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聲聲慢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聲聲慢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聲聲慢教學反思

聲聲慢教學反思1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代表詞作之一,感情深婉細密,耐人尋思、品讀。因此,我把《聲聲慢》的教學重點定位為:通過朗誦、探究等讓學生品味這首詞的情感,理解詞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屬性,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首先,通過朗誦讓學生初步體會這首詞的情感;

接著,在朗誦的基礎上加深對這首詞的理解,真正走向《聲聲慢》的更深處。此處是本課的重要環節,通過探討《聲聲慢》中學生不理解的問題以及鑑賞學生喜歡的句子來實現。

然後再聽錄音帶範讀,總結這首詞的意象和意境,情和景的關係,使學生對《聲聲慢》這首詞有一個整體把握。

最後,為了讓學生對李清照的詞風有一個較全面的理解,我設定了拓展延伸環節,比較鑑賞她後期的代表作《聲聲慢》和前期代表作《一剪梅》。

通過以上幾個教學環節,本節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我想,這主要得益於我在教學過程中採取的討論——探究這一教學模式。

討論—探究這一授課形式可以較好地使學生戰勝學習的心理障礙,啟用思維,主動學習;還可以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更多參與語文活動的'機會,真正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上課過程中,我注意到,強烈的表現欲使學生戰勝了被動、依賴、害羞的心理,他們不知不覺參與到《聲聲慢》的鑑賞中。在整個討論—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或問或答,或思或記,大部分學生都主動、緊張地思考、學習,效果較好。同時,討論——探究這一教學模式有利於消除老師的神祕感和權威性,學生可以向我大膽地提出不同的觀點及疑惑,我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他們思考,這樣就能在友好、親切、和諧的氛圍中實現真正的師生互動。

當然,這一教學模式也存在著不足,比如會削弱對詞的把握的整體性。它要求教師課前要作好充分的準備,課堂教學中要有較強的概括總結能力。在上課過程中,我自己覺得,在總結這個環節中做得不夠,還不能讓學生對整首詞有個高屋建瓴的把握。在引導學生方面也存在較大的不足,問題提出後,讓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充分,而且急於給學生提示,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另外,課堂節奏偏快,容量偏大,使得學生不能完全消化知識。

聲聲慢教學反思2

自評:

選擇《聲聲慢》作為課賽的課題起初就是一種單純的喜歡,是歎服開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14個疊字的精妙嗎?是被結尾“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無盡的愁緒所打動嗎?其實,自己也說不清楚。可是,當題目被敲定後,開始進入準備階段的時候才發現,一切並非自己想的那麼容易!

首先,對詞本身並沒有深入的理解,仍然處於一個很淺顯的層次,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此低程度的把握很顯然是不夠的。

其次,所謂:“知人論事”,要想深入文章的精髓,要想聽作者內心的呼喚,就必須瞭解作者的人生經歷,而對於《聲聲慢》這首詞,如果拋除作者的生平不去了解,就要用一課時的時間,所以對於時間的把握很重要。

改進:

我在匯入部分就直接通過溫故和了解李詞(學生以前接觸過一些),慢慢引入對其人其作品風格的講解,以及她的生平經歷,是為了後面能更好地把握詞人的內在情。接下來我要做的是通過景和情的關係找出其中的契合點,重在把握典型意象所包蘊的詞人內心情感和對關於寫愁的詩句的`一個小結性總結。重在啟發學生鑑賞詩歌把握一些答題技巧和規律以及解題步驟的強化。總的來說,感覺學生對於典型意象把握不錯,就是缺乏相似寫法的總結歸納,課堂互動不錯,因為前面對於這一塊把握有一定的基礎。,應該說還是基本完成了自己的教學計劃,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可還是留下了一些遺憾,仍然存在許多問題。比如說時間有些倉促,課堂練習檢測教學環節處理得簡化了點,以後得在這方面要加強。

他評

優點:

1、課前開始播《月滿西樓》FLASH,營造詩詞氣氛,引發了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學習情境創設得較為成功。

2、課前指導學生查詢相關資料使得學生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而且自己也閱讀了大量關於李清照的事蹟及詩詞,瞭解她的經歷,對課文的理解達到一定的深度,讓學生準確把握愁的諸多內涵。同時在閱讀中知道作者前後期的經歷不同,詞作的風格也不同。

3、現代教育理念認為:課堂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質疑是主線。本節課可以說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的充分的發揮,讓學生自己品讀意象,說出自己的感受,做到了讓學生個體直接與文字對話。老師的點撥也十分到位。

4、課堂上討論落到了實處,使學生明確具體任務,但可以改進,例如老師在巡堂過程中可以參與學生的討論,及時給予指導,切實掌握學生討論的深度和廣度。作業的處理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對作者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起到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不足:

1、匯入太長,意象品讀拓展不足。也許是由於時間的限制,沒有完全放開讓學生去討論,所以對意象的品讀顯得不十分到位,有點淺。

2、解決“如何入愁”問題時,我非常在意時間,顯得過於急躁,代替了學生的思考。處理的不夠從容,給學生時間不夠充分,整個課堂感覺很“趕”。

3、課堂上老師的反應不夠靈敏,應對學生的回答語言顯貧乏,單一,對學生的個性品讀,不能給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只泛泛而談,做不到一針見血。同時對回答好的同學沒能給予及時的表揚。

4、小組討論前,由於教師沒能放手讓每一位學生充分獨立的思考,導致小組活動中少爭辯,少合作,結果小組的發言便成了小組代表“個人”即能力較強的學生的發言。這是變相的“一言堂”!這是變相的“灌輸”!只是先前是由教師一言灌輸的,而現在,則是由少數幾個能力較強的學生一言灌輸。

聲聲慢教學反思3

一.匯入,創設情境,渲染情緒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共同學習李清照的一首詞,先自由地出聲讀一遍。

(師板書課題、生朗讀)

師:你讀出了什麼?

生1:這首詞充滿了愁緒。

生2:給人的感覺是女主人公特別的痛苦與感傷。

??

師:寫“愁”的詩句能回顧一下嗎?

生(齊):能。

生1: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裡有“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他把自己的思念託付給明月,帶給遠方寂寞的朋友。

生2: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生3:李煜《虞美人》中寫國破家亡之愁的詩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

師:同學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愁”是一個永恆書寫的主題,在李煜的筆下,愁是一江向東流去的春水;在李清照的筆下,又是船上點點滴滴的憂思;在李白的眼裡,此時愁不僅從水上到了船上,又到了天上,是一輪明月,那麼我們今天所學的這首有關愁的一首詩詞,到底“愁”在哪裡?又是如何寫“愁”的?

(師出示目標:1.涵詠字句,感受本詞悽美的意境。2.鑑賞意象。)

二.朗讀,整體感知詩歌悽美的意境

師:李清照這首《聲聲慢》“字字含愁、聲聲是愁”,現在請同學們試著讀出這種味道。 (師為學生配樂、學生自由讀,師指導)

師:誰願意給大家朗讀這首悽婉哀切的《聲聲慢》?

(每個組都有學生舉手示意,師找了一個平時回答問題不太積極的同學朗讀,讓其他同學評點。)

生:朗讀得字正腔圓,但感情不夠飽滿。

師:那你能朗讀出感情嗎?(學生笑)

生:試試吧。

(讀後,學生鼓掌,其他學生評點)

生:有一種如泣如訴的感覺,感覺她就像李清照。(眾笑)

生:真是“怎一個愁字了得”。

師:同學評點很好,是呀,我們要想讀好一篇詩詞,必須融入作者的生命。

三.冥想,品讀愁情,解讀手法

師:找出奠定全詞感情基調的句子。

生:兩句分別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師:我們先看看詩歌開頭直接寫愁的詩句有什麼特點?

生:運用了許多的疊詞。

師:把運用疊詞的這幾句話讀一遍,想一想如果把它換位,變成“慘慘悽悽,清清冷冷,覓覓尋尋”,可否?

生:這段文字中“尋尋覓覓”是一個“找”的狀態,“冷冷清清”是有一種環境,一種冷清的氣氛,“悽悽慘慘慼戚”是內心的感受,換位不足以清楚地表達意思。

師:這幾個疊詞很講究順序,“尋尋覓覓”是一個過程,“冷冷清清”是一個尋覓的結果,“悽悽慘慘慼戚”表現內心,“冷”在這裡不僅指的是環境的冷清,而且也指“心冷”。現在同學們跟著老師再讀一遍。體會疊詞應用的效果。

生:有昇華感情的作用。

生:起到強調的作用。

師:除此之外,疊詞在形式上增添了語言的韻律美,因此疊詞的作用有兩個,一個是昇華、強化情感的表達;另一方面體現詩詞的韻律美。

(學生再次讀,教師板書:鑑賞詞的基本方法 1.直接抒情 找詞眼、明詞情)

師:《聲聲慢》讀後讓人有一句一淚、滿紙嗚咽之感,是緣於意象詞合理的選用,同學們試著找找這些意象詞。

生:梧桐、黃花、雁、淡酒、細雨。

師:意象是古詩詞的生命細胞,意象詞準確的解讀能使我們更容易走進作者心靈。“三杯兩盞淡酒”裡“淡酒”能換成“濃酒”嗎?“梧桐更兼細雨”裡的細雨能換成“大雨”嗎? 生:不能,因為快樂時光已經遠去,任何美味佳餚對李清照來說索然無味,何況酒呢。 生:“淡酒”來寫作者的“濃愁”,酒的烈壓不住作者情的愁。

生:我覺得這裡的“細雨”給人一種連綿不斷的感覺,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惆悵。 師:理解意象詞一定要找到意象詞本來的意義,然後分析它滲透的情感,像這個“細雨”與“滂沱大雨”相比,如實如物,如夢如幻,表達了連綿不斷的愁思,尤其是“梧桐更兼細雨”給人雨打梧桐葉的'感覺,一聲聲,一葉葉,字字都是愁,可以說,作者把自己的愁融進了字裡行間,融入了景物。剩下的幾個意象詞,同學們小組合作進行賞析,注意帶著自己的思考進行討論,不要當一個旁觀者。

生:我覺得通過“窗兒”這個場景將作者那種濃濃的愁意散發出來,強調了那種孤獨的氛圍。 生:“黃花”我覺得寫出了那種淒冷的環境,表達了作者孤苦的心境,表達了國破家亡的愁苦心情。

生:把自己比作黃花,如黃花一般凋零,表達了她亡國之恨的苦意。

師:李清照的《醉花陰》裡面也有“黃花”,“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它們表達的意義一樣嗎?

生:首先我覺得第一個“黃花”是以花喻自己,愁得像“黃花”一樣,第二個是比喻自己的愁多得可以“堆”起來。

生:這裡的“黃花”並不是自己,這句“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表達了什麼?史書記載,李清照當年也是一個愛美的詞人,曾和丈夫有過一段非常幸福的時光,可以這樣說,他們“詩書唱和,繡花捕蝶”,生活得非常有雅興和詩意。

生:我鑑賞“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裡的“雁”。因為北雁南飛,雁走了,只留下思念與期盼,由雁群看到悲愁,悲從中來,觸景生情,勾起她對丈夫的思念。

生:因為雁屬於候鳥,候鳥每年都隨著氣候而遷徙,過雁象徵離愁,自己和丈夫生活在北方,因為一些原因遷到南方,自己看見大雁可以北歸而自己卻有家不能歸,表達的是思鄉之情。

(師板書:2.間接抒情 找意象、悟詞意)

四.潛入,知人論詩,解讀作者“愁”情

師:李清照的一首《聲聲慢》融進了太多愁,那麼到底為何而愁,真實的李清照到底一生有哪些經歷呢?她又在尋覓什麼?讓我們一起欣賞中國傳媒大學陳冰晶在CCTV—3深情的朗誦《李清照》。

(視訊內容:此時的李清照已近人生暮年,回首往事,幾多歡笑,幾多希冀。幾多離索、幾多悲慼。如今,這一切化作她一生的尋尋覓覓。記得十八歲那年,美妙的愛情來臨,李清照

以她特有的細膩與敏感感受著丈夫深沉熾熱的愛。此刻,這份柔情蜜意支撐著她的生命,充實著她的靈魂。“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靖康之亂,風雲突變,國仇家恨,霜雪共寒。一個在平凡中受難卻在不平凡中抗爭的女子,忠肝義膽,鐵骨錚錚。)

(動情的朗誦感染著學生)

生1:因為後來她流落到南方,所以我覺得她在尋覓依靠,尋覓家的感覺。

生2:她在尋覓一個可以給她生活安慰的人,可到最後才發現依靠已經沒有了。

生3:李清照先尋,尋不見繼而覓,覓不見繼而發出感慨,她尋找的是她溫暖的港灣和甜蜜的回憶。

生4:李清照與丈夫曾經共度歡樂時光,談古論今,花前月下,約定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而今丈夫已死,她尋覓感情上的慰藉。

生5:李清照不僅尋覓一個溫暖的小家,而且還在尋覓一個溫暖的大家。

師:《聲聲慢》是李清照後期的作品,此時,詩詞包含的感情已經從簡單的兒女情長上升到國家失去中原的一種憂鬱,詞裡的愁已經是一種沉甸甸的深沉的愁了。

(師板書:3.聯絡詞人生平和寫作背景 4.多讀、經常讀、反覆讀)

師小結:回首詞裡的李清照,我們依然能夠看到一位尋尋覓覓的女神,她“終生求美,把心撕碎,鑄就無窮的美留給了人間”。其實作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者來說,我們不也是人生的尋覓者嗎?

中國的文學作品是講究含蓄的,像《聲聲慢》整首詞,沒有一滴淚,卻一句一淚,滿紙嗚咽,為了讓學生更深刻體會作者文字裡的愁情,我主要採用了由意象詞的解讀到意境的理解,通過讀、聽、賞、悟,最終達成目標。我感覺有幾點成功的做法:

1.對語文教學與資訊科技的巧妙整合。本節課,我把多媒體手段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如學生朗讀時的配樂以及《李清照》朗誦視訊的欣賞,使情境創設比較豐富。強化學生對文字的感知能力。這樣做不僅有效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激發學生的聯想,而且渲染出濃重的情感氛圍,從而自然而然的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

2.找準教學的切入點。語文教學尤其是詩歌教學都應該注重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教學過程的流暢性,為了達成既定目標,我圍繞《聲聲慢》這首詞“情感是什麼,如何表達情感、為什麼有這樣一種情感”三個主問題合理設定幾個支問題進行教學。這樣凸顯了教學的重點,不僅品味了詩歌的語言、學習了手法,而且讓學生掌握了鑑賞詩歌的方法。

3.替換法的應用。品味鑑賞詩歌語言的方法很多,但我感到替換詞語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替換比較中更容易使學生髮現語言應用的差異性,感受作者用詞的精妙。例如,淡酒換成濃酒,細雨換成滂沱大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換成“慘慘悽悽,清清冷冷,覓覓尋尋”等,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和語用能力。

高飛鵬,語文教師,現居內蒙古包頭。

聲聲慢教學反思4

一、 教學設計說明

《聲聲慢》是高中第三冊第四單元的基本閱讀,是李清照晚年重要的代表作之一。這首寫愁的詞與她早年的詞的風格存在較大的不同,此詞作於李清照喪夫後不久,詞作寫出了國破家亡夫死親人離散的淒涼,極富藝術感染力,讓讀者內心能感受到一種悽美。詞作表現手法高超,含義雋永,須精心引導品味才能透徹理解。

本課堂的教學設計採取的是以學生的誦讀、體驗、鑑賞、比較探究為核心並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對詞的理解和拓展。

教學旨在達到三方面的要求:

1、知識和能力:體會詞人運用疊字營造淒涼意境的表達效果;學習詞人巧妙地運用景物描寫來烘托“愁”情的表達方式;與早期寫“愁”情的詞句進行比較,拓展和加深已學的內容。

2、過程和方法:誦讀課文、鑑賞分析、比較探究。

3、情感和態度:感受《聲聲慢》的悽美,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感悟能力。

二、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簡介作者。

心情寧靜時寫出的詩,是一杯甜酒;

心情激動時寫出的詩,是一杯烈酒;

心情悲痛時寫出的詩,是一杯苦酒。

今天就讓我們一塊來品讀李清照的《聲聲慢》,細品一下,李清照這首詞為我們釀造的是一杯怎樣的酒。

(二)初步熟悉課文

請一位同學朗讀全詞(多媒體課件作背景,配二泉映月的音樂,營造悽楚的氛圍)。

老師點評,提出怎樣可以更具情感地朗誦本此,引出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創作背景。

(三)品讀全詞,整體把握全詞

1、詩有詩眼,詞有詞眼,這首詞的詞眼是什麼?(“愁”)

(這個問題的設計能讓學生較快地把握全詞的感情基調,抓住全詞的主旨。)

2、最能表現李清照內心愁情的是哪一句?

(這個問題的設計緊扣文字,圍繞“愁”來賞析全詞,讓學生領略悽美的境界,並牽引出學生對《聲聲慢》詞句的理解。在學生的回答過程中,明確以下知識點:) ① 開篇運用疊字,把詞人愁苦的心情和孤寂的處境表現得淋漓盡致。

② 選擇秋天最具悲情的意象表現愁情。(點明酒、雁、黃花、風、梧桐、細雨等意象的象徵意義。)

③ 結尾直抒胸臆,把愁情推向高潮。

(四)對比閱讀

縱觀李清照寫愁的句子,深入體會李清照緣何而愁。這些詞中的“愁”與《聲聲慢》中的愁有何異同?

①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一剪梅》

②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武陵春》

③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

明確:李清照的愁情:

孀居之悲

思念之痛

亡國之恨

淪落之苦

(五)班上同學自由朗讀後,請一位朗誦水平較好的同學範讀,以朗誦昇華對詞的理解。

三、教學反思

這節課有一些值得進一步發揚的方面,比如:對品詩步驟的引導、誦讀的指導、學生討論等。以上幾方面,語文組的前輩們給予了我一定的認可,同時也給我提出了諸多寶貴的意見,讓我受益匪淺。現將自己的反思和前輩們的意見整理如下:

1、課堂不夠緊湊。教學環節是精心設計的,但因為上課時有點緊張,有疏

漏。因而上完後感覺課堂不夠緊湊。由此看來,自己的個人素養還應加強。

2、課堂應急機智不夠靈敏。課前,自己精心設計了教學課件,但教室電腦突然出現問題,致使課件反映遲緩,影響了對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的介紹,導致學生沒能生動了解作者淒涼的處境,從而影響到學生對作者情感的理解。其實,有關作者的生平及創作背景,完全可以交給學生去回答,這樣更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習。

3、學生在班上交流時,應讓學生走到前臺去,這樣效果會好一些。這雖然是一個細節,但也會影響上課效果,不可忽視。學生交流完後,我小結時,自以為比較精當,但從錄影看,講的有點多,顯得有些囉嗦,應該結合詩歌鑑賞的要點稍作小結即可,這也是以後教學當中要注意的一個問題。

4、對於詩詞的鑑賞,沒能結合大學聯考大綱中詩歌鑑賞的考察要點,加強學生自主鑑賞詩詞的能力。

5、過於著重分析個別詞句,而忽視了突出“愁”的次要細節。

6、對“愁”因進行深層探究時,應明確“詞人為什麼愁”這一問題。 另外,還有兩個弱點:

1、自己在課堂走動太多、太隨意,給人的感覺很不舒服。

2、口頭禪非常多。“那麼”一詞不知說了多少遍,聽起來覺得煩。

通過這次研課磨課的教研活動,自己感慨頗多。上課是老師最基本的工作,但要上好一堂課卻很不容易。我想,自己離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距離頗遠。但如果我每節課後,都能回顧總結一下,我想,教學中的遺憾肯定會越來越少,自己在課堂教學中也會遊刃有餘。

聲聲慢教學反思5

《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後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詞作。整首詞最後收束到了一個“愁”字上,我給學生提供了品讀這種“愁”的三個切入點,以便學生自主完成賞析任務,就像新課標要求的“把課堂還給學生”。

由於大家對李清照的生平較為熟悉,所以我擔心學生都從“聯絡詞人的生活遭遇”這一點來品讀,這樣容易導致思路侷限而且品出的“愁”脫離文字,不夠深入。於是,我就決定由自己來完成這一點,讓學生集中精力從二、三兩個切入點進行品讀。

在我語言的.感召帶動下,學生們都很積極地發言,特別是從第三個切入點賞析時,課堂出現了一個小高潮:學生在對“憔悴損”的理解上,展開了激烈地討論。有的說“憔悴損”指的是“菊花”,有的說指的是“李清照”,而且都言之有理。直到我對他們的理解都給予了肯定,他們才停止了爭論,並都不自覺地鼓起掌來。

課堂的另一個高潮出現在賞析完全詞後,學生朗讀整首詞時。這一遍朗讀,和初步感知時的朗讀真是天壤之別。當學生由這三個切入點,深入理解了李清照晚年飽受的顛沛之苦、喪夫之痛、亡國之恨後,感受著清照低吟的名句“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他們積攢在心中的情感在此刻的朗讀中傾瀉而出了。

當然,最令我滿意的還是教學思路十分清晰。首先,整堂課都圍繞著一個“愁”字展開,分析了《聲聲慢》和《一剪梅》中的“愁”,並且比較了這兩首詞中不同的“愁”。其次,在分析“愁”時,指導學生賞析的方法,這種賞析的方法也是貫穿在整堂課的賞析過程中的。

總的來說,這堂課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我也得正視自己的不足:首先,朗讀不充分。古語有云“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對任何文章的理解,朗讀都十分重要,更何況是一首詞。正式上課時,我卻因為緊張,幾處都忘了讓學生朗讀。特別是在賞析“尋尋覓覓”這句時,提到疊詞的音樂美,卻沒讓學生齊讀感受一下,這很不當。還好學生極賦深情地朗讀,幫我彌補了這一不足。其次,在給學生提示,降低問題難度方面還不能很好的處理。

關於自己的不足,我也在努力彌補。在聽老教師的課時,我更加關注他們的設問、提示以及降低問題難度等方面。自己也在平時的教學設計中注重問題的設定,在課堂上注意簡練自己的評語等,希望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早日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聲聲慢教學反思6

注重誦讀,以讀為上,以讀為美,是漢語言教育的一個優秀傳統。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問題,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新課標還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倡評價方式的多元化,激發學生對母語的熱愛。教學設想是:體現“人本”教學理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體現詩歌鑑賞課的特色,增加課堂的文化含量,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藝術情境;重視意境的挖掘、情感的把握、語言的品味、形象思維的訓練及誦讀訓練。所以我這節課設計思路是:以誦讀為主線,誦讀涵詠感受美—合作探究解讀美—聯想想象再現美—聲情並茂分享美。

設計亮點:

 一、視野廣闊,學習方式、評價方式多元化,注重學生參與的熱情。

1、開篇疊詞與英譯進行比較,說明平仄變化造成的音韻之美是漢語所特有的,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聲聲慢》與法國詩人克洛岱改寫的《絕望》進行了對比,來彰顯中國古典詩詞意象那種蘊藉含蓄的藝術之美。

3、從巨集觀層面拓展了意象,擴大了視野,探究了愁如何成了秋的文化象徵符號。

4、小組合作探究有實效,能當堂反饋學習成果,能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

5、誦讀pk環節,小組展示誦讀成果,由全班同學做大眾評委,以掌聲的分貝決定名次。這既是個人的.展示,又是群體的分享。充分調動了同學們參與的熱情。

 二、學習方式的創新:

1、小組合作探究法:真正放手讓學生通過閱讀、上網查詢等方式,整合李清照的歷史資料,在對李清照的一生有一個全面的瞭解的基礎上,集合全組智慧探究問題。

2、活動法: 恰當的活動(如誦讀pk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3、利用網路部落格這一記錄平臺,讓學生享受發表的快樂。

長期以來,學生辛辛苦苦寫出一篇作文,讀者就只有老師,從唯一的讀者那裡得到的鼓勵認可少得可憐,尊重需要與自我實現需要長期無法得到滿足。而網路是一個非常便捷的發表平臺,利用它進行課堂片段寫作訓練,讓學生把自己的習作傳到班級部落格,讀者就成了全體師生。這既能使學生感受到發表的快樂,也能使他們不隨便應付差事,同時也方便師生共同點評。

效果分析:

1、小組合作探究有實效。能根據查詢的資料和文字的內容以及小組的思考,提出有價值的觀點,這就訓練了學生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恰當運用資訊科技這個學習的認知工具,拓展了學習空間,提高了學習效率。

2、學生在班級部落格踴躍發言,語言及思維的訓練非常有效。

3、從誦讀pk環節的當堂反饋情況看,學生欣賞美再現美的能力有了顯著提高。

聲聲慢教學反思7

《聲聲慢》教學反思

《聲聲慢》是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晚年時期的作品,被後人譽為“千古絕唱”,《聲聲慢》教學反思。詞中展現的家愁國愁,身世飄零之悲,令人動容。詞人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自己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詞風深沉凝重,哀婉悽苦,一改前期詞作的開朗明快。可以說整首詞都緊緊圍繞詞眼"愁"字展開。

因此,授課中,我把握住“愁”這個關鍵字,將“愁”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

1、作者前期創作與後期創作變化比較大,她的詞作風格與社會環境、個人遭遇的關係比較突出,學習本課時先讓學生了解詞人的身世經歷,使學生在理解詞中“愁”的由來時更深入,學生對愁的諸多內涵的把握較準確。

2、課前開始播《聲聲慢》歌曲,營造悽慘愁戚的詩詞氣氛,引發了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學習情境創設得較為成功。

3、思路清晰,重點突出,教學反思《《聲聲慢》教學反思》。按照“怎樣入愁、怎樣寫愁、因何生愁”的思路引領學生進行了分析探討。

4、鑑賞詩詞主要是把握感情、體會意境,不要讓學生糾纏於某一個文言詞語的字面意思上,而應注意詞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營造的意境,以及詞句中凝聚的感情。

5、現代教育理念認為:課堂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質疑是主線。本節課可以說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的充分的發揮,讓學生自己品讀意象,說出自己的感受,做到了讓學生個體直接與文字對話。老師的點撥也十分到位。

當然,教學中,仍然存在許多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1、在聽過名家的朗誦,且配樂自讀之後,學生對朗誦明顯有了興趣,但卻因為時間的緣故,未給學生更多的時間。

2、板書雖在課前有所設計,但因為黑板所留位置不足,而未能很好的.表現,以致學生沒有一個深刻的印象。

3、小組討論前,由於教師沒能放手讓每一位學生充分獨立的思考,導致小組活動中少爭辯,少合作,結果小組的發言便成了小組代表“個人”,即能力較強的學生的發言。

魯迅說"不滿是向上的車輪",我說"存在缺憾的課堂是向上的動力"。儘管本堂課仍有不足之處,但是我相信通過自我反思,自我修改,下一堂課會更好。

聲聲慢教學反思8

【設計理念】

1、以新課標要求為依託。新課標提出鑑賞古典詩詞的要從如下方面進行:在瞭解作品相關背景的基礎上分析和理解作品,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獨到的思考;瞭解詩詞的表現手法,體會其藝術表現力;培養積極的鑑賞態度,注重審美體驗,在詩歌的鑑賞中陶冶情操,提高修養。

2、以有效課堂為原則。有效的教學設計是有效課堂的重要保障,本著有效課堂的原則,進行一切設計。

【文字與學情】

文字:此詞是清照後期詞的代表作,是詞人熔鑄亡國之恨、喪夫之痛、流離之苦、懷鄉之思、寡居之悽寫成的。因詞人生活的變化,詞的風格已由前期的清新明快發展為哀婉淒涼、憂憤深沉。而作者這種深沉的情感一方面是藉助直接抒情的字句,另一方面通過具有特定屬性的意象營造富於深蘊的意境,加之創造性的連用疊詞等來渲染和傳達的。

學情:

1、作為高一學生,雖瞭解一定的詩詞鑑賞技巧,但在實踐中往往不能運用這些技巧,準確把握詩歌的情感。

2、與長於用典的辛詞相比,清照詞擅用口語、鋪敘日常生活,這更容易被學生理解、接受,清詞備受學生喜愛,學生鑑賞的積極性會很高。

【教學目標】

1、通過反覆誦讀,體會並掌握疊詞的效果及作用。

2、捕捉詞中具有特定屬性的意象,並結合意象特點、聯絡作者的生平事蹟感知詞中淒涼意境,深入體味詞人“愁”的深刻內涵。

3、掌握基本的詩詞鑑賞技巧,並熟練運用這些技巧分析其他詩作,提高詩詞鑑賞水平。

設計目的:明確學習任務,做到有的放矢。

【重點難點】

1、品味意象豐富內涵、感知意境、深入體會詞人別樣“愁”情。

2、運用詩詞鑑賞基本技巧準確把握古典詩詞中作者的情感。

【教學方法】

誦讀感悟法自主鑑賞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設計目的:誦讀是詩歌教學的重要手段,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要引導學生學會讀書,學會讀詩。自主方能突顯個性解讀,合作彌補個性之不足。

【教學流程】

一、匯入設計:(多媒體出示李清照畫像及其詞園對聯,請同學猜是誰?)

詞采秀千秋,看風雅流傳,才情自古無男女;

生年交兩宋,究悲歡轉換,命運從來系國家。

沒錯,她就是易安居士李清照。在古代男權社會,她卻憑自己的才情在南宋詞壇豎起一面鮮明的旗幟,她的詞作哀婉悽美,令多少文人雅士折服。她不僅僅是我們女同胞的驕傲,更是我們山東的驕傲。因為她是我們山東人。我們曾經學過她的'什麼作品啊?(《如夢令》)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她婉約詞中的傑作《聲聲慢》。

二、知人論世——暢所欲言話清照

1、學生自由發言。(課前準備任務查閱李清照相關資料)

2、教師相機補充(幻燈片出示):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濟南人,南宋婉約詞派的代表。其詞被稱為易安體。南渡是李清照詞的分水嶺。

前期:李清照自幼受過很好的教育,多才多藝,能詩詞,善書畫。18歲嫁與宰相趙挺之子金石考據專家趙明誠,夫妻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詩詞唱和,生活美滿。前期詞以抒發對愛情的追求和對自然的熱愛為主。詞風真摯細膩、清新明快。

後期:宋朝南遷,清照逃往南方,不久,趙明誠染病身亡。她變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弔的寡婦。她四處流亡,曾被人誣陷通敵。再後來,趙明誠生前蒐集的金石古玩大部分丟失,她的境況也變得越來越艱難。在孤獨困苦中走完人生的最後路程。後期詞反映戰亂痛苦生活,感時傷懷,懷舊思鄉,表現流離之苦、悼亡之悲、故國之思和亡國之痛,哀婉淒涼。

三、美讀感知——以聲傳情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根據預習時對這首詞的理解讀出感情來)

(2)分別請一到兩名男生、女生誦讀,其他同學聆聽,點評,教師總結誦讀要領。

(3)師播放範讀錄音,配以《漢宮秋》的樂曲和“黃花滿地,雁排長空,一女子翹首凝望”的圖畫,營造氛圍,進入意境,感受音韻美。

(4)通過讀,你所感受到的詞的情感基調是怎樣的?(悲悽低沉)

四、整體把握——用心體情

師多媒體引導:詩詞中有詩眼、詞眼之說,“眼”,傳神之所。“詞眼”就是最能傳達詞人內心情感的字詞。以形容詞、動詞居多,如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

1、這首詞的詞眼是什麼?詩人又是怎樣表現的呢?

(學生結合預習情況,再讀全詞。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

2、生自由回答,師歸納明確:詞眼:“愁”,詞人藉助於一系列意象及恰當的表現手法來表現詞眼的。

【預設問題】哪些意象?(讓學生關注意象的屬性)

意象:酒、風、雁、花、梧桐、雨

(淡)酒、(急)風、(過)雁、(滿地)黃花、梧桐、(點點滴滴)的細雨

表現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神奇的疊字的運用;強烈感情的反問句的運用。通過這些表達了詞人無限的孤寂悽苦之情。

3、帶著體味,學生再次有感情地齊讀全詞。

五、佳句鑑賞——個性品情。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漢姆雷特”,詩歌注重個性化閱讀,鑑賞佳句,融入意境,體味情感。

1、學生再讀全詞,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佳句,並選擇一角度加以鑑賞。

小帖士:A選擇含意象的詩句的同學,賞析時結合意象的特點、屬性品味;

B思考後,形成書面文字。

2、學生自由選取詩句賞析。小組內自由討論交流,互相推薦、自由回答。對於名句教師可稍加點撥做重點鑑賞,其餘簡略分析。

【師預設重點佳句】

1、首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具體設計】(如果學生沒關注疊詞,可以如下引導)

A賞析時讓學生各刪去一個與原詞比較讀,感受疊詞的魅力。

B引導學生,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挖掘隱含資訊,體味其中深情。

師引導:開篇七組疊字,可謂“膽大包天”,具有開創性,被歷代詞家異口同聲贊為千古絕調。追問挖掘文字背後的文字資訊。“尋覓”的可能是什麼?尋覓的結果?

僅此三句,一種由愁慘而淒厲的氛圍已籠罩全篇。讀來不覺累贅,只覺徘徊低迷,婉轉悽楚,極富音樂美,詞人的情感似乎也加倍了。

疊詞作用:音樂美、增強情感。

2、“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具體設計】

在學生賞析的基礎上,引用古典詩歌中些酒的詩句,把握“酒”的意象內涵,重點品析“淡”。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

明確:“酒”愁的象徵,酒“淡”,其實是說愁“濃”,一個“淡”字,表明作者愁的是晚境何等淒涼,心境是何等的悽苦。

3、“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具體設計】引導學生把握“雁”的特定內涵。

秋天,北雁南飛,詞人亦是北方人,避難南下,故說“舊時相識”。雁可回北方,人卻客居江南,在異鄉相逢,更添天涯淪落之感。

明確:“雁”離愁的象徵

4、“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具體設計】引導學生把握,“黃花滿地”內涵。(備用幻燈片引導)

強烈的反問,“黃花堆積”是指菊花盛開,而非殘英滿地。“憔悴損”是自己因憂傷而憔悴。黃花更顯出一個人無限的孤寂悽苦之情。

5、“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具體設計】:把握“梧桐”“細雨”特定內涵,在學生賞析基礎上,可引導學生用發揮想象,幾十字描繪詩句所展示的悽慘的情景,體味情景交融效果。)

結論:“梧桐”悲秋、悲涼的心境。

【預設示例】梧桐葉落,細雨霏霏,細雨落在梧桐上,又點點滴滴灑到地上。將淒涼的景色與痛苦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更添愁緒,使詞的意境更為深遠。

【小結深情】:清照“愁”的內涵。(結合賞析歸結)

懷鄉之思漂泊之苦亡國之恨喪夫之痛

六、共同總結——積累方法。

如何準確把握詩詞的情感,鑑賞古典詩詞?

1、走進作者,知人論世。聯絡作者經歷背景

2、尋找詞眼,整體把握。抓直接抒情句子、直接表現情感詞。

3、捕捉意象,關注特點。詩人往往藉助意象、營造意境、傳達情感。有些意象本身就有某些比較穩定的含義。如柳——惜別之情,明月——寄託相思,雁——雁足託書,盼望親人的訊息,梅、蘭、竹菊、鶴——君子的象徵。同時還要注意描寫這些意象用了什麼樣的字眼,從這些字眼再體味作者的情感。如明月——寒月——缺月——殘月。這些雖都是月亮,但修飾語不同,意象也不同。

4、明確技巧,品味效果。表現手法和技巧多種多樣,恰當的技巧對錶情達意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注意技巧的鑑賞。此詞采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縱觀全篇,“乍暖還寒”的天氣,晚來的急風,南去的大雁,滿地的菊花,梧桐細雨,句句寫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而句句反映的都是孤獨淒涼的境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情委婉,含蓄韻致。

七、拓展訓練——學以致用

多媒體出示李清照《一剪梅》全詞及背景。

【問題設定】這首詞抒發了怎樣的情感?如何抒發的?(結合詞句具體闡釋)

參考答案:《一剪梅》詞中十分細膩地寫出了她獨居生活的孤單寂寞和對丈夫的思念之情。相思閒愁

八、課堂小結——回味無窮。

細雨滴梧桐、黃花堆滿地、雁叫聲聲思,所有的景象在詞人的筆下都具有濃郁的愁情,可以說一枝一葉總關情。《聲聲慢》運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風格和錯落和諧的韻律,營造了一種化不開、驅不散的孤獨失落氛圍,讀著它,我們似乎聽得見階前滴雨,長天孤雁,看得見梧桐落葉,黃昏孤燈。

九、作業設計——鞏固提高:

1、讀李清照前期的詞二首《如夢令》和《醉花陰》,與本詞作比較閱讀,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寫三百字左右的文章。

2、背誦全詞。

【教後反思】

充分的準備、精心的設計是高效課堂的前提,但課堂不僅僅是個預設的過程,更是生成的過程。在精心的準備也會有意料之外。自覺這個設計在課堂實踐中應該算收到了較好效果。沉澱下來,重新審視這堂課、這個設計,應該有優點,同時也存在諸多不足。

優點:

1、預期目標設計,切乎學情、可操作性強、有針對性,完成的很好;

2、猜謎加圖片匯入,既引發了學生興趣,同時助於調整學生情緒;

3、個性鑑賞環節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獲得獨特的審美體驗。

4、設計原則就是“有效”,所以每一環節設計儘量落到實處。

不足:

1、課堂節奏還不夠緊湊,有些前鬆後緊;教師掌控課堂能力,對課堂效率有直接影響,在設計時,各個環節的時間考慮不夠細緻。

2、面對課堂意外處理不夠機智,浪費了時間。在播放的範讀錄音時,音箱故障,效果很差,但我還是堅持放完了,而學生反映木然。其實可以直接跳過這一環節,老師來範讀,我想效果會更好。

3、對於“詞眼”問題的討論環節設計有些過於追求“小組討論”的形式,部分同學沒有參與進來。而從學生的反應來看,這一問題可以學生獨立思考直接交流,這樣能節省一些有限的教學時間,留給後面“個性鑑賞”環節更多的交流時間。

4、反饋練習相對單薄。學生掌握了鑑賞詩詞的基本技巧,也可以運用,但絕對談不上熟練程度,而且所選的詞特定意象較少,可以選含有“柳”“梅”“菊”等意象的詩句反饋強化。

“高效課堂”說來易,做到難。可以說“細節決定效率”,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必須認真考慮每一個目標的設定、每一個環節的安排、每一個問題投放是否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是否契合學情、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等。畢竟衡量課堂效率的標準不是我們講了多少,而是學生學了多少。課有盡,思無窮。

聲聲慢教學反思9

【設計理念】

全面貫徹“學引用清”課堂教學模式,即在課堂學習目標統籌下,學生先自主學習,再在教師及時、高效的引導下,師生、生生充分互動,完成課堂學習目標,並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展示和培養,並檢測出學習目標的實現程度。

【教學目標】

1、反覆誦讀,直至背誦全詞

2、捕捉意象,品味語言,歸納詩詞蘊涵的情感。

【教學重點】

捕捉意象,品味詞作語言,體會詞作蘊涵的詞人深沉的情感。

【教學難點】

1、賞析開篇14個疊字的妙用。

2、體會作者因國破家亡而孀居淪落的的悽苦心境。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齊誦《醉花陰》。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同樣是寫愁,她的後期作品則蘊含了更為深廣的愁思。今天我們來學習學習凝結了她萬般愁情且被譽為“千古絕唱”的《聲聲慢》。

(設計意圖:複習鞏固,溫故知新;簡潔匯入,設定情境。)

二、展示學習目標

1、反覆誦讀,直至背誦全詞

2、捕捉意象,品味語言,歸納詩詞蘊涵的情感。

(設計意圖:明確學習目標,引起學習意向)

三、走進文字、品讀鑑賞

(一)誦讀感知,讀出情感

出示自學指導(一):放聲自由誦讀,並思考:請用一個字來概括本詞所抒發的情感,並找出詞作中直接抒情的詞句。

提示:放聲朗讀,讀出情感和滋味。期待你五分鐘後的.精彩展示與回答。

個讀展示後,回答思考問題。

(設計意圖:以朗誦為起點,通過自由誦讀、個讀展示等形式,整體感知,熟讀文字。從自學內容、學法指導、時間限制三個方面設定的自學指導,明確了自學的方向。)

(二)品讀疊詞,賞析入愁。

出示自學指導(二):首句直接抒情,能否把它改成“尋覓、冷清、悽慘”?或者“尋尋覓覓,悽悽慘慘慼戚、冷冷清清”呢?

提示:可以讀一讀進行比較、品味。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小組討論。

三分鐘後期待你的精彩展示!

(設計意圖:教學內容問題化,無疑處設疑,在問題的引領下,啟用學生思維,引領學生走進文字。展示環節,旨在培養敢於展示自我、敢於表達自己的精神和競爭意識。)

(三)捕捉意象,品讀愁情

出示自學指導(三):為寫“愁”情,詞人主要選取了哪些意象?你能結合相關意象的其他詩句來說說該意象的內涵嗎?

提示:你可以採用這樣的句式來回答問題:我選賞的是“ ”(詞句)中的“ ”(意象),它在古典詩歌中往往代表 (意象內涵),如在《 》(作品名稱)中的“ ”(含有選賞意象的詩句)。該意象在本詞中的作用是 。

請先獨立思考,有困難可以互相討論。五分鐘後,期待你的精彩展示!

(設計意圖:用已知接通未知。通過明確的學習指導,通過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掌握賞析詩詞的方法。展示階段,教師適時點撥,引導提升。)

(四)知人論世,深味結愁

出示自學指導(四):當清照沉浸在這種冷清悽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時,她發出了絕望地呼告:“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結合“清學稿”中的“背景知識”,想一想,此時此地,此情此景,為何已經不單單是一個“愁”字可以概括的?

教師引入背景資料:

李清照大事記

1103年: 新婚燕爾幸福日,金石書畫共傾心。

1127年: 金人入侵滅北宋,金石書畫化灰塵。

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時值中年有遺孀。

1131年: 卜居會稽逢盜賊,重病纏身欲喪命。

1132年: 不幸再嫁張汝舟,倉促離婚被判刑。

1155年: 孑然一身無子嗣,悲苦離世人不知。

(設計意圖:知人論世,揭示情感主旨,深味詞作蘊含的詞人身世之愁和家國之愁。)

四、課堂小結

1、深情齊誦《聲聲慢》

2、回顧本課主要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引導歸納學習成果,完成學習目標,鞏固學習內容,構建知識體系。)

五、佈置作業:

1、當堂:完成“清學稿”。

2、課外作業:課後閱讀樑衡的散文《亂世中的美神》。

(設計意圖:當堂完成“清學稿”,做到及時反饋,實現學以致用。)

【教學反思】

一、“學引用清”教學是一種目標控制教學

“學引用清”教學模式的本質是目標教學,目標教學的基本教學環節是展示目標——達成目標——檢測目標——鞏固目標。展示目標的環節是導學的過程,明確學習任務,激發學習動機;達成目標的環節重在學(學生自學)、引(教師引導)、用(學以致用);檢測目標的環節可以看作是學以致用的過程;鞏固目標的環節可以理解為清學的過程。所有的環節,都圍繞既定的教學目標(學習目標)展開。教學目標的設定一定要立足文字,突出重點。基於這樣的思考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設為:1、反覆誦讀,直至背誦全詞;2、捕捉意象,品味語言,歸納詩詞蘊涵的情感。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均圍繞既定學習目標的達成展開。

二、“學引用清”教學模式蘊涵了豐富的教學思想

“學引用清”教學模式的精髓是“先學後教”,真正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作用。教學設計時,教師必須充分地備學生,儘可能考慮到他們在解讀文字過程中會出現的困惑疑問,考慮到他們學習、思考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和障礙。這樣才能對他們學生的學習進行高效的引導和評價,也才能真正做到“學引用清”模式所要求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提高課堂教與學的效率。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是必須時時處處想著學生,譬如教學問題的設計就應當由淺到深,注意問題之間的承接與過渡。教學問題,尤其是自學提綱的設定,一定要方向明確,要能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本課教學“品讀疊詞,賞析入愁”環節糾纏太久,浪費了很多時間,主要在於備課時備學生不充分。

三、“學引用清”模式下的多媒體運用要適量

多媒體的使用,使教師教學更加形象直觀,課堂教學與多媒體運用,應取決於是否有助於學生讀懂文字,促進師生對話,有效達成教學目標。本課教學“品讀疊詞,賞析入愁”環節糾纏太久的另一原因就是程式性課件太多,使本人在課堂教學中很被動。課件張數不宜過多,主要呈現學習目標、自學指導和必要的資料性文字,課件製作一定要為課堂教學預留生成空間。這樣更利用教師在課堂上的遊刃有餘地發揮引領作用,而不受課件程式性的牽制。

附:清學稿

李清照《聲聲慢》清學稿

班級 姓名

【知識連結】

李清照大事記

1103年: 新婚燕爾幸福日,金石書畫共傾心。

1127年: 金人入侵滅北宋,金石書畫化灰塵。

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時值中年有遺孀。

1131年: 卜居會稽逢盜賊,重病纏身欲喪命。

1132年: 不幸再嫁張汝舟,倉促離婚被判刑。

1155年: 孑然一身無子嗣,悲苦離世人不知。

【清學訓練】

一、將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 ,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 !

二、閱讀《聲聲慢》,根據示例,完成下面的表格

意象

意象內涵

相關詩句

淡酒

秋風

過雁

黃花

細雨

梧桐

象徵悲涼、孤寂、悽苦

寂寞梧桐,深院鎖春秋。(李煜《相見歡》)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溫庭筠《更漏子》)

黃昏

三、用散文化的語言改寫《聲聲慢》。(選做)

四、談一談收穫:通過本課學習,你掌握哪些鑑賞詩詞的方法?

聲聲慢教學反思10

《聲聲慢》是李清照的代表詞作之一,感情深婉細密,耐人尋味。因此,我把《聲聲慢》的教學重點定位為:通過朗誦、探究等讓學生品味這首詞的情感,理解詞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屬性,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

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首先,通過朗誦讓學生初步體會這首詞的情感;

接著,在朗誦的基礎上加深對這首詞的理解,真正走向《聲聲慢》的更深處。同時小組相互交流對這首詞感受,總結這首詞的意象和意境,情和景的關係,使學生對《聲聲慢》這首詞有一個整體把握。

最後,為了讓學生對李清照有較深刻的認識,我設定了拓展延伸環節,以檢測的形式來判斷學生對這首詞的理解。

通過以上幾個教學環節,本節課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我想,這主要得益於我在教學過程中採取的.討論——交流——探究這一教學模式。

討論——交流——探究這一授課形式可以使學生主動學習,還可以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更多參與語文活動的機會,真正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在上課過程中,我注意到,強烈的表現欲使學生戰勝了被動、依賴、害羞的心理,他們不知不覺參與到《聲聲慢》的鑑賞中。在整個討論——交流——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或問或答,或思或記,大部分

學生都主動、積極地思考,學習效果較好。同時,學生可以向我大膽地提出不同的觀點及疑惑,我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他們思考,這樣便於實現真正的師生互動。

當然,我在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一少部分學生對整首詞的把握不夠全面,在引導學生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另外,課堂容量偏大,使得學生不能完全消化知識。

聲聲慢教學反思11

本教學設計是以資訊科技作為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並融合在學科教學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一個課例。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既掌握了語文知識又訓練了資訊科技能力。我把課件設計成了網站形式,學校機房安裝了凌波多媒體教學網,既使學生能自由在網上學習,又便於教師即使控制學生機器,以防止學生學習的隨意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IE瀏覽器登入機房伺服器,開啟教學軟體進行學習,學習過程中,每一步都設定了一些小問題讓學生回答。回答問題時,學生可以進行網上交流,也可以和老師探討,得出結論後可以寫入課件相關區域上交,老師檢視後,給學生髮回答案,學生可以檢視正確答案,這樣每一個知識點的.學習都是由學生自主搜尋、討論、整理得出的,改變了以前那種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增強了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動手能力。

由於網路環境下的學習不受時空限制,這樣就把傳統的課堂教學延伸到了課前、課後的各個環節,使得學習不再是單純的課堂40分鐘。 又因為網路學習的自由性使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的選擇適合自己的進度,而不像傳統的課堂教學,學生只能被動的跟著教師的指揮來學習 。

聲聲慢教學反思12

已經是開學的第五週了,這個學期一直都在學習古文。前面已經講了幾首唐詩宋詞了,每節課都是我教給了學生一些鑑賞古詩詞的方法。今天學習《聲聲慢》,這是李清照的一首詞,詞的字面意義較簡單,意境也比較的明晰。考慮到以上的一些因素,我決定實施我考慮了很久的一個想法:讓學生自己來上一節課。讓一個學生完整地上一節課是不太可能的,於是我決定讓學生以宿舍為單位,這樣容易準備,每個宿舍派一個代表來講解課文。在我給了他們一些指導後,他們便開始準備了。

我任教了兩個班,這兩個班的情況有些不同。9班的學生學習認真,我佈置的`任務也能夠認真的完成。但是10班卻有一些學生學習不認真,並沒有很認真地去完成這個任務,因此這兩節課就會有一些差距,但是總體來說,兩個班的學生都給了我一些驚喜。10班的樑婉瑩同學就李清照詞的意境,()結合李清照的生平,分析講解得感情充沛,有理有據,透徹深入,見解獨到。可見她查了許多資料,而且對於清照詞有獨到的理解和感受。9班的同學因為整體準備充分,因而在課堂上還出現了“百家爭鳴”的情況。

通過這次課,讓我看到了學生潛在的能力。作為教師,我們總是以為傳授給學生知識是我們的責任,總是認為他們還太小,而不敢信任他們。其實,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們一個機會,給他們一個展示的舞臺,他們會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聲聲慢教學反思13

選擇《聲聲慢》作為課賽的課題起初就是一種單純的喜歡,是歎服開頭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這14個疊字的精妙嗎?是被結尾“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無盡的愁緒所打動嗎?其實,自己也說不清楚。可是,當題目被敲定後,開始進入準備階段的時候才發現,一切並非自己想的那麼容易!

首先,對詞本身並沒有深入的理解,仍然處於一個很淺顯的層次,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此低程度的把握很顯然是不夠的。

其次,所謂:“知人論事”,要想深入文章的精髓,要想聽作者內心的呼喚,就必須瞭解作者的人生經歷,而對於《聲聲慢》這首詞,如果拋除作者的生平不去了解,就要用一課時的時間,所以對於時間的把握很重要。

這節課有一些值得進一步發揚的方面,比如:對品詩步驟的引導、誦讀的指導、學生討論等。以上幾方面,領導、老師以及語文組的前輩們給予了我一定的認可,同時也給我提出了諸多寶貴的意見,讓我受益匪淺。現將自己的反思和前輩們的意見整理如下:

1、課堂不夠緊湊。教學環節是精心設計的,但因為上課時有點緊張,有疏漏。因而上完後感覺課堂不夠緊湊。由此看來,自己的個人素養還應加強。

2、課堂應急機智不夠靈敏。課前,自己精心設計了教學環節以及教學內容,但由於前部分的問題處理結束之後已經用了相當長的時間,自己沒有做出很好的應變措施,及時的.刪減一些內容,還是按部就班根據自己的設定進行,以致影響了後面教學任務的完成。導致了後面的環節都是匆匆帶過,整堂課給人的感覺就是前鬆後緊。

3、學生在班上討論時,應讓學生站起來,這樣效果會好一些。因為既然是討論,那就應該讓學生動起來,不能僅僅侷限在小組內部的討論,小組與小組間的討論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這雖然是一個細節,但也會影響上課效果,不可忽視。再有當學生起來回答問題做出展示的時候,沒能做到小組的評價獎勵機制,導致了學生的積極性以及競爭意識較弱。

4、對於詩詞的鑑賞,沒能加強學生自主鑑賞詩詞的能力,在學生展示環節只是幾個學生頻繁展示,應該做到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的展示當中,應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

5、課堂上的環節銜接過渡準備不好顯得生硬,應做好各個環節的銜接過渡一環扣一環。

另外,還有兩個弱點:

1、自己在課堂上對於授課語言的表達還不是很規範,細節問題處理的不夠好,給人感覺不嚴謹,隨意性較強。

2、口頭禪非常多。“對不對”“是吧”之類的詞不知道說了多少遍,這讓人聽來會感覺不舒服。

聲聲慢教學反思14

優點:

1、課前開始播《月滿西樓》flash,營造詩詞氣氛,引發了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學習情境創設得較為成功。

2、課前指導學生查詢相關資料使得學生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入。而且自己也閱讀了大量關於李清照的事蹟及詩詞,瞭解她的經歷,對課文的理解達到一定的深度,讓學生準確把握愁的諸多內涵。同時在閱讀中知道作者前後期的經歷不同,詞作的風格也不同。

3、現代教育理念認為:課堂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質疑是主線。本節課可以說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的充分的發揮,讓學生自己品讀意象,說出自己的感受,做到了讓學生個體直接與文字對話。老師的點撥也十分到位。

4、課堂上討論落到了實處,使學生明確具體任務,時間充分,老師在巡堂過程中參與學生的討論,及時給予指導,切實掌握學生討論的深度和廣度。作業的處理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對作者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起到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不足:

5、匯入太長,意象品讀拓展不足。也許是由於時間的限制,沒有完全放開讓學生去討論,所以對意象的品讀顯得不十分到位,有點淺。

6、解決“如何入愁”問題時,我非常在意時間,顯得過於急躁,代替了學生的思考。處理的不夠從容,給學生時間不夠充分,整個課堂感覺很“趕”。

7、課堂上老師的反應不夠靈敏,應對學生的回答語言顯貧乏,單一,對學生的個性品讀,不能給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只泛泛而談,做不到一針見血。同時對回答好的同學沒能給予及時的表揚。

聲聲慢教學反思15

《聲聲慢》編排在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單元,這一單元主要學習宋詞。本單元主要選錄了豪放派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的詞和婉約派代表人物柳永和李清照的詞作。《聲聲慢》是李清照南渡後的重要代表作,是一篇千古絕唱,詞情悽清,催人淚下,是一篇寫“愁”的名作,是詞人情感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時代苦難的象徵。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我把教學目標定為,知識與能力: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瞭解李清照前後期作品的不同風格;過程和方法:誦讀課文,鑑賞分析,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情感態度:感受《聲聲慢》的悽美以及詞人深沉的家國愁情,培養學生的詩歌鑑賞能力。

我的教學設計從三個方面展開:即怎樣入愁,如何寫愁,為何生愁。首先課前播放安雯的《月滿西樓》,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詞作《一剪梅》,力求讓學生早點進入課堂情境。匯入我選擇了李清照前期的兩篇代表作《如夢令》和《醉花陰》,引出與這兩首詞風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詞《聲聲慢》。接下來是誦讀,包括教師範讀、名家範讀,學生自讀三個方面,力求讓學生通過朗誦進入課程情境。整個教學設計的中心是以小組合作探究為主,首先探討怎樣入愁,即分析開篇“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蘊含的情感基調。其次分析如何寫愁,即探討意象所蘊含的愁情,由意象構成了怎樣的意境,以及這些意境傳遞的情感。最後分析為何生愁,聯絡李清照的生平,可以說本首詞寫出了詞人的情愁、家愁、國愁,和《醉花陰》裡的愁不一樣,這是一種永恆的難解之愁。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總的來說,我這節課圓滿完成了教學任務,實踐了高效課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採用了分組討論探究這一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探討。總體來說,課堂氛圍活躍,教學效果較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誦讀課文。匯入的時候我就讓學生齊讀《如夢令》和《醉花陰》,讓學生對於學習過的文字有所複習。開篇由我自己範讀課文,然後再聽名家朗誦,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快速的進入到學習詩歌的狀態中來,在此基礎上學生有感情的朗誦。

2、品讀意象。意象在詩歌賞析中是重點中的難點,“愁”是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的,如何在巨集觀層面表現愁,就是詞人選取什麼樣的意象,意象的特點其實就是愁的特點。讓學生在文中找出體現詩人情感的意象,聯絡所學詩歌進行分析,這樣既複習了所學知識,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詩歌的濃厚興趣。

3、小組合作探究有實效。將全班分成小組,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最後將討論結果彙總,由小組代表發言。這樣能讓同學們暢所欲言,能當堂反饋學習成果,能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

本節課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課程設計取捨不當,應變能力需要加強。教學環節精心設計很多,但課堂上學生的答案千變萬化,這就佔用了很多分析引導的時間,導致教學時間不夠,結尾處處理有所欠缺,日後定當有所取捨,詳略有致。

第二、課堂語言應該精煉。語文課堂隨機生髮的問題很多,這就需要老師合理利用課堂時間,一個問題切忌重複多遍,語言要精煉準確。

第三、學生在班上交流時,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有些問題老師可以點撥學生就能完成的,教師儘量少講,學生交流完的結果應給予充分的肯定。

這次公開課的教學讓我學習到了很多,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作為一名青年教師,要學會在反思中成長,在同事的互助中成長。未來的教學生涯還很長,我會繼續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