們讀得很認真,已經初步感受到北京的春節氛圍。這麼熱鬧的春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又是什麼時候結束的呢?

2、請同學們快速地瀏覽課文,思考:作者圍繞春節都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後以四個人為一個學習小組,合作填表。出示課件:

時間 風俗習慣或人們的活動

3、彙報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1)時間順序:臘八→小年→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確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結束。(板書:臘八→小年→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2)風俗習慣或人們的活動:熬臘八粥、買雜拌兒、節前忙碌、放鞭炮、吃糖、

除夕守歲、拜年、逛廟會等。

4、師生共同完成並訂正以上表格。

5、觀察上表,你們知道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嗎?(時間順序)

6、通過閱讀填表、互相交流,我們對北京春節的習俗瞭解得更清楚了。北舅過春節過得這樣豐富多彩,我們就應該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細細品味這熱鬧、忙碌、喜慶又團圓的春節。請大家品讀文中自己喜歡的描寫春節中重要日子的文段,並試著

背一背。

7、這節課,我們通過朗讀和小組合作交流,瞭解了北京春節那豐富多彩的風俗習慣,也初步瞭解了課文的寫作順序。希望大家回去再美美地朗讀課文,並把你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下節課,我們將深入瞭解北京春節那濃濃的 “年味”,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設計意圖】以表格的形式把春節的時間和風俗習慣一目瞭然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自然會發現課文的寫作順序,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與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按時間順序記敘和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並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2、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

板塊一 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瞭解到作者是按照時間順序介紹北京春節習俗的,知道作者主要介紹了重要日子裡人們的活動,並且說出了北京的春節給我們的感受。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北京的春節,感受北京春節的習俗和它所具有的獨特魅力,體會作者的寫

作方法。(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1、課件出示填空題,比比誰回答得快。

板塊二 研讀賞析,感受年味

1、默讀全文,思考:老舍先生為我們展示了許多北京過春節熱鬧的畫面,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幅?

2、小組研讀。課件出示閱讀要求:

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覆讀一讀,畫出最能表現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小組內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4、交流體會和感受。

(1)體會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節前的年味主要表現在哪裡,節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這姓子里人們的主要活動、講究及人們的心情。

②指名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③引導學生找出文中關鍵的詞語,思考: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可以體會到人們在忙碌中洋溢著的喜悅和希望?

④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有感情地朗讀。

⑤聯絡生活實際,自由說說你們家過春節的這段時間都在幹些什麼。

(2)體會過年的熱鬧。

①過節時重點寫了哪幾個日子?(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十五)春節最大的特點是什麼?(熱鬧)

②同是熱鬧,但各有不同,默讀思考: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十五這三個春節的重要日子,它們各自又有什麼特點呢?請在文中找到相關的詞句反覆讀一讀,想一想。

③學生交流反饋,教師相機指導。(除夕:喜慶、團圓;正月七年級:悠閒、快樂;正月十五:紅火、美麗)

④交流反饋寫“除夕”的片段,教師相機指導朗讀,進一步體會節日喜慶、團圓的氣氛。

課件出示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裡貼好了各色的年畫。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

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麼人睡覺,都要守歲。

抓住關鍵詞“趕、到處、都穿起”,感受除夕的喜慶、熱烈;抓住“除非、必定”,體會春節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感受團圓的氛圍。

⑤閱讀“閱讀連結”中斯妤的《除夕》,與老舍的《北京的春節》進行比較:同是寫除

夕,二者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學生自由交流,教師及時梳理:老舍為我們展現的是全景圖,抓住除夕時人們主要的活動進行簡單勾勒,語言簡潔明快;而“閱讀連結”中斯妤由回憶外婆入手,重點寫了一家人過除夕的情景,其中細緻描寫了準備過程和圍爐的情景。

⑥過渡:熬過了除夕,人們通過守歲把美好的祝福贈給了長輩和孩子,接著正月七年級到來了。

⑦指名學生交流反饋,進一步體會正月七年級的悠閒、快樂。重點指導學生一邊朗讀一邊體會逛廟會時人們的悠閒與快樂。(課件出示:課文第8、9自然段)

⑧指名學生讀。

⑨過渡:正月七年級過完了,同學們可別挪開腳步,更精彩的還在後面,更精彩的是什麼呢?(元宵)

(3)體會正月十五的紅火、美麗。

①找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指導朗讀,體會排比句的作用。(課件出示:課文第11、12自然段)

②創設情境,引導寫話:看著火紅而美麗的北京城,看著一盞盞有聲有光、各形各色的花燈,你產生了哪些美好的遐想呢?請你用上文中優美的詞語,寫出你此刻的感受吧。

③帶著美好快樂的情感,全班齊讀第11、12自然段。

【設計意圖】本文的語用目標是引導學生從關注文章整體結構的詳略安排,到關注文章片段描寫的詳略安排,到關注有效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品讀文段的同時,通過對比閱讀,學習片段中的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以及品味作者的語言特點。

板塊三 總結全文,領悟寫法

1、同學們,看來這篇課文已經在你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再來看看課文,

看看作者是怎樣寫這篇文章的,文章在寫作方法上有什麼特色。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1)按時間順序有條理地記敘。

(2)有詳有略地寫,對春節中的高潮部分進行詳細描寫,其他部分則簡略介紹。

師:我們在今後的習作中也應該抓住重點內容來寫,做到有詳有略,讓人印象深刻。

(3)抓住特色活動來寫。

4、自主閱讀“閱讀連結”中舒乙的《北京的春節》,與老舍的《北京的春節》進行比較:

同樣是寫過年,二者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

5、假如此時再請你寫春節,你打算怎樣寫?

引導學生借鑑學到的寫法,如:選材要詳略得當,描寫節日要抓住最主要的特點,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等。

6、教師小結:同學們,北京的春節從臘八拉開序幕,到正月十九才宣告結束,歷時一個多月,作家老舍卻只用了一千多字就將它呈現在讀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節日最突出的特點,用極其凝練的語言,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幅熱鬧喜慶、歡樂祥和的

春節畫卷。同學們要懂得運用剛才總結的寫作方法來指導自己寫作。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上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

與文字進行充分的對話,同時鼓勵學生勇於思考。教師要組織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總結方法。

[教學反思]

《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所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發著濃郁鄉土氣息的散文。本文以時間為順序,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北京春節的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進行了介紹,展現了中國傳統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勾起讀者對年味的嚮往,對傳統節日的留戀。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從語言特色、詳略、比較閱讀、表達順序等方面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及傳統節日的習俗。

1、自主讀文,讀中感悟。

讀是培養學生語感和提高語言素養的最佳途徑之一,也是學生與文字對話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本節課教學中,我首先落實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保證他們能多次自主閱讀,讓學生獨立、充分地與文字對話。我從整體入手,緊扣中心,抓住關鍵詞“熱鬧、忙碌、喜慶、團圓”,幫助學生讀通課文,瞭解課文脈絡。接著,我在這個基礎上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勾畫圈點批註,抓住關鍵詞句展開教學,採用朗讀、品味、想象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感悟語言。

2、指導朗讀,創設氛圍。

本課寫了北京春節的一系列習俗,字裡行間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新年的心情,文中列舉了大量的習俗,其中許多情景孩子們從未見過,但老舍先生的描述使人身臨其境。

教學時,我採用以讀為主,輔以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如小組合作探討交流、課堂延伸激發表達等,為學生創設積極的說話氛圍,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生情,瞭解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氣氛,從而瞭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此外,我著重觸發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還為學生創設和諧的對話氛圍,讓學生大膽交流,在這種對話中不斷感悟,提升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

3、突破難點,領悟寫法。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時段“除夕、正月七年級、正月十五”來進行品讀,通過有層次、有秩序、有針對性的提問,把學生的思維、觀察和想象的能力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把握本文的謀篇佈局,讓學生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在昇華情感的同時,激起學生表達、抒發情感的慾望。由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節》延伸到我們自己的春節,在教學中滲透作者的寫作方法,體會本文寫作方法的精妙之處,指導學生進行習作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