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掌聲》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掌聲》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掌聲》教學反思

《掌聲》教學反思1

《掌聲》這篇課文描述的是殘疾小女孩小英經過同學們給她的兩次掌聲,從一個內心自卑的人變成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著應對生活”。這篇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談的敘述後面飽含著一個充沛的情感主題:文章中“掌聲”代表著鼓勵、尊重,代表著“愛”。全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多次寫到英子的神態與動作。所以,如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怎樣經過英子的外在動作、語言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學習這一課,我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的:

一、前後比較,感受小英的變化。

1、初讀課文,想想:小英是一個怎樣的人?(膽小、自卑、沒有勇氣應對現實)你從課文的哪個地方看出來的?“

抓重點句: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反覆讓學生朗讀這句話,理解“默默地”、“總是”說明什麼?

2、可是不久以後,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她變得怎樣樣了?(活潑、開朗、自信)“說也奇怪,從那以後,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她和同學們一齊交談、做遊戲、排練節目……”)是什麼使小英發生這樣的變化呢?(掌聲)

二、感悟重點,領會兩次“目光”和兩次“掌聲”的內涵。

課文的2----5自然段寫出了小英的變化,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1)同學們給了小英幾次掌聲?用不一樣的符號畫出表示掌聲語句。

1、抓重點句子:

(1)一天,教師讓同學們輪流上講臺講故事。輪到小英的時候,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小英立刻把頭低了下去。

(2)小英在大家的注視下,一搖一晃地走上講臺。

教學中,對以上兩個句子反覆指導朗讀,對兩次“目光”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第一次“目光”包含著關注、期待,也有少數學生準備看笑話的意思。而第二次的“目光”中更多地包含著鼓勵、支援和信任。

(3)就在小英剛剛站立的那一刻,不知在誰的帶動下,教室裡驟然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持久,小英感動的流下了眼淚。

(4)故事講完了,教室裡又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教學中,讓學生抓住兩次掌聲的句子,帶著不一樣的感情反覆朗讀,體會兩次掌聲中包含著同學們對小英的鼓勵、支援、信任、讚美、欣賞,正是同學們的愛心,才使小英由原先的自卑、憂鬱變為自信、開朗,勇敢地應對生活,從而懂得生活中要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要把自我的掌聲送給別人的道理。

三、採集名言,樹立自信。

課後,讓學生採集自信名言,讀一讀,背一背。讓這些名言時刻激勵學生樹立自信心,異常是對那些憂鬱、自卑的學生更是一個很好的鞭策。

1、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本事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時,其本事能夠發揮80%---90%。

2、生命是不能害羞的.,害羞成不了氣候,錯過了自我的天才,生命將是一場浪費。

3、不必害怕陰影,它只可是意味著附近有光。

4、去做你害怕的事,害怕自然就會消逝。

四、拓展練習,培養寫作本事。

以《掌聲》為題,寫一寫自我在什麼情景下得到過別人的掌聲或在什麼情景下把自我的掌聲送給了別人的事情。

五、不足:

教學中,對學生的發散思維沒有很好地進行培養。如:“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終慢慢地站了起來。”小英為什麼“猶豫”?她當時是怎樣想的?“猶豫”是什麼意思?“教室裡響起熱烈、持久的掌聲,小英感動的流淚了”此時,你想對小英說些什麼?“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她為什麼要向大家鞠躬?她會對同學們說些什麼?這些教材的的空白點,沒有很好地挖掘,沒有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思維。

以《掌聲》為題的寫作練習,沒有很好地進行指導,學生寫得不夠夢想。

《掌聲》教學反思2

一、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字

x x整堂課,我設計了匯入新課、整體感知、品讀領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這樣五個教學環節。其中第2-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後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走到一位同學邊,摸摸她的頭):英子,英子,你為什麼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裡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字,把自己當作英子,說:“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才來的新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麼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字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鬱的心理。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讓一位女同學上臺)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為小英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裡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麼?”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等等,很感人。

x x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老師引導:快把這誇獎的掌聲響起來吧!英子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湧動,英子你想說:……“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你們的愛使我終身難忘。我要自信地面對一切。”就這樣,學生在與文字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鬱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二、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1、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x x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

x x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後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昇華。

《掌聲》教學反思3

優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的心靈,在與文字對話的過程中,最能使其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東西便是真摯的情感。

課堂上,我由始至終都在努力營造一種師生與作者及文字的“共情”氛圍。切實喚醒學生的心靈感悟,有效調動學生宣洩情感的慾望。只有學生處於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之中,他們才會積極地細品語言、體驗情感、交流感悟、朗讀傳情。只有師生共同攜手在文字之中走個來回,才能達到情智交融。

(一)抓先後對比,注重品味詞句的表達效果,突出教學重難點

教學中圍繞“掌聲”這一主題,抓住整體——區域性——整體的關係,透過掌聲前後英子的巨大變化質疑掌聲,精讀精練理解掌聲,最後昇華掌聲含義,做到循序漸進。教學中,我始終謹記面對文字,要有語文意識。要透過語言的形式把握語言的內容,再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了悟語言運用之妙,最終遷移內化於學生的語言活動之中。

開啟一篇篇課文,我們所見的從表面看來,僅僅是一個個字和一個個標點組成的一句句話,一段段話。除了這些字、句、標點以外,似乎一無所有。只有當讀者慢慢品味,字字斟酌時,方才發現那字裡行間的生命躍動之感。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三、四年級學生在閱讀中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我們的語文課就是要引導學生接觸、咀嚼、揣摩感悟這些語言。例如,教學中抓住“猶豫一詞,讓學生體會英子矛盾的內心衝突,感悟當時她的痛苦。這是理解英子之所以被掌聲感動的基礎。英子越是猶豫說明她越是需要他人的幫助與鼓勵。

在教學中,我注重了抓住描寫人物神情、動作、語言等的詞語來體會課文用詞的精準,語言的美,感悟文字所傳達的情感,以便走進人物的內心。同時,教學中較注重對學生進行語言的訓練,朗讀方法的指導,以及指導學生如何“由表及裡”的感悟人物情感。

(二)語言渲染再現情境,喚起情感體驗,提升朗讀水平

每一個漢字都有它的獨特生命,任何一篇文學作品都是作者以優美的文字表達強烈感情的產物。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以富有感召力的語言,去撩撥學生情感之弦,切實喚起他們情感體驗的衝動。在《掌聲》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或繪聲繪色地描摹場景,或生動傳神地再現情境,或情真意切地傳遞情思,或聲情並茂地渲染氣氛,又適時配以音樂渲染,令學生如臨其境,完全沉浸在那感人的故事情節之中。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又使其心靈產生感應,加深了對文字主旨的理解。

我覺得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的關鍵是語言要飽含情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先感動在先。才能從心靈深處迸發出情真意切的語言感染學生,帶動他們進入到相應的'情境中去。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會領悟、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共情。

教學中,在感受掌聲之前的英子痛苦自卑的內心感受時,我抓住英子孤僻的外在表現,體會她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的心理根源。再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感受英子在平日生活中的逃避——因為不願意讓別人看見自己走路的姿勢。所以下課時,大家到操場跳皮筋。情願(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本來想去水房打水喝,因為不願意讓別人看見自己走路的姿勢,情願(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甚至是要去洗手間,因為不願意讓別人看見自己走路的姿勢,情願(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之後引導學生理解她的自卑心理如水到渠成。

教學中,我以“兩次掌聲像在對英子說什麼”、“如果你是英子,若干年後的今天,幫助過你的同學就站在你面前,你會向同學說什麼?”等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角色,使教材描寫的客觀世界成為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變成了學生的“我情我景”。這樣一來,學生就融“我”入境,於“身臨其境”之中進行推測、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變化的軌跡,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增進了情感體驗,更便於學生敞開心扉,通過朗讀宣洩情感。

感情朗讀是進行情感體驗的重要途徑,體驗得到底有多深,需要通過朗讀來檢驗。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基礎之上,融會自己的情感。或抑揚頓挫地表情朗讀,或思情並茂地朗朗誦讀,寓情於聲,以聲傳情。該悲涼處給它個悲涼,該歡快處還它個歡快。

本節課,通過我的語言渲染加上引導、示範等環節,學生朗讀水平提高了一個新臺階。學生讀得懂老師每一個手勢,每一個眼神。今後我應該在加強學生個性朗讀上,多下一些功夫。雖然課堂上仍會有稚拙的痕跡,比如教師語言還需提煉、精簡;教學水平還有待繼續提升。但是我會不屑追求激情洋溢,充滿生命氣息的語文課堂。我希望我的語文課堂上處處散發著語文的味道。更希望我能成為今天超越昨天,明天將繼續超越今天的我。

《掌聲》教學反思4

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今天上午進行青年教師展示課比賽。我是一號授課老師。我授課的內容是三年級第八單元第二篇課文《掌聲》。

本次比賽以無聲授課的形式進行。通過比賽,展現了我的能力,同時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因身體殘疾而內心憂鬱、自卑的小孩子英子,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不得不上臺講故事。她本以為會被無情的嘲笑,想不到同學們給了他鼓勵和掌聲。從此她變得開朗自信,以微笑面對生活。

教學要突破的知識點有:

一、學會默讀課文,感知文意。做到不指讀,不出聲。

二、通過神態、動作描寫感受到英子前後的`變化。

三、練習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

本次無聲授課,我設計了掌字的教學。通過文章的題目來認生字,把生字放到課題中學習。通過老師的配樂朗讀,畫出描寫英子神態/動作的詞語,進行小組合作討論,感受兩次掌聲給英子帶來的變化。最後作業佈置中進行課文複述的練習,把英子的故事講給父母聽。同時進行情感遷移拓展,生活中不僅掌聲可以鼓勵幫助人,早上的一句問候,上下樓梯的禮讓都是最美的行為。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更要把愛和溫暖傳遞給身邊的人,做文明的接班人。

不足之處:在課堂上要注意表情和態勢語,說話要自信有力,情緒飽滿。同時在對學生的評價上評語多樣化,充分展示到位。把握好課堂上的颱風。在內容設計上太多,流程進行的太快,沒有鋪展講開。區分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重視生字教學,增加識字方法和識字的趣味性。

《掌聲》教學反思5

《掌聲》寫的是內心自卑的殘疾女孩英子,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女孩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從此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她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著面對生活”。課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課文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教學難點是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課文淺顯易懂,但課文中蘊含的道理和希望大家學到的關愛別人卻是部分學生難以總結出來的。課文初始,我先帶領學生理清文章脈絡,通過學生在家的自學及課堂上的獨學環節,大部分學生能總結出課文講了什麼,但有些過於冗長,有些則過於簡單。所以我現在採取填空的方式,填空內容的長短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長,也希望等到四五年級的時候,孩子能逐漸鍛鍊的自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生能說出主要內容以後,引導學生把關注點放到課文中提到的兩次掌聲上,讓學生具體說說兩次掌聲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英子在掌聲前後有什麼變化。學生小組討論後,興致特別高,有些小組甚至能說出“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這句話實際上是在寫英子的內心非常緊張、自卑。

我深感欣慰,即使有一個學生能達到此種水平,那在三年級來說就算得上是悟性很高的了,而且通過剛才的小組討論,學生已經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整個組的人,現在又由整個組的人告訴了全班的人,這麼重要的知識點學生能觀察到並說出來,不用我這個老師費心費力的去教,幸福指數別提有多高了。接著,我讓學生聯絡課文內容說說這兩次包含了什麼,有什麼不一樣,學生能說到點子上的不多,兩次掌聲確實都包含了鼓勵,但不同的是第一次掌聲包含了同學們對英子的`信任,第二次掌聲包含了對英子的讚揚。當英子的表現出乎同學們的意料時,學生們想起了熱烈又讚揚的掌聲。學生大多能說出鼓勵,但很少人能說出讚揚和信任這兩個詞。究其根本,我認為可能是這些事情發生到他們身上的較少,他們也不經常給他人讚揚的掌聲,即使有,也是課堂上老師說“把掌聲送給誰誰誰”,發自內心的倒很少。藝術來源於生活,教學也來源於生活,如果學生缺乏實際的感受的話,那麼他學到的也只是皮毛而已,下一步,我將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量身設計適合他們的案例,讓學生在感受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在體驗中快樂。

由於課文不難理解,學生也能讀懂深層的意蘊。在課將要結束的時候,我給同學的小練筆是導學案上達標檢測的三顆星提醒,讓學生自己編一首小詩《愛是什麼》,由於學生是第一次寫,所以在第一小節我給學生寫了前半句,讓學生補寫後半句,第二小節讓學生放手自己寫,但考慮到有些學生的水平達不到,我把第二小節當做了選寫題目。交上來之後,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寫的都很美,但有部分學生沒有寫第二小節,寫的學生也寫的比較不錯,因為剛接觸,而且是課文的延伸部分,所以學生寫成這樣已經出乎意料了。

經過四個月的相處,我發現三年級的孩子只是平時活躍了一點而已,他們在骨子裡個個都是既調皮又聰明的,感恩遇見他們!

《掌聲》教學反思6

《掌聲》這篇課文寫得是一位原本內心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同學們鼓勵與愛的掌聲中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整篇課文雖然語言樸實無華,卻洋溢著濃濃的真情。

“掌聲”代表著鼓勵、尊重,代表著“愛”,這樣一個情感主題。如何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怎樣通過英子的外在動作、語言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要怎麼把這篇課文上得精彩,又能讓學生有所感悟呢?

在教學設計上,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抓點設線

“掌聲”是課文的文眼。教學中,我緊緊抓住這個文眼,從引導學生說課文講了什麼樣的故事入手,抓住小英的前後變化。質疑,讓小英如此難忘的掌聲究竟是怎樣的?同學們為什麼要送去這樣的掌聲?掌聲產生了怎樣巨大的作用。即扣住“掌聲”這個點,步步深入。

二、加強朗讀教學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要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他們自己抓住描寫人物的'神態、動作的句子,體會人物心理變化過程。然後再進行有感情地朗讀。

三、重視學生情感體驗

在理解體會小英的情感變化過程中,我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小英或是小英的同學,自己會怎樣做,這樣他們理解起來就容易獲得一種真切的感受了。

但課上完後,效果卻不是很理想,根據師父對我提出的一些建議,我對我的教學過程進行了反思:

一、匯入不合理

上課前,我讓一個學生把她的一篇作文背給大家聽,然後讓其他學生給她掌聲,然後我順勢問她“得到掌聲是什麼感覺”。在設計教案的時候,我對這個匯入進行了反覆地思考,最後才決定用這個,因為我的意圖是想讓學生自己體會得到掌聲是什麼感覺。畢竟我的經驗還不足,考慮事情還不夠周全。事後師父對我說,一個成人要把他自己寫過的文章背誦出來還有點難,更何況是一個三年級的國小生。而且從學生的反應來看,我的這個匯入並不成功,學生並沒有我預期的那麼情緒高漲。

二、自主悟讀還不夠

讓學生對比體會小英情感變化及原因時,我沒有等學生悟過來就把原因告訴給了他們。

演講前的小英是個怎樣的姑娘。指名讀第一自然段。你從“她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這句話中,讀出了什麼?學生交流,讓學生自己看出小英的憂鬱和自卑。但是我卻直接把這個答案早早地寫上了黑板,然後再讓學生從第二三段中畫出最能體現小英憂鬱自卑的詞句。這個過程就是顯示出了我一個新教師的缺點。

三、淪為了教案的奴隸

教案,顧名思義就是為了教學而準備的文案。它的作用是讓教師在上課時有個明確的教學任務和方向。但是我在上課時卻處處依照教案,腦子想得是下個應該問什麼問題了,根本就不去理會課堂上學生的變化。教案是死的,而學生是活的。學生的思維不可能總是往我們教師設計的方向去。我卻沒意識到這一點。

當我問“同學們為她送去第二次掌聲後,小英為什麼微笑?”學生回答得非常好,而我只是稍微點評了一下,此時我應該就勢問“此時,她有哪些心裡話要說?”這個問題既激活了學生思維,又使得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主人公的形象也立體化了。但是這個問題我的教學設計裡沒有,那我也就沒有把文章給深入下去,錯有了一次讓學生深入瞭解課文的機會。

葉聖陶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應以教材為憑藉,培養學生諸方面的語文素養;應以生為本,著眼於學生的未來與發展,努力的去挖掘教材中的人本因素。我們三年級是新課程,作為教師更應該有一種創新精神,讓教材“活”起來,而不要被教案牽著鼻子走。

上完這節課,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東西,要學的東西也還有很多。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的最深處,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尋找智慧的花朵,愉悅地在課堂上做生命的飛翔和超越。

《掌聲》教學反思7

《掌聲》這篇課文以飽蘸愛心的筆墨、樸實無華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氣,走出了困境,打開了嚮往完美生活的心扉,變得樂觀開朗。伴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透過描述人物外表的語句,我們能夠體會到他們情感的變化,進而感悟到“掌聲”的內在意蘊。因此,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去與文中人物展開充分對話,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融通,讓他們在主動用心的情感體驗中去感悟語言,在品味中學習語言,在實踐中發展語言,從而促進學生語言與情感的同構共生,實現文心與人心的諧和交融。

《掌聲》教學反思8

《掌聲》這篇課文十分感人。文章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小英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讚美同學們的寬容和善解人意,也說明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地關心別人,個性是對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課文是以小英性格的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的,因此在教學時,我緊抓這條主線,藉助了兩次掌聲的比較,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文中同學們的掌聲中包含了對小英的鼓勵、支援、信任、讚美、欣賞,正是同學們的愛心,才使得小英由原先的自卑、憂鬱變為自信開朗,勇敢地應對生活的。從而懂得生活中要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要把自已的掌聲送給別人的道理。

這節課上,我和學生都進入了狀態,因而教學效果比較令人滿意。學生對文章理解深刻,讀的感情到位。但是課後我進行了反思,覺得教學中還有不少環節值得認真推敲,能夠更進一步。

1、兩次“目光”,第一次是:輪到小英上臺演講時,同學們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此時,同學們的目光中,可能包含著關注、期盼,甚至也有少數學生準備看笑話的意思。但等到小英猶豫一會兒,慢吞吞地站起來,紅著眼圈,準備走向講臺時,同學們的目光為“注視”。此時的目光中更多包含了鼓勵、支援和信任。這樣才有當小英剛剛在講臺上站定,教室裡驟然間響起了熱烈、持久的掌聲的.狀況出現。教學中我沒有抓住這些,未讓學生清晰地體會到“目光到掌聲”,這一發展過程中的同學們對小英態度的變化。

2、文中“驟然間響起了一陣掌聲”這句,我只引導學生對“驟然間”的意思進行了理解,找出了它的近義詞。而未想到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驟然間”在這句中使用的準確,是“突然間、忽然間、一瞬間”所不夠替代的。這是本人對文字解讀不夠到位造成的。

3、本課教學中,我透過語言文字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還是較有深度的,在讀的指導上還應加強。

4、在透過三次比較之後,學生體會到了小英的來信的意思和作者在文章最後發自內心的感慨。教學中我設計了讀詩的環節,使中心得到拓展,學生情感得到抒發。

透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掌聲》教學反思9

篇課文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組的一篇課文,寫的是殘疾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從此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她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著面對生活”。課文通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理解本課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教學難點是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我認為本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兩方面:

一、以讀促思,以讀悟情

本節課我採用的是“讀悟式”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從而提高讀書的能力。本節課通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讓學生感受英子不同的內心世界。如:指導學生邊讀邊劃出描寫英子神態、動作的句子,交流感悟後,再指導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去讀,讀出英子以前的自卑和現在的開朗,讀出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這樣反覆品讀,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引導學生懂得文中詞句的意思,並通過對重點語句的理解體會人物內心世界,從而生成個性化的理解。引導學生在品讀中積累,在品讀中感悟,豐富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真正做到以讀促思,以讀悟情。

二、與文字對話,走進人物內心

語文最終的意義是對學生心靈的滋潤、靈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的最深處,讓他們自由自在地、盡顯個性地在文本里綻放智慧的花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抓住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出描寫小英的神態、動作的句子來品讀。品讀中,我不斷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與文字對話,如:在理解兩次掌聲的含義時,我問學生:“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想通過掌聲告訴她什麼呢?”讓學生走入文字,體會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和關愛,感悟兩次掌聲的內涵。再如:體會英子被同學們的掌聲感動時,我又創設情境:“無數話語在心頭湧動,此時的英子想說什麼?”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想,身臨其境地說,體會英子的感激之情。就這樣,學生在與文字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鬱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體會到大家的愛。我努力讓學生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本節課後我覺得教學中還有不少環節值得認真推敲,如:體會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英子這一部分時,我只抓住了英子低下頭這一舉動來引導學生體會英子的內心感受,而忽略了同學們目光中的含義,沒有引導學生理解得足夠清晰。再如:從整節課來看,顯得前鬆後緊,後面留給學生拓展交流的時間不夠充裕。這些方面都還有待改進。

《掌聲》教學反思10

《掌聲》一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英子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此變得樂觀開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這篇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談的敘述後面飽含著一個充沛的情感主題:文章中“掌聲”代表著鼓勵、尊重,代表著“愛”。全文以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多次寫到英子的神態與動作。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怎樣通過英子的外在動作、語言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那麼如何在教學中體現語文教學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凸現語文字體,凸顯語文課程審美特點,讓學生在情境誦讀中入情,在切己體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呢?我反思教學過程,覺得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一、對教材進行了深入分析,做了精妙的設計。

教學片段一:釋詞讀句,巧妙匯入。

1、出示句子:“因為她得過小兒麻痺症,腿腳落下了殘疾,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讀完以後問:你瞭解小兒麻痺症嗎?

2、老師介紹小兒麻痺症:小兒麻痺症又叫脊髓灰質炎。這種病多發生在嬰幼兒身上,得了這種病,往往會留下終身殘疾,腿腳萎縮,走路一瘸一拐的。英子就是其中不幸的一個孩子。

教學片段二:先抓首尾,再探中間。

1、學生初讀課文後,交流:英子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你在哪裡找到的答案,能說說你的理解嗎?(學生:寂寞、不自信、孤單)

2、剛才同學們說英子自卑、孤單,課文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個詞語,它概括了英子的這些表現,哪個詞?大家找一找!(學生:憂鬱)

3、她就這樣一直憂鬱下去了嗎?沒有?你從哪裡知道她沒有一直憂鬱下去?(生:她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

4、英子是那樣自卑、憂鬱,後來卻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是什麼使英子發生了這樣大的變化呢?課文的2、3自然段就寫出了英子的變化過程。今天我們變一種方式來學習這兩段課文。

教學片段三:以演代講,以演促情。

1、默讀第二、三自然段,拿起筆在自己認為要重點表演好的詞句下面做一下標記。師問:誰自告奮勇來演這個英子呢?

2、試演兩次掌聲部分,其餘同學結合課文中的詞句評議表演。

3、臺下還有很多優秀的演員想上臺來,但主角卻只需要一個,怎麼辦呢?讓我們換一種方法來當演員,用我們高低起伏、或溫柔或有力的聲音來表演憂鬱的英子和熱情的同學們。

教學片段四:抽絲出繭,對比理解。

1、我們的課題是掌聲,在第三段中,寫到了大家的幾次掌聲?(兩次)

2、這兩次掌聲表達的意思有什麼不同?(第一次是支援、鼓勵;第二次是稱讚、表揚)(板書:支援、鼓勵、稱讚、表揚)

3、帶著不同的感情來讀兩次掌聲。

4、對比兩個“一搖一晃”。

師點擊出示: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的走上了講臺。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在掌聲裡一搖一晃的走下了講臺。師問:大家看,這兩句話中都有“一搖一晃”這個詞語。同一個詞語,同一個姿勢,英子的'心情有什麼不同嗎?(生答:第一次的心情是緊張、害怕;第二次的心情是高興、愉快)

二、挖掘教材空白點,學會通過人物的外在表現揣摩人物心理,激發思維。

教學片段一:“猶豫”處填白。

師:英子, 當我叫到你時,我看到你猶豫了一下,才慢吞吞的站起來,眼圈還紅紅的, 你在猶豫什麼?

生:如果上去的話,同學們會笑話我的;如果不上去的話,老師會批評我。

教學片段二:“掌聲”處填白

師:同學們, 你們的掌聲這麼熱烈這麼持久,你們肯定是想借這熱烈持久的掌聲對英子說什麼吧?

生: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一定會講好。

生:英子,你不要自卑,我們會支援你。

生:英子,你不要難過,我們不會笑話你。

師:同學們,我又一次聽到了這熱烈的掌聲,這一次你又想借掌聲對英子表達什麼?

生:英子,你講的故事太好了,太感動人了,以後歡迎你再為我們講故事。

生:英子,你的普通話說得真好!

生:英子,你的聲音真好聽。

教學片段三:“感動”處填白

師:英子, 聽了同學們這熱烈的掌聲, 你為什麼流淚了呢?

英子:因為我沒想到,同學們不但沒有笑話我,還用掌聲鼓勵我,我非常激動。我一定要講好。

師:英子,我看到你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這是為什麼?

生:感謝大家對我的表揚,我還要繼續努力;謝謝大家的稱讚,我以後也要加入到你們中間和你們一起快樂地學習、遊戲。

三、拓寬教材精神領域,把愛化做支援、鼓勵、表揚、讚許。

在這篇課文中,英子因為同學們的兩次掌聲改變了性格從而也改變了人生。()課前閱讀提示說掌聲是一種愛的表現,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掌聲遠遠不是一個愛字能包括的,它還能細化成支援、鼓勵、表揚、讚許,從而也教孩子們明白在生活中我們能把掌聲送給更多像英子這樣需要掌聲的人,他們不僅是殘疾人,還可以是貧窮的弱者,甚至就是你身邊成績不太好,信心不太足的人。

上完這節課,我和學生都久久地沉浸在愛的情感中,心潮起伏。我從中領悟到:語文是學生精神棲息的家園,語文最終的意義是對學生心靈的滋潤、靈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的最深處,讓他們自由自在地、盡顯個性地在文本里綻放智慧的花朵,愉悅、興奮地在課堂上做生命的飛翔和超越。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反反覆覆地朗讀,一次次地穿越語言文字,還文字以形象,還文字以畫面,還文字以情感,變他語為己語,化文境為心境。

《掌聲》教學反思11

這篇課文寫的是殘疾小女孩小英通過同學們給她的兩次掌聲,從一個內心自卑的人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著面對生活”。課文通過小英的變化表現了同學間的鼓勵和關愛。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後面飽含著充沛的情感。我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去突破:

首先,我關注了學生多種方式的閱讀。引導學生通過默讀、自由讀、感悟讀、齊讀等多層次多角度地讀,讓學生充分地接觸文字,在閱讀中感受小英的心理變化過程,突出了教學重點。

其次,我通過讓學生補充想象,說一說變化後的小英會是什麼樣的,從學生呈現的變化後的小英中去感受掌聲的意義。讓學生的情感又上升了一個高度。

本節課,我不光引導學生理解,也提示理解的方法。比如在理解重點詞“猶豫”時,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猶豫的表現,再深入理解猶豫的心理狀態(此時猶豫的小英在想什麼呢)。又如,上課伊始,我讓學生邊讀、邊思考、邊畫出描寫小英神態動作的語句邊體會,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又掌握了一種閱讀的好方法。 本文的教學難點是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那麼在突破難點時,我是這樣去抓的:

1、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

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後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教學過程中也出現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沒給學生更多更自由發揮的空間,特別是當學生不能很快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時,我顯得比較著急出現替他補充的現象。更遺憾的是沒能給學生更充分的時間寫一寫小英的變化。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提高對課堂節奏的把握。

《掌聲》教學反思12

10月12日,我執教了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掌聲》的第一課時。文章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鬱自卑的女孩小英在掌聲的激勵下,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三年級的課文基本都是兩課時講完,如何真正提高第一課時的實效性,是我在備課時重點思考的問題。本節課教學我以讀為主線,力求以簡約的教學資料,簡便的教學方法實現高效的教學效果。教學中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虛擬了一個人物形象學習小博士,由他代我提出自讀提示帶領學生上課,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簡便的學習氛圍。

一、紮紮實實地進行初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本事。所以,教師必須注重引導學生經過朗讀來感知課文資料,感悟人物精神。整堂課,我以讀為本,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內心的獨特感受,使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

1、讀得有目的、有層次。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充分地朗讀,並且每次讀都有明確的目的。

第一次朗讀課文,要求:劃出生字詞,並給生字注音;把課文中的句子讀通順。我帶著學生默讀靜思,勾畫批註。在學生完成朗讀要求後,則出示生詞,採用自讀、開火車讀、小教師領讀、競賽讀等方式引導學生讀準詞語的字音,為通讀課文掃清了障礙。

第二次朗讀課文,要求:課文讀通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學生在讀完兩遍後,我就採取指名逐段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的方式檢查課文朗讀情景。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我針對難讀的長句子進行重點指導;個別詞語如驟然間、經久不息等則採用聯絡上下文、聯絡生活實際等方法指導學生理解。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中落實到具體的語言文字,體會文字語言,努力做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

第三次齊讀課文,要求:聲音響亮,讀準字音,注意停頓。經過之前的反覆朗讀,學生讀得越來越好,基本能做到正確、流利地朗讀。

2、讀的形式多樣化。

為激發孩子們讀文的興趣,更好地到達教學目的.。我採用了自由讀、評讀、齊讀、交流讀等多種形式訓練學生朗讀。各種朗讀形式激發孩子們朗讀的興趣,使他們以較高的熱情投入課堂學習。

二、注重激勵性評價語言

教師的激勵語言能給學生很大的鼓勵。所以,在課堂上我適時發現學生細微亮點,激勵他們。比如指名朗讀課文時,一位女同學讀得很好,我說:讀得真好,一個字都沒錯,真不簡單。另有一位同學課文讀得不熟練,我又說:你讀得很努力,如果課後再練習讀幾遍,相信你會讀得越來越好。學生齊讀後我又說:短短十幾分鍾,你們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真了不起!在我的激勵和活力引導下,學生讀文的興趣不斷提高,讀文的效果自然也很好。

三、遊戲強化理解詞意

在學生讀文後,為檢查詞語的掌握情景,我又安排了一個知識競賽環節,問題都與本課詞語有關。當一個問題出來,學生的小手林立,氣氛活躍。簡單的遊戲使有意識的學習活動和無意識的學習活動相結合,不僅僅豐富了教學資料,也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學生求知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在反思中,我也意識到自我在教學過程中還有諸多不足之處:1、課堂節奏掌握得不夠好,在交流詞語意思時浪費了一些時間,致使最終的寫字教學匆匆結束。2、我由於對學生的本事有所低估,在課堂上怕他們講不出,有時沒能讓學生充分發表自我的想法和看法。以學生為本的觀念還需進一步加強,相信學生的本事,做到每一個學生有信心。這些都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的方向。

《掌聲》教學反思13

課前預習是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一個基礎平臺。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為課堂上的學習和思維打好定向基礎。課前準備的越充分,在學習時就越處於主動地位,能更快的適應課文。有效的預習不僅給學習的過程增添了樂趣,上升了高度,還使學生獲得了心理滿足。

我在執教《掌聲》一課時,將原來的預習程式經行了細化。如:首先要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難讀的字標拼音,不懂的詞可以查字典或藉助工具書理解。然後熟讀課文。這一環節不僅要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還要邊讀邊想哪個自然段或句子給你不同的體會,把這樣的句子多讀幾遍,不理解的地方做個記號。由於課前充分的預習,學生對文字有了自己的`理解。於是在課堂教學中,在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引導他們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感悟課文內容。學生說出了自己心中獨特的感受,並通過最後的小練筆將此情緒發揮得淋漓盡致。

既然有效的預習在教學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我為什麼不教給學生好的預習方法來提高學習效率呢。說幹就幹,於是我制定出預習步驟如下:

一、生字、新詞

本課生字注音、組詞。詞語表中的詞語

二、熟讀課文

1、積累讀課文時遇到的多音字(在讀書中積累有具體的語言環境)

2、積累課文中好的句子(可以是優美的或有啟發性的或運用了好的修辭方法或使自己有特別感受的句子)

三、我的積累

可以是成語、詩篇、格言歇後語、對聯等等

把這些都體現在預習本上,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把要學的知識梳理了一遍,在課堂上自然有不俗的表現。公開課後,我再次進行嘗試,發現學生真的可以很快進入學習中。至少課堂上“呆若木雞”的現象不見了,“自問自答”場景也幾乎沒有了。看來是預習發揮了作用。

我知道這預習三步驟還不夠完善,但我會努力讓學生在預習中優等生的才能得到發揮,中等生得到鍛鍊,學困生得到幫助和提高,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發現、創造。

《掌聲》教學反思14

這節課我注意設定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只有感同身受,才能真正理解英子的內心感受,真正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從而理解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有效突破重難點,達到教學目標。整堂課,以“情”貫穿始終。

一、以形象思維激情。

生動具體的形象符合兒童的認知規律。這就要求教師將文中感人的資訊調動出來,內化成自己充沛的激情,然後釀化成強大的感染力,去感動學生,使學生通過感悟,形成自己的知識和感情。帶著這種知識和感情,學生再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這也符合語文新課改的理念。我利用配樂旁白、學生想象的形式,將第一次掌聲響起時的'情景,再現為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畫面,學生有了真切的感受,情感被充分激發,對掌聲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二、以靈活引讀喚情。

引讀能將情融於讀,成為課堂情感升溫的有效方法。引發學生反覆讀“教室裡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的中心句。那些情感未被喚醒的學生也逐漸地隨著旋律的迴轉,隨之盤旋上升,調整到審美的、優雅的、極富震撼力的狀態中。

三、以品味語言煽情。

我抓住關鍵詞“一搖一晃”渲染情感,伴隨著感人的音樂,觸發學生最敏銳的感官:“英子走下講臺時的“一搖一晃”和剛走上講臺時“一搖一晃”的還一樣嗎?”這一小小的細節卻突顯了濃濃的語文味。人文性和語言的學習同時落到實處。

四、以生活體驗冶情。

對英子掌聲前後變化的深切感受,離不開學生的主體發現,離不開對英子同學美麗心靈的發掘,這個過程是與學生的自身體驗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比如:“‘那一刻’英子的心情怎樣?她最需要的是什麼?”“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想在這掌聲中對英子說些什麼呢?”“你想怎麼稱讚英子呢?”……這些發現、發掘的過程,都注重觸發學生的生活體驗,引發情感的昇華。

《掌聲》教學反思15

國小語文人教版第五冊課文《掌聲》一課主要敘述了殘疾小女孩小英通過同學們給她的兩次掌聲,從一個內心自卑的人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著面對生活”。課文通過小英的變化表現了同學間的鼓勵和關愛。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後面飽含著充沛的情感。我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去突破:

一、引領學生在掌聲中走進文字

課堂伊始,我便問:“孩子們,今天這麼多老師來聽咱們上課,我們怎麼表示歡迎呢?”於是我帶頭鼓掌,孩子們在我的提示下也紛紛鼓掌表示歡迎,在熱烈的氛圍中我們走進了課堂。

二、整體感知文字,達到情感的共鳴

《掌聲》是一篇情感體驗很豐富的文章,要讓學生快速的融入文字,達到角色的互換,去感受文中“英子”的內心世界,從而認識“掌聲”的真正內涵,那麼就要充分的調動孩子們的情感。在教學這一環節的過程中,我採用範讀的方式,用自己深情並茂的朗讀打動學生,並配合以舒緩的音樂。音樂在其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讓孩子們的情感一下子達到了共鳴。我朗讀完畢,孩子們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

三、品讀領悟,把握文字

整堂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採用對比的教學方式,如原來的英子和後來的英子的對比,第一次掌聲和第二次掌聲的對比,由淺入深,刪繁就簡。

通過前後英子變化的對比,孩子提出疑問:“為什麼英子會有那麼大的變化呢?”引領我們走進課文的重難點,感悟兩次掌聲,我通過提問:“你覺得英子做出走上講臺的決定容易嗎?你從哪些詞語裡體會到的?”讓孩子分小組進行交流,找出“猶豫、慢吞吞、終於”。於是我讓孩子們帶著自己的體會讀這兩句話,他們充分感受到了英子的矛盾心理。當同學們給予英子鼓勵安慰的掌聲後,我又問:“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會用掌聲告訴英子些什麼?”角色交換後,孩子們的回答精彩紛呈:“我要告訴她:英子,你要相信自己。”“英子,我們不會歧視你的,勇敢些。”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了“理解、尊重和關愛”。於是我提議:讓我們也把這鼓勵的掌聲送給英子吧!教室裡再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通過對兩次掌聲的品讀,孩子們感受到了愛,並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了課文內容。

四、在體味中昇華

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感受到了愛,體會到了愛,為了進一步昇華情感,我問:“那麼在我們的班集裡、學校中、社會上還有誰需要我們愛的掌聲,你會用掌聲告訴她些什麼呢?”提問之後,我讓各個小組進行交流討論,然後抽各組的代表回答。孩子們回答:“我要把掌聲送給老師,謝謝他們教給我們知識。”“送給失去親人的人,希望他們勇敢的面對生活。”“送給太陽,感謝它給了我們光明和溫暖。”……這一句句生動、感人的話語,正是孩子們深入的情感體驗和生活體驗,他們已在不知不覺中游離於文字,有了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理解,我情不自禁地為他們鼓起掌來。

一節語文課,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合理的教學設計首先要靈活,要真正地走進文字,過分追求形式的靈活,往往會與知識的掌握相碰撞。教者要本著“為學生服務,以學生為主”的原則備課,課堂上應更多地注重讓孩子有收穫,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深入地鑽研教材,提高課堂的效率。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十分清楚,這節課上到底要教會我們的學生什麼?千萬不能只是停留在文字的層面上,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文字,提高語文能力,還學生一個紮實有效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