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媽媽的愛》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15篇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1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我感覺我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突破:

一、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線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活潑好動的生理、年齡特徵,備課時,我著重把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當作主線,讓他們主動來學習。比如從上課一開始,我就走到到孩子們的中間,問他們國慶節打算怎麼過?自然而然地帶學生一起做音樂律動去郊遊。來到鳥園,匯入小烏鴉的出現。給孩子們講烏鴉反哺的故事,引導學生隨興致勃勃學唱歌曲。在學會的`基礎上,教師有機地引導學生進行歌表演。再讓學生頭戴烏鴉頭飾表演情景劇……環環緊扣,動靜交替,學生們一直興趣高漲,其樂融融參與其中。輕輕鬆鬆的完成教學任務。也切實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二、注重科學知識的有機滲透

我個人一直認為,一節音樂課,不應該僅僅滿足於歌曲的學習,也應該重視學科整合與相關科學知識的傳授。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知識的積累。比如:在小烏鴉歡迎同學們時,我順勢給學生們講解了相關的烏鴉種類、身體特點、生活習性、以及著名的“烏鴉反哺”等。學生們睜大眼睛,靜靜的聽著,這種講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也加深了學生們對歌曲的理解。為了熟悉一下旋律,我請大家輕聲用“ wa”音隨琴哼唱歌曲的旋律,這種輕聲哼唱可以讓學生的音唱得準一些,氣息平穩些,還可以創設出這首歌曲“愛”的感覺。由於孩子們在幼兒園學習時不夠細,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利用情感學習歌曲還可以及時更正錯誤,避免學生學習時枯燥無味。在這樣啟發引導下,學生學得很快,雖然不是一次成功的,但對渲染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會唱歌曲後,我要求他們用動作表演歌曲。在向學生提出這個要求後,學生對於怎樣表現烏鴉媽媽不知該怎麼辦,看到這一情況我啟發學生想一想,烏鴉媽媽不能飛了,她的表情會是什麼樣的?學生紛紛作出了愁眉苦臉的表情,我肯定了學生的這種表情,然後再讓學生慢慢試著加入一些動作試一試,學生漸漸就表演出了烏鴉媽媽的形象。

當然,我也有不足之處。比如說:節奏訓練有所忽視……教師在課堂上激情不夠,語氣、語調都不夠誇張.在以後的教學設計中,我會通過我的不斷探索和改進,使學生輕鬆的達到教學目標。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2

這次全園公開課,我的命題教育活動是《動物媽媽的愛》,活動結束後,我對自己設計組織的活動進行了整理和深刻反思,現對本節活動進行剖析。

這是一節以科學和語言活動為重點的中班教育活動。在瞭解了活動的大主題背景和具體活動目標後,我把這節課的思路用愛的主線貫穿起來,意在通過活動讓孩子瞭解愛、感受愛和體驗愛。

一、課件的運用讓幼兒視覺直觀明瞭。

我在設計活動時,不太喜歡過於花哨、繁瑣的設計,簡潔明瞭,用簡單的教具和語言引導就能啟發孩子的思維是我追求的目標。而在設計這節課時,我知道必須要讓孩子通過觀察去了解的內容,因此,我選擇了製作課件,讓孩子藉助對圖片的直接觀察理解動物媽媽對孩子愛的方式。在選擇圖片時我只精心挑選了1—2種最具代表性的照片讓孩子觀察,原因是太多的圖片會擾亂孩子的思維,留有一定想象空間,更便於孩子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另外,在圖片型別上,我選擇的是動物的實拍照片而非卡通漫畫,雖然後者在情感表達上更有視覺衝擊力但卻不夠真實,選擇動物真實的照片能讓孩子很容易區分人與動物的區別,能從動物的角度理解自然界的母愛。在出示圖片後,個別有知識經驗的孩子就能非常清晰、完整的表達出圖片的意思,且經過觀察和引導,其他孩子也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通過實踐,在這節活動中運用課件展示圖片至關重要。

二、音樂的陪襯增強幼兒情感效應。

在朗誦詩歌部分,為了渲染氣氛我選擇了一首背景音樂,它選自科教節目《人與自然》中講述“動物的愛”部分的'背景音樂。舒緩、溫柔的樂曲讓人為動物之間愛的情感為之動容,在活動中,我把它安排在我和孩子朗誦的部分,特別是我在示範朗誦時有意跟隨音樂的旋律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更能讓孩子感受愛的美好。在孩子朗誦時,我提示他們用溫柔的聲音朗讀,而且我將詩歌內容有意設計成單行出示,讓孩子能自然跟隨音樂旋律進行朗誦,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引導,讓孩子通過音樂的陪襯抒發自己的情感。

三、動物的選擇使幼兒理解不同方式的母愛。

要讓孩子感受不同動物媽媽的愛,其實在動物種類中可選性非常大,而我只選擇了三種動物,原因一是考慮一節活動的時長,另一方面是根據我的設計思路和理念,我選擇的袋鼠、老虎、青蛙這三種動物的母愛能分別代表三種不同的方式即溫柔的愛、嚴厲的愛和信任的愛。袋鼠媽媽把寶寶年幼的寶寶一直裝在育兒袋,溫柔地呵護孩子長大;老虎媽媽經常摔摔寶寶讓寶寶從國小會堅強勇敢,是一種嚴厲但更深刻的愛;青蛙媽媽雖然扔掉寶寶,但它的放手是讓寶寶從國小會獨立,體現出媽媽對寶寶成長中信任的愛。

活動後,在與孩子交流中,我問到:“如果讓你們選擇你願意當誰的寶寶?”一部分孩子的選擇是袋鼠媽媽,因為孩子更接受溫柔的關注和愛撫。但也有孩子選擇老虎,當我問到原因時,劉彥呈儒說:“因為老虎媽媽是讓寶寶學會勇敢,我想當百獸之王!”孩子的回答沒有讓我吃驚而是感動,因為他深刻理解了這種愛的方式;基本沒有孩子願意選擇青蛙媽媽,我想這跟我在活動中引導不足有關,如果能讓孩子理解信任的愛就像媽媽讓你自己吃飯哪怕吃的滿身髒兮兮,媽媽也不會責怪你,這就是信任的愛的一種表現,可能孩子會更容易理解。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3

我在選課時被《媽媽的愛》這篇課文感動,文章選取了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母子之間的生活片段,卻表現了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今天的孩子太需要感恩教育了,所以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一課。我講了第二課時,重點進行寫字指導和寫話練習。以往聽課,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只會指導寫一、兩個字,其實在實際教學中我感到,寫字指導一定放在課堂上,教師在抱怨學生字寫的不好,又只會告訴學生去學書法,這是語文老師在推卸自己的責任。我在課堂上不僅捨得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寫字,而且教師還做了細緻地指導,同時時時處處都注重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糾正握筆姿勢,調整坐姿等。我願意去做這樣的嘗試,在語文課堂上紮紮實實地進行寫字教學,今後我也要在我的課堂上領著學生認認真真地寫字,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力爭使學生在國小都能人人寫一手好字。

本節課的另一個學習任務是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還有那些是能體現媽媽的.愛,並試著用自己的話,並仿照書上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這樣既鍛鍊了寫作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在本節課中充分發揮了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同時這也進行感恩教育,如媽媽老了,你會怎麼做等。

反思這節課,中間也出現了幾處小插曲。原本準備的兩個小故事,學生們卻說在心理課上聽過,讓我沒想到,看來課前還是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呀。最後我出示了《媽媽的愛》原文的最後一個小節,讓學生說說他們的感受,學生說的確實要保護環境和亂扔紙,我搖著頭忙問學生媽媽最想讓我們愛的是誰?學生齊答是祖國。回班後,我問學生為什麼這麼說,學生說愛祖國就要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一想也對,孩子們的思維就是這樣跳躍,回想這個環節的處理有些草率,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和感受,讓他們說說怎麼想的,不要盲目否定。雖然這節課上的不十分完美,記得竇桂梅說過“寧要真實的遺憾,也不要虛假的完美”。我實話現在不太喜歡上公開課,因為會在意課堂的完整性,會考慮很多方面,如果這是一節普通的語文課,我一定拿出一節課的時間領著學生進行仿寫練習,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來練筆,多寫兩個小節。

和學生一起聲情並茂地背誦,和學生一起認認真真地寫字,和學生一起寫作,和學生一起感悟一起受到情感薰陶,師生在屬於自己的課堂上共同學習和成長,我想正是新課程所倡導的吧。這也是我所追求的語文課堂。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4

《媽媽的愛》一課是二年級語文教材第三單元的內容。這一單元都是以母愛為主題編排的。本課是一首兒童詩。全文共三節。內容淺顯易懂,貼近生活。語言優美,高度讚美了母愛的偉大。本課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在設計上有如下三個特點:

在本課中,我儘量避免了上學期出現的識字與文字相脫離的問題。採用了篇中識字、段中識字、句中識字、詞中識字、單獨識字的方法。最後,通過換個語言環境檢驗學生的識字效果。這種識字方法不但有利於學生理解字詞在文中的意思,更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這篇兒童詩篇幅較小,琅琅上口。課上,我採用了範讀、學生自讀、同桌檢查讀、指名讀等多種方法進行朗讀。而且,每次在朗讀前都有明確的要求,讓學生帶著要求有目的的讀書,並做到及時點評。這樣,經過多次讀書,達到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目的。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讀書讀得遍數多了,自然就能夠熟讀成誦,從而達到積累的目的。

本課生字中的一個難點就是兩點水旁字的構字特點。先讓學生列舉出的帶兩點水旁的字有哪些?再讓學生探究規律。學生會發現兩點水旁的字跟冰涼、寒冷有關,然後經過對比三點水旁與兩點水旁字的構字特點,學生就很容易區分這兩個偏旁;再如:“扇”字,我採用了象形字的方法;“遮雨”的“遮”字是通過動作演示達到識字的目的。總之,識字要根據字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程度巧妙地設計,切忌生搬硬套。

在進行第二課時教學時,我採用“以讀悟情”的方法,讓學生反覆低聲、緩慢地讀,細心地領會文中表達的情感。學生在充分讀以後,我就讓學生互相交流讀書所得,並相機出示了一個寫話練習:除了詩裡所講的,你覺得媽媽的愛還是什麼?請寫一寫。

問題剛提出來,有些同學好象不知所措,不知道該怎樣去寫,寫些什麼。看到這種情況,我及時結合生活啟發學生:“平時,媽媽是怎樣愛我們的?媽媽在家裡辛苦嗎?都為我們做些什麼?你愛媽媽嗎?你怎樣表達對媽媽的愛?並注意引導學生從日常小事中去發現、尋找媽媽的愛。

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再回想起媽媽為自己所做的一切紛紛發言。這個說:“我媽媽在家做飯、洗衣,太辛苦了”那個說:“我媽媽每天送我上學太累了”等等。我就趕緊說:“你們說的就是媽媽對是你們的愛。媽媽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我們應該怎樣把這種愛表達出來呢?

同學們在練習本上認真地寫起來,儘管有不少字他們不會寫,但他們的熱情很高。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5

音樂課《小烏鴉愛媽媽》喚起了學生心靈深處最真摯、最純潔的愛。上這一課時,我首先從學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如果你的媽媽病了,你會怎樣做?”有的學生以自己平時的真實行動回答:“我幫媽媽倒水”、“我幫媽媽掃地”、“我喂媽媽吃藥”,也有的孩子以間接經驗或想象來回答:“我給媽媽做飯”、“我給媽媽洗衣服”……從他們的語言中,我知道媽媽是他們最愛的人,也是這節課中我教學的主線。

接著從學唱歌曲就開始帶入情感,為了熟悉一下旋律,我請大家輕聲用“lu”音隨琴哼唱歌曲的旋律,這種輕聲哼唱可以讓學生的音唱得準一些,氣息平穩些,還可以創設出這首歌曲“愛”的感覺。利用情感學習歌曲還可以及時更正錯誤,避免學生學習時枯燥無味。我是這樣對孩子們說的:“你對媽媽的愛很深很長,所以這個地方的音唱的深情悠長,要唱4拍。”同時,我用手勢輔助,將一字多音的“花”“鴉”等字,保持4拍。在這樣啟發引導下,學生學得很快,雖然不是一次成功的,但對渲染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後,在以小組形式來表現歌曲時,孩子的眼睛裡都是飽含著深情,動作輕而緩,符合歌曲中速、深情的.要求。

在這節課中,正是抓住學生純潔質樸的愛,抓住了學生的動情之處,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演唱歌曲達到情感共鳴,我認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是教材給了學生能夠抒發情感的機會,給了學生創設情感的空間,豐富了音樂課堂,讓過去只唱不感受,重技能輕情感的音樂課,變得有血有肉,生動活潑。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6

本節口語交際課《談談爸爸媽媽對我的愛》,貼近生活,看似簡單,其實也要細細琢磨。讀完當中的要求,我認為首先要引導學生們回憶,瞭解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事情,感受父母無私的愛,並由此引導學生們想想該怎樣回報父母,昇華情感。

第一次上完這節課,感觸很多,第一感受就是上了一堂不象口語交際的口語交際課,有點像感恩主題班會課。而且我這節課沒有明確教給學生交際的技巧,沒有訓練學生如何去“說”和“聽”,學生還沒學會如何與別人交際,如何去認真傾聽,因此在課堂上出現了層層障礙。課後我與其他老師交流,聽取了建議後,我對課件和教案都做了修改,重新上了這一課。

首先,我瞭解了口語交際的內涵是什麼,口語交際強調交際中的人際交往功能,它是聽說雙方的互動過程,不是聽和說的'簡單相加。通過創設的一個個具體情景,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學生的傾聽、表達、應對能力,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待人處事、臨場應變、表情達意等綜合素養。我在一開始就讓學生明確了本節口語交際課的要求,說、聽、評三位一體,使學生們把這一要求貫穿於整個課堂交際中,鍛鍊自己的交際能力。

接下來創設情景,用各種圖片勾起學生對父母關愛自己的回憶,引導學生說說父母愛自己的故事,並再次細化說話的要求,使之說得具體、生動、完整。通過個別說、個別評,榜樣示範後四人小組交流,代表上臺展示,學生評價,讓全班都參與到口語交際中。通過視訊材料、小測試、歌曲等使學生轉換角色,引導他們思考並談談怎樣回報父母的愛,由此昇華情感。

在這節課中,我忽略了學生的互動過程,課堂調控不夠好,沒有及時引導學生髮現發言中的不足,如聲音不夠響亮,態度不夠大方等,對中下生關注不夠,致使整個課堂交際的氛圍不夠濃厚。

此外,我在小組合作方面訓練還不到位。每當小組合作學習的時候,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進行思考交流,把小組交流當作那些成績好的同學的事,他們有的當聽眾,不敢說、不想說;有的說廢話,裝模作樣,沒有按照要求做,等到全班交流彙報時就沒話可說。這和平時的訓練有關,說明我還沒下足功夫全面指導學生,關注“弱勢”學生,這還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最後要說明的是,本人的教學水平不高,還需要增強信心,不斷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素養,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7

《媽媽的愛》是一首首兒童詩,它選取了生活中五個片段,表現了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也抒發了孩子對媽媽的愛。通過學習學習課文學生能夠體會到媽媽的愛,更懂得關心、愛媽媽。這篇課文,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理解重點詞句,感悟文章內容難度不大,主要難在如何通過學習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母愛的無私和偉大,並學會關心他人,把孝敬父母內化為一種自學的行為。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我確定了本節課的目標是認識生字,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課文,在朗讀、交流中感悟課文內容,體會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並仿照課文編寫詩歌讚頌母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我教的是第一課時,重點是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真是不上不知道,一上問題就到,原以為自己設計的教案已無處可挑剔了,然而一經實踐的考驗,才發現所有的問題就像調皮的小孩不打自招。

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指導朗讀這一環節,我沒有做到讓學生為自己或別人的朗讀作評價,讓他們在評價中學會朗讀詩歌。這樣不僅少了對學生評價能力的培養,而且使指導朗讀過於抽象,學生不易理解。除了可以通過評價讓學生學會朗讀,還可以抓關鍵詞讓學生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從而使學生體會到該如何讀出其中的感情來。如:課文第一小節中的“溼透”最能體現出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可引導學生從“溼透”一詞去感受到媽媽當時是多麼的熱,可她都沒給自己扇一扇,卻為我扇扇子,這說明了什麼?學生很容易就能明白這是因為媽媽關心我,怕我睡不著。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明白“媽媽這麼關心、愛我們,我們也應該關心、愛媽媽”這一道理,當學生明白此道理了也就能很自然地讀出感情來。

同時,上完這一節課後,我也有一點疑問:教學閱讀課時,如果第一課時,只是讓學生認識課文中的生字,並正確流利地讀課文後,就來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朗讀課文,而沒有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生字,而把這一部分內容放到第二課時這樣安排是否可行?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8

《媽媽的愛》一課是二年級語文教材第三單元的內容。這一單元都是以母愛為主題編排的。本課是一首兒童詩。全文共三節。內容淺顯易懂,貼近生活。語言優美,高度讚美了母愛的偉大。本課我根據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在設計上有如下三個特點:

一、首先,隨文識字不脫離文字。

在本課中,我儘量避免了上學期出現的識字與文字相脫離的問題。採用了篇中識字、段中識字、句中識字、詞中識字、單獨識字的方法。最後,通過換個語言環境檢驗學生的識字效果。這種識字方法不但有利於學生理解字詞在文中的意思,更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二、其次,採用了多種讀書方法。

這篇兒童詩篇幅較小,琅琅上口。課上,我採用了配樂範讀、學生自度、同桌檢查度就、指名讀等多種方法進行朗讀。而且,每次在朗讀前都有明確的要求,讓學生帶著要求有目的的讀書,並做到及時點評。這樣,經過多次讀書,達到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目的。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讀書讀得遍數多了,自然就能夠熟讀成誦,從而達到積累的目的。

三、最後,識字方法要有針對性,不可死記硬背。

本課生字中的一個難點就是兩點水旁字的構字特點。先讓學生列舉出的帶兩點水旁的字有哪些?再讓學生探究規律。學生會發現兩點水旁的字跟冰涼、寒冷有關,然後經過對比三點水旁與兩點水旁字的構字特點,學生就很容易區分這兩個偏旁;再如:“扇”字,我採用了象形字的方法;“遮雨”的“遮”字是通過動作演示達到識字的`目的。總之,識字要根據字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程度巧妙地設計,切忌生搬硬套。

本課存在的不足:

其一,學生在自瀆課文後,同桌檢查讀的環節上,教師應給與更為充足的時間。

其二,給生字組新詞這個環節應該安排在隨文識字後,才更為合理。

其三,教師範讀課文時,提出的問題應該是:你最喜歡哪一句。

總之,教師要上好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課,要深入教材。最好能把課文背誦下來,然後精心設計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環節來完成教學目標。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用機智的、準確地語言提升學生的發言,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於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我要不斷地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前進,探索出更為科學有效的識字方法,從真正意義上做到了既生動有趣,又紮實有效。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9

今天聽了二年四班倪老師執教的一節語文課《媽媽的愛》,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初讀課文,學生學習生字,掌握字音,瞭解字義,把課文讀通順。圍繞這個教學目標老師能依據課標,從孩子對媽媽的愛體驗出發,遵循“情境和朗讀”這一語文教學規律,設計了以人為本體驗真情的教學策略,設計了真唱激情——整體感知——隨文識字等教學流程。教師的引課通過真唱手段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薰陶,渲染了課堂的氛圍,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進入學習的緊張狀態之中,符合低段學生特點。

在這樣的氛圍裡,教師用聲情並茂的,有感情的範讀課文,再一次烘托氣氛,更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慾,為學生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課堂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學生就很想馬上深入到課文中去,所以教師設計了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這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再次感受一下,媽媽的愛是無微不至的。

在我們的成長中離不開父母的愛,我們在父母的愛護關心下一天天長大。接下來老師讓三名學生感情讀課文,用她們的讀薰陶學生,以讀悟情。學生讀的非常好,在這個環節中,老師安排了學生對朗讀同學的評價,這個過程合理,因為這樣可以督促學生在別人讀的時候自己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再是可以直接參與教學活動中來。

低段的識字方式很多,倪老師採用了隨文識字的方法,做到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使學生即學會了字音、瞭解字義、也掌握了在文中的`意義,並且,在教學中對於重點字筆畫和字音的處理,以及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都落實的非常好。

但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個人認為在以下幾點要引起注意:

1、在老師引入新課範讀課文之後,應設計一個問題:讓學生說說聽了課文之後,你們想說點什麼嗎?這樣會對孩子的學習進行鋪墊,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

2、識字後,教師應該讓學生再次整體讀課文—自由抒情,深深體會媽媽的愛是偉大的,達到昇華頌情。

3、學生的回答不要侷限個別學生,要面向全體,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中來。

4、個別學生在課堂上使用一點通,應該及時制止。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點想法,不對之處,共同研究,共同進步。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10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太平鎮長山國小:銀海鳳《媽媽的愛》是一首兒童詩,作者選取了生活細節,細膩地刻畫了母愛的平凡而偉大。家長開放課我講的是這節課。反思這節課,有成功之處,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現談幾點教後體會。

一、關注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語文課堂是大課堂,語文教學是大教學。

學生通過語文課的學習,掌握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為人處世的原則;增長的的不僅僅是智慧,還有情感、體驗。所以,在備課、教學時,我們教師不能僅僅關注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更應該關注孩子們的情感、體驗。教學完這節課之後,讓我深有體會。我和孩子們是哭著上完這節課的'。孩子們晶瑩的淚花、真誠的表白都是真心流露。情感在課堂上升華,能有這樣的效果,源於備課時我更關注於學生的情感教育。我覺得這是一篇非常適合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課。所以備課時,每一個環節,我都注重情感的渲染,盡力發揮語言的陶冶功能,用真誠的話語來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達到了我所預定的效果。

由這節課,讓我不斷地問自己,語文課究竟要教給孩子們什麼。我想不僅僅是知識,只學會知識的學生不會在情感上有受到多大教育。愛因斯坦說過,不要做一隻訓練有素的`狗。這句話用意並非諷刺人,而是提醒我們,不要只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想方設法透過知識來體驗到情感和智慧。

二、關注大語文觀。

大語文觀這個概念,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應該特別加以重視。教師應該站在高處看待語文教學,你的視野才能更廣闊,你的語文教學才能高瞻遠矚。引用竇桂梅老師的兩句話,作為語文教師要“學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這樣的語文教學之下的學生,在知識、智慧、情感能力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這樣的語文教學下的學生將來才會有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之地。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11

《媽媽的愛》是一首滿懷詩歌的詩歌,用孩子的口吻寫出了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也抒發了孩子對媽媽的愛。

在備課時,我發現全文共五個小節,分別選取了“夏夜扇涼”、“雨天送傘”等五個生活場景來表現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細細品味這幾件事,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大部分應該在我們孩子的身上發生過,應該很容易引發他們的共鳴。另外,五節詩的結構相同:都是先陳述事情,最後以“媽媽的愛是”作結。鑑於以上原因,我設計了仿寫的環節,而且對仿寫的效果也充滿了期待。

然而,實際的教學效果卻給我潑了一盆冷水:當我讓學生說說媽媽做過的哪些事情讓你感受到了她的愛?發言者聊聊。再次啟發後,大部分學生依然保持了沉默!說不出來,自然也就寫不好。課堂上只有個別學生完成了一個小節的仿寫,不得已,課堂練習只能佈置成家庭作業。

課後,我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和反思,從主、客觀兩個方面總結了失敗的原因:

先說主觀原因。雖然文中的幾個事例都是生活中經常發生的小事,但在教學中,我沒能找到有效方法,將學生帶進文字,從而使學生與文字產生強烈共鳴,勾起學生對類似經歷的回憶。學生無話可說,也就不足為奇了。

再說客觀原因。現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已經習慣了“被愛”: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被大人愛著、寵著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例如:媽媽洗衣服,爸爸輔導作業之類的事,在孩子們眼中,他們會覺得這是天經地義的,沒什麼特別的,自然就很難將這些小事與愛聯絡在一起了!一句話:現在的孩子缺乏的不是愛,而是感受愛的能力!

我手寫我心。只有心裡有了真情實感,才可能寫出好的習作出來。“三八”節前夕,我佈置了一篇日記:媽媽的一天。希望孩子們能走進媽媽的生活,用心感受媽媽的愛!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12

《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曲採取敘事性手法,記敘了烏鴉反哺的感人故事。歌曲的旋律合著有規律的節奏,有著樸實、幼稚的特點。這首短小的兒歌以擬人化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動人的圖畫。讓兒童通過學習小烏鴉愛媽媽,學會尊敬愛護自己的媽媽。

我認為一堂好的音樂課選材非常重要。所以在這節課一開始我就讓孩子們觀看小烏鴉愛媽媽的動畫,用溫和的語氣與學生交流,拉近自己與學生間的距離,讓學生了解歌曲的內容同時也有情感上的共鳴。在歌曲教學方面我請大家輕聲用“ lu ”音隨琴哼唱歌曲的旋律,這種輕聲哼唱可以讓學生的音唱得準一些,氣息平穩些,還可以渲染出這首歌曲“愛”的氣氛。然後再跟琴輕聲演唱,再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己去說說小烏鴉如何表達對媽媽的愛,慢慢體會歌曲的情緒,學生們很快就學會了歌曲,並能正確表達歌曲的情感表現。接下來,帶著全班同學邊唱歌曲邊跟著老師學習表演,以小組形式討論分角色扮演小烏鴉、烏鴉媽媽、小花等來表現歌曲時,孩子的眼睛裡都是飽含著深情,動作輕而緩,符合歌曲中速、深情的要求。最後,我說“小烏鴉作為一種動物都能這麼愛自己的媽媽,那我們作為人類能為自己的媽媽做些什麼呢?”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孩子們都說的那麼好,好多孩子都能回答出為自己的媽媽幹家務、洗腳等等。這正是給了學生能夠抒發情感的機會,豐富了音樂課堂,讓過去只唱不感受,重技能輕情感的音樂課,變得有血有肉,生動活潑。

這堂課是結束了,但孩子們在這堂課上流露出來的純真和善良卻久久不能隱去。作為這堂課的組織者,引導者,我興奮著、回味著、也沉思著……的.確,愛讓孩子們多了些靈魂的觸動,而真正能打動人心的音樂課才是我們每一位孩子所期盼的。在這節課中,正是抓住學生純潔質樸的愛,抓住了學生的動情之處,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演唱歌曲達到情感共鳴,我認為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願在今後的教學中,通過我的不懈努力,讓我的音樂課堂變得越來越靈動和美好。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13

《爸爸媽媽對我的愛》這篇習作是緊承口語交際《談談爸爸、媽媽對我的愛》而寫的。在上這次作文課前,我們正好學了四篇有關父母愛自己子女的課文。在這期間,課文安排了“綜合性學習”,讓學生利用課餘開展一次活動:回憶、瞭解父母關心愛護自己的事情。許多學生下去後通過觀察父母平時是怎樣為自己操勞的,自己有什麼感受。學生積累了許多感性材料,為習作提供了許多值得寫的素材。

上課伊始,我用生動的語言勾起了學生父母對他們愛的漣渏,激起學生強烈的表達慾望。他們蠢蠢欲動,想把父母對自己愛的故事一吐為快。但此時我採用欲揚先抑的方法,再次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父母對自己疼愛的事例,其意圖是讓學生在組內互相啟發,讓學生獲得多的習作材料。然後各組推選代表在班上彙報,彙報這一小組的集體成果,讓全班學生獲得更多的素材。

有了充足的寫作素材,接下來面臨的.是如何來選擇典型的事例如何來記述的問題。我採用六人學習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來探討如何來寫的問題。學生在交流,同時如何來寫的方法也逐漸明晰。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指名一名代表彙報小組的成果。學生代表說出了許多表現父母關愛自己方法:有的說抓住父母關愛自己的語言;有的說要抓住父母疼愛自己的動作來表現;有的說要抓住父母的心理活動來表現;有的說要抓住父母的神態來表現;還有的說要抓住一些細微的但又典型的事例來寫。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在不經意的交流中獲得瞭如何來寫好本次習作的表達方法。

自信心是國小生很重要的心理品質,也是獲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三年級學生習作剛剛起步,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初學寫作的過程中失敗過,他們的確有一種望“文”生畏的心態。我在開啟學生心裡的這個“結”時做得不夠,如果從讓學生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入手效果可能會更好。只要能使學生攻破這一關,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作文教學就能順利進行了。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14

這是一篇充滿童稚、樸實無華、文質兼美的讚美媽媽的詩歌。為了把課文中所蘊涵的情感點化出來,打動學生的心絃,我讓孩子預習課文時,觀察媽媽的一天,然後在日記本里做記錄,豐富孩子的切身體驗。這堂課我特意邀請了幾位家長媽媽到場聽課,給予家長與孩子一次心靈的交流,達到情感的共鳴。

一上課,我首先讓孩子們誇誇自己的媽媽,孩子們說起自己的媽媽可謂眉飛色舞:我媽媽做的菜很好吃,我媽媽很會織毛衣,我媽媽很會唱南音……孩子們已入情入境,我順時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為理解課文主旨,突破難點做了輔墊,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情感。

我讓孩子在小組裡交流預習成果,包括識字情況及對詩歌的初步理解。本文的生字較為簡單,我只重點講解“批、評”,其他的字讓學生自主學習。接下來與孩子們一起走進詩歌,孩子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五句重點語句,但讓孩子用一句話概括一個事件,顯然有點兒吃力。以致於在引導時花費些時間。

這首詩歌適合配樂朗讀,在學生理解詩歌時,我引導他們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音樂創造的氛圍加上切身感受到的母愛,使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

在指導學生創作詩歌時,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體會媽媽無私的愛。通過一些生活小細節,小事情,去發現媽媽的愛。孩子舉例子並不難,但概括媽媽的愛是什麼時卻有難度,所以前面安排誇誇自己的媽媽時,也是為了降低難度,激發孩子說話的信心,為寫話作好輔墊。

許多語文課文是表現人的'情感的。對於這類課文的教學還是把“情”放在首位,以“情”感染學生,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以達到人文精神薰陶的目標。我想自己今後要多貫徹這一教學理念,以期取得情感教育的好效果。

《媽媽的愛》教學反思15

歌曲《小烏鴉愛媽媽》講述了小烏鴉對媽媽的的熱愛,教育學生要尊重、熱愛自己的母親,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上這一課時,我首先營造一個愛的氛圍,讓學生聽著音樂進入課室。接著講述“烏鴉反哺”的故事,吸引學生,並且讓學生感受愛。然後從學唱歌曲就開始帶入情感,為了熟悉歌曲旋律,我讓學生聽歌曲翻唱,每聽一遍都有不同的問題提出,例如:聽完第一遍後,我問學生歌曲的情緒是什麼?聽第二遍時,讓學生熟悉歌詞,並讓學生說說從哪些地方可以看的出小烏鴉愛媽媽。而後在聽第三遍時,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歌曲,我請大家輕聲用“lu”音隨琴哼唱歌曲的旋律,這種輕聲哼唱可以讓學生的音唱得準一些,氣息平穩些,還可以創設出這首歌曲“愛”的感覺。為了突出歌曲中表現出來的母愛,我鼓勵學生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該曲。(分小組唱、男女生接唱、男女生賽唱。還可以加動作表演)在以小組形式來表現歌曲時,孩子的眼睛裡都是飽含著深情,動作輕而緩,符合歌曲中速、深情的要求。

最後,從學生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如果你的'媽媽病了,你會怎樣做?”有的學生以自己平時的真實行動回答:“我幫媽媽倒水”、“我幫媽媽掃地”、“我喂媽媽吃藥”,也有的孩子以間接經驗或想象來回答:“我給媽媽做飯”、“我給媽媽洗服”……從他們的語言中,我知道媽媽是他們最愛的人,也是這節課中我教學的主線。

當然,一節課下來,還存在著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自己的基本功還是不夠紮實,主要是即興伴奏方面。還有每個環節的銜接過渡。所以在今後的課程中,我會努力改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