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學期課後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歷史學期課後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歷史學期課後的教學反思

八年級歷史學期課後的教學反思1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這一單元的複習課中,根據教學內容,我找到了教材知識與學生生活實踐一個很好的結合點:紅色旅遊。所以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模擬的情景:模擬一次紅色旅遊。在這個模擬的情景中,我帶領學生踏上紅色之旅,走訪革命聖地,探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之路,在這樣的情景中帶領學生複習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過程中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總體感覺一節課下來,學生的學習熱情非常高,參與教學非常積極,每個環節的教學目的基本都實現了,從反饋練習來看,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非常紮實,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也能從中感受到中國革命道路探索的艱難。總體來講,這節複習課的課堂教學效率比較高,教學效果也比較理想。當然,在上完課回頭看看,對照預想的設想仔細想想,我發現這節課還是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反思和改進。

情景有喧賓奪主之嫌。

我將本單元的內容放在了一個模擬的情景——紅色旅遊之中,在情境中設定問題,很好地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但在介紹紅色旅遊和城市的時候,很多學生確實有過紅色旅遊的經歷,也去過其中的一些城市,他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與同學們分享,特別是能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說出自己的感受,更是給課堂添色不少。但由於學生講的內容太多,學生的注意力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偏移,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課堂教學時間,這一點是我沒有預料到的。

設定情境的目的除了激發學生興趣之外,更重要的是把歷史知識放置在情境中,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情境應該是為教學服務的,起到輔助作用,而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應該是圍繞重點知識展開教學。我在這節課的複習中沒有處理好這一點,給學生講述自己的紅色旅遊經歷和對城市的瞭解花的時間多了一些,造成了後面教學時間的緊張。調動學生的興趣固然重要,但同時也要對學生的熱情進行適當的引導和控制。

另外,在設定情境的時候,教師要善於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力求設定與教學內容最為貼切的教學情境,找到二者的最佳結合點,防止出現喧賓奪主的情況,從而提高複習課的課堂教學效率。

八年級歷史學期課後的教學反思2

這幾天上課,一直以對同步、做題為主,通過做題一方面來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來及時發現複習中存在的知識缺陷,進行補救。但是今天的課堂讓我感到非常的氣氛,但是事後,仔細想想,還是自己對學生的知識水平估計的不足啊。

首先在八年級一班,學生在練習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我進行了講解;然而到了二班,仍然出現了類似的問題,接著,三班、四班也出現了相同的疑問,這種連續性的問題,讓我火冒三丈,終於在四班爆發了。但是,現在想來,學生可能在這個問題上,本身就是存在不足,在理解上存在漏洞,只不過因為我接連上了四節課,所以才會覺得接受不了啊。

而且,在複習中也暴露出了問題:有些問題接二連三的講了好幾遍,學生還是該怎麼出錯就怎麼出錯。今天在課堂上,我對有些問題,比如光合作用公式、提高產量分析等,沒有再一出現問題就我講,而是讓學生去寫、去講,結果就暴露出了問題:有一部分學生根本就沒有認真聽課,連自己要做什麼都不知道。雖然寫出來,覺得自己做的很不好,但是轉念一想: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聽覺獲得信心的效率是最低的,遠遠低於學生通過活動、自己動手寫、討論等獲得資訊的效率高。這也反映出了我在複習課中採取的教學措施不得法。

現在將一天的感受寫下來,不僅僅是一個教學反思,更是對自己教學的警醒。學生出現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在複習中存在的問題,期末考試雖然時間緊難準備,但是也更應該注重學生的活動,注意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否則,簡單的'教學是無法完成緊張的複習任務的!

八年級歷史學期課後的教學反思3

我在設計本課時立足於由近及遠的原則,從學生身邊的事情出發,視野從身邊擴充套件到全方位來感受改革政策開放給我們帶來的切實變化。

我把本課內容分設為四個篇章,即憶昔篇、改革篇、開放篇及成就篇,分別講述改革開放的原因、內容、影響,並用“春天的故事”貫穿始終,我認為本設計新穎,很好的把本課內容形成一個整體的,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本課的內容。本課的匯入和各環節過渡自然,通過改革開放前後農村、城市變化的對比,使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事業繁榮昌盛的強國之路。

同時在設計和授課的過程中,又發現了很多的不足,需要在以後得教學工作中注意:

1、某些教學環節的設定有些不夠合理。如果把課堂總結放在成就篇之後,可能本課得整體效果會更好一些。

2、本課中講完農村改革和深化,我又展示了富裕之後農村的例子——“華西村”,華西村的發展是改革開放政策帶動的,是農村富裕的成功典例,有人認為此處與農村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符。以後需要注意慎用有爭議的例子。

3、由於對學生情況不夠熟悉,有些問題的設定考慮的不夠周全,如小調查一環節,沒有預置學生中沒有農村家庭的情況。備課時備學生一環節不到位。

4、一些專用名詞如“生產關係”,“生產力”等名詞沒有直接表達,導致難點突破不夠明顯。

5、授課過程中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6、課件出自本人精心設計,雖然新穎,但有些細節仍有待推敲。可能是個人理解不同,但個人認為不存在知識性錯誤。

八年級歷史學期課後的教學反思4

讓學生了解我國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教育迅速發展的情況和作用。本課分兩個子目:第一個子目介紹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發展情況和成就,第二個子目著重介紹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成就。兩個子目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絡,義務教育既為高等教育輸送大批生力軍,又是“科技興國”的奠基工程。由此確定本課的重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和高等教育的大發展;難點是:“科教興國”戰略:“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本課匯入框、活動與探究等設計較好,能將歷史與現實、歷史與學生實際聯絡起來,拉近歷史與現實、歷史與學生的距離,能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能幫助學生樹立對國家和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過程與方法主要通過:

1、學生課前分組蒐集、整理資料,用生動的事例說明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發展狀況,培養學生根據需要蒐集處理資訊的能力。通過學生課前蒐集資料、課堂上小組交流高等教育迅速發展成果和本地區近年來高等教育發展情況來突破重點

2.以探究式學習為主,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通過分組討論“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為什麼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這一問題和展示各組所蒐集的我國教育發展成就等形式來突破難點。

3、通過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錄音機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歷史情境,增強直觀性,感悟歷史。

本節課教學要藉助今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教育的重大成就,正確引導學生認識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並通過現實生活的具體事例認識實施“科教興國”重大決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