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

今年,我擔任了三、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學科的教學。以前,總習慣於一言堂的方法傳授知識,導致課堂氣氛死板,學生思維受限,表能力得不到提高。鑑於這些現象,自己認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借用“國培”所學的知識,以及上網學習他人教學經驗。通過學習研究,使自己的教育理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深刻認識到傳統的課程中,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只有教師講學生聽,沒有學生的天地,而如今課程的改革也推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這種一個在上,多人端坐的滿堂灌已不復存在,讓學生走進課堂,成為課堂主人,在活動中體驗,在動手操作的環境中做到師生交融,生生互動,教學活動應是一種相互交流,在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的動態資訊。使學生在觀察,活動中得到情感的體驗,正好符合新課程中的探究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課堂中的活動應是教師在指導或參與下的學生的自主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情感,指導其行為,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間,教師真正地成為引導者,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

課程改革後教學不僅僅侷限於課堂內的教與學,而是體現在課前任務、課堂的活動、課後的延續和知識的連續這樣一個完整過程。強調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從班集體中的小事入手,緊抓集體中常見的不良現象,如在《指出那些不文明行為》一課中,我因勢利導,除了找出圖中的錯誤做法外,還反思自己的行為有沒有不文明的時候,從而分清是非,有利於今後規範自己。這樣不但學會了觀察事物,鍛鍊了表達能力,又進了文明禮貌教育,同時又培養了交流與合作意識,課堂氛圍較活躍。

《品德與社會》作為人們綜合性的學科,主要將學生置身於社會生活中,認識社會了解社會,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品質,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讓學生走進歷史,在認識祖國輝煌歷史的基礎上,瞭解祖國遭受屈辱和人民頑強抗爭,進一步增進愛國主義情感。例如:在講到《中國地圖》一課時,通過對地圖認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國地大物博,蘊藏著豐富的礦藏,有待於學生們去開發資源,振興中華。

在講到《可愛的家鄉人》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家鄉人的可愛,讓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誇誇家鄉人。瞭解家鄉優秀人物作出的貢獻,激發對家鄉人由衷的敬佩和熱愛之情。讓學生準備歌曲《誰不說俺家鄉好》,上課時一起體會歌曲的意境。也使用一首古詩開始學習,然後再讓學生說說對家鄉的理解,以及對家鄉的印象。再說說家鄉的一些情況,特產、方言、並用不同的方式誇誇家鄉人以及簡單瞭解家鄉傑出人物作出的貢獻,等等。

這樣一來學生真正理解了“家鄉哺育了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家鄉,感受自己的家鄉人,體會了家鄉人的'可愛,激發對家鄉人的敬佩和熱愛之情。家鄉是兒童走出家庭、社群之後一個比較大的生活圈,家鄉人是在這個生活圈中生活的群體。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眼中的家鄉人大多與親人相掛鉤,關於其他家鄉人以及家鄉人的可愛之處,學生沒有什麼清晰的概念。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讓學生用家鄉話拉拉家常為著眼點,力求挖掘家鄉人之間的情感紐帶,再讓學生欣賞家鄉的風景圖、物產圖,意在讓學生明白家鄉所有美好的一切是由家鄉人創造的,他們是一群可愛的人。在這裡,家鄉人的可愛,需要用最實質的內涵來讓國小生親自豐滿,也只有經歷了真正的欣賞、品嚐、交流等活動後得到的體驗,生髮的情感才會是深刻的、由衷的。而“家鄉人”是可愛的,但並不等同於“傑出的”。所以在教學時又要注意到平凡的、普通的勞動者,只要有“可愛”之處,那都是值得讚美的。把握了這一點,我在學生明白“家鄉人”是一群可愛的人的基礎上,又引導學生從身邊家鄉人做過的平凡事說起,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加強了對家鄉人的認識,捕捉到家鄉人的“可愛”之處,激發熱愛家鄉人的情感。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2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往舊教材在知識內容安排上注重於知識體系上的完整性、順序性,對學生學習的興趣重視不夠,教學完全按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教師以教材為根本。課堂上以教師為核心,學生圍著老師轉,檢測評價學生學習手段單一,以考試來定“乾坤”。國中以升重點高中會考為指揮棒,高中以升大學大學聯考為指揮棒,這種現象值得反思。

現在教學新改革已經開始,她就像一縷清新的春風吹遍了瓷都大地。新教材不僅重知識內容安排,更注重了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學習興趣的培養。如六年級第一單元《融入新生活》,不僅讓學生與思想品德交朋友,而且讓學生用思想品德規範自己的'言行。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以理寓情,以情導行,激發了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熱情,誘導學生髮現:思想品德課就在我們的身邊,思想品德課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學生不僅學得會還學得輕鬆,感受到思想品德課的魅力。聽科學家的故事,看歷史人物,說身邊的現象,培養學生了學習興趣,打破已有的教學模式。新課改新教材新課堂新教法“百花齊放、爭奇鬥豔”。

在新課改過程中我清楚看到:一切剛剛開始,今後的路還很長,現在的教師難當了。我們不能肓目樂觀,肓目追求老師與學生的表面平等,我們的教改任務還很艱鉅,任重而道遠。新的教學改革讓我教育教學觀念徹底改變。要想教好學生就要做到:傾聽學生的心聲,做學生的知音。相信學生能做好,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說話,凡是學生能做的不要包辦代替。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交朋友,來一個變位思考,讓學生當“老師”。教學上掌握好“度”及時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於教材又不拘於教材;要服務於學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尋求規律的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探究規律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誠實守信,嚴傳身教,教書育人。對學生的“人格行為”不要過分要求。

總之,教育學生就要從正面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教師與學生互相尊重,理解、信任;教師要愛學生,用心去愛,用行動去愛,對於學生所犯錯誤,不能只批評不教育,要寬容善待,並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學基本功要過硬,教學業務能力要強,教學水平要高。課堂教學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具備良好的師德。這樣你就能撐起一片藍天,用你的道德行為感染學生,學生就會愛戴你,家長就會信任你,你的教學改革就會成功。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3

新課程標準指出:“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因此,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賦予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以學生社會生活的逐步拓展為線索,立足面向全體學生,重視情境教學活動,鼓勵學生通過情境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保障新《課標》的實施,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健康發展奠定模式,結合學情,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和積極性呢?在設計情境教學中,筆者做了以下幾點嘗試,效果頗佳。

一、依據新教材,創設新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指學生對學生活動的心理上的愛好、興趣和追求傾向。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結合教材的內容,創設一種輕鬆自然、溫馨和諧的情境,使課堂生動有趣,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吸收新知識。創設情境的形式多種多樣,如錄音資料、幽默漫畫、故事小品、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體等都能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之間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學習,獲取新知識。電影藝術家卡·德雷耶爾對創設情境曾有一段很精彩的描述:“設想我們坐在一個普通的房間裡,突然間我們被告知,座位後面躺著一具屍體,傾刻間房間裡的一切在我們眼裡都改變了,我們目擊到的每一樣東西都顯得陰森森的,連燈光也黯然無色,空氣也凝固了……教學情境與電影具有相假的藝術特點,創設教學情境能有效地引起學生的視覺追求、啟用思維,強化記憶。以情境學習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2、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學習,加深對新教材求知慾。為了提高在教學中學習效率,我把計算機和多媒體教學軟體帶進課堂,把一些教學情境具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使學生思維異常活躍,並能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正如:我在七年級《思想品德課》第一單元:“走進中學“的教學時,設計多種多樣的匯入方法,採用的故事、掛圖、歌曲等情境進行。

[案例1]第二課《認識新夥伴》

依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探究園”中“我的好夥伴”、“認識你、記住我”……。我先講述每個人從孩兒時代就開始尋找好朋友的情況,然後運用多媒體顯示相關影象,播放歌曲《找朋友》,並指導學生同唱: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個手,大家都是好朋友……。經過這些有趣的歌曲匯入,學生輕鬆自如拿出自己的“名片”,互相交流,互相認識,與新同學共同分享和交流,促進知識向外延伸許多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內容,使學生很快很好地進入了學習狀態。

二、運用多種情境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體驗角色扮演的樂趣

常言道:“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新課改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教師的施教之功貴在引路,妙在使學生開竅。因此,我設計新教法、新學法,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創造自主具有興趣、角色表演的條件。

1、隨機角色轉換。整合課標,設定分組學習、小組討論等多種轉換方法,使學生在較為寬鬆的教學情境中自主思考,增強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互相轉換交流的機會,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學習思想品德課知識有如此趣味性。引導學生課前預習,根據教材內容自編小故事、小品,情境題目為《時代心理醫生》、《班級是我成長的園地》、《我們都是一家人》等,形成主體共同探究,創造搭檔,轉換角色的溝通途徑。

2、情境教學過程多變教法。採用榜樣法、表演法、知識競猜法、實踐模擬法、因勢利導法、體態語法等,啟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氛圍。

[案例2]角色模擬表演

在課堂模擬交際活動中組織學生表演。譬如“認識你、記住我”這一教學模組中,我首先指導學生閱讀理解教材內容,觀察漫畫中人物的角色,揣摩漫畫中人物的性格特徵,模擬動作,然後讓學生勇敢地展示自我,彼此間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並帶著表情說句子,使表演人物形象直觀地展現出來,還可以讓學生上講臺表演,模仿教師平時授課時的神態以及習慣性的言行,從而體現學生自主、合作創新的意識,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使學生對思想品德的感受更加深刻。

[案例3]填寫“真情檔案”卡

馬克思有句名言:“友誼需要忠誠去播種,熱情去培養,諒解去護理”。因此,我整合了新教材的內容和日常生活,因勢利導,採用豐富多彩,新穎活潑的教學形式,在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顯示《真情檔案》卡,如卡表:

《真情檔案》卡

真情坦露

內容

我最喜歡的`夥伴是

熱情開朗

我最喜歡的格言

“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長緩慢 的植物”。

我送給全班同學的一個最大願望

我們大家都是好朋友

我最喜歡為班裡同學做的事情

提供幫助,互相關愛

我在班裡最希望獲得的

做一名“三好”學生

(注:卡表內容部分,在教師啟發下由學生討論、交流、寫。)

爾後,我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組織學生進入團結合作平臺,共同討論、共同交流,讓學生勇敢地施展自己的真誠,尋找自己獲得真摯的好夥伴,認真填寫《真情檔案》卡,在填寫中體會,在填寫中感悟,在填寫中使學生性情活潑,用熱情感染身邊的每一位同學,擁有更多的好夥伴和朋友。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參與每一項學習活動都獲得成功。

三、關注情感共鳴,培養創新精神,活躍課堂氛圍

新課改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要素。它不僅指學習興趣、態度、價值、動機,更是指內心體驗和心靈世界的豐富。在這三者有機地滲透到新課改教學內容的過程中“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於學生”。因此,我在情境教學活動中注重感情因素,讓“學生髮展個性”的價值觀念上獲得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做出自己的角色判斷和演藝結構,起到創新精神培養的教學氛圍。

1、貼進生活之“情”,促進主動體驗。校內校外融洽學生生活中體驗感受較多的課題,我設計和根據不同角色處理好模仿,求同與創新、求異的關係,使之與新教材情景巧妙相結合,讓學生在綜合性學習的形式上,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為主要目標,在教師指導上,自行設計若干層次的角色模擬,彼此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認識新知識的喜悅:我生活快樂,感覺因為有了你。所以,促進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達成的統一,產生了情感共鳴,“主動結識新夥伴,感受友誼的力量”,同時也達到主動體驗新課標的情境教學目的。

2、巧設情景之“感”,渲染激發樂趣。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所設計的情境,我有目的地引入或設計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具體生動的“場景”,及時進行激發的啟示和創造條件為學生的“思”、“言”、“演”提供機會,引起了學生一定的樂趣,使學生產生“我要學”的慾望,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教學效果。我們只有要認真研究教材教法,選擇靈活多樣,聯絡現實生活,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綜合性學習,才能讓思想品德課“活”起來,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創設情境,要求教師要會巧設疑問。思維過程是從問題開始的精心設問,是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思維的關鍵,將問題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處於活躍狀態,是學生進入主體角色的入門之徑。設問的方法要明確,讓學生知道從哪個角度,哪個範圍去思考問題。接著可讓學生討論問題,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既能解疑釋惑,加深對課文實質的認識,又能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創設情景的方法還有很多,但我們要明白教育的功能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啟迪學生的悟性。在教學中,如果能夠創設情境,幫助學生實現自我覺醒,那無疑是理想的方法之一。它對學生參與到教學之中,貫徹素質教育,取得最佳教學效果,對於品德課堂沉悶氣氛的改變都有一定的好處。教師只有不斷地探索與進取,不斷地積累。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4

為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基本理念,以全區中國小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為目標,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環翠區開展了新的一輪課堂教學改革,主題更加明確——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打造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高效課堂”,在此大好環境下,我們也深刻的反思自身課堂教學,取得了一些成績,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現簡單反思總結如下:

一、以生為本,關注學生的親身體驗

在新一輪課堂改革之前,我們也進行了不少的課堂教學模式得探索。比如,用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材料來代替教師簡單枯燥的說教,將最新的時政熱點及相關的影響資料充分的吸收進課堂,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思想品德課的趣味性,雖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由於大量資料的擴充,使得整堂課如同一個大的拼盤,一會視訊,一會活動,看似熱熱鬧鬧,實際學生理解消化的時間減少了,使部分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只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上,正如《論語》中的一句話:“君子不重,學則不固。”同時,由於學生蒐集資料的條件有限,大部分資料的準備還是由老師進行,整堂課依然是老師佔在了主體地位,學生的個性發展受到了遏制。針對這些情況結合環翠區新一輪的課改,我們在以下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以導學提綱為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建構主義知識觀認為,知識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學生獲取知識不應處於最重要的地位,更不應是唯一的目標,我們要讓學生自主的去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掌握學習的方法,並能夠密切知識與生活的聯絡,形成探究——發現——創造的能力。結合這個特點,在新課改後我們嘗試“以導學提綱為引,組織學生自主學習”的模式,

首先教師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編寫導學案。可以包括:學習目標與要求、基礎知識自學提綱、深度思維的問題、方法與思路的要求、典型例題的舉例和分析、系統總結和歸納、跟蹤檢測、當堂達標、作業佈置、拓展遷移等。比如我在講授《我愛你中國》一課,就為學生編寫了這樣一個導學提綱,如果你是一個導遊,你將怎樣介紹我們的祖國,參觀過程中遇到突發事件,如何維護自己的祖國,參觀學校時對於少數民族同學如何相處,為什麼能這樣相處等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結合課本和自身經驗一步步的來解決問題。這種導學提綱既有利於吸引學生的興趣。增強其求知慾,也有利於同學們的展示。

其次,學生結合導學提綱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本著先靜後動的原則來進行,所謂“靜”就是學生獨自靜心學習,沉浸在自學提綱和教材之中,運用圈、點、勾、劃等方法讀透教材,理清相互之間的邏輯關係,掌握最基礎的知識;對於自己解決不了的或拿不準的問題可以進行整理或者做出特殊的標記。逐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獨立思考分析能力,減少對老師和他人的依賴性。所謂“動”就是小組成員之間針對自學中存在的問題相互交流,個人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疑問,同組成員相互討論,本著自己能獨立完成的組內不交流,組內能完成的班內不交流的原則,最終達成共識,充分體現小組團結合作的魅力。

第三,小組交流展示,提升學生自信。在新課改後,“滿堂灌”、“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式已無容身之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已經成為課堂活動的主旋律。教師一人獨掌教鞭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才能真正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可是,由於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每個班級裡總有一部分學生不原意或者不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課堂上教師指導的學習活動往往演繹成優生或部分中等生的.“專場演出”,為此我在展示環節中特別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1、大力提倡“展示無錯”“後進趕先進”“全員參與”原則。力求使每個學生都成為課堂的主人。2、發揮合作精神,同學展示有錯誤的,組內其他同學可及時糾正、完善補充;小組成員在展示過程中注意和其他小組成員以提問方式形成互動。3、每次展示時教師不點名,學生按照小組的分工展示預習成果。展示的內容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由老師在導學提綱上提出的問題,另一部分是學生在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的基礎上,自主發現的,培養學生學習的創造性;4、展示交流時要求學生能夠脫離課本,用自己的語言闡述自己的思路和獨特的見解,其他小組的同學在認真傾聽、筆記的基礎上,記下疑問。當展示結束後,提出自己的疑問並要求答覆,沒有具體的問題時,也要適當地從準確性、新穎性、實效性、語言表達等方面指出存在的不足和欣賞的長處。5、展示的方式要豐富多樣,新穎活潑,健康深刻。展示的方式除了常用的聽、說、讀、寫、看外,更提倡小品表演、編演課本劇、案例分析、調查分析、網路交流、歌曲繪畫、實物設計、實際操作等多種藝術的呈現方式。

二、重視學生習慣的培養,以良好的習慣促學生主動發展

1、教學生學會聽課,養成積極動腦的習慣

在45分鐘的課堂上,學生每一個時間單位的注意力不盡相同,維持的時間長短也不同,這就形成聽課質量的差別,聽課質量的差別必然導致學習成績的差別,因此解決好聽課注意力的問題是十分重要的。解決好聽課注意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聽課筆記,聽課筆記主要是以聽為主、以記為輔。以往有些學生,上課的時候記筆記特別認真,幾乎能把老師所有講述的內容全部記錄下來,結果影響了聽課質量;還有的學生從來沒有記筆記的習慣,結果課後複習的難點和疑點無法自己解決。所以,從開學開始,我要求學生每人必須設一個課堂筆記本,將老師上課的重點知識簡明扼要地記錄,定期檢查學生的課堂筆記,有針對性地寫出評語或鼓勵的語言,每位學生的都不一樣,讓學生認識到老師對會聽課學生的欣賞,發揮榜樣的帶動效應。

另外,激勵語言和獎勵機制雙管齊下調動學生積極思考的積極性。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師的語言素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 這裡我們最常用的是激勵性用語,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有人說:“教師的語言如鑰匙,能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如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能深埋在學生的心裡”。在學生的表現有明顯進步時,應及時運用肯定性、激勵性用語,並適當給予方法上的指導,有利於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產生強大的內驅力。在這方面我主要採取的措施是,課堂上對緊跟老師授課步子的同學的獨到見解大張旗鼓地甚至是誇張式的表揚,例如——“不錯,學習就得認真。”——“你真棒!能有這麼大的進步,老師感到非常高興。”——“大有進步,再加油。”/“希望你再接再厲!”/“不驕不躁,繼續努力!”——“功到自然成!”/“你瞧,你比以前進步多了,望繼續努力,爭取更優異的成績。”——“你試一試,相信你一定能成功!”/“老師和同學們相信你一定能進步!”/“老師相信你能自己想出來!”/“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等。另外專門設定的百分考核獎勵加分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開學一個月來,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問題不再沒人答,而是搶著答。

2、教學生學會做題,養成認真做題的好習慣

在學期中、學期末以及會考組織的學生質量檢測中,我們經常發現不少學生平日學習還可以,但考試成績往往不如人意。究其原因,不會審題是其成績不理想的關鍵。學生在解題中出現的許多錯誤,往往並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識,而是缺乏必要的審題習慣和審題技能。所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這方面我主要採取的措施是將課堂中分析的課文、蒐集的資料、習題等權利下放給學生,這一階段主要引導學生學會抓關鍵詞、句,從而歸納主題、劃分層次,真正看懂材料,因為許多同學總認為政治學科開卷考試,往往不管三七二十一亂抄一氣,全然不顧材料的主旨,造成反題的現象,所以有必要訓練學生閱讀材料、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學科評價體系,促先進、帶後進。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也說:“培養人就是培養他對前途的希望。”所以我們應關注每個孩子,要信任他們,給他們以希望,對他們進行積極評價,評價是促進學生反思自己,找出缺點和不足以便及時進行矯正的最佳途徑,也是教育評價中的“促進學生髮展”功能的最好體現。在主體性教育中,藝術性地進行評價可使學生充分體驗成長的愉悅,發展健全的自我意識,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學習,並將各種知識有效地納入自我的認知結構中去。因此,對學生的展示做及時的評價是不可缺少的。在我的課堂中我主要採取小組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評價內容靈活選擇,可以是展示過程中的全部也可以是某一點,可以使講題的思路,也可以是講題的語言,方法。但不管怎樣每個人的評價都必須是非批評的,必須有建設性的作用。評價的時機也並非固定不變,可以在一個小組展示後,也可以在所有小組展示後,其目的只有一個,及時發現並讚賞每位學生付出的努力及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拿起“表揚的武器”,使學生處於“我能學好”的自信中。當學生沉浸於“我能學好”的喜悅之中時,必然會產生更強烈的主動的求知的心理衝動,從而以更好的心態步入到下一階段的學習中,為自主學習搭建起新的臺階。

以上是我們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在實踐中我們也深深感到要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採取多種手段和途徑,來培養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才會有自主學習的興趣、素養並積極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來,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實際,達到課改的目標,我會為此不斷努力。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不斷拾荒在新課改徵途上的我們會更加從容、達觀、自信,在改革中嘗試,在嘗試中發展,在發展中改革。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5

我從事國中思品課教學工作接近十年。回顧教學經歷,有苦也有樂。現結合自己工作實際進行反思,回味成功與不足。

一、依據教材,傳授知識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依據教材,精心設計問題,創設情境,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主動提問,有重點的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和疑難,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我做到:

1、深刻把握教材,依據課本設計問題;

2、密切聯絡實際,認真分析解決。教師既聯絡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又培養學生學會提問、學會分析、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師注意從小處著手,從大處著眼,把學生學習、生活的“小環境”與社會的“大環境”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客觀看待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分析原因,探求解決途徑和辦法,擁有正確的情感態度、人生觀、價值觀。

二、理解掌握,及時複習訓練。

教師將課本讀薄,深刻把握課本,把課本放入教學的“大環境”——時代背景和“小環境”——教學背景中,把課本讀厚,賦予課本以豐富的內涵,讓學生充分理解、掌握,獲取知識和技能。課堂上,我做到了:

1、深入淺出,引經據典,問題互動,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本;

2、不失時機,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生活實踐,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內化教學內容,深刻領會課本,讀懂課本;

3、及時提供時間、空間,趁熱打鐵,讓學生儘快記憶、理解,將課本納入心中;

4、展示一定數量、質量上乘的練習題,與新課標接軌,與會考銜接,限定時間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千差萬別,學生參差不齊。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學習“自主、互動”六步教學法,學習優秀教師的先進經驗,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武裝自己,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跟上新課改的發展要求,以先進的理念引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教學要因教師的個性、能力而異,不能搞“一刀切”,千課一律;

第二、教學要因學生的整體素質而異,不同程度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又能使層次不一的學生不同程度上得到發展,對每個學生進行自信教育、感恩教育;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中學思品課;鼓勵每個差生認識自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

第三、教學要因教學的環境而異。不同地方的教學環境都不一樣,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成績,實現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注重過程管理,提高課堂效益,做到堂堂清。每堂課要紮實、高效。做到知識、能力的全面提高;及時“溫故”適時“知新”防止遺忘,做實做細複習工作,建立學習備忘錄,全程監控,努力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第五、堅持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突出人文關懷,發揮思想品德課的優勢,提升學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為學好其它學科打好思想基礎,做好思想支援!

總之,思品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教師堅持不懈,勇於創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教師都要抓住時機,為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6

通過講解走進青春課,有經驗也有不足,我根據自己的思路,設計了教學環節。有很多可以彌補之處,現反思如下幾點:

一、反思教材內容:

對於教材的分析,從學生實際出發,有生理現象---心理變化---調控方法---對學生的意義,合乎邏輯,對於教材的理解還是很透徹的。

二、反思教學理論:

本節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角色轉換,達到了教學目標。

三、反思教學方法:

關注體驗、引導探究、自主學習等方法作為主線,把觀察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作為能力的培養,把閱讀、思考、點撥作為知識的領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四、反思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我採取的是《童年》這首歌來開課的。我問同學有煩惱嗎?他們說沒有,我沒理他們,繼續進行。要是這時,運用一些教學機智就好了。可能是因為這些孩子還沒有明顯地感到自己的變化。

2、教學過程中思路還是清晰的,圍繞生理變化、心理煩惱、解除煩惱的方法進行教學,過渡自然,富有邏輯性,能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思路進行教學,還能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進行及時的調整,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能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體會獲取知識的快樂。當然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面不是很廣,大膽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不是很多。

五、反思教學效果:

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六、今後努力方向:

1、如果讓我在上這節課,我會再講心理矛盾時,舉一些貼近學生的小故事,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原來就是在解決他們自己的'事情。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學習的興趣。

2、多走進學生,不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就不可能有深層互動、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因此,我要與學生交朋友,轉換教師的角色,進一步融洽師生之間的關係,“親其師,信其道”說的就是這個理。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7

今年,我擔任一年級的《品德與生活》課。這對於一直擔任班主任、教了多年數學的我,確實是一種新的體驗。

國小階段高年級班級與低年級班級不一樣,教授數學與教授品德與生活不一樣。課堂上,高年級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認真完成數學作業。而一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知道你又不是班主任,愛動愛說,課堂常規不好,組織教學費勁兒,教學時課堂用語應該使用兒童語言,我還不會說小孩話,這往往影響了教學效果。

針對這些情況,我虛心向一、二年級教師請教,學習低年級組織教學的方法。採取下了措施:

1、加強常規教育,培養良好習慣。

針對課堂常規較弱的一些班進行嚴格管理,對於學生的每一個細小的不良習慣進行糾正,從握筆、坐姿等基本開始。對學生課上回答問題進行訓練,鼓勵他們大膽發言,說話完整。

2、讓孩子們喜歡思品課。

一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教材編得很好,非常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教材中的.活動內容也很豐富。每節課我都精心設計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去了解、去認識生活、明晰道理。孩子們在活動中不僅學到知識,培養能力,還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增進了彼此間的感情,也拉近了學生與老師間的距離。現在,我的思品課好上多了,孩子們學得快樂,老師教得也輕鬆。但有時候的我,還是不知不覺說起大人話,忘記說小孩的話了。說實在的,要搞好低年級教學,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學習,爭取教好思品課。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8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政治課教學應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還應注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不管是學生能力的培養還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都需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地把書本及生活中的各種知識吸收掌握並轉化為自己的素質,從而從根本上達到新課程標準所設定的預期教學目標。正因為如此,我在對教材處理上適當多安排了一些學生討論的成分,通過教學實踐,基本上能實現預期的目的,使學生在學習中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雙豐收。當然,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少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改進。現總結如下兩點:

首先,學生的積極性還不夠充分,還有待進一步調動。由於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在平時的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的比較少,學習過程被過分地簡化為“教師講——學生記”的模式,因而要想在某一堂課上就讓學生有一個質的改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這就要求我們政治教師反思一下:為什麼政治課的氣氛總是活躍不起來;為什麼學生對政治課學習的積極性總是不高;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引導作用有沒有充分發揮;如何有效地發揮教師在教學中引導作用?平時我們總是報怨學生對政治課不太重視、沒有興趣,以此作為上不好政治課的理由。但我以為政治課不好上的根本原因還在於我們教師。正因為我們授課的方法、模式太過於單調和程式化,沒有真正地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學生才會覺得政治課太枯燥、太難學。因此我們要改變以往“想放卻又不敢放”的觀念,在充分鑽研教材內容、找出教材和學生實際的結合點的基礎上,大膽放手,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學習中,以此來大大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學生的認識和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有待於加以科學地引導。由於學生自身生活閱歷的侷限,導致其在很多問題的認識上都會有片面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在發動學生討論分析問題時還要適時地加以引導,使其對社會問題的認識更加全面、合理和科學。當然引導學生思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這不僅需要思維載體、還需要思維方向的一致性。而要讓學生的思維總體上趨向某一方向又很困難,因此我們政治教師大都困惑於如何去引導,有時甚至會因不耐煩而讓我們放棄引導直接說出答案。雖然這樣做表面上是把問題解決了,但這時解決問題的是教師而不是學生,所以,真正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參與及學生能力的提高——並沒有實現。有位哲人說過:凡事貴在持之以恆。因此在政治課的教學中切忌半途而廢。只有我們注意了這點,設定目標後堅持引導,學生才會慢慢地學會思考、才會慢慢地與教師“心有靈犀一點通”,才會在以後的分析問題中注意全面分析、多角度分析、科學地分析。總之,在政治課的教學中,學生同樣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如果我們忽視了學生的能動性,那麼政治課堂就會一片死寂,人們對於政治課的誤解也會日益加深。所以我們政治教師應該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積極實踐新課程標準,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充分激發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本著教師自身成長和學生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宗旨,讓政治課變成活潑、生動、互動又有深度的探討課。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9

反思是教師教學中的一種內省活動,是對自我及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一名教師,要想使課堂有汩汩而來的“源頭活水”,就應該成為自覺的反思者,對教學持開放和批評的態度,從而改善自己的教學取向,啟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在小小的三尺講臺上拓出一片新天地。以下是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點滴體會,希望與大家分享,不到之處,誠請不吝指導。

一、源頭要不斷更新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要提高老師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如下幾點。

1、堅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豐富其他學科知識。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老師也只有掌握豐富的知識,才能做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才能使教學生動風趣、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育調動學生求知的慾望。

2、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老師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還需勇於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品學科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我常反省自己還是能做到,特別注意學生的言行,說話較為恢諧,學生不反感,有時就是一個眼神,學生都很在意。幾乎每上一節課,只要有不如意時,會多寫一點,如果覺得這節課有興奮點也記下。

3、為人師表。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覺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師必須以高尚的師德為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

4、老師要保持快樂心態。只有老師的輕鬆快樂教學,才能使學生樂於接近老師樂於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學生快樂情愫。當然,老師也是人,在現實生活中,有種種的煩惱和不如意,要保持快樂的心態好難。但只要本著以學生為重,以教書育人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對學生時摒棄懊惱,調節自己的情緒,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帶給學生。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國中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根據中規定:“思想政治課是學生系統地進行社會主義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課程”。使學生較好地掌握社會主義建設基礎理論知識,必須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改進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測”是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讀”是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老師要指導學生讀,提高讀的質量。結合實際把握好重難點,提出讀的提綱。同時要精讀,讀懂,掌握基礎知識;“議”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方式,也是學生互相學習,自我教育的過程,老師要把握好主題,明確議題,開拓思維,適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有效地培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講”是老師對關鍵問題的點撥。老師對重點知識給予精講,及時對學生糾偏,解疑。“練”是知識鞏固、培養能力的重要環節。“測”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測試,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覺得在課堂上將所學知識及時鞏固,對教學及時反饋,及時補缺。使學生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形成知識樹。教學的形式是多樣的,我們應根據不同課題,結合學生實際,採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討論式”等。總之,要體現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達到傳授知識,提高學生政治理論知識水平,又發揮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覺悟和政治素質,使知與行統一。期會考試後,讓學生結合學習實際總結經驗與教訓。學生在晚自習時我有意提出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學習環節。在後半期學生的進步很大。每學完一節內容,只要是與學生活學習有關的,作業是讓學生反省自己的得與失,例如,七年級學生剛進入國中學習,很多不適應,自從上“學習新天地後”,我時時問學生學習情況,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引導。幫助她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難題,成為她們的良師益友。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己。

三、課堂教學中注意的幾個問題

教師千差萬別,學生千差萬別。我們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教學要因教師的個性、能力而異,不能搞“一刀切”,千課一律;第二、教學要因學生的整體素質而異,不同程度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又能層次不一的學生不同程度上得到發展;第三、教學要因教學的環境而異。不同地方的教學環境都不一樣,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成績,實現好的教學效果。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0

一、政治老師要具備新穎的觀念

在傳統的師生關係中,師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老師是絕對的權威,錯的都是對的;學生是處於被動地位,不能反駁老師、不能質疑老師。這樣的師生關係嚴重影響了師生之間的互信與合作,師生關係就是簡單的授受關係,沒有情感的交流。 時代在發展,師生關係也要與時俱進。新型的師生關係只有建立在平等、民主、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之上,並體現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之中,學生才會因為受到老師平等、民主對待,得到老師信任和尊重而很樂意同其進行情感交流並接受老師的教育,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二、政治老師要具備教學的藝術

思想品德課的主要教學形式仍然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怎樣組織教學,取得什麼樣的教學效果,都與教師的專業技能和教學藝術有直接的關係。在教學中,雜亂無章不是藝術,目標不明不是藝術,方法單一不是藝術,主次不分不是藝術。

那麼,怎樣才能上好一堂政治課呢?

首先,要理清思路。在備課中必須吃透教材,教學中脫離教材,頭腦清晰,條理清楚,注重邏輯,防止陷入到不能自圓其說的雜亂無章的窘境之中。其次,要明確目標。要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貫穿在整個教學的始末,讓學生知道“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記什麼”“做什麼”“懂什麼”,防止出現教學完後學生還在“霧裡看花”的敗筆。再次,教學方法要多樣化。在教學中要堅持啟發性原則,以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實際,採取不同的匯入方法,讓學生每一節課都有新發現、新感覺。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注意學生的反映和情緒,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節奏,防止老師在臺上“云云”而學生在臺下“呼呼”的尷尬情景。最後,主次要分明。“主”就是重難點,為什麼是重難點,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要詳講;“次”就是淺顯易懂,學生自己能看懂的,要略講。只有主次分明,才能防止“眉毛鬍子一把抓”的錯誤做法。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1

思想品德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國中階段,教師要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思想品德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成為一條江”。“打鐵先要自身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過去有一種說法“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可是,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及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僅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需求了,教師應該成為一條源源不斷的江水”。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質,必須紮紮實實地做到如下幾點。

1、不斷學習。隨著改革深化和社會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絕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給自己“充電”才能使自己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為了充電,我經常上網,瀏覽時政要聞,瞭解思想品德教學的相關知識。

2、敢於反思。老師不僅要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更重要的還需勇於反思,敢於面對和改進自己的偏差和錯誤,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這就要求老師積極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

3、互相尊重。其實,不瞭解對方,不寬容對方,是很難以做到平衡的“尊重對方”的。你的敵意,只會迎來敵意,而不會正面幫助。課堂之上,同時是知識與語言,情緒與情感的交流,沒有如此明確的任務和結果,互動就是一句假話,教學就毫無效果。故而在上課的時候既要授課,講完學生應該記下的知識點,還要與學生進心靈的溝通。下課的時候也要多於學生交流,讓學生在心靈深處接受老師,認可老師,進而尊重老師。

4、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點,通常認為學生尊重老師是應該的,但往往要老師也尊重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特長、個性和人格就難了。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2

反思是教師教學中的一種內省活動,是對自我及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一名教師,要想使課堂有汩汩而來的“源頭活水”,就應該成為自覺的反思者,對教學持開放和批評的態度,從而改善自己的教學取向,啟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在小小的三尺講臺上拓出一片新天地。

在教學實際中,我進行以下思考:

一、反思教學目標的達成

每節課結束後,我都要進行教學目標完成的反思,如,教學目標設定合理嗎?完成得怎樣?本單元知識目標重點突出嗎?難點化解了嗎?情感、態度、價值觀“生成”的程度如何?有沒有把學科最重要的東西給予學生等等。如在講解《誠信是金》時,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可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逐一說明概念即可,這樣,新課標要求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也就難以達到。如果我們做如下改進:先引導學生自己看書,然後舉例說明,在此基礎上,請學生分組討論:“為什麼要講誠信?在日常生活中當誠信丟掉時,同時還會失去什麼?”相互討論、相互補充……如此教學,不僅重視了“知識和技能”,而且注重“過程和方法”的引導,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領悟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方法,並在師生互動中,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真正得到提升。

二、反思教學過程的差異性

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儘可能地創造條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性格各異的學生爭奇鬥豔,各領風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舞臺。所以教師要及時反思教學過程的差異性,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用所有學生,是否還有學生不適應,怎麼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讓學生實現會學、學會、樂學。

三、反思學生自主與教師引領的統一

自主性學習已經成為當前政治課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種學習方式,確實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張揚學生的個性。但令人遺憾的是,這種自主性學習的理念在轉化教學行為的過程中出現了異化。一些教師認為,學生自主了,教師就可以退避三舍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新課堂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並不否定教師講授的作用。這種為了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而弱化甚至漠視教師指導作用的教學行為,就是把自主學習給“泛化”和“異化”了,是把自主演變成了放任。在教學中,對於脫離學生生活經驗的理論知識,不可能全部讓學生自己去思考、討論或蒐集資料,否則將浪費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恰當的講授、生動的舉例,在啟發學生思考的同時,還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才會使思品課充滿生活的氣息,迸發智慧的火花,流淌人文的情懷。脫離了教材觀點的主體性,教師教的主體性,學生學的主體性是無法真正發揮的。

四、反思教學評價的多樣性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反饋。它既可以幫助老師判定學生在學習中的優勢和不足,監控和督促學生不斷進步和提高,也有利於教師教學效果的評估,幫助教師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傳統的教學評價側重於定量評價,過分強調評價的選拔和管理功能,更多地表現為終結性評價,無論是評價的物件、目的、方式、內容都過於單一。這既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也容易導致教師只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們應對傳統的教學評價進行反思。應重視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學習過程的體驗,重視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尤其是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改變單一的評價方式,實現“他評”與“自評”結合、“定性”與“定量”結合,改變學生只是物件的單向評價方式,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只有如此,才能有教學相長的良好發展,最終使學生愛學、會學、樂學。

教學反思有利於對經驗的歸納、總結。能讓我們在教學中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和境界。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3

我們以往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奉行的是知識傳遞為價值取向的教學觀,教師以講授法為主要教學形式。這樣,不但造成了課堂教學枯燥、乏味,而且這種教學方式不利於學生優秀品質的形成與發展。

1、課前要精心設計好課堂上的六個任務項。圍繞任務進行有效討論,有助於自由地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形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推理能力、人際交流技巧等多維能力;有利於使學生豐富對事物的認識,進而改變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培養學生積極的道德價值觀;更能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有效的交流、在互動交流中相互啟發、共同發展。

2、必須轉變教學觀念。要認識到新的課程教學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實現教學的兩個轉變:一是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轉變;二是實現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綜合思維能力,加強課程與實際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3、教師要努力營造輕鬆的教學環境,把微笑帶進課堂。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積極的情緒會帶來積極的效果,消極的情緒會帶來消極的效果。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師,每天都要面對的學生,他們的學習風氣、上課紀律是有差異的,所以教師在走進教室時,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情緒,或愉悅、或平靜、或煩躁、或激動。情緒好了,教學語言也更富於感情色彩,課堂教學也就更生動、更具有感染力。這樣達到了教與學的雙向優化,使教與學進入一種最佳狀態,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因此,我們教師要帶著微笑走進每一位學生。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4

在上週三和週四的思想品德研討會上,我上了兩節研討課,在教研室董老師和其他聽課老師真誠用心指導幫助下,收穫很大。特別是聽取了三中吉老師、四中夏老師的課後,我發現與她們這些優秀教師相比,差距真是太大了,尤其是操作電腦、製作課件方面,需好好跟她們學習。

事非經過不知難,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親自經歷,才會發現更多的不足。無論是典型材料的選取,還是教師駕馭課堂能力、調動學生積極性等方面,都有待於提高。

週三那節課,由於兩個視訊播放時間太長,學生互助交流時間不緊湊,導致課堂前鬆後緊,前三個任務項就用了35分鐘,關鍵的後三個任務項只剩10分鐘,只能蜻蜓點水,點到為止,交流展示很不充分,感覺特對不住聽課老師。

週四的課上,縮短了播放視訊的時間,組長把握好合作互助交流的進度,基本上達成教學效果。立法、執法、環保基本原則前三個任務項用了15分鐘,個人為環保做貢獻後三個任務項用了30分鐘,學生小組討論、合作互助交流比較充分。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和落腳點,實施環保關鍵在行動。不足的是,在播放視訊時,由於課件操作不熟練,耽誤了幾分鐘。

下面把這次講課的收穫(重點是不足)總結如下:

①包括播放視訊,匯入新課不能超過5分鐘。相同的錯誤這是第二次犯,真不應該!

②視訊播放時間太長,容易導致學生冷場;學生互助交流時間要打緊,這需要組長把握好。如果這幾方面拖延時間,處理不合理,課堂就會前鬆後緊,該展示的不能展示,就上不完課。

③在週四的課上,因組內加分的原因,出現了兩個同學爭著讀材料的不和諧現象。教師應提醒學生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係,在榮譽利益面前主動做出謙讓。貫徹126策略,注重“互助”“交流”,培養“人人為師、互助共勉”的情義文化。

④一上課,哪塊是自己的短板,就會暴露無遺。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我對於課件的製作與使用、視訊的插入與播放,不是很熟練。具體說,是很不熟練。經過這段時間的備課、上課,終於下定決心,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提高電腦操作能力。

⑤本來打算播放單個視訊,這個平時還是比較熟練的。這次為了方便,好朋友給做了個ppt課件。麻煩來了。因電腦課件知識知之甚少,自作主張把包裡的內容複製到桌面上,想當然地認為這樣更方便些。結果,一旦挪動,視訊就打不開!吃一塹,長一智,教訓太深刻了!

⑥儘量創設一種愉悅的'、寬鬆的、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師生在身心放鬆的狀態下,充分享受學習的愉悅和幸福。藉助討論活動實現人際關係協調、知識梳理、觀點碰撞、思想表達能力提高等目的。促進教學的課內外有機銜接,學生知與行的協調統一。實現課堂討論的生命化、科學化、體驗化和實踐化。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15

自從新課程標準提出“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後,現在幾乎所有的七年級思品課,基本上都實施了小組合作學習,採用小組討論式教學。它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間和師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係,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培養。但筆者發現目前的小組合作討論教學存在一些誤區,影響著主體性合作學習目標的實現。

一、小組合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分組簡單機械

小組合作教學是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在討論中交流思想,互補學習的一種教學活動。在目前七年級思品課教學中,最常見的小組是按座位前後自然分成四人小組,座位的編排往往又是按學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這樣分組雖然開展小組活動簡便易行,但人員搭配不合理,不利於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二)討論流於形式。

討論流於形式是目前小組合作教學較為嚴重的問題。表現在:

1、討論變成“閒聊”。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後,5—6個學生就圍坐在一起討論,往往滿教室都是嗡嗡聲,每個人都在張嘴,但討論內容很多與問題無關。筆者多次在多堂公開課中注意到,很多小組討論時間變成了純粹的'“閒聊”時間。

2、討論過於頻繁。現在有些公開課討論次數頻繁,失去起小組討論應有的功能。如某老師在上七年級思品課《學會調控情緒》這一教學內容時,整堂課從中國女排在第26屆奧運會的心情變化問題討論開始組織教學匯入新課,到控制情緒的方法的問題討論總結新課,總共運用了6次小組討論法,學生參與的興趣在不斷降低,效果大打折扣。

3、問題設計過濫。有的問題含有深入探索的內容少;有的問題設定還缺乏主客觀條件;有的問題討論不是在學生產生困惑的最佳時機進行,並充塞整堂課教學,課堂討論熱熱鬧鬧擺擺樣子走過場,使思品課教學失去了人文教育的實效性。小組合作教學不是簡單地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加以討論,不能把合作討論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要關注很多深層次的問題。

(三)彙報停留表面。

彙報是展現一個小組合作成果的重要載體,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但在實際彙報中存在兩個問題。

1、師生淡化合作成果。討論了幾分鐘後,教師一聲令下,議論聲嘎然而止。教師要求學生彙報發言時,也只是有幾個學業成績較好的學生來彙報了事。教師往往問的是“哪個同學願意來說一說”,而不是“哪個小組願意來說一說”,學生一張口也是“我認為怎麼樣”、“我覺得如何如何”,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這種發言折射出來的是個人智慧,而不是集體智慧,有悖合作學習目標的實現。

2、教師缺乏理性點撥。教師在聽了小組彙報後,常以“很好”或“請另外小組彙報”等無意義性語言。彙報成果,應促進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從而把問題往寬度深度方向發展。如某老師在教學《學會調控情緒》這一內容時,讓學生討論“情緒對生活影響”的例項,小組討論二、三分鐘後,讓學生個人發言了事。小組合作教學在這裡成了活躍課堂氣氛的輔助手段,成了作秀的表演,並不體現真正意義上合作學習。

(四)學生參與不均

筆者通過觀察發現,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是好學生參與的機會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種幫助的角色,困難學生成了聽眾,往往越過了獨立思考的機會而直接從好學生中獲得資訊,致使困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獲益比在傳統教學中的獲益還少。調查問卷中有84%的教師認為存在這樣的問題。說明這個問題是比較普遍和嚴重的。凡是聽過公開課的老師多少都會有這樣的發現:在小組活動中好學生髮言的機會多,代表小組彙報的現象多。教師對小組的指導和監督不夠,小組成員間的分工不明確。教師只關注小組的學習結果,不關注學習過程和個人的學習情況,是形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小組長沒有管理好小組活動,開小差的學生缺乏個人責任感等。

(五)教師缺少引導

學生參與是小組合作討論式課堂教學的關鍵和主體。筆者發現由於學生認知水平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個體都有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教師在備課時不可能全面預見許多不可預測的人為因素,加上教師的上課應變能力、個人素質也各有差異,使某些教師採用小組討論的課堂教學時缺少認知引導和激勵,出現了失控的情況。如有位教師在教學《學會調控情緒》時,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控制情緒的方法,有小組提出離家出走,讓父母、老師擔心害怕的發洩方法,教師只簡單作出這種方法是錯誤的評價,而沒有及時抓住學生的思維閃光點,進行正向引導,合理調控,使“一石激起千層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