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上冊美術反思11篇

在發展不斷提速的社會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那麼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上冊美術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上冊美術反思11篇

二年級上冊美術反思 篇1

新教材發下來後,我都會把每一課都認真瀏覽一遍,並思考怎樣才能上的有趣有意義。這學期也不例外,當看到第三冊第11課《用畫來寫信》時,我立刻想到應該在教師節、感恩節來臨之前上這節課。當孩子們掌握了用畫來寫信的表現方法後,可以給自己的親人或老師寫一封信,節日那天送給他。我想,學生帶著這個明確的目標去學習,效率一定會更高,效果一定會更好。同時還能利用這個機會對學生進行一番感恩教育及節約教育,可謂一舉幾得。

想到這裡,我的精神就更足了,先是找到了幾篇舊雜誌上孩子們用圖夾文的形式寫得小文章,又從網上找了一些漂亮的信紙和信封圖片立即做進了教案裡。根據我的經驗,讓剛上二年級的孩子掌握書信的格式會有困難。針對這一難點的突破,我專門設計了在黑板上板書一封信的環節。為了增加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根據每個班的不同情況為每個班編寫了不同的信。比如二年級(4)班唐雪倩同學的爸爸長期在外省工作,她接觸通訊知識機會比同學們多,我上課時專門讓她展示了給爸爸寫的信。孩子們果然都全神貫注的看著黑板上,唐雪倩同學和我一起把一封文字的信,變成了用畫來寫的信。這時我問孩子們:“你們認真觀察一下這封信和我們平常寫得作文格式有什麼不同?”不一會孩子們就你一言,我一語的將書信的格式分析的頭頭是道。當時我還得意的想:美術課上講書信格式比語文課有意思多了,一會兒的作業他們一定不會再有問題了。這時孩子們也躍躍欲試想投入“戰鬥”了。

20分鐘過去,孩子們的作業已經有了一些規模,我俯下身子在班裡巡視、輔導著。看到他們圖加文的形式掌握的還不錯,正為自己的教學效果感到滿意時,突然發現很多學生的書信格式有問題。不是稱呼沒頂格寫,就是稱呼完了沒換行,要麼換行了沒有空兩格,要麼落款位置不對……於是我立刻喊停,又把書信的格式強調了一遍,然後讓發現問題的同學趕快改。幾分鐘過去了,再看,情況只是略有好轉。這時我有點急了,心想:既然是畫信,信的格式怎麼能不掌握呢?於是重新提醒“請大家注意自己的格式,信的格式錯了是不行的!為什麼老師說了那麼多遍還有人錯呢?現在同桌開始互相檢查格式!”臨近下課時間,許多學生完成了“信件”,但是多數同學存在格式錯誤的問題。

我開始反思,是不是二年級的這節美術課可以不必對書信的格式做出如此嚴格的要求呢?和一些語文老師探討了一下,得出的結論是:不應該因為二年級的孩子小而將書信的格式問題含混過去。人在學知識時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如果一開始給學生的印象是模糊的,等到了中高年級的語文課上講書信的格式時再強調,很多人顯然會走彎路。那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才有效呢?我想到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繼續把這課安排在二年級,將課題改為《用畫來寫故事》

這是一個學生的作業給我的啟發,她用書信的格式給自己的同學講了一個小故事,有圖有文,寫得津津有味。當代教學論流派幾乎都強調教學要從兒童經驗出發這一思想。比如,構建主義教學論原則明確指出:“學習應針對學習者先前的'經驗和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才可能是主動的。故事正是這個這個年齡段孩子共同的最熟悉、最親密的夥伴,如果把自己聽過的小故事連畫帶寫的表現出來他們一定會更主動,更積極。

二、繼續把這課安排在二年級,將課題改為《用畫來寫話》

二年級語文在寫作上的要求是:語句通順、沒有錯別字,能使用簡單的標點,語文老師將其稱之為寫話。語文課上幾乎所有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寫上幾句,多則八九句,少則三四句。在此基礎上讓他們用畫來寫話也不困難。

三、把《用畫來寫信》這節課安排在中高年級

等語文課學習書信格式時,我們美術課也正好出現《用畫來寫信》這節課。這是一節將語文學科和美術學科合理的整合的課,課程改革強調學科之間整合的目的是實現學科之間知識的交叉和融合,使相互整合的學科之間互助互動、互相滲透、互相促進、共同提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本著這一原則我認為把這節課放在語文課剛剛講完書信的格式後上能更好的實現學科間整合的目的。

四、把課題改為《用畫來寫留言條》、《用畫來做日常記錄》等

課程標準強調:“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際緊密聯絡在一起,強調美術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美化環境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加強美術與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絡。”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得精選學習內容。雖然現在通訊已經很發達了,但是書信和留言條仍然是人們必不可少的交流手段。一封信、一張留言條所流露出來的真情是電話、簡訊、電子郵件不能比擬的。小孩子在寫留言條時遇到不會寫的字用畫來表示,就有了一張充滿童趣的留言條;大孩子有意設計一張用畫來寫的留言條,就有了一張別有情趣的留言條。在每日日誌中也多了許多樂趣,學生就不會感到是枯燥的工作了。不經意間美術走進了學生的生活,美術課培養著學生的情感,陶冶著學生的情操。

雖然一節帶著問題的美術課結束了,但是教師節當天我意外的收到了一件特別的禮物,有孩子用畫給我寫了信。當看到這封格式存在著小問題,內容充滿童趣的信,我的心裡仍然感到暖暖的……

二年級上冊美術反思 篇2

《刷牙》是一節 “造型·表現”課,在備課時我感覺無從下手,到底要學生們學習什麼呢?較以往的課本教參中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並不明確。不能上成健康教育課,講刷牙的知識與口腔保健,但應該讓學生們增強口腔保健的意識。利用刷牙這個特殊的角度啟發學生,激發學生創作慾望,畫出一張漂亮的有個性的刷牙作品。

本節課我注重孩子自身的認知特點,寓教於樂,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讓學生易於接受調動孩子的興趣和積極性,課堂氣氛較好。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注重了孩子本身的體驗感受,這種把實物、表演等融入美術課堂的教學方式,不僅使學生探究、發現、體捂到了刷牙時的樂趣,而且得到了感知覺的體驗和滿足。瞭解了刷牙的正確姿勢,為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更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激活了創造思維,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為創作積累了更豐富多彩的繪畫素材。突出孩子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好的地方如:生像他們一樣想象創作。提高了交往能力,又顯示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學習方式、在學習中發展了思考能力,在合作中解決了問題,從而培養了他們的多種能力。師給予及時的建議和肯定, 學生根據個人喜好用畫筆進行自由創作,同時播放兒童歌曲《刷牙歌》,使學生的學習環境更為輕鬆、愉悅、平靜,更給學生的創造思。最後結合愛牙護牙宣傳活動,進行人文主義思想教育,進行課堂延伸,激發學生的持久興趣。

當然還有不足之處,因為時間分配不夠合理,前頭太注重學生的參與,導致後面學生創作時間較少,很精彩的作品沒有出現。

二年級上冊美術反思 篇3

《雄偉的塔》是二年級的一節造型表現課,通過讓學生欣賞不同的塔,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塔這一建築形式。由於學生平時觀察少,再加上本地古塔並不多見。所以在講解中存在著一定的困難,為了讓學生認識塔,我收集了古今中...

《雄偉的塔》是二年級的一節造型表現課,通過讓學生欣賞不同的塔,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塔這一建築形式。由於學生平時觀察少,再加上本地古塔並不多見。所以在講解中存在著一定的困難,為了讓學生認識塔,我收集了古今中外的大量的塔的圖片先讓同學們欣賞,然後一步步引導學生去了解塔,認識塔的組成部分。塔有塔剎,塔身,塔基三部分組成,這些大部分同學都不知道。他們看到我展示的中外塔的圖片大聲歡呼,只是驚詫於塔與平時建築的不同,以及那些古今中外的塔在周圍環境襯托下的美麗。所以教學中發現,孩子們的閱歷直接的影響著教學,想讓他們很好的去理解,只有開拓他們的觀察力和想象力。美術教學是一個艱辛的歷程,很多人認為美術只是畫畫,但怎麼畫,畫什麼?卻不理解,所以很多興趣班培養出來的不是小畫家,而是劣質的影印機。因此引導學生正確觀察很重要,塔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但是很少有同學知道塔的作用,孩子們的視覺中只知道塔很高,卻不知塔的用途。所以,一點點的培養他們的興趣和灌輸一些古文化很重要。

這節課,是非常費勁的一節,除了展示各種塔,還要講解中外塔的不同用途,慢慢的讓學生體會塔的雄偉。從應縣木塔到巴黎埃菲爾鐵塔,我慢慢的通過圖片讓學生知道了中國古塔和外國塔的作用。並蒐集了北海白塔以及仰光大金塔等等一些圖片讓學生看塔的外形,從而認識塔並不是一種造型。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尖尖頂和高聳如雲,但不同點也有很多,譬如材質的不同,作用的不同,外觀造型的不同。

欣賞完古今中外,世界各地不同造型的塔,我又讓同學們欣賞了畫家筆下的塔,從線條和疏密讓他們看畫家筆下塔的雄偉。又引申到我們家鄉周圍白馬寺東的齊雲塔和少林寺的塔林以及登封的.嵩嶽寺塔,讓同學們課外進一步的去了解塔,認識塔,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設計心中的塔以及畫出見到過的塔。

通過這節課,我更加明確了生本教育對美術課堂的意義,讓學生帶著濃郁的興趣走進美術課,讓學生時時保持一種對美術學習的積極心態和愉悅體驗,美術課便能成為學生精神上的家園,美術便能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心中,成為其心裡美好東西。

但這節課也存在了一些不足, 課堂上過多的讓同學們去認識塔,忽略了課題的理解。作業中構圖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不夠飽滿,不夠雄偉。在互相評價時,不能說出作業的不足,這些都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改正。

二年級上冊美術反思 篇4

本課《瓜果飄香》選用的是兒童熟悉喜好的瓜果為內容題材,貼近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認識和了解瓜果的基本形狀、色彩及其特點,然後把自己喜愛的水果畫下來。

課前我畫了一幅瓜果圖,還蒐集了各種各樣的瓜果圖片,製作了一組精美的課件,以供課堂上和孩子們一起觀察、瞭解瓜果的基本形狀、色彩及其特點。這些熟悉的、誘人的瓜果,從視覺上大大刺激了學生的感官,調動了學生記憶中對瓜果的原始印象——既好看又好吃,觸動了學生的情結,從而引發其表現的慾望,促進其主動學習。

一、激趣匯入,激發探究的慾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在匯入時,為了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需求,豐富學生的學習的內容,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我挖掘教材內容呈現形式,追求刺激的新異與變化。如:在本課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匯入課題,猜出是哪種常見的水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探究慾望一下子被激起來了,興趣盎然,以積極的情緒飽滿的精神狀態進入學習活動中。

二、仔細觀察,瞭解瓜果的特點

接下來出示一些精美的瓜果課件,讓學生仔細觀察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瓜果形狀和顏色,瞭解它們的特點:形狀漂亮、顏色鮮豔、畫面飽滿。在表現色彩上,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使用色彩,我複習了前面學過的色彩知識——三原色和三間色。學生了解了瓜果的特點,為下面的作畫打下了基礎。

三、創設情境,體驗作畫的快樂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者不應是資訊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合作交流,體驗探究樂趣。”在作畫前,我選擇在黑板上直接示範單個水果水彩畫,我認為這樣不單單是體現美術老師的繪畫功底,而且邊示範邊講解也可以更加直觀使學生學習到繪畫技法,提高他們對形的把握。然後讓學生說作畫步驟,目的有兩個:一是檢查學生上課的專注度,是否認真聽課;二是讓學生掌握作畫的基本步驟,養成良好的作畫習慣。緊接著通過欣賞一幅幅學生作品,拓展學生的思維。在學生作業時配上音樂,營造了一種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體驗到了作畫的快樂。如果這時候能把前面欣賞的學生作品迴圈播放,學生作畫的思路會更開闊。接著把學生作業貼上黑板上進行展示、講評,比一比,那一組畫得最好。在本節課中採用讓學生猜一猜、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想一想等活動。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和獨到見解,滿足學生求愉悅、求自信、求發展的.心理需求,使學生的個性和諧發展。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夠,需要改進。

一、課堂設計不嚴謹。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這課本來是以瓜果的形、色、以及瓜果的組合、前後擺放、色的搭配為教授新課內容,通過了解水果的形狀和特點,品嚐其色香滋味,使學生從感官的滿足引發表現的慾望。然後讓學生創作一幅自己喜愛的瓜果組合圖。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難度給降低了,因為在一節課裡,學生根本不可能完成一幅瓜果組合圖,我在範畫的時候也只畫一種水果,所以,後來作業時我只要求學生畫一種瓜果。我準備下節課再讓學生畫瓜果組合畫,可是我的課題畫出現的是一幅瓜果組合畫,所以說課堂設計不嚴謹。

二、教學手段還可多樣化

這節課要學生畫瓜果,只是讓學生觀看瓜果圖片,沒有瓜果實物。如果本節課採用直觀教具(瓜果實物),在每小組的桌上擺一盆常見的瓜果,讓學生親眼近距離地看到這些瓜果,在讓學生聞一聞,摸一摸,看一看,嘗一嘗,猜一猜、想一想,然後再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形狀、顏色及特點,那就更容易、更直觀了。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感覺、去體驗、去發現、去想象,讓他們經歷知識的發現、問題的思考、規律的尋找、結論的概括、疑難的質問乃至知識結構的構建和探索的過程,可能效果會更好。本來,在引入時我是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學生摸一摸袋子裡的瓜果,並猜猜看是什麼瓜果,可後來為了節省時間,把教案一改再改就刪掉了。

三、教學時間安排不科學,學生準備不夠充分。

前一部分觀察瞭解瓜果的基本形狀及特點用的時間太長,並且老師講的也有點多,學生作畫的時間有點短。應多留一點時間讓學生作畫,課堂上很多學生的作業還沒有完成。還有一個原因是,學生課前準備不夠充分,課前沒有將醃料調好,甚至有個別學生連水彩筆和水都沒準備好。上色也耽誤了一些時間,這也是老師課前安排不到位造成的。最後展示、講評時間就不那麼充裕了。另外,這堂課氣氛也不是很濃,教師引導的也不夠。

總之,這堂課很多方面還需要改進。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更深刻地鑽研教材,瞭解學生,精心設計教案、及教學方法,揚長避短,多向有經驗的美術教師學習,多實踐、多研究,爭取把美術課上得更精彩、更出色!

二年級上冊美術反思 篇5

本課我是這樣引導學生作畫的,第一步我和學生一起做色彩遊戲,請學生自己觀察遊戲過程中的色彩變化,匯入今天的新課。第二步:發展階段,我是先在調色盤裡放一點水,毛筆蘸水且水不滴落,再蘸顏料在調色盤裡調勻,告訴學生在調色時可以用一種顏色,最多隻能用兩種顏色,最後用筆將調好的不同顏料滴落在作業紙上。然後傾斜畫面、直接用嘴吹,或用吸管等方法使顏料流淌。我強調學生在遊戲作業過程中注意觀察色彩融合後有什麼變化。學生交流觀察到色彩變化情況,幫助學生一起總結。最後,對畫面進行添畫,使其構圖,情節更加豐滿。也可根據畫面效果進行剪裁。這樣,學生比以往學得更有興趣,畫得更認真。第3課《裝飾自己的名字》教學反思本課教學通過課前瞭解自己名字的意義、課中學生自主探究和實踐,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感知能力,通過體驗不同的美術表現方法和材料的.運用,讓學生在採取誇張、變形、襯底、圖案裝飾等方法來創作自己的名字畫的同時,體驗和感受到製作藝術字,變體字的樂趣,發現名字的音美、形美、意義美;培養了學生的美術創造能力。第8課《對印的圖形》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節“造型表現”課,教學目的讓學生繼續瞭解感悟生活中的對稱圖形,及對印方法的探究與實踐,引導學生通過把紙對摺,塗上顏色合起來,印一印,並把對印出的圖形添畫成各種形象,瞭解對稱圖形的基本特點,感受和欣賞物品的對稱美,瞭解對稱圖形給人的獨特感受。

在教學中,採用“資助探究——發現問題——教師示範——聯想——創作”的教學策略,巧妙地利用舊知匯入新課,創設情境,激發情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有效引導,利用PPT,展示不同的對成圖片,拓展學生的視野。對印的方法在導語中描述的非常清楚,關鍵在於之後的“添畫”遊戲,要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所以在“方法”的文字裡特別寫了“開啟添點色,想想變什麼?”

二年級上冊美術反思 篇6

《會變的線條》這一堂課通過演示課件,觀賞圖片,欣賞藝術大師畢加索以及優秀學生作品,激發了學生對線條的興趣,激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本節課教學重點明確,教學思路清晰,學生通過看看、畫畫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課前我做了大量的誰備。利用PPT、圖片資料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控制學習活動,作畫時大膽地發揮自己的造型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首先,我利用一段線條的出示引導學生還能想到什麼樣的線條,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我又用多媒體(PPT)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線,在欣賞自然生活中的線同時又感受了不同線條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如:直線(挺拔);弧線(柔美);折線(堅硬);螺旋線(動感)等。

通過學生的欣賞和觀察,瞭解線條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再讓學生欣賞畫家作品和學生作品感受線條的特性和魅力,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起到了課後拓展的作用。

由本課的教學使我想到,要把美術教材變成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載體,使美術課堂真正成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沃土,就必須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而學習新課標,首先要加深對美術課程的理解。但是總覽整節課,我覺得還有很多不足臨場應變能力尚還不足夠。上課時個別學生的積極性還沒調動好,我應該採用一些鼓勵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課堂效果會更好。

優點:

1、本課採用激發聯想導課,有效的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熱情,能將孩子們的注意力吸引進課堂。

2、教師利用網路資源設計了精美的課件,課件內容十分貼近孩子們的日常生活,拉近了本課教學內容與孩子們的距離,同時也讓美術教學更加生活化。

3、教師利用網路設計製作課件,充分有效的利用了網路資源進行美術教學。

不足:

1、在講線條時應相應的再加入一些知識性,強調線條帶給我們的感受。

2、教師應進一步鑽研教材,讓“會變的線條”變動地更加生動有趣。

總體自我感覺本堂課還比較成功,因為我看到平時不愛畫畫,畫的不好的學生這節課有很多體會,從畫面可以反映,說明他們的興趣被提起來了,這樣就有了主動性,總之,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努力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爭取在每一堂課上,都有更大的進步。

二年級上冊美術反思 篇7

本課是一節造型表現課,在教學中通過欣賞名家和小朋友的作品,瞭解馬的造型特點,掌握馬的基本動態。從作品中感受色彩,造型和結構的表現方法,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和馬在一起的情景和感受。選擇了古今不同風格人與馬,特別是兒童與馬在一起的繪畫作品,以及馬的圖片和馬的結構示意圖。

通過敦煌壁畫故事《夜半逾城》匯入,欣賞名家和小朋友的作品,引導學生觀察,瞭解馬的造型特點,掌握馬的基本動態。從作品中感受構圖和色彩的處理方法。通過學生小組討論,學會從整體到區域性的觀察方法,發現馬的形象特徵和活潑可愛的動態,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意,用自己喜歡的繪畫方法大膽表現自己和馬在一起時的感受和情景,並在創作後想同伴介紹美術創作的樂趣。 16課《風來了》教學反思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通過讓學生想一想,看一看,講一講,畫一畫等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現能力,記憶力,發揮出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引導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從而全面提高整體素質。

本課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絡,學生對風的感性體驗比較豐富。風是一種自然現象,對它的表現只有從相關聯的事物上才能得以形象的體現。這就要求學生對相關的物件及其在不同風中的變化要有比較深刻的觀察,體會與認識。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知風、看風、說風和畫風幾個環節來進行教學。教學活動開展層層深入,風便從引導學生畫風的線條、畫物體、畫人及事物,從風的形式到物的反應,再經想象提高到創作表現逐步展開。第19課指偶劇場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1、整個教學能圍繞目的進行,基本上達到學習要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有序地進行畫自己喜歡的動物或人物,有的學生畫小雞小狗小貓小豬。有的`畫在電視裡看到過的人物如孫悟空,豬八戒,唐僧,沙和尚等,然後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學生天性好動,畫上自己的喜歡的人物與動物,對他們學好本節課是一個很好的開頭。這符合學生的性格。

2、在表演時,我分組過多,形成各演示各的戲,我調控不過來了,結果課堂有些亂,氣氛過於活躍。

3、本節課突破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學,主動參與活動。原來的都是畫完了就自己玩,現在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編寫故事再表演,很明顯,學生喜歡現在的教學方法。

4、如果重新讓我上這節課,我會好好設計一個故事情節給他們,分組不要多,只分兩個組就行。

二年級上冊美術反思 篇8

《會變的線條》這一課是人美版二年級國小美術第三冊第十五課的內容,是繼第二冊《我們身邊的線條》一課內容之後的線條系列課,《我們身邊的線條》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線條、認識線條、感受線條,能用不同種線條組織一幅畫面。而《會變的線條》一課是《我們身邊的線條》一課的提升版,它的教學目標不僅是讓學生感受不同種線條帶給人的美感,而是要學生們自己通過觀察生活後創造出更多種不同的線條,並且把創造出來的線條變成一組一組的不同形式的線條搭配排列裝飾物體形象,教學難度比前一課要大的很多。所以我對本課教學重點的設定為讓學生們感受到線條的千變萬化的形態和不同種線條帶給人的不同美感;並通過對作品的觀察、比較,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教學難點設定為如何運用不同種線條,用組合線的形式將它們進行有序的排列組合來裝飾任何事物形象。

在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觀看線條是如何從簡單線條變化出許多複雜的線條的,再將複雜的線條變化出更加複雜的一組一組的組合線,在看到學生們觀看時發出陣陣的驚呼後我知道我已經做到擴寬學生創新的`思路了。其後,我在教學中展示出畫家畢加索《坐在柳條椅上的朵拉馬爾》,請學生們帶著三個問題是來欣賞這幅畫,引導學生感悟畫面中不同線條合理組織給人帶來的美感,感受畫家非凡的創造力。本課的教學重點也就在快樂、輕鬆的學習氛圍中已得到掌握。在教學中為了解決“感受線條美”這一難點,我首先採用對比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比優秀的線描作品與自己的作品中的線有什麼不同來學會畫各種各樣的線。繼而自己來設計線。然後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去發現線條的美,之後再欣賞設計師把這種原始的美經過加工設計後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中的作品。瞭解線條的原始美到創作美的昇華。通過這種層層遞進的學習方式這開闊了學生的設計思路。最後在作業設計上我為學生設計了簡單的人物、茶壺、服裝、手套等等作品。讓學生在上面用線條進行裝飾。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效果良好。 兒童的潛能是無限的,線條繪畫是多變的,用無限的想象空間去駕馭多變的繪畫形式,兒童是樂意去幹的,我就給學生創造這種自主的繪畫體驗空間。本節課,我自始自終都貫穿教學目標、解決重難點,用多變的線條去感受、體驗、鞏固在作品中的美感。

在本課的拓展上我本著從實際出發的原則,為學生介紹了一幅圖文並茂的線描作品。既讓學生認識到線的另一面,也讓學生在繪畫上有了新的認識。

二年級上冊美術反思 篇9

在課堂上我對學生播放了由強變弱的鼓聲、由小變大的下雨聲和他們熟悉的《兩隻老虎》等兒歌,讓他們根據這些聲音和歌曲的節奏畫線或曲配畫。從作品可以看出,孩子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表現力較強,對不同線條特點已很好的理解和把握,且能按照歌曲內容成功地表現出來,繪畫作品中有長、短、粗、細的線,還有疏與密的對比和色彩的變化,孩子們把自己喜歡的`音樂與美術中的色彩、線條交織組合,創作出了一幅幅曲配畫的作品。看著這些二年級小朋友畫的稚嫩的作品,我感到很欣喜,從他們的作品中我認識到孩子們的認知在逐步增強,能敏銳捕捉到所聽曲目的風格,能將曲目情緒與美術語言結合起來表現,他們已不是隻能單純地畫畫小動物、人物,只要老師善於發掘,注意引導、方法得當,孩子們同樣能表現出一定的藝術風格的作品。

二年級上冊美術反思 篇10

在課前我利用瓶蓋作了一些小物品:小花、撥浪鼓、不倒娃娃讓同學欣賞引起同學們的注意,讓同學們觀察是用什麼材料製作的,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欣賞了用瓶蓋製作的精美作品,感受到瓶蓋作品的魅力和神奇,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興趣一下就調動起來了,更激發了學生想製作作品的願望。在示範講解制作過程中,讓學生明確瓶蓋的特點,我做了詳細的示範,這樣讓學生更直觀地瞭解利用瓶蓋的.特點進行製作的方法。學生通過在小組中參與觀察、交流等活動,培養了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資源共享的良好習慣,提高了觀察、感受、探究、思維的開闊、靈活等綜合。

二年級上冊美術反思 篇11

《我們身邊的痕跡》是一節抽象的造型表現課,它強調的不是對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學生通過實際體驗與造型遊戲,運用基本造型語言表現對環境觸覺的獨特感受。根據老師課堂上設計的活動及作業來看,效果還算不錯,能潛移默化地傳授知識點,學生也能從畏懼的心理逐漸產生強烈的自我表現欲。但是要用抽象的造型語言來表現感覺難度很大,很難讓每個學生都能做到的。雖然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層層深入,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有個別學生只是跟在背後熱熱鬧鬧地“摸”,“畫”的時候卻無法按照要求用點、線、面、符號、色塊來表現。因此,在輔導學生時,差生應得到更多的關注。課堂的延伸應有深度。在本教學活動的延伸部分,讓學生回家後通過嗅覺、聽覺來進行感受,一句話的交代比較較輕描淡寫,沒能更好地挖掘知識的.深度。一堂課過後,學生只模糊地認識到對身邊事物的“感覺”是可以表現的,而對它美在哪裡、這樣表現有什麼意義等還是渾然不知。所以我想,如能讓學生欣賞一些抽象派大師的作品,讓學生明白原來用抽象的畫法可以產生這麼美的作品,使他們從小就懂得藝術的奧妙所在,這將會震撼他們幼小的心靈,對他們美術的學習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