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4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14篇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1

這節課的重點在於讓學生通過學習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生理功能,理解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對於呼吸作用的知識體系,教材以“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為標題,以“有機物用來構建植物體”、“有機物為植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徵” 為主線,組織了系列驗證性實驗和探究性實驗,剖析了“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將教師演示實驗與學生的分組實驗相結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自主合作的學習情境、層層遞進的思維啟動,誘發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因,學生在這種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始終保持最佳情緒狀態,不僅獲得了知識、技能,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但從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來看,要想在一節課裡完成這些探究性演示實驗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我曾在上課之前的幾天試圖找了幾個學生與我找了一些花生種子加了一些水進行萌發試驗,放了兩天後再放入熱水瓶中,再測量溫度的變化情況,同時按照教材的演示實驗操作了一下,但速度很緩慢,現象也不太明顯,如果這樣子在課堂上進行演示,時間不允許,效果也不好。於是,我還是採用了利用課件進行教學,同時結合視訊材料播放實驗過程,既直觀清楚,現象也明顯,而且課件中設定了大量的討論題,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討論,思考也很全面,我覺得這樣的效果還更好。

縱觀這節課的教學,學生參與度很高,聽課教師的評價也不錯,但時間上還拖了一點堂,教師講解的時間還多了一點,學生自主練習的時間還少了一些,以後教學這節課的時候,還可以讓學生多花點時間做做練習題,終究學生不動而老師動是沒有用的。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2

1.本節課有2條主線,明線是幫助小A找出身體的問題;暗線是滲透學習事實性知識的一般方法。使學生在觀察討論的過程中瞭解學習事實性知識的一般過程,即通過感性認識和理性分析最終對實際過程形成完整認識,並以概念圖的形式表達出來。

2.本節課在設計時本著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為目的,在教法的設計上,體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理念,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為主要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主動理解“尿的形成過程”。教師在此過程中起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體現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內容圖片資料豐富,教學中充分利用圖解,“泌尿系統組成圖”、“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尿的形成過程示意圖”,再結合多媒體動畫,引導學生由點到面,由區域性到整體地觀察圖。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討論交流中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提高。

3.本節課的設定是在深挖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利用導學案,創設問題情境,通過降低問題難度,層層深入,將各知識點有機的串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顯教師的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此同時,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大家一起猜想驗證出來的,也更加容易記憶。

4.本節課知識量較大,學生掌握起來相對難度較大,很難做到面面俱到,需要突出重點。在時間上也需要注意分配把握,否則可能很難按時完成學習任務。

5.學生的小組學習討論中,需要確保學習的高效性,討論的有效性和課堂的有序性,避免過多意外因素。例如我們有一組同學在討論腎臟內部結構第4問時,“分別”的含義理解不清;在資料分析時,過於依賴課本的結果,而忽略了對資料自身的分析,這樣都使得討論缺乏有效性。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3

上課伊始,教師應該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和所學內容相關的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帶著強烈的學習的慾望進入角色。生物圈這節課開始,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出示課件,並用激情豪邁的語言引起學生注意:同學們,在浩瀚無垠的星空中,有一個藍、綠、白相稱編織成美麗圖案的地球,懸浮在茫茫的宇宙中,孕育著無數的生命,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都在這裡繁衍、生息……這是一個充滿生機勃勃的世界!下面就讓我們共同欣賞這美麗的地球吧!於是,一幅美麗的太空畫面展示在學生面前,容易啟用學生的興奮點,以飽滿的熱情走進情境。然後,提問學生:觀看了美麗的地球風景,你們認為生物應該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中?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生物嗎?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為探知生物圈的範圍創設了良好的開端。

把舞臺留給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通過“角色扮演”能挖掘學生的潛能、開發學生的智力、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加自我展示的機會,並體驗到合作所帶來的成功喜悅,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譽感,寓教於樂,使學生能在輕鬆、和諧、愉悅的氣氛中主動獲取知識。

眾所周知,資訊能力是21世紀公民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培養資訊能力就是實現蒐集資訊與課程整合,即:知識不是教師灌輸進去的,而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探索、自我構建而獲得的。所以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生物圈及各大星球的資料,組織學生課上討論、整理分析資料,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合作的學習環境,並通過我的引導答疑,最終弄清動植物生存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等,認同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條件,從中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學會科學的方法與技能、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科學的觀點,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對學生給予了及時的評價,讓他們有一種興奮和喜悅。然後接著說:可以看出,人類可以藉助自己的智慧突破自然的限制。請同學們繼續想象,人類是否可以移居到月球或其他星球上呢?學生雖然眾說紛紜,見解不一,但是從課堂的氣氛中足以看出他們積極主動、樂於參與,經過學生相互點評後我總結道:人的.智慧雖然偉大,但是人類的生存離不開生物圈,那麼,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都提供了哪些基本條件呢?解惑的同時也順理成章地過渡到下一個問題。

總之,通過教學實踐我深深地感受到,有效的教學能喚起沉睡的潛能,啟用封存的思維,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彰顯獨立的人格,弘揚主體性。所以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的職責應該不僅僅侷限於傳授知識,應更多地激勵思考,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去解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一個接納、支援與寬鬆的課堂氣氛,與學生一起分享情感體驗和成功的喜悅。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4

主要由哪些部分組成?學生較易得到腦主要分為大腦、小腦、腦幹三部分。那麼各部分有什麼作用?因為腦科學內容複雜不適合學生作探究和猜測,為了避免教師單純作介紹,我主要舉例出各種病例,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明白各結構的功能。如:佈置學生對照教材的圖“人腦不同部分的功能”去理解大腦知識的介紹,再進行理解應用:

張強是一位建築工人,在一次外牆粉刷作業中,不小心從3米高的腳手架上摔下來。經此劫難,原來視力正常的`他,現在眼睛卻看不見任何東西了。經醫生檢查,知道他的眼睛並沒有器質性的損傷。據此你判斷一下,張強受損的部位可能是( )

同理,如:老王腦部有疾病。一天外出時,他看到前面有一條小溝,卻邁出了很大的一步,據此可推斷老王發生病變的部位可能是( );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沒有其他生命活動的病人,這種病人的腦結構中肯定沒有受損的是( );

進一步,引出學生討論:在平時的生活中,尤其運動時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頭部?科學用腦要注意哪些事項?

這樣通過學生有意識地帶著問題閱讀,容易進行對照理解,也讓學生髮現了自己身上的科學。

2、周圍神經系統承擔著資訊的傳導功能。在學生掌握腦和脊髓的結構和功能後,對於腦發出腦神經,脊髓發出脊神經才容易理解,因而這部分知識可列為最後一部分。此時學生已具備相應的一些知識基礎,可以利用P112神經系統和神經分佈圖讓學生自主學習,理解周圍神經系統的功能。

本節內容經適當調整教學順序和增刪知識點後,教師教學更加符合邏輯性,學生的學習也順利地多,而另一方面,利用生理知識與人人息息相關,學生往往容易也樂於聯絡自己實際進行思考。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教材中列舉的為數不多的幾個知識點。學生看懂教材了,才便於他們自己的課後鞏固複習。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5

總結反思如下:

1、營造氛圍,搞好開端。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本學期我擔七年級7個班的生物課,我深感任重而道遠。但是,我並沒有直接給同學們開始上新課,而是先給同學們講解學習生物的重要性,如何學習生物,生物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情……總之,七年級的小同學對生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入門的開始嘛,只有這樣,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物的氛圍,才能打好本學期生物教育教學工作的良好開端。

2、鑽研教材,精心備課。

做為生物老師的我,研究《生物課程標準》,把裡面的內容吃透!使自已明確教育教學的標準,心中有目標,教學有方向。平素,我精心鑽研生物教材,先備課備教材備學情,而後與生物老師集體備課,共同研討,共同交流,達到共識,做到取已之長,補已之短。真正體現集思廣益,團隊觀念!

3、三疑三探,合作交流。

課堂上,我採用“三疑三探”的教學摸式,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拓展交流。在實施該模式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自覺性,合作交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變“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得以展示,討論時踴躍發言,據理力爭,有理有據,我把每個小組的得分展示在黑板上,讓每個小組之間有合作,更重要的是有竟爭!一份種耕耘一份回報,本學期學期舉行的幾次大型考試,我所教的班級,生物成績次次突出,受到學校領導的表揚。

4、落實作業,勤於檢測。

平時的作業,我是這樣安排的,作業的量不大,但形式多樣,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梯度不同,難易度不同,做到優的拔尖,中等的變優,差的有進步。作業佈置後,一定要落實,如果不落實,等於沒有佈置!每學習一章或一個單元的內容,都安排考試檢測一下,看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掌握的怎麼樣?對試卷要精批細改,有分數,有講評,有訂正。考一次要有效果!

這是對本學期的生物教育教學的工作總結。請批評指正。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6

本節內容是有關生理結構組成及其功能的知識,我們的目的是使學生認識組成神經系統的各部分結構的名稱,在身體上的位置以及初步認識他們的功能。所以學生在學完此課之後,應該至少有如下收穫:

第一層次:對著別人的身體或自己的身體能指出大腦,小腦和脊髓的部位。知道神經分佈於全身各處;

第二層次:知道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在功能上的差別;能夠想象由神經細胞如何組成神經系統,如何作為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單位在其中行使作用;

第三層次:會用以上的知識初步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神經系統的組成》課後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了“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重視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生始終處於科學研究情境中,並獲得相應的科學情感體驗。自然科學的學科魅力滿足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測試表明,建立起來的概念是形象生動的、深刻的。

設定知識、能力、態度觀念等方面的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程序設定各種型別的形成性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歸納、總結,及時反饋教學效果,調整教學程序。

最後分層設定一些經典練習題,強化對教學內容的鞏固。

本節內容抽象、複雜,設計者能夠準確把握教材,創設問題情境,對學生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進行預測,並適當增補教學內容,重視知識的發現過程,及時而有效的突破教材的難點,突出重點,化抽象為形象,化深奧為淺顯,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7

1.問題情景的創設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探究,並通過學生的思考.討論及計算得出答案,同時使舊知識向新知識延伸,引入本課學習.

2.教學過程的設計注重學生參與,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選擇過程實際上是教師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特點重新組織加工的過程,是教師再創造的過程.只有教師具有了創造性,才可能培養出具有創造意識和創造精神的學生.

3.這節課,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究.重過程.重體驗和重合作等探究性學習的基本特徵: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他們的自主意識得到了培養.整節課學生能最大限度地處於啟用狀態,處於積極的反應狀態,能積極主動的動腦.動手.動口去探究.在自主探究中獲得多種經驗,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學會關心社會和人類發展,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和對社會的責任心,增強學生的社會使命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了學生認識觀念的.變化和發展.

4.在上課時卻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很多學生調查到的資料基本上都是關於“空氣質量影響人體健康情況”這一方面的,其他方面資料很少,幾乎沒有人調查親屬中吸菸的人數,研究親屬中“呼吸系統疾病與空氣質量的關係”,致使最後要由老師補充這方面的資料。由此得到的教訓是,在以後的教學中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並完善教學細節,向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到實踐中。

5.板書設計重點不突出,不簡潔.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8

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的第四節。在學習了血液迴圈系統的有關知識後,進一步讓學生學習與輸血、血型有關的知識,對於學生進一步認識迴圈系統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使學生樹立健康地生活意識,樹立健康的成年公民應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對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情感,構建生物學知識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的活動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生物學素養有著重要意義。

學生在前面三節課的學習中,通過觀察人血永久塗片和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的實驗,已經獲得了血液的組成成分、功能方面的知識,自己建構了血液、血管和心臟具有各自的結構和生理功能的知識體系。本校學生基本都來自於城市,大多都已知道自己的血型,在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無償獻血的人,能夠觀察到獻血站和流動獻血車的存在,對輸血和血型有一定生活經驗。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9

本節課的設計我從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1.生物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培養學生以生物學的視角去審視問題,大膽猜想,並且以科學的方法去驗證,這在國中生物教學中是個重點也是難點。而本節課的設計思路正是基於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為前提來設定的。由排尿的這一現象,追根溯源至泌尿系統結構功能,並由腎臟結構入手瞭解尿液產生的全過程進而使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特點。這充分體現了生物學教學特色。

2.本節課的設定是在深挖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利用創設問題情境,通過降低問題難度,層層深入,將各知識點有機的串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顯教師的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此同時,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大家一起猜想驗證出來的,也更加容易記憶。

而本節課帶給我的更多的是教學中的問題,例如:

1.本節課的設計方式,要求學生對已有知識掌握程度較高,否則在觀察、推理時會受限於自身知識而打不開思路,從而使得該探究方式失敗。所以在授課時應及時引導,需要層層深入,避免過大的跳躍性。

2.本節課知識量較大,學生掌握起來相對難度較大,很難做到面面俱到,需要突出重點。在時間上分配把握出現問題,我感覺不足的.地方就是還有相關的練習沒有進行,這也是遺憾的地方。

3.學生的小組學習討論中,需要確保學習的高效性,討論的有效性和課堂的有序性,避免過多意外因素。例如我們有一組同學在討論腎臟內部結構第4問時,“分別”的含義理解不清;在資料分析時,過於依賴課本的結果,而忽略了對資料自身的分析,這樣都使得討論缺乏有效性。

總體來說,這是一節難度較大的課,在實際教學中像這樣難度的課該採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進行,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並達到我們的教育目的,對很多教師來說都是一個難點,選擇這節課作為參賽課的目的也是為了向各位專家求教,類似於這樣的課,我們採用什麼樣的授課方式更能實現我們的課程標準要求。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10

反思一:有的知識並不是學生學不會,是教師從前沒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學。

反思二:有些知識學生個體學習可能是無效的,但形成群學的氛圍後,學生的思維可能很容易被啟用,從而產生思想的碰撞,知識就是在這種反覆的碰撞中融會貫通的。

反思三:不要害怕出現錯誤,真理就是伴隨著謬誤而生的,學生的學習就是建立條件反射的過程,必須不斷地嘗試錯誤,在嘗試錯誤中自覺地建構知識。

反思四:教師的職責是“教學”,而不是教“教材”,在對重點難點知識的處理方面,切不可只侷限於教材的.文字,重要知識絕對有必要拓展延伸,不要以為這樣浪費了課堂時間,其實有效的拓展會是你以後教學最高效的捷徑,所以教師切不可“照本宣科”,學生的能力,學生的知識貯備都是在這種積累中逐步形成的。

存在的不足及改進措施:

1、學情分析不到位,“備學生”這一環節準備不足,缺乏換位思考,想當然認為學生應該掌握一些知識,但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才發現學生知識的匱乏,在補充知識的過程中耽誤了一些時間。

2、沒能根據時代發展去考慮問題,如學生缺乏感性認識,無法突破這一知識點。今後教學時,應充分結合實際去思考問題,多挖掘教材上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的知識點,利於學以致用。

3、適度拓展。本節課教材將以往的許多知識點都刪掉了,力求降低難度,但授課時考慮學生理解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我又將刪掉的內容進行了補充和拓展,有些影響時間。今後拓展知識時要充分考慮教學時間的需要,做到既拓展知識,又優化教學時間。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11

本節課是學習完《人體的組成》學生認識了一些器官後需要了解的第一個人體的系統,學生在國小階段對消化系統已經有了一些認識,但知識比較零散,六年級的學生在四年的科學學習後,科學知識水平已經有了明顯區分,有些學生對於知識的生成點把握不準確,為顧及全部學生的知識層次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採取相應的措施,以此來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本節課的思路闡述清楚後,更多的是讓學生採用小組討論後展示,優生帶差生的方法讓所有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教師只是在其中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

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但探究不僅僅指的是學生動手做實驗,也包括討論和調查,這節課就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不僅能夠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從而獲得學習能力,小組合作後展示是本節課的亮點,但在給學生分配任務後讓小組長給每個組員分配展示任務卻有一定的難度。當學生談論時教師多聽多看,在學生談論後展示時及時引導學生並加以補充,充分發揮教師使學生引導者的作用。

雖然這節課發揮了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但是也存在著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如:知識容量太大,學生討論的問題在一節課不能夠討論完,因此每個問題並不能夠討論細緻;教師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沒有提前瞭解清楚,,從而使自己的講解沒有針對性。

在以後講解這類知識性的課程時,繼續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優點,但讓學生討論的內容更加明確,只有這樣一步一步的改進,教學方面才會有明顯的提高。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12

1、沒有認真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

課前我還挺得意設計了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希望藉此來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或者小組討論得出結論或定義,這樣可以對整個所學的知識有個更深刻的記憶,但是沒有想到學生前面學的基礎知識很多都忘了或者不能很好的遷移到這一章節裡,導致很多問題還是我自問自答,沒有很好的起到引導作用,課堂效果不是很好。這讓我充分意識到要結合學生的實情來設計自己的教學過程。

2、沒有認真參透教參

教參中提到的重點和難點,自己沒有認真思考,只是簡單的參考教參的幾句話,沒有分析如何幫助學生攻破重難點。如本節的細胞培養的過程和條件是重難點,如果能先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觀看插圖,再逐個跟學生去分析每一個圖解,那樣的話學生對整細胞培養過程就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有效的來解決重難點,看完過程之後再適當的給些習題對此處內容做個小檢測,那就更加錦上添花了。這讓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深刻意識到備課的中心應該放在思考如何幫助學生去攻破重難點這個中心上來。

3、有些地方講解不到位

例如在對原代培養和傳代培養的概念進行介紹時學生知識參照書本說原代培養就是消化後初次培養,傳代培養就是重新處理後的分瓶培養,這只是對書本上文字的一個解讀,其實學生並沒有真正體會到其中‘代’的含義,有學生就理解為細胞分裂的次數,應及時提出這個問題師生共同探討後得出此處的‘代’應是分瓶培養的`次數而不是細胞分裂的次數。

在介紹動物細胞培養的條件時,在營養條件中提到了一個的血清,新增血清的作用是什麼呢,從上文去找答案就是細胞所需的營養物質沒完全搞清楚,所以要新增血清,其實可讓學生自己通過正文旁邊的小知識來體會血清的用途,裡面含有一些促進細胞生長和增值的物質,這樣不僅對知識瞭解更透徹還訓練了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的能力。

4、學生的主體地位沒得到體現

在教學中,應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個性在共性發展的同時也能協調發展,使知識不單是講課的內容,考試的內容,而成為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載體和素材。教師應善於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心理狀態出發,採用多種方法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創設探索的情境,激發學生思考和探索的慾望,從而達到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多方面能力的目的。

我在這一點上做的也有所欠缺,例如在介紹動物細胞培養的應用時,主要是我講解為主,學生在書本上去找相關內容,顯得很枯燥無味,課後我想了想其實可以給學生一些資料,讓學生通過資料來自己分析細胞工程的應用,例如,提供資料:水痘疫苗是將水痘病毒在人的MRC5細胞培養繁殖,經過嚴格的減毒,最終獲得的疫苗提;蘇丹紅是一種人工色素(工業染料) 。它在人體內代謝生成相應的胺類,可能會導致人類肝癌發病率提高。科研人員以小鼠細胞為實驗材料,用“動物細胞培養技術”對蘇丹紅毒害性進行了檢測。可讓學生結合資料,說出利用動物細胞培養技術生產水痘疫苗的過程?及實驗步驟。教師再對動物細胞培養的應用加以補充和完善。

5、創設情境不當

課堂匯入中展示兩幅燒傷程度不同的病人圖片。提問如何治療呢?如何獲得大量健康的自體面板來治療?我的目的是通過培養人的面板細胞來匯入動物細胞培養。但這是一個缺乏事實依據的情境。目前臨床上對大面積的燒傷病人的治療是移植病人其他部位的面板,做不到培養面板細胞。所以創設了這樣一個看似很貼切實際上不真實的假情境。很可能導致學生完全不會朝細胞培養這個角度去思考。

6、課堂教學的方法還有些單一

本節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討論為輔,沒有很好的用到比較法去區分一些概念,沒有很好的把前後所學的知識銜接起來,例如比較植物組織培養和動物細胞培養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複習前面的植物組培的過程以及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再讓學生結合本節所講內容去比較,那結果就一目瞭然。

7、應變能力不夠

在我所設計的問題中有這麼一個題目:動物細胞培養取材時,一般是取胚胎

組織或幼齡動物的組織或器官,請解釋原因?有個同學是這樣回答的:分化程度低的組織細胞易於培養,原因是分化程度低細胞全能性高。聽到這個答案和我的標準答案不一樣,我立馬就否定了他的答案,把正確答案公佈了出來,然後繼續按照我自己的預設過程往下講解。課後我反思到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焦點,他會這樣回答說不定還有大多數都是這樣認為的,因為我們前一節正好講到的植物組織培養中涉及到了全能性這個概念,而我的匆匆講解錯過了一個最好的討論時機,如果我採用請一個小組評價,讓學生不斷思考、不斷爭辯直到找到正確答案。我想這樣學生一輩子也會記得動物細胞培養的原理了。也真正能區分動物細胞培養和植物組織培養的區別了。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還是自己對教材認知不夠對學生了解不夠所引起的,這讓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充分的意識到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學會隨機應變,結合學生的實情適當的調整教學過程。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13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學起來有興趣,探究起來有價值,展示交流有思路,課前通過充分預設,本節課學生研討氛圍濃,教學效果突出。

本節課進行了兩部分知識梳理,一是呼吸系統的組成以讀圖的方式梳理,二是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以填寫的形式梳理,通過小組合作梳理知識,進一步規範學生讀圖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本節課利用大螢幕出示的幾幅圖“氣管的外觀和橫切”、“鼻的解剖結構”、“氣管壁縱切”、“吞嚥與呼吸的關係”對學生理解和展示本節重點內容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今後還要根據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手段,更好地優化課堂教學。

存在的.不足:

1、痰的形成是氣管和支氣管表面的纖毛向喉的方向擺動,學生誤認為是咽部的纖毛擺動,反思一下,可能是受生活經驗的影響,當咳嗽、有痰的時候,多半是咽部不適,所以學生誤認為是咽部纖毛擺,將痰咳出。

2、拓展了一個結合生活實際的問題“上呼吸道指的是什麼?”,學生表述不完整,有的說是鼻,有的說是咽,有的說是喉,缺乏一個整體的認識和概括。

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篇14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教”,學生“學”,從字面上看“教”這個動詞是一種主動的行為,而“學”則是一種被動的過程,學生在被的學習過程中,不能有效的發揮主觀能動性,久之而導致興趣缺乏,厭學情緒自然而生。而新課程倡導的是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則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學習過程,師生在平等和諧的情境中去學習,教師通過有效問題的設定,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上參與的人數明顯增多了。通過主動探究引發學生積極思維,充分體現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本課的教學目的性強。

本節課重在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注重的是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綜合素質的培養,而不只強調知識技能的培養。

2、師生關係具有很大的平等性

整節課老師都非常和藹,融入學生中間,課堂氣氛輕鬆、和諧、融洽,師生間猶如朋友,充分體現了師生關係是“平等中的首席”。

3、設計思路具有很好的邏輯性

本節課的整體設計是一環扣一環,邏輯性很強,且每個環節採取了不同的手段、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但無論哪種手段、哪種形式、哪種方法都充分體現了本次課程改革的新理念......

⑴課下自學探究調查

⑵多媒體影像資料放寬了學生的視野

⑶活動實現了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

⑷分組合作培養了自信心和集體主義感

⑸DDT事件喚起學生對環境的保護

⑹學生暢所欲言為環保獻計獻策

4、教學不足應以重視

⑴教師要充分體現自身的指導作用不夠。

⑵學生答題錯誤時激勵性的語言較少。

⑶教師把控教材的能力不足,當教學內容較多時應當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增減。

《生物圈》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7

生物圈這節課開始,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出示課件,並用激情豪邁的語言引起學生注意,啟用學生的興奮點,以飽滿的熱情走進情境。然後,提問學生:觀看了美麗的地球風景,你們認為生物應該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中?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生物嗎?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為探知生物圈的範圍創設了良好的開端。

把舞臺留給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通過“角色扮演”能挖掘學生的潛能、開發學生的智力、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加自我展示的機會,並體驗到合作所帶來的成功喜悅,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譽感,寓教於樂,使學生能在輕鬆、和諧、愉悅的氣氛中主動獲取知識。

培養資訊能力就是實現蒐集資訊與課程整合,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生物圈及各大星球的資料,組織學生課上討論、整理分析資料,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合作的學習環境,並通過我的引導答疑,最終弄清動植物生存都需要營養物質、陽光、空氣、水等,認同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條件,從中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學會科學的方法與技能、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科學的觀點,培養學生科學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

通過教學實踐我深深地感受到,有效的教學能喚起沉睡的潛能,啟用封存的思維,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彰顯獨立的人格,弘揚主體性。所以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的職責應該不僅僅侷限於傳授知識,應更多地激勵思考,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去解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一個接納、支援與寬鬆的課堂氣氛,與學生一起分享情感體驗和成功的喜悅。

《生物圈》七年級生物教學反思8

正值青春期的學生們對這節課的知識充滿了好奇心,但同時又受傳統觀念的束縛都不敢正視這節課的知識內容,有個別同學可能還會瞎起鬨。要上好這節課,關鍵得先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讓他們能以科學的態度面對科學知識!瞭解自己,瞭解人體!我用了三分鐘來做這個思想工作,讓那些起鬨的同學不再言語,讓那些低頭害羞的同學端正了姿勢,然後用手提給他們放了一段教學視訊(條件有限),介紹人的生殖系統,同學們都湊在一起安安靜靜的看完了,之後同學們在陳述同步學習答案的時候,我在總結知識點的時候,同學們都能大膽說出生殖系統器官的名稱以及它們的相關功能,課堂上因此沒有嘲笑也沒有羞澀,順利地完成了這節課的知識講授。為此我感到很高興!

我想,對於生殖的內容,如果做老師的不能大膽面對,覺得在學生面前不好意思,那起鬨的只能越來越多,學生們更不好意思正視這節課的知識內容了。我很高興自己做到了,將這節課順利開展,相信我的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對人的生殖系統有一個全新的質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