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文學站

位置:首頁 > 範文 > 教學計劃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集合15篇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計劃吧。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集合15篇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國小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一、學生現狀分析

本學期三年級學生共三個班。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不強。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後,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書22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五個單元:

1、遊戲裡的科學:(1———6)課,主要引導學生對生活中有力的現象進行研究,如推力和拉力;物體之間相互接觸而形成的摩擦力;物體發生形變而產生的彈力等等,讓他們對力的各種現象有一個親歷的活動,體驗科學探究。

2、太陽與時間:(7———10)課,讓學生通過閱讀大量資料、對太陽的概況有初步瞭解,並通過觀察陽光下物體影子的變化規律,發現利用太陽計時的方法,瞭解計時工具發明的過程。

3、電的本領:(11——14)課,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用電器入手,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通過觀察、設計、實驗等探究方法揭開一個個與電有關的謎。能夠組裝簡單的電路,正確使用常見的用電器,做到安全用電,更好地為學生的生活服務。

4、我們的身體:(15———18)課,從自己的身體入手,引導學生涉獵神祕和新奇的生命領域――人體,對生命世界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學生對生命世界的熱愛,對生命可持續發展的關注,以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和健康生活的意識。

5、動物王國:(19—22)課,以學生對常見動物已有的認識為基礎,層層展開,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探究後收穫的樂趣,同時瞭解、認識昆蟲、鳥類、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魚類的基本特徵。讓學生意識到珍愛生命,理解生命的本質。

6、研究與實踐:(23、24)課,引領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從生活中發現問題,確定研究方向和計劃;培養學生“調查與研究”等實踐能力,從而實現開發學生科學學習潛能、培養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三、教學進度安排

本冊教材以單元為內容單位,在課時安排上也以單元為主,幷包括隨時評價所用課時。

第一單元:遊戲裡的科學六課時

第二單元:太陽與時間 六課時

第三單元:電的本領 五課時

第四單元:我們的身體五課時

第五單元:動物王國六課時

第六單元:研究與實踐二課時

本學期上課18周共36課時,其中新授30課時,複習考試2節,機動4節。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引導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初步學會科學的探究過程和方法,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自信、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缺乏基本的科學探究能力。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事物,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全冊教材包括了“植物”、“動物”、“我們自己”、“水”、“紙”和“米飯和澱粉”6個單元,由4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作為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基本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第一單元“植物”共6課時,具體包括:我看到了什麼(1課時),我的大樹(1課時),各種各樣的葉(2課時),一片完整的葉(2課時)。

第二單元“動物”共6課時,具體包括:尋訪小動物(1課時),蝸牛(2課時),蝸牛和蝗蟲(1課時),螞蟻(1課時),我的觀察研究(1課時)。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同學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議讓同學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實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戰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同學: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堅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著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維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三、同學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我所任教的是三年級的6、7和8班。在開始的兩個多星期,我不只僅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觀察同學各方面的表示,還經常利用課前和課餘觀察同學的.學習態度。經過兩週的瞭解,我發現大區域性同學的思維非常敏銳,發言和回答都非常積極。但是,也因為現在的科學學習與以往的常識學習有許多實質的區別,特別是注重同學的探究活動的培養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樣引導同學開展有序地探究活動是本學期的訓練重點。

2、已有知識、經驗:同學的課外知識儲藏非常豐富,知道許多相關的科學知識。但總的來說,同學以前的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開展的次數比較少,怎樣進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問題。而且,科學小組的合作學習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學習也有許多區別,課堂中小組合作中同學還是很混亂,也有少數同學沒有參與,所以怎樣引導全員參與與分工,也是課堂教學中必需強調的。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同學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小同學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同學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示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全冊教材包括了“植物”、“動物”、“我們自身”、“水”、“我們周圍的資料”和“食物”6個單元,由4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作為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同學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協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第一單元“植物”共6課時,具體包括:我看到了什麼(1課時),我的大樹(1課時),各種各樣的葉(2課時),一片完整的葉(2課時)。

第二單元“動物”共6課時,具體包括:尋訪小動物(1課時),蝸牛(2課時),蝸牛和蝗蟲(1課時),螞蟻(1課時),我的觀察研究(1課時)。

第三單元“我們自身”共6課時,具體包括:觀察我們的身體(1課時),我們在生長(1課時),猜猜我是誰(1課時),我的手(1課時),奇妙的指紋(1課時),運用感官(1課時)。

第四單元“水”共4課時,具體包括:一杯水的觀察(1課時),水是什麼形狀(1課時),各種各樣的液體(1課時),比較水的多少(1課時)。

第五單元“紙”共4課時,具體包括:紙的觀察(1課時),我來造一張紙(1課時),不同用途的紙(1課時),作一輛紙車(1課時)。

第六單元“米飯和澱粉”共4課時,具體包括:稻穀的觀察(1課時),大米的觀察(1課時),米飯的觀察(1課時),澱粉的蹤跡(1課時)。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掌握小同學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非法多彩的親歷活動空虛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同學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同學參與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4

一、秋學期教學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

二、班級學情分析:

三(5)班共有學生50人。多數學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技巧,具備初步了理解、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能積極思考,積極發言,作業認真按時完成。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尚缺少主動與同學交流的習慣。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一是個別學生的計算還沒有過關。二是理解題意的能力不強。三是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待於加強,課堂上討論不起來。四是課堂學習習慣方面,有一部分學生的習慣很差,表現為作業馬虎、插嘴、課堂活動缺少主動性和對活動的專注。五是一部分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同伴間缺乏合作與競爭。

三、本冊教材分析

人教版第五冊數學主要包括九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和一個總複習單元,其中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是本冊的重點。在數與計算方面,這冊教材安排了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有餘數的除法以及分數的初步認識;在空間和圖形方面,安排了四邊形的認識;在量的計算方面,安排了長度單位千米、質量單位噸以及時間單位分、秒;統計方面,讓學生初步學習可能性。此外,教材還安排了"數學廣角"和兩個數學實踐活動。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四邊形、多位數乘一位數

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四邊形

五、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口算的分階段要求初步擬訂如下:

有餘數的除法6%以內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鐘做8題4%以內絕大多數達到每分鐘做10題。

六、教學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加強導優輔差工作,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3、設計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動,培養實驗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

4、結合課題,在課堂交流和培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做些調查、分析,進行一些嘗試。

5、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及時進行課堂教學的總結反思。

6、注意將數學的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創設生活化課堂情境,將教學內容中的數學問題生活化。

7、注意課堂教學的開放性,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8、嚴格抓好學生的課堂學習習慣。

9、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重視培養問題意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結合當時學生們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替換材料內容,以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教師還應加強指導,讓學生初步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相關資訊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10、在處理教材時,注意教學目標的正確定位。不要隨意拔高和降低難度。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整體設計有三個核心概念:生命體的基本特徵(動、植物);物體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質的特性(水和空氣)。科學探究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年級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冊教材側重的技能:觀察、描述、記錄、簡單實驗、測量、維恩圖比較、分類、交流和表達等。

《植物》單元解讀:這是學生學習科學課的第一個單元,也是引領學生走進國小科學教學大門的單元,這對以後的學習產生深刻的影響。選擇植物作為開篇,是因為學生對動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這將為孩子的主動學習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礎。

《動物》單元解讀:本單元是在植物單元的基礎上進行的探究活動。學生們在觀察大樹、觀察各種植物的時候,已經留意到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並且被一些動物的活動所吸引;關於動物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已經提出。科學教學內容也從植物發展為對動物的觀察研究。

《材料》單元解讀:本單元學生將開始對物質世界的探究,它為三年級學生提供了研究周圍常見物體和材料特性的機會。在對材料展開的研究中,學生們將進一步發展運用感官進行觀察的能力,從對物體一個特徵的注意轉換成幾個特徵的同時注意。學習運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比較材料間的相同和不同,學習根據物理性質給物品分類,並提高對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氣》單元解讀:本單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實驗”這一科學探究方法的開始。收集資料,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在這一單元中首次明確提出來的,是學生正式學習這些方法的開始。本單元的有些活動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氣的實驗、空氣重量的測量、往足球中充氣、觀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資料等。作為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1

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學生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

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但卻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

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

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相信、注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難點:

2、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六、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充套件到活動課程,擴充套件到家庭和社會。

七、教學進度:

周次內容

1、始業教育我看到了什麼

2、校園的樹木大樹和小草

3、觀察水生植物植物的葉

4、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植物的共同特點

5、國慶節假期

6、尋訪小動物

7、蚯蚓螞蟻

8、金魚動物的共同特點

9、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誰更硬一些

10、比較柔韌性它們吸水嗎

11、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磚和陶瓷

12、給身邊的材料分類水

13、水和食用油的比較誰流得更快一些

14、比較水的多少我們周圍的空氣

15、空氣佔據空間嗎?空氣有重量嗎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6

一、教學目的要求:

通過科學課程的教學,促使學生在以下科學素養方面得到相應的發展:

1、能從“是什麼,不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怎麼樣”“會怎樣”提出問題。

2、能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初步比較和評價。

3、能根據觀察的現象進行猜想,知道猜想可能出錯,需要證實。

4、能用“如果,那麼”對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設。

5、能運用多種感官直接觀察常見的動植物、土壤、水、空氣、材料、岩石的形態特徵。

6、能按要求的順序觀察(觀察物件的前後變化。如觀察水的形狀、溶解等)。能在教師引導下借用工具間接的觀察物體。

7、能運用對比觀察法(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知道對被觀察物件進行簡單處理後,有時可以提高觀察效果。

8、能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簡單的控制變數實驗。能在教材引導和教師的幫助下制定簡單調查計劃、實驗或觀察計劃。

9、會使用刻度尺、量筒進行定量測量。

10、根據教材要求,在教師指導下或他人幫助下進行簡單製作。

11、能從周圍物件中取得觀察資料,能用圖或簡單文字記錄資料。

12、能根據物件的外部特徵進行分類。

13、通過詢問、採訪周圍人(教師、同學、家長等)獲取所需要的.資訊。

14、學會傾聽其他同學的不同觀點和評議。

15、能用口頭語言、圖畫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初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徵的研究的過程。

16、將自己的觀察結果與他人的結果和猜想進行比較。

17、尊重證據。

18、知道藉助工具觀察比感官更有效。

19、能將自己的探究的結果與假設相比較得出結論。

20、能判斷他人的不同觀點和評議的對錯、好壞。

二、教育物件基本情況:

湘版《科學》三年級上冊是整套科學教材的起始冊,三年級一期的學生初涉科學課程,所以將教學定位在扶和引。

三年級國小生對於自然事物與現象的把握是很具體的,只有便於體驗和理解的內容在他們科學素養的形成過程中才有意義,因此科學課堂主要將以生活經驗和周圍環境為基礎進行探究活動。

三年級學生擅長於用感官觀察、識別物體的基本特徵。根據物體的相同和不同點對物體進行比較、分類,符合這階段學生的認識特點,因此,教學中將注重發展學生此項技能,並在此基礎上發展其他技能。

本學期我執教三年級225班的科學課程,據瞭解,該班男生居多,學生思維活躍,熱愛科學,很多學生為原來科技班的學生,相信能迅速形成良好的科學學習氛圍,並能促進全體學生在科學素養方面的發展。

三、教材:

本冊教材從兒童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了40多個觀察和探究活動,在卡通人“指南車”的引導下,以認識生命體的外部特徵和周圍常見物體的性質與功能為線索,學習一些基本的觀察、比較、分類的方法,滲透敢於質疑、重證據、珍愛生命、關心環境等情感態度與價值的培養,為全套教材的學習打好基礎。本冊探究技能的訓練重點是:觀察、比較、分類、提出問題。本冊教材的內容注意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和現象中選取,共包括7個主題單元:從“走進科學”——讓我們從校園開始,針對校園中的生命體、非生命體的外部特徵展開探究活動,引領學生去觀察、研究“身邊常見動植物”,認識動植物賴以生存的物質“水”、“空氣”、“本地的土壤”以及同學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各種各樣的材料”的性質與功能,形成了一個符合認知規律和學生思維發展規律、貼近學生生活的有機整體。每個單元由若干個課題組成,各課題之間具有內在聯絡,基本思路為: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與現象出發,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展開活動,學習有關的科學知識與技能,最後將所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包括社會、環境)相聯絡並加以運用,再結合本單元的知識技能,在活動中讓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進行提升,落實從生活走向科學,從科學走向社會理念。

將科技史作為兒童科學探究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用達爾文、李時珍、蔡倫等著名的科學家作為觀察、製作活動中的串場角色,充分發揮科技史教育在培養兒童科學知識、科學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歷史責任感、使命感,樹立愛國主義情操。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7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全冊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和各單元教學目標:

本冊內容由“植物的生長變化”“動物的生命週期”“溫度與水的變化”“磁鐵”四個單元組成。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將引領學生在種植風仙花的過程中,觀察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髮育歷程,發現其生長變化的規律,知道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都要經歷“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營養生長”“開花結果”這樣的生命週期。同時伴隨著生長過程,指導學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莖、葉的功能,初步認識植物體都有維持其生存的結構、結構與功能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將指導學生親歷養蠶的過程,瞭解蠶的一生要經歷出生、生長髮育、繁殖、死亡的生命週期,並以蠶的生命週期為例,從常見動物的生命過程中,以及從人體特點的觀察中,認識動物和人的生命週期。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將以水為例,引導學生探究熱量和物質狀態變化之間的關係。通過觀察水的固、液和氣三態,研究水在融化、結冰、蒸發和凝結等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幫助他們初步認識物質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是與外界條件密切相關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質“迴圈”的概念。

“磁鐵”單元將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認識磁鐵具有磁性、磁鐵兩極磁力最強、磁鐵能指南北、磁鐵具有異極相吸和同極相斥等性質。並通過做一個指南針和學習用指南針確定方向等方向,瞭解磁鐵的應用。

2、主要材料清單: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

大豆、玉米、花生、蓮花、風仙花等植物的種子,放大鏡,花盆、土壤、鏟子等種植工具,透明玻璃杯、衛生紙等;試管、帶根的新鮮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長階段的風仙花植株、風仙花朵,成熟的風仙花果實;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剛出土的風仙花照片;植物葉的水平分佈照片;植物葉的垂直分佈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及圖片、幾個主要生長階段的風仙花照片等。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

蠶卵,放大鏡、飼養盒;不同生長階段的蠶;蠶繭及蛹,小剪刀,手電筒;熱水,小碗,竹籤,絲綢製品;蠶蛾、蜻蜓、螞蟻、蝴蝶的圖片或標片;有關動物生長髮育過程的圖片及資料;學生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等生長變化的資料;嬰兒、幼兒園或國小兒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體特點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溫度與水的變化”單元

氣溫計、體溫計、水溫計(測量範圍在一20°C—}—110°C)、自制溫度計模型(刻度範圍在一20°C—}—110°C),其他各種式樣、不同用途的溫度計;觀察用冰塊及盛放冰塊的淺盤;保溫杯、冰塊、食鹽、試管、燒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淺碟;雲、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象掛圖或影像資料。

“磁鐵”單元

各種形狀的磁鐵,包括沒有標註南北極的磁鐵;鐵的物品、一些金屬物品及非金屬物品;一定數量的鐵釘、回形針、大頭針、鋼珠和大鋼針;不同材質的人民幣硬幣((1元的鋼幣,5角的銅幣和鋼幣,1角的鋁幣和鋼幣,分值的鋁幣);盒式指南針,做指南針的材料(可以讓學生自備)。

三、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學內容仍然屬於生命世界和物質世界的範疇,但是探究的重點有所不同,主要指導學生對變化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其變化的過程並探究其變化的規律。本冊教學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如生物與環境、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物質狀態變化與熱量、物體性質和用途的關係等。

在科學探究方面,本冊的教學將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如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記錄的習慣和能力,並學習用流程圖、迴圈圖等方法記錄觀察結果。同時重視基本實驗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實證意識的培養。例如指導學生學習定量的觀察,經歷“觀察現象一提出問題一做出假設(解釋)一分析、檢驗假設一尋求新的證據以做出新的假設……”的科學探究過程。使其主動提出問題、思考問題、研究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有所提升。

四、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學生整體學習科學興趣很高,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普遍習慣於常規課堂學習模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從課外書中獲得的科學知識比較豐富,但科學探究能力比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措施:

(1)根據教材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備好課,準備好活動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設計好科學活動、問題和作業。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精神飽滿,面向每一位學生進行教學,努力調整每位學生積極性,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心態,並適時調整。

(3)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的回答和作業及時準確反饋,貫徹以

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

(4)在科學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訓練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提優補差措施:

(1)鼓勵學生擴大閱讀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課外書籍,並提倡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驗、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活動,以進一步提高能力。

(2)幫助後進生建立自信心,繼而貫徹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科學課學習的興趣。

(3)延伸課堂內容,採取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4)加強優生與後進生的聯絡,促使他們互相幫助,在團結的氣氛中儘快成長。

3、其它措施:

(1)利用學校設施優勢,採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又可以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環境中靈活掌握知識。

(2)重視活動的總結,注重課後交流、單元總結。

(3)科學課堂教學要兼顧實與活。

六、主要教學活動型別:

蒐集資訊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資訊釋出會、報告會、交流會

競賽 科學欣賞 社群科學活動 家庭科技活動

角色扮演 科學幻想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8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科學教材是以學生生活經驗圈的不斷擴大逐步展開教學內容的。按照“家庭—學校—家鄉與祖國—地球和宇宙”的脈絡,隨著學生成長過程中生活經驗圈及視野的不斷擴大,逐步擴充套件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體現多學科知識的整合。突出了以科學探究為核心,注重探究學習活動安排,儘可能讓學生投入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從而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獲取一定的科學知識。注意了體現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係,以利促進學生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和科學素養的逐步形成。教材實用性、可操作性強。每個階段設計了相對獨立的研究內容,如種鳳仙花單元,分別設計了播種(認識植物的種子)、觀察莖葉的生長(認識植物莖葉的特點)、研究鳳仙花的花(認識植物花的構造)、對“結果”的觀察研究(認識植物果實的特點及存放種子的方法)、對鳳仙花一生的生長情況進行整理(瞭解生物的生命週期),而且,每一課有較豐富的教學內容和研究活動,便於教師操作。同時,這些內容又是相關聯的,它們是根據植物自然生長過程有機編排的,在教學實踐中,有利於教師針對植物生長階段的最佳時機,調整實施教學過程。

 三、學生學情分析:

通過半年來的科學課的自主學習和科學探究,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學習科學的興趣,喜歡動植物,能參與課堂學習,動手實踐操作,但觀察的注意力不集中,沒有目的的觀察,不會從動手操作中總結經驗,學生的合作交流也不強,喜歡單獨行動。本學期在學生在以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並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措施:

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鑽研教材,做好教學準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2、加強對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學習,並應用於自己的教學,確保教學的有效、優效。 3、充分運用現有教育資源。挖掘學校、家庭、社會中的`可利用的科學教育資源,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小實驗、小發明、小製作等活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學實踐能力。4、做好觀察、操作、製作、記錄的有效指導,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和堅持力。 5、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過程的指導,培養學生學會探究。 6、精心設計拓展活動,聯絡現代科技、生活,並加強學以致用的培養。 7、加強優生和學困生的聯絡,互相幫助。 8、將植物的生長變化和動物的生命週期兩個單元交叉進行教學,既可解決觀察週期長的問題,又可同進進行動植物生長的變化的觀察,瞭解其相通之處,完成對生物生命週期的初步認識。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9

一、教材分析

新編《科學》三年級下冊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編寫而成的。國小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有系統的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例如,在教學內容中設計了“觀察大樹”和“尋訪小動物”等活動。作為這一線索的延續,三年級下冊的主題確定為對“物質特徵和變化的觀察”,在這一冊安排了“混合”、“空氣”、“植物的一生”、“動物的生命週期”、“沉和浮”、“溶解”等六個單元。

混合單元著重引導學生對物質混合的現象進行觀察,認識有些物質混合後其中的各個成分不會發生變化,而有些物質混合後會生成新物質;初步建立混合物的概念;親自動手製造混合物並學習對固體混合物進行簡單分離的方法。

空氣單元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證明空氣的存在,並通過一系列的動手操作活動,幫助他們認識空氣作為物質的一般屬性。並設計了有關認識空氣的特殊性質的探究活動,最後一課時則引導學生探討空氣和人類生活的關係。

植物的一生單元引導學生經歷種植鳳仙花的完整過程。通過對鳳仙花各個生長期不同形態特徵的觀察,幫助學生建立植物生長週期的概念,並引導他們學會定期觀察、記錄以及分析資料的方法。

動物的生命週期單元引導學生經歷養蠶的完整過程。通過對蠶各個生長時期不同形態特徵的觀察,幫助學生建立動物的生命週期概念,感受生物的生命過程並學會描述這個過程。

沉和浮單元主要涉及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改變物體的沉浮及如何利用沉浮的原理來製作小船和潛艇等問題。

溶解單元從觀察食鹽和沙在水中的變化開始,引導學生進入對溶解現象觀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動之中。如怎樣加快溶解,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鹽,溶解在水中的食鹽能否重新分離出來等。

二、學生分析

1、三年級兒童想象豐富、思維活躍,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學學習的起點,他們對花鳥魚蟲、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導就能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行為。

2、通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對《科學》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科學課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3、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科學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

4、對實驗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5、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學生缺乏對科學學科重要性的認識。

6、本年級共7個班,1班是小班26人,2~7班是大班,每班都有57或58人。

三、教學要求與評價

1、學生在活動中能正確進行物質混合與分離操作,能按觀察物質混合與分離的基本程式進行觀察,能根據事實說明物質混合後是沒有變化,還是發生了變化;能應用學到的知識研究土壤,制定簡單的研究計劃,瞭解土壤的成分;能利用身邊的材料製成一兩種混合物。

2、教師能夠和學生一起準備用於探究活動的足夠的材料,如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玻璃杯、廢紙、抽氣筒等。教師的引導應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慾望。教師應能夠給學生的每一項探究活動以比較充分的時間保證,使學生的感受、思考、表達等都能得以比較充分地進行。學生在經歷探究活動的基礎上,知道空氣是一種透明的物質,沒有一定的開關和體積,但具有質量;知道固體、氣體、液體的主要區別;知道空氣可以被壓縮,壓縮空氣有彈力等;同時,潛移默化地意識到,藉助於可見的物質媒介可以發現並研究不可見的物質;意識到通過蒐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也可以獲得對一些問題的認識。

3、通過親歷種植、培養鳳仙花的.活動,認識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及種子,瞭解植物的生長過程;知道一粒種子能夠發育成一株植物,並再次結出多粒種子,從中理解植物生命週期的涵義。在活動過程中,使學生領悟珍愛生命的意義,知道愛護花草樹木,學會持續地、多方面地對一事物進行觀察,提高科學探究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懂得栽培植物的正確方法;學會用資料、圖畫、語言描述等方法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運用整理資訊的方法發現事物變化的簡單規律。

4在養蠶的活動中發現生命的發展變化,及動物和食物、動物和環境等多方面的認識,並通過養蠶的活動經歷和體驗,進行珍愛生命、保護生態環境的教育。在經歷對蠶進行養育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觀察和描述,能按蠶的不同生長時期進行動態觀察、細節觀察,能對蠶的身體變化進行比較和測量。能在活動過程中提出問題,發現更多的觀察內容。

5、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樂意以各種不同形式參與到一系列的觀察研究活動中,獲得各種觀察研究活動的經歷,能在小組或班級裡交流自己的觀察研究發現;能獲得關於物體沉浮與物體大小、輕重關係的認識,感受到物體沉浮與液體的關係;能解釋一些簡單的沉浮現象。能按要求設計、製作出簡單的小船和“潛艇”。

6、引導學生從觀察身邊的物質開始,研究觀察物質之間相互混合、溶解的現象;鼓勵學生對觀察研究活動中觀察到的各種現象、結果進行想像並作出自己的解釋;激勵學生在課外進行一些物質之間的溶解和不溶解的觀察活動,以及對飽和溶液的分析、結晶過程的觀察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培養他們細緻的觀察習慣和態度,滲透科學的思想和方法,引導他們科學地進行觀察和實驗,讓他們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並不斷保持和發展他們探究周圍事物的舉和愛好。

四、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2、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

4.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計圖表等方法。

5.組織好探究後期的研討,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而又密切聯絡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科學的價值。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0

一、指導思想:

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從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及現有經驗出發,通過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二、學生:

1、整體學習狀況:男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課堂反應都明顯高於、優於女生。

2、已有知識、經驗:參差不齊,部分學生有豐富的課外知識積累,平時注意對各類事物的觀察,表現出對大自然、對科學的濃厚興趣;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對科學的學習興趣,但課外書閱讀貧乏,無法建立起必要的學習聯絡;部分學生對大自然、對科學陌然,無法適應。

3、兒童心理:大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科學學習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喜歡動手做小實驗,這種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必將成為學生在國小階段科學學習強大內驅力和學習動力。

三、教學目標:

1、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熱愛科學,尊重科學家,喜歡看科技書籍和影視作品,感受和體驗科學不神祕,科學就在身邊。

2、知道收集證據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動物的名稱,能用不同標準對生物進行分類,珍愛動植物的生命,感受大自然的美,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3、知道在探究過程中,要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懂得合作,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

四、教學措施:

1、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教學方式,加強現代科學知識、現代科學理論的學習,鑽研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和教法學法。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1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整體設計有三個核心概念:生命體的基本特徵(動、植物)。物體和材料的特性(材料)。地球物質的特性(水和空氣)。科學探究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年級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冊教材側重的技能:觀察、描述、記錄、簡單實驗、測量、維恩圖比較、分類、交流和表達等。

《植物》單元解讀:這是學生學習科學課的第一個單元,也是引領學生走進國小科學教學大門的單元,這對以後的學習產生深刻的影響。選擇植物作為開篇,是因為學生對動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這將為孩子的主動學習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礎。

《動物》單元解讀:本單元是在植物單元的基礎上進行的探究活動。學生們在觀察大樹、觀察各種植物的時候,已經留意到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並且被一些動物的活動所吸引。關於動物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已經提出。科學教學內容也從植物發展為對動物的觀察研究。

《材料》單元解讀:本單元學生將開始對物質世界的探究,它為三年級學生提供了研究周圍常見物體和材料特性的機會。在對材料展開的研究中,學生們將進一步發展運用感官進行觀察的能力,從對物體一個特徵的注意轉換成幾個特徵的同時注意。學習運用簡單測量的方法比較材料間的相同和不同,學習根據物理性質給物品分類,並提高對材料特性的描述水平。

《水和空氣》單元解讀:本單元是本套教材引入“實驗”這一科學探究方法的開始。收集資料,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在這一單元中首次明確提出來的,是學生正式學習這些方法的`開始。本單元的有些活動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往瓶中打人和抽出空氣的實驗、空氣重量的測量、往足球中充氣、觀察注射器上的刻度及收集資料等。

作為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三、學生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三年級共有6個平行班,每班學生均為30名左右,其中各班男生比例較大。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但卻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弱。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相信、注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和諧發展。

五、教學重難點:

1、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2、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六、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儘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充套件到活動課程,擴充套件到家庭和社會。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2

本冊教材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內容的選編上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順應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基礎性的、淺顯的科學活動作為學生探究活動的主題,同時注重對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知識的整合。以國小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構建單元,做到了“生活經驗”引領下的內容綜合化。為讓學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發展自己的科學探究能力特做計劃如下:

一、所教年級學生現狀分析

國小科學三年級有學生22名,其中男生有10人。學生普遍的特點是比較活潑,思維較活躍,好奇心較強。女生普遍比男生遵守課堂紀律,但男生普遍比女生愛動手,愛發言。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但缺乏靈活性。他們已習慣於語數課堂上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而不善於設法自主去獲取知識並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因而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瞭解上,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比較欠缺。家長和某些教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呼叫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去,使科學教學進入到一個走進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

二、本冊教材的知識系統和結構

本冊5個單元,1個開門課,17個課。

單元名稱單元概述學習課題

親歷科學1.親歷科學

認識自己2.認識自己

動物和植物

本單元在開門課“認識自己”的基礎上,以動物和植物為研究物件,培養學習觀察、記錄、測量、猜想、實驗等探究方法。本單元安排了“尋找動物和植物”、“蚯蚓”、“鳳仙花”三課,大約用7—8課時完成。

由於最容易使學生產生興趣的客觀事物是身邊的生物。所以,安排了對其他的生物進行研究。其目的不是讓學生學習生物學的知識,而是通過對動物和植物的研究,使學生體通過實際操作學習科學探究的各種方法,從而引起學生對學習《科學》課的深層次的興趣。

3.尋找動物和植物4.蚯蚓5.鳳仙花

土壤

本單元在動物和植物單元的基礎上,以學生熟悉的土壤為研究物件,繼續培養學生用感官和簡單工具認識事物的能力,瞭解土壤的成分和基本性質。本單元包括“觀察土壤”和“土壤的保護”兩課,大約需要4-5課時。

首先,通過指導學生開展野外觀察土壤、分析土壤成分的研究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提問、動手實驗、思考和得出結論的能力。然後,通過對比實驗,幫助學生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植物在保護土壤中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水、土、植物、人(包括動物)之間的基本關係,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並鼓勵學生提出保護土壤的建議。6.觀察土壤7.土壤的保護

本單元以學生熟悉的水為探究物件,繼續培養學生用感官認識事物的能力,以及選擇問題、蒐集整理資訊、設計實驗及簡單製作等方面的能力,幫助學生理解水與生命的關係。本單元由“水與生命”、“浮和沉”、“流動的水”和“節約用水”四課組成,大約需要9-10課時。

在本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在實際感受流水的力量和水的浮力的基礎上,瞭解流水的力量和水的浮力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界水體的美麗,增強珍惜、保護水資源意識的同時,更要有節約用水的具體措施和行動。8.水與生命9.沉和浮10.流動的水11.節約用水

空氣

本單元在上一單元學習水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以空氣為研究物件,培養學生初步獲得通過實驗探究事物性質的能力,空氣的基本物理性質。本單元由“認識空氣”、“風”、“紙飛翼”三課組成,大約需要6-7課時。

教材設計了觀察比較、設計製作、對比實驗等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空氣的性質。通過使用感官比較水和空氣的不同,使學生知道:空氣是無顏色、無氣味、無味道、透明的氣體。通過實驗活動,使學生了解:空氣和水一樣都會流動,空氣的流動也有力量;物體在空氣中運動會受到空氣的阻力作用。12.認識空氣13.風14.紙飛翼

食物與健康 “食物與健康”是本學期的結束單元,與第二課認識自己一課相呼應。本單元包括食物的營養、食品的加工、保持健康三課,大約需要6—7課時。

本單元從保持健康的角度,將本學期所學的內容聯絡起來,並通過學習食品加工技術、設計新食品等活動,引導學生關注與食物和健康有關的技術。15.食物的營養16.食品的加工17.保持健康漸上升。

三、主要教學措施與教改思路

⒈措施∶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並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及過程的培養。

2、教改思路:改變評價學生的方法,把學科評價內容分為綜合能力評價和基礎知識評價兩種,每種各佔50分。注重學生平時的製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並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3

一、指導思想:

面向全體學生,體現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從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及現有經驗出發,通過以探究為核心的科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二、學生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男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課堂反應都明顯高於、優於女生。

2、已有知識、經驗:參差不齊,部分學生有豐富的課外知識積累,平時注意對各類事物的觀察,表現出對大自然、對科學的濃厚興趣;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對科學的學習興趣,但課外書閱讀貧乏,無法建立起必要的學習聯絡;部分學生對大自然、對科學陌然,無法適應。

3、兒童心理分析:大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科學學習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喜歡動手做小實驗,這種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必將成為學生在國小階段科學學習強大內驅力和學習動力。

三、教學目標:

1、知道科學探究是為了解決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熱愛科學,尊重科學家,喜歡看科技書籍和影視作品,感受和體驗科學不神祕,科學就在身邊。

2、知道收集證據可以有觀察、實驗等多種方法。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動物的名稱,能用不同標準對生物進行分類,珍愛動植物的.生命,感受大自然的美,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3、知道在探究過程中,要對收集到的證據進行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整理加工,懂得合作,認識到科學是不斷髮展的。

四、教學措施:

1、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教學方式,加強現代科學知識、現代科學理論的學習,鑽研科學課程標準、科學教材和教法學法。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4

一、情況分析

大象版《科學》三年級下冊教材由七個單元組成。重點培養學生“猜想與假設”的能力,把這一能力作為本冊教材要培養的一級目標,同時兼顧對學生進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力求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全面、綜合的提升。

二、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三、教學目標

1、從兒童的視野選擇教學內容,發生在兒童身邊的、喜聞樂見的、適合他們探究的事物獲現象作為學習內容,以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便於他們從原有意識和經驗出發,仔細觀察,發現問題,展開研究。

2、注重對能力和方法的指導,強調掌握科學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學會並提高科學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共七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猜 猜 猜》共三課含1、猜猜看2猜對了嗎3、猜猜猜;第二單元《風啊,你吹吧》共3課含1、起風了2、風的測量3、可愛又可恨的風;第三單元《神奇的指南針》共3課含1、神奇的小針2、有趣的磁鐵遊戲3、磁鐵的妙用;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共3課含1、把鹽藏起來2.水落“鹽”出3.沉與浮;第五單元 《電與我們的生活》共3課含1、生活離不開電2.電燈亮了 3、小心!有電;第六單元《地球真的不動嗎》共2課含1.白天與黑夜2.地球自轉與晝夜變化;第七單元《漂移的大陸》共2課含1.漂移的大陸2、我也能當科學家。

五、教材的重點、難點

在觀察和實驗中除了讓學生經歷一系列有序的步驟和科學方法,還需要讓學生對收集到的事實和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和分析,並進行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

六、具體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8、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

9、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七、教 學 進 度 表(每週2課時)

周 次教 學 內 容

1第一單元《猜 猜 猜》1、猜猜看2猜對了嗎

23、猜猜猜

3第二單元《風啊,你吹吧》1、起風了

42、風的測量3、可愛又可恨的風

5第三單元《神奇的指南針》1、神奇的小針2、有趣的磁鐵遊戲

63、磁鐵的妙用

7第四單元《水和鹽的故事》含1、把鹽藏起來2.水落“鹽”出

83.沉與浮

9第五單元 《電與我們的生活》1、生活離不開電

102.電燈亮了

113、小心!有電

12第六單元《地球真的不動嗎》1.白天與黑夜

132.地球自轉與晝夜變化

14第七單元《漂移的大陸》1.漂移的大陸

152、我也能當科學家。

16複習

17複習

18考查

三年級科學教學計劃15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性活動。

二、教材分析:

《科學》三年級上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選擇的教學內容是以學生“尋訪、觀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第一單元是對學生科學意識的培養,啟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並在以後各單元中安排了“植物”、“動物”、“我們周圍的材料”、“水和空氣”等四個單元的內容。旨在引導學生關注生命,自己去發現自然現象和物質,並對物質現象進行觀察,認識物質成分、作用、與我們生活的關係,認識常見的材料,瞭解簡單物質的基本構成,學會簡單的科學測量、思維方式。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學習了一些淺顯的科學知識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實驗操作,觀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養。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願意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3、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4、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數、採集資料,並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5、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6、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本冊教學重點:

1.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思維方法。

2.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3.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五、本冊教學難點:

1.本冊課本開篇之初,便設計了很多的對比分析、對比實驗、對比研究,對於初涉科學的國小生此項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2.結合國小生的認知能力認知習慣,如何引導學生展開主題研究,進行饒有興趣的研究,是本學期的又一難點。

六、學生情況分析:

作為三年級的國小生來講,本冊課本是科學課的起始冊,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更無從談起科學興趣可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學興趣的培養和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要培養學

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逐步養成預見、測量、分析、探究、記錄資料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

七、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