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1

《燕子媽媽笑了》是我精心準備的一節公開課。從選材、鑽研教材、瞭解學生、製作課件、做頭飾、買實物教具,到三番五次的試講,我都認為自己的課萬無一失,一定會按預定的教學環節進行。但在正式講課時,這些“計劃”卻被一系列的“意外”攪亂了。不過也正是這些“意外”,使我抓住了教育契機,對學生進行了正確的引導和教育。下面,就是令我難忘的經歷。

課堂上,學生在讀完幾遍課文之後,經過充分討論,交流了他們學到的知識。我暗自驚喜:“開門紅,這節課沒問題了。”再看看教師後面坐著的評課老師個個喜笑顏開,我更加高興。正在得意之際,我班的“智多星”王浩良舉手了。我想:他的發言肯定精彩,說不定會畫龍點睛。誰知他卻說道:“老師,我可以問個問題嗎?”可這不是我預設的教學環節呀,怎麼辦?讓不讓他問?不讓他問,會挫傷他的積極性。況且,針對課文提問題又是一種提高閱讀效果的最佳方法,我們在教學中不正是要鼓勵學生質疑、解疑嗎?我猶豫一下後,笑著說:“當然可以!”他問道:“燕子媽媽為什麼讓小燕子往返三次才高興地笑了?”他的問題猶如平靜的湖面扔進的一塊巨石,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經過一番爭論,解決了王浩良的問題。於是,學生們提問題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他們爭先恐後地提問:“燕子媽媽為什麼高興地笑了?”“燕子媽媽為什麼還讓它連續觀察三次,它不怕小燕子累嗎?”“冬瓜為什麼是青的?”……要解決這些問題,這節語文課就要成為自然課、思想品德課等綜合課了,從傳統語文教學方法看,這節課無疑是失敗的。

面對學生因自己會提問而欣喜的笑臉和期待答案的眼光,我心亂如麻。從內心講,我希望按預定的環節進行教學,因為後面的一些環節才是這節課的精彩所在。但眼前的情景又使我捕捉到了新的教學資訊。

既然這節課在師生互動中產生了問題,我就要想方設法去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們自己思考,自己發揮,以滿足他們的表現欲、求知慾。於是,我毅然放棄了預定的教學環節,順著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淋漓盡致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我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學生有了自主學習的權利,很快就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他們顯得異常興奮,思路也特別開闊,創造性火花不斷閃現。

由於得到老師的鼓勵、支援和寬容,學生在發言時,能針對課文發表自己的見解,講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能從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解決問題。

杜森就“燕子的媽媽愛不愛小燕子”這一問題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我認為燕子媽媽不愛小燕子。”他的答案引起了同學們的爭論。有的同學甚至嘲笑杜森無知。看著同學們各種各樣的表情,我想,學生由於年齡和閱歷的'侷限,他們的見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和荒唐的。如果我也因此而斥責、諷刺學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在聲聲斥責、句句諷刺中消失。我要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到老師是相信、尊重他們的,讓他們都有成功的體驗,感受學習的樂趣。我微笑地告訴學生:“我認為杜森的見解很獨特,請他談談原因好嗎?”學生因我的寬容也同聲說:“行!”杜森說:“我媽媽很愛我,可她不像燕子媽媽那樣,讓我幹這幹那,所以我認為燕子媽媽不愛小燕子。”我頓時明白了,六七歲的孩子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家裡幾個人甚至十幾個人呵護著一個孩子,難怪孩子會這樣講。如何教育孩子,是值得每個教育者深入研究的問題。於是我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因勢利導:“同學們,你們都得到過父母的種種關愛,什麼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談了父母對自己的種種關愛,體會到父母很辛苦,認為父母讓孩子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對自己真正的愛。

第二天,杜森的媽媽告訴我:“劉老師,杜森回家要求倒垃圾,我不讓他倒,他說這不是真正的愛,還講了一大堆道理呢。我兒子長大了,謝謝你!”聽了杜森**的話,我想這節課我對他的見解持理解、寬容的態度,保護了他的自尊,也對全班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他們彷彿一下子長大了。教師應該從兒童的視角去探索他們的思維方式,真正理解學生,為學生構建無過錯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理解、信任,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讓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張揚。

這節課上完了,但它引發出來的思考遠不止這些。老師應該充分理解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徵,使語文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緊密銜接。老師不單是完成指定的教學任務,而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鼓勵學生的求知慾,教給學生如何找路走,更應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生存,使語文教學早日找到最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方法。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2

《燕子媽媽笑了》一課講的是燕子媽媽讓自己的孩子三次去菜園觀察茄子和冬瓜的區別。小燕子在媽媽的鼓勵下,每次觀察都有自己的新發現。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性很強,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我利用三個謎語激發學習興趣,匯入新課。抓住課題,向孩子們發問:小燕子做了什麼事?燕子媽媽為什麼笑了?在課堂教學中我給學生儘可能多的時間潛心地讀,投入感情地讀,有感悟地讀,帶著問題讀……多讀少講,以讀帶講,從而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自主學習。為了讓學生弄懂燕子媽媽為什麼笑了。我又把問題一步一步簡單化:小燕子去觀察了幾次茄子和冬瓜的區別?每次觀察到什麼?燕子媽媽每次又是怎麼說的?為什麼小燕子前兩次沒有發現“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引導孩子理解是因為小燕子認真觀察了。那“燕子媽媽為什麼笑了”學生一下就理解了。因為小燕子很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所以媽媽笑了。課文中心也迎刃而解:要學習小燕子,善於觀察,認真思考,才會有新發現。

這節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多讀是語文學習之本,感悟必須是建立在熟讀基礎上的展現。但在本次教學過程中,仍有很多不足之處:

1、分角色朗讀還不夠,在這次分角色朗讀時,只設計了教師扮演燕子媽媽和小燕子進行對話的環節,而忽略了旁白部分,使故事的完整性與生動性受到影響,從而使學生融入情境不夠充分。

2、拓展部分,讓學生去觀察冬瓜和茄子還有什麼不一樣?意在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認真有序地觀察事物,從而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但是課文中反覆出現了,影響了學生的`思維。可能是在設計這一環節時,缺乏創新。最後只好提示學生觀察茄子和冬瓜的切面有什麼不同,希望能幫助學生開啟思維,使學生知道,冬瓜和茄子不僅在表皮上有區別,在內容上或味道等方面,都有區別,也讓學生學觀察,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

3、課文結束的時候,應該讓學生再加上一些表演和想象,想象燕子媽媽會對小燕子說些什麼,既深挖了主題又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及對課文的情感教育意義。

人總是在不斷的探索中前進,所以,我相信不斷的努力和思考,能促使我獲得更多的經驗。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3

我剛參加工作兩年就迎來了課程改革實驗。這是難得的機遇,也使我面臨重大的挑戰。課堂教學以什麼形式才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發展潛能,展示自我?怎樣鼓勵孩子們集中注意力,多看,多想,多說?下面談一件教學中碰到的“意外事”及我的處理。

一、冬瓜表皮有沒有細毛?

《燕子媽媽笑了》講的是小燕子觀察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同之處,目的是培養學生認真的習慣。為了使孩子們有個直觀的印象,除了在黑板貼上冬瓜和茄子的圖片外,我還去了菜市場購買實物。我很快買到了柄上長小刺的茄子,但冬瓜都是切成一塊一塊賣的,沒有整個的。正發愁著,那邊一位大娘說:“姑娘,我這兒有。”跑過去一看,這個冬瓜有一米來長,有三四十斤呢,而且表面很光滑,什麼細毛都沒有。我問大娘,這冬瓜上面怎麼沒有細毛?“現在是春季,沒有那種帶細毛的冬瓜,要到了秋天打了霜以後才會有帶毛的冬瓜。再說帶毛的冬瓜是以前的舊品種,現在也不種了。”我只好買個表皮上沒細毛的冬瓜讓孩子觀察,再把沒有細毛的原因告訴學生。

第二天語文課上我讓學生觀察冬瓜和茄子的區別,有的說它們一個大一個小,一個青一個紫。楊光上來了,滿臉自豪地說,這個茄子的柄上確實有刺,這個冬瓜皮是光滑的沒有細毛。這下全班譁然了。我正準備解釋這個冬瓜為什麼沒有細毛,就見王宇飛的小手舉起來了,說:“我知道,我知道!因為皮上有細毛的話就會扎手,就沒人買了,所以賣冬瓜的叔叔就把細毛刮掉了,把它擦的乾乾淨淨,就特別漂亮了。”孩子心裡竟然有這麼奇妙的想法。王雨蕭說:“春季的冬瓜是不長毛的。”楊國興說:“我叔叔告訴我現在的冬瓜品種就是不長細毛的。”呀!他們竟然把答案都說出來了,把我的擔憂一下解決掉了。別的同學也由衷地把掌聲送給了他們。我打心眼兒裡感到高興。

二、把西紅柿咬了一口。

這是本課最後的一個教學環節,各個小組拿出準備好的兩種蔬菜,觀察它們的差異。王仕牧小組觀察的是西紅柿和西葫蘆。只見王也治同學拿起了筆在畫,把不同的外形畫出來,這個做法真不錯,我正想誇誇他。哪知道楊丁博同學忽然拿起西紅柿咬了一口,說:“我知道西紅柿可以生吃,酸酸的,甜甜的,西紅柿裡面是紅的.,而且有些小籽兒。而西葫蘆是不能生吃的。”她說完別的同學都笑了。這個西紅柿是用來觀察的不是用來吃的,怎麼能咬一口呢,我一下就火了,正想批評她,又一想,課改特別關注學生的自我探究,自我體驗,她剛才是從品嚐味道這個角度來說的,而且還發現了西紅柿內部的奧祕,同時指出了西紅柿和西葫蘆在吃方面的不同之處。於是我改變了主意,請她將品嚐結果告訴全班同學,同時我說:咱們班的同學比小燕子觀察的還仔細認真,不僅看到它們外形的區別,還能從品嚐味道來說出其他的區別,可真棒。學生們把羨慕的眼神投向楊丁博,她卻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

下課後,我想,如果我沒有在課前去找冬瓜,沒有發現現在的冬瓜表皮上已經沒有細毛了,上課時,要是有孩子給我提出來,我肯定會批評他的。這就給我一個啟示,新教材所涉及的某些內容必須親自實踐、體會,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使我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這節課的教學真讓我明白了,有時候學生的行為並沒有按老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此時老師要善於從中發現潛在的閃光點,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老師幫他們找出進步的因素,讓學生不斷地積累成功的體驗,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很棒的,從而對學生充滿了興趣,對自己增長了信心。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4

這堂課既不是公開課,也不是獻課,但是我準備得比較充分,很想把每一次隨堂課都當作公開課來準備。開課很簡潔,直接進入課題,大致過程如下:

1.範讀,講要求(聽準字音)

2.自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和生字寶寶交上朋友

3.檢查預習(二次學習)的'情況,抽讀生字、開火車讀生字並組詞,對於較難的字要分析結構和識記方法

4.再讀課文,讀準字音

5.出示較難詞語,認讀並有針對性的進行說話聯絡

6.檢查預習標自然段的情況,談話引入課文。這個環節很重要,特別是過渡語言的設計,比如說用“課文裡有兩種蔬菜,請你找一找”引入第一自然段,立即貼上教具,引導學生說出它們分別是“躺在和掛在”等等。要注意,雖然是第一課時,但是不能僅僅侷限於把課文讀通,還要適當體會簡單的感情如小燕子每次觀察了回來以後都很開心的樣子。在分段學習課文時可以出示燕子媽媽和小燕子的三次對話的句子,最後在返回到課文中學習。

7.四人小組表演這個情景劇

8.齊讀課文,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9.寫字

本堂課這幾個環節基本上還是能夠扣死,就是在啟發孩子情感朗讀時,功力還不夠,個段過渡性語句還有待斟酌。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5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育的特點是,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是多元的。所以,我們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羅東學區支教老師展示課上,我選擇的《燕子媽媽笑了》一文,生動地講述了一隻小燕子,在**的指引下,對冬瓜和茄子進行觀察。通過一次比一次認真仔細的觀察,終於發現了冬瓜和茄子表面細微的不同之處。課文以擬人的手法,循序漸進的讓學生懂得,不論做任何事情,都應該以認真的態度去對待。課文故事情節生動,語言親切、精煉,對低年級的學生富有極強的感染力。

在開放而有創新活力的語文課堂中,“主導者”應該藉助各種教學手段,將課文的寓意滲透於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燕子媽媽笑了》一課中,“認真”的主題和“觀察”的.互動,不但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本課教學屬第二課時,反思這堂課,存在許多不盡人意之處。

1、匯入部分。

由歌曲《小燕子》匯入,學生跟著唱一唱,演一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但歌曲過長,及學生單調的表演動作,佔用了過多的時間。

2、初讀課文。

讓學生通過一遍遍有目的的聽讀,練讀,能真正的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將語文課中學生的讀落到實處,為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夯實了基礎。中間插入一個大豐收的小遊戲,既是為了鞏固學生識字,又是為了調節課堂氛圍,引起學生興趣,但這一遊戲卻同樣浪費了過多的時間,如果將這一遊戲放在第一課時,更妥些。

3、思維擴充套件。

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扮演所喜歡的小動物,比較橙和香蕉的不同,擴充套件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以致用。在此環節,創意雖好,但同樣想得不夠周全,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每個學習小組準備一份,以此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看、摸、聞、嘗等方式,來比較兩類水果的不同之處。

4、指導朗讀。

通過創設感情朗讀的情境,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悟讀。學生間合作探究,自讀自悟,加上教師適地點撥、指導,學生通過自身的能力,讀好小燕子的話,獲得成功的體驗。老師戴著燕子**的頭飾,學生戴著小燕子的頭飾,很快師生之間融入角色之中,讀起來更能投入感情。

5、口語交際。

延伸課文此處設計口語交際活動的環節,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延伸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6、課後任務設計。

讓學生再去觀察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旨在幫助學生開啟思維,使學生知道,冬瓜和茄子不僅在表皮上有區別,在內容上或味道等方面,都有區別,也讓學生學會留心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

課後,羅東學區的聽課老師們提出了許多誠懇的意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雖是堂展示課,老師們給予的讚揚多於建議,但確實讓我感受到學區之間的交流所具有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人總是在不斷的探索中前進,所以,我相信不斷的交流與改進,能促使我獲得更多的經驗。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6

利用資訊科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之上的。我過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要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樂知者“,就應使學生從心理上想學、愛學、樂學,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將資訊科技引進課堂,將形、聲味人、動等感情強烈的內容和當時的情境再現出來;能營造一種賞心悅目的氛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學生學得主動,學的感興趣,學得快樂。學《燕子媽媽笑了》一課時,可利用flash技術設計這樣一個情景:在屋簷下有個鳥窩,裡面住著小燕子和燕子媽媽,小燕子飛來飛去,玩兒的.很開心,遠處是一片長滿各種各樣蔬菜的菜園。讓孩子們變觀看多媒體的畫面邊感受小燕子的快樂,然後問:”看到小燕子這麼快樂,燕子媽媽說了些什麼呢?隨即播放燕子媽媽說話的幻燈片,也讓學生展開想象,燕子媽媽還會說些什麼,再一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再情景中有目的地進行學習。

《燕子媽媽笑了》講的是小燕子觀察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同之處,目的是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為了使孩子們有關直觀的印象,除了在黑板上貼冬瓜和茄子的圖片外,還可以去菜市場購買實物。可是現在的冬瓜表面很光滑,什麼細毛也沒有。要到了了秋天打了霜以後菜會有帶毛的冬瓜,而且帶毛的冬瓜是一起的舊品種,現在也不大種了。因此,要把沒有細毛的原因告訴學生。

在理解課文時,我通過了多種方式方法進行朗讀指導,如範讀、領讀和引讀等,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培養學生喜歡閱讀、敢於閱讀的習慣。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7

《燕子媽媽笑了》一課講的是燕子媽媽讓自己的孩子三次去觀察茄子和東瓜的區別,小燕子在媽媽的鼓勵下,每次觀察都有自己的新發現。這一課是一個童話故事,故事性很強,孩子們學習積極性很高,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我抓住課題匯入,向孩子們發問:燕子媽媽為什麼笑了?在課堂教學中我給學生儘可能多的時間潛心地讀,投入感情地讀,有感悟地讀,帶著問題讀……多讀少講,以讀帶講,從而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自主學習。可是讀了許多遍,孩子們仍然找不出原因。我又把問題一步一步簡單化:小燕子去觀察了幾次茄子和東瓜的區別?為什麼媽媽要讓它觀察那麼多次?開始孩子們認為小燕子很笨,看了三次才看清冬瓜和茄子的區別,並沒有說到“燕子媽媽為什麼笑了”。由於孩子已經把課文讀得很熟了,當“為什麼媽媽要讓它觀察那麼多次?”這個題出現在孩子們面前時,孩子們很容易地讀懂了:從燕子媽媽這個角色來考慮問題,可以看出燕子媽媽也是在鼓勵自己的孩子。因為小燕子很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所以媽媽笑了。課文中心也迎刃而解:要學習小燕子,善於觀察,認真思考,才會有新發現。

這節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多讀是語文學習之本,感悟必須是建立在熟讀基礎上的展現。人總是在不斷的探索中前進,所以,我相信不斷的努力和思考,能促使我獲得更多的經驗。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8

課前準備

這兩天,該上新課《燕子媽媽笑了》,課文講的是小燕子觀察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同之處,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為了便於學生有個直觀的印象,我決定在黑板上貼上冬瓜和茄子的圖片,於是,去菜市場買冬瓜和茄子,這樣就會特別精彩。我先到附近的市場去轉,很快就買到了柄上長小刺的茄子。

該買冬瓜了。因為教材上談及的冬瓜和茄子的區別中,提到了冬瓜有細毛,而茄子沒有。所以我想盡量買一個完整的冬瓜,但是走了很多菜攤都沒有。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但冬瓜外表皮光滑,什麼毛都沒有。攤主說:“這個時候是春季,就沒有那種帶細毛的冬瓜,要到了秋天打了霜以後才會有帶毛的冬瓜。再說帶毛的冬瓜是以前的老品種了。”我一聽,教材上既然寫冬瓜皮上有細毛,就應該是這樣,怎麼冬瓜還分季節、分品種呢?我又到別的攤上去問,得到的答案都是相同的。這可怎麼辦呢?難道我只讓學生看看茄子嗎?不行,我還得去找找。但是我找遍了整個市場得到的都是相同的答案。怎麼辦呢?只好先買個冬瓜讓學生觀察,然後把沒有細毛的原因告訴學生。我回到辦公室裡,心想,現在不是產冬瓜的季節,冬瓜又換了品種,根本就沒有帶細毛的冬瓜,教材裡卻寫著冬瓜長有細毛,要是把帶細毛的冬瓜換成別的時令蔬菜,那或許更合適。這說明教材裡也有不嚴密的地方。上課時,當學生們發現冬瓜皮上沒有細毛該是一種什麼情形呀?

我知道!我知道!

第二天,第一節就是我的語文課。開始進行得很順利,當我將冬瓜抱到講臺上讓學生觀察與茄子的區別時,有的說它們一個大、一個小,一個青一個紫。於是,我請一個學生到前面來仔細觀察有“細毛”的冬瓜和柄上長小刺的茄子。楊光上來了,滿臉自豪地說:“這個茄子的柄上確實有小刺,這個冬瓜皮是光滑的。”他一說,班上譁然了。我正準備解釋冬瓜為什麼沒有細毛時,就見馬宇飛的小手舉起來了,說:“我知道,我知道!”我覺得好驚訝,連忙請他站起來,他說:“因為皮上有細毛的話就會扎手,就沒人買了,所以賣冬瓜的叔叔就把細毛刮掉了,把它擦得乾乾淨淨,就特別漂亮了。”學生心裡竟然有這麼美好的想法。這時賈雨蕭說:“春季的冬瓜是不長毛的。”田國興又說:“我叔叔告訴我,現在的冬瓜品種就是不長細毛的。”呀!他們竟然把答案說出來了,把我的擔憂一下就解決了。別的同學也由衷地把掌聲送給了他們,此時,我打心眼兒裡高興。

我也想寫

當我把冬瓜和茄子的圖貼到了黑板兩側時,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我也很高興。為了讓學生都參與進來,我問:“你們誰告訴我,小燕子第一次發現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有的就說:“冬瓜大,茄子小。”“那誰願意勇敢地將‘大’和‘小’兩個字分別寫到冬瓜和茄子下面?”學生們一聽,頓時來了勁兒,個個將手舉得好高。兩個學生很驕傲地走上講臺,寫下了“大”和“小”兩個字,再看看那些沒有上臺的同學,滿臉寫著遺憾。我想,機會是太少了,應該讓全班同學都動動筆,我就讓大家把“大”、“小”兩個字寫到課本的插圖旁邊。到了該寫第二次、第三次的時候,我發現一向不愛舉手的王楚月舉起了手,從她的眼神裡我看到了“我也想寫”。我非常高興地把她叫了上來。看她寫得有模有樣,還真不錯,於是,全班同學將掌聲送給了她。她回到座位後,臉上露出笑容,並坐得直直的,我真為她的進步而高興。

咬了一口的西紅柿

這是最後的一個大環節,各個小組拿出自己組帶來的兩種不同的蔬菜,觀察它們之間的差異。我來到趙仕牧所在的小組,只見他們觀察的是一個西紅柿和一個西葫蘆,蔡治同學拿起了畫筆,把不同的外形畫出來,這個想法不錯。我正想誇誇他,哪知道丁博拿起西紅柿咬了一口,說:“我知道西紅柿可以生吃,酸酸的,甜甜的,西紅柿裡面是紅的,而且有些小籽兒。而西葫蘆是不能生吃的'。”她說完,別的同學就笑了,我一看,這怎麼成,這個西紅柿是用來觀察的,不是吃的,怎麼能咬了一口呢,我一下就火了,正想批評她。

忽然又一想,新課程特別關注學生的自我探究、自我體驗,她剛才是從品嚐味道這個角度才吃的,而且還發現了西紅柿內部的“奧祕”。同時她還發現了西紅柿和西葫蘆在吃的方面有不同之處。於是我改變了主意,請她將品嚐的結果告訴同學。然後我對大家說:“咱們班的同學比小燕子觀察得還仔細認真,不僅看到它們外形的區別,還能從品嚐味道來說出它們的區別,可真棒。”學生們把羨慕的眼光投向了丁博,她卻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課後反思

上課前,我精心準備了教學方案,並沒有想過會發生什麼出乎意料的事情。課後,我在想,如果我沒有在課前去買冬瓜,沒有發現現在的冬瓜上是沒有細毛的,上課時,再有學生給我提出來,我肯定會批評他的。這就給我一個啟示,新教材所涉及的內容老師必須親自去實踐、體會,這也給老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讓我們不斷地提高自己,充實自己。這節課的教學還讓我明白了,有時候學生的行為並沒有按老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老師要善於從中發現潛在的閃光點,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發展。老師只有積極地引導,讓學生不斷地積累成功的體驗,才能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非常棒的,從而對學習充滿了興趣。這節課,學生通過聽、看、說,學會了觀察事物要認真、仔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9

《燕子媽媽笑了》是一篇兒童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對低年級的學生富有極強的感染力。所以,整堂課我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落實課標精神,以興趣為中心,活動為主線,設計教學過程:

一是採取各種有效的'識字方法,如開火車讀、拍手讀、比賽讀等方式,調動學生學習識字的積極性,提高識字效率,鞏固識字效果。

二是採用多種讀書形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採用自讀、交流讀、表演讀、抓住本單元的主題讓學生比一比誰讀書最認真等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自己去獲取知識,去探究問題。

三是注重自身的組織語言。用富有啟發性和感染力的話語,適時的評價激勵,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課堂上學生學得主動,效果不錯。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10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隻小動物跟你們認識,你們看看它是誰?(小燕子)你們看,它在向你們問好呢,你們也來跟它打聲招呼好不好?(小燕子,你好)我們班的小朋友真是有禮貌。再來看看這兩幅圖你們知道它們是什麼蔬菜嗎?(冬瓜、茄子)同學們,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同你們都知道,可是這隻小燕子它卻不清楚,燕子媽媽就讓它飛去菜園裡觀察,到底小燕子會有哪些發現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燕子媽媽笑了》

2、 板書:《16 燕子媽媽笑了》(生書空,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 請同學們自由大聲的朗讀課文,朗讀的過程中圈出本課的生字寶寶,劃出本課的自然段

2、 同桌互相拿出生字卡片,指認指生字寶寶,並說說自己的識字小方法

3、 多媒體出示生字,指名生讀,並說說識字辦法

4、 開火車、齊讀生字

5、 玩“找朋友”的遊戲

6、 出示詞語,小老師領讀,齊讀

三、再讀課文,理解文意

1、剛才同學們已經讀過了課文,那麼現在一起來告訴老師,這篇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6個)

2、那麼老師就請六位同學來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並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小燕子總共去了幾次菜園呢?

3、指名6位同學朗讀,師評

4、指名生回答小燕子總共去了幾次菜園?(3次)

5、齊讀第一自然段

6、出示冬瓜____在地上,茄子____在枝上,指名生填空

7、“躺”和“掛”是兩個動詞,同學們請想一想,為什麼冬瓜要躺在地上而茄子就掛在枝上呢?(冬瓜重,茄子輕)

8、屋簷下,燕子媽媽對小燕子說了什麼呢?請同學們在書中找出來,並用波浪線出來。

9、誰來讀讀燕子媽媽的話?

10、燕子媽媽讓小燕子去菜園裡觀察(冬瓜)和(茄子)的不同

11、小燕子第一次去菜園到底會觀察到什麼呢?讓我們接著來學習第三自然段

12、指名一位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其他生認真聽,並用橫線劃出小燕子說的話,用波浪線劃出燕子媽媽說的話。

13、誰來讀讀小燕子說的話?點出要用高興的語氣,指名兩位生比讀,其他生認真聽並點評

14、聽了小燕子的話,燕子媽媽是怎麼說的呢?誰來讀讀燕子媽媽說的話?指名兩位生比讀,其他生認真聽並點評

15、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16、指名說說小燕子第一次去菜園,發現冬瓜和茄子的什麼不同?(大小)

17、它是通過冬瓜和茄子的哪個方面來觀察的呢?(形狀)

19、燕子媽媽對小燕子的發現給出了什麼評價?(不錯)

20、為什麼燕子媽媽沒有說很好,非常好,而是隻說了“不錯”呢?理解“不錯”的意思

21、這說明燕子媽媽對小燕子第一次的`發現還不是特別的(滿意)所以,讓它再去一次菜園觀察,到底小燕子又會有哪些發現呢?下節課中我們將會繼續尋找答案。

22、播放歌曲《小燕子》(生齊唱)

23、出示冬瓜和南瓜的圖,生比較

16 燕子媽媽笑了

冬瓜 茄子大小

教學反思:

《燕子媽媽笑了》一課講的是燕子媽媽讓自己的孩子三次去菜園觀察茄子和冬瓜的區別。小燕子在媽媽的鼓勵下,每次觀察都有自己的新發現。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性很強,我利用圖片做匯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認讀字詞的過程中我穿插了兩個小遊戲,激發孩子的興趣,加深孩子的記憶。在課堂教學中我給學生儘可能多的時間潛心地讀,投入感情地讀,有感悟地讀,帶著問題讀……多讀少講,以讀帶講,從而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自主學習。

不足之處:

在最後的處理問題中有些倉促,語句和問題的銜接不夠好。 分角色朗讀部分處理的不好。

拓展部分讓生比較冬瓜和南瓜的不同這個環節也處理的太過倉促。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11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育的特點是,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是多元的。所以,我們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羅東學區支教老師展示課上,我選擇的《燕子媽媽笑了》一文,生動地講述了一隻小燕子,在媽媽的指引下,對冬瓜和茄子進行觀察。通過一次比一次認真仔細的觀察,終於發現了冬瓜和茄子表面細微的不同之處。課文以擬人的手法,循序漸進的讓學生懂得,不論做任何事情,都應該以認真的態度去對待。課文故事情節生動,語言親切、精煉,對低年級的學生富有極強的感染力。

在開放而有創新活力的語文課堂中,“主導者”應該藉助各種教學手段,將課文的寓意滲透於整個教學過程,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燕子媽媽笑了》一課中,“認真”的主題和“觀察”的互動,不但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更多的知識。

本課教學屬第二課時,反思這堂課,存在許多不盡人意之處。

1、匯入部分,由歌曲《小燕子》匯入,學生跟著唱一唱,演一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但歌曲過長,及學生單調的表演動作,佔用了過多的時間。

2、初讀課文,讓學生通過一遍遍有目的的聽讀,練讀,能真正的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將語文課中學生的讀落到實處,為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夯實了基礎。中間插入一個大豐收的小遊戲,既是為了鞏固學生識字,又是為了調節課堂氛圍,引起學生興趣,但這一遊戲卻同樣浪費了過多的時間,如果將這一遊戲放在第一課時,更妥些。

3、思維擴充套件,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扮演所喜歡的小動物,比較橙和香蕉的不同,擴充套件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以致用。在此環節,創意雖好,但同樣想得不夠周全,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每個學習小組準備一份,以此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己看、摸、聞、嘗等方式,來比較兩類水果的不同之處。

4、指導朗讀,通過創設感情朗讀的情境,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悟讀。學生間合作探究,自讀自悟,加上教師適地點撥、指導,學生通過自身的能力,讀好小燕子的話,獲得成功的體驗。老師戴著燕子媽媽的頭飾,學生戴著小燕子的頭飾,很快師生之間融入角色之中,讀起來更能投入感情。

5、口語交際,延伸課文此處設計口語交際活動的環節,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延伸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6、課後任務設計,讓學生再去觀察冬瓜和茄子有什麼不一樣,旨在幫助學生開啟思維,使學生知道,冬瓜和茄子不僅在表皮上有區別,在內容上或味道等方面,都有區別,也讓學生學會留心認真觀察身邊的事物。

課後,羅東學區的聽課老師們提出了許多誠懇的意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雖是堂展示課,老師們給予的讚揚多於建議,但確實讓我感受到學區之間的交流所具有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人總是在不斷的探索中前進,所以,我相信不斷的交流與改進,能促使我獲得更多的經驗。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12

《燕子媽媽笑了》一課是一篇童話課講述燕子媽媽讓自己的孩子三次去觀察茄子和東瓜的區別,小燕子在媽媽的鼓勵下,每次觀察都有自己的`新發現。這篇課文事故事性很強,孩子們學習積極性很高,收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本節課我抓住課題匯入,向孩子們發問:燕子媽媽為什麼笑了?在課堂教學中我給學生儘可能多的時間潛心地讀,投入感情地讀,有感悟地讀,帶著問題讀……多讀少講,以讀帶講,從而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自主學習。可是讀了許多遍,孩子們仍然找不出原因。我又把問題一步一步簡單化:小燕子去觀察了幾次茄子和東瓜的區別?為什麼媽媽要讓它觀察那麼多次?由於孩子已經把課文讀得很熟了,當“為什麼媽媽要讓它觀察那麼多次?”這個題出現在孩子們面前時,孩子們很容易地讀懂了:從燕子媽媽這個角色來考慮問題,可以看出燕子媽媽也是在鼓勵自己的孩子。因為小燕子很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所以媽媽笑了。課文中心也迎刃而解,要學習小燕子,善於觀察,認真思考,才會有新發現。老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多說、多想、多做,並最大程度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讓學生樂學、多學。一節好課需要環環相扣、一貫而下的課堂設計。在本節課中,設計合理,又有較好的組織性,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而課堂氛圍好,學習積極性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習慣能讓一個人終身受益。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說,正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在教學實踐中,立足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能讓孩子更加受益。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13

《燕子媽媽笑了》一課講的是燕子媽媽讓自己的孩子三次去菜園觀察茄子和冬瓜的區別。小燕子在媽媽的`鼓勵下,每次觀察都有自己的新發現。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性很強。

以前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是按課文順序,把燕子媽媽三次讓孩子去菜園觀察茄子和冬瓜的區別一一講授出來。這次,我根據課堂教學改革要求,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燕子媽媽為什麼笑了?” 大膽放手而展開教學。

一、小組合作,快樂學習。小組合作完成:小燕子去觀察了幾次茄子和冬瓜的區別?每次觀察到什麼?燕子媽媽每次又是怎麼說的?為什麼小燕子前兩次沒有發現“冬瓜的皮上有細毛,茄子的柄上有小刺”?引導孩子理解因為小燕子認真觀察了,很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所以燕子媽媽笑了。課文中心也迎刃而解:要學習小燕子,善於觀察,認真思考,才會有新發現。這不但讓學生自己完成了學習任務,還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的精神,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

二、以感情為紐帶,在品味語言文字中體會情感。本節課,我引導學生以“燕子媽媽為什麼笑了?”為主線,架起師、生、文字三者之間對話的橋樑。我給學生儘可能多的時間男女分角色朗讀、師生分角色朗讀、小組比賽讀、有感悟地讀??把以前“以老師講為主”改為“多讀少講,以讀代講”,從而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自主學習。

三、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教學拓展部分時,我讓學

生再認真觀察冬瓜和茄子還有什麼不一樣?提示學生觀察茄子和冬瓜的切面有什麼不同,幫助學生開啟思維,使學生知道,冬瓜和茄子不僅在表皮上有區別,在內容上或味道等方面都有區別。這不僅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認真有序地觀察事物,還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人總是在探索中前進。經過學習、反思、總結,定能促使我獲得更多的經驗,促進我不斷成長。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14

《燕子媽媽笑了》這篇課文是第六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它是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寫了小燕子在媽媽的指導下,通過三次仔細觀察,發現了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處。而我上的是這篇課文的第二課時,內容是學習課文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2、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燕子媽媽笑了的原因。我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設計這節課的主題“抓住重點句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合作探究意識”。

本節課我以複習開課,最後以小結活動自然結束我的'這節課。那麼這節課教學體現了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的教學思想,同時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究意識,本課以小燕子和媽媽三次對話的朗讀為教學重點來組織開展讀書實踐活動,通過自由閱讀、點名讀、分角色讀等的朗讀指導,在加上帶動作表演讀等多種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出小燕子每一次說話的不同的語氣,體會小燕子在媽媽的指導下一次比一次觀察仔細和一次比一次高興的心情,從而理解燕子媽媽為什麼笑了這一重點教學內容,立足文字拓展延伸是本課閱讀教學另一大特點,具體體現在一是根據課文特點創設了有趣的情境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主動探究意識,課文學完後我出示課件創設了:燕子媽媽邀請我到菜園去作客的情景,燕子媽媽請我給小朋友帶回了禮物“冬瓜和茄子”。小朋友仔細觀察,看看能否發現冬瓜和茄子還有什麼不同。各組組長拿出冬瓜和茄子,學生分小組活動,通過看、摸、嘗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生情趣高漲,很快就發現了冬瓜和茄子還有許多不同之處。他們在體念成功的同時,也認識到了觀察事物要仔細,只有認真仔細,才能有所發現的道理。二是善於抓住課文語言文字的特點引領學生拓展課文內容,總結髮現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之處,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設定了說話練習,仿造“我發現冬瓜,茄子 ”這樣的句式,讓學生練習說話,這一教學過程是學生在休會課文基礎上的整體性語言積累與表達訓練的過程,是讓學生語言和思維訓練都得到協調發展,然後請學生把它在寫在卡片上,最後展示學習結果。

《燕子媽媽笑了》教學反思15

設計思路:

1、這是一篇充滿童趣的童話,語言簡單易懂,同時又蘊涵了深刻道理,《燕子媽媽笑了》。主要意圖是讓學生在讀中識字,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因此設計了三處讀書環節,採用了不同形式的讀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作為課文的第一課時,主要以識字為主,先讓學生熟讀課文,基本掌握字音,再縮小語境認讀生詞(理解記憶字形)最後通過遊戲鞏固生字。中間設計了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識字熱情,提高效率。

教學內容理解與分析:

本文是一篇蘊涵哲理的童話,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認真聽、認真看、認真對待完成。本課要求認字14個,寫字7個。這些字詞在課文中結合語境易認易記,學生首先充分熟讀課文,在此過程中識記生字、簡單理解課文。

教學目標:

1、通讀課文,認識生字。

2、掌握本課的17個生字,重點指導“瓜、屋”的書寫。

3、初步理解燕子媽媽笑了的原因,培養細心觀察的習慣。

4、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匯入:

我們已經已經走入春天,你都觀察到了春天的哪些變化? (花開、草綠、發芽)

誰從南方飛來了?(燕子)

它要給我們講故事呢,故事的名字是《燕子媽媽笑了》 板書

新授:

一、讀書:

1、我們快來看看故事的內容吧,開啟書 ,先標出自然段。

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

可以圈出來,一會聽老師讀一遍,開始吧!

2、聽老師讀一遍課文,有不認識的字要豎起小耳朵認真聽,國小一年級語文教案《《燕子媽媽笑了》》。

3、現在你再來讀一遍,老師相信你會比第一次讀的好,試試吧!

二、識字:

1、你又讀了一遍課文,發現冬瓜和茄子得區別了嗎?

(大小、青紫、小刺細毛)

2、你知道了這麼多關於冬瓜和茄子的知識,他們住在哪呢?

(菜園) 板書

“菜”得偏旁是什麼?你還知道哪些蔬菜的名字帶有草字頭?表示什麼?

3、我們來認識一下菜園的主人吧,他們是誰呢? 板書

課文的第幾自然段介紹了?讀第一自然段。

讀詞 “躺在” “掛在” “枝上”

4、他們幸福的生活在菜園裡。一天,燕子媽媽和小燕子到菜園參觀,他們會說些什麼呢?我們四人一組分角色讀課文。

哪個小組想把你讀書的喜悅分享給大家?

5、燕子媽媽為什麼高興的.笑了?引出“認真”

你能用認真說一句話嗎?

你剛才讀書認真了嗎?老師要考考你。

6、 房簷,記字 指圖

不錯 記字形

老師手裡還有一張卡片 還有

發現 多音字

柄上 指圖

細毛

紫色 還有哪些蔬菜、水果是紫色的?多麼漂亮的顏色啊,記住這個字

三、鞏固:遊戲大豐收

咱們學的這麼認真,茄子和冬瓜想請我們到菜園裡去採摘,快拿出你的小菜籃,出發吧。

你看,這些蔬菜身上寫著名字呢,你要叫對它的名字,才能把它裝進菜籃裡。

誰獲得大豐收?

四、寫字:

聰明的孩子們,接下來我們要學寫字,有信心學會嗎?

指導書寫:瓜 屋 (書空,動筆,評議)

板書設計:

燕子媽媽笑了

菜園 認真 屋簷 不錯

冬瓜 躺在 還有 發現 認真

茄子 掛在 枝上 柄上 細毛 紫色

課後反思:

優點:

1、板書美觀,個人素質較好。

2、個別環節設計巧妙。

3、能夠注意結合語境滲透識字。

缺點:

1、合作學習訓練不夠,這節課中我設計了一處四人為一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但是個別小組在分角色時出現了問題,合作不夠默契。

2、認字表中的生字應進行整體感知,不能把字拆分記憶。

3、生詞卡片要充分利用,反覆再現,反覆感知,多讀多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