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發明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發明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發明教學反思

發明教學反思1

在造紙術發明以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簡都比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閱讀奏章,就要整整一車;絹帛雖然輕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貴,也不適於書寫。到了漢代,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了,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紙被髮明出來了。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教學重點是:瞭解紙的發明過程及歷史意義。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引導學生學習《紙的發明》時,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遇到疑難,小組合作、探究,自行解決問題。這樣,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

2。在學生反覆研讀課文,並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引導學生深入把握作者紙的發明過程進行討論;由於課前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反覆的誦讀,所以,需要學生理解透徹,這讓我看到了學生的巨大潛能。

3。能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句“學富五車”的意思。把握內容要點,原來的問題過於注重結果,卻忽略了方法與過程,修改後則使這兩者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了。切忌設問不等於問答案,而是問能力。能力訓練,開發潛能,是設問的最終目的。

4。拓展延伸。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紙的'知識,辦一張手抄報。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

1。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明理。多角度地體驗性朗讀,豐富了學生的內心世界,昇華了他們的情感體驗。

2。採用體驗性閱讀教學,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進行體驗,喚醒了他們的創造潛能,促進了他們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了他們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不足之處

因為教學環境不是完全封閉的,更何況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向交流活動,教師應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交流的狀況,教師也不可能完全預見到最後,我想說,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的畫龍點睛之筆。讓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思考、積澱,不斷地充實自己、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2。初讀課文,掃清生字詞障礙。

(1)自讀課文,標出文章的段落,勾畫出文中生字與不認識的字詞,通過工具書去認識和理解它們。

(2)教師檢測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詞的情況。指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教師正音。隨機抽取學生朗讀生字、組詞、造句,出現錯誤時,及時糾正。

3。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學生自讀課文,說一說紙的發明過程?為什麼只有蔡倫的造紙術傳承了下來?談一談你有什麼感受?

(2)要求學生深讀課文,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說一說為什麼喜歡它?思考每一段之間的聯絡。

(3)要求學生再次深讀課文,概括每一段的內容,小組討論按什麼順序來描寫的?

4。拓展練習:寫小練筆《紙的自述》。

發明教學反思2

在造紙術發明以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簡都比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閱讀奏章,就要整整一車;絹帛雖然輕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貴,也不適於書寫。到了漢代,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了,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紙被髮明出來了。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對中國歷史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瞭解紙的發明過程及歷史意義。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引導學生學習《紙的發明》時,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遇到疑難,小組合作、探究,自行解決問題。這樣,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

2、在學生反覆研讀課文,並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引導學生深入把握作者紙的發明過程進行討論;由於課前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反覆的誦讀,所以,學生對文章內容理解的非常透徹,這讓我看到了學生的巨大潛能。

3、能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句“學富五車”的意思。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領悟本文的中心思想。原來的問題過於注重結果,卻忽略了方法與過程,修改後則使這兩者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了。切忌設問不等於問答案,而是問能力。能力訓練,開發潛能,是設問的最終目的。

4、拓展延伸。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紙的知識,辦一張手抄報。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

1、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明理。多角度地體驗性朗讀,豐富了學生的內心世界,昇華了他們的情感體驗。

2、採用體驗性閱讀教學,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進行體驗,喚醒了他們的創造潛能,促進了他們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了他們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不足之處

因為教學環境不是完全封閉的,更何況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向交流活動,教師應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交流的狀況,教師也不可能完全預見到最後,我想說,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的畫龍點睛之筆。讓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思考、積澱,不斷地充實自己、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2、初讀課文,掃清生字詞障礙。

(1)自讀課文,標出文章的段落,勾畫出本文的生字與不認識的字詞,通過工具書去認識和理解它們。

(2)教師檢測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詞的情況。指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教師正音。隨機抽取學生朗讀生字、組詞、造句,出現錯誤時,及時糾正。

3、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學生自讀課文,說一說紙的發明過程?為什麼只有蔡倫的造紙術傳承了下來?談一談你有什麼感受?

(2)要求學生深讀課文,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說一說為什麼喜歡它?思考每一段之間的聯絡。

(3)要求學生再次深讀課文,概括每一段的內容,小組討論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描寫的?

4、拓展練習:寫一篇小練筆《紙的自述》。

發明教學反思3

在教學《電話的發明》這一課時,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後提問,一名學生站起來問:第二幅插圖,哪一個是亞歷山大貝爾,哪一個是電器技師沃特森?教室裡立刻鬨堂大笑,顯然,學生們覺得這個問題太簡單、太沒價值了。

然而,我停了一下,笑著對全班同學說:“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是呀,哪個是貝爾呢?”話音剛落,同學們紛紛舉手。這時,我繼續說道:“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依據來。”學生一個個提起筆邊讀邊批畫,有的還小聲議論起來。過了一會兒,一隻只小手陸續舉起。答案出來了:同學們一致認為那個髮色較深,穿著咖啡色背心的是貝爾,另外一個是沃特森。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我沒有像學生那樣一笑了之,更沒有說出“這還用問嗎”“你應該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之類的話來,而是首先鼓勵那位學生,然後加以正確引導。這不僅讓那個提問的學生體驗了成功的喜悅,而且給全班學生提供了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由此我想,教師只有善待每個學生的提問,學生才敢提問。一個學生如果怕自己提出的問題太簡單、太沒有價值而遭到老師、同學的嘲笑就會不敢問,也就談不上愛問,更談不上會問了。學生由於敢問、愛問,問得多了就會發展到會問。有了教師的鼓勵,學生才敢問、愛問;有了教師的引導,學生才會問。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教學中,怎樣面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不同提問水平的學生都得到發展呢?促使我不斷地探索,反思。

因為,每個孩子受遺傳、外界環境、後天教育等的影響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個孩子,認真對待每個孩子的問題。

發明教學反思4

成功之處:

教學中,本文首先“學習生字詞,能夠正確地朗讀課文”,通過課件展示比較難讀的以及與課文理解有直接幫助的字詞,在指讀當中發現不正確的字詞讀音,隨即把它們進行正音。然後“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且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課文段落大意,從而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的認識,從而實現由初讀到品讀的過渡。

不足之處:

放手給學生,必定造成學生思維的異常活躍,如何讓學生很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有序地教學,是今後應該注意到的。

發明教學反思5

一、教學效果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瞭解紙的發明過程及歷史意義。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引導學生學習《紙的發明》時,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

2.在學生反覆研讀課文,並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引導學生深入把握作者紙的發明過程進行討論。

3.拓展延伸部分:完成推薦閱讀《印刷術》和分享學生收集的古代科技成就。

二、成功之處

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明理。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進行體驗,喚醒了他們的創造潛能,促進了他們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了他們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不足之處

在小組合作完成“紙的發明過程”環節花費的時間比較多(應該設定限時提醒),導致後面課堂延伸部分探討得很倉促。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的畫龍點睛之筆。希望通過這次教學,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思考、積澱,不斷地充實自己、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發明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科普知識短文,主要講了紙的發展歷程,揭開了只有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傳承下來的原因,並從中感受到造紙術對人類社會的巨大影響。反思我的教學過程,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

語文學習方法指導的方式是影響學習方法掌握的重要外部因素,教師在教學過種中,應有較強的指導學習方法的意識,有堅實的語文知識基礎,能憑藉學習內容,把指導學生學習語文內容與如何學習統一在同一過程中,寓學法於教學之中,久而久之,學生領悟各種學習方法。

二、注重自主學習,強化合作探究。

這一課的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紙的發展歷程,初步瞭解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這既是這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因此,我抓住本課課後的主線問題“想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樣子填寫下面的表格”組織學生探究交流。在這一環節教學時,我對課本上的表格進行了改造,運用填表法,以小組合作方式,自主學習。在彙報的同時,注重引導學生的語言訓練,體會用詞的巧妙,不應該是機械的重複,培養學生有思維的想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抓住課文的關鍵詞句進行拓展。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拓展交流,引導學生簡單瞭解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加深了對文字的認識。

四、引導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走近傳統節日》

1、設計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注重方法的指導。

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珍惜學生生活體驗與教學的關係,讓學生從心裡喜歡上了我國傳統節日,從行為上親近它,進行實踐探究,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情感體驗。

2.教師的角色發生了改變。

在活動中,教師不是臨駕於學生之上,而是以一個小夥伴的身份,和他們一起探究,對他們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指導,教給方法,適時鼓勵,使學生樂於學習,積極投身到活動中去,為順利的完成活動打下基礎。

3、實踐體驗帶給孩子們無限的快樂。

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使孩子們在生活的大舞臺上盡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能,滿足了他們的慾望,提高了他們的能力,促進了他們求知的興趣。

發明教學反思7

在設計本教案時,我以訓練為主,因為本班的語言表達能力欠缺,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以教材為例子,對學生進行了多方面的語文訓練。

1、讀的訓練。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和要求學生默讀,用讀代替了老師繁瑣的講解和提問。訓練培養了學生的`語感,讓學生體會了課文所含的思想內容。

2、說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用一二句話介紹華佗其人;根據相關內容介紹麻醉劑,學生的說話機會多,說話內容廣,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又使他們積累、發展了語言。

3、在上課的起始階段,還進行了聽的訓練:讓學生聽老師讀課文有關內容,然後進行反饋。

教材是訓練的例子,若在每節課上都能讓學生聽聽說說、讀讀寫寫,對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無疑是大有裨益的。所以,課前老師一定要吃透教材,多挖掘課文中的說話素材,來提高學生的說話能力。

發明教學反思8

最近正在進行第五單元的教學,本單元的教育主題為走進科學單元。也許是這個單元的每一篇課文的層次都十分清晰,也許是關於科學的內容本身就很吸引孩子們,因此,無論是從茅以生的《橋樑遠景圖》,還是《黃河象》,還是《兒童與發明》,每一課的教學效果都很好。

而我對每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也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只不過是課前讓學生預習,並查詢相關資料。課上主要通過自讀來理解課文內容,老師簡單進行啟發。尤其是《兒童與發明》這一課,最後,我對同學們說:“其實發明創造並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事情,只要我們每一個同學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敢於創新,不久的.將來,你就會成為一個小發明家。”一層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馬上開始議論紛紛。

有一個同學大聲說:“老師,咱們班曹源就愛動手製作,他把撿到的廢電機改造一下,就變成了小電扇了。”原來早就有學生捷足先登進行小發明瞭。相信經過本單元的學習,必定會激起學生髮明與創造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會擁有一顆細緻的心和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發明教學反思9

【1】這篇課文是具有故事性的說明性文章,要指導學生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文中惠特尼發明的標準化的想法和做法,感知標準化對於現在化大工業生產的重要意義。教學中,可以將惠特尼的標準化做法和鐵匠師傅自己一件件打製零件,自己安裝的做法的不同結果進行比較,從而深刻感受到標準化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啟發學生理解:發明創造不只表現在有形的物品上,還表現在科學的“方法”上。

本課的設計層次清楚。學生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結合課文後的資料和自己在刻下查詢的資料,自己探索問題,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這節課能以學生為主,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自學、交流,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課文的內容不難,學生容易理解,重點是讓學生體會毛瑟槍製作的艱難,為後面理解課文打好基礎,使學習水到渠成。

【2】本節課上完,第一個感受就是,這堂課上得很不成功!客觀的原因自不必說了,說說我在這堂課中暴露的問題吧!記得那是在檢測預習的'環節,我預設的是5到8分鐘結束檢測,可我萬萬沒有想到這個班孩子的預習效果會是那樣,於是,在這個環節,我多停留了一會兒,而正是這兒的多一會,導致了後面的環節時間不夠,重點不夠突出。之所以會出現檢測預習的多停留,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第一個,是我的臨場應變能力太弱,第二個,是因為我的一些教學觀念,我在準備賽課的過程中,看了一些光碟,那些老師,尤其是竇桂梅老師執教的《秋天的懷念》,讓我真正的感受到了語文課就是要重視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尤其是評價這個教學手段,不能形同虛設,要實實在在。老師不能忽略課堂存在的一些突發問題,不然,這個課就是上給別人看的,而不是給學生上的。可惜,我對此的理解很膚淺,也直接導致了我在這堂課中運用上的生疏,不過,我為自己感到高興,雖然,這次我的課失敗了,但我相信,我以後的課堂會呈現更多的精彩!不是有句話這樣說的嗎?失敗是成功之母!第二個感受就是,我在準備賽課的過程中,教學觀念發

發明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1、關注科技發展,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2、能就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大膽進行想象,設計自己想發明的機器人。

(特徵、功能、材質以及設計意圖)。

3、讓學生樂於參與口語交際,交流自己想發明什麼樣的機器人,並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1、想象要奇特合理。

2、與同學交流自己想發明什麼樣的機器人。

【教學準備】

錄音。

(從幾個方面介紹機器人的範例材料)

【教學過程】

1、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機器人。

(聽說過機器人嗎?說說自己都瞭解一些什麼?機器人長得和人一樣嗎?喜歡機器人嗎?)

2、是呀,因為機器人能做人所不能及的事情,所以人們根據自己的工作需要,生活需要極想擁有一些機器人。比如,熊熊燃燒的烈火會危害消防隊員的生命安全,科學家根據他們的工作需要發明了消防機器人,代替消防隊員深入險境排除險情。又如,社會上有相當數量的盲人,眼睛看不見使他們不能象正常人一樣上街購物,科學家根據他們的生活需要發明了導盲機器人,雖然僅僅是一個普通的鐵盒子,卻引領盲人走上街頭。

3、同學們,如果給你一個機會,你會想到要給什麼人發明一個怎樣的機器人呢?靜靜地思考一分鐘。

4、三言兩語在紙上寫寫自己想發明的機器人的名稱、功能、特徵以及設計意圖。

5、好東西要大家一起分享,從這幾個方面,向小組內的同伴介紹自己發明的機器人,比一比,誰的'設計最奇特合理,評出最佳創意獎。

6、如果要把自己的設計在一個比較大規模的釋出會上做宣傳發布,介紹時,除了要講清楚自己所設計的機器人的名稱、功能、特徵和設計意圖之外,還有哪些要求嗎?讓我們來觀摩一位設計師的介紹。

引導學生懂得宣傳介紹時要做到聲音響亮,條理清楚,儀表大方以及一定的廣告效應。

7、現在就有這麼一個機會──2005年新款機器人釋出會,與會的是來自各設計院的設計師和一些廠方代表,有三位設計師將在本會場釋出他們的新創意。釋出會結束後,將舉行小型的現場訂貨會,各廠方代表會就自己感興趣的機器人與設計師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8、舉行釋出會和訂貨會。

(記者現場採訪)

9、在今天的釋出會上,我們的設計師沒有經過培訓就擔任了產品宣傳員的角色,他們有哪些做得還不夠成熟的嗎?

10、我們的廠方代表給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想知道是什麼嗎?

11、小結:

老師祝願同學們設計的機器人能早日問世,也祝願同學們在下次交流中表現得更好。

【板書】

我想發明的機器人

奇特合理 聲音響亮

條理清楚

儀表大方

發明教學反思11

一、背景:

當前,語文教學的著眼點,不僅是使學生獲得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科學能力和科學態度。讓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學習者的態度去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養成多維開放的思維習慣,並學會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

在教學二年級S版語文《鋸是怎樣發明的》一課時,就嘗試運用這一探究性教學方法。

二、教學片段

以下是其中的一個教學片斷:

師:在瞭解了魯班發明“鋸”的過程之後,我們開一個“古今中外發明創造資訊交流會”,把你預先收集到的有關發明、創造的人或事蹟介紹給大家,好嗎??

(媒體打出大字:古今中外發明創造資訊交流會)?

生①:我第一個為大家介紹一位古代的`科學家,他的名字叫華佗,是一名醫生,他經常給病人治病,看見病人非常痛苦,他就歷經千辛萬苦採藥研究,終於發明了“麻沸散”,解除了病人的痛苦

生②:美國的托馬斯·阿塔姆斯看見一個小孩在吃叫做糖膠樹的東西,由此啟發,經過研究實驗,發明了今天大家都喜歡吃的可以健齒的口香糖

生③;東京大學有位教授名叫池田菊苗。一天,他吃了一碗有黃瓜和海帶絲的湯,覺得很鮮,經過研製,1903年,池田教授終於從海帶中提取出一種物質,它就是穀氨酸鈉,把它命名為“味精”。池田教授就這樣發明了“味精”。

在例舉了他們所收集到的許許多多的古今中外有關發明創造的故事後,教師又話鋒一轉,要求學生自己進行大膽的發明創造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沒有解決的問題,你想發明什麼來解決問題呢?把它寫下來

(媒體打出:我的奇思妙想)

生①:每次,我乘爸爸的車子到上海去,總是為停車的事而煩惱。我想:要是能發明一輛伸縮自如的手提式汽車,該多好啊!外出時,只要按動開關,開啟汽車就可以方便地出行了。

目的地一到,又可以像手提包一樣,隨身攜帶

生②:冬天,寒風呼呼地颳著,好冷啊!人們穿上了厚厚的羽絨衣,長長的大衣,可是行動太不方便了,尤其是小朋友,活動不靈活,實在太苦惱了。我想發明一件空調衣,它可以根據室內外氣溫、各人需要隨時調節溫度。到那時,人們一年四季都輕輕鬆鬆,更不會因為太冷或太熱而生病了

三、反思:

一段段詳實的發明史,一個個閃爍著智慧花的奇思妙想,使我連連為孩子們的出色表現而嘖嘖稱讚。這堂課,學生參與率達100%,思維活躍,並有強烈的創造意識,自主性、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可以說是一堂既熱烈又精彩的課。短短的四十分鐘,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對低年級語文課探究性教學也有了新的認識。

課堂教學的資訊傳遞應該是師與生、生與生的多向交流。我這堂探究性語文課無疑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機會,讓學生向父母,向他人請教,向書刊查閱,更有條件地甚至可以藉助先進的資訊資源,上網查尋所需資料,孩子們興致勃勃地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各顯神通,多渠道地嘗試解決了靈活的“作業”,讓他們成為了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課中,學生又真正嚐到了主人的滋味,出現了開頭一幕令人欣喜的場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解決問題,更培養了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實現了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多方資訊交流,真正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課堂充滿了活力。新世紀對低年級語文老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加強學習,不斷增加、擴大資訊量,充實、完善自己,滿足課堂上求知慾望強烈、資訊來源廣泛的孩子們。教師更要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不僅僅停留在參考書中的某一種答案,更要追求思維的多維化,引導學生嘗試從逆向、或其它不同角度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滿足他們的渴求和願望,讓他們學會探究,是我們每位語文老師的奮鬥目標。

發明教學反思12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引導學生學習《紙的發明》時,我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遇到疑難,小組合作、探究,自行解決問題。這樣,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討論中學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辯,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

2、在學生反覆研讀課文,並對課文有了自己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我又適時地引導學生深入把握作者紙的發明過程進行討論;由於課前學生對課文進行了反覆的誦讀,所以,學生對文章內容理解的非常透徹,這讓我看到了學生的巨大潛能。

3、能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詞句“學富五車”的意思。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領悟本文的'中心思想。原來的問題過於注重結果,卻忽略了方法與過程,修改後則使這兩者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了。切忌設問不等於問答案,而是問能力。能力訓練,開發潛能,是設問的最終目的。

4、拓展延伸。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紙的知識,辦一張手抄報。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

1、多種形式的讀使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體驗、明理。多角度地體驗性朗讀,豐富了學生的內心世界,昇華了他們的情感體驗。

2、採用體驗性閱讀教學,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進行體驗,喚醒了他們的創造潛能,促進了他們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了他們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不足之處

因為教學環境不是完全封閉的,更何況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向交流活動,教師應對的是活生生的人,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交流的狀況,教師也不可能完全預見到。最後,我想說,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的畫龍點睛之筆。讓我們不斷地在實踐中學習、摸索、思考、積澱,不個斷地充實自己、追求個性、構建風格,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發明教學反思13

本節課在東區全體科學的指導下和集體認真備課下,順利完成了此節課的教學任務。一節課下來,感覺內心比較舒暢,可以是師生的配合比較融洽,學生的反映比較積極。在相互影響中大大調動了教師的上課的熱情。下面,就針對本節課的課後感想記錄以下幾點反思:

一、例項現場分析,真切而有實效

結合具體的發明作品講解,會讓學生很容易就能瞭解其中的方法,從中模仿,開啟學生的思路。為了避免較多無效的,不符合小發明特點的想法出現,因此在小組討論開始就向學生講明要求,使學生在討論和評價時有了可靠的依據和明確的思路。因為解決的方法會很多,如何找到有效、科學的解決辦法是這堂課的難點,所以我就採取先小組討論交流再全班交流評價,最後由老師指導的方法,既讓學生認知了“找不足”發明法的特點,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又能集思廣益,共同討論和完善自己的想法,提高了學生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教師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學生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領導者和評價者。教師不是學生的旁觀者,而是學生活動的指導者、組織者、領導者。教師要引導學生有序高效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組織學生,管理學生。因此在開展科學探究活動時對學生的方法指導顯得尤為重要。只要學生掌握了有效的方法,開展活動才能順利進行。然而,方法的掌握並不是很輕鬆的'事,需要老師悉心的指導,我認為在進行方法指導時老師應從簡單易懂的例子中讓學生學習,有利與學生更有效的掌握。

我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定小發明的一些基本知識、技法,懂得如何去搞小發明。培養學生對小發明的興趣,養成對身邊的事物細心觀察的習慣。因此我想,既然是方法的指導課就應該結合實踐,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熟悉方法並熟練的掌握,不能只是關注理論的指導,那樣以來學生不但很難掌握,在以後的實踐操作中會無從下手,猶豫不決。同時更重要的是降低實踐內容的難度,讓學生覺得並不難,產生興趣,能使全體的學生積極的投入。如果操作的內容過難,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也有困難,哪能去很好的掌握方法、技巧。因此,這堂課我在方法的指導上始終讓學生感到發明的方法並不難,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交流中獲取方法,效果顯著。當然,學生課堂上的想法和交流並不一定完全符合發明的要求,可能會存在較多的不足,但是我想,我這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方法,注重學生過程的體驗,至於利用這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結果如何,會牽涉到許多的原因,只能在以後的課中逐步解決。

三、以學生身邊的發明接近對小發明的認知距離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發明創造的意義、特性及方法、步驟,並親自動手實踐,效果不錯。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告訴我們:發明創造其實就是多觀察,多思考,多實踐。一提到發明會讓很多的學生,包括老師都會感到很難,不敢去嘗試。因此,我在課開始時先去欣賞我們學校學生自己的作品,讓學生明白我們身邊的同學就可以發明很多的東西,而且還獲獎了,小發明並不像他們想象的那麼難,以此來樹立學生的信心,同時也激發學生對小發明的興趣。學生感受發明無處不在,發明來源於生活,體會創造發明的意義,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習他們善於觀察生活,善於思考的好習慣。分析發明例項,學習發明創造的特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

讓學生去找生活中一些物品或者學習用品的缺點,他們會感到並不難,因此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找出許多。但為了讓學生了解並掌握方法,不要求學生所說的所寫的一定要十分有價值,只要合乎常理就行,以此降低難度,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達到面向全體學生的要求。

發明教學反思14

本節作文課,針對還處在作文起步階段三年級學生願意說話敢於說話,卻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寫成文章的特點,設計了一節生動有趣,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作文教學課,讓學生充分發揮了自己想象力,發揮了小組交流探究精神,做到全程輕鬆、快樂地參與和學習。

本課目的一是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二是指導學生如何通過充分想象和交流,構想未來新事物的特性,並把想象的內容具體、清楚地表達出來。三是通過交流、學習和作文喚起學生對未來的憧憬和嚮往,激發學生的探索與創造精神。

這節作文課的優點在於,通過視訊的激趣匯入,馬上調動起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創設了一個良好的自由想象大膽發言的`課堂氛圍。老師捕捉好學生髮言的契機,點撥本次作文的中心和重點,點撥寫作的方法,讓下一個發言的學生在此基礎上把自己的表達提上一個臺階。作文的時候就更能取長補短,有所進步。

本節課還存在以下不足:一、學生的想象被髮言的同學所侷限,文章顯得不夠多變靈活,基本上都是寫機器人、垃圾桶等同學發言講過的小發明。二、個別同學的文章還欠缺條理,說明老師在指導方法上,注重了內容上的指導,但忽略了讓學生注意描述的順序。三、課堂明顯前鬆後緊,留給學生習作的時間和點評時間還不足。

發明教學反思15

學習物理最根本的方法是觀察和實驗,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或實驗中“嘗試”,發現與物理有關的問題,使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自然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使學生體驗物理與生活、物理與自然、物理與技術、物理與社會的密切關聯,瞭解生活和社會中處處有物理。經驗告訴我們: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對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具有很強的“悟性”,這種“悟性”源於對日常生活豐富的感性認識。對物理學習有障礙的人,其最大的障礙不在於智力因素,而在於缺少對日常生活的用心觀察,頭腦中缺乏感性經驗,而這些感性經驗恰恰是物理思維的基礎。學習物理,首先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細觀察周圍的世界,通過思考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假想,甚至是異想天開的猜想;要善於動手“嘗試”,只有實踐才能證明猜想或假想是否正確,也才能最終發現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觀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現象感知過程中的一種最直接的方法。通過觀察可以使學生從物理現象中獲取各種各樣、鮮明生動、印象深刻的原始資訊,為理解物理知識提供了事實根據。因此,注意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實踐中多“嘗試”,養成勤於觀察、思考和動手“嘗試”的好習慣,對物理的學習極為重要。

我們身邊的許多物品都可以用來供學生做物理實驗,如利用吃飯用的筷子和水就可以做光的折射現象的小實驗等。使用身邊隨手可得的物品進行實驗“嘗試”,既可以拉近物理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深刻感受到科學的真實性,消除科學的`神祕感;又可以使學生利用簡單的器材進行小發明和小創造,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場地和條件。小實驗、小製作、小發明等所表現的物理知識是最直觀的,給學生更多的“嘗試”機會來展示自我。學生做小實驗,搞小製作、小發明等,又可彌補課內實驗的不足。做這些實驗使用的器材不受限制,回家後自找材料,人人能做到;從儀器的設計和製造、實驗步驟和方法的確定,實驗結果的處理等全過程,都由學生獨立“嘗試”著完成,這都有利於他們探索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各種物理實驗,從某種意義上說,都是一種特殊的、直觀的實踐。學生在動手完成各種小實驗、小製作、小發明過程中,思維異常活躍,學習慾望高漲,參與意識增強,都迫切地希望進一步探索問題。通過“嘗試”實驗,學生學習到的物理知識就比較深刻、牢固。小實驗、小製作、小發明等,有很強的趣味性和知識性,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國中學生好奇、好問、好動、好學的心理特徵。教師要鼓勵學生做好這些課外小實驗、小製作、小發明,並有意識地在教學中加以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